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市场要价_理解农村婚姻交换现象的一个框架
血缘、姻缘、亲情与利益现阶段中国农村社会中“差序格局”的“理性化”趋势
血缘、姻缘、亲情与利益现阶段中国农村社会中“差序格局”的“理性化”趋势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现阶段中国农村社会中的“差序格局”及其“理性化”趋势,特别是在血缘、姻缘、亲情与利益等多个维度上的表现。
我们将分析这些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揭示它们在农村社会变迁中的作用,并探讨这种“理性化”趋势对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我们将概述“差序格局”这一概念在中国农村社会中的历史演变。
接着,我们将分析血缘、姻缘和亲情等传统关系在现代社会中的变化,以及它们如何与利益关系交织在一起,形成新的社会格局。
我们将重点关注这种格局下的“理性化”趋势,即人们在处理社会关系时更加注重实际利益,而非传统的情感和道德约束。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这种“理性化”趋势对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一方面,这种趋势可能促进了社会流动和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村社会的整体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疏离和道德观念的淡化,给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带来挑战。
我们将提出若干建议,以应对这种“理性化”趋势带来的挑战。
我们认为,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应重视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传承,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社会稳定。
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农村社会变迁的研究和关注,为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差序格局的传统理解“差序格局”这一概念,源自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一书,它深刻描绘了中国传统社会人际关系的特点。
在差序格局中,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像石子投入水中形成的涟漪一样,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这种格局强调的是人际关系中的亲疏远近和相对性,而非现代社会中强调的平等和普遍性。
传统上,差序格局在中国农村社会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血缘和姻缘是构成差序格局的两大基石。
家族和亲戚关系是农村社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
家族成员之间的亲疏远近、尊卑长幼都严格按照血缘关系来排列,形成了严密的家族结构。
而姻缘则是通过婚姻建立起来的另一种重要关系,它连接了不同家族,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社会网络。
彩礼之谜背后隐藏的社会问题
彩礼之谜背后隐藏的社会问题彩礼,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之一,一直以来是中国婚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当代社会中,彩礼问题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彩礼现象不仅在农村地区非常普遍,许多城市也无法避免。
这篇文章将探讨彩礼背后隐藏的社会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彩礼现象的背景和原因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彩礼被认为是夫家对新娘的补偿,也是夫家向妻家表示诚意和礼貌的一种方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彩礼逐渐演变为了一种物质利益的交换。
这种变化主要与以下几点原因有关:1. 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传统思想中,男方有能力负担婚礼费用和彩礼被视为充分展示其经济实力的一种方式,而女方接受彩礼则被理解为对男方经济状况的认可。
2. 社会压力的作用: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些地区仍存在着对女性的嫁妆要求较高的观念,这使得家庭会面临许多婚姻及社会压力,因此愿意支付较高的彩礼来满足社会期望。
3. 经济收入差距的扩大:随着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的进一步加大,农村地区的男性经济实力相对较弱,为了争取到更好的婚姻对象,不得不通过支付高额彩礼来扩大自身在婚姻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彩礼背后的社会问题虽然彩礼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婚姻稳定和性别平等,但伴随着彩礼现象的不合理提价和相关问题,也暴露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1. 金钱观扭曲:通过过高的彩礼标准,婚礼已经成为彩礼比拼和面子工程的象征。
这使得金钱已经成为了评定一个人价值和社会地位的唯一标准,进而扭曲了人们对金钱的正常认知。
2. 男女不平等:彩礼现象进一步强化了男女在婚姻中的不平等地位。
女性在婚姻市场上被视为一种商品,她们的嫁妆和彩礼数量成为了评判她们是否有价值的重要标准。
3. 经济负担加重:由于过高的彩礼要求,一些农村家庭不得不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导致了家庭破产、借债甚至是男方背负压力过大等社会问题。
4. 社会焦虑增加:因为彩礼问题,一些年龄较大的未婚女性面临着婚姻难题,也给他们的家庭增加了压力,由此,社会上的焦虑感也不断增加。
农村天价彩礼的经济社会学分析
3、教育程度: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村家庭更容易受到传统观念和习俗的影响, 对天价彩礼现象的认同度也更高。然而,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更加理性看待婚 姻和彩礼问题,有可能推动未来农村彩礼文化的理性回归。
五、未来展望
1、观念转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农村教育的普及,农村年轻一代对 婚姻和彩礼的观念逐渐发生转变。他们更注重婚姻的精神价值和双方的相爱程度, 而非物质交换。这种观念的转变有可能成为抑制天价彩礼现象的重要力量。
4、强化社会监督:加强社会监督力度,遏制过度追求面子的不健康心态。 同时,提高农村社区对天价彩礼现象的度,鼓励村民自觉抵制过度支付彩礼的行 为。
总之,农村天价彩礼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需要政府、社会和农村家庭共同努力。通过观念转变、政策引导、发展农村经济 以及强化社会监督等措施,有望在未来实现农村彩礼文化的理性回归,促进农村 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内容
代际责任、通婚圈与农村“天价彩礼”:对农村彩礼机制的理解
在当今社会,在物质、精神和文化等方面的传承与责任。本次演示将探讨代际责任的定义、意 义和重要性,并阐述通婚圈这一重要概念,以及农村“天价彩礼”现象对农村彩 礼机制的理解。
一、代际责任
代际责任主要涉及的是不同代际之间在社会责任和义务方面的传承与承担。 这种责任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传承,如财富、资源等的传递,更包括精神文化层 面的传承,如价值观、信仰、习俗等。代际责任的履行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持 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代际责任的表现 形式也在不断演变。例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年轻人更容易接触到各种信息和 知识,从而在某些方面比上一代更具优势。因此,代际责任不仅表现为物质的传 承,更表现为知识和技能的传承。
我国农村婚姻市场中彩礼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出现, 在少数民族中也极为普遍 。
从 以上数据可看出, 无论从不同省份所显示 的地域
济实力 , 而彩礼无疑是最好的展示。通过彩礼, 男方家庭 传递的是这样一个信息, 即自己有能力为儿子组建并维
金” 的意义。在绝大多数习俗 中, 支付彩礼后 , 如果男方
单方面悔婚 , 彩礼无须归还, 但若女方悔婚 , 则要退还彩
国传统的婚姻制度是一种“ 从夫居” 制度 , 要求女方须嫁
礼, 有些地方还要加倍退还。因此彩礼在一定程度上可 以保证婚约的履行, 维持婚姻缔结的良好秩序。 精神方面。首先 , 彩礼是对女方 家庭的精神补偿 。
作者简介 : 孙善侠 (98 , 山东费县人 , , 1 一) 女, 7 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 农产品贸易 。 通讯作者 : 史清华。
6 期
孙 善侠 等 : 国农村婚姻市场 中彩礼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我
中图分类号 : 5 1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0 88 (09 0 — 14— 5 乃2 .5 A 1 1~ 5 12 0 )6 0 8 0 0
自周代起 , 民间礼仪 中就规定缔结婚姻要遵循“ 六 礼” 纳采、 : 问名 、 纳吉、 纳徵( 、 征) 请期 、 亲迎 。而纳徵礼 是其中很关键的一步 , 因为收下 了徵礼, 就意味着同意了 婚事 , 订婚” 即“ 之意。徵礼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 彩礼, 也被称为“ 聘礼” “ 、财礼” “ 、大礼” “ 、茶礼” 。
系一个新的家庭。 此外 , 彩礼还是履行 婚约的保证, 有类 似于 “ 具 定
性, 还是不同民族显示的文化性 , 婚前须支付彩礼在我国
农村男性择偶拥挤问题原因探究
农村男性择偶拥挤问题原因探究【摘要】农村男性择偶问题源于城乡人口结构差异,导致男性人口多于女性。
农村女性外出务工使得地方女性更加稀缺,加剧了择偶压力。
农村男性婚姻观念传统,更倾向于找年纪相仿的地方女性作为配偶,增加了拥挤感。
其他因素如经济状况、教育程度等也对婚姻市场造成影响。
解决农村男性择偶问题需要更新择偶观念,政策引导和干预是关键,比如加强乡村社会支持与帮助,帮助男性寻找到合适的伴侣。
择偶观念的改变、政策的引导以及社会的支持将有助于缓解农村男性的择偶压力,促进农村社会的平衡发展。
【关键词】农村男性、择偶、拥挤问题、人口结构、婚姻观念、外出务工、传统观念、婚姻市场、政策引导、社会支持、更新变革。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农村地区的男性择偶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男性择偶问题原因探究成为学术研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农村地区由于人口流出、劳动力外流等原因,导致农村人口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男性比女性数量更为突出。
这一现象直接影响了农村男性的婚姻选择,使得择偶市场更加拥挤,加剧了男性择偶的压力和困难。
随着农村女性外出务工的增加,也使得农村男性的择偶范围变得更为狭窄,需要面对的竞争更加激烈。
农村男性婚姻观念传统,对家庭背景和地域要求较高,也增加了他们在择偶过程中的难度。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经济状况、社会环境等也对农村男性的择偶问题产生影响。
深入探讨农村男性择偶问题的原因,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这一社会现象,并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
的分析对于理解农村男性择偶拥挤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线索。
1.2 问题提出农村男性择偶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城乡人口结构差异的加剧,农村地区尤其是一些边远地区出现了男性择偶拥挤的现象。
在这些地区,男性多女性少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进而影响到了农村的婚姻市场。
这种现象往往会导致一些男性难以找到合适的伴侣,甚至有的人可能因此一直单身。
除了男性多女性少外,农村女性外出务工也是一个导致农村男性择偶拥挤的重要原因。
布迪厄思想观点与著作总结
布迪厄重要思想观点与读书总结书单:《实践感》——布迪厄《实践与反思》——布迪厄《男性统治》——布迪厄《国家精英》——布迪厄《言语意味着什么》——布迪厄《自我分析纲要》——布迪厄《海德格尔的政治存在论》——布迪厄《再生产》——布迪厄《艺术的法则》——布迪厄《遏制野火》——布迪厄《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马尔库塞《生命政治的诞生》——福柯一.布迪厄对理论和实践二元对立的超脱布迪厄以一个知识分子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来观察我们生活的世界。
他看到的是各种区隔和对立,这种二元甚至多元的对立不仅存在于理论世界,而且充斥于经验研究。
那么他所进行的努力就是在理论上进行融合,实践上进行突破。
面对理论界长期存在的各种认识论上的主客观二元对立,学科上的社会物理学和社会现象学的对立,研究上的理论与经验上的对立等,布迪厄在综合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两种途径提出了社会实践理论。
首先他认为,所有理论上的二元对立的出现,并非必然和自然,相反这是一种建构的结果,其忽视了实践逻辑和学术思维的差异性,进一步的他提出了实践感的概念来融合这种理论上的唯智主义偏见。
他认为所有的这些二元对立都可以在实践中实现融合,要用一种实践感的逻辑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
那么这种融合在实践中是怎么样产生的呢?着眼于实践分析,布迪厄引入场域、惯习和策略来分别实现对行动所处结构及其遵循的规范和规则进行替换,进而从论述场域和惯习的不可分离来实现实践中分裂的弥合。
场域是某种被赋予特定引力的关系结构,处于特定场域中的惯习作为外在结构内在化的结果以某种大体上连贯一体的系统方式对场域要求作出回应,成为指导特定场域中行动者的行为倾向系统。
惯习的形成根源于特定场域的内在结构,场域形塑着惯习,而惯习又赋予场域以意义。
场域和惯习不可分离,在相互关系之中发挥作用。
通过这种转化分析,着眼于实践,布迪厄对抽象理论分析中的各种二元对立在实践中实现了融合。
被特定场域和惯习牵引下的生活世界又是怎样的呢?着眼于经验世界,布迪厄对生活中存在的各个场进行了分析,他看到的社会是阶级对立,区隔分化严重的社会,艺术场为艺术而艺术和资产阶级艺术的对立、文化生产场中的不能自主原则与自主原则之间的斗争以及现存的男性统治等都存在着深刻的统治与压迫。
结婚前请双方交换这15个问题的答案最后一点最重要(上)
史铁生在《爱情问题》里,有这么一段话:每个人的心灵都要走进千万种价值的审视、评判、褒贬、乃至误解中去(枪林弹雨一般),每个人便都不得不遮挡起肉体和灵魂的羞处,于是走进隔膜与防范,走进了孤独。
但从那时起所有的人就都生出了一个渴望:走出孤独,回归乐园。
那乐园就是,爱情。
所以,你常听到祝福,我希望你将来嫁人,是因为爱情。
但是,婚姻的质量,可以分为三类:高质量的婚姻,是彼此增值,激活了对方的欲望和好奇,可以去看更大的世界。
普通的婚姻,是彼此安稳的生活,柴米油盐。
低质量的婚姻是,彼此消耗互相折磨,生活的世界充满抱怨,越来越小。
我们无法保证,每一场婚姻都是幸福的。
有一个读者给我发了一封私信,很长,大意是,订婚了,才发现男朋友欺骗了她,男朋友的父母做生意欠了一大笔债,而男朋友又比较孝顺,要帮着父母一起还债。
她嫁过去,意味着要一起还债,可是,她不想年纪轻轻把生活质量毁在还债上。
现在进退两难,不知道怎么办?如果,订婚以前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结局又会是怎样?我想起纽约时报有个婚前15问,他把一场婚姻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提炼成15个问答题,让准备结婚的情侣来参与,让他们能够更清晰的了解,他们到底适不适合开始一场婚姻?双方交换了这些问题的答案,交换的也是对未来的决心。
因为,经营一场幸福的婚姻,是两个人三观的求同存异,千万种价值的审视、评判、褒贬、乃至误解,你可以跟你的爱人敞开一切,交换意见,那就是婚姻。
我们深刻了解彼此的内心想法,见过彼此最脆弱最糟糕的样子,对其他异性有界限,对即将开始的生活不迷茫,能够安心而踏实的走好每一步,那么,我决定跟你结婚,但是,以下这些问题,梳理了一个中国版的婚前15问,越早知道对方的答案,对你,越有意义。
1.在哪一座城市安家,怎么买房?如果异地恋,是否愿意去对方的城市生活?选择一个彼此都喜欢并愿意定居的城市,选择工作和朋友让你最舒服的城市。
如果异地恋,分析一下哪一座城市更适合你们的未来发展,然后去那里打拼,安家。
理解和应用中国的非正式婚姻法
理解和应用中国的非正式婚姻法中国的非正式婚姻法,亦称“民间婚姻”,是指在官方结婚登记之外的一种婚姻形式。
虽然这种婚姻在法律上并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和保护,但在中国的许多地方却有着广泛的实践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非正式婚姻法的理解和应用。
分别从历史背景、法律地位和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历史背景非正式婚姻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一些地区,由于政府组织婚姻登记的不完善,或者是一些特殊的社会和文化因素,民众开始采取非正式的结婚方式。
这其中包括“纸婚”,即通过交换彩礼和书写婚书来达成婚姻协议;“过门不过堂”,也就是说婚姻不需要正式的婚礼仪式;以及“同居结婚”,即同居生活达到一定时期自动视为婚姻等。
这些非正式的婚姻形式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形成、发展并延续至今。
二、法律地位中国的婚姻法规定了正式婚姻的程序和要求,但对非正式婚姻并没有明确的法律保护。
因此,在法律层面上,非正式婚姻并不享有正式婚姻所拥有的权益和保障,如继承权、财产分割等。
然而,尽管法律没有明确规定非正式婚姻的地位,中国的司法实践中也存在对非正式婚姻的司法保护和承认。
在处理家庭纠纷和财产分割等案件时,一些法院会根据事实情况认定非正式婚姻的合法性,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社会影响非正式婚姻在中国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首先,非正式婚姻为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办理正式婚姻登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选择。
比如,一些农村地区存在土地继承和安置政策的限制,使得一些姻亲关系处于非正式婚姻状态。
其次,非正式婚姻也有一定的社会功能,比如维持社会稳定和调节人际关系。
在一些地区,非正式婚姻作为一种传统婚姻形式被广泛接受和认可,并且在社会习俗和道德规范中有着一定的地位。
然而,非正式婚姻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缺乏法律保护,非正式婚姻容易导致财产分割和继承纠纷。
其次,这种婚姻形式有时会给婚姻关系带来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增加家庭冲突和矛盾的可能性。
此外,非正式婚姻也存在社会地位不平等的问题,尤其是对女性来说更为突出,会使女性在婚姻关系中面临不公和不平等待遇。
婚姻经济学
婚姻经济学恩格斯以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这两种生产理论为指导,把物质生产的发展作为婚姻家庭研究的前提,从而揭示了婚姻家庭发展的动力及其演变规律。
人类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口本身的再生产是婚姻关系的前提,人类婚姻的历史表明,经济对于婚姻更为重要。
实质上,婚姻在今天仍然受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财产占有关系的双重制约。
普那路亚群婚:指一定范围内的同辈男女共为夫妻,但禁止同胞的和旁系的同辈间的婚姻关系。
生产力的发展和产品出现剩余,就使一个部落群体有条件允许其成员把食物用作个人消费后再作别的用途。
到了液氨时代的中级阶段,就出现了社会第一次大分工,即一些部落适于放牧的地区专事畜牧业,并最终从一般部落中分离出来,成为游牧部落,其他部落则发展成了原始农业。
这种分工出现了逐步发达的畜牧业和园艺农业以及冶炼加工。
这次社会分工扩大了人类社会物质资料的来源,劳动产品有了进一步的剩余,于是在部落之间交换的基础上开始出现个人之间交换的现象。
由于男性在生产和交换中的作用逐步得到发挥,男子在婚姻中渐渐处于主要地位。
尽管父系氏族在大家庭范围内共同进行生产和消费,但由于个人之间有剩余产品可以交换,这样就逐步产生了财产的个人占有,为婚姻交换奠定了物质基础,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婚姻关系。
由群婚到对偶婚,其发展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开始产生。
她是原始社会中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财产的集中和私有制的逐步形成,人们又要求进一步巩固和稳定配偶关系。
因为在这种条件下,一个女人至少要于一个男子存在经常的经济联系,才能提供更多的消费资料以供养子女,一个男子也因此至少与一个女子进入婚姻供养圈。
对男人来说,也希望有至少一个女人处在这种经常的产品在分配关系之中,这样他也能因此获得婚姻利益。
当父权制和一夫一妻制随着私有财产的分量超过共同财产以及随着对继承权的关切而占了统治地位的时候,婚姻的缔结便完全以经济上的考虑为转移了。
因此,生产资料所有制和财产占有关系成为婚姻关系的基础。
婚姻匹配的变迁社会开放性的视角
婚姻匹配的变迁社会开放性的视角随着时代的变迁,婚姻匹配的概念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从婚姻匹配的变迁和社会开放性的视角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在传统社会中,婚姻通常是由父母和媒人安排的,男女双方在结婚前往往没有太多的接触和了解。
这种婚姻匹配方式讲究的是门当户对和家庭背景,而个人的意愿和兴趣爱好则往往被忽视。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自由恋爱观念的普及,婚姻匹配的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现代社会中,自由恋爱和个性化成为了婚姻匹配的主流。
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的感情需求和价值观,追求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伴侣。
同时,晚婚现象也越来越普遍,许多人选择在事业和个人成长之后才步入婚姻。
然而,这种个性化的婚姻匹配方式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离婚率的上升和择偶观念的多元化等。
婚姻匹配的变迁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婚姻观念的转变使得许多人更加注重婚姻的质量和幸福感,而非仅仅是家庭背景和传统的婚姻角色。
随着家庭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向小型化发展,而婚姻匹配的变迁也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等和互相尊重。
社会开放性是指社会对于不同观点、生活方式和群体的包容和尊重。
这种开放性的视角对于婚姻匹配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开放性加剧了单身人士的竞争。
在更加包容的社会环境中,很多人更有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伴侣。
同时,社会开放性也为不同背景的人提供了更多的婚姻机会,使得人们可以更加多样化和自主地选择自己的伴侣。
然而,社会开放性也可能对婚姻匹配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一方面,随着婚姻观念的变化,一些人可能会更加注重个人的幸福感和自由,从而导致婚姻风险的增加。
另一方面,社会开放性也可能导致一些人对于婚姻的态度发生变化,更加注重婚姻的形式和质量,而非仅仅是组建家庭和传宗接代的手段。
婚姻匹配的变迁和社会开放性的视角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
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个人情感需求和家庭幸福感,同时尊重和包容不同的婚姻观念和家庭结构。
婚姻匹配的变迁和社会开放性的视角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婚姻习俗的演变
14
谢谢观赏!!!
12
婚姻习俗变化带来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婚姻习俗的变化,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也反映了社会进步中的困难与矛盾,
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
积极意义:使婚姻摆脱了昔日沉重的生儿育女重负和养家糊口的重负,摆脱了传统观念的
约束和政治生活的干预,使夫妻可望通过婚姻实现自身的利益需求和获得自身的感情满足, 使婚姻由昔日的“经济合作社”、“生育共同体”终于演变为现代意义上的“情感、心理、 文化共同体”,它体现了社会环境的宽松,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的个性解放、个性自由, 人的基本权利的实现和被尊重,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巨变和社会的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离婚率不断上升,1980年为0.7‰,到1991年上升为
1.91‰。北京2019年登记结婚数是9万对,离婚4万对,离结率超过40%,离婚成 了人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与过去离婚相比,目前我国离婚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离婚形式趋于温和,那种打打闹闹你死我活的离婚所占比例大为降低,协议离 婚、文明离婚的人增多,离婚后能正确地评价和对待原配偶的增多,离婚后实行独 身的人增多;二是从离婚状态方面看有几多:女方主动提出离婚的多,约占70%, 其中又以知识妇女为多;大城市中夫妻离婚的人数比中小城市多,中小城市又比农 村多,尤其是沿海开放城市离婚的人更多;老年离婚者增多,最大的有80多岁的老 年夫妇;早婚离婚者增多;演艺界离婚率颇高;个体户、承包户因发财而离婚的人 增多;外出人员离婚的增多。社会对离婚现象的理解在提高,认为离婚并非不光彩 的人增多,社会的认同使得离婚对女性的歧视不复存在。
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婚姻困境——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认识
[收 稿 日 期 ]2021-01-15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性别失衡下贫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生殖健康促进战略研究”(17BRK005) [作者简介] 陆卫群(1960—),贵州贵阳人,博士,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人口社会学;田昆(1992—),贵州贵阳人,贵 州 大 学 公
二 、理 论 分 析 框 架 社会 网 络 是 指 各 种 复 杂 的 结 构 性 社 会 关 系,即 社会行动者在互 动 中 形 成 的 社 会 联 系 ,它 [9][10] 具 有 三个基本 要 素:点 (结 点)、位 置 和 关 系 (联 系 )。 点 (结点)是指社会网 络 中 的 各 类 社 会 行 动 者,可 以 是 个人或团体组织 等。 位 置 是 点 的 归 属,一 个 位 置 就 有无数的点,再 由 无 数 的 位 置 组 成 社 会 结 构。 占 据 同 样 位 置 的 点 会 有 共 同 的 特 征 。 关 系 (联 系 )则 指 在 网络分析图中结点 之 间 的 连 线,即 个 人 或 团 体 组 织 之 间 存 在 的 某 种 关 系 ,如 :信 息 、金 钱 、商 品 、服 务 、影 响、感 情、尊 重、特 权 等。这 些 关 系 将 单 个 的 人 或 团 体组织联系起来。网络个人关联的程度称为密度, 存在两人间关系的数目则为网络的可接触性。一般 来说,密度越高,可 接 触 性 就 越 高,相 应 个 体 所 拥 有 的关系也就越多。在网络中的个体直接接触他人的 数目称为范围,同 样 的,范 围 也 与 网 络 密 度 有 关,密 度 越 高 ,个 体 拥 有 的 关 系 范 围 越 广 。 格兰 诺 维 特 的 弱 关 系 优 势 理 论 认 为,社 会 关 系 的 强 弱 可 以 从 互 动 的 频 率 、互 惠 交 换 、情 感 强 度 以 及 亲密关系 等 四 个 维 度 来 测 量 。 [12] 相 比 于 强 关 系 可 以作为群体内部连 接 的 重 要 纽 带,弱 关 系 发 挥 的 功 能主要是 实 现 信 息 有 效 传 递 。 [13] 林 南 也 认 为 弱 关 系是摄取社会资源 的 有 效 途 径.因 为 处 于 相 同 位 置 等级的个体,强关系 意 味 着 他 们 获 取 报 酬 或 是 荣 誉 的 机 会 是 相 似 的 ;弱 关 系 则 意 味 着 不 在 一 个 等 级 ,获 取荣誉和报酬的机会不同。不同群体利用弱关系联 结 在 一 起 ,既 可 以 实 现 群 体 的 信 息 沟 通 ,还 可 以 通 过 弱关系实现资源交换 。 [14] 博 特 的 “结 构 洞 ”理 论 则 认 为 社 会 网 络 中 的 某 个 或某些个体和有些 个 体 发 生 直 接 联 系,但 与 其 他 个 体不发生 直 接 联 系 。 [15] 无 直 接 联 系 或 关 系 间 断 的 现 象 ,从 网 络 整 体 看 好 像 是 网 络 结 构 中 出 现 了 空 洞 。 当在关系网络中存 在 结 构 洞 时,在 存 在 结 构 洞 的 两 者之间会出现一个 起 联 结 作 用 的 第 三 者,他 具 备 联 结 两 者 的 信 息 优 势 ,为 了 保 证 利 益 的 持 续 输 出 ,第 三 者会尽可能的促使 结 构 洞 长 期 存 在,提 高 两 者 对 他 的 依 赖 性 。 所 以 ,网 络 可 以 帮 助 人 控 制 局 势 ,提 高 其 在讨价还价中的地位 。 [16][17] 本文将从社会网络的不同位置探讨农村大龄未 婚男性择偶的特点;从 社 会 网 络 的 不 同 关 系 和 摄 取 社会资源的能力分析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婚姻困境;
对农村高价彩礼的原因研究
对农村高价彩礼的原因研究提出问题:为什么农村会出现高价彩礼的现象?研究假设:1、宜婚男女比例失调。
在全国各个乡镇,普通存在着婚龄青年男女比例失调的现象,甚至出现了为了结婚几家人相互抢着出高价彩礼的现象。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20世纪80、90年代农村较严重的重男轻女的现象和计划生育国策深入相互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近年来,大量农村青年外出打工,女青年留在大城市、嫁到条件较好的地方较多,这也加剧了农村婚龄青年男女比例失调,男孩找媳妇只有掏高额彩礼从条件更差的地方往回“买”媳妇。
2、受自然经济条件影响。
近年来,随着国家系列惠民政策的扶持,农村的生存和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受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的制约,贫困仍然困扰着绝大多数的山区农民。
在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山区的农民一方面希望通过女儿出嫁索要高额彩礼改变贫困的生活现状,另一方面为给儿子娶媳妇积累资金或借此偿还娶儿媳妇欠下的债务。
在一些自然条件落后、交通条件不便、经济状况差的村子以及生活在这些村子里家庭拖累较重的家庭,结婚的彩礼普遍比较高,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掏高价彩礼也没人愿嫁入的现象。
不少做父母的为了不让自己的儿子打光棍,宁可债台高筑,也要用高额彩礼为儿子早早“占”个媳妇,有的甚至去借高利贷。
3、相互攀比现象严重。
在农村,村民们但凡有点时间都会在庄前屋后围成圈子,议论别人家里一些事情。
结婚送彩礼自然是村里的大事,每家嫁娶所花费的金额村民们都会通过闲聊来了解。
这样一来,大家都会了解到现在彩礼的“行情”,男女双方在谈论彩礼问题前也都对这一“约定俗成”的彩礼数额心知肚明。
同时,虽然人们在闲聊中对巨额的彩礼会加以嘲笑,但是主要舆论的走向是人们对嫁出女儿获得高额彩礼而“一夜暴富”的羡慕,以及对嫁出女儿获得彩礼较低者的嘲笑。
其次,还有一些人认为,彩礼是女子身价的标志,嫁女儿不收彩礼,就意味着女儿不值钱,只有收了才够体面,而且收得越高身价也越高,面子便也越大,从而出现攀比下的“行情”上涨现象,使得彩礼居高不下,这无疑又助长了高彩礼婚姻之风。
(转载一)婚姻的本质是一种交换
(转载一)婚姻的本质是一种交换一田晓容心理咨询2019-03-28 22:23:00很多人之所以选择不婚,一方面得益于他们越来越独立的个性,另一方面他们看待婚姻也更加理智。
如果你把婚姻想明白了看透彻了,就会发现,婚姻的本质是一场社会资源的交换——交换爱,交换性,交换物质,交换生育,交换安全感。
物质层面上,男人展示他的才华和发展潜力,来交换女人的青睐。
性的层面上,繁衍需要两人的共同参与。
情感上,男人用体谅和安全感,交换女人的理解和崇拜。
任何一段交换不平等的婚姻,都是长久不了的。
(转载二)婚姻的本质是就是交换,你要想结婚,必须要有值得交换的东西月老姻缘树2018-03-13 22:56婚姻与爱情不是一回事,爱情可以风花雪月,但婚姻必须回归现实。
从本质上来说,婚姻就是一种交换,或者叫交易,而交易的本质是,物有所值。
在钱币没有被发明之前,人们之间的交易就是交换。
你可以用十只鸡去换对方的一头猪,只要双方认可,这笔交换就达成了,如果有一方不认可,也可以讨价。
婚姻本质也是这样,你有什么,你长相如何,学历高低,收入多少,这些都是交易的条件,你的条件是什么,你能找到的对象,与你条件也差别不大。
然而在现在的婚姻市场中,女性有一种优势,因为男多女少。
女人要找一个各方面条件比自己强的男人,不是什么难事,但也是只比自己强一些男人,你月入三千,可能找一个月收入上万的男人。
但要找一个月收入十万的,希望也不大。
而对于男人来说,能找一个与自己相当的女人,就算是高攀了,再想找个比自己强的,难度也相当大。
这只是从物质上面来说,可我们人类是有感情的动物,并不是所有人都以物质为标准。
有很多有差距的男女也走到了一起。
我们可以说那是真爱,也可以说是冲动,无论怎样,这样的人可遇不可求。
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要想脱单,你必须要有值得对方去换的条件。
有些男人看到少女嫁老头,就骂少女势利无耻,其实大可不必,那也是一种交换。
交换的条件有很多种,可以是身高,学历,年龄,长相,性格,那怕是上进心,都可以是条件,怕的就是在这些条件中,你都没有优势。
2022年高阳县国企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2年高阳县国有企业工作人员招聘考试试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说明】1.遵守考场纪律,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公正;2.请严格按照规定在试卷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编号;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方可答题;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请将试题、答题纸和草稿纸放在桌上,待监考人员收取并清点完毕后方可离开考场。
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儒家思想的核心反映的是()。
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B.仁,义,礼,智,信C.以和为贵D.性善论【答案】:B2.下列关于古代汉语中常见借代词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中,“须眉”代指男子B.“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中,“桑麻”代指家庭琐事C.“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中,“桑梓”代指坟墓D.“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中,“杜康”代指宰相【答案】: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蕴含的哲理是()。
A.认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认识来源于书本知识D.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答案】:B1/164.社会公德具有相对稳定性,是因为()。
A.社会公德要求全体社会成员都要遵守,具有广泛的群众性B.社会公德简单,明了,具体,全体社会成员都能理解C.社会公德是随着时代精炼下来的调整公共生活的经验结晶D.社会公德在每一个社会都被看作是最起码的道德准则【答案】:C5.在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中,()是其他各种形式的基础。
A.成本B.价值C.利润D.相对价值【答案】:C6.“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这是一种()A.形而上学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答案】:A7.决策研究的开拓在管理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进展主要归功于()所极力倡导的管理决策研究。
A.拉斯维尔B.赫伯特·西蒙C.伊斯顿D.阿利森【答案】:B8.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
婚俗改革知识点总结图
婚俗改革知识点总结图婚俗改革是指针对传统婚姻习俗的一系列改革和创新,旨在推动婚姻制度的现代化和个性化发展,满足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婚俗改革涉及到法律法规、文化传统、社会风俗等多个层面,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影响。
本文将从婚俗改革的背景、内容、目的和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希望能够全面了解婚俗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一、婚俗改革的背景1.社会发展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对婚姻习俗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婚姻观念和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因此需要进行婚俗改革。
2.法律法规的适应性: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改革,传统婚姻习俗可能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一定的不符,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文化传统的保护与创新:传统婚姻习俗是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需要进行继承和保护。
但同时,也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以适应当代社会和时代精神的需求。
二、婚俗改革的内容1.婚姻登记制度:婚姻登记是婚姻制度的基本环节,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例如,可以简化婚姻登记手续,提高办理效率,方便新人办理结婚手续。
2.婚礼形式:传统的婚礼形式可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
例如,可以推广绿色低碳的婚礼形式,提倡简约环保的婚庆理念。
3.随婚俗的仪式:对于传统的婚姻仪式和仪式要素,也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例如,可以推行个性化的婚礼主题和仪式,让每对新人都能够体验到独特的婚礼仪式。
4.婚姻观念:传统的婚姻观念可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例如,可以提倡平等、尊重和珍惜的婚姻观念,促进夫妻之间的和谐相处。
5.家庭关系:对于传统的家庭关系模式,也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例如,可以推行共同经营家庭的理念,让夫妻双方都能够参与到家庭生活和家庭事务中。
三、婚俗改革的目的1.促进婚姻制度的现代化:通过婚俗改革,可以推动婚姻制度的现代化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促进婚姻关系的和谐稳定。
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非常态婚姻策略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非常态婚姻策略及其形成机制研究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4)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6)二、文献综述 (7)2.1 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的婚姻现状 (8)2.2 婚姻策略理论概述 (10)2.3 相关研究回顾 (11)三、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非常态婚姻策略分析 (12)3.1 概念界定与特征描述 (14)3.2 创新性婚姻策略 (16)3.3 感情策略 (17)3.4 物质与资源交换策略 (18)四、形成机制探讨 (20)4.1 家庭环境因素 (21)4.2 社会文化因素 (22)4.3 个人特质因素 (23)4.4 互动过程分析 (25)五、案例分析 (26)5.1 典型案例选择与描述 (28)5.2 案例分析结果 (29)5.3 讨论与启示 (31)六、结论与建议 (32)6.1 研究结论总结 (33)6.2 对策与建议 (35)6.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36)一、内容概括本论文聚焦于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的非常态婚姻策略及其深层次的形成机制进行细致探讨,旨在全面理解并寻求有效解决方案。
在现今社会快速变迁的洪流中,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群体愈发显著地凸显出其婚姻难题的严峻性。
他们面临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多重压力,同时个人的婚姻期望与现实情况之间也存在着巨大反差。
通过广泛且深入的实地调查与实证分析,本研究详尽地剖析了这些男青年在面对婚姻选择时所采取的非常态策略,包括但不限于广泛的社交网络构建、积极的婚姻介绍与媒人牵线、婚姻资源的巧妙运用以及务实的生活安排等。
这些策略的实施,不仅体现了他们对于婚姻的迫切渴望和不懈追求,更是他们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生存智慧与应对策略的集中展现。
论文深入挖掘了这些非常态婚姻策略背后所蕴含的形成机制,从宏观的社会背景来看,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人口流动性的增强等因素共同交织,构成了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面临婚姻困境的外部环境。
农村嫁女出阁仪式主持词_范文模板及概述说明
农村嫁女出阁仪式主持词范文模板及概述说明【引言】1.1 概述农村嫁女出阁仪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习俗,它象征着女性成长、家庭交接和社区共融。
这个古老而神圣的仪式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存在,并且对于维护家庭和社会稳定起着积极作用。
本篇文章将探讨农村嫁女出阁仪式的背景及其对家庭和社区的意义,同时提供主持词范例以及撰写注意事项和技巧。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简要介绍农村嫁女出阁仪式并概述全文内容。
其次,我们将通过第二部分详细探讨嫁女出阁仪式的背景和意义,包括其传统习俗、对家庭和社区的重要性以及在现代社会中保留仪式的原因与影响。
第三部分将重点关注嫁女出阁仪式主持词所需的基本要素,并提供相应范例加以说明。
紧接着,在第四部分我们将分享一些撰写主持词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和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撰写难题。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并强调农村嫁女出阁仪式的重要性与价值,同时展望其未来发展并提出建议或思考。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剖析农村嫁女出阁仪式的各个方面,使读者更全面了解这一传统习俗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同时,通过主持词范例与撰写技巧的分享,希望能为那些担任嫁女出阁仪式主持人或有兴趣了解该仪式的人们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与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并为其保留与发展作出贡献。
2. 阁出仪式的背景和意义:2.1 农村嫁女出阁的传统习俗嫁女出阁是中国农村地区广泛存在的一种传统习俗。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女性在家庭中地位较低,结婚后被视为离开父母家并进入丈夫家族的一种象征。
嫁女出阁仪式通常发生在新娘离开父母居所到达新家之时,这是一个重要的生活节点。
2.2 嫁女出阁仪式对于家庭和社区的重要性嫁女出阁仪式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具有极高的重要性。
它不仅代表着女儿成长、步入成人世界,更象征着她们将带走父母对她们养育之恩的感激与祝福。
这个仪式也是亲朋好友们聚集一堂、共同庆祝和祝福新婚夫妇的机会。
姻缘难觅转型期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婚配危机及其解释——基于关中扶风X村的田野调研
LAN ZHOU XUE KAN姻缘难觅:转型期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婚配危机及其解释—基于关中扶风X村的田野调研—王向阳摘要既有人口结构论、社会结构论、地域差异论和婚姻市场论研究,难以对当前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婚配危机这一现实命题做出直接有效的机制解释。
基于关中扶风X村的田野调研发现:以x村大龄未婚男性为典型代表的当前广大农村男性在具体婚配过程中,自由恋爱中的身高、长相、性格等“个体择偶能力”和婚姻市场中的家庭积累、家风、社会口碑等“家庭支付能力”成为两项至关重要的考量,缺一不可,否则均将面临沦为光棍的人生风险。
关键词农村光棍;婚姻危机;婚姻市场;个体择偶能力;家庭支付能力中图分类号C913.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65-3492(2626)16-6162-10一、问题起源:基于既有解释体系的反思笔者及所在研究团队同仁在关中农村驻村调研时,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经验现象:调研所在X村下辖5个村民小组,每个村民小组大约有106户,但每个村民组至少存在10个以上32岁以上的大龄未婚男青年,且短时间内看不到正常婚配的可能性。
笔者最初的问题意识来源在于:为什么当地出现了如此众多的大龄未婚男青年?什么因素以及如何导致了以X村为典型代表的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的婚配危机?即其生产机制究竟是什么?作者简介:王向阳,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助理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三治’协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8CZZ037)。
102梳理学界既有研究,关于农村光棍这一议题,人口学学者和社会学学者从各自学科视角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大体有以下几种解释:一是人口结构论。
岳岭、李树茁等人口学学者认为,农村光棍大军产生的大背景在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存在的男女出生性别比失衡和打工经济兴起后农村女性外流所带来的适婚人口结构严重失调,注定会有上千万的光棍产生。
代际责任、通婚圈与农村“天价彩礼”———对农村彩礼机制的理解
本文二维码单篇扫描下载代际责任㊁通婚圈与农村 天价彩礼㊀㊀ 对农村彩礼机制的理解杨㊀华(武汉大学社会学系ꎬ武汉430072)[收稿日期]2018-04-13[作者简介]杨华(1981-)ꎬ男ꎬ湖南郴州人ꎬ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员ꎮ[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增强和扩大党在农村的阶层基础和群众基础研究 (12CKS016)[摘㊀要]㊀以 天价彩礼 为代表的婚姻成本已成为农民家庭的一项沉重负担ꎮ彩礼的多寡与父代对子代婚姻责任的强弱有关系ꎮ在父代强责任的地方ꎬ子女婚姻是父母的事情ꎬ他们在传统通婚圈内为子女找对象ꎬ从而强化了对本地婚的偏好ꎬ使婚姻的本地市场和全国市场并存ꎮ在 性别挤压 和本地女孩外流的双重作用下ꎬ婚姻的本地市场竞争激烈ꎬ男方家庭只有不断抬高自身的比较优势才能吸引女孩ꎬ女方则会竞相索要高额彩礼ꎬ从而共同推高了当地的婚姻成本ꎮ在父代弱责任的地方ꎬ结婚是子代自己的事情ꎬ他们一般在打工地找外地对象ꎬ从而打破了本地通婚圈ꎬ婚姻的本地市场被纳入全国市场ꎮ全国市场的选择空间相对较大ꎬ女方只能在全国平均价格上要价ꎬ因而要不起高价ꎬ也就较少出现 天价彩礼 现象ꎮ[关键词]㊀天价彩礼㊀代际责任㊀通婚圈㊀婚姻市场㊀光棍[中图分类号]C91㊀㊀[文章编号]1002-3054(2019)03-0091-10[文献标识码]A[DOI]10 13262/j bjsshkxy bjshkx 190309㊀㊀彩礼在中国被视为婚姻缔结中的 六礼 之一ꎬ是男方家庭流向女方家庭的财物ꎬ包括现金和物质ꎮ[1]现在彩礼更多的是指作为 干礼的现金ꎮ最近若干年农村彩礼一直在飙升ꎬ从2000年左右的几千元涨到现在的十几万元ꎬ有的地方已突破20万元ꎬ被媒体称为 天价彩礼 ꎮ除干礼之外ꎬ结婚还有 三金 ㊁耐用消费品㊁车子㊁房子㊁宴席㊁谢媒等巨额开支ꎮ一场婚结下来ꎬ要花费男方家庭低则二三十万元ꎬ高则四五十万元ꎮ这对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来说是一笔巨额开支ꎮ 天价彩礼 反映的是包括彩礼在内的婚姻成本问题ꎬ它已成为农民家庭最主要的负担ꎬ是农民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ꎬ[2]也使得许多农民家庭 望婚兴叹 ꎬ一些年轻男子结不起婚ꎮ对于 天价彩礼 ꎬ不应停留在唏嘘感慨和道德谴责上ꎮ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ꎬ它理应受到学理性的关注ꎮ在对 天价彩礼 的发生逻辑与机制的阐述上ꎬ主要有 婚姻挤压 和 代际责任 两套分析框架ꎬ二者各有侧重ꎬ将19二者结合起来分析更能接近 天价彩礼 的事实ꎮ一㊁ 婚姻挤压 研究进路㊀㊀农村婚姻要能成立ꎬ需要许多构成要件ꎬ包括婚姻市场㊁结婚对象㊁男女方家庭㊁婚姻偏好等ꎮ 婚姻挤压 理论是指某些婚姻要件出了问题而造成对婚姻的挤压ꎬ导致彩礼及婚姻成本抬高ꎮ挤压的强度越大ꎬ彩礼就越高ꎮ 婚姻挤压 主要包括三种相互关联的类型ꎬ分别是 性别挤压 梯度挤压 竞争挤压 ꎮ(一) 性别挤压 进路性别挤压 是首要的婚姻挤压形式ꎬ源于中国近几十年的高性别比ꎮ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ꎬ目前中国男女出生性别比是105ʒ100ꎬ预计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到4000万人ꎮ[3]高性别比使女性在婚姻市场中占优势ꎬ她们掌握婚姻的主动权和话语权ꎮ如果性别比相当ꎬ男性成婚就构不成对男方的压力ꎬ男方就可以在较低的价格下跟女方谈判ꎮ[4]如果女方索要高价ꎬ男方出不起或不愿出便可终止谈判ꎬ还能找到要价低的女孩ꎮ女方索要高额彩礼归于失败ꎬ高额彩礼就不存在ꎮ性别比较高时ꎬ女方处于卖方市场ꎬ有资本索要高额彩礼ꎬ男方也会主动创造条件来吸引女方ꎬ男女双方共同推高彩礼ꎮ性别比越高ꎬ女方优势越大ꎬ男方越处于被挤压地位ꎬ女方的要价就越高ꎬ也越容易成功ꎮ性别比失衡是 天价彩礼 存在的前提ꎮ(二) 梯度挤压 进路性别比失衡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后果ꎮ在相邻的两个地方ꎬ一个彩礼可能会很高ꎬ一个可能相对较低ꎮ这就涉及到婚姻的 梯度挤压 理论ꎮ该理论认为在男女比例失衡的情况下ꎬ同龄适婚女性短缺ꎬ男子就会从低一个年龄段的女性中择偶ꎬ挤压到一定程度ꎬ就会去别的地区选择对象ꎮ[5]农村婚姻中梯度挤压表现为ꎬ如果某地经济或自然条件较周边要好ꎬ农民的生活水平高ꎬ经济较穷㊁自然条件较差地区的女孩就会流向该地区ꎬ甚至不要彩礼也会嫁过去ꎮ[6]这样就造成较穷地区的男子结婚压力增大ꎬ这些家庭为了留住本地女孩或吸引周边女孩就得出更多的彩礼ꎬ从而使得该地区的彩礼迅速拔高ꎮ该理论可通俗地概括为ꎬ山上的姑娘嫁山下ꎬ山下的姑娘嫁城郊ꎬ城郊的姑娘嫁城里ꎮ结果是城里的男子最容易成婚㊁婚姻成本最低ꎬ最难成婚的是山上的男子ꎮ山上的男子要想结婚就得提高婚姻支付ꎮ 梯度挤压 主要挤压的是经济和自然条件落后地区的年轻男子ꎮ(三) 竞争挤压 进路在 性别挤压 和 梯度挤压 的基础上ꎬ被婚姻挤压的农村地区主要是哪些家庭的年轻男子被挤压ꎬ这就与 竞争挤压 有关ꎮ该分析的前提是农民偏好本地婚而排斥外地婚ꎮ本地婚知根知底ꎬ相对较为稳定且有利于增加男女双方的社会资本ꎮ男方家庭在本地婚姻市场上竞争女孩ꎬ使得当地女孩更显稀缺ꎬ女方父母更可能漫天要价ꎮ同时ꎬ女方家庭还会相互比较㊁相互竞争ꎬ竞相索要高额彩礼ꎮ哪家索要彩礼突破了之前的高线ꎬ当地女方家庭便会往这个标准靠拢ꎮ如果哪家没有索要足够高的彩礼ꎬ这家的女孩就会被认为是有问题才便宜出嫁ꎬ父母脸上会无光ꎮ[7]为了面子和荣耀问题就得索要更高的彩礼ꎮ有的女方家长比较开通ꎬ不想给男方带来压力便明确不要彩礼ꎬ但女方家庭得到处宣传是自己不要彩礼ꎬ而不是对方不给彩礼ꎮ女孩的个体和家庭条件越好ꎬ就越可以索要高额彩礼ꎮ男方家庭越穷㊁兄弟越多ꎬ女方索要的彩礼也越多ꎮ女方家庭的虚荣心促成了农村婚姻的攀比风ꎬ[8]推高了彩礼ꎬ挤压的是农村那些出不起高额彩礼的家庭ꎮ性别挤压 挤压的是男性ꎬ使他们必须提供高于嫁妆价值的彩礼才能获得女方的青睐ꎮ 梯度挤压 挤压的是经济和自然条件相对落后地区的男性ꎬ这些地区的彩礼要比周边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高ꎮ 竞争挤压 挤压的29北京社会科学㊀2019年第3期是相对落后地区经济条件较差家庭的年轻男性ꎬ他们要想找到对象结婚就得出更高额的彩礼ꎬ出不起高额彩礼在本地就难以正常成婚ꎮ婚姻挤压 的研究进路层层递进㊁逻辑完整ꎬ有着较强的解释力ꎬ尤其是对某一区域内相邻县市彩礼的差别能够给出较为合理的解释ꎮ但是放眼全国ꎬ农村彩礼的区域差异很大ꎮ就笔者及所在团队的调查来看ꎬ北方农村的彩礼最高ꎬ已达到十数万至二十万元不等ꎻ中部农村次之ꎬ数万元的彩礼或在市县有房产便可ꎻ南方农村最低ꎬ彩礼是象征性的ꎮ[9]对于这种差异ꎬ 婚姻挤压 理论难以给予解释ꎮ二㊁ 代际责任 的分析框架㊀㊀ 代际责任 的分析框架ꎬ是通过不同区域农村代际责任的强弱去分析婚姻市场中的支付与要价行为ꎬ进而勾勒出不同地区彩礼差异的内在机制ꎮ代际责任是指代与代之间的伦理性义务ꎬ包含父代对子代和子代对父代的双向伦理责任ꎮ[10]在农村婚姻中ꎬ代际责任主要是指父代对子代婚姻的单方面的责任和义务ꎮ农村父母生了儿子ꎬ从情感上来说要为自己的儿子娶上媳妇ꎻ传宗接代的前提也是儿子要结婚ꎮ这样子代成婚就成为父母的伦理责任和人生任务ꎮ在村庄中ꎬ给儿子娶上媳妇会获得面子和荣耀ꎬ是村民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ꎮ在不同区域的农村ꎬ父代对子代婚姻的责任有差异ꎬ责任感有强有弱ꎮ在父代对子代婚姻责任强的地方ꎬ父代把子代婚姻当作自己的人生任务ꎮ父代在本地婚偏好的支配下ꎬ倾向于在本地为子代搜寻对象ꎬ结果是本地传统的通婚圈得以保存ꎬ进而使得子代婚姻被同时置入本地市场和全国市场ꎮ当全国市场中的性别比偏高时ꎬ其激烈竞争会冲击和挤压本地市场ꎬ使本地市场中的男方家庭感受到婚姻的压力ꎬ他们就会提高自己的比较优势ꎬ包括给更高的彩礼ꎮ女方家庭会发觉自己的稀缺性ꎬ在婚姻谈判中就更加主动ꎬ她们倾向于待价而沽ꎬ向男方索要更高的彩礼ꎮ女方家庭之间还在彩礼和其他条件上展开激烈攀比ꎬ看谁家嫁女儿的彩礼高ꎮ在父代责任弱的地方ꎬ子代成婚是其个人的事情ꎬ他们要在打工地物色对象ꎬ使外地婚变成了主流ꎬ本地通婚圈被突破ꎬ婚姻的本地市场成为全国婚姻市场的一部分ꎮ全国市场选择性比较大ꎬ其价格随性别比的增加而增加ꎬ不随个人的要价波动ꎬ因此在全国市场上女方的要价是全国市场的平均价格ꎬ甚至低于全国平均价格或不要价ꎮ在这样的地方ꎬ即便是本地通婚ꎬ女方要价也不会太高ꎬ就不大可能出现 天价彩礼 ꎮ根据村庄社会结构的差异ꎬ可以将中国农村区分为南方农村㊁中部农村和北方农村ꎮ[11]笔者及所在团队近几年在全国各地农村调查ꎬ对农村婚姻和彩礼现象有较为广泛的调查和讨论ꎬ并尝试搭建彩礼与村庄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逻辑联系ꎮ就调查来看ꎬ父代的低度责任感㊁低额彩礼是南方农村的普遍现象ꎬ中度责任感㊁彩礼适中与中部农村契合ꎬ高度责任感㊁天价彩礼则更多地出现在北方农村ꎮ[12]中部农村的彩礼现象兼具南方农村和北方农村的特点ꎬ因此ꎬ集中比较和阐述南方农村和北方农村的父代责任与彩礼的相关情况更有针对性ꎮ三㊁父代弱责任与南方农村的低额彩礼㊀㊀南方农村主要包括江西㊁福建㊁广东㊁广西㊁海南㊁鄂南㊁湘南等地ꎬ这些地方的村庄宗族性较强ꎬ父代对子代的婚姻责任较轻ꎬ包括彩礼在内的婚姻成本在这些地方普遍不高ꎮ当然在其区域内可能由于 梯度挤压 的原因ꎬ彩礼也会有高低之分ꎮ(一)南方宗族性村落与父代弱责任南方村落多具有宗族性质ꎮ一般一个姓氏占据一个或周边多个村落ꎬ一个村落少则一两百人ꎬ多则两三千人ꎮ每个村落都是一个宗族39代际责任㊁通婚圈与农村 天价彩礼 对农村彩礼机制的理解血缘集团ꎬ内部 自己人 认同较强ꎬ对内互助合作ꎬ对外有一致行动能力ꎮ[13]每个宗族有一个或多个宗祠ꎬ祠堂是举办丧事㊁祭祀和大型宗族活动的场所ꎬ是村落公共性和神圣性的结合点ꎮ在村落内部宗族组织已不复存在ꎬ但宗族的观念㊁信仰㊁规矩㊁伦理等还根深蒂固ꎬ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逻辑ꎮ传宗接代的观念还很强大ꎬ农民要千方百计地生育儿子ꎮ按此道理ꎬ在南方农村父母给儿子成婚的责任应该很强大ꎬ因为只有儿子结了婚才可能实现传宗接代ꎮ但事实上在该地区父代对子代的婚姻责任相对较弱ꎮ这与该地区代际关系的性质与重心有关ꎮ与交换式代际关系不同ꎬ南方农村的代际关系还是 反馈式 的ꎬ[14]讲究的是父母对子女养育责任与子女对父母赡养义务的平衡ꎮ在子女尚小时ꎬ父母有养育子女的责任ꎬ当子女成人之后就有赡养父母的义务ꎮ子女一旦成年ꎬ父母对子女的责任就逐渐减弱ꎬ当子女有劳动能力之后ꎬ父母对子女的养育责任终止ꎬ其他的责任也减弱ꎬ而此时子女对父母的赡养责任就开始了ꎮ当子女成婚之后ꎬ父母对子女的责任就只剩下带小孩一项了ꎬ这项责任事实上也很弱ꎮ无论父母年龄大小㊁是否有劳动能力ꎬ子女此时在伦理规定上要承担起对父母的赡养义务ꎮ这便是说子女成年之后ꎬ代际关系的重心向父母倾斜ꎬ子女对父母承担起越来越多的义务ꎮ正是在这种父代偏向的代际责任下ꎬ父母对成年子女的婚姻责任就不强了ꎬ子女的婚姻被更多地认为是子女自己的事情ꎬ而不是父母的责任ꎮ这里并不是说为子代成婚不是父母的 人生任务 ꎬ而是说父母的这个人生任务不是主要由父母去完成ꎬ相反是由子代去完成ꎮ子女成人之后ꎬ父母也会考虑子女成婚的事情ꎬ但行动不多ꎮ父母在此时最多做三件事情:一是托亲戚朋友给子代介绍对象ꎬ介绍了多次不成就算了ꎻ二是为子代成婚准备宴席ꎬ至于其他的如彩礼㊁房子㊁车子等ꎬ父母有能力就准备ꎬ没能力就不准备ꎻ三是催促子代外出务工找对象ꎮ父母在子代婚姻上的责任不强ꎬ不会付诸全力和倾尽所能ꎮ在南方农村ꎬ父母的人生任务成了子代的责任ꎬ子代就有压力去奔波自己的婚姻ꎮ村落宗族也会把这个压力强加于子代身上ꎮ当父母五六十岁之后ꎬ子女还没有结婚ꎬ子代就要面临来自村落宗族巨大的伦理压力ꎮ人们认为这是子代对父母的不孝ꎬ意思是父母年纪都大了ꎬ子代没有结婚就会让父母 操心 ꎮ事实上所谓父母的 操心 就是心里焦虑ꎬ再就是还要干农活ꎮ此时父母还是有效的农业劳动力ꎬ但他们干农活不是为子女成婚准备物质条件ꎬ而是一种 仪式 ꎬ表明人生任务没完成就不能闲下来ꎮ子女在父母年龄大了还不能让他们 退休 享福 就是不孝顺ꎮ如果儿子能早早结婚ꎬ说明儿子心里想着父母ꎬ就是对父母孝顺ꎮ父母的年龄越大ꎬ未婚子女承受的压力就越大ꎬ在父母和宗亲面前就抬不起头来ꎮ许多大龄未婚青年若没有外出务工ꎬ而是待在家里ꎬ就会被村里人唾弃ꎮ这个时候要对得起父母ꎬ要做的不是给父母多少赡养费用或者守着父母ꎬ而是外出给自己找个对象完成父母的人生任务ꎮ在村庄面子竞争中ꎬ既然父母的人生任务由子代去完成ꎬ子代结婚了就是父母的荣耀ꎬ而没有结婚则是子代自己的问题ꎮ譬如ꎬ一个家庭如果三四个儿子都结婚了ꎬ父母就会在当地很有面子ꎬ认为他们生养了几个 有用 的儿子ꎬ表明父母有本事ꎮ如果儿子没能结婚ꎬ父母没有完成人生任务心里自然焦虑ꎬ但是并不会因此在村落里觉得丢脸ꎮ在村里人看来ꎬ儿子没结婚不是父母的问题ꎬ而是儿子自己 没有用 没本事 不争气 ꎬ没有给父母挣得脸面ꎬ所以没面子的是儿子自己ꎮ如果儿子没有结婚ꎬ传宗接代就会成为问题ꎮ南方村落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不是强化父代对子代婚姻的责任ꎬ而是通过宗亲的互助合作ꎬ共同努力为这家中的一个儿子娶上媳妇ꎬ包括介绍对象㊁出钱出力等ꎮ这样这家的传宗接代问题就49北京社会科学㊀2019年第3期有了解决的可能ꎮ至于其他儿子能不能成婚ꎬ就不是宗亲的义务也不是父母的责任了ꎮ总之在南方农村ꎬ代际关系上偏重于父代ꎬ父代对子代的婚姻责任较弱ꎬ同时父代的人生任务被规定为由子代去完成ꎬ父代的压力也不大ꎬ而且子代结不结婚不涉及父代的面子竞争问题ꎬ父代也就不会有给儿子成婚的压力ꎮ结果是父代可以脱卸为子代成婚的责任ꎬ婚姻压力就集中在子代身上ꎬ结婚成为子代自己的事情ꎮ(二)打破通婚圈:婚姻的本地市场被纳入全国市场农村打工潮兴起之后ꎬ大量适婚男女青年外出务工ꎬ原本就很弱的父代对子代的婚姻责任变得更加脆弱ꎬ婚姻大事完全交给了子代ꎮ子代要给自己找对象ꎬ在农村适婚女性外流的情况下就必须到打工地去找ꎬ父代也为此目的催促子代外出务工ꎮ在打工地找对象有一定优势ꎮ一是在时间上有保障ꎬ除了过年其他时间都可以在打工地搜寻对象ꎬ有了对象也有时间相处ꎻ二是适婚男女处在同一空间ꎬ可以多接触ꎬ也不至于 异地恋 ꎮ这样ꎬ南方农村的适婚男子就更多地在打工地找对象结婚ꎬ这些对象大部分都是外地人ꎬ而本地人在打工地谈朋友的较少ꎮ本地女孩也多是异地婚ꎮ南方农村的 异地婚 在年轻人中占了绝大部分ꎮ[15]虽然当地父母也有本地婚偏好ꎬ更乐意子女在本地结婚ꎬ但是在本地没女孩可找㊁娶媳妇越来越难的情况下ꎬ父母也只能被迫接受外地婚ꎮ随着异地婚的普遍化ꎬ当地很快适应了异地婚ꎬ对异地婚㊁外地媳妇不再抱有偏见ꎮ[16]随着南方农村外地婚的增多ꎬ本地婚越来越稀罕ꎬ本地传统的 通婚圈 被打破ꎮ从地理空间上来讲ꎬ 通婚圈 是指婚配对象来源的空间范围ꎬ它意味着人们择偶的距离和空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ꎬ反映的是一个家族㊁村落或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社会经济交往的状况ꎮ[17]通婚圈较为稳定时ꎬ通婚圈属于婚姻的本地市场ꎬ通婚圈之外的婚姻市场则属于全国市场ꎮ在本地婚偏好下ꎬ农民一般在通婚圈内找对象ꎬ除非在本地找不到对象才会到全国市场上去找ꎮ本地市场会形成一整套关于婚姻的规则和伦理ꎬ包括聘礼和嫁妆的制度ꎮ只有按照既定制度来办婚姻才能成功ꎮ但是一旦通婚圈被打破ꎬ婚姻的本地市场就被纳入全国市场ꎬ本地市场的 地方性规范 便不再起作用ꎮ[18]南方农村的男女双方都被纳入全国婚姻市场ꎬ女方家庭在全国市场上要价ꎬ男方也在全国市场上寻觅对象和进行婚姻支付ꎮ这个时候无论是彩礼还是婚姻的其他条件ꎬ都是全国市场的一般价格ꎬ不再由本地市场定价ꎮ一般来说ꎬ本地市场的婚姻要价要比全国市场高ꎬ因为对本地婚的偏好会使男方的选择性较小ꎬ本地女孩就会显得稀缺从而可以提高要价ꎮ但是在全国市场中ꎬ女性较本地市场充裕ꎬ男方的可选范围比在本地市场上大ꎬ导致女方无法要高价ꎮ一旦女方要的价格超出了全国市场的一般价格ꎬ或者男方觉得难以承受ꎬ男方就可以选择其他要价较低的女孩ꎮ所以在全国市场上ꎬ也无法形成女方家庭之间在婚姻要价上的攀比和竞争ꎬ不会出现在全国抬高普遍价格的现象ꎮ婚姻的全国市场定价主要与男女性别比有关ꎬ当性别比提高时婚姻的要价就会上涨ꎬ但是不会突飞猛涨ꎮ女方家庭只能在全国市场的平均价格上下要价ꎬ男方对婚姻成本的期待也是全国的平均价格ꎮ即便还是本地婚ꎬ即男女双方都是传统通婚圈内的人ꎬ只要本地市场被纳入全国市场ꎬ女方的要价也只能是全国的平均价格而要不起高价ꎮ正是因为在婚姻的全国市场要不起高价ꎬ所以南方农村就很少出现 天价彩礼 的现象ꎬ甚至许多年轻人的婚姻(包括本地婚)没有彩礼 一项ꎮ那些在本地婚中索要彩礼的家长就会逐渐被人贬为 卖女儿 而被瞧不起ꎬ索要彩礼变得没有正当性ꎮ另外ꎬ也因为父代对子代的婚姻责任从认识上已经转变ꎬ婚姻是子代个59代际责任㊁通婚圈与农村 天价彩礼 对农村彩礼机制的理解人的事情ꎬ父代就不用去偿付因子代结婚而产生的债务ꎮ在父代与子代分家时ꎬ一般都会 分债务 ꎬ把家庭的债务分给子代去偿还ꎬ所以女方父母即便为了女儿未来在夫家过得好ꎬ没有债务缠身ꎬ也不会向男方索要高额彩礼ꎬ甚至会多给女儿嫁妆ꎮ(三)俘获爱情与年轻男子的个人条件婚姻是子女自己的事情ꎬ与父母关系不大ꎬ所以能否找到对象ꎬ年轻男子个人的条件至关重要ꎬ家庭条件相对而言就不再重要了ꎮ对于女孩来说ꎬ她们找的是 对象 ꎬ而不是婆家 ꎬ所以对象的个人条件是关键ꎮ女孩找的对象好不好ꎬ与她们个人的 眼光 有关系ꎮ当然ꎬ地域㊁家庭条件在 梯度挤压 中还起作用ꎮ但外出打工找对象ꎬ相互青睐是能够俘获爱情的关键因素ꎬ有了爱情其他条件都可以忽略不计ꎮ要俘获爱情ꎬ年轻男子一是要外出务工ꎮ这是前提条件ꎮ本地女孩都外流了ꎬ男子留在本地已无对象可找ꎬ许多大龄未婚男子为了找对象也纷纷外出务工ꎮ二是颜值要好ꎮ 爱情 首先是看脸的ꎬ颜值好更容易亲近女孩ꎬ获得她们的好感ꎮ三是会哄女孩子开心ꎮ如果老实巴交ꎬ不敢跟女孩搭腔ꎬ见了女孩就脸红ꎬ或者拙嘴笨腮ꎬ不会说话ꎬ这样的男子很难俘获芳心ꎮ四是出手阔绰ꎮ也就是为人要大方ꎬ尤其是在女孩面前不要太小气ꎬ斤斤计较和小气的男子不讨女孩欢喜ꎮ五是有能力和有出息ꎮ在事业㊁经济方面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想法ꎬ能让女孩对未来有期许和安全感等ꎮ如果能满足上述条件中的几条ꎬ就可以很快获得爱情而结婚ꎮ在南方农村ꎬ不乏不到法定结婚年龄就早婚生子的现象ꎬ那些难以满足上述条件的年轻男子就很可能会打光棍ꎮ因为结婚是个人的事情ꎬ所以还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些年轻男子各方面条件都不错ꎬ觉得不着急结婚ꎬ想自由自在地生活几年ꎬ享受青春时光ꎬ这样一晃荡几年就过去了ꎬ错过了最佳结婚年龄ꎮ还有的年轻男子想先干事业ꎬ把结婚所需的房子㊁车子等备齐再谈结婚的事情ꎮ但因为是一个人在努力ꎬ没有父母的帮衬ꎬ等这些条件都备齐了ꎬ年龄也大了ꎬ就可能把自己给耽搁了ꎮ即便他们最终能结婚ꎬ年龄也比较大了ꎮ四㊁父代强责任与北方农村的天价 彩礼㊀㊀北方农村主要是指黄淮海平原和中原地区ꎬ也包括西北的山西㊁陕西和甘肃等地农村ꎬ这些地区的村庄多属小亲族性质ꎮ当地人较为崇尚本地婚ꎬ父代对子代的婚姻责任较强ꎬ天价彩礼多出于此类地区ꎮ(一)北方小亲族村庄与父代强责任北方村庄多是多姓杂居ꎬ一个村庄由数个到上十个姓氏组成ꎬ每个姓氏数十人到数百人不等ꎮ一个五六十到一两百人的姓氏组成一个较为紧密的认同与行动单位ꎬ称之为 小亲族 ꎬ大的姓氏则会分裂为多个小亲族ꎮ[19]每个小亲族内部会内生出有威望㊁能服众的 领袖 ꎬ由他们负责小亲族内部事务并代表小亲族参与村庄公共事务ꎮ小亲族内部主张家庭之间互助合作ꎬ禁止相互竞争和攀比ꎮ但是小亲族之间却在村庄政治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展开激烈竞争ꎮ小亲族越大ꎬ竞争力就越强ꎬ在村庄中就越有地位和主体性ꎮ[20]正是因为小亲族之间比的是 人多势众 ꎬ较量的是 拳头 ꎬ即男丁的多少ꎬ所以在小亲族内部有着强烈的生育更多男丁的欲望和压力ꎮ一个家庭不仅要生育多个男丁ꎬ而且还要为每个儿子成婚ꎬ以便后面生育更多的男丁ꎮ这种为男丁成婚的压力会集中到父母身上ꎮ即是说在北方村落ꎬ父母为儿子成婚的责任不仅来自于情感和传宗接代的压力ꎬ更直接来源于小亲族之间的竞争ꎬ因而这种责任属于强责任ꎮ父代对子代成婚的强责任ꎬ使 为子女结69北京社会科学㊀201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