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第四次作业

合集下载

2020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网络核心课形考任务 4(专题测验四) 答案

2020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网络核心课形考任务 4(专题测验四) 答案

(2020 更新)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形考任务 4(专题测验四)答案
专题测验四
一、判断题。

(共 10 题)
题目 1
1.在封建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劳动工具十分简陋,主要是石锄、石铲、石镰等石制器具()。

选择一项:

题目 2
2.共产主义包含两个阶段,其中,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

选择一项:

题目 3
3.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因素()。

选择一项:

题目 4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一组相互作用的力,二者相互决定()。

选择一项:

题目 5
5.在人类社会之初的原始社会并不存在阶级,阶级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这说明阶级是一个经济概念()。

选择一项:

题目 6
6.阶级斗争的核心是争夺物质利益,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选择一项:

题目 7
7.唯心史观不仅认为认为少数杰出人物创造了历史,还更加肯定了群众也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选择一项:

题目 8
8.人民群众是指所有为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
历史时期,包含不同的对象()。

选择一项:
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1.7)--第四章全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1.7)--第四章全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无产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 2D 3B 4D 5B 6B 7B 8B 9A 10 A11 D 12D 13C 14C 15C 16D 17 C 18B 19C 20D21 D 22C 23C 24C 25D 26D 27C 28D 29D 30A31D 32A 33B 34D 35D 36C 37B 38B 39B 40C二.多项选择题:1ABC 2ABC 3ABCD 4BD 5BC 6AC 7ACD 8ABCD 9ABC 10BD11BD 12ABD 13ABCD 14ABC 15ABCD 16BCD 17ABCD 18CD 19ABCD 20 ABCD三.名词解释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3、超额剩余价值是:由于某些或个别资本主义企业首先采用了较好的技术和生产方法进行生产,使自己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得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就是超额剩余价值4、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结果,是由资本积累而引起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增加。

5、资本有机构成是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而又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四.辨析题:1.商品的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答:错。

因为商品价值只有一个源泉,即生产商品的劳动。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答案:错,因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3.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是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答:错。

利用价值规律,不一定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因为在价值规律作为资源配置的唯一手段的情况下,生产者仅仅根据自己对市场的估计,自主安排生产经营活动,就不可避免地带有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供求可能会失衡,造成资源浪费和需求得不到满足。

北京某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作业考试复习题

北京某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作业考试复习题

L380 作业4-1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5 分)2、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中最重要的是()(5 分)3、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5 分)4、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对立的根本点在于()(5 分)5、在哲学上,主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属于()(5 分)6、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是()(5 分)7、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是()(5 分)8、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区分为()(5 分)9、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5 分)10、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据是()(5 分)11、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5 分)12、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哲学家是()(5 分)多选题1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8 分)14、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要突出的三个方面是()(8 分)15、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它们是()(8 分)16、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指的是()(8 分)17、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的理论来源是()(8 分)L380 作业4-2(新)单选题1、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西方人还说“失败教会成功”,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即失败总是与成功相生相伴,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

上述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5 分)2、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5 分)3、“盲人摸象”与“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告诉我们的哲理是()(5 分)4、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5 分)5、在辩证法范畴中,因果关系是对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5 分)6、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其核心是()(5 分)7、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体系中,偶然性是必然性的()(5 分)8、《荀子》中《天论篇》说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国开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四测验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四测验参考答案
题目1.1.在封建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劳动工具十分简陋,主要是石锄、石铲、石镰等石制器具()。


【答案】:错
题目2.2.共产主义包含两个阶段,其中,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


【答案】:对
题目3.3.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因素()。


【答案】:对
A.原始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封建社会
D.奴隶社会
【答案】:奴隶社会
题目12.2.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等思想观点。
A.政权机构
B.宗教
C.政党
D.法庭
【答案】:宗教
题目13.3.()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实质是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答案】:对
题目10.10.从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剧中人,社会的发展变化离不开个人的活动。所以,全部人的活动加个总和就是社会历史()。


【答案】:错
题目11.1.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原本仅够生存的资料有了剩余,剩余产品催生了私有制。从而,()诞生了,这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级社会。
A.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
B.社会革命
C.通过罢工,缩短劳动时间
D.社会改革
【答案】:社会革命
题目14.4.张衡,发明了地球仪和地动仪;祖冲之,首次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尤其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A.知识分子
B.农民
C.剥削阶级
题目4.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一组相互作用的力,二者相互决定()。

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答案

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4次作业您本学期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说明:本次作业的知识点为:第二部分(1--52题),总分为52分,您的得分为52分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1. 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1分]A.自然分工B.社会分工C.生产资料私有制D.生产资料公有制2.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1分]A.简单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C.粗放型再生产D.集约型再生产3. 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1分]A.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B.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C.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D.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4. 金融寡头实现其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 [1分]A.“参与制”B.“代理制”C.“个人联合”D.“企业联合”5. 生产价格的构成是( ) [1分]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B.生产成本和剩余价值C.生产成本和利润D.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6. 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是()[1分]A.不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B.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C.流动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D.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7. 当代国际垄断组织保证其垄断统治和垄断利益的最主要形式是( ) [1分]A.卡特尔和托拉斯B.辛迪加和托拉斯C.跨国公司和国际垄断同盟D.跨国公司和托拉斯8. 一个资本主义企业总资本有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C:V为4:1,假定剩余价值率为100%,可变资本一年可周转5次,这个企业的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分别为()[1分]A.20万,100%B.40万,200%C.80万,400%D.100万,500%9.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1分]A.产业资本家B.商业资本家C.大土地所有者D.金融寡头10.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1分]A.享乐主义B.拜金主义C.利己主义D.自由、平等与博爱11.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1分]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劳动力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D.劳动过程和旧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12. 在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条件下,利润率与资本有机构成( ) [1分]A.按相同方向变化B.按相反方向变化C.以相同的幅度按相同方向变化D.以相同的幅度按相反方向变化13. 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1分]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14.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 [1分]A.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引起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B.首先是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引起生产力的发展变化C.生产力只能适应生产关系的现状而发生变化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最终的决定作用15. 纸币的发行( ) [1分]A.与金属货币流通规律无关B.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C.数量越少越有利于币值稳定D.能起到货币流通蓄水池的作用16. 下列关于垄断价格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1分]A.垄断组织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B.分为垄断低价和垄断高价两种C.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价格D.它增加了价值总量17. 劳动二重性是指()[1分]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C.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D.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18. 当代资本主义所发生的许多新变化属于( ) [1分]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根本改变C.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爆发式质变D.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19. 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的银行利润在数量上通常()[1分]A.高于平均利润B.等于平均利润C.与平均利润无关D.相当于平均利润20.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收益必须使其生产商品的( ) [1分]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剩余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剩余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1. 商业资本所获得的利润相当于()[1分]A.平均利润B.超额利润C.垄断利润D.企业利润22.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1分]A.I(v+m)>IIcB.I(v+m)=IIcC.I(c+v+m)=Ic+IIcD.II(c+v+m)=I(v+m)+II(v+m)23. 从资本形态来看,资本输出的形式主要是( ) [1分]A.借贷资本输出和商业资本输出B.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C.商业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D.借贷资本输出和职能资本输出24. 垄断低价一般是( ) [1分]A.垄断组织出售商品时规定的价格B.垄断组织购买原材料时规定的价格C.非垄断组织必须接受的市场购买价格D.非垄断组织必须接受的市场收购价格2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输出呈现出的一个新特点是()[1分]A.资本输出量逐渐减少B.私人资本输出逐渐成为占主要地位的资本输出形式C.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逐渐萎缩D.发达国家间相互投资大幅度提高26. 资本主义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会导致( ) [1分]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B.平均利润的形成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的变化D.全社会的利润总量小于剩余价值总量27.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1分]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28.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用字母表示为()[1分]A.vB.v+mC.mD.c+v29. 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1分]A.股东会B.董事会C.监事会D.职工代表大会30.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 [1分]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最多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D.最少劳动时间31. 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1分]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有反作用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起同样的决定作用D.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始终起决定作用32.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被称为可变资本是因为( ) [1分]A.它的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B.它的价值不仅会发生转移,而且会自行增殖C.劳动力仅能创造出相当于自身价值的价值D.劳动力不仅能创造出自身价值,还创造出剩余价值33. 在炼钢厂中运输铁水的火车属于( ) [1分]A.劳动对象B.原材料C.劳动资料D.辅助材料3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剩余价值( ) [1分]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与流通领域无关D.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与生产领域无关35.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1分]A.生产全球化B.贸易全球化C.资本全球化D.资源配置的国际化36. 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1分]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剩余价值37.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1分]A.不变资本的产物B.可变资本的产物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D.全部所费资本的产物38. 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全部资本划分为( ) [1分]A.生产资本与商业资本B.职能资本与货币资本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39. 垄断利润就其本质而言,来源于()[1分]A.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B.垄断组织的垄断地位C.垄断组织的海外掠夺D.垄断组织的垄断资本的实力40. 在20尺布=1件上衣的公式中,20尺布处于()[1分]A.扩大的价值形式B.一般价值形式C.相对价值形式D.等价形式41. 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之间()[1分]A.成正比例关系B.成反比例关系C.按同比例变化D.无直接联系42.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1分]A.政党制度B.三权分立制度C.国家制度D.选举制度43. 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表现的是商品的()[1分]A.交换价值B.价值C.使用价值D.价格44. 42. 假设原来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为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为4小时,若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使剩余劳动时间各延长2小时,则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应分别为( ) [1分]A.150%,100%B.150%,200%C.150%,300%D.100%,200%45. 下述关于使用价值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1分]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使用价值即劳动产品的有用性C.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D.使用价值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46.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1分]A.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B.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C.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47. 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1分]A.自由竞争规律B.追求垄断利润规律C.货币流通规律D.价值规律精品文档48. 构成一个社会形态经济基础的是该社会中()[1分]A.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B.生产力的发展状况C.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D.起主要作用的经济规律体系49. 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主要依据是其( ) [1分]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价值形态D.最终用途50.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具有较高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其部门利润率通常()[1分]A.更高B.更低C.相同D.不变51. 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1分]A.产业资本的国际化B.资源配置的国际化C.商业资本的国际化D.借贷资本的国际化精品文档52. 货币流通速度越快则( ) [1分]A.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越多B.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越少C.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越多D.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越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练习第四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单选题1.价值规律是()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C.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D.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答案:B解析: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它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必然存在和起作用。

2.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A.它由剩余价值决定B.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C.它由自身的使用价值决定D.它包括历史跟道德因素.答案:D解析:劳动力作为商品,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劳动力价值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它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要受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各个国家风俗和习惯的制约。

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答案:C解析: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D.剩余劳动时间答案:A解析: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A.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B.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C.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答案:D解析: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活动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分工这两个条件的存在,在客观上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双重属性。

6.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工人的()A.具体劳动B.必要劳动C.个别劳动D.剩余劳动答案:D解析:剩余价值是由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A,政党制度B.三权分立制度C.国家制度D.选举制度答案:C解析: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为实现其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和方法及各种相关制度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第四次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第四次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第四次作业-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1)结合实际,并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答:(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从近代产业革命发生以来,科学技术所显示出的最巨大、最引人注目的社会功能,也是科学技术的主要社会功能。

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

(2)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增长近、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生产的一切要素包括工具、工艺方法、控制手段、劳动者的技能和智力水平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而经济增长的三要素即增加劳动力、增加投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已成为最起关键作用的要素。

事实表明近几十年间有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三分之二来自技术进步。

科学技术从根本上决定着国家的经济实力,发展中国家要成为经济发达国家,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3)科学技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近代科学诞生以来,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发明,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上科学曾经在反对宗教神学的统治中起着解放人们思想的重要作用。

今天,仍然有必要在全体公民中大力普及科技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用科学技术战胜迷信、愚昧和贫穷,促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向前发展,才能使事业兴旺,民族强盛。

(4)科学技术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一部科学技术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文明史。

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科学技术肩负着重要的任务。

从长远的观点看,力争使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处于最佳状态,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职能之一。

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既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人类,也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消极后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练习题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单项选择:1.从资源配置方式角度看,与市场经济对应的是A.自然经济 B .商品经济 C .计划经济 D.产品经济2.市场机制的核心是A.价格机制B.竞争机制C.供求机制D.利率机制3..商品是: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B.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C.一切物品;D.一切有用的物品;4.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A.劳动力成为商品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D.价值规律起基础性作用5.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A.社会分工B.货币的使用C.机器的出现D.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6.存在商品经济但未形成市场经济的社会是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D.社会社会主义社会7.一定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由A.使用价值构成;B.交换价值构成;C.价值构成;D.货币构成;8.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商品的A.社会属性决定的B.价值决定的C.交换价值决定的D.自然属性决定的9.商品的本质因素是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10.价值的本质是A.一般人类劳动;B.抽象劳动;C.具体劳动;D.社会生产关系;11.商品诸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是A.交换价值B.使用价值C.价值D.价格12.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A.商品;B.货币;C.价格;D.使用价值;1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使用价值;C.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D.产品中只要有劳动就一定有使用价值;14.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的交换比例是A.商品的二因素B.劳动的二重性C.商品的交换价值D.商品的使用价值15.具体劳动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D.创造剩余价值16.抽象劳动不存在于A.简单商品生产中B.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C.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中D.自给自足的产品生产中17.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A.两种劳动;B.两次劳动;C.两个过程的劳动;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18.商品的二因素是由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19.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A.商品二因素B.劳动二重性C.价值规律理论D.剩余价值理论20.下列各因素中与决定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直接关系的是A.生产条件B.劳动强度C.劳动熟练程度D.生产规模21.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大大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为尺度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集 (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集 (4)

习题七一.单项选择(1)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直接思想来源是()。

A.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C.唯物主义B.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2)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B.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3)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

A.资产阶级革命C.封建阶级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D.奴隶阶级革命(4)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政党问题C.国家政权问题B.国家法律问题D.经济问题(5)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

”这句话说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形式是()。

A.和平过渡C.谈判形式B.暴力革命D.议会(6)社会主义制度最显著的特征是()。

A.高度发达的生产力C.共同富裕B.各尽所能、按劳分配D.无产阶级专政(7)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是()。

A.马克思C.列宁B.斯大林D.毛泽东(8)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主义各国革命的客观形势C.社会主义各国革命的主观条件B.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D.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9)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是()。

A.满足少数人的利益C.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B.实现共同富裕D.社会主义自我完善(10)我国当前进行的改革是()。

A.对社会根本经济制度的变革C.对社会根本政治制度的变革B.对思想观念的根本变革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11)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A.资产阶级的剥削C.工人运动发展B.无产阶级的出现D.数量占优势的农民阶级(12)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思想基础是()。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C.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说(13)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答案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是a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b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c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d 计划经济和自然经济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a 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b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c 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d 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3.商品经济是a 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b 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c 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d 存在于一切社会的经济形式4.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A 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注意企业B 劳动者资源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C 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D 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5.市场经济是A 和商品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式B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经济形式C 有国家干预和调节的一种经济形式D 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一种经济形式6.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A 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B 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C 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D 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7.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A 创造新价值B 创造剩余价值C 创造必要价值D 创造使用价值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A 商品和商品之间的对立B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C 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对立D 商品和货币之间的对立9.在一切社会里。

社会财富由A 价值构成的B 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构成的C 资本构成的D 货币构成的10.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的统一的,这对矛盾解决有赖于A 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B 货币的出现并充当交换媒体C 商品的出现D 商品物质实体的消亡11.两种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A 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 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C 对人们有共同的效应D 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的人类劳动12.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A 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B 同一劳动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种不同劳动C 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D 不同劳动过程的不同劳动形式13.价值的实体是A 具体劳动B 抽象劳动C 私人劳动D 社会劳动1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A以抽象劳动为尺度B 以私人劳动为尺度C 以剩余劳动为尺度D 以简单劳动为尺度15.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将它是在A 同一种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B 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C 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D 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16.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A 世界货币和储藏手段B 储藏手段和支付手段C 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D 价值尺度与及价格标准17.价值规律调节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是通过A 价格始终同价值相等实现的B 价格高于价值实现的C 价格低于价值实现的D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18.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A 剩余价值学说B 生产价格理论C 劳动二重性理论D 劳动力商品理论19.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A 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的剩余价值决定的B 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决定的C 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D 劳动者劳动时间的长短决定的20.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重要特点是,随着其使用价值的消费A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会全部丧失B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会转移到新产品中C 只会创造出新的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D 会创造新价值,并且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21.雇佣劳动者在生产商品的劳动中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A 剩余价值B 劳动力价值C 商品的全部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D 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2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A 劳动力成为商品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23.在货币和资本的关系上,正确的论断是A 货币本身就是资本B 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成为资本C 凡是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都是资本D 只有能增值自身价值的货币,才是资本24.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A 资本不同部分的物质形态不同B 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C 不变资本不体现剥削关系,可变资本体现剥削关系D 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25.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是A 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C 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再生产关系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26.在资本主义价值增值过程中A 具体劳动创造出新价值,抽象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B 抽象劳动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创造新的价值C 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D 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27.绝对剩余价值是A 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 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C 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D 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28.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靠A 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记过B 工作日不变,增加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C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D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27.由于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 利润30. 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A 不变资本价值的增值程度B 资本家的赚钱程度C 固定资本价值的增值程度D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31. 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A.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B 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源泉C 资本积累本身就是扩大再生产D 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无内在联系32.资本技术构成是指在一定技术水平下A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关系B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比例关系C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关系D 厂房、设备和原材料的比例关系33.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A 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B 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C 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反映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D 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34.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A 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 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C 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 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35.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 价值的创造B 价值的转移C 价值的分配D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36.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B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C 剩余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实现之间的矛盾D 生产与消费之间矛盾3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A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C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D 生产过多超过劳动人民需要的矛盾38.资本主义危机从实质上说就是A 生产不足的危机B 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C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 买卖脱节的危机39. 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A 民法B 宪法C 刑法D 行政法40.资本主义国家选举的实质是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B 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C 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D 人民当家作主1.cdccb 6.dddbb 11.dcbda 16.cdccd 21.dadbb cad 31.accdd 36.bccbc二、多项选择题1.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之所以从商品开始,是因为A 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B 资本主义社会财富普遍采取商品的形式C 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D 商品包含者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2.一切商品都包含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这是因为A 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就不会有价值B 没有价值的商品,虽然有使用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C 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 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必然有价值3.以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B 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C 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D 为解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4.一般来说,阳光和空气不是商品,但在一些国家,新鲜空气也可以装在特别容器中出售,空气之所以成为商品,根本原因是A 人们不能随便从自然界中得到新鲜空气B 能满足人们对新鲜空气的需要C 把空气净化并装在特别容器中要经过人们的劳动D 新鲜空气的生产以交换为目的5.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作用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A 商品交换都是按照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的原则进行的B 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C 从商品交换的教程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D 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6.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A 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B 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其他生活来源C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D 劳动力具有价值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A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 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C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D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自身的价值8.资本主义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是A 所有制的性质和特点可以从所有权出发去认识B 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C 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式D 所有制决定者所有权9.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意义在于A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B 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C 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奠定了基础D 为平均利润理论奠定了基础10.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公式是A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B 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C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D 年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11.相对剩余价值与绝对剩余价值的共同点是A 都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B 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C 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D 都提高了剩余价值量12.“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作日有所缩短,这表明A 对工人剥削程度有所减轻B 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C 必要劳动时间大为缩短D 相对剩余价值成为主要剥削形式13.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区别和联系有A 前者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后者是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 前者是商品社会价值和个别价值的差额,后者是劳动力价值下降而增加的剩余价值C 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D 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源泉都是工人的剩余劳动14.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客观必然性在于A 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B 降低资本的有机构成C 更好的满足社会需要D 避免再竞争中被淘汰15.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主要由A生产时间B 流通时间C 预付资本的节省D 生产资本的构成16.社会总产品是指A 当年所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和B 当年所生产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C 生产过程中消耗并转移到新产品中的生产资料价值和新创造价值的总和D 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后的剩余部分17.下列现象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是A 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B 不变资本只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C 资本主义工资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D 资本主义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18.资本主义工资所以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因为A 工资被看作是全部劳动的报酬B 工人一般在提供了劳动之后资本家才付工资C 工资依劳动时间长短而不同D工资依劳动效率高低而不同19.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矛盾有A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B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C 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和劳动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D 个别企业生产有组织有计划和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20. 资本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有A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B 主权在民C 人民当家作主D 分权制衡1.abcd2.abc3.abd4.bcd5.bcd6.bc7.abc8.bcd9.abcd 10.ac 11.bcd 12.bcd 13.bcd 14.ad 15.abd 16.bcd 17.cd 18.bcd 19.bcd 20.abd三、判断题1.可变资本是指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及答案

第四章测试已完成本次成绩:82.41【单选题】商品是( )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B、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C、一切物品D、一切有用的物品我的答案:B得分:0.4分2【单选题】价值的本质是( )A、一般人类劳动B、抽象劳动C、具体劳动D、社会生产关系我的答案:D得分:0.4分3【单选题】一定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由( )A、使用价值构成B、交换价值构成C、价值构成D、货币构成我的答案:A得分:0.4分4【单选题】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A、商品B、货币C、价格D、使用价值我的答案:D得分:0.4分5【单选题】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两种劳动B、两次劳动C、两个过程的劳动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我的答案:D得分:0.4分6【单选题】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我的答案:B得分:0.0分7【单选题】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我的答案:D得分:0.0分8【单选题】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因此(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使用价值C、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D、产品中只要有劳动就一定有使用价值我的答案:A得分:0.4分9【单选题】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 )A、必要劳动时间B、剩余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我的答案:D得分:0.4分10【单选题】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不等价交换B、劳动成为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我的答案:C得分:0.4分11【单选题】剩余价值来源于( )A、不等价交换B、工人工资的扣除C、工人的剩余劳动D、劳动力的价值我的答案:C得分:0.4分12【单选题】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我的答案:C得分:0.4分13【单选题】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 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我的答案:C得分:0.4分14【单选题】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 )A、工人工资的高低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我的答案:D得分:0.4分15【单选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我的答案:D得分:0.4分16【单选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B、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D、生产严重短缺的经济危机我的答案:C得分:0.4分17【单选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A、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D、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我的答案:C得分:0.4分18【单选题】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B、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我的答案:D得分:0.4分19【单选题】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 )A、劳动时间和产品的销售时间B、产品的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D、劳动时间和购买时间我的答案:B得分:0.0分20【单选题】把生产资料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依据是(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周转方式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我的答案:A得分:0.4分21【单选题】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B、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实现的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D、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我的答案:A得分:0.4分22【单选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经济依据是( )A、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B、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C、生产要素都创造了价值D、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但可以参与分配我的答案:B得分:0.4分23【单选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 )A、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B、生产使用价值或商品C、生产价值D、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供资本家使用我的答案:D得分:0.0分24【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A、原料B、燃料C、辅助材料D、机器、设备我的答案:D得分:0.4分25【单选题】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C、社会总产值的构成问题D、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我的答案:B得分:0.4分26【单选题】利润本质上是( )A、成本价格的产物B、所费资本的产物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D、剩余价值我的答案:D得分:0.4分27【单选题】反映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增值程度的是( )A、剩余价值率B、利润率C、平均利润率D、年剩余价值率我的答案:B得分:0.4分28【单选题】利润率是(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C、剩余价值与所费资本的比率D、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我的答案:A得分:0.0分29【单选题】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A、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B、同一部门内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C、同一部门资本家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我的答案:A得分:0.4分30【单选题】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就转化为( )A、成本价格的产物B、生产价格C、利润D、利息我的答案:C得分:0.4分31【单选题】部门之间的竞争是以( )A、价格竞争为特征的B、资本循环为特征的C、资本周转为特征的D、资本转移为特征的我的答案:D得分:0.4分32【单选题】商品的二因素之所以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因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4)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4)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4)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劳动价值论B.剩余价值论C.辩证法D.历史观2.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3.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4.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5. 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一片荒凉。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 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D. 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6.“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句话是一种()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7. 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因为()A.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B. 原因必然引起结果C.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8. 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 )A. 伟人之言B. 吾人之心C. 众人意见D. 社会实践9. 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 ( )A. 阶级斗争发展史中去寻找B. 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C. 地理环境变迁史中去寻找D. 政治制度演变史中去寻找10.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 )A. 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B. 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C. 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D. 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11. 阶级实质上是一个()A.思想范畴B.经济范畴C.政治范畴D.文化范畴12.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1910】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4章习题参考答案

【1910】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4章习题参考答案

【1910】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4章习题参考答案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章节练习(第四章)(课程代码03709)一、单项选择题1-5.DACBD6-10.DBDAC11-15.BBBAC16-20.CBACD21-25.BBBBA26-30.CBDBA31-35.CBDCC36-40.BDAAB41-45.CDBAC46-50.BDDBD51-55.DDCCA56-58.DBA二、简答题1.货币的本质及职能。

(1)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产生和起源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价值尺度职能,即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流通手段职能,即货币起着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贮藏手段职能,即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支付手段职能,即商品在赊购赊销过程中,当到期偿还贷款时货币所执行的还款职能;世界货币职能,即货币超越出一国的范围,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2.简述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指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地延长工人的工作日长度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指工人的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工作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3.简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及其主要特征。

(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

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包括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思想,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教育思想,文学艺术思想等各种理论思想形式,涵盖人生观,价值观,宗教观等各种思想观念。

它们相互联系,渗透到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上是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思想体系。

当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后,特别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以后,随着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展开,资本主义变成公开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

中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2版)在线作业4

中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2版)在线作业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2版)在线作业4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11道小题,总分值55分)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

A商品化达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更高程度B社会化达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更高程度C市场化达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更高程度D计划化达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更高程度正确答案 B2.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B实现共产主义的阶级力量是现代工人阶级或无产阶级C实现共产主义需要资产阶级做出妥协和让步D实现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正确答案 C3.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是()。

A事物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正确答案 C4.在阶级社会,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思想领域里处于统治地位,最根本的原因是()。

A他们在政治上占有统治地位B他们在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C他们掌握了宣传机器D他们控制了大多数知识分子正确答案 B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说的“客观实在”是指()。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正确答案 C6.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

这种观点()。

A违背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B属于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C正确说明了杰出人物的产生和作用D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正确答案 C7.马克思系统阐述剩余价值学说,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秘密的著作是()。

A《共产党宣言》B《哥达纲领批判》C《法兰西内战》D《资本论》正确答案 D8.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说明真理具有()。

A不确定性B主观性C相对性D绝对性正确答案 C9.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测试题4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测试题4

您已经完成本次练习总分61.0 分是非题18.0 分单选题33.0 分多选题10.0 分注:您答错的题已经用红色标注一. 判断题注:每题2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

(得分:18.0)1.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就是要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

(对)标准答案:错2. 真理和价值在认识和实践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对)标准答案:对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实质上说就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对)标准答案:对4.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对)标准答案:对5.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

(错)标准答案:错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经达到数百万种。

这说明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错)标准答案:错7. 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和方向的行动。

这种观点意味着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必须否定历史决定。

(错)标准答案:错8. 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

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人的实践活动。

(对)准答案:对9. 逻辑证明是实践标准以外的又一个检验真理的标准。

(错)标准答案:错10.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过多超过劳动人民需要的矛盾。

(错)标准答案:错二. 单选题注:每题1.5分。

(得分:33.0)11. “人的依赖性关系”是:(C)标准答案:AA.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 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 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 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2. “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说明:(C)标答案:DA. 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基础B. 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C.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物质欲望D.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等活动13. 哲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C)标准答案CA. 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 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 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 矛盾双方融合促使事物发展14. 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A)标准答案:A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 《资本论》的出版C. 唯物史观的形成D. 私有制的消失15. 生产关系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D)标准答案:CA. 产品的分配关系B. 产品的交换关系C.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D.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16.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C)标准答案:DA. 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 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 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 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17. 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D)标准答案:DA. 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B. 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C. 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D. 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18. 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本质上是:(D)标准答案:CA. 人与自然的关系B. 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C. 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D. 人们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19. “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歌谣揭示的哲理是:(B)标准答案:A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 事物是偶然性的堆积C. 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D. 事物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20. 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是:(B)标准答案:AA. 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B. 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观点C. 否认世界物质存在具有条件性D. 否认世界存在的无限丰富性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21. 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直接根源存在于:(B)标准答案:AA. 生产力中B. 生产方式中C. 社会形态中D. 经济基础中22. 否认运动,把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A)标准答案:AA. 形而上学不变论B. 相对主义诡辩论C. 唯心论D. 庸俗进化论23.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2020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形考任务,4(专题测验四),答案]

[2020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形考任务,4(专题测验四),答案]

[2020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形考任务,4(专题测验四),答案](2020 更新)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形考任务 4(专题测验四)答案专题测验四一、判断题。

(共 10 题)题目 1 1.在封建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劳动工具十分简陋,主要是石锄、石铲、石镰等石制器具()。

选择一项:错题目 2 2.共产主义包含两个阶段,其中,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

选择一项:对题目 3 3.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因素()。

选择一项:对题目 4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一组相互作用的力,二者相互决定()。

选择一项:错题目 5 5.在人类社会之初的原始社会并不存在阶级,阶级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这说明阶级是一个经济概念()。

选择一项:错题目 6 6.阶级斗争的核心是争夺物质利益,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选择一项:对题目 7 7.唯心史观不仅认为认为少数杰出人物创造了历史,还更加肯定了群众也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选择一项:错题目 8 8.人民群众是指所有为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包含不同的对象()。

选择一项:对题目 9 9.马克思主义认为,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选择一项:对题目 10 10.从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剧中人,社会的发展变化离不开个人的活动。

所以,全部人的活动加个总和就是社会历史()。

选择一项:错二、单项选择题。

(共 5 题)题目 11 1.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原本仅够生存的资料有了剩余,剩余产品催生了私有制。

从而,()诞生了,这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级社会。

选择一项:B. 奴隶社会题目 12 2.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等思想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结合实际,并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答:(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从近代产业革命发生以来,科学技术所显示出的最巨大、最引人注目的社会功能,也是科学技术的主要社会功能。

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

(2)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增长近、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生产的一切要素包括工具、工艺方法、控制手段、劳动者的技能和智力水平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而经济增长的三要素即增加劳动力、增加投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已成为最起关键作用的要素。

事实表明近几十年间有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三分之二来自技术进步。

科学技术从根本上决定着国家的经济实力,发展中国家要成为经济发达国家,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3)科学技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近代科学诞生以来,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发明,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上科学曾经在反对宗教神学的统治中起着解放人们思想的重要作用。

今天,仍然有必要在全体公民中大力普及科技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用科学技术战胜迷信、愚昧和贫穷,促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向前发展,才能使事业兴旺,民族强盛。

(4)科学技术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一部科学技术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文明史。

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科学技术肩负着重要的任务。

从长远的观点看,力争使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处于最佳状态,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职能之一。

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既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人类,也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消极后果。

例如:科技发展使武器装备越来越先进,却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霸权主义者利用现代科技武器入侵他国,造成大量生命财产的损失;计算机的发明便利了我们信息的交流,却也使得无数青少年陷入非法网络的泥沼无法自拔;农业中滥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壤板结;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却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

爱因斯坦曾分析指出:为其在人的理智发展中所取得的进步而自豪。

当然,我们一定要注意,切不可把理智奉为我们的上帝;它固然有强有力的身躯,但却没有人性。

只有对科学技术有了清楚的认识,我们才能更好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简单说来,通过科学技术发展经济与环境能源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发展经济可以为保护环境提供物质保障,但若一味的发展经济,而不注意保护环境,又会破坏环境,反而会影响经济的发展;2)试分析: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搞清这些道理,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会有什么帮助?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在任何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思想,都是由其起主导作用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马克思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指导思想一元化,正是这一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

同时,指导思想作为上层建筑的核心和灵魂部分,它既是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又对维护上层建筑起着关键作用。

社会制度的巩固和完善,需要指导思想或者主导意识形态提供理论指导、价值导向和精神支撑,它必然要集中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思想。

有人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是不是指导思想可以搞多元化呢?毫无疑问,多种所有制并存,多种利益主体的存在,肯定会出现多种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但是,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并不等于指导思想就要多元化。

事实上,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大多数时候经济成分都是多样的。

3)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有哪些变化?分配机制有哪些改变?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二是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又包括非公有制经济。

没有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就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没有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就会脱离中国的国情,就不能有效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结合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答: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的理论基础。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坚持群众观点。

所谓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坚持群众观点,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中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调必须以人为本,这是对党的群众观点的重大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着的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有:就业问题、上学问题、住房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环保问题、医疗问题、社保问题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党和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十七大报告里明确提出要从以下几个发面保障和改善民生:(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在这些基本方针的指导下,仅就2007年,我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举措,如农村孩子学杂费免除、城镇居民受惠医保和农村低保的实施,《物权法》的出台、“财产性收入”进入党代会报告、政府廉租房的推出、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两型”社会的建构、居民休假制度的调整等。

从以上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具体落实来我们党和政府的确是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

特别这次四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我们党和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抗震救灾举措,更深刻地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以人为本的高度责任感和博大情怀。

5)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马克思明确指出: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已经为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所证实。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其中的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劳动者也同样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改变了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管理水平。

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产劳动能力。

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主导性的要素。

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

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更是如此。

第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19 世纪末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是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

在此之前,生产、科学、技术三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科学的发展。

例如,蒸汽机技术革命主要是从工匠传统发展而来,在生产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摸索出技术发明,然后才总结出热力学理论。

以电力技术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来,这种生产带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发生改变,现在是科学推动技术进步,再推动生产的发展。

科学技术越来越走在社会生产的前面,开辟着生产发展的新领域,引导生产力发展的方向。

如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它先主要是通过科学实验探索出电磁学理论,通过促进电力技术的革命,并最终引发电力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邓小平在总结科学技术这一发展趋势时深刻指出:“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

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

”“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了: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实在,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