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案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教案范文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教案范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教案1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掌握先烈英雄业绩,体会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他们身上所蕴含的优秀品质,增强学英雄的信念,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知识与能力1.了解美国侵略朝鲜,美国对中国人民的挑衅,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史实,讨论分析“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明确出兵是为了保家卫国,支援朝鲜,性质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
2.掌握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能生动讲述,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体会认同他们的优秀品质。
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增强感性认识。
2、通过分组讨论和图文转换活动,提高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兴趣;通过发言,加强知识的理解和交流。
3、通过朗诵经典作品,讲故事,学唱歌曲,进行情景体验,加深对过去的理解。
4、通过阅读课本,地图,网上查询,获取有效信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思考历史问题。
教学对象分析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态度,原有基础和存在问题,才可能进行针对性教学。
本课教育对象为八年级学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期待教师、同伴的赞许和认可。
他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日渐增强。
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历,实践经验,其思维方式,思维角度不够全面。
这就要求教师能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掌握丰富的课程资源,巧妙设计问题,多角度引导探究。
此外,随着八年级课业的增多,升学压力的增大,许多学生对历史课学习主动性下降,已经不能主动去阅读相关书籍,搜集有用的资料。
基于此,在教学中,利用POWERPOINT 平台制作多媒体课件,提供丰富详实的资料;教师适时点拨、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认识历史问题。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宽河1147由分享时间:2023-12-01 16:25:58 教材中的内容起着“导”的作用,若只局限于课本中的点滴内容,那是远远不够的。
作为教师,应鼔励学生去阅读一些合适的课外书籍,一起看看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欢迎查阅!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1一、教学设想1.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索,提倡课程的多元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注重人人参与。
2、教材中的内容起着“导”的作用,若只局限于课本中的点滴内容,那是远远不够的。
作为教师,应鼔励学生去阅读一些合适的课外书籍,如《二十四史》、《中华五千年》、《世界五千年》等,只有这样,才更有助于学生了解和丰富历史的知识,同时更突显本书的导向作用。
3、《历史与社会》教材中设计有大量的让学生进行即时表演的活动情景。
如“理发师的儿子”、“商鞅立木取信”等。
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已有一定的表演经历,但只局限于部分学生。
4.以故事为点,以串词为线,更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历史的发展脉落。
二、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1)由学生自愿组合,每组约4-6人,并确定要表演的故事,分配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
(2)根据故事情节写好台词,商定角色应有的表情、动作对故事进行排练,熟悉故事的过程。
(3)推选主持人,由主持人写好并熟悉串词。
(4)各组准备相关道具。
2.教师准备(1)对学生确定要表演的故事进行选择,主要是看是否适宜学生进行表演。
(2)指导主持人写好串词,注意准确简洁和连贯性。
(3)指导学生写好台词,注意要体现故事主旨和易于表演。
(4)参与学生的排练,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运用肢体语言来传达人物的情感。
(5)根据故事发生的顺序做好多媒体课件。
3、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选择故事的问题。
借助于课本或课外书籍中易于表演的片断,经小组协商后确定。
(2)所选故事与他组重合。
由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节,提供参考意见。
(3)准备过程中同组成员不够配合。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5篇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考试规定,历史教案该如何与时俱进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1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案【学习目标】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2、夏商周的更替(∨)3、西周的分封制(∨)【中考考点】王位世袭制替代禅让制七上p20能力要求:识记夏朝、商朝、西周三代的更替七上p20—23能力要求:识记西周的分封制七上p24能力要求:识记【知识梳理】一、夏朝的兴衰1、禹死后,没有经过部落推举,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从此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二、夏商周的更替表朝代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之君夏约公元前16--年阳城(河南登封)桀商公元前1046年几次迁都,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河南安阳)纣西周公元前771年镐京(西安)周幽王三、西周分封制①目的:巩固的统治②内容:把和、分封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
诸侯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③作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自主检测】一、选择题1、人类最初并没有自私心理,自私观念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产生的。
禹传子,“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说明()a.分封制代替禅让制b.分封制代替世袭制c.世袭制代替禅让制d.禅让制仍在继续2、夏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分别是()a.公元前27--年;禹b.公元前2070年;禹c.公元前--年;启d.公元前2070年;启3、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中国历出现的最早的国家距今已有()a.--年左右b.30--年左右c.40--年左右d.50--年左右4、--年5月17日,百载难逢的奥运圣火,走进了千年古城绍兴,并以大禹陵为起点,经历了名副其实的文化之旅。
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教案5篇
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教案5篇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教案1《伟大的历史转折》【课程标准内容】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一课时,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文革”,下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在内容上,本科包括两个子目——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拨乱反正,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以“真题标准问题的讨论”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重点讲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和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推动全面平反冤假错案和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知道它的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理解其历史意义。
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并对比“两个凡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认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从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了解、分析,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转折”的历史意义,由此学会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认识“实践”与“真理”的关系。
【教学要点】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教学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祝酒歌》片段,展示这首歌的创作时间和部分歌词。
设问:这首歌曲创作于1977年,你知道歌词中的“十月”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吗?人们对此持什么态度?学生听歌,根据这首歌创作的时间和歌曲旋律、部分歌词,思考并回答问题:歌词中“十月”里发生了什么事情?(1976年10月粉碎“-”,“-”结束)人们对此持什么态度?(喜悦,激动,期待……)总结、过渡:十年“-”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后人们要求纠正“文革”的错误,拨乱反正,这正是《祝酒歌》的创作背景,它以活泼流畅的曲调,丰满生动的歌词,记录了一个民族的情感。
华师大初中历史教案
华师大初中历史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希腊雅典民主制度的基本特点。
2.理解古代希腊雅典民主制度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影响。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制度的能力。
教学重点:1.古代希腊雅典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2.古代希腊雅典民主制度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1.古代希腊雅典民主制度如何影响后世政治制度。
2.学生如何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评价古代希腊雅典民主制度。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科书等教学资料。
2.学生活动手册、作业本等相关学习资料。
3.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民主制度?为什么古代希腊雅典被称为民主的发源地?二、学习古代希腊雅典民主制度(20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和讲解,介绍古代希腊雅典民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并理解古代希腊雅典民主制度的组成和运行方式。
三、分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讨论古代希腊雅典民主制度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各组的讨论成果。
四、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代希腊雅典民主制度的重要性和影响,并鼓励学生深入学习历史知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和思考题,要求学生对古代希腊雅典民主制度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并完成相关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代希腊雅典民主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国家和时期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和分析,提高他们的历史认识和思考能力。
华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
华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第一节:危机与转机一、知识目标- 了解一战后出现的各种危机和转机;- 掌握俄国1917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的基本情况和意义;- 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二、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危机转机的关系;- 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国家、关心世界、爱好和平的情感;- 培养学生感受危机转机、关注当前国际形势的情感。
第二节: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束一、知识目标-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束;- 掌握凡尔登战役、列宁上台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束;- 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凡尔登战役、列宁上台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珍视生命、关注和平与发展的情感;- 培养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怀念逝去的英烈的情感。
第三节:新中国的诞生一、知识目标- 了解新中国的诞生过程和意义;- 掌握中国领导革命、全国人民抗战的基本情况。
二、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新中国的诞生过程和意义;- 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中国领导革命、全国人民抗战的基本情况。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爱和平、珍爱祖国的情感;- 培养学生学好历史、爱好祖国文化的情感。
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一、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和显著成就;- 掌握改革开放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和显著成就;- 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改革开放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珍惜幸福生活的情感;- 培养学生尊重改革开放的历史贡献、关注改革发展的未来的情感。
七年级历史上册华东师大版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华东师大版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掌握原始社会的基本情况。
2.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素养。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神话传说中的历史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三课古代文明曙光【教学重点】1.黄帝、炎帝的传说。
2.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3.青铜器的出现。
【教学难点】1.黄帝、炎帝传说中的真实性。
2.原始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
3.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播放《黄帝内经》片段,引导学生进入神话传说中的历史。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黄帝和炎帝吗?他们分别有什么传说?二、新课讲解1.讲解第一课《神话传说中的历史》(1)介绍黄帝、炎帝的传说,强调他们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2)引导学生分析神话传说中的历史与真实历史的关系。
2.讲解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1)介绍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2)分析原始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
3.讲解第三课《古代文明曙光》(1)介绍青铜器的出现。
(2)分析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三、课堂讨论(1)黄帝、炎帝传说中的真实性。
(2)原始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
(3)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员补充。
四、课堂小结2.提醒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笔记,整理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2.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黄帝、炎帝的传说和原始农耕生活。
3.结合所学内容,思考青铜器在古代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神话传说中的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和古代文明曙光,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但仍有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神话传说中的历史把握不够准确,需要加强课后辅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补充1.讲解第一课《神话传说中的历史》(1)介绍黄帝、炎帝的传说师:同学们,关于黄帝和炎帝,我们知道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历史学科不仅提供历史信息,更是充满整体感的一种知识体系结构,相对其他中学学科的知识特点,历史学科的有机整体性是最强的。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华东师大版七班级历史下册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华东师大版七班级历史下册教案1繁盛一时的隋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育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二、教材分析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进展,大运河的开凿。
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
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师:搜集本课的资料,相关的图片。
生:在图书馆搜集有关大运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言引入师:讲述“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那么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否对。
隋朝是怎样建立的?大运河是如何开凿的?(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互动授课让学生阅读第一框的内容师:隋朝是哪年建立的?隋帝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什么意义?生: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掉陈,统一全国。
引导学习概括出“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的局面,开创?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进展奠定了基础”。
过渡:封建王朝从汉朝以来,都注重以农立国“夫农天下之本也”经济繁荣的基础在于农业,那么,隋朝经济进展如何呢?师: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生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2:“隋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进展生产”。
师:从哪些方面可见经经济繁荣?生1:人口激增2:粮仓丰实引导学生阅读第二框内容“大运河的开通”投影:大运河的图片,放轻音乐生:结合地理简介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在605年开始,到610年全线开通,以洛阳为中心,他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华东师大初中历史优秀教案
华东师大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埃及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 掌握埃及文明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和文化特点;3. 理解埃及文明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埃及文明的起源和发展;2. 埃及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3. 埃及文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埃及尼罗河对埃及文明的重要性;2. 分析埃及社会结构的特点;3. 探讨埃及宗教信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埃及文明相关资料;3. 地图展示埃及地理位置;4. 小组讨论题目。
教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埃及地图和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河流,让学生产生对埃及文明的好奇心。
二、讲授(15分钟)1. 介绍埃及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分析埃及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的特点;3. 讨论埃及文化的独特性和影响。
三、讨论与展示(15分钟)1. 分组讨论埃及文明对现代世界的影响;2. 展示小组讨论结果,互相交流和学习。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通过总结埃及文明的重要性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完成埃及文明相关的阅读和问题练习,加深对埃及文明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埃及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掌握埃及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了解埃及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的特点,理解埃及文化的独特性和影响。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讨论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希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深入思考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更好地理解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案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案1. 理解并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变迁的主要特点。
2. 了解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
3.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观念。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主要朝代和重要人物。
2. 理解汉唐时期的社会制度和文化成就。
3. 掌握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中国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
2. 分析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影响。
3. 探讨古代中国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中学历史》第一册。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课堂笔记和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国古代历史概述”。
二、讲授1. 介绍中国古代历史的时期划分和特点。
2. 分析汉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成就。
3. 讲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三、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并展示讨论结果。
2. 老师引导学生就该事件的影响和启示展开讨论。
四、总结1. 老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古代中国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 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体会和感悟进行分享。
五、作业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古代中国历史某一时期的小论文,并结合现代情况进行分析。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增强了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同时,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发展了历史思维和历史观念。
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表达观点时要引导他们思考并客观分析。
华东师大初中历史教材教案
华东师大初中历史教材教案
课时:1课时
教材:《华东师大初中历史教材》
教案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掌握与中华文明相关的关键人物、事件和文化遗产;
3. 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对历史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1. 中华文明的起源;
2. 周朝的建立;
3. 中华文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
1. 探讨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联系和差异;
2. 分析周朝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导入今天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文明是如何起源的?”
二、学习(30分钟)
1. 通过讲解教材内容,介绍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学生分组讨论中华文明的特点,展示出小组成员的思考和想法;
3. 分析周朝的建立过程,讨论周朝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
三、巩固(15分钟)
1. 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
2.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加深对中华文明的理解。
四、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阅读作业,让学生自行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教学反思:
本节课强调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通过让学生展示自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探索中国历史文化的魅力。
初中历史华东师大版教案
初中历史华东师大版教案课题:宋朝的政治和文化教材参考:《初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教学目标:1. 了解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特点;2. 掌握宋朝的文化成就和特点;3. 能够分析宋朝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及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1. 宋朝政治制度和特点;2. 宋朝文化成就和特点。
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宋朝政治制度的演变;2. 如何分析宋朝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宋朝的繁荣和成就,并激发学生对宋朝政治和文化的兴趣。
二、讲授(20分钟)1. 讲解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特点,包括科举制度、中央官制、地方政权等内容;2. 讲解宋朝的文化成就,包括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突破。
三、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宋朝政治和文化的特点;2. 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自身理解,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宋朝政治和文化对后世的影响;2. 学生展开自由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五、总结(5分钟)对宋朝政治和文化进行总结,强调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宋朝政治和文化的文章,总结其特点和影响。
教学反思:本课时通过讲授、讨论和拓展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宋朝政治和文化,并能够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此文本为人工智能生成,仅供参考】。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范文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范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该怎么开展历史教学计划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1原始农耕生活一、课程目标(一)内容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河姆渡和半坡遗址距今年代、所处的地区、自然条件、主要种植物和饲养物、生产工具、房屋特点、陶器的使用以及纺织、渔猎等其他生产生活情况。
通过实物图片或考古纪录片,让学生观察、复述原始农耕文化产生、发展的概况。
2.过程方法与能力通过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与前人在衣食住等生产生活方面的比较,概括出中国远古农耕文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人类进步的规律,初步培养比较、分析、归纳和概括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祖国境内河姆渡、半坡居民为代表的原始人类所取得的成就,感受我们先民的生存智慧和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人类由采集到农耕生活的转变过程和河姆渡、半坡居民生活的状况,说明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探索和艰苦的劳动实践取得的。
通过学习感受劳动和创造的艰辛与价值,培养百折不挠的奋进精神与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要点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居民的生产与生活状况所反映出的原始农耕生活的状况。
这是属于知道和了解层次的知识。
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对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的概括。
这是属于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教学过程:课前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中国远古人类,知道了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远古人类(稍稍停顿,让学生来回答。
)――元谋人,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170万年。
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北京人,北京人的食物的主要来源――采集和狩猎,他们使用的石器――旧石器,打制石器,他们已经会用――火。
讲授新课:在距今约八千年前后至约四五千年前,中华文明又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农耕时代,为了大家学习这一时代的历史,教材精心挑选了两个文化遗址:西安半坡原始聚落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知识与能力]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两汉经营西域[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授课过程]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块学习第17课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三、讲授新课:(1)张骞出使西域:1、西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2)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3)班超经营西域: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四、小结。
展示课件知识点汇萃五、作业附:板书设计一、张骞出使西域:1、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二、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三、班超经营西域: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2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在我国历的贡献。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房屋特点、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饲养的禽畜品种、生产工具、半坡聚落概貌、半坡人的彩陶艺术;通过半坡人河姆渡人在生产生活方面与前人的比较,发现他们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培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物插图来设置问题,激发探究欲望,意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要点,最终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学会使用在比较中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华大地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特别是以半坡、河姆渡为代表的氏族聚落取得的成就,感受远古中国人的高超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了解漫长的人类进步史和半坡河姆渡氏族当时的生活状况,体会人类征服自然的漫长和艰辛,从而更加珍爱生命,善待人生,增强征服挫折的意志。
〖教学重点〗能够简述出以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为代表的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教学难点〗对原始农业文明的特征的概括。
〖教学过程〗提问:中国远古人类的代表有哪些?(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人类诞生之后,由于生产力低下,生存问题始终是问题。
提问: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在衣、食、住、行方面的特点?(讨论后回答)衣:主要穿兽皮、树皮制成的衣服。
食:捕渔、狩猎后的食物,都是天然食品。
住:住在树上或洞穴中。
行:靠近大江、大河流域,很少到较远的地方。
提问:远古人类的生活方式是什么?――群居生活。
人类早期人类的定居地,我们叫聚落;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社会群体,我们称为氏族。
引出新课: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看图P7 中国氏族聚落重要遗址分布图提问:氏族聚落在分布上有哪些特点?(数量众多,星落棋布)今天我们就重点介绍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
看图提问: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位置?(半坡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河姆渡位于长江下游地区)。
提问:谁能描述一下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所处位置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自由发言)简介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
初中历史华东师大教案
初中历史华东师大教案科目:历史年级:初中教材版本:华东师大版学习目标:1. 了解华东师大版历史教材中关于中国古代的内容。
2. 理解并能够运用相关历史知识,描绘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性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教学内容:《华东师大版历史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夏商周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教学重点:1. 了解夏商周三代的主要特点。
2.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及其特点。
3. 掌握学习方法,能够从历史文献中获取信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先前所学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整体认识。
二、学习新知识(30分钟)1. 教师讲解夏商周三代的主要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并记忆相关内容。
2. 教师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及其特点,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能够从中获得新的认识。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特点,并记录下各组的观点。
2. 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课堂练习(20分钟)1. 在课堂上进行练习,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引导他们学会从历史文献中获取信息。
五、总结与展望(10分钟)教师对全班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指出学生们在学习历史知识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并展望下一次的学习内容。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思考,巩固对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的了解。
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备课时充分考虑教学方式和手段,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和有效传达。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价值观。
3.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2.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史3.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代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2.教学难点: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重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2.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启示。
3.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第1课:先秦时期1.讲解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2.分析先秦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夏商周更替、春秋战国争霸等。
3.讨论先秦时期的历史人物,如尧、舜、禹、孔子、孟子等。
第2课:秦汉时期1.讲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2.分析秦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秦统一六国、汉朝建立、丝绸之路等。
3.讨论秦汉时期的历史人物,如秦始皇、汉武帝、张骞等。
第3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讲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2.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三国鼎立、两晋分裂、南北朝争霸等。
3.讨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人物,如曹操、刘备、诸葛亮、王羲之等。
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史第4课:鸦片战争与晚清时期1.讲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
2.分析晚清时期的社会变革,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
3.讨论晚清时期的历史人物,如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等。
第5课: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1.讲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分析民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如五四运动、北洋政府统治等。
3.讨论民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如孙中山、袁世凯、蒋介石等。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四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四篇10: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批判地继承汉武帝的道德、精神;2,了解国家兴亡,个人成就,个人成败。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授课过程]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西汉建立:公元前2年,刘邦建立了以长安为都城的汉朝。
2、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在我国封建社会历汉朝出现过第一个盛世局面。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2.汉武帝将地方盐铁管理权和铸币权恢复给中央;中央政府统一铸造发行五铢,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统一。
3.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即把儒术当作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他学派都加以排斥。
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设置国子监。
国子监是中国一所古老的学府。
4.军事上:公元前1年,汉武帝派卫青和霍去病攻打匈奴,取得了胜利,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民族团结。
总之,汉武帝在位时,西汉出现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东汉的统治1、公元9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2.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了东汉王朝,两地都是洛阳。
刘秀改革后,社会稳定,经济形势好转。
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光武中兴。
四、材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这一主张是谁提出的?是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答:是董仲舒提出的,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
2、这一主张是什么意思?答: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案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洪秀全重新封王;三河镇大捷;上海战役;安庆保卫战和天京保卫战;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2.①通过对太平天国北伐的失败和天京事变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②利用注解,适当引入史学界的争论,使学生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3.①通过讲述太平天国英雄们威武不屈的斗争事迹,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教育。
②通过对天京变乱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教学建议本节教材地位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规模巨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也是中国农-动的峰,它成为当时亚洲反对封建主义、殖民主义的革命运动的一部分。
太平天国的失败说明,在近代中国,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可以是一支革命的主力军但绝不能成为一个胜利的。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①通过分析天京变乱,使学生掌握分析历史事件因果的能力。
②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使学生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重点分析①天京变乱是重点。
因为它是太平天国由胜而衰的转折点。
②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重点。
因为这是两课书最后的落脚点。
而且,引导学生分析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将有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重点突破方案①天京变乱: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补充的图片和材料来介绍天京变乱的背景,然后分析其原因和危害。
②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参见“难点突破方案”。
难点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难点,特别是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分析,理论难度较大,若能以通俗的语言使学生接受,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站在理论高度看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形成一种思维模式,为以后知识的迁移打下基础。
难点突破方案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教师可以结合前面对《天朝田亩制度》及天京变乱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正确地认识为什么不能有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为什么会产生封建特权思想?在学生的讨论(或自由插言)中,如果有的发言能提出教材未列的内容,只要言之有理,有史有论,就应当予以鼓励;而对一些立论偏颇,或过于空泛的发言,则应以启发、诱导的方式,把他们引上正轨。
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①在分析天京变乱的影响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天京变乱分别给太平天国和清朝政府带来什么影响?②在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什么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正确地认识为什么不能有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为什么会产生封建特权思想?③在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太平天国运动对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教学设计示例第六节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重点:①天京变乱;②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教学手段: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教学过程:导入教师首先提问:“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是怎么样到来的”?一、天京变乱教师补充相应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会走上追求享乐、讲究排场、划定烦琐等级之路?这样做的危害是什么?天京变乱分别会给太平天国和清朝政府带来什么影响?二、洪秀全重建领导核心简单讲解。
洪仁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因为后面的“新思想的萌发”中还要讲,这里只提起学生注意这个问题即可。
三、太平天国的防御战着重指明下面几点即可:再破江北大营和三河镇大捷,使天京、安庆转危为安;再破江南大营使天京根本解围;进军苏南,给清朝的打击十分沉重,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打击最为沉重。
在进攻上海的战役中,太平天国勇敢地肩起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重任;安庆失守和陈玉成牺牲,是太平天国后期极为严重的挫折,太平天国防御中的攻势结束。
四、太平天国的失败天京陷落简单讲解。
关于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教师可以结合前面对《天朝田亩制度》及天京变乱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正确地认识为什么不能有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为什么会产生封建特权思想?在学生的讨论(或自由插言)中,如果有的发言能提出教材未列的内容,只要言之有理,有史有论,就应当予以鼓励;而对一些立论偏颇,或过于空泛的发言,则应以启发、诱导的方式,把他们引上正轨。
在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什么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正确地认识为什么不能有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为什么会产生封建特权思想?在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太平天国运动对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教学设计思想:①通过学生对于天京变乱原因的分析、太平天国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的分析,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②通过教师对于相关材料的补充,相关内容的讲解和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第一章第六节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一、天京变乱二、洪秀全重建领导核心三、太平天国的防御战1.再破江北大营2.三河镇大捷3.再破江南大营4.太平军东征苏南与进攻上海5.安庆陷落与陈玉成被俘就义四、太平天国的失败1.清军围攻天京2.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3.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4.太平天国的性质与历史功绩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案2西欧庄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知道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了解西欧庄园的管理情况、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等基本史实过程与方法:通过西欧庄园里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以及庄园的管理,分析西欧庄园的特点;通过小组讨论,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接受生产力发展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西欧庄园的特点教学难点: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农奴阿布拉黑的一天(片断)在领主自营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头六臂。
他驾着一队耕牛稳步行走,把土地梨成整齐的田垄、田沟。
春光明媚,令人神清气爽,但阿布拉黑头脑中经常出现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会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
阿布拉黑脑海里也会浮现修道院长和其手下僧侣的形象,他们穿戴着干净的衬衣、衬裤、兜帽、长袜、暖袍和羊皮手套。
僧侣每年都领取新衣服,而阿布拉黑却没有衣服可换,依旧穿着污迹斑斑的长上衣和绑腿,甚至它们破旧不堪。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西欧庄园》,走近西欧中世纪的庄园生活。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1.展示:《庄园图解示意图》2.教师讲述:“典型的庄园”包括着一个农村和周围的田地。
但是普通的庄园,并不如此整齐。
较大的庄园往往包括着几个农村,小的庄园有的只占着一个农村的一部分。
庄园的土地是封建领主所有,而直接生产者的农民通过各种地和形态,从封建领主的手中取得占用一部分土地的权利,进行个体生产。
3.学生自主学习:在西欧庄园里主要生活着哪些人?在庄园里土地是如何划分的?提示: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4.材料展示:材料一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
材料二从日出劳动到日落,劳动的报酬十分微薄。
他的家一般是简陋的小屋用糊了泥巴的篱笆建造的。
地面就是泥土,从上面下来的雨和雪使泥地变得又湿又冷。
农民在一只箱子里塞进些稻草当他的床铺。
他的伙食粗糙而单调——不是黑面包就是褐色的面包。
如果收成不好就挨饿。
饿死的事情决不是没有听说过。
他当然是文盲,而且是迷信和恐惧的牺牲品,也时常受到邪恶的领主管家的欺骗。
他还要交很多的租税并服役,可以说,他是一个被蔑视、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可怜虫。
5.问题思考:材料二中农奴的生活说明了什么?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西欧庄园的性质。
提示:农奴依附于封建主,缺乏人身自由;自由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6.材料展示:庄园里的佃户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庄园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几天为庄园主干活,庄园主直接控制的农奴每周的大部分时间都要为庄园主干活。
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7.问题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分析领主与佃户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提示: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佃户有义务为领主劳动,领主也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目标导学二:庄园法庭1.材料展示:材料一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
材料二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被罚款;某人不按规定的价格卖酒,也要被罚款。
2.教师提问:(1)材料反映了西欧庄园具有什么权?提示:司法权。
(2)根据两则材料分析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是什么。
提示:罚金。
(3)材料中反映了哪些行为会受到法庭的制裁?提示: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到庄园以外磨面粉、侵犯全体村民权益的行为等。
(4)西欧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是什么?提示:习惯法或村法。
(5)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欧庄园法庭有什么作用?提示: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也有利于维护佃户的权益,同时庄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三、课堂总结正因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种奇特的政治现象和自给自足的庄园奇景,构成了中世纪西欧文明的独特性。
但历史辩证法总是彰显着永恒的道理,当一种新制度建立的时候,却孕育了否定这个制度本身的新元素。
板书设计1.兴起的时间、发展2.性质: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3.居民:佃户(自由农民和农奴)4.领主与佃户的关系: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5.庄园法庭:特点与作用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案3冷战中的对峙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理清三条线索:第一,亚洲的振兴与崛起;第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与影响;第三,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与成果。
通过本课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印度等亚洲国家的独立及其振兴;非洲民族独立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复;要使学生认识:通过本课的教学及其对殖民体系形成与崩溃原因的分析,启发学生得出以下认识: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标志着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
殖民体系的形成是人类历史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出现,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变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与它的出现一样是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