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虚实说杨澄甫先生的“85”式
八十五杨式太极拳口诀
八十五杨式太极拳口诀1.预备势混沌未开太极前,摄得真精顶内煎。
提神顶劲精神注,平腕坠肘势自然。
2.起势沉气举手腕须平,黏缠双臂肩宜松。
按下松腹归元候,吐尽浊气清气生。
3.揽雀尾-左掤势初运鸿蒙阴阳现,起落开合太极圈。
转身左掤出左步,右采横掤任自然。
4.揽雀尾-右掤势架御敌手须用掤,意欲黏回勿近胸。
最忌板滞与偏抗,活泼全在转腰功。
5.揽雀尾-捋势顺取肘腕捋勿空,不抗不匾见真功。
本有舍己从人意,原为引人从己行。
6.揽雀尾-挤势捋式变挤顺手缠,得机发劲莫迟延。
预防敌拳又钻来,变成双掌推向前。
7.揽雀尾-按势挤若落空变按柔,自是从人无他求。
伸腰攻步为助势,左按腕节右按肘。
8.揽雀尾-总诀太极拳法妙无穷,掤捋挤按雀尾生。
掤式劲点在两臂,捋式劲点在掌中。
挤式劲点在小臂,按式劲点在腰攻。
欲知此中玄妙处,勤练推手功乃成。
9.单鞭追魂钢鞭当甩胸,左像箭来右似弓。
近得身来劲变挒,靠肘掤按任君行。
10.提手上势遇敌扑来胸前吼,左截右断掀彼肘。
顺引合出挤肘靠,伸腰发力敌便走。
11.白鹤亮翅白鹤展翅立鸡群,左采右挒敌力分。
敞开门户引敌进,开中寓合须用心。
12.搂膝拗步起肩过胯膝外搂,肘外须防敌暗手。
连环接打斜中找,掌按侧肋并肩头。
13.手挥琵琶双手如抱一琵琶,折肘剪腕用不差。
里外圈儿由我划,左挒右采破擒拿。
14.搬拦捶太极五捶此为先,搬拦左右顾盼间。
护中反打进步捶,化后即打非等闲。
15.如封似闭扬掌格肘十字封,花开合手闭含攻。
推按顺防刹不住,哼哈之间腰腿功。
16.十字手扣脚即寓裆中击,转身掤开敌两臂。
缠拿裹封开合手,相机变化莫迟疑。
17.抱虎归山十字手开采挒上,抱虎全凭力臂长。
盼前顾后搂按打,趁势捋挤也难防。
18.肘底看捶左掤右粘护中打,捶居肘下叶底花。
缠托折迭掌劈面,肘底相机破擒拿。
19.左右倒撵猴轻灵撤步似水流,引而后发倒卷肱。
走化闪战扳挽劲,惊走猴王佛心留。
20.斜飞势右腕被捉本无妨,翻掌下沉即消殃。
左采右挒抖然出,侧身腾出亦飞扬。
杨式85式太极拳图解和要领
∙杨氏85式太极拳图解29式单鞭(03-20)
∙杨式太极拳云手详解第二十八式(03-19)
∙85式杨式太极图解第二十七式单鞭(03-19)
∙85式太极拳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03-19)
∙85式太极拳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03-19)
∙85式太极拳图解第二十四式转身撇身捶(03-08) ∙85式太极拳图解第二十三式扇通背(03-08)
∙85式太极拳图解二十二式海底针(03-05)
∙85式太极拳图解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03-05) ∙85式太极拳图解第二十式白鹤亮翅(03-04)
∙85式太极拳第十九式提手上势(03-04)
∙85式太极拳图解第十八式斜飞势(03-04)
∙85式太极拳图解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03-03) ∙85式太极拳图解第十六式肘底看捶(03-03)
∙85式太极拳图解第十五式抱虎归山(03-02)
∙85式太极拳第十四式十字手(03-01)
∙85式太极拳第十三式如封似闭(03-01)
∙85式太极拳图解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02-29) ∙85式太极拳图解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02-29) ∙85式太极拳第十式手挥琵琶(02-29)
∙85式太极拳图解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02-28) ∙85式太极拳图解手挥琵琶(02-25)
∙85式太极拳图解左搂膝拗步(02-25)
∙85式太极拳图解第六式白鹤亮翅(02-25)
∙85式太极拳图解第五式提手上势(02-25)
∙陈式太极拳图解(五十六)收势(11-07)
∙杨式85式太极拳图解第四式单鞭(09-12) ∙杨式85式太极拳图解第三式揽雀尾(09-11) ∙杨式85式太极拳图解第二势(09-11)。
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通篇诠释
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通篇诠释一、预备式较早的太极拳老谱不立预备式这一式名。
后有立名为“无极势”或“太极势”的。
其内容主要包括:(1)调身松体。
身体各部位忘情放松。
调身可摆正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姿势,使躯体的各种机能得到平衡,强化各种腺体的分泌作用,从而达到对精神的有效控制。
(2)调息自然。
呼吸吐纳自然匀畅。
调息以驾驭呼吸,使植物神经系统的机能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增加肺活量,使血液中的含氧量增加,促进肠胃的蠕动,改善消化吸收的功能,同时提高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机能。
(3)调神入静。
思想宁静,摒除杂念,物我两忘。
调神是控制人的意识活动,使身体内部的器官臣服自己的意志,从而使身体免出起因于机体紊乱的多种疾病。
三者相因互果,而入静为三者之关键。
太极修炼者,在“无极”的静态下做好演拳前的准备。
王宗岳《太极拳论》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概括地说明了太极拳的全部功夫不外乎“无极”和“太极”。
“无极”也者,天地未分,混沌一体,无形无象,无始无终。
无相对绝对之可言,无始终对待之可名。
就太极修炼者来说,从肉体到精神都处于“体无动静虚实阴阳之分,神无物我方圆时空之感”的静止状态之中。
而这种“静止”既非“死定”亦非“空定”,而是“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的一种表现形式。
这就是拳谚所说的“抱元守一”。
抱者怀依也,元者根本也,自抱寓合,静为其本,动为其萌。
即是说,“无极”未分动静而孕育着动静,“无极”未分阴阳而孕育着阴阳。
说明了“无极”的静功孕育了“太极”的行功。
而太极者,阴阳转换,动静开合,虚实变化总难越“太以虚,虚以空,空以无,无以静,静生动,动则化,化则极,极则变,变则复,复则静,静归无,无返空,空而虚,还其本来面目这一有无之规,故太极即无极,无极即太极也。
”这充分说明了太极拳走架行拳必须从“百骸松弛,节节贯穿”和精神内敛的“无极”静功状态,经过意识能动作用,澄心自滤,消除一切紧张状态并激励颓废情绪,才能进入“太极”的行功状态,而最终又回归抱元守一的“无极”状态。
杨式[杨澄甫拳架]传统太极拳85式拳谱及分动名称
杨式[杨澄甫架]传统太极拳85式拳谱及分动名称东振王于 2014年2 月10日改编第一式预备势两脚平开自然直立第二式起势⑴两臂平举高与肩平 [2]沉肩坠肘掌按胯前第三式揽雀尾[1]摆脚右转提脚抱球 [2]左弓左棚右转棚采 [3]左转提脚旋掌抱球[4]右脚迈出右弓右棚 [5]后坐左转翻掌左捋 [6]继转继坐平弧继捋[7]右转右弓翻掌前挤 [8]翻掌分手后坐回引 [9]弓右蹬左两掌前按第四式单鞭⑴扣脚左转划弧平抹⑵身微右转旋掌按出⑶左脚里提吊勾翻掌[4]左转上步弓步推掌第五式提手上势⑴扣脚转体松勾落手⑵提脚上步虚步合手第六式白鹤亮翅⑴收脚落手翻掌抱球 [2]上步转腰前挤肩靠 [3]左转提脚虚步提落第七式左搂膝拗步⑴右转摆掌右落左起⑵提脚转身右起左落 [3]上步屈收弓步搂推第八式手挥琵琶⑴跟步落手⑵提脚挫手 [3]虚步合手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⑴右转摆掌右落左起⑵提脚转身右起左落 [3]上步屈收弓步搂推[4]摆脚左转两掌左移 [5]提脚转身左起右落 [6]上步屈收弓步搂推[7]摆脚右转两掌右移 [8]上步屈收右起左落 [9]上步慑收弓步搂推第十式手挥琵琶⑴跟步落手⑵提脚挫手 [3]虚步合手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1]右转摆掌右落左起 [2]提脚转身右起左落 [3]上步屈收弓步搂推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⑴摆脚左转握拳移掌⑵右脚前提绕拳提掌 [3]落脚搬拳提脚拦掌[4]上步右转收拳探掌 5]弓步打捶左掌里收第十三式如封似闭⑴穿掌松拳后坐收掌⑵坐腿带掌分掌合手 [3]蹬右弓左翻掌前按第十四式十字手⑴扣脚右转弯肘举手⑵提脚分手开立合抱第十五式抱虎归山⑴扣脚右转右落左举⑵上步转体弓步搂推 [3]转腰举手坐腿左捋[4]转体搭手弓步前挤⑸坐腿后引弓步前按第十六式肘底看捶⑴扣脚左转划弧平抹⑵身微右转旋掌按出⑶左转摆步两掌左移[4]落左跟右移掌翻下 [5]坐腿虚步握拳穿掌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⑴身体右转抽右伸左⑵提脚右转右折左翻⑶退步左转虚步推抽[4]提脚左转左折右翻 [5]退步右转虚步推抽 [6]提脚右转右折左翻[7]退步左转虚步推抽第十八式斜飞势⑴坐腿提脚交臂合抱⑵上步扣脚弓步挒采第十九式提手上势⑴跟步坐腿两手翻沉⑵迈脚虚步合手上提第二十式白鹤亮翅同第六式⑴收脚落手翻掌抱球 [2]上步转腰前挤肩靠 [3]左转提脚虚步提落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同第七式⑴右转摆掌右落左起⑵提脚转身右起左落 [3]上步屈收弓步搂推第二十二式海底针⑴跟步提脚右提左沉⑵收脚下蹲虚步插搂第二十三式闪通背⑴直身提脚提掌翻转⑵上步左弓左推右托第二十四式转身撇身捶⑴扣脚转身握拳举掌⑵提脚右转提拳落掌 [3]上步右弓撇拳推掌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⑴坐腿转腰伸拳收掌⑵再坐左腿左转移手⑶继坐继转手随左移[4]落脚搬拳提脚拦掌 [5]上步右转收拳探掌 [6]弓步打捶左掌里收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⑴撇脚转身左棚右采 [2]左转提脚旋掌抱球 [3]右脚迈出右弓右棚[4]后坐左转翻掌左捋 [5]继转继坐平弧继捋[6]右转右弓翻掌前挤[7]翻掌分手后坐回引 [8]弓右蹬左两掌前按第二十七式单鞭⑴扣脚左转划弧平抹⑵身微右转旋掌按出⑶左脚里提吊勾翻掌[4]左转上步弓步推掌第二十八式云手[1]扣脚右转松勾划弧⑵<云一>左云收脚右云开步 [3]<云二>左云收脚右云开步 [4]<云三>左云收脚右云开步 [5]<云四>左云收脚右云开步 [6]<云五>左云收脚右云第二十九式单鞭⑴右转提脚勾手翻掌 [2]左转上步弓步推掌第三十式高探马⑴后坐翘脚松勾翻掌⑵直立收脚右探左收第三十一式右左分脚⑴后坐提脚两掌平抹⑵上步左弓抹转右探 [3]提脚左转合抱右棚[4]右脚斜摆右左分手 [5]落脚右转两掌平抹 [6]上步右弓抹转左探[7]提脚右转合抱右棚 [8]左脚斜摆左右分掌第三十二式转身左蹬脚⑴落脚转身交叉合抱⑵起立蹬脚两掌分开第三十三式左右搂膝拗步⑴落脚下蹲插指屈臂⑵上步左弓左搂右推[3]摆脚左转两掌左移 [4]提脚转身左起右落 [5]上步屈收右弓搂推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⑴撇脚右转提脚抽拳⑵左弓折腰栽捶左搂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⑴扣脚转身举掌抽拳⑵提脚右转提拳落掌 [3]上步右弓撇拳推掌第三十六式进步搬拦捶⑴坐腿转腰伸拳收掌⑵再坐左腿左转移手⑶继坐继转手随左移[4]落脚搬拳提脚拦掌 [5]上步右转收拳探掌 [6]弓步打捶左掌里收第三十七式右蹬脚⑴摆脚左转提脚抱手⑵直立右蹬两掌分开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式<西北>⑴收脚下蹲移掌翻转⑵右并左提掌继右移⑶迈步左弓右盖左击第三十九式右打虎式<东南>⑴扣脚右转松拳落掌⑵迈步右弓左盖右击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⑴磨跟左转松拳分掌⑵继转收脚交叉抱手⑶直立右蹬两掌分开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⑴收脚提膝右转合掌⑵迈步右弓握拳勾击第四十二式左蹬脚〈正东〉⑴坐腿分手⑵收脚抱手⑶蹬脚分手第四十三式转身右蹬脚〈正东〉⑴辗脚后转提脚抱手⑵直立右蹬两掌分开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⑴下蹲落脚绕拳提掌[2]落脚搬拳提脚拦掌[3]上步右转收拳探掌 [4]弓步打捶左掌里收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同第十三式⑴穿掌松拳后坐收掌⑵坐腿带掌分掌合手 [3]蹬右弓左翻掌前按第四十六式十字手同第十四式⑴扣脚右转弯肘举手⑵提脚分手开立合抱第四十七式抱虎归山同第十五式⑴扣脚右转右落左举⑵上步转体弓步搂推 [3]转腰举手坐腿左捋[4]转体搭手弓步前挤⑸坐腿后引弓步前按第四十八式斜单鞭同第四式⑴扣脚左转划弧平抹⑵身微右转旋掌按出⑶左脚里提吊勾翻掌[4]左转上步弓步推掌第四十九式野马分鬃〈右分〉⑴扣脚左转收脚抱球⑵转身右弓上挒下采 <左分>[1]摆脚右转提脚抱球[2]转身左弓上挒下采 <右分>[1]摆脚左转提脚抱球 [2]转身右弓上挒下采<左分>[1]摆脚右转提脚抱球[2]转身左弓上挒下采 <右分>[1]摆脚左转提脚抱球[2]转身右弓上挒下采第五十式揽雀尾[1]右转提脚旋掌抱球 [2]左弓左棚侧弓右采 [3]左转提脚旋掌抱球[4]右脚迈出右弓右棚 [5]后坐左转翻掌左捋 [6]继转继坐平弧继捋[7]右转右弓翻掌前挤 [8]翻掌分手后坐回引 [9]弓右蹬左两掌前按第五十一式单鞭同第四式[1]扣脚左转划弧平抹⑵身微右转旋掌按出⑶左脚里提吊勾翻掌[4]左转上步弓步推掌第五十二式玉女穿梭<左穿>[1]扣脚松勾两掌下移 [2]右转提脚右棚左下 [3]右转右迈提左合手[4]左迈左棚右掌穿抽 [5]左转左弓左架右推 <右穿>[1]扣脚右转移掌内翻 [2]右转提脚交叉抱臂[3]右迈右棚左掌穿抽[4]右转右弓右架左推<左穿>[1]右转提脚交叉抱臂 [2]左迈左棚右掌穿抽 [3]左转左弓左架右推<右穿>[1]扣脚右转移掌内翻 [2]右转提脚交叉抱臂 [3]右迈右棚左掌穿抽[4]右转右弓右架左推第五十三式揽雀尾[1]左脚右提落掌抱球 [2]左弓左棚侧弓右采 [3]左转提脚旋掌抱球[4]右脚迈出右弓右棚 [5]后坐左转翻掌左捋 [6]继转继坐平弧继捋[7]右转右弓翻掌前挤 [8]翻掌分手后坐回引 [9]弓右蹬左两掌前按第五十四式单鞭同第四式[1]扣脚左转划弧平抹⑵身微右转旋掌按出⑶左脚里提吊勾翻掌[4]左转上步弓步推掌第五十五式云手同第二十八式[1]扣脚右转松勾划弧⑵<云一>左云收脚右云开步 [3]<云二>左云收脚右云开步 [4]<云三>左云收脚右云开步[5]<云四>左云收脚右云开步[6]<云五>左云收脚右云第五十六式单鞭同第二十九式⑴右转提脚勾手翻掌 [2]左转上步弓步推掌第五十七式下势⑴摆脚移重左掌后抽⑵下蹲左仆弧形前穿第五十式八金鸡独立<左独立>[1]摆脚左转起身左弓[2]提膝独立右挑左搂 <右独立>[1]下蹲右转右脚落实 [2]提膝独立左挑右按第五十九式左右倒撵猴[1]右蹲左落移掌翻转 [2]退步左转虚步推抽 [3]提脚左转左折右翻[4]退步右转虚步推抽 [5]提脚右转右折左翻 [6]退步左转虚步推抽第六十式斜飞式同第十八式⑴坐腿提脚交臂合抱⑵上步扣脚弓步挒采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同第十九式⑴跟步坐腿两手翻沉⑵迈脚虚步合手上提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同第十六式⑴收脚落手翻掌抱球 [2]上步转腰前挤肩靠 [3]左转提脚虚步提落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同第七式⑴右转摆掌右落左起⑵提脚转身右起左落 [3]上步屈收弓步搂推第六十四式海底针同第二十二式⑴跟步提脚右提左沉⑵收脚下蹲虚步插搂第六十五式闪通背同第二十三式⑴直身提脚提掌翻转⑵上步左弓左推右托第六十六式转身白蛇吐信同第二十五式⑴扣脚转身握拳举掌⑵提脚右转提拳落掌 [3]上步右弓撇掌推掌第六十七式搬拦捶同第二十五式[1]坐腿转腰伸拳收掌 [2]再坐左腿左转移手 [3]继坐继转手随左移[4]落脚搬拳提脚拦掌 [5]上步右转收拳探掌 [6]弓步打捶左掌里收第六十八式揽雀尾同第二十六式[1]撇脚转身左棚右采 [2]左转提脚旋掌抱球 [3]右脚迈出右弓右棚[4]后坐左转翻掌左捋 [5]继转继坐平弧继捋[6]右转右弓翻掌前挤[7]翻掌分手后坐回引 [8]弓右蹬左两掌前按第六十九式单鞭同第二十七式⑴扣脚左转划弧平抹⑵身微右转旋掌按出⑶左脚里提吊勾翻掌[4]左转上步弓步推掌第七十式云手同第二十八式[1]扣脚右转松勾划弧⑵<云一>左云收脚右云开步 [3]<云二>左云收脚右云开步 [4]<云三>左云收脚右云开步 [5]<云四>左云收脚右云开步 [6]<云五>左云收脚右云第七十一式单鞭同第二十九式⑴右转提脚勾手翻掌 [2]左转上步弓步推掌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1]后坐翘脚松勾翻掌 [2]直立收脚右探左收[3]右蹲左收右掌翻收 [4]迈步左弓左穿右翻第七十三式十字腿⑴扣脚右转提脚合抱 [2]摆脚左转提脚抱手 [3]直立右蹬两掌分开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1]下蹲右转旋拳沉掌 [2]摆转上步搬拳拦掌[3]上步右转抽拳搂掌 [4]左弓折腰搂膝前打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1]撇脚提腿左转抱球 [2]右脚迈出右弓右棚 [3]后坐左转翻掌左捋[4]继转继坐平弧继捋[5]右转右弓翻掌前挤 [6]翻掌分手后坐回引[7]弓右蹬左两掌前按第七十六式单鞭同第四式⑴扣脚左转划弧平抹⑵身微右转旋掌按出⑶左脚里提吊勾翻掌[4]左转上步弓步推掌第七十七式下势同第五十七式⑴摆脚移重左掌后抽⑵下蹲左仆弧形前穿第七十八式上步七星[1]移重摆脚左弓右蹬 [2]迈步右虚双拳前棚第七十九式退步跨虎[1]退步右转松拳交臂 [2]左收左虚右按左采第八十式转身摆莲[1]左提右抽左撩右推 [2]转身摆腿掌移后转[3]先弓后虚两掌右移 [4]直立左踢右摆拍击第八十一式弯弓射虎⑴下蹲落脚两掌左摆⑵右转捋带右弓左打第八十二式进步搬拦捶[1]坐腿左转捋掌落拳[2]后坐提脚绕拳举手[3]落脚搬拳提脚拦掌[4]上步右转收拳探掌 [5]弓步打捶左掌里收第八十三式如封似闭同第十三式⑴穿掌松拳后坐收掌⑵坐腿带掌分掌合手 [3]蹬右弓左翻掌前按第八十四式十字手同第十四式⑴扣脚右转弯肘举手⑵提脚分手开立合抱第八十五式收势⑴落实两脚两手分开⑵沉肘按掌松指下垂。
传统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动作详解
传统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动作详解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动作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身体左转。
同时,左肘随转体下沉,左臂外旋使掌心渐渐翻朝上;右拳臂内旋向前上伸于左掌上侧,拳心朝下。
眼神关顾右拳前伸。
动作二:重心继续移向左腿,身体继续左转,两手随转体向左移。
动作三: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脚提回。
同时,右拳自右前方向下经腹前向左绕,随向左缓缓划绕,拳心转朝下;左掌向左而上(高不超过耳部)划弧,随划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右面下方。
眼稍关顾两手划绕,即渐渐转向右平视。
动作四、五、六与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动作三、四、五相同,惟方向不同:该式为向西进步,前面的进步搬拦捶为向东进步。
要点1.此式与前面的进步搬拦捶各在其承上的衔接动作上不同,前面的“进步搬拦捶”是上承左搂膝拗步,而该式是从撇身捶过渡而来。
2.与前进步搬拦捶要点相同。
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动作一:左脚尖外撇踏实,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腿向前提起;身体左转。
随转体,左肘向左后撤下沉,自然带动左掌下移于左胸前;右拳变掌自前而下向左弧形抄至腹前,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左面上方,与左手成抱球状;两臂皆呈弧形。
眼略顾左小臂,即转向右臂前方平视。
以下掤、捋、挤、按的动作与第三式“揽雀尾”——即自(一)左右棚式动作四起,至(四)按式止相同。
要点与第三式“揽雀尾”同。
第二十八式云手动作一:左脚尖里扣踏实,身微右转。
同时,右吊手变掌自右而下划弧;左掌随转体稍向前下移,屈臂沉肘,手与肩平,掌心朝下。
眼神关及右掌下移。
动作二: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脚向左提起(脚跟先离地);身微左转(转向东南)。
此时身法上容易出现两个毛病:一是左肩低右肩高,身躯向左倾斜,身体易出现摇晃,立身不稳和僵劲随之产生;二是身躯扭曲,即双肩已转向东南,而双胯仍朝向正南(或南偏东)。
因此身躯在朝东南即左转动时,要做到坐实左腿,收沉左胯,逐渐使下腹左侧与左大腿内侧贴近,这样才能保证肩与胯相合从而避免身躯扭曲之弊。
杨式太极拳谱(杨澄浦85式老架完整版)
杨式太极拳谱(杨澄浦85式老架完整版)第一式预备式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图1)要点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
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于整套动作之中。
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后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违反其中某一要求。
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往往身体容易前俯或后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式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第二式起势动作一:两臂徐徐向前平举至高与肩平,两掌相距同肩宽,掌心皆朝下。
(图2)动作二:两肘下沉,自然地带动两掌徐徐向下按至胯前,手指仍朝前,掌心仍朝下;眼向前平视。
(图3)要点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后开始做起势动作。
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后在身”。
例如在做该式两臂前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后随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很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2.练习太极拳时。
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
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
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
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固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
在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肘“坠”于两掌的下面去。
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后面动作中也有类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肘尖露出,与地面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失掉“坠肘”之意了。
传统杨氐太极拳85式
传统杨氐太极拳85式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是由杨家第三代宗师杨澄甫先生晚年所创的“定型拳架”而来。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传统杨氐太极拳85式。
欢迎阅读!传统杨氐太极拳85式宗师的“定型拳架”到底有多少式,时至今日,其各地门徒,在传承演练的招式及其风格上都不尽相同。
如杨振铭先生(杨澄甫长子)、赵斌先生(杨澄甫侄外孙)、傅钟文先生(赵斌之妹夫)、分为85式;杨振基先生(杨澄甫次子)分为91式;杨振铎先生(杨澄甫三子)分为103式。
杨澄甫宗师之高徒,牛春明先生分为81式,崔毅士先生分为108式,李雅轩先生分为115式。
虽然在计算动作的方法上和数量上,以及个别动作名称上有所不同,但是基本上都是在杨澄甫宗师1931年所著《太极拳使用法》和1934年所著《太极拳体用全书》中的拳照和动作顺序上演变而来的。
路迪民先生就杨澄甫宗师的著作《太极拳使用法》(1931)和《太极拳体用大全》(1934)中拳势动作的排序做了校勘,指出《太极拳体用大全》中,刊登的杨澄甫晚年定型拳架,动作名称和顺序排列一共81式。
而与赵斌先师所传85式比较有4处名称算法不同。
第一处是杨澄甫宗师的第1式为“太极拳起势”,赵斌先师传的85式分为两个名称,即第1式为“预备式”和第2式为“起势”;第二处是杨澄甫宗师的第37式为“左右打虎式”,赵斌先师为第38式“左打虎式”和第39式“右打虎式”;剩下两处均为将两个“单鞭下势”分为“单鞭”和“下势”。
这样81式加上4式的名称也就成了85式。
在其他杨澄甫传的定型拳架中,有的将“左右搂膝拗步”分别计算为“左搂膝拗步”和“右搂膝拗步”,将“云手”的重复动作分解为“云手一”“云手二”“云手三”,将“野马分鬃”也做了左右的区分等等,因而在动作数量的计算方式上形成不同。
由此可见,先师在定型拳架后,只是对动作的顺序做了精心安排,却并未具体规定如何计算和编号这些动作。
在传承过程中,不同老师的演练风格,对拳架的理解和体悟不同,因而在个别动作的练法上也有不同的侧重点。
也谈八十五式与八十八式太极拳
《 》 的 一 些 观 点 谈 谈 笔 者 的 看 法 。 有 错 误 , 方 与 文 如 请
家及胡 先 生批评 指正 。
一
铎 、 国 等 ; 用 实 脚 转 体 的 有 傅 钟 文 、 斌 、 志 青 振 采 赵 吴 等 ; 毅 士 的拳 架 , 其 孙崔 仲 三 先生 演 练 , 虚脚 崔 据 有 转 体 ( 单 鞭 过 渡 动 作 )也 有 实 脚 转 体 ( 左 右 搂 膝 如 , 如 步 等 ) 笔 者认 为 , 、 转体 只 是 先 师们打 拳 的风 。 虚 实 格 差 异 而 已 , 能 说 这 是 “ 拳 ” “ 根 本 的 区 别 ” 不 两 的 最 。
解 》 陈微 明于 杨澄 甫 南 下前 的 1 2 年 就 出版 了《 , 95 太 极 拳术 》 由此可 知 , 澄甫 先 生早在 12 年 南下传 。 杨 8 9
< 》 说 ,两 拳 ” 手 和 倒 卷 肱 ( 统 套 路 为 倒 与 文 “ 云 传
撵 猴 ) 数 不 同 , 别拳 式名 称 也 有 差 异 , 以此 作 个 个 并
为 “ 拳 ” 主 要 区别。 两 的
太 极 拳 。 露 禅 公 自陈 家 沟 学 成 归 来 后 , 功 夫 日臻 上
2拳 式 动 作 个 数 的 多 少 及 个 别 名 称 之 异 同 . . 也 非 “ 拳 ” 区别 。 两 的
、
杨 澄 甫 先 生 的 大 架 子 。 于 北 京 传 拳 时 已 修 早
订 改编 。 非南 下后 根据 南方 人 的特点 简 化而成 并
《 》 说 : 杨 式 太 极 拳 八 十 五 式 , 杨 澄 甫 先 与 文 “ 是
的 外 劲 、 跃 和 跌 踏 等 动 作 。 甫 宗 师 早 年 弟 子 及 传 跳 澄 人 许 禹生 、 兆 麟 、 微 明 、 英 杰 、 雅 轩 、 春 明 、 田 陈 董 李 牛
杨氏太极85式太极拳分解教学(3篇)
第1篇一、概述杨氏太极85式太极拳,是杨氏太极拳的代表性套路之一,由太极拳大师杨澄甫先生创编。
该套路动作柔和、缓慢、连贯,注重内外兼修,具有很高的养生价值和技击功能。
本文将对杨氏太极85式太极拳进行分解教学,帮助初学者逐步掌握这一传统武术。
二、准备活动1. 预备姿势:自然站立,双脚并拢,脚尖向前,身体放松,双手自然下垂,掌心朝内。
2. 热身运动:慢跑或原地踏步,活动筋骨,使身体充分热起来。
三、基本动作分解教学1. 揽雀尾(1)起式:双手自然下垂,掌心朝内,双脚并拢,身体放松。
(2)左搂膝拗步: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右手由前向上,向右上方划弧,掌心朝上;左手向下,向左下方划弧,掌心朝内。
(3)搂膝:右手继续向右上方划弧,掌心朝上;左手向下,向左下方划弧,掌心朝内,与右手成搂膝之势。
(4)前推掌:右手由搂膝势变掌,掌心向前;左手收回,置于右腕处,掌心朝内;同时,左脚跟离地,重心前移。
(5)回收左脚:左脚跟落地,重心后移,成左弓步。
2. 手挥琵琶(1)起式:与揽雀尾起式相同。
(2)左搂膝拗步:同揽雀尾左搂膝拗步。
(3)手挥琵琶:右手由搂膝势变掌,掌心朝上;左手向下,向左下方划弧,掌心朝内;同时,左脚跟离地,重心前移。
(4)回收左脚:同揽雀尾回收左脚。
3. 高探马(1)起式:与揽雀尾起式相同。
(2)左搂膝拗步:同揽雀尾左搂膝拗步。
(3)高探马:右手由搂膝势变掌,掌心朝上;左手向下,向左下方划弧,掌心朝内;同时,左脚跟离地,重心前移。
(4)回收左脚:同揽雀尾回收左脚。
4. 转身摆莲掌(1)起式:与揽雀尾起式相同。
(2)左搂膝拗步:同揽雀尾左搂膝拗步。
(3)转身摆莲掌:右手由搂膝势变掌,掌心朝上;左手向下,向左下方划弧,掌心朝内;同时,左脚跟离地,重心前移。
(4)回收左脚:同揽雀尾回收左脚。
5. 起势(1)起式:自然站立,双脚并拢,脚尖向前,身体放松,双手自然下垂,掌心朝内。
(2)左搂膝拗步:同揽雀尾左搂膝拗步。
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套路——实腿架与虚腿架(1)
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套路——实腿架与虚腿架(1)《和美太极》中国太极微刊杨氏太极拳的传承发展史上素有露禅闯天下,班侯打天下,澄甫传天下之说。
杨露禅创杨氏太极拳,代表性的拳架有少侯架和健侯架。
少侯架,也称小架、快架、用架、技击架;健侯架,也称中架、慢架、练架、功力架;少侯架和健侯架被称之为杨氏太极拳的母架。
杨澄甫通过继承、改造父兄的拳架,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汰劣存优,在其晚年时定型了体用兼备的85式大架套路,也称澄甫架,是杨氏太极拳的子架。
澄甫架无论从传统性、经典性、技术性还是传播性来讲,都堪称杨氏太极拳的主流拳架。
近百年来,通过其亲族成员及入门弟子的传承发展,形成了诸多流派,这十大流派是:杨派,杨澄甫的四个儿子杨振铭(108式,视频演练杨振铭)、杨振基(91式,视频演练杨振基)、杨振铎(103式,视频演练杨军)和杨振国(94式,视频演练杨振国)。
杨氏太极拳嫡传杨军老师示范103式亲族传人傅派(傅种文85式,视频演练傅清泉)和赵派(赵斌85式,视频演练赵幼斌)。
入室弟子陈派(陈微明80式,视频演练林柄尧)、牛派(牛春明81式,视频演练孟宪民)、李派(李雅轩115式,视频演练陈龙骧)、褚派(褚桂亭85式,视频演练宋玉鹏)、崔派(崔毅士108式,视频演练崔仲三)和董派(董英杰85式,视频演练董虎岭)。
董虎岭大师演练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此外尚有国编派(国编套路88式,视频演练李德印)。
同一套拳架,缘何有如此之多的套路流传,他们之间有何关联?有何异同?各自又有何特色?笔者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流派所传套路的有关专著和拳谱,细心观摩各流派代表性传人的拳架演练视频,分析、体悟其套路结构和拳势特色,发现还是有些规律性的脉络可循。
本篇重点讨论澄甫架各传承流派的虚实转换特点。
近代太极拳先驱王宗岳先生在其《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
力由脊发,步随身换。
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断而复连。
杨式太极拳85势动作歌诀---赵幼斌
杨式太极拳85势动作歌诀---赵幼斌杨式太极拳85势动作歌诀——赵幼斌《杨澄甫传太极拳式歌诀》是杨澄甫传下来的手抄本目前在已公布杨家传的太极拳经、歌、诀中尚未见到。
我父亲赵斌在1992年著《杨氏太极拳正宗》(三秦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定名《杨氏太极拳真传》由北京体育大学改版发行)中首次披露,共37首歌诀。
在正式出版时,只对原抄本个别生僻怪别字做了修改,其原句原意未变。
此后也有人出书援用此歌诀。
杨澄甫传37首拳式歌诀,是传统杨式太极拳架中不重复动作的技术内容和要领的集中概括,他与杨班侯传太极拳《全体大用诀》在技术意义上一致,还有互通互补之益,且更具针对性,读起来简单明了而又寓意深刻,对指导和研究太极拳架及技术内涵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人将这37首拳式歌诀了释义,也结合自己的认识糅进些看法,是一种兴趣,不代表先师原著歌诀本意。
同时也作为杨氏太极拳的后学,向各位同道谈心得,以期交流、学习、互进。
一、预备势歌诀:混沌未开太极前,摄得真精顶内煎。
提神顶劲精神注,平腕坠肘势自然。
释义:预备势也叫无极势。
在太极符号中的表象是个空心圆无形无象,空泛虚极,里边什么都没有,但同时其间什么也都可以有,可包罗万象,内容无尽,变化无穷。
以老子的思想来表述,预备势在态势上可理解为:“绵绵若存”宇宙之象,蕴“有无相生”阴阳之机,含“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机变之神。
歌诀开篇表述了鸿蒙开启前的混沌状态。
预备势是静、是守、是蓄、是合,同时也孕育着动、攻、放、开之意、两者相互对立而统一存在,就叫“混沌未开太极前”。
行拳之首,先需一个澄心净虑,调意、调身、调息的过程。
所谓“静”,净化动意之谓也。
在静态中(也包括在动态中)习者意守丹田,使体内精、气、神互化,“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孕化过程就叫“摄得真精顶内煎”;心意上做到了这样的要求,身形要领协调得当,精神就提得起。
但还要自然合度,不要强势。
动作的精神和自然,是建立在姿势正确与否基础上的,“提神顶劲精神注”与“平腕坠肘势自然”相辅相成。
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你所不知道的秘密!
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你所不知道的秘密!为期五天的古传太极十三势(杭州站)培训圆满结束了。
同时,风光秀美,人文雅致的杭州也在短期内给与了我无尽的好感。
也许是水性的柔和,也许是历史的底蕴。
总之,杭州人的素养真的很好。
杭州这座城市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说到这里不由得让我想起1929年的那场规模盛大的“杭州国术游艺大会”。
当时46岁的杨澄甫先生就是以委员的殊荣适逢其会。
而后他又于1934年出版了“太极拳体用全书”。
杨家的太极拳经其修改而最终变成85式。
后世也称其为“定型架”。
01“定型架”是什么意思呢?在以前,老杨家并不是一套拳架子。
而且无论多少拳架子,每种架子还有大、小、刚、柔、快、慢、松、紧、中平九种练法。
这些练法既是一个严谨的习练体系,同时又对学习的人有着严格的身体要求,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练全练到,因此“一拳九架”的完整练法也就逐渐的在杨家失传了。
对于这种情况,也是为了适应当时传播的统一标准化,才有了“定型架”——85式的出现。
实际上,85式是老杨家最基本的,也是最基础的拳架子。
在那个靠拳吃饭的年代,杨澄甫是不会把压箱底的东西拿出来大面积普及的。
在任何一个领域,把核心技术交出去了就等于自己的命运走到了尽头。
所以,无论你有什么杨式太极拳的情节,都要有着这样的清醒的认识才好——85式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拳架子。
而且任何一个拳架子没有内在功力的支撑也都不过是个空架子罢了。
02但我们并没有诋毁85式一无是处的意思。
譬如在太极拳谱里有“由开展而简直紧凑”的话语。
因此有人说,85式是大架子的练法,目的是先求开展。
这也说得过去。
可是很多人开展了一辈子却没见过紧凑的半点影子。
况且,杨澄甫先生的拳架子的高度,宽度我们只能说是适中而已。
反观现在的习练者们则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拉大,不拉低似乎就不对似的。
至于对与不对,请与杨澄甫先生拳照对比。
二者之间总是有那么一个对的!结果意味着很多人的练法是错的这还用说吗?有人又会说,开展后会向紧凑去练。
杨澄甫教扎西大师演练85式(珍藏)
杨澄甫教扎西大师演练85式(珍藏)你拿过杨式太极国际认证了吗?1上世纪三十年代杨澄甫宗师到达上海。
讲学传艺。
杨澄甫。
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之孙,杨氏太极拳最为重要的传人。
著作《太极拳体用全书》。
被公认为是太极拳的经典文献,是一本太极拳出版史上的不朽名著。
杨露禅、经杨健侯辈、至杨澄甫辈,祖孙三代练拳、传拳,都是口授身传,不立文字、未留系统拳照。
至杨澄甫才首次以亲自示范的成套拳照为基础,撰述成专著。
由口授到有书为据,这是一个转折,或说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里程。
2上世纪80年代,杨振铎大师到沪,参加全国太极名家表演,并出席讲学。
杨振铎。
中国武术九段,中国当代太极拳名家,1992年荣获“武林百杰”称号。
出身太极拳世家,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之曾孙,一代宗师杨澄甫先生之三子。
自幼随父习练家传杨式太极拳及各类器械、推手等。
毕生从事太极拳的普及推广工作,多次赴世界各地进行讲学活动,具有很高的国际声誉,门人弟子遍及海内外。
32017年2月24、25、26日杨军大师到沪重走大师之路。
杨军。
杨振铎大师的长孙,5岁起便在祖父杨振铎的教导下开始习练杨氏太极拳,十几岁便随祖父开始在世界各地教学,深得杨家太极拳的真传。
1998年10月,杨澄甫太极拳中心的领导机构,国际杨氏太极拳协会在美国西雅图正式注册,1999年8月,杨军携夫人方虹赴美主持国际杨氏太极拳协会的日常工作。
国际杨氏太极拳协会的宗旨是团结世界各地的太极拳习练者并积极推广太极拳的世界性推广,现有杨澄甫太极拳中心42个,附属中心36个,教练近200名,学院教练31名,资深教练2名,分布在亚洲,美洲,非洲,南美洲拉丁美洲的的24个国家和地区,是海外最大的太极拳组织之一。
在杨军的领导,2009年和2014年第一届和第二届国际太极拳论坛分别在美国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市和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维尔市举办,陈,杨,吴,武,孙各大流派的顶尖人物以及80多位西方科学家参与了大会的教学交流活动,来自世界各地20多个国家的近千名名太极拳爱好者享受了一场场饕餮大餐。
杨式85式太极拳图解(完整版-杨澄甫示范)
杨式太极拳图解(85式完整版,杨澄甫示范)第一式预备式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图1)要点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
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于整套动作之中。
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后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违反其中某一要求。
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往往身体容易前俯或后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式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第二式起势动作一:两臂徐徐向前平举至高与肩平,两掌相距同肩宽,掌心皆朝下。
(图2)动作二:两肘下沉,自然地带动两掌徐徐向下按至胯前,手指仍朝前,掌心仍朝下;眼向前平视。
(图3)要点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后开始做起势动作。
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后在身”。
例如在做该式两臂前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后随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很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2.练习太极拳时。
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
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
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
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固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
在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肘“坠”于两掌的下面去。
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后面动作中也有类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肘尖露出,与地面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失掉“坠肘”之意了。
别只练架子,实用方法很重要!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体用功法,杨澄甫大师示范讲解!
别只练架子,实用方法很重要!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体用功法,杨澄甫大师示范讲解!极拳起势:此为太极拳预备动作之姿势,立定时,头宜正直,意含顶劲,眼向前平视,含胸拔背,不可前俯后仰,沈肩垂肘,两手指尖向前,掌心向下,松腰胯,而足直踏,平行分开,距离与肩相齐,尤要精神内固,气沉丹田,一任自然,不可牵强,守我之静,以待人之动,则内外合一,体用兼全,人皆于此势易为忽略,殊不知练法、用法,俱根本于此,望学者首当于此注意焉。
揽雀尾绷法:揽雀尾为太极拳体用兼全之总手,即推手所谓黏连贴随,往复不离不断,遂以雀尾比喻手臂,故总名之曰:揽雀尾,其法有四:曰绷、捋、挤、按,绷法:由起势,设敌人对面用左手击我胸部,我将右足即向右侧分开坐实,随起左足往前踏出一步,屈膝坐实,后脚伸直,遂为左实右虚,同时将左手提起至胸前,手心向内,肘尖略垂,即以我之腕贴在彼之肘腕中间,用横劲向前往上绷去,不可露呆板平直之像,则彼之力即为我移动,彼之部位亦自不稳矣。
揽雀尾捋法:由前势,设敌人用左手击我侧肋部,我即将右足向右前正面踏出,屈膝踏实,左脚变虚,身亦同时向右面转,眼随往平看,右手同时圆转,往右前出动,右手在前,手心侧向里裹,左手在后,手心侧向内,转至右手心向下,左手心向上时,速将我右肘腕间,侧贴彼肘节上,侧仰左腕,以腕背粘彼之腕背臂上,向左外侧,全身坐在左腿,左脚实,右脚虚,此时敌如进攻,我即闪向胸前,右侧捋来则彼之根力拔起,身亦随之倾斜矣。
揽雀尾挤势:由前势,设敌人往回抽其臂,我即屈右膝,右脚实,左腿伸直,伸腰长往,随之前进,眼神亦直前往上送去,同时速将右手腕向外翻出,左手心贴我之右腕臂间,向前往,乘其抽臂之际,随出挤之,则敌必应手而跌矣。
揽雀尾按法:由前势,设敌人乘势从左侧来挤,我即将两腕,从左侧往上提劲,空其挤力,手指向上,手心向前,沉肩垂肘,坐腕,含胸,全身坐于左腿,速用两手心按其肘及腕部,向前逼按去,屈右膝,坐实,伸左腿腰亦同时往前进攻,眼神随动往前从上送去,则敌人即后仰跌出矣。
杨式太极拳教学:85式的练习方法
杨式太极拳教学:85式的练习方法杨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汉族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发展创编的。
由于杨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他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要求,练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要求做到正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下面我们讲解杨式太极拳85式的练习方法。
杨式太极拳85式的练习方法一动作要到家傅钟文老师告诫我们说:“每个动作要做到家,”即整套拳中的每招每势不能走过场、滑过去或遗漏掉。
常见不到家的有以下六个动作。
1.起势接左棚时,右手应经上腹前、向右前、再向胸前里磨一个小圆圈转回,至此才与左手上下相合。
老师边示范边提醒我们说:“这个小圆圈很难打出来。
”嗣后,果然发现不少同仁把这个“小圆圈”遗漏了。
2.搬拦捶接如封似闭时,“封”的动作很容易滑过去。
应随重心后移,两臂交叉成十字形,像关门一样称为“封”。
3.老师在教单鞭时,要求我右吊手不要停滞不动。
细观其示范动作,勾手时右臂伸向南方略偏西,然后向西南平移,与左手前移同时到位。
但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个动作,这样不仅动作不到家,而且也不符合“一动无有不动”的原则。
4.单鞭接玉女穿梭时,右掌应随转体自下而左、经胸前向右弧形上棚、再随转体右棚,然后沉肘抽回与左臂相交。
可是,后面的这个“右棚一般很少做到,”没有“右”,当然也就没有右臂沉肘抽回的动作。
所以老师再三提醒我们,两臂不要过早交叉,也就是不要两臂交叉后再转体,应该边转体边交叉。
5.高探马接穿掌时,右掌的内收应随右臂外旋使掌心向上,然后再内旋,至定式时使掌心仍然朝下。
然而前面的右臂外旋动作很容易走过场,即右掌内收时,掌心始终朝下。
6.老师在教分脚时,再三提醒我们:“四个斜角要打出来”。
如做右分脚时,应转腰到四个方向(东北、东南、东北、东南),但第一个方向不容易打出来,即高探马后迈左脚时身体不是左转面向东北,而是错误地右转面向东南。
杨氏太极拳八十五式动作歌诀(
杨氏太极拳八十五式动作歌诀(杨氏太极拳八十五式动作歌诀是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扎西老师的大弟子李海水先生,经过多年潜心修练,不断揣摩积累,细心领悟总结出的既顺口又易记的精辟之作,是自我修练和教授学习的好范本。
非常值得太极拳友们拜读学习。
预备式要求头要正,顶要平,颌要收,口要闭,椎要鼓,胸要涵,背要拔,肩要沉,肘要坠,腋要虚,腹要实,指要舒,胯要坐,腰要松,膝松直,踝要松,裆要圆,趾抓地,涌泉空,除杂念,意集中,尾闾前卷腰后撑,先心松,后身松,里里外外处处松,问君练拳何为难,放松当为第一关。
第一动:揽雀尾左掤封脚须内扣,掤挒采拿如意手。
右掤前臂要撑圆,后手助推莫等闲。
顶头立腰送尾闾,莫要前扑过膝尖。
前去必要往后撑,下实丹田胸前空。
力由脊发形于手,致球碰壁体凌空。
捋式接手先吞劲,四点齐转轻运行。
腕肘关节可变处,玩弄掌中不可轻。
劲点变化随敌动,捋采肘靠任尔行。
半马步势立身正,切莫后仰和前倾。
掤忌掤到敌身去,捋莫捋到己身来。
挤势转换须横肘,齐进齐退双叠手。
涵胸拔背胸前空,力点对准螺旋攻。
顶头立腰送尾闾,挤手莫越膝盖顶。
按势抹掌要涵胸,裆劲下沉前后撑。
高领低按随敌势,拔根敌必向前倾。
敌欲调整身平衡,当胸按去莫留情。
挫劲震敌脏腑碎,长劲出手敌凌空。
按手双掌在脚上,切莫俯身向前冲。
第二动:单鞭单鞭双掌抹平圆,涵胸拔背顶头悬。
前推三尖要对齐,半个云手靠腰转。
手如长鞭追穷寇,肩窝后抽背撑圆。
劲贯脚手一条线。
中线东南略偏南。
第三动:提手上势提手上势虚步站,左采右拦致臂残。
双掌合住静观变,顾盼七星和三前。
敌若前挤捋去,敌欲抽身送一站。
起脚可致敌丧命,转身肘靠难生还。
第四动:白鹤亮翅。
白鹤亮翅靠为先,上架下分美若仙。
肘击胯打贴身靠,上拔下沉意绵绵。
螺旋上架须坠肘,松腰落胯顶头悬。
切忌右手变招手,重心不可戕向前。
第五动:搂膝拗步搂膝拗步当胸掌,步步紧逼踩中堂。
实腿缓送虚腿上,切忌落步如砸夯。
落步胯根左右撑,沉裆转腰前后蹬。
传统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动作详解(一二)
传统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动作详解(一二)(一)转载第一式预备式两足左右开立,平行分开,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不可前俯后仰;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太极拳体用全书》要求:“立定时,头宜正直,意含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胯,尤要精神内固,气沉丹田。
”要点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
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于整套动作之中。
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后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违反其中某一要求。
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往往身体容易前俯或后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
(放松:就是全身关节要松开和消除不必要的肌肉紧张,使四肢自然伸长。
感觉好象在举手投足之中,只用能使其运行开的力就行了,这点力一卸掉,手足就会自然落下来一样。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式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第二式起势动作一:两臂徐徐向前平举至高与肩平,两掌相距同肩宽,掌心皆朝下。
动作二:两肘下沉,自然地带动两掌徐徐向下按至胯前,手指仍朝前,掌心仍朝下;眼向前平视。
要点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后开始做起势动作。
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后在身”。
例如在做该式两臂前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后随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很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亦即意念引导动作。
2.练习太极拳时。
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
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極拳虛實说楊澄甫先生的“85”式在太極拳中,虛實是很重要的觀念,也是組成太極拳的重要元素。
古書上常言:太極生兩儀。
兩儀就陰陽,而陰陽應用在太極之中就是虛實。
所以整個太極拳就是在虛實的交互中形成的。
虛實是如此的重要,但在文獻中卻不常見到深入的討論。
在楊澄浦先生的「太極拳術十要」中第四要是「分虛實」其解釋:「太極拳術以分虛實為第一義。
如全身皆坐於右腿,則右腿為實,左腿為虛。
全身坐於左腿,則左腿為實,右腿為虛。
虛實能分,而後轉動輕靈,毫不費力。
如不能分,則邁步重滯,自立不穩,而易為人所牽動。
」(取自陳微明編著太極拳講義答問合編27頁)。
相傳太極祖師張三丰所書「太極拳論」最後一段中亦有說明:「虛實宜分清楚,一處自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有此一虛實,週身節節貫串,無令絲毫間斷耳。
」放在最後一段當然有總結及最重要之意。
虛實當然非常重要,但想一想好像也不是很難懂,就是虛跟實啊!有什麼難的呢?虛就是空無;實就是實在,好像也不是很難理解。
但想想如何運用虛實在太極拳的拳架、推手、散手之中?虛實在太極球體中的表現如何?太極拳的虛實和外家拳的虛實有無不同?…..等等,虛實的問題似乎就值得我們深思了。
在太極拳中,虛實有幾個重要的涵意:1、實是穩定;虛是變化在整個太極拳中,「實」所代表的是一種穩定的情況,我們把重心放入實之中,而虛就能自由變化,所以實是太極拳之根,而虛則是枝葉。
但這是由一式而言,如果是以整套太極拳來說,虛實是不斷變換的。
右實左虛的下一步可能就是右虛左實,不斷變化的虛實產生了太極。
2、以虛實交換來產生流動的動能在不斷的虛實變換中,重心就不斷在二者之間流動,這時會產生流動的動能。
我們在練拳時,並不需要使用意念去支配身體,而是要去感覺身體的虛實流動,流動快與慢都可以,而更重要的是要有內在的知覺。
藉這個流動所產生的能量所形成離心向心的能量來練拳。
所以我們要慢慢去練拳,去體會虛實之間的流動,這個流動形成了太極球體轉動的根本,也是進一步伸縮球體的基礎。
在整個拳架之中,招式的定式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這虛實之間的變換。
3、以虛來練實太極拳除了練出骨骼的強化外,肌筋也能強化,這有賴於虛對實的鍜鍊。
當我們把實全部放在一邊時,全身的重量對於實邊的骨骼有很大的訓練。
且在另一方面虛的一方的運作對於實的一方產生牽引的重量,實的一方的肌筋就會以被動方式被拉長及拉緊,而形成另一個強大的訓練。
在此時實邊必需要肌筋放鬆以產生被動拉長及拉緊的強化練習。
此時要特別注意,實的一方如果肌筋主動去用力去拉動虛方,則會形成不同的效果,而這個方式就又形成一般外家拳的練習方式了,這二者外形上看起來很像,但內在完全不同。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以「虛」來加重「實」的訓練。
但我們知道虛實是不斷變化的,左練右,右練左,不斷變化產生,就形成了整體完整的骨骼、肌、筋的訓練,這樣練出來的骨骼能十分密實,肌肉非常有彈性,而筋則十分強韌。
在整個太極拳的虛實運作之中,有幾個重點必需要加以注意:1、架正骨骼注意虛實,首要要先端正格體,就是要架正骨骼。
骨骼的架正最困難的地方在胯。
胯落正才能上下相合成一體,這時膝也才不會受到上身的壓迫。
一般來說如果胯落不正,則上身的重量承受點將落於膝或臀。
2、放鬆當骨骼架正時,我們要將自己全身重量完全落入湧泉,這時肌肉及筋才能放鬆的掛在骨上,如果骨架不正,則肌肉及筋一定要拉住格體,避免傾倒,這時就難免要用力了。
所以我們要把自己肌肉放鬆的掛在骨架之上,就好像三尺羅衣掛於樹幹之上般。
(關於鬆,請見於前篇及「縱橫太極」一書)。
3、去掉意念意念常常是力量的根源,所以要除去外在想控制身體運作的意念,要真正的讓身體去感覺,讓重量在兩腳湧泉中自然變換流動。
當重量落在實腳,另一腳為虛腳,當要由實流到虛時,要讓重量自然去流動,將心完全靜下,去體會如何不用力而能流動重量。
虛實的變換在推手之中是很常用的手法,大致介紹幾種用法:1、虛實變換,引勁落空在推手的應用上,我們常以實來和對方接觸,讓對方以為抓對我方重心,進而發勁,在對方發勁的同時,實變虛,方能引勁落空,這種就是用似實而虛之法來讓對方產生錯覺。
如果以清楚的虛和對方接觸,對方感受不到實體,是不會發勁的,所以要引勁落空必需以實接手,以虛引之。
2、似虛似實,虛實合一,合住對方在和對方接手時,如果想要黏住對方,則必需虛實不斷的變換,對方若虛想退避,則實以敷之,若實欲相抗,則以虛引之,依對方虛實而不斷變換自己的虛實以合之,則能達到黏合控制之效。
3、以虛控制對方,以實擊之如欲發勁將對方擊出,則必需先用虛來引出對方的力量,而發勁則是擊打對方有力量點。
在虛實的不斷變換之中,對方一定想要抵抗或是想要轉化,只要此種意念開始產生,則身體的力量必由然而生,則我可擊打此處。
當然要如何能引出對方的力量,則必需要實際上多多練習才能體會,並無定法。
虛實在散手上的運用也有幾個要點:1、散手中以虛擊之虛實的應用在散手上和推手上有不同的情形,在推手時,虛是引,而在散手時,虛則是擊打的主軸。
在太極散手時,我們將重心放在實上,而以虛的重量流動去擊打,因為是虛,就算是被擋住了,也能以對方的接觸點為中心,繼續流動進去攻擊。
就是是被對方抓住了,也不會因重心不穩而反被制。
2、虛實合體,以實示之,以虛引入虛就是實實就是虛其實太極的虛實是隨時變換的,在碰觸的當時就可以做交換,讓對手無法捉摸我們的虛實情況。
有時讓對方看是實,結果攻進來時就變虛而落空了;有時看是虛,在碰觸那一刻就變實,將全身重量灌注在對方身上,以獲得強大的的攻擊能力,虛實的交換取決於內在流動的變換而不在外在的樣子,所以對手是完全無法得知的,而虛實的內在變化也是形成太極拳寸勁甚至不用寸,貼身就打的重要依據。
3、內外虛實互換,形成伸縮球體虛實並非只有左右交換,也可以內外交換,形成伸縮球體,左右加內外的變化將把太極虛實的應用到變換莫測的情況,更讓對手不知所從。
太極拳的虛實和外家拳的虛實是有所不同,主要分別有:1、外家拳的虛實常用在實戰之中,太極拳則是用在拳架之中:外家拳的虛實是一種戰法,太極拳除了是一種戰法外,還是一種練法。
在散手的交流中,外家拳是虛晃實擊,這是一種作戰的方法,在訓練時的虛實交換訓練是在虛擬對敵之中,而平時訓練則以體能、耐力、爆發力等等為主要訓練方法。
在太極拳等內家拳中,虛實除了在應敵上使用外,更重要的是應用在拳架訓練之中,使用虛所引的重量來訓練本體,而不借用外物外力來訓練,這是太極拳一個很重要的特色。
2、外家拳虛實是分開的,太極拳則是虛實合一:一般來說,外家拳的虛實是分離的,也就是不論如何虛虛實實,如左實,右就虛、左虛,右就實,很難在出虛拳時,最後突然變成實拳。
我們常看到擂台上的二個人,一隻手伸出去撥啊撥,另一隻手一定收在身體上,等待機會一擊而出,這是常用的招式,伸出去的手是虛,後手為實,虛引實擊。
但在太極拳則是虛實同體,在散手時,虛實是隨時變換的,就算在同一隻手也可能分出虛實,很多時候是接觸點為虛,擊打點為實,當一拳出去,被格擋時,格擋接觸點瞬間變虛,而改以肘或肩為實擊打對方,這是太極拳的一個特點,虛實是合一,虛實也是隨時改變的。
3、外家拳是虛晃實擊,太極拳則是以虛擊之:如果不討論太複雜,單純以攻擊手法來看,外家拳是以虛晃誘敵,實手趁隙攻擊為主,而太極拳則是以實為根基,以虛手來攻擊為主。
這也討論到攻擊本質的不同,外家拳是以力量為主,攻擊以肌肉的強力收放拉扯為主,所以收合肌肉為實,加大和對方的距離,來強化攻擊的效率;而太極拳則攻擊則以重量為主,所以反而要放鬆變成虛,才能將重量的速度放出來。
虛實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此處雖極欲敘明,但因其變化萬端,實難一一明言,依上述所言,習者揣摩練習,定能對虛實之奧妙有所掌握。
而虛實雖同為內家拳及外家拳所重視,但應用方式則完全不同。
我們練習太極拳要放鬆的這種內家拳,對於少林拳等要用力的外家拳也是有必要瞭解的。
[转自/香港太极学院作者:鍾文淵]太極拳是不用力的武術/太極拳和太極操現在很多人有做運動習慣的人,而我們都知道,當他們天天練習,身體自然感覺是比較有活力的。
如跑步、打網球、舞蹈、羽球等等都是一般人們常做的運動。
可是多運動是不是一定就延年益壽?那我們要探討一下。
我們其實都知道,運動會有運動傷害,何故呢?常常是因為局部施力不對或是姿勢錯誤或是過動勞動磨損,這些都會造成傷害。
以馬拉松跑步為例,這就是一個過度損耗自己的一種運動,讓自己的身體及內臟處於一種很大的消耗之下,對身體是很不健康的,但還是有很多人樂此不疲。
所以運動不見得對人的身體是好的,主要是原因是來自於用力,身體用力產生了傷害,也造成了磨損消耗。
再來我們談談太極拳和太極操的不同,這二者的不同其實就是在於用力。
太極操當然是有力的!北京的楊式太極老前輩崔毅士,他的孫子聽說有八段功夫,卻不教太極拳而公開說是教太極操了,大大方方公開地說自己是教太極操,無需遮遮掩掩,因為不會就不會,主要是因為他無法體會無力的太極。
而太極拳呢?太極拳到底是有力還是無力,各說各話,一般人很難判斷,有人說太極是有力,有人說太極是無力!也有說太極有時要有力有時不要用力!令人莫衷一是。
在此,我們看看香港太極宗師鄭天熊的故事:"…鄭宗師在37歲的時候就被診斷出有糖尿病,而當時鄭宗師一向有練拳練功的習慣,而當時的人對此病的認知也不深,就將病的事擱在一旁,繼續的吃甜食、食燒烤、和朋友把酒言歡,而這情形也持續了20多年,直到年紀漸老,就退?太極山莊。
直到66歲的一天早上起來,他發覺自己兩眼通紅,視線極為模糊,檢驗之下原來是患上了「青光眼」,而看了不同的專家教授的診治,他們都只叫他好好休養,而為了醫治糖尿病,錢花了不少在藥及打胰島素上,而秘方偏方也試了不少,但病情卻越發的嚴重,雙腳逐漸不能行走,併發症也不斷的出現,不是頭痛就是偏頭痛、心肌痛、肝痛、胃痛、肋骨神經痛、腰痛、湧泉腳心潰爛等等,真是令他極為之痛苦,而醫師的診斷為「氣、血、腎皆虧,生命已快到盡頭。
」這個時候,鄭宗師想自己一生之中,太極給他青年到中年一個強健的體格,卻為什麼到老年之時就束手無策呢?所以他決定重新在太極當中尋求解決的方法,而不再靠任何的藥物。
一開始,在家人的協助之下,他用一條帶綁著自己的腰部在欄杆上練功,以免跌倒,而頭兩個星期都只是可以支持3至5分鐘,而再過了一段時間,就可以到10至20分鐘了。
而身體也慢慢的好起來,一方面是腳的力量增強了,二是血糖的指數有向下跌的跡象,雖然間中仍有併發症的出現,但他知道自己已是走對了路。
病情果然一日比一日好,在驗尿時,已沒有「+」號,而血糖指數也有標準之內,而身體的肌肉也慢慢的結實起來,潰爛的地方也癒合了。
"這個故事,記錄於鄭師的書上,只要有看過鄭師所著者,都會知道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