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绘画美学

合集下载

绘画中的美学

绘画中的美学
草地上的午餐(草稿)
绘画的 色彩美
目录
一、色调美
1. 色调是色彩的调子,也就是色彩在绘 画总体组合中的一种色彩倾向性。
2. 以美国画家惠斯勒的《第二号白色交 响曲:小幅的白色女郎》为例。
这幅画是以白色为色彩和主色调的。白 色的裙子,白皙的皮肤、白色的壁炉、蒲扇 中白色部分、粉白的花朵、蓝白色的花瓶。
海滨公园打伞的女子(卡美伊)
莫奈的光影
这幅画是在户外完成的,莫奈运用印象派的 光影手法,描绘了草地上消闲的绅士淑女。
画家以幽暗的树荫为背景,衬托着前 景白布上的男人、女人及食品,体现 了夏日消闲的假日午餐。一片片绿叶 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显得异常透亮, 不仅点明夏天的炎热季节,也增添了 画面的颜色。 景物、人物都描绘得十分鲜明动人。 外光的运用,给画面带来了色彩斑斓 与清新爽朗的效果。
白色给人一种唯美、纯洁、纯真之感。
色调的分类 冷暖色调
一、色调美
从色相上可以分为:红色调、绿色调、蓝色 调等; 从明度上可以分为:亮色调、暗色调、中间 色调; 从色彩冷暖上可以分为:暖色调、冷色调、 中性色调;以荷兰的霍尔玛《林荫道》为例 从色彩的纯度上可以分,可以有鲜艳的强色 调和含灰的弱色调等。
绘画的 比例美
目录
什么是比例 绘画中的比例 绘画比例美的
表现形式
01
什 么 是 比 例
任何具有表现力的技术都有某种不成文 的规律,比例是所有造型艺术入门的基 础技巧,例如适合于多大开本的插图、 布景、墙画、马赛克等,都要考虑确定 画面的尺寸。范围就是比例,而形成艺 术品大小的差别、明暗的配置、建筑艺 术的四周空间,都有比例问题,在作画 时画笔也必须确定线条间的对比关系, 在画面总体上的比例、间隔强弱等的对 比都有其比例问题。

高中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第6课艺术美和形式美 课件(共15张PPT)

高中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第6课艺术美和形式美 课件(共15张PPT)
6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 艺术美和形式美
罗丹《欧米埃儿》
一、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
• 美术形象: • 是指一件美术作品中个别的、具体的、完整
的艺术形象,也是指一件美术作品中由这种 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所形成的 综合的、整体的艺术形象。 • 艺术美:无论哪种美术形象,他们都不是与 生活完全等同的,而是艺术家根据美术的语 言,并按照美的规律和法则,对现实生活进 行抽离、集中、概括、综合以至改造的结果, 反映了艺术家个人和时代的精神与审美精神。
行走的人
雕塑 1890年 罗丹(法国)
艾普色姆的赛马(油画,1821年)席里柯(法国)
《艾普色姆的赛马》 反映了热里柯这 一时期的倾向,是他去英国访问(1820 — 1822)期间完成的。 他把从意大利获得的 题材,经过出国游览考察所得, 酝酿成了 这幅赛马题材作品。从历史的角度看, 热 里柯的英国之行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以马 为主题的一系列后期创作, 是他 从英国返 回后确立的。 热里柯于 1824 年不幸在一 次偶然的坠马中受伤去世,年仅 3 3岁。
• 2. 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 理)及其所构成的审美意象;
• 3. 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 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 )及其 所构成的审美关系。
雄视
(中国画,局部)潘天寿
• 生活是生活,艺术是艺 术,不能也不必要完全 一样。 -------潘天寿
பைடு நூலகம்
春雪(中国画,1983年)吴冠中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高更
泼墨仙人图
老国王
油画,1917年
卢奥(法国)
这幅画约创作于 1916—1917 年, 在两次世 界大战期间,卢奥反复修改了 这幅画,借以寄托画家对苦难 人民的同情。他在自己的回忆 录中写道:“ 我 是荒原里受 苦难人的沉默的朋友。我是永 恒苦难的常青藤,它攀缘在这 被弃的墙上,墙内是反叛的人 们藏着的罪恶与善行。作为基 督徒,我相信钉在十字架上的 耶稣。”

人民美术出版社鉴赏 第6课 艺术美和形式美

人民美术出版社鉴赏 第6课 艺术美和形式美

形式美的法则(变化与统一)
总结
• 现实生活→→提取对象→→艺术处理 ↓↓
艺术美+形式美 ↓↓
艺术作品 +
鉴赏水平 =
成功的艺术作品
课堂小结与回顾
今天我们学习了漂亮不是美术鉴赏的唯一 标准,形式美的法则不仅仅存在于美术作品当中,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也是符合法则的,也可 以帮助我们丰富自己的审美取向和生活内容,希 望同学们更多的发现周围事物的美感,并学会再
她没有了胳膊,我们会有这样的审美,但如果 有了双臂,会是怎么样的双臂呢?我们能不能给她 进行一次复原呢?
复原1:维纳斯正慢慢走进海里,右手扶持着自已的衣服,左手 想要把头发 松 开,所以左手 握着的是结发的发带类的东西。
复原2:右手护胸,左手拉着自己的孩子小爱神厄洛斯。 复原3:维纳斯的左手握着苹果,右手扶持衣裙,姿势为站
因为在这里成为问题的,已不是艺术效果上 的数量的变化,而是质量的变化了。
数量:增加两条手臂 质量:无臂——无限想象
有臂——束缚想象
3.语言法则 (形式美的法则)
则形 式 美 法
对称与均衡 比例与尺度 节奏与韵律 对比与和谐
变化与统一
形式美的法则(对称与均衡)
形式美的法则(对比与和谐)
形式美的法则(对比与和谐)
2、美术的语言手段有哪些?۞
西方绘画:明暗、空间、透视、构成、肌理等, 中国画:笔墨、章法、皴法、布白等。
二、什么是形式美
美术作品除了艺术美之外还有形式所传达的美,即 形式美,它不仅包含艺术美之中,其本身也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构成:
• 1、语言元素 形态变化
艺术美和形式美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

绘画美学专题教育课件

绘画美学专题教育课件
在绘画中创新性地开创技 法,将自己对解剖、植物 学、光学及物理学旳精微 知识利用于绘画上。
将人旳心理深度经过形式 体现出来。
盛期文艺复兴
莱昂纳多·达·芬奇(1444-1514)
《最终旳晚餐》1495-98年, 综合材料,
460x880cm, 米兰 圣母感恩教堂
盛期文艺复兴
莱昂纳多·达·芬奇
(1444-1514)
• 出土于庞贝城, 现归意大利那不 勒斯国家博物馆 收藏。
埃及绘画
• 线刻---就是在石头上刻画人物或动物旳形象, 这些形象都是平面造型。
• 象形文字---这种象形文字最初是用一种符号代 表一件实物,每一种符号就是一幅独立旳绘画。
• 墓室壁画---古埃及最主要旳绘画形式
•是 埃 尔 涅 弗 法 老 墓 壁
丛竹图 清 郑板桥
小结
古代人物画旳艺术特点是传神写照。 古代山水画旳艺术特点是情景交融。 古代花鸟画旳艺术特点是以写生为基 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西方绘画旳 发展历史
西方绘画发展历程
西方绘画
史前 绘画
古代 绘画
中世纪 绘画
文艺复 复兴 绘画
17世纪 绘画
18世纪 绘画
19世纪 二十一世纪 绘画 绘画
绘画—无声旳诗
学习目的:
• 了解绘画旳起源和发展历史 • 了解并掌握绘画艺术旳概念和
领略绘画独特旳艺术魅力 • 绘画形式美旳欣赏和作品欣赏 • 中西绘画美学特征比较
绘画旳起源
智慧旳远古先民们,为了本身旳 生存和繁衍,在与自然界旳搏斗抗争中 本能地寻找一种最简便、最直观旳统计 手段,以便把自己对未知世界旳探寻和 对美妙愿望旳企盼用图画或符号旳形式 统计下来,而线条恰好满足了这种需求。 正是因为线条旳便利和直接性,使人类 最早旳造型行为从一开始就选择了这种 极易掌握旳体现形式,所以便有了早期 旳“绘画”,并逐渐发展起来。

美学第六讲

美学第六讲

六绘画的美学问题第一节绘画与观看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因此这与人的观看活动有着天然的关系。

它通过观看,并且构成观看的视觉图像,显示观看到的东西。

绘画中的观看有以下三个特点:1、绘画的观看是主动的观看。

有两种不同性质的观看:被动的观看和主动的观看。

日常观看中大量的都是被动的观看。

绘画的观看是主动的观看。

所谓主动观看就是观看时还有期待和询问的积极意图。

看的行为发生于视觉主动去寻找和发现的冲动之后。

所有的视觉形象由于积极观看的介入,经过了精心的组织,其中突出的部分显示了画家的态度。

2、主动观看在绘画中还表现为对事物现状的突破,所以绘画的观看是一种有创新的观看。

伟大的绘画艺术家都不会满足于仅仅看到事物的现状。

所谓现状就是已有的习惯性的样子,看到事物的现状就等于什么也没有看到。

画家力求发现真实,冲击久已为人们习惯了的视觉现状。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对事物现状的突破,就在于发现了人体的真实素描关系,从而打破中世纪以来人物肖像画的格式化处理,以及风景画的平面感,从而发现了关于物体关系的某种真相。

而当这种观看方式经过几百年发展变成一种习惯性的现状时,现代绘画革命就来临了。

因此,观看的主动性,企图通过创新看到事物真相的愿望,支撑着绘画的艺术世界。

3、绘画中的观看是通过绘画语言的观看绘画中的观看与观看自然事物的方式是有区别的,它是通过绘画语言并期待发现新的视觉语言样式的观看。

这首先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平面地把握形象,在平面上使用色彩及明暗,把他幻化为具有立体视觉效果的图像。

我们最后看到的是一个由色彩、线条和形状构成的形象。

第二节绘画语言一、线条线条具有最丰富的二维(平面)空间表现力。

不仅可以通过直线、横线、弧线以及它们的各种变种构成各种形状,提供三维空间感觉,而且线条本身就可以显示出韵律感和生气。

蒙娜丽莎的嘴角,耶稣和犹大的眼睛(乔托壁画《犹大的亲吻》),这些作品中,一种线条样态就强有力地捕捉到了形象的生气。

绘画中的美学

绘画中的美学
九方皋相马
三、虚实藏露
构图布局要注意隐显藏露,即景 物的安排有隐有显,有藏有露,不将景 物一览无余地全部呈现出来,给人留有 广阔的想象余地,以启迪欣赏者再创造 的心理机制。使画面既有明晰可见的景 物,又有广阔的再想象的天地。显露隐 藏安排得宜,即从结构上具体表现出虚 实相生的美学原则。
虚实相生的美学原则,也体现于 对画面空白处的处理。比如在荆浩的作 品《匡庐图》中,就体现了这一原则。
草地上的午餐(草稿)
绘画的 色彩美
目录
一、色调美
1. 色调是色彩的调子,也就是色彩在绘 画总体组合中的一种色彩倾向性。
2. 以美国画家惠斯勒的《第二号白色交 响曲:小幅的白色女郎》为例。
这幅画是以白色为色彩和主色调的。白 色的裙子,白皙的皮肤、白色的壁炉、蒲扇 中白色部分、粉白的花朵、蓝白色的花瓶。
海滨公园打伞的女子(卡美伊)
莫奈的光影
这幅画是在户外完成的,莫奈运用印象派的 光影手法,描绘了草地上消闲的绅士淑女。
画家以幽暗的树荫为背景,衬托着前 景白布上的男人、女人及食品,体现 了夏日消闲的假日午餐。一片片绿叶 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显得异常透亮, 不仅点明夏天的炎热季节,也增添了 画面的颜色。 景物、人物都描绘得十分鲜明动人。 外光的运用,给画面带来了色彩斑斓 与清新爽朗的效果。
对人物面部的光影处理 采用了明暗对比较强的 方法,光线从人物斜上 方射下,使人物的鼻子 产生一道投影,并融入 暗部,突出画中重点, 也让暗部去弱化和消融 次要因素。
伦勃朗的光影
伦勃朗油画采用的明暗对照法,即采用黑褐色或浅橄 榄棕色为背景,将光线概括为一束束电筒光似的集中 线,突出画的主要部分。
这种视觉效果, 就好像画中人物 是站在黑色舞台 上,一束强光打 在他的脸上。 让人目光不自觉 的集中,吸引力 极强,极具戏剧 性。

绘画美学

绘画美学

学号20083214695 姓名郭九龙年级08级美术学3班浅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版画发展情况以及版画的审美特征大学期间我所修的专业是美术学综合绘画方向,综合绘画是一个很宽泛的绘画形式,它可以包含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一些元素,加之运用综合材料与媒介,根据作者的主观理解而创作出的作品。

这是一个新潮的专业,是在改革开放开始,九十年代得以发展的一个专业。

既包含了当代艺术中的装置、行为等艺术形式,又在传统油版雕绘画中寻求发展。

鲁东大学美术学专业综合绘画方向主要还是以版画教育为主。

因为版画创作材料宽泛,包括木板、石板、铜板、锌板、丝网版、数码版等,创作方式比较自由。

因此,我在这主要陈述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版画的发展情况以及它的艺术特点。

版画从传统上来讲是一种充分利用媒介材料,间接的展示视觉艺术的画种,它的特性就是间接性和复数性。

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版画仍然是复制版画,自1931年起,由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开始有了我国创作的版画。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版画大多以木板为主,题材也多以提现主旋律或人民生活为主,并且带有一点的宣传作用。

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铜版画、丝网版画在这个阶段发展的较为缓慢。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版画的重要发展阶段。

正是由于改革开放、观念更新,使版画在语境变易和视觉革命中,开始了艺术文本和精神家园的重构,实现了版画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版画形式变得繁荣起来,各种版种也都得到发展,由于信息时代的来临,数码版等形式也成为版画的新兴力量。

目前中国版画格局可分为四种类型:即学院版画、画院版画、业余群体版画和少儿版画。

在30年的演化中版画内容也由一般性政治宣传与浅层次反映生活走向精神内涵的深邃,由艺术语言的粗糙陈旧走向精到新颖。

改革开放以后促进中国版画飞速发展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85思潮”运动对版画艺术的影响;第二,西方先进文化以及版画形式理论的传入影响。

“85思潮”运动,至今影响着中国艺术界,运动中涌出的先进艺术家至今仍活跃在当代艺术圈。

中国绘画美学范畴体系

中国绘画美学范畴体系

中国绘画美学范畴体系
中国绘画美学范畴体系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人物、山水、花鸟、动
物等各种画题以及画法、构图、色彩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范畴:
1.写意、工笔:写意是讲究笔墨韵味和意境表达的一种画法,工笔则
强调精密细致的技巧和表现力。

2.人物画:中国绘画的重要题材之一。

强调形神兼备,通过表现人物
形态、内在情感和社会背景来表达人情世态。

3.山水画:又称为山水画。

着重表现自然景观和人文意境。

强调意境、构图和笔墨。

4.花鸟画:讲究形神兼备,强调表现花鸟的神韵和气质,寓意美好和
吉祥。

5.动物画:通过描绘动物形态和性格来表达哲理和艺术境界。

6.造型、构图和笔墨:在中国美学范畴中,这些方面被认为是绘画技
法的三大基础。

造型是指形态和结构,构图是指画面的布局和视觉效果,
笔墨则是指用笔表达表现力。

7.色彩:中国绘画的色彩属于“文人色彩”,往往只使用少量的颜料,以表现意境和情感。

常常运用意象来表现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总的来说,中国绘画美学范畴体系非常丰富,不仅包含了许多具体的
画题和技法,还强调了艺术家的个性和创造力。

高中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第6课艺术美和形式美 课件 (共40张PPT)

高中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第6课艺术美和形式美 课件 (共40张PPT)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主要是由以下几个 方面的内容构成的:
1、语言元素(点、线、面、体、色)及 其 所构成的形态变化;
2、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 理)及其所构成的审美意象;
3、语言规则(变化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 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及其 所构成的审美关系。
形式美的最高法则是什么?
• 假使维纳斯的双臂完好无缺
她没有了胳膊,我们会有这样的审美,但如果 有了双臂,会是怎么样的双臂呢?我们能不能给她 进行一次复原呢?
复原1:维纳斯正慢慢走进海里,有手扶持着自已的衣服,左手 想要把头发 松 开,所以左手 握着的东西不是苹果,而是结发 的发带类的东西。 复原2:右手护胸,左手拉着自己的孩子小爱神厄洛斯。
WHAT-什么是形式美 WHY-为什么要有形式美 HOW-如何表现形式美
艺术典型:

反映艺术家个人

和时代的精神和审美理想



艺术美
美 美术形象:
按照美的规则
不等同于
从现实生活中
漂亮、好看
抽离的艺术形象
生活中的事物
提取对象
将对象处理为艺术形象
融入画家观点成画
艺术美
艺术美--综合了艺术 家个人观点和时代精神, 艺术典型与现实生活的 关系。
复原3:维纳斯的左手握着苹果,右手扶持衣裙,姿势为站 立;台座上有支柱撑住左手,从刻有铭文的台座前 面,可读出作者的名字。
复原4:表现的就是维纳斯在左膝上按着盾或矛,默默注视 着前方。
我们如何评价这些复原的图像的?
选择出来的任何一种形象,都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 感”。应为丧失了双臂之后,会给人一种想象的空间,想象也给 了艺术以生命。但是想象要有一定的界限,不能无限的遐想。

绘画美学的理解1000字

绘画美学的理解1000字

绘画美学的理解1000字绘画美学是对绘画艺术的审美规律和价值观的研究。

它关注绘画作品的形式、结构、色彩、线条、构图等要素,以及绘画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和意义。

绘画美学的理解是对绘画艺术的深入思考和探索,旨在揭示绘画艺术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绘画美学强调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通过视觉形式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观点。

绘画美学要求艺术家通过形式的选择和处理,使作品的内容得以最好地表达出来。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绘画作品的核心价值,也是艺术家表达自己独特艺术语言的重要手段。

绘画美学关注绘画作品的表现力和表现手法。

绘画作为一种非语言的艺术形式,通过视觉形象来传达信息和情感。

艺术家通过色彩、线条、构图等手法的运用,创造出独特的绘画语言,以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点和情感体验。

绘画美学认为,艺术家的表现力和表现手法对于作品的艺术价值至关重要,它决定了作品是否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反应。

绘画美学强调观众的审美体验和感受。

绘画艺术是一种以视觉为媒介的艺术形式,观众的感受和体验对于作品的价值评判起着重要作用。

绘画美学认为,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由观众来决定的,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观众的感受之间存在着一种独特的关系。

观众的审美体验和感受既受到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影响,也受到观众自身的文化背景、经验和情感状态的影响。

因此,绘画美学强调观众与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性,它要求艺术家通过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来引导观众的感受和思考。

绘画美学还关注绘画艺术的历史和传统。

绘画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绘画美学认为,艺术家应该对传统绘画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以丰富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

同时,绘画美学也强调艺术家要有创新精神和个性风格,通过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内容。

绘画美学认为,艺术作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自身的审美品质,还在于其对于艺术史和文化的贡献。

绘画美学是对绘画艺术的审美规律和价值观的研究。

它强调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关注绘画作品的表现力和表现手法,强调观众的审美体验和感受,同时关注绘画艺术的历史和传统。

绘画美学的理解1000字

绘画美学的理解1000字

绘画美学:探寻艺术之魂绘画,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类情感、思想与观念的直接反映。

而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探讨美的本质、审美体验以及艺术的价值。

当这两者相结合,便产生了绘画美学,一个探究绘画作品如何传递美、如何影响人们心灵深处的学问。

绘画美学不仅仅关注作品的外在形式,更深入到作品背后的意蕴和创作者的内心世界。

一幅画作,无论其色彩搭配、线条勾勒还是构图布局,都是创作者对美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正是这种理解和表达,使得每一幅画作都成为了一个独立且完整的审美体验。

对于绘画美学的理解,首先应从其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入手。

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对美的定义和追求都有所不同。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强调人体的比例、和谐与美感;而印象派则注重光线与色彩的变化,捕捉瞬间的感觉。

理解这些背景有助于我们深入解读画作背后的文化和艺术观念。

进一步地,绘画美学也涉及到对具体技法的探讨。

不同的绘画技法,如油画、水彩、素描等,都有其独特的语言和表现力。

这些技法不仅仅是技巧,更是创作者传递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

通过研究这些技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创作者是如何通过技艺来表达自己的审美追求。

另外,绘画美学还涉及到对观众审美体验的探讨。

一幅画作如何影响观众的情感和认知?观众是如何解读画作中的意象和符号?这些都是绘画美学研究的课题。

通过对观众的审美体验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的传播和接受过程。

然而,绘画美学并非是孤立的学问。

它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哲学思考对美的本质和定义有着重要的影响;心理学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观众的审美反应和认知过程;社会学则关注艺术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

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绘画美学的多元面貌。

在今天的社会,随着数字技术和新媒体的普及,绘画艺术的传播方式和审美体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如何在这种新环境下理解和研究绘画美学,也是当代学者面临的挑战之一。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美学观念,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以应对这个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绘画艺术的四种美学

绘画艺术的四种美学

绘画艺术的四种美学
绘画艺术是一个生态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

这个复杂系统有四类主体,分别是画家、藏家/画商、评论家/艺理论家、公众。

画家是绘画的生产者,他们需要把画卖给藏家或者画商。

他们有一套美学,同时要兼顾藏家和画商的意见。

他们也需要评论家给予好评。

藏家和画商主要是投资,是讲投资回报率的。

他们有一套自己对绘画的评估体系,兼顾画家们的意见和评论家的意见。

在商品世界顾客为王,所以他们的美学举足轻重。

评论家和理论家都是靠知识谋生,他们有一套美学,用来赞美或者批评作品,这套美学必须足以复杂,否则他们就失去了权威性。

一般来讲,他们的美学是最雄辩的。

公众对绘画的看法,受到各方的影响,于是形成一个谱。

没有画家技术性强,没有画商宣传力度大,没有评论家犀利,没有理论家高深。

以前甚至也没有他们的声音,因为公众的议论并不会发表。

现在网络时代不一样了。

一个网红女郎可能根本不懂绘画,但是她直播自己看画,看的人可能上百万,因此她的意见也不容忽视了。

更多的公众未必有什么功利心,他们也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评论,所以第一个冲击到的应该是评论家和理论家的领域。

公众当中会有一批买画的人,他们就是新生代的潜在藏家,因此他们的喜好就影响到画商的经销组合。

最后,不管公众的美学与画家们怎么不一致,最后公众美学也是会反馈到画家们那儿。

现在的公众,对于隐藏的利益意图已经都看得明白了,所以任何带有利益意图的文字,其影响力都打折扣。

公众美学相对而言,利益心最轻,利益心和影响力一般成反比。

因此,有质量的公众美学文字,可能会成为网络时代的新锐。

美学原理 绘画艺术举例

美学原理 绘画艺术举例

美学原理绘画艺术举例绘画艺术创作的美学基础画家在创作中所追求的应该是美。

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一定是至性至情的流露,是从审美角度来表现人的生活,人的心灵,并揭示出一定的社会生活特征,其中创新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题记绘画艺术作品应该是美的,画家在创作中所追求的应该是美,欣赏者在欣赏中为之倾倒的同样也是美,失去了美,艺术作品就失去了生命,也失去艺术作品赖以生存的价值。

因此,大凡从事绘画艺术的人,一定要具有坚实的绘画艺术美学基础。

艺术的真实性真诚是绘画艺术作品内容的情感性原则,是绘画作品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情感人是绘画艺术成功的诀窍。

托尔斯泰把艺术家的真诚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他认为:“艺术家的真挚的程度对艺术感染力的大小影响比什么都大。

”他甚至宣称:“作者所体验过的感情感染了观众或听众,这就是艺术。

”真实是艺术绘画作品的基本要求,然而,艺术绘画作品的真实性在本质上来源于生活,但是,又不同于生活的真实。

生活真实就是客体事物存在的实在,是纯客观的东西,而艺术绘画作品的真实性是主客观条件的统一,是历史的真实性与心理的真实感的艺术统一。

因此,绘画艺术的真实性是联系人与现实关系的一种中介,它来自于客观现实,又作用于人的心理。

也就是说,绘画艺术作品的内容,一方面必须适应画家在生活实践中所获得的体验,符合历史发展的面貌。

当然,这种体验和符合不应是对社会现象外在的、静态的近似,而是一种内在的、动态的近似。

另一方面,绘画作品的内容还必须适应欣赏者审美过程中的心理规律和欣赏者的社会体验。

绘画艺术的真实性是画家和欣赏者共同把历史的真实性与审美的真实感相结合的统一,是历史的逻辑与心理的逻辑统一。

所以,绘画艺术真实性的确切含义是:画家正确地表现生活的特征和内在联系所产生的艺术形象的可信性。

从客观的方面看,绘画艺术的真实是一种特征的真实、本质的真实,是画家所揭示的生活的真实;从主观的方面看,绘画艺术的真实又是幻觉的真实、想象的真实,是绘画作品通过视觉、感受在欣赏者头脑中所唤起的表象或幻象的逼真性,因此,不能用客观事物的存在形态来比照绘画作品所描绘的真实与否,更不能简单地用哲学上的反映论来解释绘画作品的真实性。

大学绘画美教案

大学绘画美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绘画美学的概念、历史与发展。

2. 培养学生对绘画作品的美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1. 绘画美学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2. 绘画作品的美学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1. 学生对绘画美学的理解与认识。

2. 绘画作品的美学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绘画美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绘画美学与日常生活、艺术创作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1. 绘画美学的概念:绘画美学是研究绘画艺术审美现象、审美规律和审美价值的学科。

它包括绘画作品的美学特征、绘画艺术的美学价值、绘画艺术的美学鉴赏等方面。

2. 绘画美学的历史与发展:a. 古代绘画美学:以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等为代表,强调绘画的宗教、道德、教育等功能。

b.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美学:注重表现人性和自然,强调绘画的审美价值。

c. 现代绘画美学:追求绘画的个性化和创新,强调绘画的审美表达。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一幅绘画作品进行美学鉴赏,阐述其美学特征和价值。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绘画美学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绘画美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那么如何对绘画作品进行美学鉴赏呢?二、讲授新课1. 绘画作品的美学鉴赏方法:a. 观察法:仔细观察绘画作品的形式、色彩、构图、表现手法等。

b. 分析法:对绘画作品的主题、内容、形式、技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c. 比较法:将绘画作品与同类作品进行比较,找出其独特之处。

三、课堂练习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一幅绘画作品进行美学鉴赏,并撰写鉴赏报告。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绘画美学鉴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绘画作品,提高审美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绘画美学的概念、历史与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

2.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绘画作品美学鉴赏能力。

3.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积极参与,提高审美素养。

绘画美学讲解教案

绘画美学讲解教案

绘画美学讲解教案教案标题:绘画美学讲解教学目标:1. 了解绘画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掌握常见的绘画美学要素;3. 提高学生对绘画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教学内容:1. 绘画美学的概念和定义;2. 绘画美学的基本原则;3. 绘画美学的要素:线条、色彩、形状、质感、光影等;4. 绘画美学与艺术创作的关系;5. 绘画美学在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一些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蒙德里安的《构成》系列作品、梵高的《向日葵》等。

讲解绘画美学的概念和定义:1. 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绘画美学的概念,即研究绘画艺术的美的规律和原则的学科;2. 引导学生思考绘画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和联系。

介绍绘画美学的基本原则:1. 对比与统一原则:讲解对比和统一在绘画中的作用,如颜色对比、形状对比等;2. 平衡与构图原则:解释平衡和构图在绘画中的应用,如重心平衡、构图比例等;3. 运动与节奏原则:说明运动和节奏在绘画中的表现手法,如线条的运动感、色彩的节奏感等。

介绍绘画美学的要素:1. 线条:解释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和表现手法,如线条的粗细、曲直等;2. 色彩:介绍色彩在绘画中的表现方式,如明暗对比、色彩的饱和度等;3. 形状:说明形状在绘画中的运用,如几何形状、有机形状等;4. 质感:讲解质感在绘画中的表现方法,如细节描绘、材质的真实感等;5. 光影:解释光影在绘画中的运用,如明暗对比、光线的投射等。

绘画美学与艺术创作的关系:1. 引导学生思考绘画美学如何指导艺术创作,如如何运用美学原则和要素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2. 通过分析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展示绘画美学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绘画美学在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中的应用:1. 介绍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的特点,如印象派、抽象艺术等;2. 分析并讨论不同艺术家在绘画中运用绘画美学的方式和效果。

总结:1. 对绘画美学的学习和理解进行总结,强调绘画美学在艺术欣赏和创作中的重要性;2.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绘画美学的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之战
嫩 红 轻 绿
D、生活与实践
• 首先是画家个人的整个生活方式:生活实践与艺 术实践; • 其次是画家的社会生活。“美是生活”(车尔尼 雪夫斯基语)。
• 绘画造型四个层次(光色、图像、意识、生活) 互相开放、互相交叉。关键层次是图像(艺术形 象是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形象是审美接受的载 体,无形象就无绘画的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
凡 . 高
向 日 葵
康定斯基 《紫的优势》
赵 无 极 .
教 堂 及 其 周 围
德拉用一根三维的线来绣一幅二维的图,可以绣出人、马、车等许多东西, 而四维世界中的所有现象只是十维空间中一根弦的表现,这就是世界上 著名的超弦理论。下面是李可染大师绘的《超弦生万象》。
C、意识构成
• 画家“必须首先要画出他对事物的认识”(赫斯 语)。“夫象者,出意者也”(王弼语)。将人 们的眼睛从图像的表层引向观念的深层,即意识。 • 1、具体意识:画家特定时空具体性的内心世界。 画家的具体意识就是画面的“灵魂”。“一幅画 首先是表现色彩,历史呀,心理呀,它们会藏在 里面”(塞尚语)。 • 2、一般意识:画家的整个精神世界(包括时代、 民族、社会意识、审美思潮等)。
第六讲 • A、光色信号 • B、综合图像 • C、意识构成 • D、生活与实践
绘画美学
莫 奈
日 出
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关山月)
A、光色信号
• “使画家成为画家的是色彩”(黑格尔语),色是 靠光来体现的。“光”和“色彩”是世界的中心。 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抽象主义。
• 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 • 1、色彩配置:选择色相(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 黑白灰以外,180种),确定主要色相。 • 2、透视效应:将现实的三度空间压缩成画面的二 度平面,再从二度平面中生出三度空间的幻觉。 • 3、技巧处理:国画的笔墨、水彩的干湿、油画的 肌理、版画的刀味等。
B、综合图像
• “一幅画的主要任务是要描绘出一个情景,一个动 作的场面”(黑格尔语)。 • 绘画综合图像的构成方式: • 1、再现:以对生活真实物象的写实为法则。 • 2、重构:将现实场景中的物象时空关系重新组合 建构,而又并不改换物象本身的基本形状。 • 3、变形:突出对象某些特征,或将不同视角的物 象夸张加工在一起。 • 4、抽象:将物象简化成一个新的组合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