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总规复习资料-长安大学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城镇化:从传统乡村社会到现代城市社会过渡的过程,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4.雅典宪章:反映了当时“现代建筑”学派的观点。——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城市规划的目的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居住—人口密度过大工作—工作地点在城市中的布局缺少统一规划游憩—缺乏开敞空间城市绿地少位置不适中。道路—不够宽交叉口过多未能按功能进行分类

6.邻里单位思想:要求在较大的围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

7.详细规划: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地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管理要求,

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8.概念规划:指介于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之间的一种新的提法,它更不受现实条件的约束,而比较倾向于勾勒在最佳状态下能达到的理想蓝图。它强调思路的创新性、前瞻性和指导性。概念规划的容主要是对城市发展中具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进行集中专门的研究,从经济、社会、环境的角度提出城市发展的综合目标体系和发展战略,以适应城市迅速发展和决策的要求。

9.城市用地:指按城市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各类用地的总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城市用地一般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特殊用地和其他用地等。

10.热岛效应: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散发大量的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要搞的现象

11.滑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向下活动的地质现象

12.崩塌:峭斜坡上的岩土体突然崩落、滚动,堆积在山坡下的地质现象

13.冲沟:是由间断流水在地表冲刷形成的沟槽

14.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15.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围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担的主要职能。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发展方向。用地规模A=人口规模P*人均用地指标a

16.近期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短期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的实施所作的安排。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是衔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环节。依据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明确近期发展重点、人口规模、空间布局、建设时序;安排城市重要建设项目,提出生态环境、自然与历史文化环境保护措施等。

17:全球化:世界各国之间在经济上越来越相互依存,各种发展资源(如:信息技术资金和人力)的扩过流动规模越来越扩大,而世界贸易所涉及的商品和服务越来越多,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18.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具体而言,可持续发展的涵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19.理性主义规划:该理论认为规划方案是对城市现状问题的理性分析和推导的必然结果。城市规划的对象还主要局限在物质方面,规划编制程序步步相扣,从现状调查、数据收集统计、方案提出与比较评价、方案选定、各工程系统规划的编制都在理论上达到了至善至美的严密逻辑。

20.战略性发展规划:是制定城市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准则和空间策略,为城市各分区和各系统的实时性规划提供指导框架,但不足以成为开发控制的直接依据。

简答

1.城市是如何形成的?

物资交换形式是以物易物开始的,随着交换量的增加及交换次数的频繁,逐渐出现了专门从事交易的上任,

交换的场所也由临时的地点改为固定的市,由于原始部落中生产水平的提高,生活需求多样化,劳动分工的加强,逐渐出现一些专门的手工业者,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这就是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原来的居民点也发生可分化,其中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一些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2.城镇化发展的历程课分为那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征?

城镇化三个阶段:诺瑟姆曲线起步、加速、稳定。起步—生产力水平低、城镇化速度缓慢、城市人口未到30%。加速—城镇化超过30%、快速提升阶段、到达60%。稳定—农业现代化过程基本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为城市人口,一部分工业人口转向第三产业。

3.中国城镇化道路

人口增长较多,但PU比重增长不快,城镇化发展速度缓慢;PU很不稳定,有激增骤减,波动明显,与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密切联系。

4.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农业发展是初始动力(为城镇人口提供商品粮,为工业提供原始资金积累,为工业提供原料,为工业提供市场,提供劳动力);工业化是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后续动力。

5.世界城镇化特点

增长势头猛烈而持续;发展的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代社会中属于支配地位。

6.城市发展的规律

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城市经济分为基本、从属两个部类,基本经济部类为了满足来自城市外不去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即以“出口”为主的经济活动。从属:城市部。基本.....带动从属....的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理论)“绝对集中”:工业化初期,人口从农村到城市,城市人口上升;“相对集中”工业化进入成熟期:人口继续向城市集中,也开始向郊区扩展,城市人口仍多于农村;“相对分散”:后工业化时期,第三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人口扩散超过人口增长;“绝对分散”后后工业化成熟期:第三产业主导越来越明显,城市人口减少郊区人口增加

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有些城市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其他城市始终处于从属地位。

与国家劳动分工:发展中国家不再只是原料产地而是成为西方跨国公司的生产、装配基地,新的经济格局中,控制与管理功能趋于空间集聚,制造与装配趋于空间扩散。

7.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

。。。与城市发展的周期有关,城市处于生长期,物质环境的演化以向外扩展为主;继续发展,居民对居住商业文化娱乐设施有更高的要求;成熟期,物质环境的演化以部重组为主

8.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60岁以上10%,65岁以上7%,老年型城市社会)家庭核心化(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成为家庭结构的主要类型)生活闲暇化(食品支出减小,教育文化娱乐旅游增多)

9.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一受儒家思想影响形成严谨、中轴对称的规律布局二以管子和老子为代表的自然观,天人合一,思想对于古代城市形制的影响长期存在

周代修复建设洛邑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城市规划事件《周礼》

《管子》认为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比重准绳功能分区

10.古代西方

古罗马时代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城市得到大规模发展。广场铜像凯旋门和记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交点中世纪欧洲城市形态有机发展缓慢佛罗伦萨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建筑十书》

11.空想社会主义:意义: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空想;把城市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一种社会现象;提出将城市建设与社会改造相结合;提出解决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