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傅抱石绘画美学的特征

合集下载

【名品赏析】傅抱石人物画欣赏(十六)

【名品赏析】傅抱石人物画欣赏(十六)

【名品赏析】傅抱石人物画欣赏(十六)傅抱石人物画欣赏(十六)洗手图设色纸本 1942年作题识:张彦远云:昔桓元爱重图书,每示宾客,客有非好事者正食寒具,以手捉书画大点污,元惋惜移时,自后每出法书,辄令洗手。

此吾国书画鉴玩史上可念之一幕。

壬午酷暑,漫传斯图,斗室流汗二日而就,还视此性贪好奇之,桓大司马果终不为人所谅也。

六月初一日,于重庆金刚坡山斋,新喻傅抱石。

钤印:傅抱石印、抱石入蜀后作《洗手图》是东晋桓玄的故事。

桓玄在正史家并没有好评,说他是桓温的孽子,性贪鄙,好奇异,性嗜书画,必使归己。

这位桓大司马,和顾恺之、羊欣是好朋友,常常请两位到家里辩论书画,他坐在一旁静听,且在宴客的时候,喜欢把书画拿出来观览,有一次某客人吃了“油饼”没有揩手,把书画污了,他十分生气,以后,凡有宾客看书画即令先洗手再看。

桓玄那种人,贪鄙好奇,偏偏对于书画护持不啻头目。

在五尺对开的宣纸上,画四人观画,一人正在洗手,而桓玄则庄重地望在屏风之旁。

青枫欲赤设色纸本1943年作(1100万元,2006年8月浙江皓翰)款识:十月江南未陨霜,青枫欲赤碧梧黄,停桡坐对西山晚,新雁题诗小着行。

三十二年七月廿七日岁次癸未夏,万程先生惠临,金刚坡下山斋漫画,即乞海正,抱石记。

钤印:傅(朱)、抱石大礼(白)题跋:元气淋漓。

抱石先生早年真迹,亚明,丘水山庄观。

钤印:亚明之印(白)联吟图手卷设色纸本 1943年作款识:联吟图。

癸未九月中浣,万程兄自山城返成都嘱写斯图,乞颂吾兄道安。

弟抱石。

钤印:抱石之印、抱石得心之作、其命唯新引首:联吟图。

健碧。

钤印:大乐、健碧签条:傅抱石联吟图。

高花阁健碧题。

钤印:乂之、健碧卷跋:傅抱石以人物画当行出色,勾线飘逸似藤而有仞力。

此卷为其东川时期所写,款署癸未九月中浣,上款作万程先生,则亦长沙崔翁所藏也。

余为其品题傅抱石画者,此是第廿七件矣。

戊寅秋九月,健碧跋于海上。

钤印:陈氏、佩秋按傅抱石高足伍霖生教授《再论傅抱石卓越艺术成就》文中指出,抱石先生《论中国画的特点》一文中明确肯定,线条是中国画的造型基础。

最新傅抱石及作品鉴赏PPT课件

最新傅抱石及作品鉴赏PPT课件

傅抱石代表作赏析——《丽人行》
创作年代:1944年9月 尺寸:61.5×219cm 成交价:10,780,000元 拍卖行:中国嘉德秋拍
傅抱石国画个人指数
当前:2,485,279点 最高:3,670,036点 最低:89,608 点 比上季:↓1,184,757点 比上季:↓32%
当前:40,247万元 最高:71,393万元 最低:258万元 比上季:↓31,147万元 比上季:↓44%
傅抱石作品的用墨
傅抱石是一位对作画用品、工具都非常讲究的画家, 特别是对墨锭的要求,更为认真。他收藏了大量明清 时期的名墨,不是作为古董收藏,而是用来挥毫作画 之用。他惯用油烟、漆烟旧墨,磨砚作画,从来不图 方便,以墨汁作画,无一例外。观察他的山水画的重 墨处,当是黑色晶莹发紫光,黑中透亮闪发墨韵光彩。 他说:“黑中自存光,墨中自留趣,笔墨当传神”。 如果不是用高品质的墨锭作画,是达不到此种效果的。 因此,从画幅墨中反映的效果中,也可鉴定真伪。
“抱石皴”是傅抱石在绘画技法上的最大创造。用散锋 乱笔表现山石的结构,形成独特的“抱石皴”。这种 笔法以气取势,磅礴多姿,自然天成,也成了傅抱石 “打破笔墨约束的第一法门”。
傅抱石作品的纸张特色
傅抱石画人物画喜欢用宣纸,山水画喜 欢用皮纸。在 1938年以前,无论是人物画还是山水画都是用宣纸的。 1938年至1946年,由于傅先生在四川,宣纸极难购买, 贵州皮纸则到处可购到。故在1950年之前,在南京画 的山水作品亦都是用这种皮纸画的。傅先生喜欢用皮 纸在皮纸的反面作画。还有傅先生作画时对纸从不揉 搓,揉过纸的傅抱石作品皆为伪作。1956年傅抱石从 北京荣宝斋用巨资购得乾隆丈二匹宣纸和乾隆皮纸, 60年代傅抱石作画用纸几乎都是用这种乾隆宣纸和乾 隆皮纸。根据傅抱石不同时期所用的纸张,特别是贵 州皮纸、乾隆宣纸、乾隆皮纸,现在伪造者是无法获 得的,这是鉴别傅抱石作品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

论傅抱石山水画艺术

论傅抱石山水画艺术

论傅抱石山水画艺术摘要身为 20 世纪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的国画家之一,傅抱石在海内外享有盛名。

他的山水画洒脱飘逸,笔墨苍润,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美感,以独特的个性特征和丰富的时代精神,给后人以深刻印象。

傅抱石开辟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新天地,并开创了“抱石皴”。

他的艺术实践和美学理论在中国美术史上非同凡响,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对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有巨大启发意义。

本文对傅抱石先生的山水画做一简单探究,从构图,笔墨,诗意画创作方面,对傅抱石先生的山水画进行分析研究,以体现傅抱石山水画对于当代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傅抱石,山水画,抱石皴目录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傅抱石山水画形成因素 .. (1)(一)主观因素 (1)(二)客观因素 (2)二傅抱石山水画艺术特点 (3)(一)构图特点 (3)(二)笔墨特点 (3)(三)以雨境为主的创作 (4)(四)以诗意为题材的创作 (5)(五)开创的抱石皴 (6)三傅抱石山水画对当代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7)结语 (8)参考文献 (9)前言20 世纪初中期,中国正从风雨飘摇的艰苦岁月中走出来,整个社会都在革新。

与此同时,中国山水画也面临着革新的局面,涌现出多位探索新山水画笔墨语言的大家,傅抱石就是这些探索者中的代表。

但傅抱石的山水画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丰富的时代精神,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抱石山水画形成因素(一)主观因素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瑞麟,自号抱石斋主人。

生于江西省南昌市,祖籍江西新余县。

现代画家。

自幼家境贫苦,11 岁在陶瓷店学徒,自学书法和绘画。

在徐悲鸿的帮衬下与 1933 年赴日留学,归国后在中央大学执教。

傅抱石是中国现代美术巨擎,他的山水师法自然,崇尚革新,笔致秀逸,元气而淋漓。

傅抱石简介

傅抱石简介

傅抱石简介傅抱石(1908年-1968年),字文式,号石泉,又号抱石堂主人,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福建福州。

是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重要画家,被誉为“东方伦勃朗”,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一代大师级画家中的领军人物之一。

傅抱石的艺术生涯始于上世纪30年代。

他年少时即对绘画有着强烈的兴趣和天赋,1930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徐悲鸿、刘海粟等名师,扎实学习继承传统绘画技法,并积极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与表现手法。

他在师从徐悲鸿期间,对于画家的责任和社会意义产生了更深刻的思考,这种思考对于他后来的艺术创作影响深远。

傅抱石的绘画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个人风格和强烈的表现力。

他以工笔写意画为主,笔墨丰腴,造型夸张,色彩鲜活,寓意深远。

傅抱石在绘画中追求形神兼备,既重视物象的真实性,又注重表达画家的情感和艺术感悟。

他擅长以动物、花鸟、山水为题材,尤其以写意花鸟画著名。

他的花鸟画笔墨洒脱,形象生动,气韵悠长,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傅抱石在艺术上追求大师的高度,自称亦师亦友关山月。

他崇尚自由创作,不拘泥于传统规范和束缚,以独特的个人风格在绘画界创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他在表现形式上与时俱进,大胆探索新的艺术手法,使传统绘画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除了绘画外,傅抱石还从事美术教育和艺术理论研究。

他曾任教于复旦大学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

他的艺术观念和教学方法对中国绘画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傅抱石的艺术成就被广泛认可和赞誉。

1959年,他被选为中国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被誉为中国画坛的领袖。

1960年,他当选为中国艺术家协会主席,成为全国广大美术工作者的楷模和引领者。

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国际艺术展览,屡获大奖。

他的诗词散文与绘画相伴,互相融合,开创了中国文学与绘画相结合的新领域。

然而,傅抱石的一生并不平坦。

他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受到了政治环境和社会风气的影响。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受到了迫害和折磨,家庭生活和创作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压抑。

傅抱石作品《保俶塔》进行赏析

傅抱石作品《保俶塔》进行赏析

傅抱石作品《保俶塔》赏析傅抱石是中国近现代画坛上的一位杰出画家,他的作品以传统中国画为基础,融合了西方绘画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在他的作品中,山水画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而《保俶塔》则是他的一幅代表作品。

本文将对这幅作品进行深入的赏析,探讨其艺术价值和内涵。

《保俶塔》是一幅以杭州著名景点保俶塔为创作主题的作品。

画中的保俶塔矗立于西子湖畔,背景是苍茫的山水和云雾。

在这幅画中,傅抱石运用了他独特的笔墨技法,将保俶塔的庄重与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从构图上看,傅抱石将保俶塔置于画面的中心位置,使其成为视觉焦点。

他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三远法”,通过平远、深远、高远的透视感,将保俶塔与周围的山水、云雾相互呼应,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景象。

这样的构图方式不仅凸显了保俶塔的地位,也强调了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其次,在色彩运用上,傅抱石以墨色为主,辅以淡雅的青绿和赭石色调,营造出一种沉静而古朴的氛围。

这样的色彩搭配不仅凸显了保俶塔的历史感,也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特别是在表现云雾时,傅抱石运用了大量的淡白色和淡绿色,使得云雾显得轻盈而飘渺,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

再次,在笔法上,傅抱石展现了精湛的技艺。

他运用传统的“勾、皴、点、染”技法,细腻地刻画了保俶塔的每一处细节。

从塔身的砖石纹理到塔顶的铁链,都描绘得栩栩如生。

同时,他在描绘山石和树木时,也运用了多种笔法来表现其纹理和形态。

这些笔法的运用使得画面中的每一处都充满了生动的气韵。

除了对保俶塔和自然景观的刻画,傅抱石还在这幅作品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

保俶塔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代表着一种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传承。

而在画中,保俶塔与现代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无疑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深刻反思。

傅抱石通过这幅作品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现代文明的思考,使观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

此外,《保俶塔》还蕴含着一种深刻的美学意义。

保俶塔作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代表着一种永恒的美。

傅抱石人物画的艺术特色及成就研究

傅抱石人物画的艺术特色及成就研究

傅抱石人物画的艺术特色及成就研究
傅抱石(1908-1965),字守一,号巴陵,江西乐平人,中国现代画
坛的重要艺术家之一、他是中国著名的人物画艺术家,其作品以线条丰满、笔触灵动,形象鲜活而富有力量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傅抱石的人物画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线条饱满丰腴:傅抱石擅长用笔触勾勒人物轮廓,并注重线条的饱
满度和力量感。

他的线条流畅而有张力,构图紧凑,给人以强烈的观赏感受。

2.姿态生动:傅抱石对人物的表现十分生动,他善于把握人物的动态
姿态和情感变化。

他的人物形象丰满而有神,身姿或端庄或娴静或豪放,
各具特色,能够准确地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3.肌理细腻:傅抱石对人物的肌理描绘也十分细腻入微,他用笔触巧
妙地表现出人物的细腻肌理和柔软质感,使人物更加立体生动。

4.平和儒雅的气息:傅抱石的人物画往往散发出一种平和儒雅的气息。

他所描绘的人物多为江南文人墨客或乡村民众,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展现
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

这种平和儒雅的气息与傅抱石自身的性格
和品味有关,并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傅抱石在人物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使得他成为中国画坛的瑰宝。

他的人物画作品获得了国内外各种艺术奖项,成为中国现代画坛杰出
的代表性人物画家。

总之,傅抱石的人物画作品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创作才华。

他通过对线条、姿态和肌理的精准把握,刻画出了生动鲜活的人物形
象,同时带给观众一种平和儒雅的气息。

他的作品是中国现代人物画艺术的瑰宝,为后世人物画家树立了榜样和标杆。

美术作业傅抱石作品《保俶塔》赏析

美术作业傅抱石作品《保俶塔》赏析

美术作业傅抱石作品《保俶塔》赏析傅抱石(1908年-1968年)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艺术家之一,他是中国美术学会创始人之一,也是山水画、花鸟画等多个领域的杰出代表。

他的作品以奇特的构图、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笔触而闻名,对中国现代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傅抱石的作品《保俶塔》为例,对其进行详细的赏析。

《保俶塔》是傅抱石于1963年创作的一幅作品,这幅作品是以保俶塔为题材,展现了傅抱石独特的绘画风格。

保俶塔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一座古老的砖石结构的浮层式木构宝塔。

傅抱石以一种象征性的表达方式,将自然景色与建筑艺术相结合,传递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仰。

这幅作品的构图非常独特,整个画面被分为两个部分。

居中的是浓郁的绿色山川,给人一种宽广、深远的感觉。

傅抱石通过夸张的笔触和明快的色彩,充分表现了山川景色的壮丽与美丽。

这种色调的运用和对细节的突出加强了整幅画的视觉冲击力,使观者对作品的印象更加深刻。

在画面的左上角,傅抱石描绘了一片深红色的屋顶。

这种鲜明的色彩选择与背景中的绿色山川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屋顶看起来更加鲜艳夺目。

这种对比可以表达出傅抱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和推崇,也是他对传统建筑艺术的致敬。

而在画面的右下角,傅抱石描绘了保俶塔的宝塔身影。

保俶塔是古老的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钦佩。

傅抱石通过对保俶塔的描绘,使得整幅画更具传统文化的气息,并将观者的注意力引向宝塔。

傅抱石在画中的山川、屋顶和宝塔都以夸张的线条和饱和度鲜艳的色彩进行描绘,这种表现方式使画面充满了张力和活力。

他运用了独特的审美观点和绘画技法,通过简化形象、凝练笔触和丰富色彩的运用,赋予了作品无限的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而且令人难以忘怀。

总的来说,傅抱石的作品《保俶塔》集中展示了他作为一名杰出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和文化背景。

他通过对自然景色、建筑物和色彩的处理,向观者传达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挚爱和钦佩。

傅抱石技法

傅抱石技法

傅抱石技法傅抱石(1908年-1968年),字抱石,号石人,浙江德清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画家、教育家。

傅抱石的技法主要体现在山水画方面,他倡导的“笃学与至艺”的理念,使他在绘画技巧和风格上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傅抱石非常注重学习传统绘画,师法古人,扎实掌握绘画的基本功,尤其在山水画中,通过学习传统山水画家的作品,深入研究他们的技法和意境,使自己在山水画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

傅抱石的山水画的技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墨境的运用。

傅抱石擅长用墨色表现山水的神韵,墨色沉郁浓墨重彩,凝聚力强,极富有动感和节奏感。

他运用的墨境,突出了山水的幽深、险峻和大气磅礴的气势。

二、用笔的技巧。

傅抱石在用笔上也有很独特的技巧。

他善于运用写意笔法和拓印笔法,用简练有力的笔触展现山水的形象和氛围。

他的笔触灵动自然,既能表现山川的雄浑壮观,又能表现细腻的自然景色。

三、画面的结构。

傅抱石的山水画,画面的结构非常严谨,布局合理,构图有层次感。

他善于运用大比例和小比例的分隔手法,使画面有前中后的层次感,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四、用色的表现。

傅抱石的山水画色调丰富多样,从浅灰到深黑,从冷色调到暖色调,都能灵活运用,使画面富有变化和层次感。

他擅长用色对比表现山川的曲线和形态,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技法特点外,傅抱石在山水画的创作中还注重充实自己的内涵和思想,努力追求艺术的高度。

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致力于美术教育,倡导“笃学与至艺”,提倡艺术家要有艺术追求和社会责任感。

他在创作中力求实现表现主体的情感和表现客体的真实,追求绘画和现实的相融合,使画面更富有意境和内涵。

211014257_待把江山“细”图画——傅抱石后期“新山水画”的图像变革

211014257_待把江山“细”图画——傅抱石后期“新山水画”的图像变革

傅抱石 清平乐·六盘山词意 20.2×28.2cm 纸本设色 1950年
傅抱石 龙蟠虎踞今胜昔 60×87cm 纸本设色 1960年 南京博物院藏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01
傅抱石 待细把江山图画 100×111.5cm 纸本设色 1961年 中国美术馆藏
怀抱着中华民族美术振兴责任感的傅抱 石,此时也开始自觉地在创作中进行自我探索 与图像变革,力图解决中国画原有的构思角 度、传统画法与新的社会审美不够和洽的问 题。傅抱石50年代初的作品即显示出这种具有
时代标示性的矛盾冲突,以及画家迂回谨慎的 创作尝试。为了更好地表现题材,傅抱石明显 收敛先前金刚坡时期肆意磅礴、收放自如的笔 墨语言,向来气势胜于细节的作画习惯也有所 改变。
杂、真挚的感受”⑧。
三、代时代而言之
傅抱石后期“新山水画”图像变革的过程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身份地位的变化 关系密切,其绘画的自觉意识、时代气息、语 言探索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环境的变化。 1956年,周恩来总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 告》在《人民日报》发表,其中提及国画家的安 排问题,明确指示要设法解决不属于国家工作 人员范围的国画家的生活待遇问题⑨,傅抱石 在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上发言表示“无限的 振奋”与“无限的感动”⑩。同时,江苏省委省 政府正式决定建立省画院,拨款补助画家的生 活与创作。1959年,江苏省国画院正式成立, 真正设立由国家出资、服务于美术创作、研究 和培养后一代的学术机构。国家与群众对国画 家群体的重视与拥护,更使傅抱石自觉地认识 到新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促使他用自己的画笔 讴歌新社会。
二、“心画合一”的自觉图画
19 5 4 年,中国美 术 家协 会 创 作 委员会召 开创作问题讨论会,其中国画组集中围绕山水 画的创作问题,就如何发扬中国画的现实主义 传统,以及山水画的取材和表现方法方面等 问题展开讨论③。1957-1961年国家数次组织 画家出外写生,鼓励国画家进行创作,改进传 统绘画的表现方式。1957年5月,傅抱石以中华 人民共和国第一个美术家代表团团长的身份, 率团赴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进行友好访问 并写生作画。这次出国写生任务为傅抱石的绘 画创作带来巨大影响,处理先前未见的陌生景 物使得笔墨的实践技法大大提升。1959-1965 年是 傅 抱 石 艺 术 生 涯 后期“ 新山 水 画 ”的成 熟期与黄金期。1959年的韶山写生,1960年的 二万三千里写生,1961年的东北写生,傅抱石 走访各处革命圣地,饱览祖国新生活、新建设 场景,使他对红色题材产生全新的认识,为更 好地表现主题奠定重要基础。在写生中他解决 了许多山水画在表现新题材时笔墨与构图方 面的困难,比如如何表现电线杆、大桥等新事 物;如何使得山水表现具有时代气息且不牺牲 专属于山水画的笔墨语言。

傅抱石山水画欣赏7

傅抱石山水画欣赏7

傅抱石山水画欣赏7四季山水溪山放棹设色纸本 1956年作题识:一九五六年六月中浣,傅抱石写于金陵玄武湖畔。

钤印:傅、抱石私印此图写南京玄武湖景色,作一古装高士春日放棹之景。

画中,高士端坐小艇,合抱双手,作低首微思状,似正搜索诗句。

远处游艇广布,山、塔遥遥可见。

近处则岸石一二,隐显于湖水之中,岸上树木枝叶披拂而下,郁郁葱葱。

在用笔上,作者亦不惜笔墨,大幅度泼染挥写,落笔浓重,给人以湿润、沉郁、凝重之感。

这不仅是春日实景的再现,也与作者此时的心境有关,从画面温暖和煦的基调中,隐隐传达出作者愉悦、优雅的精神意绪。

近岸湖水亦为作者特意刻画的部分,不惜淡墨多层次擦染,并上色渲染,将湖水的浅蓝、幽深的感受微微地再现出来,春日微风中,一层层涟漪荡漾开来,更增加了画面的悠闲氛围。

水面奇客最不同设色纸本1957年作玄武湖畔设色纸本 1957年作玄武湖畔设色纸本1956年作(425.6万元,2010年12月海士德)题识:玄武湖畔。

一九五六年十月,傅抱石金陵并写。

钤印:傅、抱石私印这是傅抱石以南京风景名胜为主题的作品,描绘了玄武湖畔细雨潇潇、枝叶纷披的动人情景。

泉瀑雨声历代视为难题,元代黄公望就曾有水口最为难画的感喟。

“不辨泉声抑雨声”,泉瀑雨景,在他的手中,终于别开生面,开拓出这一专题的新领域、新境界。

此件雨境作品,纷乱的枝叶几乎占了据画面的三分之二,以此拓展出画面的纵深度,为雨境营造出比较的对象。

远处微露山之一角,鸡鸣寺塔在雨中高高耸出。

一只游艇位于画面的近景附近,人物衣纹、情态、装束均清晰可见。

玄武湖深处,片片扁舟若隐若现,进一步增加了画面的动荡氛围,满城风雨越发显得气势撼人。

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泼墨、用水技巧,通过迅疾扫、刷而过的水墨痕迹,营造出江南阴雨连绵的特有氛围,雨帘细垂,隐约露出远处清晰的明丽景象。

虽然是极具动感的雨境,画面仍然显现出清寂、幽静的精神氛围。

作者借助雨境题材自抒胸臆,构图大开大合,大动而大静,深得动静之妙。

傅抱石山水画风格探析

傅抱石山水画风格探析

图1待细把江山图画傅抱石(1904-1965年),字庆远,号抱石斋主人,原名长生、瑞麟,江西新余人。

傅抱石人生经历坎坷,其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动荡不安的一个时期。

他年少家贫,生于伞匠家庭,曾做过瓷器,当过装裱学徒,深研书法、篆刻和绘画。

而后在徐悲鸿的资助下到日本留学,后回国发展。

在日期间,傅抱石对石涛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拉开了近现代石涛研究的序幕。

同时他也被石涛的艺术主张所深深影响,在中国画革新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对当代中国画发展也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一、傅抱石山水画风格特征傅抱石是非常崇尚革新的,他是中国绘画史上非常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之一,其人物、山水、花鸟都有很高的成就,尤其在山水方面最有建树。

傅抱石在艺术观念上最崇敬石涛,从其名字改为“抱石”就可以看出。

石涛是明末清初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大家之一,其最推崇的艺术理念就是借古开今,反对泥古不化,提倡深入自然,变古法为我法。

傅抱石继承了石涛的艺术主张,他提倡艺术家应该创造性地在古人已形成的体系上传承创新,其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之后,扬弃了传统程式化因素,并选择性地吸收了外来艺术,最终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其山水画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同时在技法上又灵活变通、博采众长,创立了新的表现技法,将中国画的笔墨表现发挥到了极致,构成了山水画新的面貌。

此举拓展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为当代绘画创作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笔墨是中国画的核心构成,笔墨可分为笔和墨两部分来理解,笔法有提按顿挫的变化,墨法有干湿浓淡的变化,笔墨在不同画家笔下变化万千,构成历代画家不同的绘画面貌。

同时笔墨表现也是一个画家文化修养和精神追求的体现。

傅抱石早期曾深研传统,向古人学习传统技法和理念。

后受石涛影响很大,尤其推崇其“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革新理念,主张师造化,在自然中观察客观物象,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傅抱石很受时代精神的鼓舞,其笔墨融入了水彩画和日本绘画的优秀理念和技法以结合新的时代精神。

【名品赏析】傅抱石山水画欣赏(八)

【名品赏析】傅抱石山水画欣赏(八)

【名品赏析】傅抱石山水画欣赏(八)傅抱石山水画欣赏(八)观海图(石涛笔意)仿梅瞿山笔意山水设色纸本题识:云为衣履石为梯,白日青虚步可跻。

天近只疑三界合,烟开浑见四方低。

寒松挂雪明前嶂,瀑水轰雷下别溪。

早晚台端捐佩去,诛妻来与道人栖。

抱石戏写湘师一绝,兼儗瞿山笔之意。

钤印:抱石、印痴、苦瓜诗意此图是以梅瞿山之笔法,画石涛绝句诗意。

梅瞿山即清初黄山派的代表人物梅清。

这是傅抱石四十年代初期的典型之作,看似头乱服,率笔为之,却是将水墨与皴法融为一体,皴擦点染兼用,淋漓尽致,将石涛诗意阐发得尽善尽美,又深得梅清“笔法松秀,墨色苍浑”之韵,生气欣然。

松山寻泉设色纸本 1943年作观瀑图设色纸本 1947年作款识:仲爽先生法正。

癸未岁夏,傅抱石。

钤印:傅抱石印(白)《松山寻泉图》作于金刚坡的第五年,此时抱石先生正处于变法时期。

画面漫天飞瀑,山树掩映、曲折而下,气势磅礴,恢宏浩然。

其中可以看出他对西洋艺术的借鉴和吸收,水墨生动的块面舍弃了中国山水画繁复的勾点皴染,舍弃了细节的描摹刻画,增强了气势情境的营造,复以浓重的渲染,将画面统一得浑然一体,一解前人琐碎堆砌之疵,也反映作者的意境、诗情。

画面之中,一木桥飞架深瀑之前,苍松之下,三人同寻,一长者遥指前方,回首招呼,另一老先生背手持书,似在作答,书童则紧随其后,此情此景也正切入主题,似在深山访泉。

而此之时,已至豁然开朗之地,飞瀑之声入得耳来,瀑布飞流至此曲折而下,桃源胜境也!携琴过绿阴设色纸本款识:诗翁解领新晴意,却携瑶琴过绿阴。

傅抱石写于蜀中。

钤印:抱石长年、抱石齐、印痴此作为画家四十年代中期之作,也就是所谓的金刚坡时期。

画面衍发自诗意,只见小桥横跨峡谷,下临瀑布,峭壁耸立两傍。

诗人与友人相晤桥上,僮仆携琴随待在侧,溪水涓涓而流,穿越浓荫的障挡,蜿蜒而下,一片清幽静谧,未拨琴弦却似先闻两面三刀籁之音。

他以湿墨混融花青,敷水特多,树丛看来如雨过尚饱含水份,令画面见苍郁润泽,点出了诗句中“新晴”之意。

傅抱石对中国画境界的拓展

傅抱石对中国画境界的拓展

傅抱石对中国画境界的拓展大凡一种成熟的造型艺术都有其特定的形式语言。

对于历经千年的传统中国画而言,文人画的精神、境界、格调等都已有公认的笔墨、技法,即审美形式语言来为之实现,自然这些完美的形式语言有其逐渐完善的历史,它是艺术史历代众多杰出艺术家竭尽才智、添砖加瓦的一个漫长过程。

孰不知后继者要忝列其中该是何其之难,而一旦变革创新被认可,哪怕是一小步,他便可成为其时代的艺术宠儿,即为人们仰望的艺术大师。

傅抱石深知其理,曾叹息道:“你要画山水,无论你向着何处走,那里必有既坚且固的系统在等候着,你想不安现状,努力向上一冲,可断言当你刚起步时,便有一种东西把你摔倒!这是说,在山水上想变,是如何困难的事情。

”(1942年《壬午重庆画展自序》)然而他认准目标,锲而不舍,毕其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最终得到普遍认可,开拓了中国画的新境界,登上了艺术的巅峰。

“艺术的真正要素乃在于有生命”研究者常常将傅抱石的艺术人生概括为“其命唯新”,认为他的艺术特有时代性,不错,“其命唯新”,这是他的一句篆刻名言。

然而唯新之“新”的解释大有讲究,“新”比“旧”后出,与“旧”不同,但艺术之高低不在新旧,“后”未必胜于“前”,“新”未必能胜于“旧”。

这一点傅抱石很明白,他说过绘画要有时代性,时代性是一种标志,非艺术高下之辨。

所以,称傅抱石的艺术很有时代性,其实还没有触及其艺术高下的评定。

照我理解,傅抱石所谓的创新实乃“求变”,“使僵硬的东西(指中国画日渐僵化)先渐渐恢复它的知觉,再图变更它的一切。

换句话说,中国画必须先使它‘动’,能‘动’才会有办法”,即赋以“生命”。

他说的“动”,并非与“静”相对,而是与“活”同义,与“僵死”相对。

此点常常有人产生误解,甚至扯上“动美”与“静美”的高下云云。

其实傅抱石认为“一种艺术的真正要素乃在于有生命,且丰富其生命。

有了生命,时间空间都不能限制它,今日我看汉代的画像石仍觉是动的,有生命的,请美国人看也一样。

傅抱石对中国美术发展的贡献

傅抱石对中国美术发展的贡献

傅抱石对中国美术发展的贡献1.傅抱石对中国美术发展的背景1.1中国美术的历史传承傅抱石对中国美术发展的贡献中国美术的历史传承源远流长,拥有悠久的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这个传承的过程中,傅抱石作为一位举足轻重的艺术家和学者,对中国美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首先,傅抱石以其独特的审美眼光对中国美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艺术创作。

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使他能够准确把握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

他在研究中国绘画史和美术理论方面,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观点和见解,为中国美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其次,傅抱石在绘画实践方面,推崇西方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结合,提倡中国画的艺术创新。

他主张学习西方绘画技巧和观念,同时注重发扬中国画的独特之处。

他以自己的艺术实践为例,不断尝试新的画风和表现形式,为中国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此外,傅抱石还致力于推广中国美术,并为培养后辈艺术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积极参与美术教育工作,担任多所艺术院校的教职,传授自己的艺术经验和思想。

他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悟和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和艺术才华。

通过他的教学和指导,培养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为中国美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的来说,傅抱石是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他以其独特的艺术创作和教学方式,深入研究和推广中国美术,为中国画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影响力和地位不仅体现在国内,也在国际美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傅抱石的贡献不仅为中国美术的传承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中国美术的国际交流和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

2.傅抱石的生平与艺术成就2.1傅抱石的学艺背景与创作风格傅抱石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重要画家和美术理论家,对中国美术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学艺背景和创作风格成为了中国美术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傅抱石的学艺背景是他在传统中国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现代绘画的艺术思想与技巧。

傅抱石字画的主要特征及艺术特色

傅抱石字画的主要特征及艺术特色

傅抱石字画的主要特征及艺术特色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瑞麟,生于江西南昌,少年在瓷器店学徒,后在徐悲鸿的帮助下去日本留学。

曾任江苏中国画院院长,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冷印社副社长等。

他在民族传统基础上融合了中外绘画方法。

作画多用皮纸,劲豪破笔散锋,写人物笔简意远,潇洒人神,独具一格。

代表作忧国忧民的人物故事画《九歌》,《琵琶行》,《丽人行》等。

他的绘画开启了现代金陵山水画的一代新风,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时代感。

其早期的山水画以临古为主,作品较多体现石涛的风格,以及梅清,龚贤,王蒙等人的技法,同时也有徐悲鸿,吴昌硕的一些笔墨个性。

中期山水作品,为自创探索时期,以写生变法主。

作品奇诡多变的风貌,晚期山水画大器成熟,以精心创作为主,作品独创自家风范,呈现大气磅礴,酣畅奇丽之风韵。

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1965年9月29日),“新山水画”代表画家,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

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画家。

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

1949年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等职。

傅抱石的“写生”观念立足于表现对象的神韵,并落实于笔墨之上,这也完全符合中国画写实传统的精神。

由此牵连到的三方面因素(传统内质、时代场域、写意精神)的交错和互动形成了傅抱石画学思想中充满“权变”意味的发展视野,并充分体现在他的“写生”观念中。

在美术史上,一个大画家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总需要逢遇一个契机,通过一个接近顿悟的方式获得认识与表现上的飞跃。

对于中国画大家傅抱石来说,这个飞跃无疑来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入蜀生活的八年时光。

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统计,从2000年至2002年,傅抱石书画作品成交额在1000万元-3000万元左右徘徊。

从2003年始,出现大幅度的上升趋势,成交额翻倍增长,其作品的上拍量共计94件、成交量66件、成交额为5,088.57万元。

2003年是傅抱石书画作品市场行情的第二个转折点。

傅抱石名言名句

傅抱石名言名句

傅抱石名言名句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傅抱石(1908-1968)被广大艺术家和学者所推崇,他的名言名句更是经久不衰,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个傅抱石的名言名句,并探讨其背后的意义和美学观点。

一、"画我者如诗人,常无意我的容貌,而写我较愉快。

”这句名言凸显了傅抱石坚定的个人态度和独立意识。

他认为真正的艺术家应当超越肤浅的外貌形象,进入更深层次的精神层面,将艺术作品寄托于内心感悟和创造力之中。

这种观点体现了他对于艺术创作的内省性要求,也以其自由奔放的艺术风格而为人称道。

二、"书法家须用毛写,画家不用毛写,该用什么写什么,不该用的绝不用。

”这一名句立意鲜明,传达了傅抱石对于艺术真实性和自由性的坚持。

傅抱石认为艺术家在创作中应当本着真实和直接的原则,不拘泥于刻意追求技法的规定。

他反对机械地使用特定的笔法或材料,而是主张艺术家应当灵活运用各种表现手段,以达到最自然的艺术效果。

三、"每一个绘画的人都有自己的画理,有自己的画法才会画。

”这一名言体现了傅抱石对于艺术家个性和创造力的高度重视。

他认为每个艺术家都应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方法。

他反对模仿和盲从,鼓励艺术家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和思考,逐渐找到自己独特的艺术道路。

四、"艺术已成为中国民族灵魂的一部分,是民族精神的一个标志。

”这句名言表达了傅抱石对于艺术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的深刻思考。

他认为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仅仅是个人感悟和表达的工具,更是构建民族精神和塑造民族形象的重要途径。

这一观点在傅抱石晚年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借鉴,使其作品既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又具有现代艺术的审美风格。

傅抱石的名言名句不仅仅是对艺术的思考和理解,更体现了他对于生活、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反思。

他的艺术信念和创作追求对于今天的艺术家和观众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正如傅抱石所说的: "我努力追求的是追求内在的真,目标是外在的真”。

【名品赏析】傅抱石人物画欣赏(三十二)

【名品赏析】傅抱石人物画欣赏(三十二)

【名品赏析】傅抱石人物画欣赏(三十二)傅抱石人物画欣赏(三十二)红衣罗汉设色纸本 1945年作无量寿佛设色纸本 1945年作红衣罗汉立轴设色纸本 1945年作题识:乙酉正月,新喻傅抱石,重庆西郊写。

钤印:傅、抱石大利、乙酉、不使人间造孽钱题签:傅抱石红衣罗汉像,古明斋藏画。

钤印:古明斋藏书画印边跋:此图《红衣罗汉》人物立轴,系家父傅抱石先生于一九四五年重庆金时期所作,线条流畅人物传神,为真迹神品,壬申年夏,傅二石于南京。

钤印:傅二石印傅抱石不信佛,不是佛教徒,不过,傅抱石喜欢画佛、画佛教题材、画高僧故事,也许和他对石涛的崇拜有点联系吧。

这幅《红衣罗汉》作于乙酉年(1945),。

画面以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一位静坐的红衣罗汉,用散峰乱笔点出山石、花草,线条灵动,墨色丰富而又厚重,给人一种动静相合的美感。

罗汉的神情肃穆庄严,仿佛用他的的静谧、高格蔑视着外族的宵小之徒。

金刚坡时期傅抱石的作品具以下几个特点:1.尺幅较小,一般都在四尺以下。

当时的“金刚坡下抱石山斋” 原来只是做门房的,用稀疏竹篱隔作两间,每间不过方丈大,高约丈三四尺。

2.作画时用墨特别多,画面显得泼辣厚重,特有抱石皴发展成熟。

3.政治寓意明显,以对传统人文艺术的热爱,描绘了各种历史上的文人名士,各种典故,借以唤起人们对中国画的自信,激发人们对民主精神的坚持,对抗外来文化的入侵。

红衣罗汉设色纸本 1946年作无量寿佛设色纸本 1962年作无量寿佛设色纸本戊子(1948年)作题识:无量寿佛。

咏虎先生华甲大寿,戊子八月,傅抱石,写扵金陵玄武湖畔。

钤印:傅、抱石私印题跋:傅抱石先生画堪比宋词,清丽婉约,盖出自性情,观物侧然,先生作画,不拘一格,异人眼目。

甲申之夏,萧平识。

钤印:平子《无量寿佛》这个题材,傅抱石画了很多件,此件是傅抱石早期画此题材中的十分精到的一件。

本幅《无量寿佛》视觉沉稳,人物形象神韵十足,境界不俗。

笔法主要以破笔散锋,重按疾擦,因势铺衍而成,凌厉爽劲,人物也蕴含山水般气息,老辣纵放,线条生动流畅。

浅析傅抱石艺术特色

浅析傅抱石艺术特色

浅析傅抱石艺术特色作者:温松松胡晨星来源:《收藏与投资》2022年第01期摘要:傅抱石,是新中国画坛的一位巨匠,一座高峰,为中国山水画开辟了新的道路,是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国画创作方面主张继承传统、借古开今。

他为中国画发展所作的努力,使国画经历百年沉寂之后焕发新的时代风貌。

在艺术创作方面,他结合生活经历和个人情感,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为新中国画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他在艺术方面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成就,影响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美术界。

本文从他的成长环境、人生道路入手,研究傅抱石的绘画创作风格,在前人已有的研究之上,从傅抱石所处的大社会时代背景着眼,了解其艺术主张,并加以对比阐述。

关键词:傅抱石;人生道路;绘画风格;艺术主张一、傅抱石的人生经历(一)傅抱石的成长环境1904年10月5日,傅抱石出生在江西省南昌市的一个贫苦人家。

傅抱石幼年生活十分拮据,母亲曾把七岁的傅抱石送去私塾上课,但因交不起学费被先生辞退。

傅抱石11岁时在瓷器店当学徒,这段经历成为傅抱石的艺术启蒙,他在闲暇之余经常流连瓷器店附近的刻字摊、古玩店和书店,了解了石涛、赵之谦这些艺界大家。

傅抱石的艺术启蒙多来自切身经历和对生活的观察,这些经历也磨砺了傅抱石的意志,铺就了他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二)傅抱石的求学经历1921年,傅抱石被江苏省第一师范学校录取,在邻居的赞助下才得以入学。

傅抱石深知机会来之不易,所以非常努力。

1926年,由于在校成绩优异,傅抱石在毕业后就执教于江西省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其间他一面教学一面充实自己,开始研究艺术史。

此后,结识徐悲鸿,是傅抱石艺术之路上重要转折。

徐悲鸿非常赏识傅抱石,推荐傅抱石去日本留学,由于当时公派留学人数较少,徐悲鸿还特地找了当时的江西省主席熊式武,为表感谢,甚至送给熊式武一幅《骏马图》。

留学经历使他突破了传统国画的局限,傅抱石吸取日本画作的绘画风格来充实自己的绘画,使之更有生气。

但是,他又不是完全地照搬日本画法,而是与自己的经历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躬 行万里 ,造 化为 师 。
清 末 民国 时期 , 国弱 民穷 , 民族 艺术 萎靡 不振 ,因 因之 风盛 行 ,傅 抱石 清醒 地 认识 到这 种 流弊 。 “ 唐 宋 以后 ,画 家 因注 重技
傅 抱石 的绘画 ,风 格独 特 ,在 中 国现 代 画坛 有很 大 的影 响 。 法 的研 究 ,遂变 成 另一 种风 度 。 ” “ 近 世 纪 的中 国画 , 大都 中 了 他 一 生 勤 于 探 索 , 在 诸 多方 面 都 取 得 了很 高 的成 就 ,尤 其 对 民 这种 毒 素 ,重技 法 而远 离 自然 ,重 传统 而 忽视 自己 ,疆理 日促 , 族 绘 画 传 统 笔 墨 的创 新 ,做 出 了较 大 的 贡 献 ,他 山石 、人 物 、 藩 篱 日厚 ,相沿 成 习 ,焉得 不 日渐 僵化 。”该 怎么 办 呢 ?他 说 , 篆 刻 、书法 都达 到 了很 高 的水 平 ,是 少有 的全 才 。他 人物 画 的题 “ 中 国 画 需要 快 快 地 输 入 温 暖 , 使 僵硬 的 东 西渐 渐 恢 复 他 的知
的;四是 以情入 画,境 由情 生。 关键 词 : 傅抱石 ;绘 画;美学
摘要 :傅 抱石 的绘 画,解衣磅礴 而又 史味 十足 ,其绘 画美学 思
本 关 雪 ,桥本 关 雪是 专 门研 究石 涛 的 。傅抱 石还 有一 位 启 蒙 的老 师 ,也是 复制 石 涛的 高手 ,这 些 都为 他对 石 涛 的继承 和 研究 提供 了充足 的营养 。他 自己也 说 : “ 余于 石涛 山 。
对 中 国古典 美 学 的领悟 ,是傅 抱石 绘 画美 学 的一大 特 点 ,在 的素 材 。1 9 6 1 年 ,他 又 赴东 北写 生 ,足 迹遍 及 白山黑水 。 “ 那 次 他 的作 品 中 ,清 晰 地反 映 了他 的这 种修 养 。正 是他 对 史 的研 究 , 使他 能 站得 高 ,视 野开 阔 。傅抱 石 对绘 画 史 、美学 史 、哲 学史 的 苍 、浩浩 瀚瀚 的 林海 和雄 壮 奇特 的天 池 , 的确令 人 陶醉 。心 里 激 研 究 ,付 出 了 自己极大 的心 血 ,他 自己说 : “ 我 比较 富于 史 的癖 动得 不得 了,恨 不得 马上 把所 感 受 到的 画 出来 。 ”行程 万里 ,他
大 众 文 艺
・ 美术 与设 计 ・
论傅抱石绘画美学的特征
张 雪 ( 河北赵 县 第六 中学 河北赵 县 0 5 1 5 3 0 )
傅抱 石 另一 个研 究 的切 入点 是 明清 之 际 ,尤 其对 石 涛 的研 究 想基本 上有 四个方 面:一是对 史的修 养 ,尤其是对魏 晋和 明清的吸 更深 入 ,石 涛的 艺术 和 美学 思想 对他 的 影响 很大 ,他 的名 字 “ 抱 收 ;二是追求造化为师 ;三是心持 “ 动” 态观 ,认为 “ 动”的 才是美 石 ”的来 历 与石 涛也 不无 关 系 。在 日本 留学 期 间 ,傅 抱 石师 从 桥
嗜 ,通 史 固喜欢 读 ,与 我所 学无 关 的专 史也 喜欢 读 ,我 对 于美 术 的认 识有 了飞跃 , “ 只有 深 入生 活 ,才 能够 有助 于 理解 传统 ,从 史 、画 史 的研 究 ,总不 感觉 疲倦 ,也许 是这 癖 的作 用 。因此 我 的 而 正确 地 继 承 传 统 , 也 只 有深 入 生 活 ,才 能 够 创 造 性 地 发 展传 画笔之 大 ,往 往保 存着浓 厚 的史 味 。” 统 。” 中 国的 史浩 如烟 海 ,傅 抱石 对 史的 这种 癖好 ,有什 么样 的选 傅 抱石 的行程 也 该变 着他 的创 作 实 践 ,于是 他敢 于 描绘 前人 择呢? “ 我对 于 中 国画 史上 的两 个 时期 最感 兴趣 ,一是 东晋 与六 没 有 画过 或前 人认 为 不入 画 的题 材 , 《 江 山如此 多娇 》 汇 四时 于 朝 ,一是 明清 之 际 。前 者是 从研 究顾 恺 之 出发 ,而 俯瞰 六朝 ,后 景 ,融南 北于 一 图,气 势豪 迈 ,无 比壮 美 。 者 我 从研 究石 涛 出发 , 而上 下扩 展 到 明的万 隆和 清 的乾 嘉 。 ”为 三 、解 衣磅礴 ,笔墨 飞动 。 什 么要 选 择这 两个 时期 呢 ? “ 东 晋 是一 个绘 画大 转变 的枢纽 ,而 在 无 比丰 富 的大 自然 面前 ,傅 抱 石探 索 了一 套表 现 山石 的方
2 O 世 纪 中叶 , 中国 画坛 求异 思变 ,大家 都在 反 思 中国画 的流 无 能 自已。 ”他先 后 发表 了 《 苦瓜 和 尚年 表 》 《 石涛 丛 考》 《 石 弊 ,以 图创 新 。时值 西 学 日盛 , “ 以西 画改 造 中 国画 ”的呼 声和 涛 年谱 稿》 。 思维 已经 成 了一 种趋 势 。傅抱 石 身处 其 中 ,他并 没有 随 流而 动 , 对 于 自己绘 画 思想 的渊 源 ,他 说 : “ 十年 来 ,我 对这 两 位大 而 是 潜 心 画 史 ,因 为 他 深 信 , 中 国绘 画 并 没 有 穷 途 日暮 ,而 我 艺 人 ( 顾 恺之 、石 涛 )所 费的心 血 ,在个 人是 颇慰 籍 。 ” 们 还远 未 悟其 要 道 。他知 道 ,凡 是能 意 出古 今 ,独树 一 帜 的大画 家 , 必定 是具 有 强烈 的 民族 、时代 、社会 的 自我 意识 ,更要 是学 识 渊博 、见 解独 步 的思想 家和 美学 家 。
材 ,悲 情而 超然 ,他 的 山水 画 ,气 势磅 礴 ,我 们可 以透 过 他 的绘 觉 ,再 图变 更 他 的一切 。 ”造 化是 最 生动 活泼 的生 活源泉 。” 画 作品 ,探 究其绘 画美 学 的 内涵 。

1 9 5 7 年 ,傅 抱 石 出访 欧洲 各 国 ,沿 途 作 画 , 1 9 6 0 年 ,他 带 领江 苏 省 国画 院的 画家足 迹 六省 ,行程 二万 二千 里 ,搜 集 了大 量 上东 北长 白山 ,站在 山岭上 ,第 一 次见 到那 样无 边 无 际 、郁 郁 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