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胰腺上皮源性囊性肿瘤的CT、MRI诊断杨正汉
胰腺囊性病变的病理学基础及影像学诊断
胰腺囊性病变的病理学基础及影像学诊断周诚;杨正汉;谭晔【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年(卷),期】2002(008)005【摘要】胰腺和胰周囊性病变可包括从良性到恶性的不同疾病.由于其病理基础不同,影像学表现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从病理基础和影像学表现两个方面讨论常见的胰腺囊性病变.先天性囊肿为胰腺导管发育异常所致,囊肿内有完整内皮,影像学上符合薄壁的单纯囊肿表现.潴留性囊肿是由于胰腺导管阻塞所致,主要见于肿瘤患者,在潴留囊肿前方可见实性肿块.外伤性假囊肿主要内容物为血肿,胰腺炎假囊肿内为坏死组织、炎性渗出、血液和胰酶,胰周结核主要是淋巴结的干酪性坏死.胰腺癌的囊性变为肿瘤中心的坏死、液化.浆液性囊腺瘤为良性过程,以多发小囊为主要类型.黏液性囊腺瘤为潜在恶性的病变,分叶状囊实性肿块为其特点,在影像学上与黏液性囊腺癌不易鉴别.假囊肿特别是胰腺炎假囊肿和囊腺瘤之间的鉴别是最重要的,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病史有助于鉴别.【总页数】6页(P348-353)【作者】周诚;杨正汉;谭晔【作者单位】100730,卫生部北京医院,北京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放射科;100730,卫生部北京医院,北京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放射科;100730,卫生部北京医院,北京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相关文献】1.胰腺囊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J], 余鸿鸣;张庆雷;朱斌;李丹燕2.胰腺囊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现状 [J], 鲍润贤;孙鼎元3.胰腺假性囊肿的病理学基础及影像学诊断 [J], 段舒怀;胡治红4.胰腺假性囊肿的病理学基础及影像学诊断 [J], 段舒怀胡治红5.胰腺囊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J], 李相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胰腺上皮性囊性肿瘤的影像诊断
性病 变 的 C T和 MR 影 像 学特 点 。 合 临 床 资料 及病 理 特征 加 以总结 , I 结 以此 作 为鉴 别诊 断 的依 据 。结果 : 腺上 皮 源 胰 性囊 性肿 瘤 少见 , 占胰 腺 肿瘤 的 1 %。 性肿 瘤 中 只有 2 4 约 0 恶 %~ %为 囊性 。 主要有 以下 4种 类 型 : 浆液 性囊 腺瘤 (例 ) 5 , 黏 液性 囊腺 瘤 ( 3例 , 中 1例 为癌 ) 实性 假乳 头 状 肿瘤 ( 其 , 6例 )导 管 内乳 头 状黏 液 肿瘤 ( , 3例 ) 。除浆 液性 囊 腺瘤 外 , 其他 均 属 于恶 性或 潜 在恶 性 肿 瘤 。 结论 : 腺 囊性 肿 瘤病 变 的影像 诊 断 与鉴 别诊 断 需综 合判 断 , 胰 除分 析囊 腔 的 大小 、
【] 孔 祥 泉 , 敢 生 , 汉 超 . 症 影 像 诊 断 学 [ . 京 : 民 卫 生 出版 社 , 1 冯 罗 急 M] 北 人
1 9 : 1 9 89 .
折漏诊 . 首先 要 加 强 工作 人 员 的责 任 心 , 次 根 据 不 同 的病 其 例 , 常 规投 照 位 置 的基 础上 . 照斜 位 并 结 合 透 视 多 角 度 在 加
龄 、 位等。胰 腺上皮源性囊性肿瘤少见 , 占胰腺肿瘤 的1 %。 部 约 0 恶性 肿瘤 中只有 2 4 %~ %为 囊性 。 主要 有 以下 4种类型 : 浆液性 囊 腺瘤 ( 5例 ) 黏液性 囊 腺瘤 ( , 3例 , 中 1 为癌 ) 实性 假乳 其 例 ,
收 集 20 0 4年 1月 ~ 0 9年 9月 1 20 7例 行 C T和 MR 检 I 查. 并经手术 与病理证实 的胰腺囊 性肿瘤 病变患者 , 女性 1 例 , 2 男 性 5例 : 龄 1 ~ 0岁 , 均 4 年 67 平 5岁 。主 要 症状 :7例 患 者 1 均 有 不 同程 度 的腹 痛 病史 , 数 患 者 有 腹 胀 、 热 、 心 、 少 发 恶 呕 吐 。体 征 : 多数 有上 腹 压痛 。
CT及MRI检查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效果观察
CT及MRI检查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8-11-17T18:36:36.667Z 来源:《临床医学教育》2018年11期作者:李永军[导读] 胰腺囊性病变为一组异质性疾病,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
病变以胰腺囊性表现为主,包括各种真、假性胰腺囊肿和良恶性胰腺囊性肿瘤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河北邯郸 056000 摘要:目的:研究CT及MRI检查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效果及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至医院进行治疗的84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进行研究,将CT检查的患者定义为对照组,MRI检查的患者定义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准确率、病变检出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CT检查的诊断结果准确率和MRI检查准确率相比较,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CT检查病变检出率明显低于MRI检查,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检查及MRI检查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均较高,但与CT检查诊断相比,MRI检查病变检出率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CT检查;MRI检查;胰腺囊性病变引言:胰腺囊性病变为一组异质性疾病,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
病变以胰腺囊性表现为主,包括各种真、假性胰腺囊肿和良恶性胰腺囊性肿瘤。
胰腺囊性肿瘤是较常见的肿瘤,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上腹部可扪及肿块[1]。
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
因此,为确保患者能够及时确诊,在临床医学中逐渐将影像医学应用到该病的治疗过程中。
本次研究比较分析了CT及MRI检查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效果及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至医院进行治疗的84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中男患者24例,女患者18例,年龄在35~73岁之间,平均年龄(46.32±4.63)岁。
对照组患者中男患者23例,女患者19例,年龄在34~75岁之间,平均年龄(45.72±5.69)岁。
胰腺MR规范化扫描方案
胰腺MR规范化扫描方案1 3-pl Loc 三平面定位2 BH Calibration Scan 屏气校准扫描3 RTr Ax T2 FSE 横断面薄层呼吸触发T2 FSE扫描4 RTr OAx DWI 呼吸触发横断面DWI5 BH Ax LAVA 屏气横断面容积压脂T1WI6 BH OCor fs T1 屏气冠状面压脂T1WI7 BH Ax LAVA+C 屏气横断面LAVA三期动态增强8 BH Cor LAVA+C 屏气冠状面LAVA增强•胰腺T2扫描采用不压脂T2序列是由于脂肪呈高信号,可以更好地衬托出胰腺的低信号或肿瘤的局部侵犯。
但在胰腺占位或炎症时,可考虑采用压脂T2序列,突出肿瘤和炎性水肿信号。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可产生大量黏液,集聚在胰管内导致胰管扩张,文献报道其DWI为高信号,ADC值下降,和慢性胰腺炎所导致的胰管扩张明显不同;•胰腺癌在DWI图像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高信号,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在DWI图像上表现为等或略低信号,其ADC值明显大于胰腺癌。
••T1WI胰腺和病变之间的对比度明显优于T2WI,故FS T1WI是观察胰腺病变的最佳序列,绝大多数胰腺病灶呈低信号•BH Ax Lava为容积扫描,不会遗漏小病灶;还可作为和增强后序列进行对比的蒙片,有助于确定病变的血供关系,有利于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
••FIESTA序列对磁场均匀性要求比较高,参数调整尽可能使TR比较短•序列为T2/T1加权,液体(动脉、静脉、胆管)均为高信号,脂肪被抑制•临床使用:•无需注射对比剂,即可观察血管性病变;观察肿瘤血供;观察胆道系统疾病•注意,肝脏内的实质性病灶,和肝实质之间对比度在此序列上比较差••胰腺富含蛋白质和糖原,二者都能缩短胰腺组织的T1值,所以胰腺在T1WI为较高信号,略高于正常肝实质(部分正常老年人可略低于肝实质)•TR短,增加T1对比度;减小ASSET加速因子可以提高SNR•通常情况下,LAVA采用SPECILA压脂方法,脂肪抑制非常均匀•胰岛素瘤为动脉早期强化,胰腺癌为动脉晚期强化。
胰腺上皮性囊性肿瘤的影像诊断
胰腺上皮性囊性肿瘤的影像诊断作者:孙虹越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第05期[摘要] 目的:探讨胰腺上皮性囊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方法:回顾性研究17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胰腺囊性病变的CT和MRI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加以总结,以此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
结果:胰腺上皮源性囊性肿瘤少见,约占胰腺肿瘤的10%。
恶性肿瘤中只有2%~4%为囊性。
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浆液性囊腺瘤(5例),黏液性囊腺瘤(3例,其中1例为癌),实性假乳头状肿瘤(6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3例)。
除浆液性囊腺瘤外,其他均属于恶性或潜在恶性肿瘤。
结论:胰腺囊性肿瘤病变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需综合判断,除分析囊腔的大小、形态、囊壁及分隔等表现外,还应结合临床资料。
胰腺囊性肿瘤都具有其特征性的CT和MRI征象,可以对大部分肿瘤作出鉴别诊断。
[关键词] 胰腺;囊性肿瘤;诊断[中图分类号] R44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2(b)-079-02胰腺上皮性囊性肿瘤病变是一组以囊性改变为特征的不同疾病,其病史、组织起源、临床治疗及预后都不尽相同。
因此,提高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诊断胰腺上皮性囊性病变时,除影像表现外,必须紧密结合临床病史、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进行分析。
笔者收集我院2004年1月~2009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患者的影像与临床资料,对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影像特点,以利于提高今后的诊断率,对其临床治疗及术后的随访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04年1月~2009年9月17例行CT和MRI检查,并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胰腺囊性肿瘤病变患者,女性12例,男性5例;年龄16~70岁,平均45岁。
主要症状:1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病史,少数患者有腹胀、发热、恶心、呕吐。
体征:多数有上腹压痛。
1.2 检查方法CT检查采用GE 16排螺旋CT,层厚、层距均为5 mm,螺距1 mm,均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
胰腺常见囊性病变的CT-MRI诊断(杨正汉)
1胰腺常见囊性病变的CT/MRI 诊断杨正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4年宁波市放射学学术年会2014年11月21~22日2胰腺囊性病变•以往认为少见•随着影像学检查的普及,现常见 •偶然发现的胰腺囊性病变–CT 检查发现率2%~5% –MRI 检查发现率10~25–我院腹部增强CT 发现率 4.3%(13/300) –我院腹部MRI 发现率15.6%(47/300)James J. Farrell,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13;144:1303 Koen de Jong, et al. Gastroenter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12Sahani et al. AJR 2013; 200:343–3543男,54岁,健康查体 偶尔发现的胰腺囊性病变4胰腺囊性病变•常见–假性囊肿 –IPMN –MCN –SCA –SPN 囊变 –潴留囊肿•少罕见–导管腺癌囊变 –神经内分泌肿瘤囊变 –真性囊肿 –淋巴管瘤 –淋巴上皮囊肿 –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5胰腺囊性病变•囊性肿瘤–IPMN –MCN –SCA –SPN–实性肿瘤囊变•非肿瘤性囊肿–真性囊肿 –淋巴管瘤 –淋巴上皮囊肿 –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 –潴留囊肿6 胰腺囊性病变•不同的囊性病变的处理方式不同 •同种不同类型囊性病变的处理方式不同 •MDCT 和MRI 发挥重要作用–发现囊性病变–不同类型囊性病变的鉴别 –评估囊性病变风险度1.European experts consensus statement on cystic tumours of the pancreas ,Digestive and LiverDisease2.International consensus guidelines 2012 for the management of IPMN and MCN of the pancreas ,Pancreatology 12 (2012) 1833.James J. Farrell,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13;144:13037 胰腺囊性病变国际指南20128胰腺常见囊性病变•胰腺假性囊肿(PCP )•导管内乳头状粘液肿瘤(IPMN ) •粘液性囊腺肿瘤(MCN ) •浆液性囊腺瘤(SCA )•实性肿瘤囊变(假乳头状肿瘤)(SPN )91、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 (PPc )•非肿瘤性囊性病变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继发于急性胰腺炎、胰腺外伤或慢性胰腺炎 •可发生于胰内或胰周的任何部位 •胰液外溢消化自身组织•囊液中可含有组织碎屑、出血、及蛋白 •周围被肉芽组织及纤维包膜包裹(假包膜) •临床多有相关病史,常有症状10胰腺假性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多为单房囊肿 •囊液CT 低密度•囊液T1WI 低信号,T2WI 明显高信号 •组织碎屑,软组织信号但无强化 •出血或蛋白在T1WI 上呈高信号 •囊壁较厚,延迟强化•急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的其他表现11男,47岁,急性胰腺炎后假囊肿形成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3个月后T2WI12男,50岁,急性胰腺炎后假囊肿形成6个月CTT2WIT1WI+CT1WI13 男,56岁,慢性胰腺炎伴假囊肿142、浆液性囊腺瘤(serous cystadenoma )•良性,几乎不发生恶变•好发于中老年(40-80岁,平均55岁左右) •女性多见,男女比例1:6-1:9 •常单发•无症状者一般无需手术15 病理学类型•微囊型–90%以上–肿块分叶,大量微小囊构成蜂窝状结构 –每个小囊直径小于2cm ,通常为数毫米 –囊液清亮,水样–囊间有纤维间隔,有时有中央瘢痕,常有钙化 –部分病灶周边区域可有直径大于2cm 的大囊• 大囊型–薄壁单囊–囊腔直径常大于3厘米 –可有纤细纤维分隔16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的病理学表现17影像学表现•微囊型表现–边界清楚的分叶状病变–由大量直径小于2厘米(常为毫米级)的囊构成 –蜂窝状结构–部分病例周围可有直径大于2cm 的大囊–有时CT 看似实性肿块,平扫20~40HU ,主体有明确强化 –增强后CT 隐约可见的小囊影可提示诊断 –T1WI 上为低信号–T2WI 上清楚显示大量小囊组成的蜂窝状结构 –囊间可见纤维间隔或中央瘢痕,延时强化18微囊型SCA :女,74岁,CT :126535动脉期 45HU 门脉期 51HU 平衡期56HU19女性,72岁,胰体尾部巨大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CT 号:14939720T2WI 对于微囊的结构显示最好CT:137905MRI: 33865男性,72岁。
CT和MRI在胰腺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8 年第 5 卷第 38 期2018 Vol.5 No.3875CT 和MRI 在胰腺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蔡 丽,曹 参(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湖北 武汉 430200)【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CT和MRI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抽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96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MRI检查,给予观察组CT诊断,比较两组诊断结果。
结果 对照组确诊率为91.7%,观察组确诊率为93.8%,两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 >0.05);比较两组检查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CT和MRI对胰腺囊性病变的确诊率基本一致,前者在缩短检查时间方面更具优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考虑患者病情发展需要予以选择。
【关键词】CT;MRI;胰腺囊性病变;疾病诊断【中图分类号】R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38.75.02医学影像技术迅速发展使得胰腺囊性病变检出率出现明显增长。
胰腺囊肿和肿瘤是临床比较比较常见的胰腺囊性病变.大部分患者可将病理学检查证实[1]。
通常情况下,病变性质不同,治疗方案也存在明显差异。
为此,必须重视胰腺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以提高确诊率。
我院对收治的部分胰腺囊性病变患者分别采取CT 诊断和MRI 诊断,具体内容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96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鉴别诊断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
对照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18—75岁,平均(43.2±1.6)岁,病程0.8—10年,平均(5.9±0.6)年;观察组男22例,女26例,年龄20—76岁,平均(42.9±1.5)岁,病程1.0—10.5年,平均(6.1±0.8)年。
胰腺囊性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体会
胰腺囊性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体会胰腺囊性肿瘤临床较少见,临床症状早期不明显,多以腹部包块就诊。
自1994年以来,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囊性肿瘤共11例。
我们着重对其CT衣断和鉴别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
资料与方法本组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28~62岁,平均35.9岁,主要因上腹部肿块伴疼痛而就诊。
本组均做CT平扫+增强扫描。
全组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浆液性腺瘤3例,黏液性囊腺瘤5例,黏液性囊腺癌3例。
结果CT表现:4例浆液性囊腺瘤中,1例位于胰头,2例位于胰体尾部。
肿块呈类圆形,内由很多小囊和稍高密间隔组成,增强后,间隔有轻度强化。
5例黏液性囊腺瘤例均位于胰体尾部。
肿块呈囊性,大小不一,最大者7.5cm×9.2cm,最小者1.2cm×1.6,部分肿块突出于胰腺之外。
有2例囊内有间隔伴环状和点状钙化。
增强扫描,囊壁及分隔均有强化。
3例黏液性囊腺癌嵝位于胰体尾部的囊实性肿块,略呈分叶状,囊内有间隔及乳头状物向腔内突出。
增强后,囊壁、分隔及乳头状结节均有强化。
C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手术所见肿块部位、大小与术前CT所见基本相符。
肿块呈囊性或多囊性,有的有小囊似蜂窝状,部分为混合性包块,内有乳头状实性物或分隔。
囊腔内多为血性或咖啡色液体,实性为鱼肉样粉碎物。
讨论胰腺囊性肿瘤指一类因胰管或腺泡组织上皮细胞增生,致使分泌物潴留而发生的肿瘤性囊性病变。
组织学上分为两型:浆液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性肿瘤,后者又包括瘤和癌两种类型。
浆液性囊腺瘤起源于胰腺腺泡的中心细胞,生长缓慢,可分为三型,即小囊型、人囊型和混合型,以小囊型占绝大多数。
因此,也有人称浆液性囊腺瘤为微囊型腺瘤。
本组3例为小囊型,CT表现较为典型,平扫为边界清楚的囊性肿块,内有低密度微囊和稍高密度间隔组成。
增强后,壁强化而显示更清晰,囊内低密度区增强不明显。
文献报道[1]浆液性囊腺瘤的大体病理切面为无数大小不等的微囊和放射状纤维间隔形成蜂窝状或海绵状以及肺泡样结构,越向外围囊越大。
胰腺常见囊性肿瘤的影像表现特征及其鉴别诊断
胰腺常见囊性肿瘤的影像表现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李伟【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年(卷),期】2014(000)013【摘要】目的:总结胰腺常见囊性肿瘤的影像表现特征和鉴别诊断经验,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
方法:2012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胰腺囊性肿瘤患者80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囊性肿瘤。
本组80例患者接受 CT 检查77例,其中 CT 平扫28例,49例行平扫和增强扫描。
行 MR 平扫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32例。
结果:影像学表现:浆液性囊性肿瘤位于体尾部38例,位于头颈部42例。
形状:表现多种形态38例,表现杵状指11例,表现光滑6例,表现分叶25例。
分房数目:表现多房30例,微囊29例,单房21例。
房径大小1.5~3.5cm,平均2.2cm。
钙化情况:表现为边缘钙化9例,表现为中心钙化4例,无钙化67例。
有壁结节24例,无壁结节56例,中心有瘢痕9例,无瘢痕61例,全程胰管扩张16例,近端胰管扩张7例,无扩张57例。
结论:CT和MR可以作为诊断胰腺常见囊性肿瘤的重要依据。
【总页数】2页(P117-117,119)【作者】李伟【作者单位】115007辽宁省营口经济开发区中心医院CT室【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胰腺常见囊性肿瘤的影像表现特征及其鉴别 [J], 徐嗣正2.胰腺常见囊性肿瘤的影像表现特征及其鉴别诊断 [J], 朱跃强;白人驹;孙浩然;李亚军3.胰腺囊性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J], 展德廷;关长群;杜晓炬;李顺明;周文平;朱善德;李荫山4.常见胰腺囊性肿瘤的术前鉴别诊断分析 [J], 何闻恺;王志伟5.胰腺囊性肿瘤的影像诊断及其鉴别诊断 [J], 王欣; 刘玲; 杨艳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T与MRI诊断胰腺常见囊性肿瘤的比较影像学研究
CT与MRI诊断胰腺常见囊性肿瘤的比较影像学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诊断胰腺常见囊性肿瘤CT和MRI诊断法的影像差异特点。
方法:选取48例胰腺囊性肿瘤资料,其中胰腺浆液性囊腺瘤(SCN)15例,黏液性囊腺瘤(MCN)16例,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17例,分别使用CT (MSCT)和MRI诊断进行比较。
结果:MRI诊断正确率高于CT(MSCT),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RI与CT(MSCT)诊断胰腺囊性肿瘤都具有良好的诊断正确率,MRI诊断价值更优于CT(MSCT)。
【关键词】MRI CT(MSCT)胰腺囊性肿瘤影像比较【中图分类号】R73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6-0157-02囊性肿瘤从良性到恶性的演变需要运用临床影像观察。
CT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MRI是磁共振成像,CT与MRI成象都被应用于胰腺囊性肿瘤临床观察中,扫描成像更能够显现胰腺细微结构的组成与病变,更加能够准确的定位出胰腺病变。
通过研究48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分别采用CT和MRI技术检测,根据诊断结果比较分析得出两种仪器都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MRI相较于CT诊断正确率更高,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胰腺囊性肿瘤48例,其中男23例,女26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13.1-63.5岁,病患包括胰腺浆液性囊腺瘤(SCN)15例,黏液性囊腺瘤(MCN)16例,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17例。
1.2检测方法MRI诊断采用八通道线圈1.5T超导型共振,其厚度、层间隔、视野等都符合最新科技要求,MRI检测技术常规扫描轴位、冠状位等一系列MRI检测方法。
CT (MSCT)常规诊断,选用16排螺旋,按照检测规定进行平扫、强扫,检测前要求患者按照规定空腹以及在时间内饮水等。
1.3检测标准诊断检测包括病变部位、大小、钙化现象、囊性成分等胰腺囊性肿瘤常规检测要求,根据CT、MRI的诊断成像,医师各自独立分析图像资料。
胰腺囊性病变的CT、MRI诊断及临床病理分析
胰腺囊性病变的CT、MRI诊断及临床病理分析摘要】目的:研究胰腺囊性病变的CT、MRI诊断及临床病理分析。
方法:按照随机分号法将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诊治的30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均分为两组,对单号组患者采用CT诊断治疗(观察组),对双号组患者采用MRI 诊断治疗(对照组),对比观察二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结果: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基本一致,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查时间方面,观察组为(18.23±3.65)min,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28.46±6.01)min,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胰腺囊性病变的患者来讲,CT、MRI诊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其诊断率均较高,虽然MRI的检查时间较长,但其可以多方位成像,且对囊性成分可以提供更多信息,尤其对出血较为敏感,所以二者均有一定的特征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胰腺囊性病变;CT诊断;MRI诊断;病理检查【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5-0056-02胰腺囊性病变的发生率相对较小,一般可以分为真性囊肿、假性囊肿及各种囊性肿瘤。
在临床诊断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方式为CT诊断和MRI诊断,本文就我院诊治的30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这二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病理,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按照随机分号法将我院诊治的30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单号组(观察组)包括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分布于23-77岁,平均年龄(61.17±5.63)岁。
双号组(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分布于22-78岁,平均年龄(62.26±5.02)岁。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观察组患者采用CT诊断,采用平扫加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隔顶至肝的下缘,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250mAs,螺距设置为1,层厚10mm,胰腺区重建层厚为2~3mm,增强扫描时,对比剂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经患者肘前静脉用高压注射器注射60~100ml,注射的速度为3.0~3.5ml,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30、70和200s行肝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1]。
胰腺上皮性囊性肿瘤的影像课件
女性,73岁。胰头 部浆液性囊腺瘤
女性,72岁,胰体尾部巨大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
微囊型浆液囊腺瘤的MRI表现
T2WI对于微囊的结构显示最好
男性,72
薄层高分辨B-SSFP或T2WI序列有利于微囊的显示
女性,80岁。查体发现胰腺体部囊性病变
• 发病率也不低 • • 比胰腺癌诊断有价值 • • 影像学具有一定特征 • • 不同的囊性肿瘤采用不同的处置方法
1、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Solid-psudop17%~2.5% • • 75%~95%发生于女性 • •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平均年龄25~39岁 • • 北京医院17例6-53岁 • • 大多数病变出现出血、囊变 • • 良性或具有低度恶变倾向 • • 较少转移扩散,切除后预后较好
影像学诊断
• 边界清楚的大肿块 • • 发生于任何部位,胰尾部略多见 • • 北京医院17例,14例在胰尾部 • • 囊实相间,实性部分主要位于病变周边,有强化 • • T2WI上信号偏高的实性部分易出现延迟强化 • • 囊性部分位于中心,密度较高,CT值20~50HU • • 30%的病人病变周边可见钙化 • • 由于病变内常有出血,T1WI上可见不均匀高信号,
临床表现
• • 临床表现无特征性 • –腹部不适、疼痛、腹部肿块 • –部分病人可出现黄疸
病理学
• 肿瘤可发生于胰腺任何部位 • • 较大,常见的直径为5~8厘米 • • 较厚的纤维包膜,边界清楚,常突出于胰腺外 • • 三种基本成分 • – 实性结构 • – 假乳头状结构 • – 囊变 • • 剖面可见明显出血和坏死,大的坏死区可形成囊腔, • 内含血性或胶冻样物,构成囊实相间的结构 • • 30%左右的肿瘤周边可见钙化 • • 病变内富有薄弱血管为本病的又一病理学特点
胰腺囊性肿瘤的影像诊断及其鉴别诊断
胰腺囊性肿瘤的影像诊断及其鉴别诊断王欣; 刘玲; 杨艳兵【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8(016)008【摘要】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囊性肿瘤44例。
结果 (1)黏液性囊腺瘤(MCN)17例,位于胰腺体尾部11例,多表现为大囊性病灶,边界清楚,部分可见壁结节及分隔,平均直径约73.0mm,6例发生恶变;(2)浆液性囊腺瘤(SCN)11例,年龄在48~73岁,微囊型8例,其中5例表现为放射状排列间隔,寡囊型2例,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3)导管内乳头状瘤(IPMN)8例,男性6例(75%),平均年龄55岁,分支胰管型5例,主胰管型3例,所有病灶均与胰管相通,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胰管扩张;(4)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8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9岁,均为囊实性病变,其中5例病变有出血。
结论本文通过分析胰腺囊性肿瘤CT和MRI影像特点及鉴别要点,以提高该病的术前影像诊断。
【总页数】4页(P100-103)【作者】王欣; 刘玲; 杨艳兵【作者单位】大理大学临床医学院云南大理6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9; R445.2; R445.3【相关文献】1.胰腺囊性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J], 展德廷;关长群;杜晓炬;李顺明;周文平;朱善德;李荫山2.针对胰腺囊性肿瘤影像诊断的研究 [J], 王雪;张善国;王玥;付海杰3.针对胰腺囊性肿瘤影像诊断的研究 [J], 王雪;张善国;王玥;付海杰;4.CA19-9、CEA和TB联合检测在胰腺囊性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应用分析 [J], 程燕洁5.胰腺囊性肿瘤的影像诊断分析 [J], 徐杰;任建政;冯晨;田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与病理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与病理
韩Xi;沈正荣
【期刊名称】《浙江医学》
【年(卷),期】1999(021)007
【摘要】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临床少见,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分别具有潜在恶性和低度恶性。
本院自1969年以来共收治13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就其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9例,平均42岁,平均病程32个月。
肿瘤位于胰头部4例,颈部1例,体尾部8例;肿瘤最大14cm×12cm×12cm。
临床表现:上腹部肿块10例,上腹隐痛10例,皮肤、巩膜黄染1例。
影象学检查:11例行B 超检查,其中8例肿块来自胰腺,呈囊性、多房、有分隔,内部回声欠均匀;另3例仅提示上腹部及中腹部混合性肿块,部分为囊性,内部回声不均。
【总页数】2页(P429-430)
【作者】韩Xi;沈正荣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902
【相关文献】
1.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166例临床诊治分析 [J], 莫昌治
2.胰腺囊腺瘤和胰腺囊腺癌的临床与病理 [J], 魏萍;秦洪义
3.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17例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分析 [J], 沙元革;魏志新;赵博
4.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体会 [J], 魏志新;沙元革;赵瑞平;赵博
5.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体会 [J], 魏志新;赵博;沙元革;赵瑞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胰腺肿块的CT或MRI与术中发现的比较分析
胰腺肿块的CT或MRI与术中发现的比较分析
袁治夷;任小平;方既明
【期刊名称】《中华临床医学荟萃杂志》
【年(卷),期】2005(002)001
【摘要】目的:探讨胰腺肿块CT或MRI与术中发现的异同。
方法:对1999年
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收治的37例胰腺肿块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术中发现、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37例中,病理学诊断胰腺癌33例,占本组病例的89.19%,术中发现淋巴结肿大17例,转移灶7例,术前分期与
术中分期差异明显。
结论:胰腺癌浸润灶、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大小及其周围脂肪组织影响术前分期的准确性。
术前CT或MRI未发现而术中可能发现癌转移灶或
淋巴结癌转移性肿大。
术前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术前鉴别诊断是复杂的,有时很困难。
腹腔镜或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有助于术前确诊。
【总页数】3页(P24-26)
【作者】袁治夷;任小平;方既明
【作者单位】胡南省岳阳市一人民医院普外科,4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7.5
【相关文献】
1.CT与MRI诊断小胰腺癌的准确率比较分析 [J], 庄玉慧;陈亮;吕艳杰;谭林
2.13例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CT及MRI表现 [J], 韩国武
3.CT及MRI多模态参数对鉴别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价值 [J], 张杰;李杰;毕卫群;华辉;李颖端;陈静静
4.急性胰腺炎运用CT与MRI诊断的价值比较分析 [J], 王东元
5.急性胰腺炎运用CT与MRI诊断的价值比较分析 [J], 王东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胰腺囊肿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方式选择
胰腺囊肿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方式选择于琦;杨龙海;贾军峰;王成锋【期刊名称】《中国医刊》【年(卷),期】2016(051)007【摘要】目的:探讨胰腺囊肿的影像学诊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30例良性胰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诊断、治疗手段、并发症及预后。
结果30例患者均行B超和CT检查,超声、C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0%、83.3%。
囊肿位于胰头4例,胰颈1例,胰体尾25例。
囊肿大小2~30cm,平均(13.1±4.1)cm。
30例均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囊肿内引流6例,术后恢复良好;囊肿壁部分切除+外引流6例,术后复发1例;胰腺囊肿切除4例,术后胰瘘1例;胰腺部分切除术11例,其中胰腺中段切除1例,术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胰体尾+脾切除术10例;超声内镜下囊肿穿刺抽吸术3例,术后囊肿增大1例。
结论超声及CT为胰腺囊肿的主要诊断手段,手术方式以内引流术为主,囊肿空肠Roux-en-Y 吻合术是较大胰腺外生性囊肿首选的手术方式。
若合并感染,则行外引流术,亦可酌情行囊肿切除术或联合胰腺部分切除术或姑息性囊液抽吸活检术。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agnosi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pancreatic cysts. Method To retrospectively review the outcome of 30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true cyst and pseudocyst except pancreatic cystic tumor oper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1999 to December 2011. Result All patients had received ultrasonic examination and CT scanning, and the accuracy rate of ultrasonic examination was 80%(24/30) and the accuracyrate of CT scanning was 83.3%(25/30). All pancreatic cysts included 4 cysts of head of pancreas, 1 cyst of the pancreatic neck, and 25 cysts of the body and tail of pancreas. The sizes of cysts were from 2 to 30cm with the average size of (13.1±4.1) cm. Surgical procedures were performed in all 30 patients. The internal drainage was performed in 6 patients, and the cyst flushing and external drainage was performed in 6 patients with the cyst recurrence in one patient according to the follow-up; and the cystectomy was performed in 4 patients and there is pancreatic fistula in 1 patient. Partial pancreas resection was performed in 11 patients, the middle pancreatectomy in 1 case, in the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upper digestive tract hemorrhage, 10 cases of distal pancreatectomy plus splenectomy; ultrasonic endoscopic cyst aspiration in 3 cases, postoperative cysts increased in 1 case. Conclusion Ultrasonic examination and CT scanning are the imaging diagnosis option for pancreatic cyst, but the imaging examination cannot specifically preclude cystoma. Therefore, to preclude the diagnosis of pancreatic cystic tumor, surgical procedures are still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ncreatic cyst. The most common surgical procedure is internal drainage, especially the roux-en-Y cystojejunostomy is the preferred operation for giant exogenous pancreatic cyst .Besides, we could choose external drainage in the case of cyst with infection, or cystectomy, partial pancreatectomy or palliated cyst fluid aspiration biopsy.【总页数】4页(P42-45)【作者】于琦;杨龙海;贾军峰;王成锋【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胃肠康复中心普外科,北京100144;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北京100021;航天中心医院胸外科,北京 10004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胃肠康复中心普外科,北京 100144;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北京 10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52【相关文献】1.清胰汤加减治疗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患者31例 [J], 杨记康;邢志芳2.《2018年美国胃肠病学院临床指南:胰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摘译 [J], 谢智钦;朱泽民;郭子依;刘智勇3.聚桂醇硬化治疗VHL-胰腺囊肿:1例报道 [J], 邓彩虹;李坪;艾正琳;马佳丽;洪珊;何玲玲4.肾癌的影像学诊断和手术方式选择 [J], 窦科;卢一平;李响;魏强;杨宇如5.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假性胰腺囊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潘文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胰腺囊实性肿瘤8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胰腺囊实性肿瘤8例临床病理学分析黄旭;杨发端;杨长培;梁建刚;郑宇辉【期刊名称】《福建医药杂志》【年(卷),期】2004(26)6【摘要】目的观察胰腺囊实性肿瘤(CSTP)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组织学HE、PAS法,免疫组化SP法.结果 8例CSTP中,女性7例,男性1例;年龄19~32岁,平均26岁.手术后均无复发;肿瘤平均直径9 cm,有包膜、囊实性相间.镜检:肿瘤由乳头和囊实性区混合而成,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核圆、卵圆,异形不明显,核分裂罕见.免疫组化8例α1抗胰蛋白酶、VIMENTIN弥漫阳性,2例CK阳性,3例CgA、Syn局灶阳性;Insulin、EMA阴性.结论胰腺囊实性肿瘤多发生于年轻女性,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点.预后好,应视为低度恶性肿瘤.【总页数】4页(P164-167)【作者】黄旭;杨发端;杨长培;梁建刚;郑宇辉【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病理科,35000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病理科,35000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病理科,35000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病理科,35000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病理科,3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9【相关文献】1.胰腺囊实性假乳头状肿瘤6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J], 甄宏伟2.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J], 周仲文;孙佩蓉;王虹;赵为之;李微;许祖德3.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8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J], 杜维;聂长庆;杨利民;熊颖华;徐刚4.胰腺实性-囊性乳头状上皮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J], 陈建欧;万丽;吴秀玲5.胰腺囊性实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体会(附16例病例报告) [J], 卜献民;戴显伟;徐进;高峰;林帅;郭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胰腺上皮源性囊性肿瘤的CT、MRI诊断杨正汉
在胰腺所有肿瘤中,囊性肿瘤约占10%~20%,而在恶性肿瘤中仅有2%~5%为囊性肿瘤。
胰腺囊性肿瘤可以是实性肿瘤坏死囊变形成,也可为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源性肿瘤。
相对胰腺癌来说,胰腺上皮源性的囊性肿瘤总体预后要好得多。
不同的胰腺上皮源性囊性肿瘤其临床处置方法及预后各不相同,术前的正确诊断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并可避免不必要的有创检查或手术,影像学检查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本文仅简要介绍四种常见的胰腺上皮源性囊性肿瘤。
一、浆液性囊腺瘤(serous cystadenoma)
浆液性囊腺瘤是胰腺最常见的囊性肿瘤,为良性肿瘤,几乎不发生恶变,如无并发症,则一般需手术治疗。
浆液性囊腺瘤好发于40~80岁的中老年人,平均年龄约55岁,多发生于女性,男女比例约1:6~1:9。
本病通常没有症状,而在影像学检查时偶尔发现,可因肿块较大而引起相应的压迫症状或扪及肿块。
浆液性囊腺瘤通常为单发,但发生于Von-Hippel-Lindau综合征者常多发甚至全胰腺弥漫分布。
本病起源于腺泡上皮,可发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发现时通常较大,直径2~25cm,平均6~10cm。
病理学上浆液性囊腺瘤分为2型,即微囊型和大囊型。
80%~90%的浆液性囊腺瘤属于微囊型,病变由大量直径小于2cm的小囊构成,呈蜂窝状;病灶较大时中心区域通常由微囊构成,而周边区域可有直径大于2cm 的囊围绕;囊内液体清亮,囊间为纤维组织,较大的病灶在中心可形成纤维瘢痕,瘢痕内可有钙化。
大囊型较为少见,为单囊病变,直径通常为3~5cm,囊壁菲薄,囊内为清亮液体,无间隔或有少许菲薄间隔。
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的影像学表现颇具特征性,多数病例依靠CT、MRI可做出正确诊断,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分叶状肿块,由多个直径小于2厘米的囊构成,病变周边区域可有直径大于2cm的囊围绕。
较大囊腔中的囊液在CT呈水样密度,但如果囊腔较小,由于部分容积效应,CT密度常偏高,平扫为25~40HU,动脉期可达40~65HU;中央瘢
痕内有时可见点状钙化。
T1WI上病变为低信号,T2WI对诊断颇有帮助,病灶呈现明显高信号的蜂窝状结构。
CT或MRI增强扫描,病变可因间隔强化可呈现“整体强化”的假象,中央瘢痕可有明显延迟强化。
大囊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囊性病变,囊液呈水样密度或信号,囊壁太薄通常不能显示,内部可
见稀少的薄间隔。
二、粘液性囊腺瘤(mucinous cystadenoma)
胰腺粘液性囊腺肿瘤多见于女性,男女比例1:2~1:10,40~60岁多见。
这类肿瘤有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种类型,有人认为这是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因此粘液性囊腺肿瘤一般需要手术治疗。
临床表现不均有特征性,可出现上腹部隐痛或扪及肿块。
粘液性囊腺肿瘤单发,以往认为起源于胰腺外周导管上皮,近年的研究认为可能起源于异位的原始卵巢细胞,主要依据有:(1)胚胎4-5周,左侧原始性腺与背胰原基紧贴,原始卵巢细胞容易嵌入背胰组织,而该病也主要发生于胰腺颈体尾部(背胰部分),胰头部罕见;(2)该肿瘤组织结构包括上皮及支持基质都与卵巢粘液性囊腺瘤一致。
粘液性囊腺瘤一般较大,直径2-20厘米,平均10厘米,单囊,可有分隔而呈多房性,囊腔多在2厘米以上,内含粘液。
包膜完整,边界清楚;囊腺癌则常与周围脏器有粘连或侵蚀。
囊腺瘤内衬分泌粘液的高柱状上皮,局部可有乳头状突起;囊腺癌的上皮常不完整,可混杂有分化程度不同的上皮,囊内常有菜花样物,有明显间质浸润,肿瘤细胞核大、深染。
影像学上粘液囊腺瘤表现为胰腺体尾部边界清楚单发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可单房或多房,可见明确囊壁,内壁较光滑,有时可见壁结节,病灶内可有纤维间隔。
囊液在CT上为低密度,T2WI上为高信号,T1WI上一般为偏低信号,偶可呈高信号;CT平扫有时可见囊壁或囊内间隔的条状或弧形钙化。
增强扫描间隔和囊壁轻中度强化。
囊腺瘤和囊腺癌的影像学鉴别则较为困难,如果出现以下表现应考虑囊腺癌:1)肿块边界欠清,对周围组织或器官有侵蚀;2)囊性病变内有明显的软组织肿块;3)囊壁厚度大于1厘米或囊壁厚薄不一;
4)囊内间隔不规则,厚薄不一;5)T1WI上囊内信号偏高往往提示恶性;6)发现转移灶。
三、导管内乳头状粘液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Tumor,IPMT)
IPMT好发于中老年,50~70岁多见,无明确性别差别。
IPMT为低度恶性或有恶性倾向的肿瘤,有时同一个肿瘤内可见良性、交界性及恶性肿瘤成分,应尽早手术治疗。
由于肿瘤产生的大量粘液,可阻塞主胰管,临床上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胰腺炎,最后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胰腺炎。
IPMT起源于主胰管(主胰管型)或主胰管的主要分支(分支型),发生于主胰管者可累及局部胰管也可累及整个主胰管,发生于胰管分支者后期也常累及主胰管(混合型)。
主胰管型IPMT在超声、CT、MRI上可表现为主胰管囊状显著扩张,其主要分支也可见扩张,胰腺萎缩,有时与慢性阻塞性胰腺炎难以鉴别,如果显示了扩张胰管内的壁结节或粘液栓对诊断颇有帮助,薄层扫描及变换体位对显示壁结节和粘液栓有好处;由于重力关系,粘液栓随体位变动总位于囊腔下壁。
分支型IPMT表现为多房囊性肿块,常位于胰头钩突,内可见间隔,表现与囊腺瘤相似,邻近胰管分支扩张对本病有帮助。
后期病变累及主胰管则出现主胰管的扩张及其腔内的壁结节和粘液栓。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IPMT,都产生多量粘液,导致主胰管扩张,粘液可由乳头溢出,由于粘液较为粘稠可悬挂于乳头处,CT或MR可发现十二指肠乳头部水滴样结构可提示本病。
ERCP对本病的诊断非常有帮助,内镜下见乳头溢出粘液样物即可确诊,注射造影剂后比CT或MRI更容易显示壁结节和粘液栓造成的充盈缺损。
分支型IPMT则可显示病变与主胰管相通,有助于与其他胰腺囊性病变鉴别。
四、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psudopapillary Tumor,SPT)
SPT约占胰腺肿瘤的0.17%~2.5%,75%~95%发生于女性,好发于中青年,平均年龄25~30岁,北11例的年龄6-53岁。
SPT为良性肿瘤,可具有低度恶变倾向,较少转移扩散,预后较好,临床上一般主张手术切除。
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可出现腹部不适、疼痛、腹部
肿块,部分病人可出现黄疸。
肿瘤单发,可发生于胰腺任何部位,国外作者总结和329例认为胰腺各部位发病率相仿,胰腺体尾部略多,而国内报道认为多发生于胰腺体尾部,北11例中8例发生于体尾部。
肿块常较大,直径为5~8厘米,有较厚的纤维包膜,边界清楚,常突出于胰腺外,由三种基本成分构成:实性结构、假乳头状结构、出血囊变。
不同病例囊实性成分的比例不同。
30%左右的肿瘤周边实性部分可见钙化。
病变内富有薄弱血管为本病的又一病理学特点,因此病灶容易出血。
影像学上SPT表现为单发边界清楚的大肿块,胰尾部略多见,肿块囊实相间。
实性部分主要位于病变周边,有轻中度强化;囊性部分位于中心,如有出血则密度较高,CT值20~50HU,但CT难以确定出血,而T1WI上可见不均匀高信号,T2WI上见不均匀低信号;30%的病人病变周边可见钙化;MRCP或ERCP示胰管受压、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