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中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求职择业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求职择业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自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供需比日趋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同时,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也需要引起关注,我们应及早找到可行的解决办法,使大学生能够顺利实现就业。
一、求职心理问题1、幻想。
大学生的就业幻想是由心理冲突或害怕挫折引起的。
由于害怕面对残酷的竞争结果或屡受挫折,而采取的一种逃避态度。
他们幻想不通过参与竞争,便能如愿以偿找到理想工作,更有甚者,整日异想天开、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幻想用人单位能主动找上门来,有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很容易脱离现实,不思进取,使自己的择业目标与现实产生很大的反差,很难找到理想职业。
2、焦虑。
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等。
毕业前夕,大多数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为过度焦虑。
尤其是一些来自边远地区,或性格内向,或有生理缺陷,或学习成绩欠佳的大学生,以及女大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
3、自卑。
缺乏自尊心、自信心。
某些毕业生因自己不是名牌学校毕业、专业不热门、人长相平常,既没有权势关系可利用,又没有金钱支持,总之,别人具有的先天优势自己都没有,自卑感油然而生。
常表现为: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惭形秽,缺乏信心和勇气。
4、怯懦。
是一种胆小、脆弱的性格特征。
例如在参加用人单位的面试时,常常面红耳赤,语无伦次,答非所问,面试前准备的“台词”忘得一干二净;或者由于谨小慎微,唯恐一句话说错、一个问题回答不好会影响自己在用人单位代表心目中的形象,不敢放开说话,没有把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表现出来。
5、自傲。
孤傲心理是缺乏客观的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表现。
他们择业时往往好高骛远,期望值过高,容易脱离实际,以幻想代替现实,使择业目标和现实产生极大的反差。
二、对工作期望值过高有些毕业生挑选工作很极端,以汽车专业毕业生为例,愿意去汽车生产车间的毕业生没有几个人,愿意去做销售的,主要是考虑到汽车销售职位收入丰厚。
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顺利择业。
本文系统阐述了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常见择业心理及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建立良好择业心理的对策。
标签: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应对措施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化步伐的加快,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
面对就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及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很多毕业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以致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影响了毕业生的成功择业。
因此,正确分析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心理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纠正不良的心理偏差,建立良好的择业心态,是打开就业成功之门的关键。
一、大学毕业生择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1、功利心理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只注重经济利益,片面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忽视对社会的贡献,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
为此,这些毕业生在选择单位时挑三拣四,基层单位不去,薪酬待遇低不去等等,甚至选择家中待业也不肯屈就。
2、稳定心理受家长或成长环境中传统文化的影响,有些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首先从职业的稳定性出发,尤其是女生、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毕业生往往将政府机关、高校等国家事业单位作为最理想的职业选择,认为这些地方安全稳定,不必频繁更换工作。
据了解,怀着稳定心理求职的毕业生中,家长越俎代庖的居多。
即:不求孩子挣大钱,只希望孩子找到穩定工作。
这种倾向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毕业生的职业选择。
3、盲从心理在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过程中,盲从心理是比较普遍的。
即指:择业中放弃个体的主观选择,盲目追随大众的择业倾向。
如,很多毕业生对于招聘的用人单位还未进行详细了解,便随着其他同学一起去应聘,非常盲从。
4、依赖心理有些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缺乏独立的决断能力,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着很强的依赖心理,在择业中,把希望寄托在父母、亲戚等社会关系上,不主动出击,而是消极等待。
5、嫉妒心理嫉妒是人性的弱点,是一种以极端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有害心理,择业过程中的嫉妒心理表现为:看到别人找到理想的工作,产生怨恨情绪,继而通过诋毁、讽刺、挖苦等行为发泄自己的不满。
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全文)
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一、常见的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一)择业茫然心理象牙塔中的天之骄子在历经十余载寒窗苦读之后,渴望在社会中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挥才能的位置。
但自己究竟能够做什么心里却不清楚。
部分大学生过高估量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对一般用人单位不屑一顾;还有一些大学生过低估量自己的水平,对自己缺乏自信,优柔寡断,不能向用人单位充分展示自我,从而坐失良机。
过高或过低评价自己,在就业的过程中,都容易引起大学生职业定位的偏差,出现好高骛远或者悲观失望的情况。
严峻影响了就业的选择。
(二)择业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
在择业问题上,自卑感强的人表现为对自己的潜能优势缺乏了解,缺乏自信心,这是大学生很容易产生的消极心理。
部分大学生过低地估价自己,总是自惭形秽,自己看不起自己。
在择业过程中自己拿不定主意、犹豫、退缩、信心不足,当遇到几次求职挫折后,更是萎靡不振,自我封闭。
另外,那些品性一般且学平的学生在择业中因为好靠山铁关系硬后门,甚至通过钱权交易而得到称心的职业。
而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因为没有背景,没有关系,而四处碰钉子。
面对这些社会不正之风,难免使人产生不平衡心理,甚至悲观厌世,虽然关系现象只是局部存在。
(三)择业焦虑心理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一种不愉快情绪体验,主要表现为恐惧惶恐不安害怕及某些生理反应。
焦虑心理的产生说明了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
有的同学面对用人单位严格的录用程序(如笔试、口试、面试、心理测试)而感到胆战心惊;担心自己能否找到中意的工作,能否胜任工作,能否让父母中意。
从心理学上说,适度的焦虑可以使人产生压力感,产生进取心及求胜心理,但过度的焦虑则会干扰人的正常生活,导致心理障碍或疾病。
择业中的焦虑心理严峻影响着大学生正常的生活学习,压力越大。
感到就业越难则更焦虑,产生恶性循环,影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二、择业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一)客观因素从客观方面来说,影响大学生择业心理的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
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及调适
一、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障碍及其表现心理障碍指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或倾向。
它是由心理压力和心理承受力相互作用,使人失去了应有的心理平衡的结果。
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一)自我认知失调1.自负心理。
有部分毕业生自认为很有才华,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应该有个好的归宿,因而傲气十足。
一旦产生自负心理,很容易脱离实际,以幻想代替现实,使自己择业目标和现实产生很大反差,如果未能如愿,他们的情绪就会一落千丈,从而产生孤独、失落、烦躁、抑郁的心理。
2.自卑心理。
某些毕业生因自己不是名牌学校毕业、专业不热门、人长相平常,既没有权势关系可利用,又没有金钱支持,总之,别人具有的先天优势自己都没有,自卑感油然而生。
在择业中,他们往往缺乏自信和勇气,看不到自己的优势,不敢竞争。
过度自卑,使这些毕业生产生精神不振以及沮丧、失望、孤寂等心理。
3.攀比心理。
有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在求职活动中往往显得缺乏主见,极易受别人干扰。
他们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到别人的就业取向中,即使有的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为某个方面比不上同学选择的就业单位,都放弃了。
而且这种心理往往会延续到就业后,带着失败者的心态进入社会。
(二)情绪困扰1.焦虑心理。
由于种种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临近毕业还没有落实就业单位,心理普遍有焦虑感。
特别是一些基础学科专业、或学习成绩不佳、学历层次不高的大学生以及女大学生,表现得更为焦虑。
他们往往会表现为心神不宁,意志消沉,萎靡不振,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影响顺利就业。
2.急躁心理。
大学生择业中常常出现忧心忡忡、烦躁不安、心理紧张、无所适从等现象。
有的恨时间过得太慢,有的怨用人单位选人条件太苛刻。
一旦发现职业选择未能如愿,又后悔莫及。
3.挫折心理。
在就业问题上大学生受到挫折,是因为他们的去向和抱负不能为社会和亲友所理解和接受,从而产生了怀才不遇的感觉,感到苦闷、失望、无奈和悲观。
如果在挫折中不认真反思,失去理智,盲目地一意孤行,就有可能形成人格障碍。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许多毕业生关心的焦点。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以及就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大学生们普遍面临着诸多就业心理问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并提供一些解决策略。
一、竞争压力和自信心问题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同行业的求职者数量庞大,这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压力。
同时,自信心不足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解决策略:1.增强自信心:可以通过自我肯定、积极心态的培养,参加自我提升、专业培训等活动来提升自信心。
2.积极寻求经验:通过实习、兼职等方式积累就业经验,增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从而在求职中更有竞争力。
3.参加职业咨询:与就业专家或心理咨询师交流,获取关于就业的建议和指导,帮助缓解竞争压力和提升自信心。
二、迷茫和不确定感问题大学生通常在面临就业决策时会陷入迷茫和不确定感中。
他们常常不清楚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发展目标,这导致心理负担增大。
解决策略:1.自我认知:通过自我评价、兴趣测试等方式了解自己的潜能和优势,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
2.职业探索:多参加实习、实践活动,并与相关领域的人员进行交流,积累实际经验,从而更准确地了解职业需求和发展路径。
3.慎重决策:对于就业选择,可以多考虑个人兴趣、职业发展前景以及个人价值观等因素,进行全面权衡,做出理性决策。
三、应对面试心理问题大学生在面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紧张、不自信的情绪,这会影响到其表现和口头表达能力,从而影响面试结果。
解决策略:1.积极备战:提前了解公司和职位的相关信息,准备好自己的简历和面试技巧,并多进行模拟面试来增加经验。
2.放松心态:可以通过舒适的服装、深呼吸和自我暗示等方式来缓解紧张情绪,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3.多参加面试:通过参加更多的面试,积累面试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和自信心。
四、社交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社交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也会对就业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常常会面临各种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是由于求职的竞争激烈、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社会期望等因素引起的。
然而,了解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就业挑战,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就业焦虑就业焦虑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毕业后面临就业的压力,加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对社会期望的压力,都可能导致大学生感到焦虑和不安。
应对策略:1. 调整心态:要学会接受自己目前的状态,并理解没有人能一帆风顺地找到理想的工作。
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会有适合自己的机会出现。
2. 提前准备:在求职过程中,通过了解行业和职位的需求,提前准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合理规划求职时间,不要等到毕业前才开始求职。
3. 建立支持系统:与家人、朋友或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交流,寻求支持和鼓励。
分享自己的困惑和担忧,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有助于减轻焦虑情绪。
二、自我怀疑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可能会质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怀疑自己是否能胜任工作。
这种自我怀疑会对自信心和自尊心产生负面影响。
应对策略:1. 建立自信心:回顾自己在大学期间的成就和经验,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实力和能力。
相信自己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2. 接受失败:在就业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失败和挫折,要学会接受失败,并将其视为学习的机会。
通过分析失败的原因,并进行改进,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3. 寻找支持: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寻求他们的反馈和建议。
也可以加入相关的职业发展组织或社群,与其他有类似经历的人交流,相互支持和鼓励。
三、选择困难大学生面临就业时,常常会面临各种选择,这会给他们带来困惑和压力。
他们可能会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道路。
应对策略:1. 自我认知:通过自我评估和职业测试,了解自己的兴趣、技能和价值观,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及调适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及调适大学毕业是每个大学生的人生转折点,正式步入社会也是他们迈向成熟和独立的重要阶段。
然而,就业问题却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担忧和压力,导致一些心理障碍。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面临的择业心理障碍,并提供一些调适方法。
一、就业压力带来的心理障碍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时常常会感到焦虑和迷茫,这些负面情绪会导致一系列心理障碍。
1.1 择业困惑大学生要在众多职业中进行选择,他们对不同职业的了解可能相对有限,无法确定自己到底适合从事哪个领域的工作。
这种困惑可能导致他们的判断能力受到影响,很难做出正确决策。
1.2 自我怀疑与自卑感面对职场的竞争,一些大学生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无法胜任工作。
这种自我怀疑会让他们产生自卑感,影响他们在面试和职业发展中的表现。
1.3 就业焦虑大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对未来就业的担忧。
他们担心找不到工作,担心找到的工作不符合自己的期望,甚至担心自己无法适应职业生涯所带来的各种挑战。
这种焦虑常常让他们陷入困惑和无法放松的状态。
二、择业心理障碍的调适方法为了帮助大学生克服择业心理障碍,他们需要采取一些调适方法来缓解压力和提升心理健康。
2.1 自我认知与定位大学生应该积极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优势,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
通过自我分析和职业测试,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从而减少择业困惑。
2.2 寻求就业指导与辅导大学生可以向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或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他们可以提供关于职业选择和就业市场信息的指导,让学生更了解不同职业领域的需求和就业趋势。
同时,他们还可以提供一些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2.3 培养自信心大学生需要通过积极的自我评价和适应压力的方法来培养自信心。
他们可以参加一些实习或志愿者工作,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社交能力,这样可以增加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自信心。
2.4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大学生需要明确就业并不只是就业,还包括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过程。
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其应对
(一)调整就业期望值,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毕 业生 择 业 时期 望谋求 到理性 职业 本 来 是 可 以理 解 的。但要使期望变为现实 , 必须认 清形 势 , 正确把握 就业期望值 。当前 , 把毕业生推 向市场 已成 为不争 的事
(二) 自 我认知障碍
1. 自卑 。 自卑 现 象 多见 于 自我 意识 发 展不 健 全 的 大学 生 , 特别 是部分女大学生 、 性格 内向或有生理缺 陷 的大学生。 在择业 中, 他们往往缺乏 自信心 , 缺乏勇气 , 不 敢竞争 , 尤其在遇到挫折时, 这些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强烈 的 自卑心理 , 胆小 , , 畏缩 觉得 自己事事不如人 。 自卑不仅 使一些学生悲 观失望 、 忧郁 孤僻 、 不思 进取 , 而且 有碍 于
(一)情绪障碍
1. 焦 虑 。在 择业 过程 中 , 大多数 毕业生 多会 出现 不 同程度 的焦虑心理 。调查表 明 , 有20%的毕业生在择业 中 出现 明显 的焦 虑状 态 。引起 毕 业 生 焦 虑 的主要 问题 有 自己的理想 能否 实 现 ,是 否 能 找 到一 个 适合 自己专 业特长 、工作环境优越 的单位 ; 用人单位 能否选 中 自 己, 屡屡被拒绝 怎么办 ; 选择 的单位是否是最佳 的选择 方 案等 等 。特 别是 一 些基 础 学科 专 业 、或学 习成 绩 不 佳、 学历层 次不 高 的大学 生 以及 女 大学 生 , 现 得更 为 表 焦虑。处于焦虑状态 的大学生 , 往往会 出现情绪上 紧张 烦躁 、 心神不 宁 , 意志消沉 、 萎靡不振 , 严重 影响正常的 学习和生活 , 影响正常择业 。 2. 急躁 。大学生择业 中常常 出现忧 心忡忡 、 躁不 烦 安、 心理 紧张 、 所适 从 等 现象 。在 职业 未 最终 确定 之 无 前, 大学生普遍存在急躁心理 。有 的恨 时 间过得太慢 , 怨用人单位优柔寡断 。急躁心理还反映在选择单位上 , 在对用人单位 了解较少 的情况下 , 就匆匆签约 , 一旦发 现未能如愿 , 又后悔莫及 。尤其是在规定 的期限内未落 实单位 的一些学生 , 心理更为急躁 。急躁是一种不 良的
大学生就业时常见心理障碍问题及面试心理学知识
大学生就业时常见心理障碍问题及面试心理学知识一、大学生面临就业时常见心理障碍问题:( 一) 自我认知失调1. 自负心理。
一些毕业生认为自己毕业于名牌大学,很有才华, 高人一等, 因而傲气十足。
在求职过程中不能清醒地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正确估价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自命不凡,眼高手低,不愿从基层做起,对工作挑三拣四,他们往往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 在择业过程中过分挑剔, 结果使自己的择业目标和现实出现很大反差。
一旦不能如愿, 他们的情绪就会一落千丈,从而产生孤独、失落、烦躁、抑郁的心理现象。
2. 自卑心理。
部分大学生极度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觉得自己不是名牌学校毕业、专业不热门、学历层次不高、人长相平常、既没有关系可利用又没有金钱可调配,总是自惭形秽, 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
在择业中, 缺乏自信和勇气, 看不到自己的优点, 不敢竞争。
老是悲观失望、缩手缩脚, 有碍于自身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
3.盲目攀比。
事事攀比的大学生, 在求职活动中往往显得缺乏主见, 极易受别人干扰。
他们既缺乏对社会的认识,又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在就业过程中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瞻前顾3. 挫折心理。
大学生生活经历比较简单, 缺乏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 在就业问题上容易受到挫折。
很多大学生心理素质比较差,一旦在就业过程中受挫就陷入无边的苦闷、失望、悔恨、愤怒等多种复杂的情绪体验之中无法自拔。
这往往是大学生自我评价甚高造成的, 而且通常是期望值越高, 挫折感就越重。
如果在挫折中不是认真反思, 而是失去理智,盲目地一意孤行, 就有可能形成人格障碍。
( 三) 人际交往障碍1. 依赖心理。
部分大学生从小养尊处优,甚至饭来张口,衣来升手, 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 害怕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就业竞争,不懂得如何去拼搏争取,在求职过程中,抱着守株待兔的心理,总想依赖于学校,老师,父母以及各种社会关系,坐以待“毕”,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原因分析与防治
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原因分析与防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然而,在面对就业压力时,一部分大学生出现了就业心理障碍,导致就业困难以及情绪低落。
因此,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1.竞争压力: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
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同龄人的竞争,需与他人竞争有限的就业岗位。
这种竞争压力会导致大学生心理上的焦虑和自卑感,甚至进一步影响他们的自信心。
2.就业观念不合理: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就业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就业观念。
他们认为只有进入大型国有企业才算是好工作,忽视了其他行业和就业机会。
这种狭隘的就业观念限制了他们的就业选择,增加了就业难度。
3.职业定位模糊: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明确的职业定位。
他们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专业知识等方面没有清晰的认识,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目标。
这种职业定位模糊会导致大学生在求职中迷茫和无助感。
4.心理素质薄弱:在高校教育中,注重的是学术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
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缺乏应对的能力,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等,进而形成就业心理障碍。
5.环境压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还面临着来自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环境压力。
家庭对孩子就业的期望、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增加就业心理障碍的风险。
二、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防治措施1.提升择业技能:大学生在就业之前,应该积极提升自身的择业能力和技能。
通过实习、实践活动等方式,增加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此外,大学生还应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应对求职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2.合理的就业观念: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拥抱更多样化的就业选择。
了解各行各业的情况,了解市场需求,提早进行就业规划,形成全面的就业观念。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一、大学生择业时常见的心理误区与障碍1.大学生择业时常见的心理误区(1)急功近利。
这是大学生择业时最为常见、最难避免的一个心理误区。
它是指大学生在择业时一味地追求那些经济收入丰厚、社会声望较高的职业和向往经济发达、生活环境优越地区的心理倾向。
大学生择业的这一心理倾向,也为近年来诸多关于大学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报告所证实。
首先,这些被大学生首选的地区的职业岗位毕竟有限,不可能满足大学生的普遍要求;其次,大学生的自身条件也各有差异。
这些为大学生普遍向往的职业,却未必是自己成就一番事业的最佳选择。
(2)消极依赖。
指大学生在择业目标选择上、在面临择业竞争时,期盼依赖家人、亲朋好友、国家、学校和老师帮助的一种心理倾向。
这一倾向与大学生的自身成长经历的局限性是分不开的。
大学生毕竟只是经历了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缺乏求职择业的经验,仅拥有较为简单的与家人、朋友、老师的社会关系。
在突然要面对重大的人生选择时,就难免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心理,但如果不设法消除这种依赖性,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有害的。
(3)情绪波动。
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在情绪上出现异常波动,较多的表现为焦虑、不安甚至抑郁等消极的情绪状态。
一项大学生择业前情绪状态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择业前抑郁焦虑普遍存在;并且女生的焦虑水平高于男生,抑郁水平则低于男生。
造成大学生择业前情绪波动和异常的原因主要有,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缺乏自信和足够的承受压力的能力、恋爱困扰、家庭背景等。
(4)盲目攀比。
大学生未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如自己的专业范围、职业兴趣与事业追求、实际能力与综合素质等,在择业过程中盲目地从众与趋新。
大家都想去沿海地区,他就想去沿海;听说金融、it行业热门紧俏,就想去这些行业谋一份职。
这种缺乏全盘考虑,没有切合自己能力与兴趣的职业追求,往往在择业时会经受不必要的挫折,延误或丧失就业机会。
2.大学生择业时常表现的心理障碍(1)焦虑。
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等。
论大学生求职与择业产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论大学生求职与择业产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论大学生求职与择业产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制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下,刚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在求职与择业时就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种困扰、挫折和冲突,导致了一些心理矛盾和心理问题的产生。
全面分析当代大学生求职与择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引导他们走出求职与择业心理误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求职与择业现状心理误区心理问题对策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多元化的价值观,大学生面临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劳动力市场对求职人员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就业困难相对较大。
因此,在今生的权衡中,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将接受各种矛盾的冲击和考验。
因此,大学生要做好求职与择业前的心理准备,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据解放日报报道,2013年,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创历史新高,而用人单位招聘岗位下降10%-15%,北京、上海毕业生签约率不足三成,广东不足五成。
同时,据中新网报道,福建省省内高校和省外高校福建生源毕业生达24.2万,就业总量压力较大,就业形势严峻复杂。
二、大学生求职与择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误区(一)“热门的一定都是好工作”受从众心理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跟风随流,认为大多数人钟情的工作就是好工作。
(二)“要去就去沿海或大城市”许多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前往一二线城市或沿海地区工作,认为发展更有前景,孰不知这些地方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三)“我不能比别人差”受攀比心理的影响,有些大学生就业择业时喜欢跟别人一比高低,薪资、待遇不能比别人差。
(四)“求职的竞争就是关系的竞争”认为打理好关系后求职会更加顺利,这是错误的意识。
求职的竞争不是关系的竞争,而是个人能力的竞争。
三、大学生求职与择业中产生的心理问题(一)攀高心理普遍存在,对工作期望值过高大学生受年龄和阅历的局限,对社会没有全面、实际的体验,对社会的就业形势、就业环境、就业政策等缺乏全面、正确的了解。
大学生职业选择焦虑的心理因素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职业选择焦虑的心理因素及解决方法在现代社会,大学生职业选择焦虑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陷入迷茫和矛盾之中,因此对所选择的职业产生深度疑虑。
本文将探讨导致大学生职业选择焦虑的心理因素,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一、心理因素1.社会期望大学生面临来自家庭、社会和同伴的巨大期望。
家庭希望他们能够选择一份稳定且高收入的工作,社会期望他们能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而同伴则会关注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
这种集体期望会使大学生感到沉重压力,产生职业选择上的不确定性和焦虑。
2.自我认同大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阶段,对自我身份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建立非常重要。
职业选择直接关系到个人的自我认同感。
当大学生对自己的兴趣、技能和目标抱有模糊的认知时,就会导致职业选择焦虑。
3.信息过载现代社会信息发达,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各种渠道的大量职业选择信息,很难准确地了解每个职业的具体要求和前景。
信息过载使他们难以分辨哪些信息是值得信任的,导致不确定性和焦虑。
二、解决方法1.自我调适大学生应花时间深入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技能,通过实习、社会实践等方式积累经验,逐渐找到自己的职业偏好。
此外,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心理咨询、培训等活动,增强自我认知和心理调适能力,从而减轻职业选择焦虑。
2.理性思考大学生应树立理性思维,不要过分追求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而是注重自身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
与此同时,他们可以积极寻找职业相关的资源和信息,包括研究自己所感兴趣的行业及相关职业的发展前景、要求等,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对待职业选择。
3.寻求支持网络大学生可以与身边的亲友、同学和专业人士交流,寻求他人的建议和支持。
这些人可以在职业选择上提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大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减轻职业焦虑。
4.适应不确定性大学生需要认识到职业选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能需要多次调整和尝试。
了解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是正常的,大学生应该学会适应这种不确定性,并具备适应变化的能力。
大学生择业的一些心理障碍以及正确的而有效的自我处理doc
在毕业生择业过程中,要正确利用积极心理因素,克服心理障碍,以达到最佳的择业效果。
择业中易出现的心理障碍有自卑、恐惧、自傲、怀疑等。
自卑总认为自己不如人,在择业中畏首畏尾。
克服自卑应先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分析和他人分析,掌握自己的优势和劣端;然后应注重表现自己的方式,善于展现优点,以补充不足。
恐惧表现为害怕进入人才市场,害怕应聘失败。
毕业生应弄清畏惧的原因,正确估计自我和他人主动进行模拟实验,在真正进入人才市场后能驾轻就熟;择业中要自信,紧张时可转移注意力,分散恐惧心理。
自身条件好、素质较全面、工作能力强的学生易自傲,表现为择业中的狂妄自大、不屑一顾、伤害对方自尊心等。
自傲会丧失许多就业的机会,故应注意理想现实化,降低期望值,正确估计自己的实力和层次,同时在应聘中要注意礼仪得体。
怀疑指不能正视择业的客观环境和自己的素质层次,处于盲目、徘徊状态。
能力中等和潜能没得到发挥的毕业生易产生怀疑。
处置方法第一要理智分析,考虑清楚再选择;第二要熟悉就业政策和自己的优劣势;第三是不可盲从。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心理障碍与解决方法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心理障碍与解决方法在大学生职业规划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各种心理障碍,这些障碍可能会阻碍他们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进行有效的规划。
然而,只要我们能够认识到并采取一些解决方法,这些障碍并不是无法克服的。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心理障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迷茫感与自我怀疑在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过程中,许多学生会感到迷茫和自我怀疑。
他们面临着来自家人、同学和社会的压力,不确定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道路。
这种不确定感可能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
解决方法:1. 接受迷茫感:迷茫是正常的,大多数人都会经历这个阶段。
接受这种不确定性,并相信自己最终会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2. 自我反思与探索:通过反思自己的兴趣、技能和价值观,了解自己真正想要从事的职业领域。
可以进行实习或参与志愿者活动,积累经验并与从业者交流,帮助自己更好地了解不同职业的实际情况。
3. 寻求支持:和身边的亲朋好友、辅导员、职业导师等进行交流,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
他们的观点可能会给予你新的启发和思考角度。
二、过高的期望与失败恐惧大学生往往对自己有追求完美的倾向,并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设定过高的期望。
他们害怕自己无法达到这些目标或失败,从而产生严重的焦虑和压力。
解决方法:1. 重设目标:确保你的目标是合理和可行的。
要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并将其分解为小的阶段性目标,逐步实现。
2. 接受失败:失败是成功的一部分,不要过于害怕失败。
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寻找下一步的机会。
3. 建立应对压力的方法:学会控制焦虑和压力,可以通过运动、冥想或参加放松活动来减轻压力。
建立合理的时间管理,平衡学业与职业规划的需求。
三、社会比较与自卑感大学生常常会将自己与其他人进行比较,看到身边的同学或朋友在职业规划方面取得成功,产生自卑的负面情绪,觉得自己不够好。
解决方法:1. 重新定义成功:每个人的成功定义不同,不必拘泥于他人的标准。
浅析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心理问题及调适方法-最新教育文档
浅析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心理问题及调适方法-最新教育文档浅析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心理问题及调适方法现在,我国在大学生毕业后的择业制度方面选择的是一些可以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的制度。
也就是说,高校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就可以直接面对市场就业选择。
但是,近些年来在我国高校不断扩招和国内外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因此,大学生在进行择业的过程中,势必会给自身就业带来很大的内心压力和影响。
也正是由于这些空前增大的心里压力,才给择业中的大学生带来很多的心理问题。
而对于大学生择业行业来说,往往择业的心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甚至可能是决定性的影响。
也就是说,大学生在进行择业的同时,如果能拥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可以帮助其在择业期间保持良好的状态和及时调整自身的处事行为,促使其择业顺利。
另外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在顺利的进行择业后很快的适应岗位上的环境,并尽快的投入到实际工作当中,尽可能的发挥自身的才能。
因此,健康的求职择业心理是能够帮助学生走出心理的困惑,以此来促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求职择业。
1、当下大学生在进行择业的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1.1缺乏严重的自信心现在很多大学生虽然在高校内有着非常优秀的成绩,但是缺乏对自身一些优点和缺点的审视,并不清楚自身有什么潜能,而且还愿意低估自身的能力,严重的缺乏自信心。
这样的心理问题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一些消极的想法,如此就会直接造成在择业过程中自己根本拿不定主意,出现退缩、胆怯、不敢对于这份工作说我是可以胜任的,而永远只是我可以试试看的态度。
尤其是还有的学生在经过几次求职失败之后,就出现了严重的自闭状态。
1.2在进行择业的过程中出现焦虑由于我国的毕业分配制度在不断进行深化改革,使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总的职业选择性得以拓宽。
也正是这样的选择性宽的环境,给大多数学生在职业选择方面带来了压力。
很多学生的内心都害怕一时选择错误,将会造成终生的遗憾,还有的同学在面对用人单位非常严格的录用程序时就会感到内心胆怯,导致他不能很好的发挥和展示自己身上的才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学生择业中常见心理问题
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各样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择业和今后的发展。
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一)焦虑、虚幻
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负性情绪,是人们生活中预感到一些可怕的、可能造成危险的、或者需要付出努力和代价的事物将要来临,而又感到自己对此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表现出的忧虑和不安,担心和恐慌。
择业焦虑的表现为担心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能否找到适合发挥特长、利于自身成长的单位和工作环境,害怕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担心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等。
大学生择业中焦虑心理的一种特殊表现就是急躁。
急躁往往使他们烦躁不安,无所适从。
焦虑在心理上会产生危机感、迷茫感,甚至是恐惧感。
许多大学生在焦虑之下产生虚幻心理,这是由心理冲突或害怕挫折引起的。
他们或幻想不参与竞争,就能找到理想工作单位,或幻想用人单位能主动找上门来。
持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容易脱离现实,幻想代替现实,整日处于幻想状态中,使自己的择业目标与现实产生很大的反差,很难找到理想职业。
(二)自卑、胆怯
自卑是个体由于某种原因(生理或心理的缺陷,或其他原因)而产生的对自我认识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表现为对自己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怀疑自己,看不起自己,担心自己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
大学生在择业前,往往踌躇满志,很想一显身手。
而一旦受到挫折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信心减弱,自尊心受损,从而对自己全盘否定。
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往往会伴有胆怯心理,不敢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这在毕业生面试中表现尤为明显。
(三)盲目、攀比、从众
青年大学生血气方刚、喜欢争强好胜、虚荣心较强,容易引发攀比心理。
从众心理表现为受大多数人的影响,思想、行为等出现的趋同。
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毕业生在择业时往往十分盲目、缺乏理性思考。
盲目、攀比、从众表现在择业过程中就是忽视自身特点,对自我缺乏客观正确的分析,不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不考虑所选单位是否适合自己。
(四)害怕挫折、依赖他人
挫折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受到阻碍时产生的紧张心理状态。
在择业时,心理期望值过高,一旦受挫就容易怨天尤人,自惭形秽,丧失自信。
由于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竞争意识,信心、勇气不足,所以将找工作寄希望于学校、家长、亲戚、熟人等,根本就没有把自己置身于就业市场中。
二、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
大学生经历比较简单,对就业形势了解不清,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情绪波动性大,情感较为脆弱,遇到困难容易产生焦虑心理,受到打击后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由于心理上的不完全成熟,自我同一性混乱,这种混乱表现在大学生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特长以及适合职业的判断上紊乱不清、自主性弱化、自我目标的追求受他人和同伴群体的影响。
由于自我同一性的混乱,在就业中很容易出现心理失衡,盲目从众和攀比。
他们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父母为子女操办一切,学生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欠缺,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承受不起挫折和失败,容易依赖他人。
三、应对措施
(一)学校加强教育,完善体系
加强全面认识就业形势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加强树立正确择业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勇于面对竞争、不怕挫折,自主择业、克服依赖心理,先就业后择业,自主创业和终身学习;在专业设置上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完善就业指导体系,使学生尽早树立起良好的就业心态和健康的就业心理素质,将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纳入到日常教育课程中,同时加强对负责就业辅导员的专业素质的培养;建立健全就业心理干预机制,加强就业心理咨询工作,了解掌握择业阶段毕业生的心理状况,做好择业前的心理准备特别是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对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障碍和疾患,要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排除心理障碍,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途径,如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加强与校友的联系,利用校友的力量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等。
(二)社会给予大力支持
政府应在就业政策上应给予倾斜,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为大学生提供就业
机会和公平竞争的平台;对于到基层、艰苦地区、西部的大学毕业生应给予大力支持、鼓励、资金奖励;同时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为专业人才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对于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应给予积极扶持,提供小额贷款和担保;取消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中的户籍、性别、身高、相貌等方面的限制条件;采取法制的手段管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塑造一个良好的就业法律环境,使他们的就业权益得到保护,使就业市场更加规范。
(三)学生调整心态,做好就业准备
在心理方面,大学生应正确认识和评估自己,职业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一个面临求职择业的人,只有对自己理想追求、道德品质、个性、才能和特长、兴趣爱好、生理特征及弱点都有一个实事求是的正确认识和估价之后,才可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进行准确的职业目标定位,从而克服盲目、攀比和从众心理。
其次大学生应增强自信,克服自卑和依赖心理,同时树立竞争意识,增强竞争实力,勇敢面对挫折。
再次,及时排解心理障碍,调控情绪,及时求助于心理机构。
在专业知识方面,大学生应该扎实地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拓展知识面,培养自己的综合素养,努力提升个人综合能力。
在择业技巧方面,大学毕业生应全面掌握择业技巧,因为心理问题形成,部分原因是由于不了解或没掌握就业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这就要求做到:第一广泛收集就业信息,扩大就业视野,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减少盲目性;第二是学会自我推荐,掌握自我推荐的策略,写好求职自荐信;第三掌握面试面谈技巧,注意形象设计的训练和应对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