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问题探析论文(2)

合集下载

浅谈大学生就业法制教育问题

浅谈大学生就业法制教育问题

浅谈大学生就业法制教育问题【摘要】大学生就业面临法制教育问题,需要加强相关教育。

本文首先探讨了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其对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其次介绍了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及方式,同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随后提出了应对措施,包括加强教育资源投入和提高教育水平。

最后探讨了大学生法制教育与就业的关系,强调了教育对就业的积极影响。

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提高教育水平可以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发展,为社会各界提供了更多的合格人才。

在未来的工作中,应重视大学生法制教育,促进学生提高法律素养,增强就业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法制教育、重要性、内容、方式、问题、应对措施、关系、加强、提高、促进发展1. 引言1.1 学生就业面临法制教育问题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法制教育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到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法治观念的形成、法律意识的培养等方面,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环境。

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成为当前大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日益法治化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需要具备相应的法制教育知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职业发展的要求。

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存在着不少问题和挑战,如法制教育内容不够贴近大学生实际需求、法制教育方式不够灵活多样、法制教育资源不足等。

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治素养和法律意识,成为当前大学就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2. 正文2.1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发重要。

法制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使他们明白法律规范的重要性,增强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

通过法制教育,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权利和义务,学会合理维护自己的权益,并且懂得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避免陷入法律纠纷。

法制教育还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和应对能力,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应对,避免受到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

浅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法律指导问题

浅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法律指导问题

浅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法律指导问题【摘要】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而法律指导在这一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法律指导问题。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点分析中,法律指导的内容和原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责任和后果。

为此,本文提出了如何规避法律风险的建议,包括加强高校毕业生法律知识教育、建立健全法律指导机制以及提升高校毕业生法律意识。

通过对法律指导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可以更好地引导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合法权益的维护和法律风险的规避,从而为他们的就业之路铺平道路。

【关键词】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法律指导,法律风险,法律责任,法律知识教育,法律意识,就业难点,法律问题,法律原则,法律责任,规避风险,法律指导机制,提升意识。

1. 引言1.1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就业形势变得越发严峻。

据统计数据显示,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都在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而与之相比可提供的就业机会却并未相应增加,导致了就业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

由于就业需求与毕业生素质之间存在不匹配的情况,许多高校毕业生在参与就业竞争中面临着诸多困难。

高校毕业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使得他们在求职过程中无法满足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

部分高校毕业生对市场需求不了解,对自身定位不清晰,导致了就业方向选择的困难。

许多企业更倾向于招聘有经验、技能全面的求职者,使得缺乏经验的高校毕业生更难突破求职难关。

一些高校毕业生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在就业过程中往往容易陷入法律纠纷,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高校毕业生在就业现状中普遍面临着实践经验不足、职业定位不清、竞争激烈等难点问题,需要通过提升自身素质和加强法律指导来应对这些挑战。

1.2 法律指导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加,法律指导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

关于大学生就业法律问题的思考

关于大学生就业法律问题的思考

关于大学生就业法律问题的思考绝大部分大学生,乃至大部分研究生,在毕业时都是首次亲身接触就业问题,缺少与招聘单位打交道的经验,在很多问题上,容易忽略或是受到蒙骗,而这最终很可能会导致自身的合法权益遭到损害。

作为在读硕士,在经历本科毕业时,我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一些常见法律问题就有过一些认识,常常能从准备就业的同学那里了解到一些法律知识和就业过程中的法律陷阱,这些都让我对就业过程中的法律问题提高了警惕。

其实,近年来,在社会上发生了一些具有广泛影响的就业纠纷事件,比如说大学生起诉诺基亚公司乙肝歧视、女性应聘再遇尴尬招工规定两年不许生育、残疾大学生苦读五年获双学位求职多次被拒等等。

这些事件的发生,无不使得媒体更加关注大学生就业过程的中法律问题,还让各高校加大了对就业中法律知识的教育。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在面临毕业就业时,对相关法律知识一般都会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并且对就业歧视、霸王条款等问题也都有了相当的警惕,对一些常见的陷阱已经有了相当的鉴别能力。

但即使这样,问题与纠纷还是会频频发生。

根据法学专题课所学知识和自己的一些见闻,对于必然面临就业问题的在校学生,我认为下面这些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1、大学生法律观念差,维权意识不足很多在校大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始终都在老师和家长的保护下生活,只有在大学毕业时才真正开始自主地生活,真正地开始融入社会。

刚刚开始择业与就业的大学生,往往不能很快的进行自身身份的转变,还是习惯于受到老师和家长的保护,缺少自我保护的意识,更遑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往往只专注于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而忽略了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以至于在毕业遇到法律问题时,并不了解就业的相关法律为自己界定的合法权益。

当遇到用人单位毁约、不公平待遇等情况时,缺少公平与权利的意识,没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大学生们不懂得也不习惯于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浅谈大学生就业法制教育问题

浅谈大学生就业法制教育问题

教育理论论文浅谈大学生就业法制教育问题近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高峰期与社会的就业高峰期重叠,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高校、社会和家庭关注的焦点,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就业质量如何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高校的发展、社会的稳定。

同时,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其合法权益被侵犯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因此,加强培养大学生的法制观念,避免和减少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合法权益被侵犯,已成为高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经常面临的法律问题近年,为使大学生就业工作顺利开展,我国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出台并规范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规定,以帮助学生更充分地实现就业。

但是由于部分学生对就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学习不够,即使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也不会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避免伤害。

1.过于淡薄的合同意识就业协议的实质就是一种合同,是劳动合同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用人单位与求职者建立用工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其协议内容双方必须严格遵守。

然而,在实际的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违约现象并不鲜见。

比如,用人单位不执行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不为就业人员缴纳“三金”,甚至单方面撕毁就业协议等。

在部分大学毕业生看来,违反就业协议仅仅是一个道德问题,并不用承担法律方面的责任。

这就使得部分大学毕业生在面对用人单位不遵守就业协议时,不是忍气吞声,就是不知所措,不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求职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歧视问题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求职过程中时常会遇到性别歧视、地域歧视、身高歧视等问题。

突出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部分用人单位,招聘过程中重男轻女,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行为侵害了女大学生的工作权利。

二是部分用人单位存在学校歧视或地域歧视现象,人为地抬高了就业门槛。

如对特定地区或指定院校限招甚至不招,一定程度上也是对限定区域内大学生就业权利的一种侵害。

面对以上情况,很多学生只是感到不公平,没有意识到就业权利被侵害了,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浅析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问题

浅析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问题
◎文化 产 业 ◎
浅 析 大 学 生 就 业 中 的 法 律 问题
李 阳 刘 迪
( 河北 建 材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河北 秦 皇岛 0 6 6 0 0 4 )

要: 高校 扩 招 以 来 大学 生就 业 问题 备 受 关 注 , 由此 产 生
了诸 多法律 问题 。面 对 日趋 严峻 的就 业形 势 , 高校 毕 业 生 在 就 业 中的 弱势 地位 愈 发 凸 显 , 越 来 越 多的 毕 业 生 卷入 到 了劳 动 合 同纠 纷 当 中。本 文 对 一 些毕 业生 在 求职 中应 注意 的 法律 问题 进 行 了分析 和 阐述 , 提 出 了解 决意 见 。 关 键词 : 大 学生 ; 就业; 法律 问题 2 0 1 3年被 称 为 “ 史上最难就业年 ” ,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 , 就 业压 力 凸 显 , 这个 最 难就 业 年 高校 毕业 生 达 到 6 9 9万 , 就 业 形 势 异 常严 峻 。正 是 这种 急速 扩 张 的就 业 压 力 , 使 得 很 多 大 学 生 在 求 职过 程 中失 去 了 目标 和 方 向 。再 则 , 由 于 高校 就业 法 律 教 育 没有 得 到应 有 的 重视 , 使 得 毕业 生 法律 知 识 匮乏 、 维 权 意 识 淡 薄, 在 求职 就 业 过程 中经 常发 生权 益 侵犯 时 间 。 因此 , 在 毕 业 生 求 职过 程 中如何 提 高法 律 意识 , 维 护 合法 权 益 ,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现实意义。
( 2 ) 加 强 就业 指 导 , 指 明就 业 方 向。 高 校 应 重 视 就 业 指 导 工作 , 通 过设 立 职业 指 导 课 程 , 培 养 学 生 正 确 的职 业 观 、 择 业 观 和应 聘技 巧 , 与此 同时, 应将 《 劳 动 合 同法 》 作 为 单 独 的一 个 单

学生就业遇到的法治问题

学生就业遇到的法治问题

学生就业遇到的法治问题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学生就业问题上愈发引人关注。

随着毕业季的临近,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不容小觑。

在学生就业过程中,不仅需要面对激烈的竞争,还可能遇到一系列的法治问题。

本文从法律角度出发,主要探讨在学生就业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法治问题。

首先,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不公平竞争问题是较为突出的。

当前,加入职业就业市场的大学生数量众多,特别是在一些热门专业领域,竞争更为激烈。

面对这种情况,一些用人单位往往会以各种借口拒绝录用学生,或者采取其他不公平手段来限制学生的就业机会。

这种行为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违反了就业平等的法治原则。

其次,学生就业中的招聘诈骗问题也比较突出。

一些不法公司或者个人以虚假的宣传信息吸引学生前往应聘,从而达到敛财的目的。

他们可能通过发布虚假的招聘信息来骗取学生的钱财,或者以各种形式向学生收取“入职费”等费用。

这种招聘诈骗行为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就业市场的法治秩序。

此外,在学生就业中还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劳动权益保护不力。

一些用人单位可能会以低薪、违法加班等方式来剥削学生劳动力,甚至存在未上社保、违法开除等情况。

这些行为侵犯了学生的劳动权益,违反了劳动法律的规定。

一些学生也可能因为对法律不了解而不敢维护自己的权益,造成自身利益受到损害。

再次,学生就业中的职业歧视问题也值得关注。

一些用人单位或者招聘人员可能会以性别、年龄、户籍等为由对学生进行歧视,从而剥夺学生平等就业的机会。

这种职业歧视行为违背了法律的平等原则,损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有效维护学生的就业权益,打击职业歧视行为,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

最后,学生就业中存在的违法用工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些用人单位或者招聘人员可能会以非法劳动合同、违法裁员等方式来剥削和压榨学生。

这种违法用工行为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违反了劳动法律的规定。

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和打击违法用工行为,确保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是促进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

大学生就业案例分析法律(3篇)

大学生就业案例分析法律(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面临诸多困境。

本文将从法律视角出发,分析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大学生就业法律困境分析1.就业歧视问题(1)性别歧视:女性在求职过程中常因性别原因受到不公平对待,如招聘广告中明确要求性别,或者面试过程中对女性求职者提出过高的生理要求。

(2)地域歧视: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招聘成本,倾向于招聘本地生源,导致外地生源大学生就业困难。

(3)专业歧视:某些企业对专业要求过高,导致非热门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

2.劳动合同问题(1)试用期过长:部分企业利用试用期过长,降低工资待遇,甚至将试用期视为廉价劳动力。

(2)劳动合同不规范:部分企业未与员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内容不完整、不合法。

(3)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部分企业在员工工作期间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损害员工合法权益。

3.社会保障问题(1)养老保险:部分企业未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导致员工退休后生活无保障。

(2)医疗保险:部分企业未为员工缴纳医疗保险,影响员工就医待遇。

(3)失业保险:部分企业未为员工缴纳失业保险,导致员工失业后生活困难。

三、应对策略1.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1)政府部门应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大学生对劳动法律法规的认识。

(2)高校应将劳动法律法规纳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法律意识。

2.规范招聘行为(1)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企业招聘行为的监管,严厉打击就业歧视行为。

(2)企业应遵守法律法规,公平招聘,不得进行性别、地域、专业等方面的歧视。

3.完善劳动合同制度(1)企业应与员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2)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劳动合同的监管,确保劳动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4.保障社会保障权益(1)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缴纳社会保险的监管,确保员工社会保障权益。

(2)企业应依法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

试析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问题

试析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问题

试析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问题前言大学毕业后,大部分人都想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开始人生新的篇章,但就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会遇到很多的法律问题。

那么,在这里,我们就来试析一下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问题。

中国的就业形势当前,中国的就业形势并不容乐观。

一方面,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一些传统制造业逐渐被淘汰,造成了失业率的上升。

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总的就业压力也在逐年增加。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0年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2%,其中25岁以下年轻人的失业率大约是4个百分点。

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问题学位证书的真实性问题在求职过程中,学位证书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证明材料。

而一些大学生为了在求职过程中更好地博得用人单位的青睐,甚至会伪造学位证书。

这种行为不仅违法,还可能造成用人单位的误判。

据《刑法》规定,伪造居民身份证、护照等国家机关证件,最高可判7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求职过程中,如果被司法机关查实,其各种劳动合同将被视为无效。

大学生在就业前一定要确认和认真核对学位证书的真实性,避免陷入法律纠纷之中。

劳动合同的签订问题在劳动力市场中,大学生是利用公共资源接受高等教育得到的人才,一些用人单位因而存在“择优录用”、“签三不签”等不合理限制和歧视。

这给求职大学生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和不公。

针对这种情况,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例如制定《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条例。

在劳动合同签订时,大学生需要注意: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因合同不清晰而产生纠纷;其次,要留好自己的底牌,例如谈判过程中的邮件、短信等证据;最后,在签合同之前,还应该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避免因为公司状况不佳而个人受到损失。

实习生的就业权益在校实习是大学生迈向职业生涯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节省成本,将实习生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而不支付劳动报酬,甚至产生欠薪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国家提出了《关于实习工作的若干规定》。

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法律问题探析

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法律问题探析
s a e a v r m e sa l l v l s u d a s re fp i is a d r gulto ,t up r i g l ws t t nd go e n nt ta l e e sis e e is o ol e n e c a i ns he s po tn a a ol is s s e i tpe f c . I ’ anl nie t d i he f lo n e pe t nd p i e y t m s no r e t t S m i y ma f s e n t o l wi g r s c s:t e lve c h e lof
c l g td n si o u t g ol esu e t nj bh n i e n
ZUO n — a g, GAO an Yo g qin Qi g, FU Ha o
( r ut r l Ag i l a ie st f He e ,Ba d n 7 0 1 c u Un v r iy o b i o ig 0 1 0 )
lg s a i n a d l g l e f c s l w , wih u c e r y d v d d a t o iy a d p l y ma c i g b i g e ilto n e a fe t i o t n l a l i i e u h rt n o i t h n e n c
Ab ta t t d n s i h s a e vo ae rq e t n t e c u s fj b h n ig Alh u h t e sr c :S u e t ’rg t r ilt d fe u n l i h o re o o — u t . y n to g h
t n c n co s e s i o s iu n s .At t e s me t ,e ly r a ej b d srmia in,r f s o sg a o o h a i me mpo e sh v o ic i n t o e u e t in lb r

探析大学生就业中法律问题

探析大学生就业中法律问题

探析大学生就业中法律问题1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法律问题1.1违约事件频多,诚信意识淡薄许多大学生缺乏诚信,就业态度不端。

怀着“广撒网,捞大鱼”的心态,先是轻率地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意向书,一旦遇到待遇更好、环境更优的工作,便会喜新弃旧。

这种做法不仅影响大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还会影响其所在高校的社会形象。

一旦用人单位深究起来,大学生还要面临违约赔偿。

但是最令人忧虑的是大学生对自身的违约失信行为极其不以为然。

认为违约是为了更美好的前程,赔偿违约金不就可以了,既不犯法,也不缺德。

试问持有这种观点的大学生如何能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怎能胜任时代对从业者的要求。

1.2“被就业”现象频现,主体意识缺失许多高校沽名钓誉,为了录取率,为了所谓的口碑,擅自篡改就业率。

近期多家媒体披露了高校毕业生“被就业”的现象。

一些高校甚至把就业与学生的毕业证和学位证相联系,迫使学生无奈地选择“被就业”。

高校这种做法既违背了高等教育的宗旨,更是触犯了法律。

1.3法律救济无门,法律知识匮乏多数大学《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与就业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选修课,选修的大学生仅是部分群体,课时与师资都不能保证。

多数大学生对就业过程中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劳资双方的责权利等关键问题都不甚明了,更别说通晓了。

比如有的同学荒谬地认为与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就是劳动合同;适用期期间可以不领工资;加班可以不给加班费;用人单位不给交三险一金也属正常等等。

这些违背法律的做法,有些学生不但不寻求法律救济,还认为是司空见惯,独自“忍气吞声”。

1.4维权无路,契约意识短缺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很多大学生被用人单位蒙蔽,听信其一面之词,仅仅与其约定口头的劳动合同,而不与其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

这就给了许多无良的用人单位肆意侵犯毕业生的劳动者权益打开方便之门。

这就使得毕业生面临工伤的赔偿问题、差旅费报销、加班费等纠纷时,取证艰难,无据可依。

关于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问题探析论文(2)

关于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问题探析论文(2)

关于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问题探析论文(2)研究背景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然而,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就业市场的变化不确定性,大学生面临的法律问题也越来越复杂。

因此,对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对于推动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完善和创新有着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本论文旨在通过探究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问题,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环境的持续改善。

研究内容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法律问题1.就业歧视:在招聘、录用和职业晋升等方面,往往因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等因素而受到歧视,导致就业机会不公平。

2.就业权利:大学毕业生作为普通劳动者,应当享有与其他劳动者同等的权利和保护,但实际上往往受到侵害。

3.工资待遇:在薪酬、保险、福利等方面,大学生普遍存在较大差异,甚至出现欠薪和拖欠现象。

4.劳动条件:大学生往往在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上受不公,缺乏必要的保障和保护。

5.违法现象:一些用工单位存在超时工作、强制加班、包夜工作、过劳死等违法现象,严重侵害了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解决大学生就业法律问题的对策和建议1.完善就业歧视监管机制,加强法律宣传,加大对违法单位的处罚力度。

2.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权利保护机构,加强就业法律援助力度,完善职业教育和职业规划服务,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3.加强对用人单位的薪酬保护和福利保障,完善招聘和培训机制,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

4.加大对用人单位劳动条件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出现问题企业的处罚力度,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

5.加强现行劳动法规的执行力度,重视对违法单位的依法惩处,保护大学生劳动权益。

研究结论本论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和建议,从多个角度为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论文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应用性,对于推动大学生就业政策完善和创新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法律毕业实习问题总结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共4篇)

法律毕业实习问题总结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共4篇)

法律毕业实习问题总结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共4篇)随着现在社会矛盾的日益加深,也让法律专业成为了人们都比较青睐的一个行业,然而在目前实际生活中,很多法律毕业生就业中仍面临许多纠纷,相关法律措施需要改进和完善。

本文就整理了关于法律毕业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高校毕业生就业常见法律问题总结分析及对策刘莲(402247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重庆)摘要:高校毕业生初入职场,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与就业相关的法律问题,比如混淆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单位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被骗取廉价劳动力,离职时被单位收取高价违约金等。

毕业生应该普及法律知识,避免陷入职场陷阱。

若不幸遭遇法律纠纷,应理智地运用法律手段进行处理。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法律高校毕业生在离开校园,走入职场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法律常识和社会经验,往往会遇到各种法律问题,甚至遭遇法律纠纷。

本文针对高校毕业生初入职场可能会遭遇的各种就业相关的法律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给出应对对策,希望对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提供指导和帮助。

一、混淆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毕业生往往无法区分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把二者混为一谈。

但是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从性质上和法律地位上都有着根本不同。

(一)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概念不同,且受不同的法律规范的约束首先要明确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前者是大学生在正式毕业、入职以前与用人单位签订的意向协议,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受《合同法》约束。

后者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受《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约束。

签订《就业协议》后,毕业生的身份依然是高校学生,只有待毕业生正式毕业并正式入职,签订了《劳动合同》之后,其身份才转化为劳动者。

打个比方,前者好比是“订婚协议”,后者好比是“结婚证书”。

(二)违反了《就业协议》怎么办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毕业生与某一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后,又找到了其他更为满意的工作,于是不愿继续履行《就业协议》,或者某一单位与毕业生签订了《就业协议》后,由于种种原因,不愿录用该毕业生的情况。

试析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问题(2)

试析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问题(2)

试析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问题(2)三、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在就业市场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应届大学生找工作的道路并不顺畅。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法律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的例子比比皆是。

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常见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汇总。

(一)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歧视现象公平的劳资关系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不同民族、性别的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享有同等的就业机会,不因民族信仰和性别差异而有所差别;同时,求职者共同竞争同一职位时,不同的求职者享有同等的机会,任何人没有权利搞特殊,享受特权,竞争面前应当人人平等。

然而,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其作为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本身就处于弱势地位,造成了大学生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用人单位往往以高姿态出现在劳动关系之中,求职者有时为了获得工作机会而不得不接受许多不平等的条件。

在现实的求职过程中,大学生因为歧视而丧失工作机会的现象比比皆是。

首先,性别歧视。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十分严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调查显示,从1998年至今,高校女大学生数量增长迅速。

与此相矛盾的是用人单位以各种借口拒绝聘用女生。

例如妨碍生产,工作性质不适合女生等,用人单位提出的性别限制使得原本就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性比歧视造成了十分不好的社会影响,打击了女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积极性,很多人甚至认为女生“学得好不如嫁得好”,使得整个社会的人才资源无法得到合理的配置。

其次,地域与学历歧视。

在大学求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用人单位限制应聘学生的地域,甚至限制学生的学校,从而剥夺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权益。

农科类专业的大学生还经常因为自己的专业遭受不公平的社会待遇,很多人对农科类专业人士不足,存有很大的偏见和歧视,使得这类专业的学生的求职过程更加艰辛。

性别、学历和地域歧视仅仅是大学生就业中歧视现象的冰山一角。

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歧视现象屡见不鲜,同时花样百出。

大学生就业中法律问题探析

大学生就业中法律问题探析


6.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 的有关规定订立,对不符合 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发 生终止劳动合同的效力。有 的用人单位将劳动法律法规 规定的解除条件约定为劳动 合同终止的条件,从而规避 应承担的解约的补偿责任, 这种约定是违法的,即使约 定了也是无效条款。

7.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根据《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 的规定,劳动合同中对劳动者违 约金的约定只能包含违反服务期 约定的和违反保守商业秘密约定 的两类。
问题二:签订协议时需要注意事项

1.对签约的单位进行较全面的了解 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常常供大于求,他们求职心切,遇到一个 要求马上签约的单位,就会不假思索地立即签约。这样很可能会 “上错花轿,嫁错郎”,一旦真正了解了单位,很可能违约,给 单位和自己都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2.认真审查协议书和补充协议的内容 协议书的内容是整个协议书的关键部分,毕业生一定要认真审 查。首先审查协议内容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和政策 ;其次审查和仔细推敲双方权利和义务是否合理;由于现在使用 的格式协议书内容简单,毕业生可以和用人单位协商,就原协议 书中未能体现的具体权利和义务用补充协议形式表达出来,必须 指出,补充协议书和主协议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如果遇到单位 在《协议书》或者补充协议中只规定毕业生定期服务的义务和违 反约定时的赔偿,而不提单位提供的工资标准、工作岗位和工作 条件等在《劳动合同》中必备的约束用人单位的条款,用人单位 的用意就非常明显,此时毕业生就需要进一步谨慎考虑。


3.审查单位主体资格是否合格 协议双方的资格是否合格是协议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前提。 用人单位,不管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不包括私营企业) ,必须要有进人的权力。如果其本身不具备进人的权力,则必须 经其具有进人权力的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同意。因此,毕业生签约 前,一定要先审查用人单位的主体资格。 4.违约责任是否明确 违约责任是指协议当事人因过错而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协议规 定的义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它是保证协议履行的有效手段。鉴 于实践中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违约率有所增加的状况,协议书中违 约责任条款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协议内容中,应详细表述 当事人双方的违约情形及违约后应负的责任,同时还应写明当事 人违约后通过何种方式、途径来承担责任。这样,才能更有利于 当事人双方履行协议,也有利于以后违约纠纷的解决。 5.协议的形式是否合法 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协议各项条款经协商一致,签约时要注意 完整地履行手续。首先,毕业生要签名并写清签字时间;其次, 用人单位以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必须加盖单位公章并注明时间,不 能用个人签字代替单位公章;第三,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签字后需 将协议书交给学校就业主管部门履行相关手续。第四,用人单位 和毕业生各保留一份协议,并将第三份交学校保管。

大学生就业中法律问题及解决思路论文范本

大学生就业中法律问题及解决思路论文范本

大学生就业中法律问题及解决思路论文范本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发展、转型,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每年都在不断地增加,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

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缺乏法律意识,大学毕业生不知法、不懂法,造成了就业权利被侵害,更是增加了就业难度。

一、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法律意识欠缺(一)诚信意识差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就业岗位相对减少。

许多毕业生为了争取就业机会,增加竞争力,得到一个心仪的工作岗位,不惜违背诚信原则,伪造虚假材料。

一个是在就业推荐表和个人简历上弄虚作假、虚构经历、涂改成绩,个人简历与事实有较大出入,只谈优点不谈缺点。

一个是伪造各种获奖证书、资格证书,用尽各种手段,对应聘材料移花接木,使求职材料中的水分越来越多。

据北大网络人力资源部在招聘会上发现,300多份简历竟然有一半掺假。

(二)相关政策、法律常识欠缺近年来,各级政府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就业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了很多就业服务项目,比如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应征入伍等等;同时为了保障毕业生的权益不受侵犯,国家制定、实施了许多法律法规。

但不少毕业生对这些政策、法律知之甚少,与就业相关的政策、法律知识非常缺乏。

在一项“你知道国家制定的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吗?”的调查中,回答不知道的占75%,知道的占25%。

某高校420多名学生对《宪法》、《劳动合同法》、《保密法》、《会计法》等就业后、工作中需要掌握的法律法规,熟悉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4%,不太熟悉的占总人数的51%,比较熟悉的仅占总人数的12%。

(三)劳动合同意识差合同,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设立的有关双方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意识、契约观念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意义重大,对大学生的就业权益也有着深远影响。

但是,大学生在就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合同意识却并不如人意。

1.不了解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的关系在现行就业体制下,就业协议书是由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签订的,明确三方在就业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的书面协议。

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问题探析

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问题探析

教师专业化水平发展程度和生命价值的直接体现。

5.参与一次我心目中的好教师的专题座谈,要求发表看法。

实践目的:展示师范生真实的心理,在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中不断感悟、体验和完善自己对好教师标准的理解,不断修正自己的专业态度。

(五)进行制度的改造和创新,调整完善评价体系对专业的情感和精神应是现代教师最备受关注的元素。

对师范生的评价,更要从情感、态度等非认识领域的相关因素进行评定。

应加紧完善师范生的评价方案,将师范生的专业情感实践纳入学分考核;同时也将专业导师的业绩考核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中,使教师的切身利益的获取与其促进学生专业发展的实绩紧密联系起来。

总之,职前教育专业情感培养需要各种投入充分,实施的方式,才能收到显著的效果,才能使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构成一个动态发展的良性循环,促进其朝着积极的方向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1]黄小莲.教师专业素质建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之谱系[J].全球教育展望,2008,(12).[2]宋子江.洪宗礼现象的社会意义[J].全球教育展望,2008,(1).[3]吴康宁.为什么学校对学生的发展不负责[J].教育研究,2007,(12).[4]邱德乐.教师专业生命曲线寻绎[J].全球教育展望,2007,(5).[5]王春燕.教师:从职场专业发展走向生命关怀的个体成长[J].全球教育展望,2008,(6).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涉及到人们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

目前,高校毕业生已成为我国就业大军的主力,但不少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关注相关法律法规,对就业及就业合同签订中的相关知识和条款了解不多、认识不深,导致纠纷而使自身权益受损。

如何完善大学生就业法律保障体系,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也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面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推动制度创新、工作方式创新,及时有效引导高校毕业生学习就业方面相关知识,运用相关法律减少风险,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

大学生劳动就业法律问题解析课程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的作文

大学生劳动就业法律问题解析课程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的作文

大学生劳动就业法律问题解析课程对当代大学生的意
义的作文
就大学生就业问题而言,当今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相比以前更加严峻,竞争愈加激烈,关系更加复杂。

如何在纷繁错综、竞争挑战合作并存的社会中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并且保证不上当受骗,能正确的保护自己,最大限度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成了摆在即将进入社会的当代大学生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在的许多企业往往只顾个人利益,而故意忽视其员工的合法权益。

以致于在许多情况下,不少劳动者吃了哑巴亏。

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学习和研究相关法律,尤其是对于即将走入社的大学生而言,这更是必备的课程之一。

与此同时,《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为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提供了法律保障,为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权益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劳动法律体系。

当然,这也成了大学生求职与维权的重要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问题探析论文(2)
关于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问题探析论文篇二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法律保障的探究》
[摘要]分析大学生就业权利来源及就业现状,并针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就业歧视、无劳动合同及实习期内工伤难于认定等常见问题,提出大学生就业权利的法律保障及完善相关法律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
一、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常见问题
1.就业平等权得不到保障,歧视现象严重
众所周知,劳资双方地位上的不平等,使劳动者明显处于弱势。

就劳动关系自身特点而言,其具有从属性。

劳动关系虽然是依据平等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但一旦建立,劳动者即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双方形成隶属关系,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具有管理权。

这种从属性的关系使劳动关系脱离民事关系。

因此,无论在劳动力市场整体还是在微观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处于不平等的状态。

特别是女大学生就业因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问题,就更是困难重重。

导致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中泛滥,使大学生就业平等权受到严重侵害的原因有很多。

例如,近年来高校扩招而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大于求、地方政府和部门就业政策的缺失、用人单位的效益至上观念和不理性的用人理念,大学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等等,但是,从根本上讲,其主要根源是法律规制的不足。

2.用人单位规避劳动合同签订,侵害大学生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的订立是劳动合同制度的核心,事关劳动合同者权益保护。

因此,《劳动法》第16条、19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

但用人单位受降低用工成本的利益驱动,为逃避缴纳社会保险和解雇成本的法律责任,规避劳动合同的签订。

由于缺少书面劳动合同,在争议处理时,劳动者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此外,有用人单位以就业协议签订代替劳动合同签订,规避自身责任。

事实上,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性质截然不同,就业协议仅为毕业
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达成的用人单位同意接收毕业生的承诺,并不涉及劳动合同的具体条款,其效力始于签订之日,终于学生到工作岗位报到之时。

显然,就业协议不能取代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才是真正就业的法律体现。

否则,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就容易受到侵害。

3.大学生实习期间工伤难于认定
在大学生实习期间,一旦出现工伤,如何进行事后救济,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手段对大学生合法利益进行有效的保护已成为专家学者们关注的热点。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受到人身意外伤害,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

然而,我国法律对在校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还没有专门的规定。

在劳动部印发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

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之间,严格意义上不存在劳动关系,因此不能适用《劳动法》,不能通过工伤赔偿获得救济。

实习生也不具有工伤保险赔偿的主体资格,不能适用《工伤保险条例》。

二、大学生就业权利法律保障及完善
1.完善《就业促进法》,保障平等就业权
《中华人们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实施,应该说是就业受歧视的劳动者的福音。

它采取多项措施促进劳动者平等就业,无疑是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新的权利保障书。

然而,由于《就业促进法》不是专门的反就业歧视立法,故对就业歧视的一些专门性问题未作规定或规定不足。

例如,未对就业歧视进行明确的界定,对就业歧视的列举,虽然之后加了“等”字,但列举范围仍未涵盖常见的就业歧视,尤其是常见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遭受歧视等问题。

另外,行政执法不足,《就业促进法》出台之后,该法虽然规定建立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但是似乎仍未明确这种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处理就业歧视的职责,也未明确在这种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中建立处理就业歧视的专门机构,更未规定监督就业歧视的专门机构。

在《就业促进法》出台之后,虽然规定了受歧视者可向法院提起诉讼,但对用人单位实施就业歧视的法律责任及诉讼中的举证责任等都未作专门具体的规定。

这些仍然会给处理就业歧视的司法实践带来不便。

2.严格遵守《劳动合同法》关于试用期的规定
法律,尤其是《劳动合同法》,为防止企业滥用,对企业在试用期内单方解除劳动权的行为,对其单方解除权的行使,作了种种限制性的规定:(1)限制了试用期的约定次数,即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1次试用期,不得重复约定。

(2)规定了试用期的劳动报酬,即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此外,由于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因此,用人单位应该为劳动者购买相应的社会保险。

(3)规定了试用期的具体期限。

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4)《劳动合同法》规定了试用期内劳动合同解除条件。

试用期内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必须符合法定情形。

3.修订《工伤保险条例》,保障大学生实习期间安全
实习生与企业之间应该是一种劳务关系,应适用民事法律,按一般民事侵权来处理。

但鉴于目前毕业生实习的情况增多,要更加有效的保护大学生利益,我国应该修订《工伤保险条例》,把实习大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生的事故纳入工伤保险体制。

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权益,也为学校和实习单位分担了风险。

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有利于消除企业的顾虑,调动他们接受实习学生的积极性,为深入进行的高等教育改革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法律保护。

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法律对大学生就业的保障作用,不仅仅体现为事后的救济,更多的是要事前预防。

因此,我们呼吁相关部门尽快完善法律条款,尽可能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宽松的环境;同时,高校要加大对劳动保障法律知识的宣讲力度,督促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以减少法律纠纷的发生,及对大学生利益的损害,更加有效地保护大学生的合法利益。

参考文献:
[1]王雪燕.有关大学生就业热点问题的法律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
学报,2008,(5).
[2]聂杜艳.浅析新《劳动合同法》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0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