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物理公式大全
高一必修一物理所有公式归纳
![高一必修一物理所有公式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87af99d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a.png)
高一必修一物理所有公式归纳
以下是高一必修一物理公式归纳:
1.速度公式:vt=v0-gt
2.位移公式:h=v0t-gt^2/2
3.上升到最高点时间t=v0/g,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回落到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
4.上升的最大高度:s=v0^2/2g
5.匀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有用推论Vt^2-Vo^2=2as
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末速度Vt=Vo+at
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位移s=V平t=Vot+at^2/2=Vt/2t
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请注意,这只是高一必修一物理的一部分公式,想要学好物理,要学会总结。
如果需要完整的物理公式汇总,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或者询问物理老师。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1c4ce3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69.png)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平均速度(v) = 总位移(Δx)/ 总时间(Δt)【2】速度公式:速度(v) = 位移(Δx)/ 时间间隔(Δt)v = ∆x / ∆t【3】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 = 变速(Δv)/ 时间间隔(Δt)a = ∆v / ∆t【4】加速度与初速度、末速度之间的关系:a = (v - u) / t【5】平均加速度公式:平均加速度(a) = 总变速(Δv)/ 总时间(Δt)a = ∆v / ∆t【6】物体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位移(Δx) = 速度(v)× 时间(t)∆x = v × t【7】物体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速度(v) = 位移(Δx) / 时间(t)v = ∆x / t【8】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位移(Δx) = 初速度(u)× 时间(t)+ 0.5 × 加速度(a)× 时间(t)²∆x = u × t + 0.5 × a × t²【9】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末速度(v) = 初速度(u) + 加速度(a)× 时间(t)v = u + a × t【10】自由落体运动垂直方向速度公式:末速度(v) = 初速度(u) + 加速度(g)× 时间(t)v = u + g × t【11】自由落体运动垂直方向位移公式:位移(Δy) = 初速度(u)× 时间(t)+ 0.5 × 加速度(g)×时间(t)²∆y = u × t + 0.5 × g × t²【1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F = m × a【13】重力公式:物体所受重力(Fg) = 物体的质量(m)× 重力加速度(g)Fg = m × g【14】弹簧弹力公式:弹簧所受弹力(F) = 弹簧系数(k)× 弹簧的伸长或压缩长度(x)F = k × x【15】电流强度公式:电流强度(I) = 电量(Q)/ 时间(t)I = Q / t【16】电压公式:电压(V) = 电势差(ΔV) / 电量(Q)V = ΔV / Q【17】电阻公式:电阻(R) = 电压(V) / 电流强度(I)R = V / I【18】电功公式:电功(W) = 电压(V)× 电流强度(I)× 时间(t)W = V × I × t【19】位移电流公式(欧姆定律):电流强度(I) = 电压(V) / 电阻(R)I = V / R【20】功率公式:功率(P) = 电流强度(I)× 电压(V)P = I × V【21】机械功公式:机械功(W) = 力(F)× 位移(Δx)× cosθW = F × ∆x × cosθ【22】机械能公式:机械能(E) = 动能(KE) + 势能(PE)E = KE + PE【23】动能公式:动能(KE)= (1 / 2) × 物体的质量(m)× 速度的平方(v²)KE = (1 / 2) × m × v²【24】势能公式:势能(PE) = 物体的重量(m × g)× 高度(h)PE = m × g × h【25】密度公式:密度(ρ) = 物体的质量(m)/ 物体的体积(V)ρ = m / V【26】浮力公式:浮力(Fb)= 浸没物体排斥的液体的体积(V)× 液体的密度(ρ)× 重力加速度(g)Fb = V × ρ × g【27】弹性势能公式:弹性势能(U)= 0.5 × 弹簧系数(k)× 形变²U = 0.5 × k × x²【28】光速公式:光速(c)= 3.00 × 10⁸ m/s【29】光的直线传播公式:光在介质中的速度(v) =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 / 折射率(n)v = c / n【30】力的合成公式:力的合成(F)= √(Fx² + Fy²)F = √(Fx² + Fy²)以上是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这些公式是物理学基础,对学习和理解物理问题非常重要。
必修一物理公式总结
![必修一物理公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0e3e4b6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1c.png)
必修一物理公式总结物理学是一门连接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学科,它研究物质和能量的运动规律和相互转化的过程。
在学习物理学的过程中,掌握和理解各种物理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必修一物理课程中常用的物理公式总结。
1. 运动学公式(1) 速度公式:v = Δs / Δt其中,v表示速度,Δs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
(2) 加速度公式:a = Δv / Δt其中,a表示加速度,Δ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Δt表示时间。
(3) 牛顿第一定律:F = m * 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4) 牛顿第二定律:F = m * 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5) 牛顿第三定律:F1 = -F2其中,F1和F2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
(6) 平均速度公式:v = s / t其中,v表示平均速度,s表示总位移,t表示总时间。
(7) 自由落体高度公式:h = 1/2 * g * t^2其中,h表示自由落体的高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自由落体的时间。
2. 力学公式(1) 动能公式:E = 1/2 * m * v^2其中,E表示物体的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2) 动量公式:p = m * v其中,p表示物体的动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3) 功与能量转化公式:W = ΔE其中,W表示做功,ΔE表示物体的能量变化量。
(4) 弹性势能公式:Ee = 1/2 * k * x^2其中,Ee表示弹簧的弹性势能,k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x表示弹簧的压缩或伸长量。
(5) 万有引力定律:F = G * (m1 * m2) / r^2其中,F表示物体之间的引力,G表示万有引力常量,m1和m2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物体之间的距离。
(6) 设dW为阻力做的功,F为阻力的大小,s为位移,θ为阻力方向和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
则有:dW = -F * s * cosθ3. 光学公式(1) 光速公式:v = c其中,v表示光的速度,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约等于3.0 *10^8 m/s。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整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4dfb339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5d.png)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整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整理
物理是一门涉及研究物体运动、物质组成和能动态等现象的科学,物理中常用的公式非常之多,下面我们就对高一物理必修一的公式进行整理:
一、力的计算:
1、牛顿第二定律:F=M*A;
2、力的合成:F=F1+F2+…;
3、弹簧力:F=-kx;
4、摩擦力:F=μN;
5、重力:F=Gm1m2/r2;
二、能量的计算:
1、势能:U=mgh;
2、机械能:E=Fd;
3、热能:Q=mc∆T;
4、波的能量:E=πM2a2;
三、动量的计算:
1、质量的动量:p=mv;
2、共轭动量:L=mvr;
3、力的动量:p=Fdt;
四、其他物理公式:
1、波的传播速度:v=λf;
2、共振频率:f=1/2π√(k/m);
3、定理:I=U/R;
4、全反射角:θ1=θ2;
5、折射率:n1/n2=sini/sinr;
以上就是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的整理,这些公式构成了物理中各现象的基础,这些公式就像曲棍球中要进球时强行带球的技术和身体
素质,要想理解物理学,要掌握这些公式,这些公式的掌握有助于我们学习的深入。
物理高一公式大全必修
![物理高一公式大全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688f986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0.png)
物理高一公式大全必修以下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的一些常见公式:
1.直线运动公式:
-位移:Δx = v * t
-平均速度:v = Δx / t
-平均加速度:a = Δv / t
2.动力学公式:
-牛顿第二定律F = m * a
-力的合成:F = F1 + F2 + ...
-力的分解:F = f * sinθ
-重力:F = m * g
-弹簧力:F = k * x
3.动能和功公式:
-动能:K = 1/2 * m * v^2
-动能定理:W = ΔK = K2 - K1
-功:W = F * d * cosθ
4.力矩公式:
-力矩:τ = F * r * sinθ
5.等加速运动公式:
-位移:Δx = v0 * t + 1/2 * a * t^2
-末速度:v = v0 + a * t
-位移-时间关系:Δx = (v + v0) * t / 2 6.圆周运动公式:
-周期:T = 2πr / v
-圆周速度:v = 2πr / T
-圆周加速度:a = v^2 / r
除了以上必修一的公式,还有一些拓展公式:
7.万有引力公式:
-引力:F = G * (m1 * m2) / r^2
8.长度、面积和体积公式:
-长度:L = πd
-面积:A = πr^2
-体积:V = (4/3) * πr^3
9.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压强:P = F / A
-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
以上是一些高中必修一的常见物理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必修一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f2178f0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3f.png)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必修一
以及选修
必修一:
一、动量定理:
动量定理:物体的动量p=mv(m表示物体质量,v表示物体线速度)。
二、力学能量定理:
力学能量定理:一个物体的力学能量E与其物理性质有关,其定义E
=mgh+1/2mv²(m表示物体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从参考面
到物体重心的高度,v表示物体线速度)。
三、动量矢量定理:
动量矢量定理:在任意给定时刻,任意物体的总力矩与它的总动量之
间的关系是ΣM=dP/dt(P表示矢量,t表示动量角度)。
四、重力加速度定理:
重力加速度定理:球体或其他物体离地心越远,其重力加速度g减小,所以g=GM/r²(G为万有引力常数,M为物体的质量,r为物体离地心
的距离)。
选修:
一、弹力学定理:
弹力学定理:当一个受力的弹簧处于其本征长度位置上,此时的弹簧的应力σ与它的拉伸量x的关系式为σ=k(x-x0)(x0 为本征长度,k 为弹性系数)。
二、电学定理:
电学定理:电压V和电阻R之间的关系式为V=I*R(I是电流,R是电阻)。
三、热力学定理:
热力学定理:热力学第二定律概述:整个过程中热力学熵呈现增加趋势。
其定义为ΔS≥0。
(ΔS表示热力学熵)。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44721ba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51.png)
1.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整理篇一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t=2π/T=2πf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2.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整理篇二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0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_o2+V_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_t-V_o)/t以V_o为正方向,a与V_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_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3.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整理篇三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静摩擦力)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4.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整理篇四动力学(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FN>G,失重:FN5.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整理篇五重力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表达式Ep=mgh是标量单位:焦耳(J)(2)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W重=-ΔEp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3)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6.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整理篇六机械能1.功(1)做功的两个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功的大小:W=Fscosa功是标量功的单位:焦耳(J)1J=1N·m当0<=a<派/2w>0F做正功F是动力当a=派/2w=0(cos派/2=0)F不作功当派/2<=a<派W<0F做负功F是阻力(3)总功的求法:W总=W1+W2+W3……WnW总=F合Scosa2.功率(1)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P=W/t功率是标量功率单位:瓦特(w)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1w=1J/s1000w=1kw(2)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P=Fvcosa当F与v方向相同时,P=Fv.(此时cos0度=1)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1)平均功率:当v为平均速度时2)瞬时功率: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3)额定功率:指机器正常工作时输出功率实际功率: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正常工作时:实际功率≤额定功率(4)机车运动问题(前提:阻力f恒定)P=FvF=ma+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汽车启动有两种模式1)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a在减小,一直到0)P恒定v在增加F在减小尤F=ma+f当F减小=f时v此时有值2)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a开始恒定,在逐渐减小到0) a恒定F不变(F=ma+f)V在增加P实逐渐增加此时的P为额定功率即P一定P恒定v在增加F在减小尤F=ma+f当F减小=f时v此时有值。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doc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doc](https://img.taocdn.com/s3/m/3828c388172ded630a1cb656.png)
一、质点的运动------ 直线运动1 匀变速直线运动13).中间时刻速度V = v=(V+V )/2 4).末速度V=V +at–V =-2gX 4).上升最大高度H =V /2g (抛出点算起)m0 0为匀减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1).水平方向速度Vx= V o 2).竖直方向速度V =gty3).水平方向位移X= V t 4).竖直方向位移Y= gt5).运动时间t=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 β: tan β=V /V =gt/V y x 02).角速度 ω=Φ/t=2 π/T=2 πf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 ω=2π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1).开普勒第三定律 T /R =K2).万有引力定律 F=Gm m /r4).第一 (二、三 )宇宙速度 V =V =11.2Km/s V =16.7Km/s 5).地球同步卫星 GMm/(R+h) =m4π (R+h)/T h ≈ 3.6 km (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F 。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 引(2)功的大小: W=Flcosa 功是标量功的单位:焦耳(J)当0≤a <π/2当a=π/2 w=0 (cosπ/2=0) F 不作功W =W +W +W ⋯⋯当F 与v 方向相同时, P=Fv. (此时cos0 度=1)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1)平均功率: 当v 为平均速度时1) 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此时的P为额定功率即P一定3能是标量也是过程量知识改变命运(2) 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2) 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总机械能:E=Ek+Ep 是标量也具有相对性(比如阻力做的功)ΔE=W成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4。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71b9147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7.png)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物理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高中物理学习来说,理解和掌握各种基本的物理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高一物理必修一中涉及的各种公式,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运动学公式运动物体的速度1. 平均速度(v):平均速度(v)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公式:$$v = \\frac{{\\Delta x}}{{\\Delta t}}$$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位移(x)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距离。
公式:$$x = v_0t + \\frac{1}{2} at^2$$其中, - v0表示初始速度; - a表示加速度; - t表示所用时间。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速度(v)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也表示为物体的瞬时速度。
公式:v=v0+at加速度1. 加速度(a):加速度(a)是指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是速度变化的时间率。
公式:$$a = \\frac{{\\Delta v}}{{\\Delta t}}$$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加速度(a)是指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公式:$$a = \\frac{{v - v_0}}{{t}}$$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位移(x)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距离。
公式:$$x = v_0t + \\frac{1}{2} a t^2$$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当没受到力的作用时,物体将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公式:F=ma其中, - F表示作用力的大小; - m表示物体的质量; - 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两个物体对彼此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力学公式力和功1. 力(F):力(F)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效果,用于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高一物理必修一物理公式
![高一物理必修一物理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92a67aa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e.png)
高一物理必修一物理公式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速度公式:v = v0 + at(其中v0是初速度,t是时间,a是加速度)2、位移公式:s = v0t + 1/2at²3、推论公式:1、平均速度公式:v = s/t2、2as = v² - v0²3、as = v² / 2a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前1秒、前2秒、前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4:9……第1秒、第2秒、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前1米、前2米、前3米……内的位移之比为1:4:9……第1米、第2米、第3米……内的位移之比为1:3:5……二、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为F=ma。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三、功和能1、功的定义式:W = Fs cosθ(其中θ是力与位移之间的夹角)2、恒力做功表达式:W = Fs cosθ = Flcosα = m(v² / 2) - m(v0² / 2)3、合力的功的表达式:W = F合s cosθ = m(v² / 2) - m(v0² / 2)4、动能的定义式:E_k = 1/2mv²5、机械能的定义式:E = E_k + E_p = 1/2mv² + mgh6、动量定理:合力的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公式为Ft = ΔP。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高中的物理课程是学生们普遍认为比较困难的一门学科。
然而,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公式和概念,就能够轻松地解决物理问题。
在高一物理必修一中,我们将会学习到许多基本的物理公式,这些公式对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解决问题都非常重要。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v = v0 + at (其中v0是初速度,t是时间,a是加速度)这个公式描述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表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表](https://img.taocdn.com/s3/m/57ac69a8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f3.png)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表一、运动学公式。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
1. 速度 - 时间公式。
- v = v_0+at- 其中v是末速度,v_0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t是时间。
2. 位移 - 时间公式。
- x = v_0t+(1)/(2)at^2- 这里x表示位移。
3. 速度 - 位移公式。
- v^2-v_0^2=2ax(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
1. 平均速度公式。
- ¯v=(v + v_0)/(2)(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还可以表示为¯v=v_(t)/(2)(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速度)2. 位移差公式。
- Δ x = aT^2- 其中Δ x是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T是时间间隔。
二、力学公式。
(一)重力相关公式。
1. 重力公式。
- G = mg- 这里G表示重力,m是物体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一般取g = 9.8m/s^2,在粗略计算时可取g = 10m/s^2)(二)弹力相关公式(胡克定律)1. 胡克定律公式。
- F = kx- 其中F是弹力,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是弹簧的形变量(伸长量或压缩量)(三)摩擦力相关公式。
1. 滑动摩擦力公式。
- F_f=μ F_N- 这里F_f是滑动摩擦力,μ是动摩擦因数,F_N是接触面间的正压力。
2. 静摩擦力。
- 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是0≤ F_f静≤ F_max,其中F_max是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即F_max≈μ F_N。
(四)牛顿第二定律公式。
1. 牛顿第二定律。
- F = ma- 其中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32d8eb8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12.png)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在高一物理必修一中,公式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们是我们理解物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高一物理必修一中的公式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一、运动的描述。
1. 平均速度公式,v = Δs / Δt。
2. 加速度公式,a = Δv / Δt。
3. 速度、位移和加速度的关系,v = v0 + at, s = v0t + 1/2at^2, v^2 = v0^2 + 2as。
二、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且仅当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才会做匀变速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F = ma。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三、力学能量。
1. 动能公式,Ek = 1/2mv^2。
2. 势能公式,Ep = mgh。
3. 机械能守恒定律,E = Ek + Ep。
四、压强。
1. 压强公式,P = F / A。
五、简单谐波运动。
1. 弹簧振子的周期公式,T = 2π√(m/k)。
2. 弹簧振子的频率公式,f = 1/T。
六、电学。
1. 电流强度公式,I = Q / t。
2. 电阻公式,R = ρl / A。
3. 电压公式,U = IR。
4. 电功率公式,P = UI。
七、光学。
1. 焦距公式,1/f = 1/v + 1/u。
2. 放大率公式,β = v/u。
以上是高一物理必修一中的一些重要公式,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掌握这些公式,它们将对你理解物理知识和解决问题起到重要的作用。
同时,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实践,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祝大家学习进步,取得优异成绩!。
必修一物理所有公式
![必修一物理所有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aa312d43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80.png)
必修一物理所有公式必修一物理公式总结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2)自由落体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某=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S某=Vot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5.运动时间t=(2S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某^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某=gt/Vo7.合位移S=(S某^2+S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Sy/S某=gt/2Vo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24ebd31a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0.png)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1. 速度公式速度(v)= 位移(s)/ 时间(t)2. 平均速度公式平均速度(v)= 总位移(Δs)/ 总时间(Δt)3.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 (末速度(v)- 初始速度(u))/ 时间(t)4. 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位移(s)= 1/2 * 加速度(a) * 时间的平方(t²)5. 速度与位移关系式速度(v)= 初速度(u)+ 加速度(a) * 时间(t)6.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合外力(F)= 质量(m)* 加速度(a)7. 动量公式动量(p)= 质量(m)* 速度(v)8. 动能公式动能(E)= 1/2 * 质量(m)* 速度的平方(v²)9. 弹性力公式弹性力(F)= 弹性系数(k)* 弹性变形(Δx)10. 引力公式引力(F)= (G * 物体1质量(m1)* 物体2质量(m2))/ 距离的平方(r²)11. 电场强度公式电场强度(E)= 电场力(F)/ 测试电荷(q)12. 电势公式电势(V)= 电场力(F)/ 测试电荷(q)13. 电流公式电流(I)= 电荷(Q)/ 时间(t)14. 电阻公式电阻(R)= 电压(V)/ 电流(I)15. 等效电阻公式(串联电路)等效电阻(R)= 电阻1(R1)+ 电阻2(R2)+ 电阻3(R3)+ ...16. 等效电阻公式(并联电路)1/等效电阻(1/R)= 1/电阻1(1/R1)+ 1/电阻2(1/R2)+ 1/电阻3(1/R3)+ ...17. 高斯定理通过任意闭合曲面的电场通量等于该闭合曲面内的电荷代数和的1/ε₀倍,其中ε₀为真空介电常数这些公式是高一物理必修一中的重要公式。
它们描述了物理世界中各种现象和规律,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有力工具。
通过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公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与物理相关的问题。
高一物理必修1公式
![高一物理必修1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6085069f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5.png)
高一物理必修1公式高一物理必修1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质的性质和运动规律等内容。
以下是高一物理必修1课程中常用的一些公式及其应用。
1. 速度公式速度(v)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s)与时间(t)的比值。
公式:v = s / t应用:可以使用速度公式计算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
2.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Δv)与时间(t)的比值。
公式:a = Δv / t应用:可以使用加速度公式计算物体在速度变化过程中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产生加速度的关系。
公式:F = ma应用:可以使用牛顿第二定律计算物体受到力的大小或者物体的质量。
4. 万有引力公式万有引力公式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的大小和方向。
公式:F = G * (m1 * m2) / r^2应用:可以使用万有引力公式计算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并分析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5. 功公式功(W)定义为力(F)所做的作用力方向上的位移(s)乘以作用力的大小的乘积。
公式:W = F * s * cosθ应用:可以使用功公式计算力做功的大小,并分析力的作用对物体产生的效果。
6. 根据速度时间图求位移位移(s)可以通过速度(v)和时间(t)的关系进行计算。
公式:s = v * t应用:可以使用速度时间图上的曲线来计算物体的位移。
7. 镜像公式镜像公式描述了光的反射在镜面上的规律。
公式:1 / f = 1 / v + 1 / u应用:可以使用镜像公式来计算物距(u)、像距(v)和焦距(f)之间的关系。
8. 电路公式电路中的电压(V)、电流(I)和电阻(R)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公式:欧姆定律:V = I * R功率公式:P = V * I应用:可以使用电路公式计算电路中各个元件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的大小。
以上是高一物理必修1课程中常用的一些公式及其应用,这些公式对于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解决物理学中的问题非常重要。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c6d6593980eb6294dc886cab.png)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一、速度:单位m/s1、速度和平均速度 v=Δx/Δt 或v=x/t2、瞬时速度 v=Δx/Δt (Δt →0)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 v=s/t 二、加速度: 单位m/s2a=Δv/Δt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根本公式:1、速度公式:0t a t υυ=+⋅2、位移公式:X 2012s t at υ=+ t v x = 二、推论:1、平均速度公式:02tυυυ+=2、速度——位移公式:2202t asυυ-=X 3、中时速公式:022t tυυυυ 4、中位速公式:22202t x υυυ+=。
〔22x t υυ〈〕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1、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从运动开始,在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速度之比:υ1::υ2:υ3:…:υn =1:2:3:…:n 〔提示:t a t υ=⋅〕〔2〕从运动开始,在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X 1:X 2:X :……:X n =12: 22: 32:……:n 2 〔提示:X 212s at =〕 〔3〕从运动开始,在第1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3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 〔提示:X Ⅰ=X 2-X 1〕〔4〕从运动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① t Ⅰ:t Ⅱ:t Ⅲ:……:t N =1:1〕:2〕:……:1n 〕② t 总Ⅰ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分别为X Ⅰ,X Ⅱ,X III ……X N ,那么△X =X Ⅱ-X Ⅰ=X III -X Ⅱ=……= X N -X N -1=aT 2=恒量推论:第n 个T 时间内的位移和第m 个T 时间内的位移之差:X n -X m =〔n -m 〕aT 23、自由落体运动: V 0=0, a=g第三章相互作用1、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2、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3、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f = μF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高一必修一物理公式大全
![高一必修一物理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f51b13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a9.png)
高一必修一物理公式大全但凡是跟公式有关的学问点,信任都会犯难到不少的同学们,那么今日我就给大家带来这样的一份物理公式归纳的资料,盼望能关心到大家更好的学习物理公式。
高一必修一物理公式大全第一章力1. 重力:G = mg2. 摩擦力:(1) 滑动摩擦力:f = 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当利用牛顿其次定律,切记不要乱用f =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FN (留意:这里的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的区分,但一般状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3. 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详细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其次章直线运动1. 速度公式:vt = v0 + at ①2. 位移公式:s = v0t + at2 ②3. 速度位移关系式:- = 2as ③4. 平均速度公式:= ④= (v0 + vt) ⑤= ⑥5. 位移差公式:△s = aT2 ⑦公式说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n.(2).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n2.(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2 n-1).(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2 n-1).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其次定律: F合= ma留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需是同一个物体的.(2)同时性: F合与a必需是同一时刻的.(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2. 整体法与隔离法: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洁,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需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讨论.3. 超重与失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第四章物体平衡1. 物体平衡条件: F合= 02.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当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①. 线速度的定义式:v = (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②. 角速度的定义式:=③. 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④. 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⑤.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⑥. 向心加速度:a = 或a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2) 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肯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必修一物理公式大全
第一章力
1.重力:G=mg
2.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f=FN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FN(注意:这里的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3.力的合成与分解:
(1)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直线运动
1.速度公式:vt=v0+at①
2.位移公式:=v0t+at2②
3.速度位移关系式:-=2a③
4.平均速度公式:=④
=(v0+vt)⑤
=⑥
5.位移差公式:△=aT2⑦
6.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
(1).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1:2:3::n.
(2).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
(3).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
为:1:3:5::(2n-1).
(4).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3:5::(2n-1).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F合=ma
注意:(1)同一性: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
(2)同时性: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3)瞬时性: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
(4)局限性:只成立于惯性系中,受制于宏观低速.
2.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一般比较繁琐,但在求内力
时必须用此法,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
3.超重与失重: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并不是实际重力
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
第四章物体平衡
1.物体平衡条件:F合=0
2.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
(1).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分解的方法
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
(2).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
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
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
①.线速度的定义式:v=(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角速度的定义式:=
③.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④.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⑤.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r
⑥.向心加速度:a=或a=
2.(1)向心力公式:F=ma=m=m
(2)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
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变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的快慢。
向心力总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变物体动能的,但它能改变物体的动量。
第六章万有引力
1.万有引力存在于万物之间,大至宇宙中的星体,小到微观的分子、原子等。
但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非常之小,小到我们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
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物体与星体或星体与星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2.万有引力定律:F=(即两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跟这两个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
说明:①该定律只适用于质点或均匀球体;②G称为万有引力恒量,G=6.6710-11Nm2/kg2.
3.重力、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1).地球表面上的物体:重力和向心力是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如图所示,图中F示万有引力,G示重力,F向示向心力),这里的向心力源于地球的自转.但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很小,致使向心力相比万有引力很小,因此有下列关系成立:
FGF向
因此,重力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便是加速度的两个分量,同样有:
aga向
切记: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与重力并不是一回事.
(2).脱离地球表面而成了卫星的物体:重力、向心力和万有引力是一回事,只是不同的说法而已.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说到卫星就会马上写出下列方程的原因:
=m=m
4.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1).v=即:半径越大,速度越小.
(2).=即: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
(3).T=2即:半径越大,周期越大.
(4).a=即: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
说明:对于v、、T、a和r这五个量,只要其中任意一个被确定,其它四个量就被唯一地确定下来.以上定量结论不要求记忆,但必须记住定性结论.
第七章动量
1.冲量:I=Ft冲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2.动量:p=mv动量也是矢量,方向同运动方向.
3.动量定律:F合=mvtmv0
第八章机械能
1.功:(1)W=Fco(只能用于恒力,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
(2)W=pt(此处的p必须是平均功率)
(3)W总=△Ek(动能定律)
2.功率:(1)p=W/t(只能用来算平均功率)
(2)p=Fv(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时功率)
3.动能:Ek=mv2动能为标量.
4.重力势能:Ep=mgh重力势能也为标量,式中的h指的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竖直距离.
5.动能定理:F合=mv-mv
6.机械能守恒定律:mv+mgh1=mv+mg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