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堂风月合中度,且问手归处
锦堂风月合中度,且问手归处
--------新教材使用中的时间问题及对策
作者:张彩云
摘要:新课程新教材在带来欣喜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困惑和遗憾,我们试图对新教材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寻求解决的对策。
实施新课程后,每册课本的授课时间仅36学时,这大约比之前每册课本的授课时间少了一半。
用大约一半的时间去教完大约同样多的内容,这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从宏观把握教材,整合教学资源、转变观念,舍得放手、大胆创新,提高效率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整合放手效率
新课程新教材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又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新课程新教材在带来欣喜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困惑和遗憾,我们试图对新教材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寻求解决的对策。
在此把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认识与广大科学教师、同仁交流、商榷,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大家对科学课教学的反思,营造使用教材、研究教材、改进教材的良好氛围,从而推动全市乃至全省的语文教育教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教学时间问题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新教材(指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下同)虽然每册的授课篇目比老教材(指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下同)少了许多(老教材一般每册24篇,新教材16篇左右),但新教材增加了“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等专题,这部分内容与老教材单纯的“写作、口语交际”相比,容量显然增加了许多。
因此,从授课的总量来看,新教材并不比老教材少多少。
但是,实施新课程后,每册课本的授课时间仅36学时,这大约比之前每册课本的授课时间少了一半。
用大约一半的时间去教完大约同样多的内容,这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一、宏观把握教材,整合教学资源
教师备课时应该不但吃透教材,更要重视教学的逻辑性与延续性,把握教材的整体性。
并从学生具体情况出发,大胆对教材进行整合。
要灵活运用教材,科学合理的使用教材,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次序进行适当调整,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资源整合能力。
教师不但要具有本学科教学资源整合的能力,还应具备跨学科整合资源的能力。
教学上要成为一名杂家,有些学科知识联系非常密切,涉及到的知识教师一定要说明、讲透,不要认为不是自己学科的事,课
堂上一带而过,这种做法要不得。
尤其是现在教材的编写更注重学科之间知识的内在联系,所以要求教师要把握好、运用好,使自己的课堂更精彩,更具有趣味性、知识性。
基于模块进行整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以模块为整体,首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整体安排,在进行每个模块的教学前,做出时间划分。
要注意不应该把与知识直接相关的教学内容作为划分课时的唯一依据,要考虑留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重视以单元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单元是对模块内容的进一步划分,每个单元都有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主题。
在每一单元教学实施之前,应做出本单元的教学设计。
首先要提炼和梳理每一单元所呈现的核心知识和能力,然后把它们结构化。
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是有条理的、有层次的,才是便于迁移的。
进行以单元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有助于高屋建瓴地把握教材,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以及灵活地分配教学时间。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在表达交流和梳理探究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表达交流,必修一口语部分设计的是朗诵,必修二是演讲。
这样可以把第一单元的诗词《*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以及第二单元的三篇文言文的诵读,和第三单元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把他们放在一起作为一个专题集中学习,可以节省2-3个学时。
书面表达把必修一记叙文的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和必修二的写景抒情散文的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直面挫折学习描写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想象世界学习虚构进行糅合作为一个专题进行探究,至少可以节省三个学时。
梳理探究:优美的汉字,汉字是汉语的基石,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掌握汉字的多少决定的。
现在的高中生,能把字写好的越来越少了,多数学生写的字是歪来扭去的,而错别字更是比比皆是,这是长期以来在提高能力的幌子下忽略了训练写字这样的基本功所造成的后果,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加强汉字教学。
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侨醚 春米郑 侨醚 嗳闲┳帧1热绲谝坏ピ 颐强梢粤谐?“橘、舸、寥廓、峥嵘、遒、遏、彷徨、彳亍、颓圮、青荇、斑斓、火钵、团箕、跫音、窗扉”等看起来比较陌生的字进行教学。
首先我们要让学生工工整整地把这些字写在簿子上。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讲解音、形、义以及汉字的神奇所在。
这样脚踏实地进行教学,才能提高学生掌握祖国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字的感情。
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前面阅读与鉴赏部分的字词资源进行探究(一)因形辨音,望文生义——汉字结构的妙用(二)拆字变形,其乐无穷——汉字结构的妙用(三)一字千金,一字之师——汉字的艺术魅力。
(四)解读汉字,溯流探源——汉字的文化内涵。
二、转变观念,舍得放手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即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
首先教师得舍得放手,敢于放手。
高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强,放手会让学生自主和探究学习方面更易见成效。
让学生主动去找,找内容,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达到:学习——学会——会学。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掌握了自读的方法,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自然乐学好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即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
我们在探索的时把必修一的10.《短新闻两篇》11.《包身工》12.《飞向太空的航程》必修二第四单元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2.我有一个梦想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必修三第四单元12.动物游戏之谜13.宇宙的边疆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必修四10.*短文三篇8.咬文嚼字9.说“木叶”林庚10.谈中国诗第四单元11.中国建筑的特征12.作为生物的社会13.宇宙的未来等课文完全交给学生自主学习。
配合导学案给他们以指导。
另外名著导读部分我也放手给了学生,实践证明他们做的非常好。
第三、大胆创新,提高效率。
效率,就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
现代社会,时间就是效率,速度就是效率,质量就是效率。
因此,语文教师还要在课外群书博览,丰富自身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大课堂”与“小课堂”的关系,让学生分组在属于自己的“小课堂”中畅谈“心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欢乐中汲取知识的营养,这也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一个好方法。
为此我们课题小组在这方面进行了以下的探索和尝试:
首先,教师对文本价值准确定位,目标明确。
文本的价值,就是文本能为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发挥什么作用,发挥多大作用,即教什么,就是指这篇文章的价值。
面对教材中的一篇文章,教师首先应该想“教什么”,其次才是“怎么教”。
语文与其它学科相比,包罗万象,形式多样,“教什么”,是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说它简单,是因为有太多的东西可以教,说它复杂,是说不是教什么都能够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就拿《荷塘月色》来说,可以教修辞句法,也可以教表达描写,还可以教结构方面的常识。
这就要求我们进行准确的定位。
其次,老师备课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吸引学生兴趣。
不光讲干巴巴的语文知识,加一点作料。
特级教师于漪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
应以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即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根据课文的起伏节奏和
学生情绪的变化,环环紧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讲课结束时,注意增强浓郁的色彩,使学生感受到课已尽,意无穷,留下难忘的印象。
”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对象的不同,开头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我们或者利用故事导入,或者利用挂图导入,或者利用谜语、成语导入,或者利用名言诗词导入,或者利用音乐电影导入……总之不论哪种都要注意所采用的导入方法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的融入课堂中。
斯霞老师说“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变得很低沉。
”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语言等传递自己所获得的情感,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情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个好的结尾就给一节轻松愉快的语文课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设计新颖有趣的结课可产生“课虽尽,趣味犹存”的
我们在讲《咏怀古迹》时,插入了四大美女和四大丑女的故事,在讲柳永词的时候,插入柳永的个人韵事,在讲苏轼的时候插入东坡趣事,在讲苏武的时候,插入他的留别诗等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可谓一举三得,效果非常不错。
总之,新教材的使用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希望和活力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带来了一些问题和矛盾,这是新课程改革进程中不可避免的。
相信,随着改革步伐的不断向前推进和各项教育政策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时间问题也会慢慢地得以解决。
希望致力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广大有识之士积极地参与到新教材的建设中来,使我们的教材更适合学校、教师和学生。
为有改革多壮志,敢教教育换新天
为有改革多壮志,敢教教育换新天
―――新教材使用中的方法及对策
[问题]:教学方法问题。
使用新教材,毫无疑问地要使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否则这一“新”字就很难体现。
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有哪些新的教学方法呢?比较流行的是文本拓展、多元解读、动态生成、小组讨论等。
应该说这些方法的出现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使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活泼热闹起来。
但是如何恰当地使用这些方法,却是一个不太好把握的问题。
如文本拓展,往哪里拓,怎么个拓法,都没有明确的规则。
而没有规则的东西必然会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比如有的老师上《庄周买水》就拓展到《孔子办学》,说孔子把颜回的论文据为己有,而颜回死后孔子就无法进行学术研究,等等,这样肆意地把先师圣哲拿来调侃是不是恰当呢?很值得研究。
因此,使用新教材后,教学方法的问题也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对策]: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们普遍认为教师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帮助解决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从而让学生理解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
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师的教育教学总是那么“居高临下”,学生犹如一个“瘪气的气球”,只能被动地接受。
“戒尺”,“教棒”成为彰显教师威严的工具。
因而不可避免地激化了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矛盾,使本该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过程变成了一种“艰苦的炼狱”。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已经不符合现实社会。
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和实施给广大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
教师该怎样教,教什么,怎样才能达到教的目的等等。
要求广大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更新自己的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和技能观,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从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关键词]:兴趣暗示讨论迁移情景
改革教学方法
一些陈旧的不符合现实社会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大胆扬弃,要不断探索新的教法。
(一)暗示教学法
暗示教学,就是对教学环境进行精心的设计,用暗示、联想、练习和音乐等各种综合方式建立起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创造高度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在教学时,学生的有意注意的中心是教学内容,同时也受到教师的语调,教态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后者属于学生无意注意的心理活动范围,教学中教师用生动的表情,抑扬顿挫的声音,悦耳怡人的音乐等暗示因素,刺激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配合,就能保持思想的高?燃 校 裢耆 潘桑 湍芊⒒映龀 坷斫饬Α⒓且淞Γ 靶 实玫接行 岣摺?
贯彻暗示教学法有五个原则:(1)学生要有自信心、愉快而不紧张;(2)情感调节理智,无意识调节有意识;(3)设置情境,采用交际性练习,短期内学习大量教材;(4)借助母语翻译对比外语;(5)师生相互信任和尊重。
例如:在讲《声声慢》时插播陈明的歌曲《声声慢》,柳永的《雨霖铃》可以插播张信哲《雨霖铃》等等
(二)发现、激发兴趣法
从教学的角度看,如果教师只作引导,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概括出原理或法则他们就会因自己发现地去学习,就会因自己出现所感到愉快和成就欲望满足而使学习具有强大的动力,所得知识也会深刻而不易遗忘。
并能广泛用于实际,有助于智力的发展。
具体地说就是在教学中教师不是给学生现成答案,而是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思维特点和已有经验,发挥个人的创造性、独立思考,自行发现和掌握知识,并形成学习中的大量“迁移”,即举一反三。
使用发现法,要激发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发现。
使用发现激发兴趣法的五步骤是:
1、创设特定的情境,确立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2、把问题分解成若干必须回答的疑点,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3、运用直觉思维假设答案。
4、收集和组织所占有的材料验证自己的假设,如学生中有不用见解,还可展开讨论。
5、留心发展趋势,证实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如:《鸿门宴》高潮部分即写鸿门宴上的斗争,高潮特别惊心动魄、扣人心弦,这是为什么呢?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高潮,更重要的是高潮部分情节又大起大落,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自己去归纳高潮部分。
(三)课堂讨论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交流意见,互相启发,弄懂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西欧于17世纪开始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采用。
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教学法,其中的“议议”就是采用课堂讨论法。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想,便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等。
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的题目和方法,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编好发言提纲,讨论中,要求学生普遍发言。
教师要启发诱导,鼓励学生持之有据,言之有理,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全面总结,简要概括出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讲《祝福》这一课时,让学生充分的交流讨论祥林嫂死因,学生们能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归纳,通过这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学会全面多角度地看问题。
(四)活动教学法
这种方法是上海市长宁区在实验中摸索出来。
它以认知活动为突破口,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以活动为形式。
注重外显行为活动与思维内化活动的结合,重视认知活动与情意活动,教师主导活动与学生主体活动,学生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的协调。
这种教学法旨在调整学生中“失败者”的心态,促使学生由消极被动的学习向积极主动的学习转化,使认知和情感得到和谐的发展。
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
采用比较自由,不拘形式,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
其重点是让学生自己活动和思索去获得知识。
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多种器官参加学习,兴趣浓厚,情绪激昂,思维积极,感知丰富,乐学易懂。
学生对教学材料产生了兴趣,激情,生理上往往会伴随着血液循环的亢进,能使大脑皮质得到营养,活动整个神经系统,能把注意、思维、记忆、想象等心理因素都调动起来,使之积极化。
它是教师帮助学生越过思维障碍,突破知识难点,培养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就要教师指导得法。
例如:讲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高潮部分而不时,让学生分角色轰动表演,主要人物分别是:别里科夫,华连卡,柯瓦连科。
通过学生分角色活动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切身感悟人物形象,进而深刻地把握小说的主旨。
(五)迁移教学法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先前的学习会对当前的学习产生影响,或者当前的学习会对先前的学习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就是迁移,这里所说的“影响”有两种,一种是能起积极促进作用的,这叫正迁移;一种是会有消极干扰作用的,这叫负迁移。
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努力实现正迁移,而且防止负迁移,古人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指学习中的这种正迁移现象。
迁移的原理是客观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的联系,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的互相制约性。
所以,迁移的方法就是通过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然后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
迁移
教学法是教师依据“迁移规律”设法为新知识的生长提供联系的“认识桥梁”,通过迁移来发挥旧知识在学习新知识中的铺垫作用。
其基本原理在于当学生具备从事每一新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认知先决条件越充分,他们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就越浓。
即学生对原有知识掌握得越丰富、清晰牢固,就越能更好地学会新知识,学习也就越有信心。
例如:讲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第一卷诗歌鉴赏部分即南朝梁文学家刘孝绰的《咏素蝶诗》时,本诗咏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集中描写歌咏素蝶的形象,通过这一形象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的身世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运用这一手法的诗例如艾青《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诗人写的时礁石,但又不仅是礁石,说它是礁石,因为它生动体现了海边礁石的特点;说它不是礁石,很明显诗人的命意不在写一块石头,而是要借用这一形象,回答“作为一个民族,作为一个要求生存权利的人,遇到连续的迫害,该怎么办”的问题,那迎着风浪,含着微笑,屹立在海边的礁石,既可看成我们民族的化身,又可看成诗人自身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新教材使用中的内容问题及对策
新教材使用中的内容问题及对策
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课程内容有其新颖独到之处,比如增加了一些时文、在选文之外增加了“表达交流”等学习专项,但教学内容却没有变化。
说得具体点,老教材没有明确教学内容,面对一篇课文,教师爱教什么就教什么,比如面对《荷塘月色》这样一篇课文,教师既可以分析感情的深厚,也可以分析景致的优美,还可以只探讨作者为什么“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各得其道,各教其是。
非常遗憾的是,新教材恰恰在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上与老教材没有多大区别,也就是说,仍然没有明确教学内容,面对一篇课文,仍然是教师爱教什么就教什么。
这
一问题的有意回避和含混不清,将直接导致使用新教材与使用老教材在本质上没有多大差别。
如何面对这一问题,对一线教师来说,也是很严峻的。
要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实施新课程。
肯定不是因为新课程有许多新理念、新模式、新花样、新名堂,而应该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素养。
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就是要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明白了这个问题,事情就会好办一些,因为在使用新教材时,我们追求“新”的同时,还应该尽力去追求“实”。
语文素养在高中阶段的主要呈现形式是学生的联想想象力、赏析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课程的内容变了,我们的教学内容还要落实。
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握好“新”和“实”的度,做到“新”“实”两不误。
为此我们应该:
一、深入挖掘选文的时代元素,使传统经典与现代元素的巧妙结合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
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课程是最具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她能涵盖伦理道德、艺术审美、哲学思想等元素,融载道、载情、载史于一体。
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创造力量。
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既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传统的我们不能丢。
但现在的高中生都是90后,他们长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守着新时代的繁荣,吃着快餐,赏这日韩的动漫,看着美国的大片,容易缺少理想和信仰、功利欲望心强烈、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既没有形成正确的现代价值观,又没有把优秀的传统价值继承下来,导致“90后”一代中的很多青少年处于一种精神匮乏的“悬空状态”,他们迫切需要孝心、爱心和感恩心的教育,学会平等、尊重和承担责任。
在教学时我们就把快餐文化、日韩的动漫、美国的大片和课文相结合,最鲜活的时代元素将学生带入高速律动的现代社会生活,这样学生更易接受。
我们在教《拿来主义》的时候让学生自己设计三个小品分别展示送来,拿来和混蛋、孱头、废物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学生表演时很好地利用了日韩动漫的服装风格,在语言的设计上加入了现代元素,象凤姐,宝视达,哥只是个传说,我唱的不是歌是寂寞等等。
用表演向同学展示了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同学们还举了周杰伦的例子以及玉树地震中一位老顽固拒绝救援的例子,在分析鲁迅的语言特征的时候,学生对语言错位体会的相当深刻,他们还举出许多歌曲《绿袖子》《蜀绣》《烟雨楼》……里德歌词来论证其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