洞庭湖湿地保护现状及对策

合集下载

洞庭湖治理措施

洞庭湖治理措施

洞庭湖治理措施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地之一。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污染物排放和湖泊生态系统破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洞庭湖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洞庭湖的生态环境,许多治理措施已经采取。

本文将介绍洞庭湖治理的相关措施。

1. 污染物控制洞庭湖治理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拟定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包括:•排污许可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控和管理;•加强工业和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监管,推动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处理水平;•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农村污水治理水平;•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科学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措施,减少农业污染。

2. 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是洞庭湖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为了保护和恢复湖泊湿地,采取了以下措施:•划定湿地保护红线,明确湿地保护的范围和限制;•加强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加强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提高湿地保护的法治水平;•实施湿地恢复工程,重建湿地植被和水生态系统,提高湿地的功能和生态效益;•加强湿地监测和评估,掌握湿地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湿地退化和破坏。

3. 生态修复与植被恢复洞庭湖湖泊生态系统已经遭受严重破坏,为了修复和恢复湖泊的生态系统,采取了以下措施:•实施湖岸带植被建设工程,恢复湖岸植被,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种植湖区水生植物,提高水质净化能力;•加强湖区水生植物保护,保护和恢复湖区特有的水生植物群落;•加强湖区植被监测和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和处理湖区植被问题。

4. 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洞庭湖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地之一,为了合理利用洞庭湖的水资源,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强洞庭湖水资源调度和管理,确保向北方输送水源水量;•提高洞庭湖水资源利用效率,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和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完善洞庭湖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

洞庭湖治理与湖区湿地保护探讨

洞庭湖治理与湖区湿地保护探讨
境与 资源。
关 键 词 : 湖 关 系 ; 境 保 护 ; 域 综 合 管理 ;洞 庭 湖 江 环 流 中 图法 分 类 号 :X 2 54 文 献标 志 码 : A
1 洞 庭 湖 区概 况
1 1 自然 状 况 .
洞 庭湖 区是 指荆 江河段 以南 , 、 、 、 四水 尾 湘 资 沅 澧 间控制 站 以下 , 高程在 5 以下 跨 湘 、 两省 的广 大 0m 鄂 平原、 湖泊水 网 区 , 区总 面积 1 8 m , 及湖 南 、 湖 87 0k 涉 湖 北两 省 7个 地级 市 4 1个 县 ( 、 ) 目前 , 区 的 市 区 。 湖
自然灾 害仍 然频 生产 基地 , 近年 来经济 发展 成效 显著 , 经济 增长 速 度 在 1 % 以 上 。据 2 0 0 0 8年 资 料 统 计 , 区地 区生 湖
产 总值 为 39 1 3 1 . 5亿元 ( 中工业 增 加值 1 2 .9 其 7 5 亿 6 元 ) 三大产 业结构 比例 为 7 9 :7 5 : 4 4 。其 中 , , .7 4 . 8 4 . 5 湖 南省 湖 区部分 地 区生 产 总 值 为 37 4 8亿 元 , 2 . 占湖
护 ; 积 极开 展 洞庭 湖水 质 保 护 , 决 关 停 了 部 分 环 ⑩ 坚
洞 庭 湖 区环 保不 达 标 的造纸 企业 。
2 3 三 峡 工 程 运 用 后 湖 区面 临 的新 情 况 .
三峡工 程作 为 长 江 流域 防洪 体 系 中的 骨 干 工程 ,
于 21 0 0年试 验 性 蓄 水 成 功 达 到 正 常 蓄 水 位 15 m。 7
洞 庭湖 区 防洪减 灾 、 资源 综合利 用 、 资 源与水 生态 水 水 环 境保 护等 任务 十分繁 重 。

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生态功能是长江流域极重要的调蓄滞洪区 , 其辅助生态功能还
包括 长江 中游水域生态平衡的重要功能区 ; 国际重要湿地和珍
稀候 鸟越冬栖息地 ; 重要农 副渔业生产基地或重要经济 区。但
是, 近年来 由于湖泊萎缩 、 过度捕捞和湖水污染严 重 , 导致洞庭
湖调节江湖洪水 能力下降 、 生物多样性减少 , 湖泊 湿地动植物 资源利用状况也令人担忧 。 近年来 , 湖南省立法机关 、 省人民政 府、 企业及相关学者努力寻求应对洞庭湖生态保护 问题 的最佳
的2 6 2 5 k m , 减少了近 4 0 %; 湖泊容积也 由 2 . 9 3 X 1 0 - O m, 减少 到
目前 的 l I 6 7 X 1 0 1 0 m , 减少了约 4 3 %。I l l
或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 的作用 。 洞庭湖湿地 的主导
洞庭 湖湿地 生 态环 境 管理 面临 的 问题及 对策
污染物使洞庭湖湿地污染严重 , 湿地生态系统遭 到破坏 。加上 农业大量使用 化肥农 药 , 造 成湿地水质 日益恶化 , 水生生物 大 量死亡 , 重金属等有 害物质在水生生物体 中聚集 , 水体富 营养 化现象严重等。 这些污水 经过水生和陆生两大生态系统的循环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为了贯彻“ 预防为主” 方针 、 从源头 防 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的一项重要环境行政管理制度 , 与经济
由于洞庭湖湿地在自然地理上属一个湖泊其生态系统结洞庭湖湿地资源开发战略与政策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与构和功能相近但由于行政区划的界定洞庭湖区被常德益可持续发展密切结合的方法体系它是对洞庭湖湿地开发的重个地级市的19个县市区所分割导致湿地保大政策规划或计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将洞庭湖湿地资源进理开发利用牵涉面广部门多对湿地管理保护和开发利行开发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因素纳入战略的一种手段通过战用缺乏统筹和科学合理的规划未能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统略一环境影响评价新的战略的循环方式使战略与环境影一管理保护的能力较弱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在湿地保护利用响评价成为一体相互协调补充与完善将洞庭湖湿地开发政和管理方面的目标不同利益不同各行其事严重影响了湿地策的决策建立在科学体系框架中尽可能地将洞庭湖湿地生态的科学管理

洞庭湖生态问题的分析及其解决措施

洞庭湖生态问题的分析及其解决措施

课程:环境经济学班级:xx题目:洞庭湖生态问题的分析及其解决措施——利用生态学思维组员: xx(14%)目录1、洞庭湖简介(图1-1和1-2) (4)2、洞庭湖的作用(图2-1和2-2) (5)2、1生态服务功能 (5)2、2具有超强的调蓄洪水和气候调节功能 (5)2、3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舒适性服务 (6)2、4分解、转移、容纳经济活动的副产品 (6)3、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变化 (6)3、1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具体过程 (6)3、1、1水域面积的演变(图3-1) (6)3、1、2水文环境的演变(表1) (7)3、1、3质质量演变 (7)4、洞庭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8)4、1围湖造田(图4-1) (8)4、1、1围湖造田的具体影响 (9)4、2三峡工程 (13)4.2.1三峡工程的具体影响 (13)4.3外来生物 (13)4、3、1外来生物的具体影响 (14)4、4工业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14)5、洞庭湖生态系统的分析 (15)6、治理措施 (16)6.1 加强湖区蓄洪能力建设 (16)6.2 加强生物灾害防控 (16)6.3 加强长江及四水上游生态建设,开展绿化生态工程 (17)6.4 调整湖区工业企业结构,控制工业污染 (17)6、5加强法制工作,强化执法力 (17)7、总结与建议 (18)洞庭湖生态问题的分析及其解决措施——利用生态学思维摘要:洞庭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景观生态系统之一,自然资源丰富。

由于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洞庭湖调蓄容积减少、洪水水位不断抬升,江湖关系改变。

在加重湖区防洪负担、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的同时,也降低了湖泊水体对各种污染物稀释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导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由于气候干旱化,加之三峡水库蓄水影响,导致洞庭湖入湖水量季节性减少,湖区水位下降,干旱期延长,同时三峡工程的螺钉也对洞庭湖的水质造成影响;四十三种植物入侵,造成洞庭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下降、湿地生态环境退化;与此同时,工业污染和水灾等一系列其它因素也在对洞庭湖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些结果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将强对洞庭湖的生态环境的保护迫在眉睫。

洞庭湖环境保护工作方案

洞庭湖环境保护工作方案

洞庭湖环境保护工作方案一、背景概述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湖北、江苏和安徽四省区交界处,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对周边地区人类和自然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洞庭湖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破坏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环境保护形势也日益严峻。

为了保护洞庭湖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有效地制定和实施保护方案。

二、保护目标1.保护洞庭湖生态系统稳定运行,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保持生态多样性和生态完整性。

2.实现洞庭湖水质达到国家AA级或以上水平,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保护洞庭湖景观和文化特色,提高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

三、保护措施1.综合治理水污染通过加强水污染物排放监管,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等措施,实现洞庭湖水质达到国家AA级或以上水平。

2.生态修复与保护采取措施保障湿地、林地、湖泊等自然湿地资源的完好性,防止非法开采、非法觅食、捕猎等对湖泊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强湖区草原、林区、山区的土地保护及森林防火等措施提高湖区生态环境质量。

3.生态旅游开发发挥洞庭湖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开发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农业旅游等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提高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

4.促进科技创新加强洞庭湖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完善现有管理和监测体系,通过传统水文数据采集、微生物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等手段,形成高效精确的环境监测评估方法和技术。

5.加强管理和监管建立健全洞庭湖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加强湖泊环境监管和督查,强化违法行为处罚力度,提高湖泊环境保护管理水平,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实施方案1.加强方案宣传加强方案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参与,让更多人了解和支持环保事业,形成全社会环保氛围。

2.制定保护计划根据保护措施,制定具体的保护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部门,切实保障方案实施。

3.加强督导和评估对方案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定期总结和分析方案实施中的成效和问题,及时调整保护措施,确保方案实施效果。

洞庭湖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

洞庭湖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

引言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分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它的北面有长江的太平、藕池、松滋三口流入,它的西南面有沅、澧、湘、资四水入湖。

它平均有3126亿m3的过湖水量,有26.28万km2的流域总面积,是长江流域极为重要的调蓄滞洪区[1]。

洞庭湖的湿地内的动物、植物资源相当丰富,特别是拥有白鳍豚、江豚、中华秋沙鸭、白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等10多种。

洞庭湖对于当地和附近省、市的调蓄洪水、沉沙净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洞庭湖区人口的增长和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破坏了湿地生态环境,洞庭湖之生态问题如水域面积不断缩减、自然生境破坏、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显著减少等愈来愈严重。

一、洞庭湖湖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污染负荷加重,渔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①在工业污染方面:洞庭湖湖区内现有的工业企业有: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安康造纸有限公司、津市造纸厂、西洞庭湖纸厂、芙蓉纸业有限公司、沅江造纸厂、汉寿县氮肥厂、岳阳康神药业集团和氮肥厂等39家企业[2],它们分别分布在西洞庭湖16家、东洞庭湖18家、南洞庭湖5家。

造纸行业是洞庭湖湖区污染的重点行业,其排放的BOD5和COD分别占排放总量的79.13%和81.71%。

这些工业企业的大量排放,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渔业资源枯竭。

如氮肥厂和岳阳康神药业集团,排人东洞庭端的废水每天多达2万t,造成鱼类和鱼卵的大量死亡,接近1.8亿粒。

②在生活源污染方面:洞庭湖两岸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虽然大都县级城镇都建立了污水处理厂,这些处理厂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生活污水大量注入洞庭湖内,没有经过处理或简单处理,这些加重了洞庭湖污染负荷,特别是居民生活过程中洗涤剂的大量使用,造成部分湖区的富营养化。

在洞庭湖内从事捕鱼、挖沙般、游客船接近6000多艘,他们在作业的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废水,船舶的压舱废水、动力冷却水都没有经过处理或安装收集装置,特别是动力冷却水、压舱废水的石油含量严重超标,更加重了洞庭湖区的污染。

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doc

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doc

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洞庭湖是我国首批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的7块重要湿地之一。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湖泊的面积逐年缩小,湖床不断淤积抬高,导致湿地大范围缩减,地势淤高,湿地功能和生态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

为遏制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大幅度减轻洪涝灾害,推动湖区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制定相应对策。

控制污染保护湖区水环境洞庭湖为吞吐性湖泊,其水质状况与入湖径流量的大小和水质有很大关系。

一般而言,丰水期水质稍好,平水期次之,枯水期较差。

从采样综合评分来看,营养状况年际变化不显著。

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湖区周边工业尤其化工和造纸工业的迅速发展,水质恶化趋势日益明显,水体富营养化增强。

为此,要保护和改善洞庭湖区的湿地环境,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防止湖区湿地生态恶化。

必须采取以下措施:①开展洞庭湖湿地周围污染源的类型、排污途径及其最大排污量的调查,并对其排污种类、时间、范围、总量进行规定和限制,对排污超标部门、企业和单位予以约束和处罚,并限期整改,对那些严重污染环境的单位,要坚决实行关、停、并、转。

②合理调整产业生产结构,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大的工业企业发展,制定严格的工业污水排放标准,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同时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③加快湖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控制生活污水向湖区湿地排放,禁止向湖区水域倾倒垃圾、废渣;④控制湖区船舶流动污染;⑤防治酸雨污染。

退田还湖确保分蓄洪功能由于对洞庭湖区洲滩的大量围垦以及地势低平湿地的过度排水,导致洞庭湖区湿地面积逐年减少,同时,来源于“四水”、“三口”的泥沙大量淤积于湖底,湖泊水体萎缩,湿地结构改变,对洪水的调节能力也随之衰退,洪涝灾害连年发生。

为此须采取以下措施:①对于那些临近江湖,地势低且防洪设施不配套的地方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退田还湖,实施开发性移民搬迁,将影响行洪调蓄的民垸迁出,恢复和最大限度地维持洞庭湖湿地自然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以提高洞庭湖的调洪蓄洪能力;②应改变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土地利用方式,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泥沙淤积;③加强生态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营造,对湘、资、沅、澧四水上游地区实行封山育林,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体系,减少入湖泥沙淤积量;同时区分不同地区、不同自然社会条件,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和农田基本建设进行流域综合治理,这也是减少泥沙淤积的最根本方法。

洞庭湖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洞庭湖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一、引言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是长江中游的一个重要湖泊。

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洞庭湖在调节气候、防洪抗旱、航运交通、渔业养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洞庭湖生态环境恶化,湖泊面积缩小,水污染严重,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洞庭湖的生态环境现状,我们组织了一支社会实践团队,对洞庭湖进行了实地调研。

二、调研目的1. 了解洞庭湖的生态环境现状,包括水质、生物多样性、湖泊面积等方面;2. 分析洞庭湖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3. 探讨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为湖泊保护和恢复提供参考。

三、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洞庭湖的生态环境、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信息;2. 实地考察:组织团队前往洞庭湖实地考察,了解湖泊现状、周边环境、水污染情况等;3.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当地居民、游客、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等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洞庭湖生态环境的看法和建议;4. 访谈:与相关部门、专家学者进行访谈,了解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的政策、措施和效果。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一)洞庭湖生态环境现状1. 水质:洞庭湖水质总体较差,部分区域出现富营养化现象,主要污染物为氮、磷等;2. 生物多样性:洞庭湖生物多样性丰富,但近年来受水质污染、栖息地破坏等因素影响,部分物种数量减少;3. 湖泊面积:洞庭湖面积逐年缩小,主要原因是上游水库建设、湖泊围垦等人类活动。

(二)洞庭湖生态环境恶化原因分析1. 人类活动:上游水库建设、湖泊围垦、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废水排放等人类活动是洞庭湖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2.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不善,导致洞庭湖水资源过度开发,影响湖泊生态平衡;3. 环境保护意识:部分地区和部门对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导致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难以落实。

(三)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对策1. 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规划水库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洞庭湖生态用水;2. 严格控制污染源:加强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3. 退耕还湖:实施退耕还湖政策,恢复湖泊湿地生态系统;4. 加强生态修复:开展湖泊清淤、生态补水、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5. 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洞庭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_邓立斌

洞庭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_邓立斌
洞庭湖区植物由于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破坏较 为严重, 代表该区系中的古老残存种类和特有种类 不多, 但仍保存了一些比较古老的植物种类和中国 特有 成 份, 象 木 通 科 ( L ardiz abalaceae ) 、毛 莨 科
收稿日期: 2001- 08- 29; 修回日期: 2001- Nhomakorabea0- 19
料等) 80 种。区内 植物如 野芹、菇 子杆、芦笋、 照时间长, 适合各种植物生长、发育、繁衍。由于
蓼米是倍受城市居民喜爱的绿色食品。柑属的柑、 这一地带的特殊性, 在洞庭湖区内有两个不同的生
桔、橙、柚等为本区栽培历史悠久的常绿果木林。 态类型, 即湖泊洲滩及环湖丘陵岗地的水生湿生生
药用植物厚朴 ( Magnolia of f ici nal is Rehd ) 、杜仲 态类型和中生生态类型。
整个湖区以洞庭湖为中心, 环湖由内向外依次 分布着冲、湖积平原、滨湖阶地、环湖低丘, 为一 浅碟形盆地。它镶嵌在湖南省呈凹状地貌轮廓朝北 低落的 / 缺口0 部分, 形成向心状水系, 属于河湖 交汇, 若泄兼 行的 / 水口0 地 段。基岩 由浅变质 岩、砂页岩、石英砂岩、局部花岗岩体和厚层的第 四纪红壤组成, 其成土母质为冲积湖积母质, 湖泊 洲滩上主要为潮土、沼泽土和沼泽化草甸土。
鸟类区系成份复杂, 在 54 种繁殖鸟中有东洋
琵鹭 ( Plat ales l eucor odia ) 、小杓 鹬 ( N umenius bo- 种 31 种、广布种 21 种、古北种 2 种。这些鸟类中
林业资源管理 2002 年 第 1 期
61
属于东洋种的鸟类所占比例远远超过古北种鸟类所 占的比重。因而, 保护区的鸟类在组成成份上具有 东洋界的特征, 这与洞庭湖在地理区划上属于东洋 界集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相吻合。

洞庭湖生态安全状况及保障措施

洞庭湖生态安全状况及保障措施

根 据洞 庭湖 生 态环境 监 测 中心 的监 测 . 庭 湖 洞 湖 区2 0 — 0 9年 常 规 断 面水 质 均 达 到 或 优 于 I 0 2 20 I I 类 水质 标 准 ( 不包 括 氮磷 指标 ) 整体 水质 状况 为 良 , 好 。但 在 2 0 — 0 7年 水质 呈 变劣 趋势 , 区各 断 0 22 0 湖 面 I类 水 质 的 比例 由 2 0 I 0 2年 的 1 0 0 %下 降至 2 0 07
大 水 湖相 ,小 水河 相 ” 的景 观 特 点 ,水位 变 幅达 1m。洞庭 湖在 维护 流域 生态 安全方 面发 挥着 重要 0 的作 用 , 其生态 环 境安 全状 况 对长 江 中下游 地 区具
有 重要 影 响。
类 7种 , 国际濒 危 鸟类 4种 。 ) 副渔 业 生产 功能 。 4农 20 0 9年 。 区 岳 阳 、 阳 和常 德 三市 人 口 1 3 湖 益 6 5万
占我 国 国际名 录湿 地 的 65 . %。洞庭 湖 湿 地物 种 包
括 植 物 3 5种 , 4 鱼类 2 3科 l 7种 , 类 5 l 鸟 0科 3 6 0
种 , 中珍 贵 国家一 级 保 护 鱼类 5种 , 级 保 护 鸟 其 一
收稿 日期 : O 1 0 - 7 2 1 — S 1
程运 行 引发 的洞庭 湖 生态环 境 变化 ,分析 由此 产 生的湖 泊生 态安 全 问题 的特征 及 原 因 ,并针 对性 的提 出 “ 强外 源 污染控 制 、 加 合理 调 配 水资 源 、 强化 自然保 护 区的 建设 与 管理 、 开展 生 态监 测 与研 究 ” 综合 性 生 等
4 5
镇 居 民生 活污 水排 放 量快 速 增 长 , 致 洞庭 湖水 体 导

洞庭湖区的湿地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

洞庭湖区的湿地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
5.血吸虫病盛行,疫区面积有扩展趋势。 血吸虫病是危害我国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传染病,严重威胁湖区人民生活、生产, 影响湖区可持续发展。湖南省是血吸虫的高发区。根据政府最新公布的资料,2002年全 国血吸虫病患者数目是81万,其中湖南21万,占了25.7%,居第二位;钉螺面积260 万亩,占全国的一半,居第一位。洞庭湖区的益阳市7个县中有5个是灾区,全市500 多万人中,有120万曾经或者正在遭受血吸虫之苦,同样的情况在洞庭湖区域的其它地 区也相当普遍。由于血吸虫病的中间宿主——钉螺的大量存在,原本风光秀丽的洞庭湖 也因此被喻成“毒湖”,八百里湖水成为“疫水”。 退田还湖主要在洪灾严重的湖区实行,洞庭湖区由于洪灾频繁而成为重要的退田还 湖地区。退田还湖使原来田地、居住地等在汛期被洪水淹没,从而使得钉螺有了扩散的 可能,疫区面积增大,这也是造成人、畜感染血吸虫病增加的原因之一。2000年居民粪 检阳性率比1998年增加了15.5%。 近年来泥沙淤积,水体面积减少,洲滩面积不断扩大,经过对遥感图像的处理分析, 已初步得出湖区枯水季节中芦苇约占1 200 km2,草洲约占820 km2,沙洲约占770 km2。 每年钉螺面积还以2 666~4 000hm2的速度增长。特别是湖区近年来水灾频繁,堤垸溃缺, 钉螺向垸内大面积的扩散,或是通过引洪涵闸,向垸内沟渠扩散,致使垸内的钉螺反复, 难以灭尽。 6.湿地生态质量下降,功能衰退。 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湿地资源减少,生态
4 350 km2,1995年己减少至2 625时,1949年以来减小了40%。洞庭湖区容积由1949
年的293亿m3减少至1995年的167亿in3,约减少了43%。 从1974年以来,湖底平均每年淤高3.7cm,其中西洞庭湖底平均抬高7cm,湖底高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环境科学与管理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 /012 3 /4/4 ( 4550 ) 56 3 5/// 3 52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存在 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杨珊 ,胡利梅 ,高瑞 ,刘琴
" $ ! 1
( " - $ - !- 1 华中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1!%%20)
摘 . 要: 洞庭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景观生态系统之一, 湿地资源丰富。由于泥 沙淤积, 洞庭湖 区调蓄容积减少、 洪水 位不断抬升、 江湖关系改变。在加重湖区的防洪负担、 造成严 重的洪涝 灾害的同 时, 也降低 了湖泊水 体对各种 污染物的 稀释 自净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导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本文分析了洞庭湖区 湿地生态系统的 功能, 找出了导致 洞庭 湖区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 并针对原因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以期恢复其原有功能。 关键词: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 退化 中图分类号: 3"2" 文献标识码: 4
. . 收稿日期: $%%& / %& / $&
作者简介: 杨珊 ( "0#" / ) , 女, 湖南省岳阳市人, 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 主要从事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与生态安全研究。
" ""

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及保护对策的研究

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及保护对策的研究

2、保护现状与难点
尽管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洞庭湖湿地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实际保护工 作中仍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首先,湖泊面积大,监管难度大,一些排污企业和 个人仍然存在违法排污行为。其次,违法成本较低,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 导致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
3、保护对策探讨
为加强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本次演示提出以下对策:
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及保护对策 的研究
目录
01 一、洞庭湖湿地的生 态环境
03 三、结论
02
二、洞庭湖湿地的保 护对策
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是长江流域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洞庭湖湿 地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在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生产生活中 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本次演示将探讨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旨在引起人们对湿地生 态环境保护的。
二、洞庭湖湿地的保护对策
1、法律法规与政策
为保护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如《环境 保护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明 确规定了湖泊保护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同时,湖南省及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 法规和政策,加强了对洞庭湖湿地的保护和管理。
一、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
1、自然环境
洞庭湖湿地位于长江中游地区,流域涵盖了平原、丘陵和山区。湖区气候属 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湿润多雨的特点。此外,洞庭湖湿地还 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洪水调蓄区,对维护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生物多样性
洞庭湖湿地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包括湿地植物、鸟类、鱼类、两栖 动物和昆虫等。其中,湿地植物主要有芦苇、水蓼、水烛等;鸟类有白鹭、草鹭、 大白鹭、黑耳鸢等;鱼类有草鱼、鲢鱼、鳙鱼等。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 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建议调研报告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建议调研报告
保护区所能做的是保证保护区内没有种植杨树的现象
7、放牧:
破坏水鸟的栖息环境、干扰水鸟的活动等
8、水质污染、富营养化:
东洞庭湖水为Ⅲ类水质 主要污染因素包括:
1、点源污染:主要是工业污染源(化肥、造纸行业为
主)
2、面源污染:主要是农业、生活污染源及地表径流 污染源
1999年东洞庭湖湖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7.586.4×104, 占洞庭湖区的排放总量的37.85%。
鸟类调查样线图
通过调查我们记录到:
• 鸟类 11目,26科,38种。包括斑鱼狗、白琵鹭、斑 背大尾莺、白尾鹞等较为珍稀的保护鸟类。
• 遗憾的是: 基本未见到国家Ⅰ级保护鸟类
• 鸟类数量较少:在样线上记录到的水鸟约2万只
• 在水鸟活动生境的周围有一些人类活动,例如放 牧等,对水鸟的活动造成一定的干扰。
酒店门口 惊现野生动物
我们在博客上 进行了曝光,希望引 起更多人关注
返校后的后续宣传
• 返回学校之后,我们又开始准备后续宣传活动。我们希望 将我们在东洞庭湖的所见所闻展示出来,让更多的关心和 了解湿地保护,也希望他们能受到感染,在有机会的将来 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板制作 中~~
宣传介绍
12.53
9.19
22.98
23.19
运行后降低水位
0.98
0.64
1.47
1.92
0.68
0.17
0.33
山峡水库运行前后(2002-2005)洞庭湖滨观测井全年平均水 位
保护区方面: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打算通 过与三峡办协商等途径改善目前的状况。
2、捕鱼:
基本情况:
1、当地居民主要谋生的手段(禁渔较难) 2、捕鱼方式:撒网捕鱼+电鱼(目前主要的方式) 3、渔民打鱼的区域相对集中 4、经济利益+趋众心理 渔民数量增加 5、鱼类数量减少,造成捕鱼数量减少

洞庭湖环境现状以及反思

洞庭湖环境现状以及反思

洞庭湖环境现状以及反思我家乡的洞庭湖是我国首批加入《国际湿地公约》7块重要湿地之一,也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自古以来环境优美,风景如画。

但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活动的干扰,导致湖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

上世纪50-70年代的大量围湖造田,以及当前的芦苇、杨树面积增加,这样导致湖泊面积萎缩,湿地减少,生态失调。

同时,鸟类、鱼类的栖息地被侵占、破坏,加之乱杀滥捕,导致许多名贵鱼种和珍稀鸟类大量减少,甚至灭绝。

其中,中华鲟、白鳍豚、中华秋沙鸭、白鹤、白鹳已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洄游性、半洄游性鱼类的种群数量明显减少。

专家称,由于多年来泥沙淤塞、围垦造田,洞庭湖已被分割为东、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几个部分。

专家认为,这些实际是洞庭湖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

一、现状1、排污对环境的破坏湖区现有工业排污口82个,其中位于湖边污水直接排入湖体的排口27个,日排污水总量达129万立方米局部污染严重的地区和污染源是:东洞庭湖区的纺织化工业,日排污水量占东洞庭湖直接污水量的77.7%;西、南洞庭湖区的造纸业,日排污水量分别占西、南洞庭湖直接排污水量的45%和95%。

2、采砂对环境的破坏湖南东洞庭湖最多时采砂船竟然有百十条!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岳阳县境内的东洞庭湖是该县人民的母亲湖。

近年来,由于对东洞庭湖的无序开采,目前,东洞庭湖已经“千疮百孔,面目全非”。

据保守估计,砂石采挖,日吞吐量不下十五万吨,砂石资源开采的无序、无控,造成资源废弃,江湖淤阻,航船安全隐患增加。

同时,采砂船的密集采砂,使得东洞庭湖一带鱼类的栖息环境受到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东洞庭湖一带的渔业资源大量减少。

3、洞庭湖鼠患洞庭湖区出现鼠灾,有关人鼠大战的新闻开始充斥各大媒体,人们从新闻画面中看到了令人毛骨悚然成群结队的老鼠景象。

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湖南岳阳县、沅江市、益阳市大通湖区等22个县市区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

洞庭湖湿地法律保护现状及对策分析

洞庭湖湿地法律保护现状及对策分析

洞庭湖湿地法律保护现状及对策分析作者:刘练军李超刘婕贺莹瑄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03期摘要:本文通过对洞庭湖湿地的保护现状分析,提出了洞庭湖湿地法律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洞庭湖;湿地;保护;立法由于我国目前对洞庭湖湿地的法律保护环节还很薄弱,导致人们长期对洞庭湖进行无节制地开发与利用,洞庭湖环境日益恶劣。

因此,如何建立与完善洞庭湖相关立法是目前保护洞庭湖湿地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洞庭湖区湿地保护立法的现状(一)洞庭湖湿地保护立法的成就我国自1992年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将洞庭湖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和恢复湿地。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实施)首次明确将“湿地”作为独立因素列入了该法所称的环境之一,这是依法保护湿地意义非凡的进步。

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了湿地保护工作的原则:保护优先、突出重点、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同时,该法对湿地保护工作的主体、湿地资源利用的限制等也做出了详尽的规定,为保护湿地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二)洞庭湖湿地保护立法的不足1. 法律体系不完善,法律结构不平衡首先,湿地保护立法缺乏统一的综合性立法。

湿地保护的法律依据零散地分布于各种单行资源法与部门法中,将湿地各要素分开来加以保护,忽视了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区域性和差异性。

导致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条例之间很容易产生立法冲突,不利于湿地的统筹规划与保护。

如《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第5条规定:“湿地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协调,农渔业、水利、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分部门实施管理。

”[1]但《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又规定:“农业渔政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

[2]其次,在洞庭湖湿地保护现行的法律法规中,许多制度没有被规定。

如《湖南省湿地管理条例》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制度都未涉及。

2024年洞庭清波常态化工作方案

2024年洞庭清波常态化工作方案

2024年洞庭清波常态化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

1. 湖水清又清。

咱的大目标就是让洞庭湖的水像镜子一样清澈,鱼儿在里面欢快游,水草在湖底美美长。

到2024年底,洞庭湖水质整体要达到[具体水质目标],那些影响水质的污染物含量得大幅下降,特别是氮、磷这些调皮捣蛋的家伙。

2. 生态乐悠悠。

让洞庭湖的生态系统重新变得活力满满。

那些珍稀的鸟儿呀、鱼儿呀,数量都能增加一些。

湿地也要恢复生机,就像给洞庭湖戴上一条漂亮的绿腰带。

二、工作内容。

# (一)污染治理大作战。

1. 污水管控。

沿着洞庭湖周边的城镇和乡村,要好好检查污水排放情况。

那些偷偷往湖里排污水的企业和小作坊,就像抓小偷一样把它们找出来,让它们乖乖整改。

城镇里的污水处理厂要升级,提高处理污水的能力,保证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不能再把脏水往洞庭湖里倒。

农村的污水也不能忽视。

推广小型污水处理设施,鼓励村民们改变生活习惯,污水不能随便乱倒。

可以搞一些奖励措施,比如谁家污水处理得好,就送点小农具或者生活用品啥的。

2. 垃圾清理。

在洞庭湖周围设置更多的垃圾回收点,而且要分得细一点,像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都要分开。

定期组织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去湖边清理垃圾,特别是那些被风吹到湖里的塑料瓶、包装袋之类的。

对湖区的船只也得管管。

船上的垃圾不能往湖里扔,要设置专门的垃圾收集容器,靠岸的时候统一处理。

要是发现有船乱扔垃圾,就罚他们打扫一段湖岸线,让他们长点记性。

# (二)生态修复魔法。

1. 湿地修复。

找到那些被破坏的湿地,就像给湿地治病一样,根据不同的病情(受损程度)开药方。

种上适合的水生植物,比如芦苇、菖蒲等,让湿地重新成为鸟儿和小动物的乐园。

修建一些小水坝或者沟渠,调节湿地的水位,模拟自然的水文条件,这样湿地里的生物就能更好地生长繁殖。

2. 渔业资源管理。

严格控制洞庭湖的捕鱼活动。

禁渔期一定要严格执行,不能让那些贪心的渔民偷偷捕鱼。

禁渔期过后,也要合理控制捕捞量,不能一网打尽。

洞庭湖保护治理创新实施方案

洞庭湖保护治理创新实施方案

洞庭湖保护治理创新实施方案
洞庭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

为了进一步推进洞庭湖的保护治理工作,提出以下创新实施方案:
1. 建立跨界合作机制:洞庭湖流域涉及多个省份和地市,应加强跨界合作,建立流域协同治理机制。

各相关地区政府应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制定洞庭湖流域综合保护规划,实现资源共享、环境共治。

2. 推动农田生态恢复:积极推动农田生态恢复,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通过推广有机农业技术,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抗逆性和生态功能,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对洞庭湖的影响。

3. 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加大湿地保护与修复力度,恢复湿地的水文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加强湿地的监测与评估工作,制定科学的湿地保护管理计划,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4. 引导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减少对洞庭湖的环境压力。

支持发展与洞庭湖生态相适应的产业,如湖区旅游、水产养殖等。

同时,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项目,推动洞庭湖周边地区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型。

5. 完善监测与执法系统:加强洞庭湖环境的监测与执法,确保环境保护政策的有效实施。

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和数据共享机制,加大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减少违法排放和污染行为的发生。

6. 加强宣传与教育:开展洞庭湖保护的宣传与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洞庭湖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通过组织环境保护知识讲座、展览等形式,普及环境保护的知识,促进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创新实施方案的推行,将能够促进洞庭湖保护治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实现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卷第1期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V ol.30 No.1 2009年1月 JOURNAL OF HUNAN CITY UNIVERSITY Jan. 2009洞庭湖湿地保护现状及对策李秦晋1,赵运林2 ,庹瑞锐1(1. 湖南农业大学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沙 410128;2.湖南城市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摘 要:洞庭湖湿地是中国最大的一块淡水湿地,长江中游最重要的调蓄区,国家级的生态功能保护区,在维系洞庭湖区生态平衡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但由于过度开发与环境污染,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应建全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系,建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模式,规范有关法律体系,以及树立正确的资源利用意识来提高洞庭湖湿地资源的保护水平。

关键词: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图分类号:F 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942(2009)01–0005–04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

湿地作为与森林和海洋并列的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1]具有生态系统的一般属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持系统,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空间,[2]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

湿地生态系统在改善、美化环境,提供人类谷物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服务功能,[3]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鸟的乐园”,其服务价值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居首位,非常适合人类生存。

长期以来,由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巨大生态服务功能,湿地成了人类活动剧烈、开发强度很大的地区。

但由于对湿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正在减退,生物多样性明显降低。

[4]据估计,全球自1900年以来,已有50%的自然湿地已经丧失。

在我国,现有湿地的40%正受到退化威胁,20%的湖泊因污染而丧失了基本使用功能[5]。

湿地的重要意义及湿地所面临的种种压力,促使人们加深了对湿地存在意义的认识和生态服务功能的了解,在寻求保护利用和恢复的途径上,开展了一系列的湿地保护与利用方面的研究。

一、洞庭湖湿地概况湿地一词来自英文Wetland,由Wet(湿的)和Land(土地)两词组合而成。

对于湿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对湿地最通俗的理解是有水的陆地,是一个长期为水所控制的生态系统[6]。

目前,我国政府和科学界没有对湿地规定统一的定义,但多数学者倾向采用湿地公约的定义: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咸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根据湿地概念,洞庭湖区湿地是指处于水生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的界面及其延伸区域。

区域地理坐标约为北纬28°30′~29°31′,东经111°40′~113°10′;北起长江中游荆江河南岸,南到湘阴、益阳、沅江丘岗地界,东及岳阳、汨罗湘江东岸,西临澧县、桃源、汉寿西部丘岗岸边。

区域面积达18 780km2,其中湖南省15 200km2,占80.9%;湖北省3 580km2,占19.1%。

在行政上,包括湖北松滋、公安和石首3县(市),湖南省常德、益阳、岳阳3个地级市的17个县(区、市)和14个农场,及长沙市望城县。

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热量较丰富,雨量较充沛,雨热大部分时间同步,日照和无霜期较长,寒潮较多,大风频率高,冬季寒冷,区域内平均气温为16.4~17.0℃,日均温稳定,活动积温日230~245天,这种气候条件有利于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保存。

洞庭湖接纳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水,由城陵矶注入长江,形成的洞庭湖湿地是中国最大的一块淡水湿地。

[7]湿地淹水水收稿日期:2008-11-08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08BJY071)作者简介:李秦晋(1976-),男,湖南益阳人,博士生,主要从事生态经济学研究。

湖 南 城 市 学 院 学 报2009年第1期6位在年内、年间的变化都较大,随季节不同呈现“涨水是湖,退水为洲”的动态景观,对湿地生态和资源的形成与利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洞庭湖湿地区域不但养育着湘鄂两省一千多万的洞庭人,而且还向湿地区域以外源源不断地输出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农副水产品,在湖南及至全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它还是长江中游最重要的调蓄区,国家级的生态功能保护区和洞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群。

二、洞庭湖湿地保护面临的问题(一)湖容缩小,洪涝灾害加剧由于湖面和湖容缩小,湿地调节小气候效应降低,湖泊湿地的温暖效应在减退,洪涝灾害加剧。

如1958年前,沅江冬季气温比岳阳高,10年后,两地冬季气温相近,到1983年,最低气温沅江反比岳阳低一些;[6]又如1996年和1998年出现的特大洪水,都是湿地湖泊萎缩,其调蓄功能明显降低的结果。

(二)湿地景观破碎化,生物多样性生存环境遭破坏景观破碎是指原来连续的生境景观环境经外力作用后变为许多彼此隔离的小斑块。

景观破碎常常会出现地方性种群灭绝(如洞庭湖白鳍豚),物种组成与多度格局的改变,[8]给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不良后果。

进入世纪之交,杨树成为洞庭湖湿地的外来入侵种(以形成了优势种为标志),杨树林地排水系统开挖后,使浅水湖沼和洲滩洲浃的沼泽地干涸,沼泽湿地变成陆地,改变了湿地的性质,破坏了原生湿地的景观格局,使原始洲滩植被景观破碎,打破了湿地生物多样性所依赖的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功能和生态过程的变化,给一些生物的生存带来威胁,为物种的灭绝创造了条件。

(三)污染严重,湿地生态功能衰退影响洞庭湖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是向湖泊湿地或入境河道排放各种污染物。

据湖南省洞庭湖环境保护监测站调查,洞庭湖区现有工业污染源l 803个,其中重大污染源l41个,湖区年排废水3.62×l08t,湖区农药年施用量近2.00×104t。

[9]据测算,2005年注入洞庭湖湿地的总氮和总磷分别为41.87×104 t和2.04×104 t。

[10]这些工农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使湿地污染严重,生态功能衰退,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 。

(四)动物种群衰退,生物灾害加重动物种群衰退,数量缩小,珍稀动物濒临灭绝或已灭绝。

经过研究确认,曾广泛分布于洞庭湖,近来很少甚至没有发现的鱼类有33种之多,如中华鲟、白鳍豚等已在洞庭湖湿地中消失。

生物灾害加重典型表现为血吸虫病流行和东方田鼠危害等。

三、洞庭湖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洞庭湖湿地作为全球200个重要生态区之一(中国仅7个),是国际重要的湿地,在维系洞庭湖区生态平衡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6]。

同时,对长江中下游其它地区的生态平衡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可以说,保护洞庭湖湿地,就是保护以其作为生存环境的人类自己。

(一)洞庭湖湿地的水文调节效应水文过程不但决定着各种湿地类型的形成与维持,同时在水的贮存和处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洞庭湖洲滩和沼泽地占有洞庭湖2/3以上的面积,沼泽化土壤及沼泽化草甸的草根层饱和持水量很大,能贮蓄相当一部分水份,作为枯水期生态用水。

汛期所蓄水量可服务于区域防汛,减少中下游洪水流量压力。

洞庭湖湿地每年容纳的湖水在2 776×108 m3,如果没有湿地对径流的调剂削洪功能,将给洞庭湖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武汉工业重镇的生态安全带来威胁。

巨大的湖容,对长江流量起着调节作用,在保障长江中下游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洞庭湖湿地的污染物贮存净化效应对于净化而言,湿地生态系统是一种介于土地处理和水生植物处理之间的自然污水处理系统,它克服了二者的不足而综合了二者的优点。

基于生物圈内营养元素可以无限循环的原理,湿地生态系统能发挥去除污水中污染物质的作用。

近些年来,随着环洞庭湖经济带的蓬勃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显著加快,大量的工业污染物与城镇污水进入湖区湿地,影响水质,给其环境安全造成了威胁,但通过湿地的贮留净化功能可以避免或减轻这种危害。

根据环境监测统计分析和评价,洞庭湖富营养化状况在中到中-富营养级之间,以中-富营养级为主,并有逐渐发展之势,但目李秦晋等:洞庭湖湿地保护现状及对策第30卷7前湖泊的富营养化的外在表现不突出[10],在这个过程中,湿地去除污染物的服务功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洞庭湖湿地的维持生物多样性效应生物多样性是生命有机体及其借以生存的生态复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及所有的生态系统及其形成过程。

湿地处于陆生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的交汇过渡带,受两种系统的影响而又区别于这两系统,具有自身特性。

独特的湿地生态环境,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重要地区和濒危鸟类、迁徙候鸟以及其它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

湿地环境保护与维持,为湿地生物多样性提供着必需条件。

洞庭湖湿地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对生物多样性有着十分好的保育效应,是湿生、水生动植物的繁衍生息地,是中国及至国际重要的鸟类越冬地、迁徙鸟类停息地和夏候鸟的繁殖地。

(四)洞庭湖湿地的调节小气候效应湿地主要缘于三种原因,使地区小气候得到改善。

一是湿地热容量大,导热性差,使湿地区域的气候变幅小,有利于改善当地小气候;二是湿地面积大,或者湿地的潜水位较高,地下水面距离湿地表面的高度在土壤毛细管范围内,大量水分在毛管力的作用下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地表;三是湿地的地热学性质使湿地源源不断为大气提供充沛的水分,增加空气湿度。

洞庭湖湿地面积大,其调节气候的服务效应是明显的,能使周边城市“热岛”效应降低到最低程度。

(五)洞庭湖湿地的社会服务效应湿地的社会服务效应是指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总体,在消费湿地物质、劳务、服务时所得到的满足,包括精神价值和文化价值。

[6]洞庭湖湿地的自然景观十分丰富,是人们生态旅游、观光旅游的好场所,洞庭湖湿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场地和科学素材。

四、洞庭湖湿地保护的对策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湖泊萎缩,调蓄功能下降,灾害频率上升,生物多样性减少,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必须对洞庭湖进行综合治理,制定相应对策,遏制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推动湖区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健全洞庭湖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系“湿地”概念引入我国的时间不长,湿地保护工作也多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展,在湿地未实施保护以前,洞庭湖湿地实行的是多头管理,在行政区划上涉及2个省的十多个县市和4个保护区。

这种多头管理的模式对现在洞庭湖湿地的保护管理是十分不利的,造成管理上的许多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