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基础知识梳理与复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3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6分)1.(本题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斑蝥(máo)确凿(záo)桑椹(shèn)谥号(yì)B.感慨(kǎi)收敛(liǎn)逾矩(jǔ)拗(ǎo)口C.惭愧(kuì)曲肱(gōng)私塾(shū)笃(dǔ)信D.教诲(huì)反省(xǐng)倜傥(tǎng)秕(bǐ)谷2.(本题2分)下面词语书写错误最少的一项是()A.悔恨神秘人声顶沸混水摸鱼B.严励蜈蚣川流不息甘败下风C.博学鸣蝉小心意意不求胜解D.蟋蟀脑髓兴高彩烈油然而生3.(本题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严格落实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积极推动2022年北京冬奥会各项筹办工作稳步向前。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通过这次失败,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粗心原来就是自己成功路上最大的障碍。

D.他是一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五十多岁的有经验的语文教师。

4.(本题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不是动词的一项是()A.在老师的引导下,她逐渐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中。

B.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C.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D.母爱是一首唱不完的歌,是一首写不完的诗。

5.(本题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C.择其善者而从之/人不堪其忧D.学而时习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本题2分)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②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

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一)文学常识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有《野草》和杂文集《坟》等。

文章思想内容(二)文章主题:作者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天真幼稚的欢乐心理。

(三)结构: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

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由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部分,反映了作者从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四)品味亮点词语。

1.“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找出这句话中使用的动词,并分析其作用。

“扫”“支”“撒”“系”“牵”“看”“拉”“罩”等表示动作的词,写出捕鸟时的动作和紧张心情,也流露出作者回忆时的愉快心情。

2.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1)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不能。

“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2)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不能。

“窜”字写出了叫天子的速度快,又来得突然,“飞”字则无法表达出这种意思(五)感悟精彩句子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在文段中的表达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题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3分)A.盔.甲(kuī) 确凿.(zuó) 人迹罕.至(hǎn)B.感慨.(kǎi) 褪.色(tuì) 混.为一谈(hǔn)C.搓捻.(rěn) 蝉蜕.(tuì) 人声鼎.沸(dǐnɡ)D.菜畦.(qí) 绽.开(zhàn) 小心翼.翼(yì)【解析】A.zuó—záo;B.hǔn—hùn;C.rěn—niǎn。

2.下列词语中字形及加点字的释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3分)A.倜党..:洒脱;不拘束。

恍然大悟.:醒悟。

美不胜.收:多。

B.觅.食:吃。

悔恨莫.及:不。

花团绵簇.:丛集、聚集。

C.收敛.:收拢。

人声鼎沸.:水开。

不求甚解.:理解。

D.宿儒: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

人迹.罕至:事迹。

浑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解析】A.党—傥,胜:完、尽;B.觅:寻找,绵—锦;D.迹:足迹,脚印,浑—混。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3分)A.随着天气变暖,空气湿度增大,各种病菌也油然而生....。

B.先生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C.他每天东奔西走,忙得不亦乐乎....。

D.大家有什么好的意见,本人愿意洗耳恭...听.。

【解析】A项中“油然而生”是形容一种情绪在心里出现,不能与“病菌”搭配。

4.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A.“担心”“可以”“里头”“上来”(分析:这几个词语依次是动词、动词、名词、动词) B.我国人工栽培牡丹的历史大约有三百年左右。

(删去“大约”或者“左右”)C.在那壮美的青藏高原上,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删去“在”和“上”)D.作为新时代的公民,我们要养成并且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题带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题带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题姓名:学号:分数: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绽.开(dìng)倜傥.(tǎng)逾.矩(yú)悔.恨(huǐ)B.感慨.(kǎi)和蔼.(ǎi)惭愧.(kuì)绅.士(shēn)C.确凿.(záo)油蛉.(líng)收敛.(jiǎn)书塾.(shú)D.淋.漓(línɡ)啄.食(zhuó)奥.秘(ào)企.盼(qǐ)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3分)A.激荡争执盔甲人生鼎沸B.抵达拼揍欲望小心翼翼C.倘若鉴赏暖和美不胜收D.渊搏质朴搓捻人迹罕至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A.钟南山和李兰娟院士不顾高龄,心存大爱,逆行而上敢担当,成为家喻户晓....的抗疫英雄。

B.产业扶贫能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有了稳定的脱贫政策,农民脱贫的信心与日俱增....。

C.使用公筷公勺成为潮流,倍受市民推崇,这种“新食尚”不言而喻....地成为时下餐桌文化。

D.沉静的心灵比暴烈的心灵要伟大得多,汪曾祺文如其人,他的文字自然隽永,耐人寻味....。

4.下面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①在马路的尽头,为洗刷得一片水绿的草地所拥抱,青海湖安静地向地平线延伸着。

②它就像是一行诗——在名为青海湖的诗篇腹地,又有这样一串诗行镌刻于此。

③沿着被雨水清洗干净的柏油马路行走,清透的空气里,马路上黄色的标志线和路边蓝色的指示牌,也显得更加鲜亮明艳。

④而在青海湖和我们刚刚走出的会场之间,是青海湖国际诗歌广场,五十余米长的诗歌墙在广场上写意地延展着,《青海湖诗歌宣言》与二十余位古今中外著名诗人的肖像镌刻其上。

⑤闹过一场小脾气后的青海湖,显得青春、灵动又带着点俏皮。

A.⑤③①②④B.③①⑤④②C.⑤①④②③D.③②①④⑤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基础知识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基础知识专项训练(含答案)
7.逝者如斯: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
8.匹夫不可夺志: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9.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水。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生活。
10.博学笃志:广泛学习并且坚定志向。
重点字
论(lún)语愠(yùn)
曾(zēng)子罔(wǎng)
三省(xǐng)传(chuán)不习
逾(yú)殆(dài)
箪(dān)肱(gōng)
博学而dǔ(笃)志
通假字
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11《论语》十二章
文学常识
人 物,孔子,生卒年,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评 价,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关作品,编辑、整理《诗经》《尚书》等古代典籍。《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文言知识
重点字
论()语愠()
曾()子罔()
重点字词句
生难字
菜畦()油蛉()
脑髓()秕()谷
书塾()倜傥()
蝉蜕()宿儒()
云xiāo()淋漓()
绅()士人迹罕zhì()
确凿()脊()梁
jiàn()赏和ǎi()
渊bó()
多音字
攒 系
拗 宿
形近字)
重点词
【确凿】
【轻捷】
【鉴赏】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精彩句
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秕.谷(bǐ)确凿.(zuò)油蛉(líng)B.蝉蜕.(tuō)盔.甲(kuī)尴.尬(ɡān)C.殆.尽(dài)股肱.(gōng)须臾.(yǔ)D.锡箔.(bó)贪婪.(lán)笃.志(dǔ)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B.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

C.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D.连那最未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机关:这里是秘密的意思。

B.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地产生。

油然,形容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C.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

贪婪:贪得无厌(含贬义)。

D.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

尴尬:形容神色、态度不自然。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天想来,她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B.通过这次中考,使我认识到加强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C.杂交水稻的出现,是世界一大奇迹。

D.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行军之神速)B.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狂风的暴虐凶猛)C.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云的姿态万千)D.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明星。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强调“她”长得很漂亮)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1881—1936),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作者介绍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杂文《二心集》、小说《彷徨》、《呐喊》、《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诗集《野草》等。

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二、文章背景链接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1926年,鲁迅写这篇散文“重提旧事”。

这年,鲁迅目睹“三一八”惨案,愤怒不已,并亲自参加对北洋军阀的斗争,遭到了通缉。

他来到厦门后,仍很失望,厦门大学也充满了陈腐之气,那里的校领导顽固地奉行封建教育制度,强迫学生尊孔读经。

鲁迅“重提旧事”就是为了借它来讽喻现实,也就是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的对比来痛斥封建教育迫使儿童读那些无用之书,摧残儿童身心的罪恶。

三、词语解释①确凿:确实。

②轻捷:轻快敏捷。

③缠络:缠绕。

④攒:凑在一块儿。

⑤无妨:没有妨碍;没有关系。

⑥高枕而卧:垫高枕头睡觉,形容不加警惕。

⑦敛:收拢。

⑧鉴赏:鉴定和欣赏。

⑨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迹,足迹、脚印。

罕,稀少。

⑩宿儒: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

宿,有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

11、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鼎,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一般为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

沸,水开。

12、拗:弯曲,弯转。

13、绅士:旧时地方上有地位、有势力、有功名的人,一般是地主或退职官僚。

14、倜傥:洒脱,不拘束。

四、问题巩固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解析:①“百草园”“三味书屋”点名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

“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很明显就是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内容。

②表明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单元基础知识训练+专题训练 第三单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单元基础知识训练+专题训练  第三单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单元基础知识训练+专题训练第三单元基础知识+阅读理解自查自清(原卷)(时量60分钟,总分90分)班级姓名计分__________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共34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少的一项是()(3分)A. 嗅.到(xiù)倾.侧(qūn)揣.测(chuǎi)参.差不齐(cān)B. 绽.开(zàn)结束.(sù)薄.雪(bó)絮.絮叨叨(suì)C. 雪骤.(zhòu)温馨.(xīn)凋.谢(diāo)悄.然无声(qiāo)D. 菡萏.(dàn)荫.庇(yīn)和睦.(mù)果实累.累(lěi)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A.翻来复去激荡争执人声鼎沸盔甲B.水波粼粼抵达难堪煞有介事俯视C.不知所错倘若鉴赏饥肠辘辘和蔼D.暴怒无长渊搏汗涔众目睽睽搓捻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一听到这个好消息,他高兴得眉开眼笑....B.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C.我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D.班长对同学们说:“我现在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讲,请大家一定要洗耳恭听....。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读如春,你心中便无冬;读如秋,你心中便挂满果实。

从阴雨读出晴日,从暗夜读出______,从枯黄读出______,从沙漠读出清泉,你就读出了常人所读不到的______。

读的最高境界是读出______,这样才能把被读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读在一起。

A. 霞云翠绿意境灵魂B. 光明翠绿意义生命C. 霞云丰润意义灵魂D. 光明丰润意境生命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一文的语言精美而流畅,富有特色,感情真挚而深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法 第三单元基础巩固与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法 第三单元基础巩固与训练(含答案)

第三单元基础巩固与训练总分数 52分时长:不限一、积累运用(共8题 ,总计20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 倜.傥(tì)秕.谷(bǐ)感慨.(kài)蝉蜕.(tuì)B. 确凿.(zuó)倘.若(tǎng)看.护(kān)高邈.(miǎo)C. 搓捻(cuō)绽开(zhàn)怂恿(yǒng)蜷缩(chuán)D. 箪.食(dān)反省.(xǐnɡ)曲肱.(ɡōnɡ)昼.夜(zhòu)2.(2分)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云宵鉴赏和蔼人声鼎沸B. 渊博绅士淋漓人迹罕至C. 争执惭愧奥秘美不盛收D. 和蔼笃志拼凑晃然大悟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们两人的爱好、处事方法截然不同....,谁也没法改变谁。

B. 气势恢宏的国庆阅兵仪式,让屏幕前的师生看得热血沸腾,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C. 假如每个人都能择善而从....,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我们每天都会进步,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好。

D. 债台高筑非但没有让张志业恍然大悟....,悬崖勒马,那种背水一战的赌徒心理反而驱使他铤而走险。

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不少优秀的文化著作,可作为青少年人格教育的读本。

B.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一次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

C. 近年来,我国重大项目捷报频传,增强了我们民族的科技自信和广阔前景。

D. 是否掌握垃圾处理的方法,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是解决垃圾处理问题的保障。

5.(2分)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十二章》——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野草》C. 《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D. 古人年龄常用特定称谓来代替,如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男子二十岁为弱冠,三十岁为而立之年,四十岁为不惑之年,等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知识梳理(背景%2B赏析%2B常考题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知识梳理(背景%2B赏析%2B常考题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江南逢李龟年》(背景+赏析+常考题型)一.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二.创作背景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

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友人相逢的季节在落花时节,落花时节还暗指唐朝由胜而衰。

这首诗是作者通过同李龟年的交往,抒发今昔沧桑之感。

江南,这里指江湘一带。

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开元、天宝年间,特承恩遇,曾在京都洛阳大起宅第,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美景,常为人歌数曲,听者莫不流泪。

三.古诗原文及译文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

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⑧大家都热切地建言献策,只有卖包子的方姨沉默着不插嘴。半 晌,她深吸一口气,有点儿犹豫地说:“我唱首歌吧!”
⑨“方姨,你会唱歌?平时没见你出过声儿啊?”大家都露出了疑 惑的表情。方姨凝神想了片刻,小声说:“我……我还是唱吧,我也要 为晚会出份力。草根晚会嘛,观众不会在意我唱得好坏的。我最后唱, 估计那会儿观众走得差不多了,影响不了晚会的。”
甲诗:诗人在行军途中联想到“故园菊”,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 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乙诗:“落花”在诗中是对自然景物的 实写,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乙】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 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 甲诗首句“登高”紧扣题目中的时间“九日”,“强”字流露出诗
人的无可奈何。 B. 甲诗“无人送酒来”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写诗人遭遇战乱,想
登高饮酒,却无人来送酒助兴,流露出惆怅、凄凉之情。 C. 乙诗中诗人用“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表达了与曾风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知识点归纳整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知识点归纳整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知识点归纳整理与练习题含答案【主要内容】《朝花夕拾》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记叙文,是回忆性散文。

《狗•猫•鼠》——对猫的讨厌和仇恨及原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①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②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③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④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怀念长妈妈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了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的可怜。

《五猖会》——描绘封建家长制的压制和摧残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压制和摧残。

《无常》——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讽刺了当时自称“正人君子”的军阀统治文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以及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写出了对百草园的喜爱以及对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的感受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一、语文知识及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确凿.(záo) 皂荚.(jiā) 桑椹.(shèn) 油蛉.(líng)B.斑蝥.(máo) 珊.瑚(shān) 争执.(zhì) 收敛.(liǎn)C.秕.谷(bǐ) 蝉蜕.(tuì) 锡箔.(bó) 黑痣.(zhì)D.贪婪.(lán) 尴尬.(gà) 感慨.(gǎi) 踉.跄(liàng)2.下面各项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云宵感慨人声鼎沸花团锦簇 B.严厉驾驶截然不同全神贯注C.脊梁跨进浑为一谈诲人不倦 D.缠络慕名油然而升废寝忘食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赡养..义务。

B.在实体书店深受互联网冲击的背景下,育人书店的管理团队精诚合作,苦心钻营..,使书店利润稳步增长。

C.他们重现了一项古老的、几乎已被遗忘的技艺:在众目睽睽....下让物品不翼而飞。

D.班会课上,老师和同学都认真聆听..了我的发言。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作为一种新媒介,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B、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C、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D、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一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5、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追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

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完成下列问题。

⑴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横经”的保姆,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导师。

⑵《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间,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是哪篇文章?()A、《琐记》B、《无常》C、《二十四孝图》D、《狗猫鼠》⑶《父亲的病》一文的最后,作者为什么说:“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6.请从备选事物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仿写一句话,句式不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XXX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

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一)文学常识作者XXX,原名XXX,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首次用笔名“XXX”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有《野草》和杂文集《坟》等。

文章思想内容(二)文章主题:作者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天真幼稚的欢乐心理。

(三)结构: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XXX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研究的场所。

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由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部分,反映了作者从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四)品味亮点词语。

1.“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找出这句话中利用的动词,并分析其感化。

“扫”“支”“撒”“系”“牵”“看”“拉”“罩”等表示动作的词,写出捕鸟时的动作和紧张心情,也流露出作者回忆时的愉快心情。

2.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1)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不能。

“伏”字正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没法表现这类情态。

(2)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XXX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不能。

“窜”字写出了叫天子的速度快,又来得突然,“飞”字则无法表达出这种意思(五)感悟精彩句子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在文段中的表达感化。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三单元知识梳理一、重点字音确凿.(záo)轻捷.(jié)云霄.(xiāo)倘.若(tǎng)鉴.赏(jiàn)啄.食(zhuó)和蔼.(ǎi) 恭.敬(gōng)倜傥..(lín lí)..(tì tǎng)淋漓盔.甲(kuī)绅.士(shēn)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luò)脊.梁(jǐ)脑髓.(suǐ)秕.谷(bǐ)蝉蜕.(tuì)狗窦.(dòu)锡箔.(bó)感慨.(kǎi) 搓捻.(niǎn) 绽.开(zhàn) 争执.(zhí)惭愧.(kuì)拼凑.(còu)浸.满(jìn)皂荚.树(jiá)小心翼.翼(yì)人迹罕.至(hǎn)人声鼎.沸(dǐng)混.为一谈(hùn)恍.然大悟(huǎng)花团锦簇.(cù)疲倦.不堪(juàn)二、重点词语轻捷书塾鉴赏斑蝥云霄撅着弹簧惨淡盔甲感慨唤醒膝盖三、重点释义(1)轻捷:轻快敏捷。

(2)云霄:极高的天空。

(3)质朴:朴实;不矫饰。

(4)淋漓:形容畅快。

(5)缠络:缠绕。

(6)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7)书塾: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场所。

(8)宿儒: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宿,长久从事某事的。

(9)倜傥:洒脱;不拘束。

(10)绅士:旧时地方上有地位、有势力、有功名的人,一般是地主或退职官僚。

(11)感慨:有所感触而慨叹。

(12)茫茫:形容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13)模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

(14)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15)激荡:因受冲击而动荡。

(16)奥秘: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秘密。

(17)譬如:比如。

(18)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共同之处。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1.下列有关《湘行散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湘行散记》中作者乘坐的小船停泊在湘西两岸的山翠色逼人夜晚人的谈话声、羊的鸣叫声处处洋溢着生活的滋味B. 作者在《箱子岩》一篇中提到的两个三湘大地上出现的风云人物是屈原和毛泽东C. 《老伴》中作者从当年的老伴傩右的变化而感慨命运的无常和时间的残酷D. 《滕回生堂的今昔》是从“滕回生堂”的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来行文的【答案】B【解析】B.有误作者在《箱子岩》一篇中提到的两个三湘大地上出现的风云人物是屈原和贺龙屈原关注民生疾苦人们纪念他体现出传统的民族文化有绵延已久的旺盛的生命力作者对贺龙是充满敬佩和期待希望当地人民能像贺龙一样去创造一段新的历史表现出作者呼唤家乡人民猛醒期盼英雄出现改造家乡的美好愿望故选B.2.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 国家旅游局发布“重走长征路”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有主干线路一条和专题线路八条B. 为了提高大家阅读的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活动C. 戏剧进校园、足球进校园、书法进校园……通过学校各种途径的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素质D. 霍金的《时间简史》自1988年首版以来至少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销售了超过千万册【答案】C【解析】C项成分残缺“学校”与“通过”的位置互换3.下面各组中画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陛下(宫殿的台阶)不可救药(用药治疗)B. 御聘(驾车)呈报(恭敬地送上)C. 华盖(美丽的)赏赐(给)D. 华盖(伞盖)称职(相称能力能够担任)【答案】B【解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4.(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________ (《诗经·蒹葭》)4.(2)__________ 两鬓苍苍十指黑(白居易《卖炭翁》)4.(3)李白在《行路难》中体现了他积极进取的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是4.(4)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对比的句子是4.(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①野草属于乡间大地②在城市里被水泥从林挤得难有栖身之地的野草即便得到了点滴瘠薄的土地也生长得_ _甲___(虚与委蛇萎靡不振)茎叶上积满了灰尘一副____乙____(失魂落魄惊心动魄)的样子③而那些生长在乡间大地上的野草则qiè意地在风中低语在雨中吟唱④这些欢畅的野草是大地翠绿的衣裳年年岁岁将大地母亲装扮得秀丽、多姿乡间才是野草快乐的家园(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①\underset\cdot栖()身②qiè()意(2)第②句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__”(3)语段中甲、乙两处横线上应选择的恰当的词语是()A.虚与委蛇失魂落魄 B.萎靡不振失魂落魄C.虚与委蛇惊心动魄 D.萎靡不振惊心动魄(4)“瘠薄”中“薄”的意思是()A.轻薄少 B.不厚道不庄重C.(土地)不肥沃 D.(味道)不浓淡(5)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改变原意)【答案】在水一方【解析】(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答案】(2)满面尘灰烟火色【解析】(2)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答案】(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解析】(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答案】(4)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解析】(4)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答案】(5)-(1)①qī, ②惬, (2)从林, 丛林, (3)B, (4)C, (5)乡间不才是野草快乐的家园吗?【解析】略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5.(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①止有剩骨()②其一犬坐于前()③屠自后断其股()5.(2)翻译下列句子①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②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5.(3)对这篇课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答案】(1)①仅只, ②像狗似的, ③大腿【解析】(1)①句意为只有剩下的骨头止仅只②句意为其中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③句意为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股大腿【答案】(2)①屠户突然跃起用刀劈狼的脑袋又几刀将它杀死②狼也够狡猾的可是一会儿工夫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解析】(2)①暴突然以介词用毙杀死②黠狡猾顷刻一会儿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答案】D【解析】(3)D项“最后一个自然段叙事”错误最后一段是对狼的行为的议论不是叙事6.(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共2处)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6.(2)解释下列画线词①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②不逾矩_______________③少时家贫_______________④无不立对_______________6.(3)写出下列句子的译文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②每一翻绎无不成诵6.(4)阅读【甲】【乙】两文后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所获得的启示【答案】(1)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解析】(1)“少时”为时间状语“家”为主语“贫”为谓语而“无赀买书”主语为李绂故应在其两者之间停顿“乃”此处为连词可译为“于是就” 应在其前停顿故句子节奏应划分为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答案】(2)①同“悦” 愉快, ②越过, ③年少时, ④回答【解析】(2)①句意为不是很愉快吗?说同“悦” 愉快②句意为不越过法度逾越过③句意为年少的时候家里很贫穷少年少时④句意为没有不立刻回答的对回答【答案】(3)①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请教)不也是很快乐吗?②每一次翻阅推究之后没有不能成诵的【解析】(3)①朋志同道合的人乐快乐②翻绎推演【答案】(4)示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意思是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说明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道理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做到这一点【解析】(4)阅读两文结合文中“温故而知新”“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每一翻绎无不成诵”“皆默识之”等语句内容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启示即可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7.(1)本词呈现出怎样的风格主要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2)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答案】(1)本词多豪放语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属于豪放风格作品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解析】(1)词有豪放与婉约两类风格“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两句气势恢宏为豪放语可判定本词为豪放词属于豪放风格作品上片“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表达了词人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下片“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写出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反映了词人在参加革命前的担心和忧虑故本词表达了词人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答案】(2)示例一引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只答“用典”也可)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示例二直抒胸臆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解析】(2)赏析词句先要分析词句有没有运用手法如比喻、拟人、动静结合、化虚为实等然后结合内容具体体会作者情感“青衫湿”引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表达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不知去何处寻找知音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折磨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直抒胸臆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8.(1)作者记忆中的芦苇有什么特点?8.(2)写出第⑤段里面的一个典故并完成相应内容典故 _______________ 写出此典故的有关诗句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8.(3)请根据提示赏析下面句子①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永恒的沉默(从修辞角度)②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理解句子含意)8.(4)俗话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而文中作者却热情赞美了芦苇的品性与气节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赞美?谈谈你自己的理解【答案】(1)茂密潇洒倜傥随意散逸单纯清淡无拘无束蓬蓬勃勃【解析】(1)阅读文章第①②段根据“在我的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像自由的精灵……潇洒倜傥”“密密的芦花……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永恒的沉默”“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桥旁摇曳蓬蓬勃勃”“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等内容概括作答即可【答案】(2)示例一荆轲刺秦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或“返”)!示例二屈原投汨罗江路漫漫(或“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解析】(2)典故是指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有出处的词句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根据第⑤段“易水之滨悲凉的旋律中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可知此处有关的典故是“荆轲刺秦王” 与之有关的诗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或“返”)!根据“汩罗江边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可知此处有关的典故是“屈原投汨罗江” 与之有关的诗句①路漫漫(或“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②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答案】(3)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苇的纤细和坚韧芦花的洁白和光泽突出了芦花的诗意美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富有感染力②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但人却是有思想、坚韧的【解析】(3)①用“筋骨”形容“芦苇” 将芦苇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苇的纤细和坚韧把“密密的芦花”比作“一片片灿烂的微笑”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花的洁白和光泽突出了芦花的诗意美这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富有感染力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②作答此题可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结合前文“人是孱弱的就像一根芦苇”可知人的生命像芦苇一般脆弱不堪结合“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韧性”可知人的思想筑成人的伟大让原本脆弱的人类变得坚韧由此可知该句含意为人的生命虽像芦苇一样脆弱但人却因有思想而变得坚韧【答案】(4)示例主要是芦苇的恶劣生长环境和它独守精神家园、追求自由理想对比反差触发了作者的情思使作者的思想在历史和现实之间自由驰骋【解析】(4)阅读文章可知作者心中的芦苇生长在荒郊野外土地贫瘠环境恶劣但仍能甘守淡泊自由潇洒芦苇坚韧的品性与气节触发了作者的思考作者以芦苇喻人人如芦苇一般虽身处逆境仍能独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为自由、理想不懈奋斗、甚至牺牲所以作者热情赞美了芦苇的品性与气节据此分析作答即可9.(1)给第③段文字拟一个小标题概括选文第③段内容9.(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中“蹒跚”能否改成”慢慢”?说出你的理由9.(3)第②段中两个“聪明”有什么含义?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9.(4)在你的记忆宝库中是否也留存着和上文一样的精彩瞬间?是否也有平凡而伟大的形象(母亲、父亲或其他)定格?请用你的笔告诉我们吧那一定是很感动人心的【答案】(1)示例望父买橘(或买橘送别)【解析】(1)通过阅读文章可知第③段主要叙述父亲在车站送“我” “我”看着他给“我”买橘子的情节所以本段可以取标题为望父买橘(或车站送别买橘送别等)【答案】(2)不能因为“蹒跚”是指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如果改了后就不能表现父亲步履艰难行动不变的情况不能很好地表现出父爱的伟大无私【解析】(2)“蹒跚”是指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意思更加丰富而“慢慢”只能表示走路缓慢体现不出“腿脚不灵便”的意思“蹒跚”表现了父亲步履艰难行动不变的情况表现出父爱的伟大无私如果改成“慢慢”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所以不能改【答案】(3)这两个“聪明”是反语表示自作聪明愚蠢糊涂两次运用起到强调作用是对自己不能理解父亲一片苦心的后悔、自责和愧疚之情【解析】(3)细读第②段并结合“我”当时的行为和心理来看这两个“聪明”都是反语意思都是糊涂不聪明对于父亲的爱当时的“我”并没有很好地去感受作者连用两次“聪明”来强调自己不能理解父亲一片苦心的后悔、自责和愧疚之情【答案】(4)示例当我要去上学时父亲总会站在窗子前面目送我离开直到再也看不见我【解析】(4)本题是开放性问题根据文中父亲对“我”的关爱再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言之有理即可注意语言流畅表达准确可以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描写一个小镜头表现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形象六、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0.(1)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顺《黄鹤楼》10.(2)非淡泊无以明志 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10.(3)李白《行路难》以冬日的冰雪象征人生路途中的艰难险 _______________10.(4)苏轼睹月思人遥相祈愿吟出“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0.(5)牛同学一家在微信群里开展以“云”为关键字的诗词“飞花令”比赛请在下面的表格里帮牛同学补充含有“云”字的诗句【答案】1. 日暮乡关何处是【解析】1. 日暮乡关何处是【答案】2. 非宁静无以致远【解析】2. 非宁静无以致远【答案】3.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解析】3.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答案】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解析】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答案】5.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解析】5.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七、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1)请你把以上选段的章回题目补充完整观音赴会问原因_______________11.(2)孙悟空和二郎神斗了多少回合不分胜负?孙悟空和二郎神斗法的过程中先后变成了什么东西?11.(3)文中采用了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试从文中任选一处进行品析11.(4)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英德在一次演讲中说《西游记》善于用诙谐幽默的方式讲一些生活哲理你从下面这个片段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答案】(1)小圣施威降大圣【解析】(1)结合对《西游记》的阅读可知选段选自《西游记》第六回目主要内容是写南海观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战败观音又荐二郎神二郎神与悟空大战太上老君在天观战丢下金刚套击中悟空故可以补充为小圣施威降大圣【答案】(2)孙悟空和二郎神斗了三百余合孙悟空和二郎神斗法的过程中先后变成了麻雀儿、大鹚老、鱼儿、水蛇、花鸨、土地庙【解析】(2)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可知他们斗了三百余回合依据选段中“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大圣见了飕的一翅飞起去变作一只大鹚老”“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一个鱼儿淬入水内”“那大圣就撺出水中一变变作一条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水蛇跳一跳又变作一只花鸨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一座土地庙儿”等内容可知孙悟空和二郎神斗法的过程中先后变成了麻雀儿、大鹚老、鱼儿、水蛇、花鸨、土地庙【答案】(3)【示例一】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作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赏析这句话采用了动作描写“睁”“见”“撇”“卸”“抖”这几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二郎神的机灵也从侧面写出了斗争的激烈【示例二】大圣听得心惊道“好狠!好狠!门扇是我牙齿窗棂是我眼睛;若打了牙捣了眼却怎么是好?”扑的一个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见赏析这句话采用了心理描写写出了大圣被识别后的着急【解析】(3)作答本题先在文中找到有关人物描写的句子如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再根据所找的句子进行赏析分析出所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句子的表达效果即可【答案】(4)示例一再有能耐的人也有一些无法隐藏的弱点示例二假象终究是要被人揭穿的示例三生活经验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解析】(4)解答时首先要了解题干所给材料的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情节中所表达的生活哲理节选部分内容主要写真君因不曾见过庙宇后竖着旗杆这一细节识破了悟空变成的土地庙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这一情节反映出的生活哲理即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说百草园里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是否矛盾?为什么?“似乎”、“确凿”两个词语连用在一起并不矛盾,这里实际上写出了作者对百草园的深切怀恋。

确凿:指的是用成人的眼光来看,百草园确实只有一些野草。

似乎:是因为记忆中的百草园只有童年中留下的美好的印象,且相隔久远,所以并不那么确实。

1、“轻捷的叫天子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中的“窜”有什么含义?既写出了叫天子的机灵轻捷,又写出了儿童内心的羡慕之情。

2、第二段景物描写突出了景物各自的特点,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的色彩;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和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形状;写蝉、油蛉、蟋蟀突出它们的声音;描写覆盆子则突出其味道。

3、写景物有恰当的顺序,本段也如此。

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由低处到高处,由植物到动物,由静景到动景;“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是由整体到局部,又由动物到植物。

4、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的写景,加上恰当的用词,能使文章生动、精彩。

本段写景作者便是多角度的写景,请说说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描写的,至少举一个例。

味觉、听觉、视觉、触觉(举例略)5、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的声音悦耳。

②“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中的“伏”能否换成“趴”,为什么?不能,“伏”体现了黄蜂肥胖的特点。

③“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所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覆盆子的形状。

6、第二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7、作者把百草园景物描写得生机盎然,情景交融,其目的在于表现“我”幼年时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后文的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封建教育束缚、阻碍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8、作者写吃了像人形的何首乌根便可以成仙,是由于赋予百草园神话般的色彩,妙趣横生9、文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的句式,其目的是用这样的句式可先作概括的介绍,然后突出泥墙根一带的景物。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白洋淀纪事》考点精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白洋淀纪事》考点精析

《白洋淀纪事》考点精析一、填空题1.《白洋淀纪事》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我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同时也是“________”的创始人。

答案:孙犁孙树勋荷花淀派2.“白洋淀纪事之一”是指《________》这篇文章,文章中描写了一位抗日老人的形象。

答案:芦花荡3.《荷花淀》中,游击组长________参加了地区队,他的妻子与其他几个妇女偷偷去探望他们,却在返回的途中遇到了日本兵。

答案:水生4.《白洋淀纪事》是一本描写冀中、冀西地区人民英勇抗日、与当地地主等势力进行斗争的________集,作者在书中常运用________手法进行人物刻画。

答案:小说、散文白描5.《白洋淀纪事》中,作者着重刻画和赞美了各具风采的________形象。

答案:妇女6.《芦花荡》中,老人护送两个女孩进人苇塘投奔部队,但因一时疏忽________不幸受伤。

答案:大菱7.《光荣》中,原生在________的支持下从一个逃兵手里卡了一支枪,原生带着这支枪参加了解放军。

答案:秀梅8.《采蒲台的苇》是一篇________(体裁),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以物喻人,形象地描写了白洋淀人民的民族精神、英雄气概。

答案:散文象征9.《村歌》中的双眉在区长________的帮助下参加了生产小组,并在劳动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答案:老邴10.《嘱咐》里的________八年之后回到家,却只在家中待了一晚就离开了。

答案:水生11.《白洋淀纪事》中最负盛名的两篇作品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芦花荡》《荷花淀》12.《正月》中,小官亭的________是一个非常进步的姑娘,与大官亭的________两情相悦,他们在组织的关照下结为夫妇,组成了一个美满的家庭。

答案:多儿刘德发二、判断题1.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白洋淀纪事》主要表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赞颂了战争年代人民热爱祖国、淳朴善良、机智勇敢等精神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基础知识梳理与复习知识要点一:字词积累1.给加粗的字词注音。

确凿( ) 菜畦( ) 斑蝥( ) 倜傥( )( )敛( ) 脑髓( ) 桑椹( ) 宿儒( )盔甲( ) 拗( ) 秕谷( ) 锡箔( )( )蝉蜕( ) 鼎沸( ) 攒在一起( ) 人迹罕至( )绽开( ) 搓捻( ) 疲倦( ) 小心翼翼( )惭愧( ) 觅食( ) 繁衍( ) 花团锦簇( )预兆( ) 迁徙( ) 企盼( ) 落英缤纷( )穿梭( ) 煎熬( ) 冥思( ) 不可名状( )2.根据拼音写汉字。

jiàn( )赏书shú( ) 和ǎi( ) lún( )语三xǐng( )吾身学而不思则wǎng( ),思而不学则dài( ) 不亦yuè( )乎不yùn( ) 不yújǔ( )( )一dān( )食qūgōng( )( ) 而zhěn(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1)为人谋而不忠乎(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人不知而不愠( )(4)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5)峨眉山月半轮秋( )(6)夜发清溪向三峡( )(7)岐王宅里寻常见( )4.下列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迹罕至(稀少)觅食(寻找)B.敛进(收拢,收缩)鉴赏(鉴定)C.人声鼎沸(开水)拗(弯曲)D.攒成(打结,拴)宿儒(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知识要点二:语言运用5.下列加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必须对知识不求甚解。

B.在众目睽睽之下,一向害羞的她脸一下子红了。

C.他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

D.他小心翼翼地对爸爸说他想星期六到公园去玩,但还是遭到爸爸的反对。

6.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百草园的春天在那时是我的乐园。

B.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我很害怕。

C.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D.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风来了,荷叶为什么就不能迎风招展?谁规定了它的下场非得是宁折不弯?风让它欢欣、雨也让它喜悦,荷盘中的一汪水,被荷叶摇成一颗颗亮晶晶的玉珠。

B.在育才中学举行的防震疏散演练中,七(2)班落实任务最好的是三、四组。

C.罗丹用石头雕塑了一只鹰,鹰雕塑得栩栩如生,好像真的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一样。

有人问他:“你是怎样把石头雕塑得飞起来的?罗丹大师。

”D.东六宫大都作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专馆,展出宫内收藏的青铜器、绘画、陶瓷……等。

知识要点三:文学常识8.名著填空。

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是《_____________》,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父亲的病》《二十四孝图》这四篇作品中,不属于该散文集的是《_____________》。

9.按要求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2)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3)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4)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慨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要点四:课文理解(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题。

A.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B.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0.A段中“不必说……也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A段中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来对百草园进行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下列关于A段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对景物的描写,顺序是从局部到整体。

B.作者小时候听别人说吃了像人形的何首乌可以成仙,但是从来没有见到过,所以他觉得自己被欺骗,对百草园有着不满的感情。

C.本段的中心句是“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D.这段景物描写中,详写了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略写了斑蝥、何首乌、覆盆子。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A段所提到的四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14.请从修辞手法和感官的角度赏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5.请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6.B段中有一段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这段文字最大的特点就是用词准确精练。

请把一系列动词找出来,并说说这些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作者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在A、B两段的描述中,“乐”体现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8.《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__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19.下面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0.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1.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2.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3.找出文中有关道德修养的论述,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2略3.(1)竭尽自己的心力(2)诚信(3)生气,恼怒(4)迷惑,疑惑(5)半边,半个(6)出发(7)经常4.D5.A6.A7.B8.朝花夕拾;故乡9.(1)不知何处吹芦管(2)应傍战场开(3)影入平羌江水流(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0.两个“不必说”与后面的“单是”呼应,通过重点突出局部景物的方法写出百草园景色的丰富多样,点明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