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课囚绿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囚绿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囚绿记》教案教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囚绿记》一、教学内容教材:九年级语文上册章节:第二课《囚绿记》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学习并理解《囚绿记》这篇课文,通过分析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囚绿记》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自由和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囚绿记》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难点: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绿树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对绿树的感受和联想。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囚绿记》,理解课文内容和情节。
3.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和细节,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 写作技巧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并引导学生进行例句练习。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从情感的角度理解课文,分享对自由和生活的热爱。
6.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理解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囚绿记》课文内容概括写作技巧分析情感体验分享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简要概括课文《囚绿记》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请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一个写作技巧,举例说明并解释其作用。
3.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自由和生活的热爱。
答案:1. 课文《囚绿记》讲述了作者因囚禁一只小鸟而引发的思考和对自由的渴望。
2. 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例如“他的眼珠像两颗闪亮的星星”,形象地描绘了小鸟的眼睛,使读者更能感受到小鸟的生动和可爱。
3. 结合课文内容,我理解自由是一种宝贵的权利,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应该珍惜并积极面对,对生活充满热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理解、内容分析、写作技巧讲解和情感体验等教学过程,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欣赏课文《囚绿记》。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囚绿记》课文解读
高一语文必修2《囚绿记》课文解读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起笔交待时间。
单独成段,以示强调。
]我住在北平①的一家公寓②里。
(①北平:即北京,北伐战争后,中国的首都迁到南京,北京被改名为北平。
②公寓:旧时租期较长,房租论月计算的旅馆。
)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①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这在南方是少见的。
(①嵌:qiàn。
)[介绍所住公寓房间的大小、地面、墙壁、天棚、窗户、窗帘,并且与南方对比,突出其简陋的特点,为下文写自己对房间的反常选择作铺垫。
]窗是朝东的。
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五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
[写屋内光照时间长,炎热得“可畏”,进一步为下文铺垫造势。
]这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
[房间简陋、狭小、炎热,又不是别无选择,而作者却偏偏选定了它,并且感到喜悦而满足,这反常的举动一下便引发读者的疑窦:为什么如此偏执?究竟是为了什么?但是作者故意不点破原因,而是卖个关子:“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这就留下悬念,吸引读者非阅读下文不可。
]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
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
[写孔隙为下文囚绿作必要交代。
]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
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
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照应上文所说“一个小小的理由”,交代选定此房的原因。
]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①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了下来,这样了截②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①瞥见:看到,一眼看见。
瞥,piē。
②了截:明了简单。
了,liǎo。
囚绿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作者: 陆蠡
蠡
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内容。
2.写出作者“囚绿”前与“囚绿”后的行为。 (请用与“囚绿”情势相同的短语概括)
绿—— 绿——囚 绿 绿—— 绿
品读悟情
1.作者为什么要囚住绿色?请以作者口吻 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向“绿”表白。(请 选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
我欣赏你,因为你
4.临行时我保重地开释了这 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 把瘦黄的枝叶放在本来的位 置上,向它致诚心的祝福, 愿它繁茂苍绿。
绿的深刻内涵:
生 命、希 望 向 往 光 明、自 由 坚强不屈
常春藤的“永不屈服于黑暗、 顽强抗争的精神” 给你什么
深刻的人生启示?请用凝练、 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你的理 解。能撷取一个事例加以佐证 将更好。
“我用文字的彩衣给它穿扮起来,犹如人们用 美丽的衣服装扮一个灵魂。”
—— 陆蠡《囚绿记》序
“读他的作品,不仅感受到作家爱国主义感情 在流动奔涌,而且在诗情画意和清词丽句中 得到美的享受。”
——别人的评价
作业一:
细致阅读课文,选择 最能打动你的或能给 你以启示的语言进行 美点赏析。
浩瀚的大海正是因为有了 礁石,才激起了美丽的浪 花。
生活的磨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在苦难面前抬起你自信 的头颅!永不言败!
永永 远不 向屈 着服 阳于 光黑 生暗 长! !
司马迁,受 宫刑,却能
忍受这世间 最大的耻 辱,因为他 心中有未完Fra bibliotek成的《史 记》。
张海迪,高位截 瘫。以顽强的毅力 自学了小学、中 学、大学及研究生 的专业课程。其间 克服病痛和困难进 行创作,至今已出 版大量的作品。
。
品读悟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囚绿记》教案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教学目标中关于文章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2.教学难点中的修辞手法运用。
3.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作业设计中的作文题目及答案。
一、文章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囚绿记》通过描写作者与一株绿植的互动,抒发了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几点: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针对学生理解不足的地方,进行针对性讲解。
2.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描绘大自然的作品,如《草房子》、《边城》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组织课外活动,如户外写生、自然观察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之美,激发创作灵感。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朗读课文时,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通过声音的起伏传达文章的情感。
5.对学生的反馈是否及时,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6.课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讲解、练习和互动。
7.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讲解不清、表达不明的现象,如何改进。
8.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7.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1.文章结构图
2.生字词列表
3.修辞手法解析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篇描绘大自然的作文。
2.答案:参考课文中的描写,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地方进行查漏补缺,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学期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囚绿记》教学设计 语文版
囚绿记一、教学目的:1.学会理清课文的思路,掌握课文的内容。
2.赏析作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3.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理清课文的思路。
2.学会本文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时间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 欣赏图片,引入新课。
师:我们每天都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可我们都向往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大自然不仅让我们欣赏到美,而且还能让我们从它们身上学到、得到许多东西。
老师这里有三幅老师喜爱的图片,同学们,想与老师一起分享吗?请欣赏!A、石缝中的小草B、悬崖边的树C、石壁上的常春藤能谈谈你看后的感受吗?师:植物它们有顽强的生命力,充满勃勃生机,绿意盎然,让人喜欢,让人遐想,也给人启迪!文人骚客经常抒写它们,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篇写一株植物的文章,看看它给作者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什么样的启示?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囚绿记》。
(二)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师:在“整体感知”这一环节,我们要完成两项任务:①圈点重点字词。
②理清课文的思路,掌握课文的内容。
阅读后提问:《囚绿记》是篇什么体裁的文章?提示:散文。
我们知道散文有一个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因此理清课文的思路很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理清这篇课文的思路呢?教给学生一些“如何理清课文思路”的方法。
(重视学习方法指导)友情提示:(如何理清课文的思路?)A、从课文题目入手。
B、从课文材料的安排特点入手。
C、从作者认识的变化之处入手。
D、从作者情感的发展之处入手。
思考:?(1) 课题《囚绿记》是什么意思?(2) 课文中哪几段写了“囚绿”?(8~11)(3) “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请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短语概括各个内容。
结合以上思考题,理清课文的思路。
(择)绿→(赏)绿→(囚)绿→(放)绿→(想)绿(三) 品读文段,理解作者笔下描绘的常春藤的特点作者笔下的这株常春藤是怎样的呢?它有什么特点?(文本探究一)要求:小组四人合作探讨,找出文中描写常春藤的句段,品味作者笔下的绿的性格特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囚绿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囚绿记》教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囚绿记》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囚绿记》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主旨。
1、针对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点,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真挚热烈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文中“绿”的象征意义,唤起学生对“绿”的意义的品评。
3、从被囚的“绿”的博爱与恩泽,激发起学生爱绿的浪花。
态度情感价值观:联系时代背景,了解作者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情绪的歌颂。
二、教学方法与课时安排1、以引领式的自读为主,间以提问、质疑等教学方法。
2、安排一教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从“囚绿”到“释绿”乃至“爱绿”、“护绿”情感的培育和激发。
教学难点:对“囚绿”深层含义,即象征意义的理解和品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
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
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研读课文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①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请快速阅读课文,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这样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如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
②哪一段,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你,使你动情的,做一下记号,待会儿我们要好好朗读和品味。
③质疑。
有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
学生自读、圈划。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囚绿记》ppt课件
揠 苗助长(yà) .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 ) A.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 的心情, .... 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B. “应试教育”这种急不暇择 的心态非常值得警惕! .... C. 张丽莉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 毫不犹豫 地推开了两个学 .... 生,自己却被车轮碾轧,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 D.四年的大学生活,丰富了国防生专业文化知识 ,夯实了军 政素质基础,铸造了永不屈服 的铁骨。 ....
生乙:囚前是美丽的:“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伸开柔软的卷
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囚后变得柔弱:“它渐渐失去了青苍 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
了的孩子。”
6.难点突破 对作者“囚绿”这个行为你是如何理解的? 作者那份对绿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 但是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自私之举,是对绿的施暴之举,是对生 命的一种遏制、一种摧残。
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由“绿色”到“绿友”,这一变化表明了作者对常春藤感情的变化。
城市草
查一路
①在城市里,看见草,人的眼睛都绿了。草在城市里是珍贵的,点 缀在风景区,犹如在硕大的王冠上镶几颗绿宝石。
②草,是乡村的皮肤,现在移植几块到城里,竟显得弥足珍贵了。
不再叫草,而叫绿地。绿地是很有魅力的,常常被开发商利用,绿 地面积多少,彰显一个小区的品位,我有几次购房的经历,被看中 的不是住房本身,而是所在小区里的小草和大树。绿油油的一片, 望着心里舒服。
3.结构图解
赏绿 囚绿 囚绿记 释绿 念绿
喜悦 对自由 不快 光明的 恼怒 向往 祝福
4.主题解说 这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文章。作者在这篇散文中讲述了他孤旅生涯 中的一个令人心动的故事 ,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抒发了对光明与 自由的向往之情,含蓄地讴歌了不畏强暴的民族精神。 5.重点聚焦 师:作者为什么要“囚绿”?“绿”在被“囚”前后有何区别? 生甲:作者“囚绿”是为了装饰简陋的房间,抚平抑郁的心情, 点燃心灵的希望。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囚绿记》
将人关押起来 限制自由
再读课文 划分段落 整理段意
第一部分(1—7):写我遇到了绿色,并对绿色产生 了深深的喜爱和眷恋。 第二部分(8—11):作者着意表现他囚绿的固执和青 藤不甘被囚的执着。
第三部分(12—13):作者“放绿”的同时呼唤自由 和光明,点出了文章的主题。 第四部分(14):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 感情
听读课文 积累基础
正音: 陆蠡 lǐ 瞥见 piē 移徙 xǐ 猗郁 yī 蕈菌 Xùn j ū n
重点字词 了截:明了简单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 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 反而坏事 猗郁:充满生气的样子 急不暇择:因过于急切而 来不及选择
文章题为“囚绿”,你知道 “囚”这个字的含义?
(4)文章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有 什么内在的联系? 正因为“爱绿”,所以才有了后文的 囚绿,第一部分的内容是第二部分内 容的铺垫。
1.此文作者笔下的“绿’具有了怎样的象征意味?
象征了不屈服于黑暗,顽强与黑暗抗争,以及对 光明自由的向往。 2.作者对绿所具有的这样的特点又是持怎样的态度? 敬重——“珍重” 3.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歌咏“物”,完全是为了抒 发他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手法我们称它什 么呢? 咏物抒情
再见!
读文章最后一段, 说说这一部分的内容以及隐含在文字中的 作者的思想感情
叙述自己对“绿”的思念, 也含蓄表达了对日本铁蹄下的 同胞的惦念和牵挂。(喜怒哀惧 )
总结课 文
《囚绿记》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文字。作 者在这篇散文中讲述了他孤旅生涯中的一个 令人心动的故事,通过窗前的一株不屈于黑 暗而永向光明的常春藤的描写,抒发了对光 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1、围绕“绿”,理清文章的感情线 索。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探究“绿” 的精神。 3、把握作者对顽强不屈的生命的赞 美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囚绿记》课件
明确:⑴拘禁 (例:囚禁)
文意为强留住
2、题目中的“绿”是指什么?
明确:绿色的常春藤 3、那么“囚绿”是怎么一回事呢?(用文中的 话回答)
明确: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 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 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 更密切。
四、整体感悟,理清思路,品析主旨 1、大家认为作者这样做表现了他对“绿”有 怎么样的感情?
写作时学习、借鉴。
六、扩大延伸
假想抗战胜利后,作者重回北 京,再晤常春藤,会是怎样的情 景……
七、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就象征手法好好品味一番,就 大家感受最深的某一植物或动物,最好 能够联系自身的体会,写一段200字左 右的鉴赏文字.
②门虽是常开的,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 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 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窗洞, 绿叶和我对语。
③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 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 绿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囚住一只小 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 性情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好像听 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 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 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
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
译家陆蠡。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
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 崇高的灵魂。
现出作家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可贵品行。
②作品蕴涵浓厚的乡野泥土气息,其 忧郁动人的故事情调,优美清丽的文笔,严谨的 构思,形成他自己特殊的风格。文笔缜密、漂亮、
醇厚,感情深沉、诚挚、浑厚。
明确读音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囚绿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囚绿记》教案教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囚绿记》一、教学内容教材:九年级语文上册章节:第二课《囚绿记》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年轻时期因追求自由而选择囚禁一棵绿色的树,通过描绘树在囚禁过程中的生长变化,以及作者与树之间的情感纠葛,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由与束缚的辩证思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思考自由与束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难点:对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的解读和思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绿色的植物和自然风光,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2. 课文阅读(15分钟)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囚绿记》,并在阅读过程中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或段落。
3. 内容理解(2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囚绿过程,以及作者与树之间的情感变化。
4. 讨论与思考(15分钟)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自由与束缚的关系。
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选出代表进行分享。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囚绿经历出发,思考自由与束缚的辩证关系。
5. 例题讲解(10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例题,如词语解释、句子翻译等。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进行解答。
6.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囚绿记囚绿过程作者与树的情感变化自由与束缚的辩证思考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囚绿记》的主要内容。
2. 请你谈谈对课文中所描绘的囚绿过程的理解。
3.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自由与束缚的辩证关系的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课文《囚绿记》的阅读,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第2课囚绿记(语文社九年级上)
第2课囚绿记(语文社九年级上)第2课囚绿记(语文社九年级上 )第2课囚绿记教学内容本课内容在教材第7~ll页。
《囚绿记》是现代散文家陆蠡的散文名篇,表现了作者对不屈服于黑暗、顽强抗争的民族精神的深切赞美。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散文的相关知识,包括叙事散文的基本特点,以及“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现手法。
2.体会作者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3.了解如何运用象征的手法,并能在.写作中进行模仿。
◇过程与方法1.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即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快速地理解本文的内涵。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绿”的认识、感受和理解。
3.设计问题,结合学生对“绿”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本文作者对“绿”的感受以及由此而抒发的对不屈服于黑暗、顽强抗争的精神的赞美。
4.结合作者的身世,引导学生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2.树立民族自尊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尤其注意节奏和语气的运用。
2.体会散文“形散神聚”、“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写作特点,理解托物言志的象征.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在散文中寄托的感情、散文的内涵美及其象征意义。
◆难点1.理解“绿”的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赋予“绿”的深刻思想内涵。
2.结合作者赞美“绿”的历史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教学突破1.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分组讨论“我心中的绿”。
2.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散文.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课前将学生分组,提出预习内容和要求,让学生查找有关赞美绿的文章,并将本文与之进行比较;查找有关抗战前期中国历史的资料。
2.搜集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与本课在写法、语言上进行比较。
◆学生准备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自己对于绿的认识,并与作者的认识进行比较;标出课文中难理解的字词句,以便共同讨论。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2 《囚绿记》
艾水水
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我们不 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落,要永远 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 煌!
课后练习
请以“我心中的_____(景物)” 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囚绿记
陆蠡
解 题
绿—— 窗前的一株常春藤
囚绿—— “我”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 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叫它 垂在我的桌前,以便时时欣赏。
整体感知
写作思路:
遇绿→赏绿→囚绿→放绿→念绿 (1-4) (5-7) (8-12) (13) (14)
情感变化 :
一见钟情 日久生情 情不自禁 一往情深
品味语言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 “烽烟四逼中的旧都” 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 民陷于水深火热。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成为一座“孤岛 ”,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 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作者陆蠡当时就是自告奋勇留在 上海的文艺工作者之一。1942年4月13日,他被日本兵抓捕 ,在狱中他宁死不屈,被刑审数月,惨遭杀害,年仅34岁。
“绿”的象征意义
蓬勃 向阳 固执 象征 生命、希望 光明、自由
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不屈服于黑暗
文章主旨:作者通过赞美一株象征着生命和希望的常春藤“永不
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了广大中国人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抒 发了自己对光明、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忠于祖国的情怀。
拓展延伸
思考:作者心中的这抹“绿”给你什么样的 人生启示?
方法:
言美,情切。
1、形容词、动词——准确简练、形象生动, 富有表现力。 2、修辞手法——使语言更优美生动,增强语 言的表现力,使作者的情感更真切动人。 3、表达方式——抒情、议论、描写、叙述, 使文章生动、形象、灵活,富有感染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囚绿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囚绿记》教案一、教学内容《囚绿记》选自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详细内容包括:文章阅读,生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探讨,及课后习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生词、短语和特殊句式,提高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对《囚绿记》的深入阅读,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通过文章的学习,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自我认知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
教学重点:生词、短语的学习,文章主题的探讨,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词卡片,课后习题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为新课的学习创设情境。
2. 自主学习(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生词,了解文章大意。
3. 课堂讲解(20分钟):对生词、短语进行讲解,对重要句子进行解析,分析文章结构,讲解文章主题。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图2. 生词、短语列表3. 重点句子解析4. 文章主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囚绿记》,写一篇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短文,不少于300字。
答案示例:在《囚绿记》中,作者通过观察一株绿植,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热爱。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应时刻关注自然环境,保护动植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 课后习题:完成课后练习题1、2、3。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教学难点是否讲解清楚。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自然和生命的文章,提高语文素养,增强环保意识。
8.【精品课件】第2课囚绿记
8.【精品课件】第2课囚绿记一、教学内容《囚绿记》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包括:文章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陆蠡,通过讲述自己与常春藤的一段际遇,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由的向往。
本课着重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作技巧及语言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由的向往。
2. 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学习如何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作技巧及语言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常春藤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种植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找出文章的关键词和句子。
3. 课堂讲解:a.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由的向往。
b. 讲解文章的写作技巧,如托物言志、对比等,并举例分析。
c.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如生动的描绘、丰富的修辞手法等。
4. 随堂练习:根据课堂讲解内容,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难点和重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文章《囚绿记》2. 主题思想:尊重生命,向往自由3. 写作技巧:托物言志、对比4. 语言特色:生动描绘、丰富修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生命和自由的看法。
b. 选取一种植物,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短文。
2. 答案:a. 示例:我认为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生命。
同时,自由也是人类追求的目标,我们应该为实现自由而努力。
b. 示例:松树,它高大挺拔,不畏严寒,顽强生长。
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坚韧不拔,奋发向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文章《囚绿记》,使学生理解了生命和自由的重要性,掌握了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8.【精品优质课件】第2课囚绿记
8.【精品优质课件】第2课囚绿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囚绿记》这篇课文,该文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重点词汇、句式解析,以及作者陆蠡的生平介绍和创作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2. 掌握重点词汇、句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特别是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
2. 教学重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式,以及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进而引入本课。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3.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如“囚绿”、“生命的颂歌”等。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6.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陆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囚绿记2. 重点词汇:囚绿、生命的颂歌、陆蠡3. 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囚绿”一词的含义。
(2)简述作者陆蠡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3)谈谈你对课文中自然和生命的感悟。
2. 答案:(1)“囚绿”指的是被禁锢的绿色,象征生命受到束缚。
(2)陆蠡(19021931),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
其作品以表现自然美和生命主题著称。
《囚绿记》是其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30年。
(3)(学生个人感悟,不设统一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自然和生命之美。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陆蠡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其创作风格和主题。
《囚绿记》优秀课件
《囚绿记》优秀课件xx年xx月xx日•简介•文本分析•教学方法目录•相关资料•教学反思01简介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时代背景作者陆蠡是一位爱国作家,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族命运。
个人背景课文背景作者介绍姓名生卒年月Array 1903年-1942年陆蠡(Lù Lí)别名代表作品圣泉、陆圣泉《海星》、《渡厄》、《绿》、《囚绿记》等叙事手法文章采用自传体第一人称叙述方式,以时间为序,以“我”的行踪为线索,以“我”对绿色的情感变化为情节发展脉络,叙述了“我”与绿色的故事。
写作特点情感表达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绿色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渴望,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危亡的关切和对光明未来的希冀。
写作手法文章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情感渲染和象征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读者对“我”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和情感共振。
02文本分析通过对绿枝条的囚禁,作者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表达对自由的渴望作者通过对绿枝条生命力的赞美,呼吁人们尊重自然和生命。
对生命的尊重作者通过囚禁绿枝条的过程,阐述了对爱的理解,即爱不等于占有。
对爱的理解主题思想引出写作对象“绿枝条”,并表达作者对绿的喜爱和关注。
段落分析第一段描述作者对绿枝条的囚禁过程,以及在囚禁初期绿枝条的变化。
第二段作者对囚禁绿枝条行为的反思,发现自己的错误,并表达对绿的歉意。
第三段写作手法拟人化01作者将绿枝条拟人化,赋予了它以人的情感和行为,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借景抒情02作者通过对绿枝条的描写,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命的尊重。
象征手法03绿枝条象征着自由、生命和爱,这种象征手法增加了文章的主题思想深度。
03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叙事散文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启发学生深入领会文章中作者的情感和主题;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和写作的能力。
1突破方法23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媒介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采用小组讨论、课堂演讲和写作训练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提高学习效果;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囚绿记》课件
《囚绿记》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囚绿记》。
本课主要内容是讲述作者童年时因为好奇而将一棵绿植囚禁在室内,观察其生长过程,并从中体会到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的力量。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生命的可贵,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让学生感受绿色的美好,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2. 课文朗读与理解(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作者囚绿的原因和体会。
3. 生字词学习(5分钟)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实践环节(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观察周围的自然界的绿色植物,谈谈自己对本课主题“囚绿记”的理解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囚绿记——生命的力量七、作业设计1. 请用本节课学会的生字词造句。
2. 请写一篇关于自然界中你最喜欢的绿色植物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讨论课文内容、观察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使学生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和自然的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让学生亲身体验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的力量。
《囚绿记》教案模板汇总9篇
《囚绿记》教案模板汇总9篇《囚绿记》教案篇1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体味作者对“绿”的情感变化,学习反复、比喻等修辞方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法学习__主题,圈点批注法品味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学习绿色所象征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语:绿,是生命的舞蹈者,是大自然的天使,是濒临绝境的希望。
它是多么使人迷醉,让人向往!中国现代散文家陆蠡,他对“绿”情有独钟,痴心的想把“绿”囚禁起来,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他的优美散文《囚绿记》,感受作者的囚绿情结。
二、作者介绍:学习新课内容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下作者情况陆蠡(1908~1942),浙江天台人,他1933年开始散文创作,前后共出版了三部散文集,即《海星》《竹刀》和《囚绿记》。
1942年4月被捕。
在监狱里,面对刑审,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不久即惨遭杀害,年仅34岁。
陆蠡的人生和创作生涯均极短暂,作品也不丰盛,但他卓异的人格和独特的文格都将魅力长存。
三、检查预习情况: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给《囚绿记》的生字注音嵌(qiàn)瞥见(piē)了(liǎo)截爽直涸辙(hé zhé)移徙(xǐ)揠苗助长(yà)婆娑(suō)猗(yī)郁蕈菌(xùnjùn)四、研读课文从字词的掌握情况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还是不错的。
下面我们来研读课文。
当老师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时,脑海里马上产生一个疑问。
我们在第一模块学过“优美的汉字”,知道“囚”是会意字,本意是把一人关起来,它使用的对象一般是人,但作者在这却给__起名为《囚绿记》是不是有些欠妥,动宾搭配不当?还有疑问就是:他为什么囚绿?当同学们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时有什么想法?(找同学们回答)这节课,我们就用反复诵读法来学习这篇__,解答同学们心中的各种疑惑。
一读:快速浏览课文,通过解决大屏幕上的三个问题,理清__思路,把握__感情基调1、__题目是“囚绿”,那__哪几自然段是写囚绿呢?2、作者在囚绿之前、之后又各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类似“囚绿”这样动宾结构的二字词语概括__其他部分内容,理清全篇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时代背景及作者作品 陆蠡(1908~1942),原名陆考源,字圣泉, 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家、翻译家。1942年 因出版抗日书籍,被日本宪兵扣留,惨遭杀 害,时年34岁。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 就的散文作家。他以散文集《海星》步上文 坛,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 记》。 本文写于1938年秋,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 “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 国难当头,民生之艰,个人之困,使这个有 抱负的青年倍感焦灼而痛苦,使他发出要挣 脱黑暗幽囚,去迎接光明的呐喊。
1、作者为什么要囚禁绿?
最后为
什么又让绿恢复自由? 2、请你用与“囚绿”相同结构的 动宾短词来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
请带着疑问快速浏览课文。
释疑
寻绿
恋绿
(6-7)
囚绿
(8-11)
释绿
(12-13)
怀绿
(1-5)
(14)
1、快速找出常春藤不同的称呼,
品味作者情感变化。
绿 影
绿 色
绿 友
答案:(1)选定“囚绿”来给文章命名,这与 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关。文章的五个层次 中,“囚绿”写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暗 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明作者复 杂的心情,这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 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 者的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坚决反抗的反映。
(2)从文章行文思路看,“寻绿”“观绿”写 对“绿”的感情逐渐加深,为下文的“囚绿” 作铺垫,至“囚绿”,这种“爱”达到了畸 爱的程度,才有了后面理解之后的“释绿” 及分别之后的“怀绿”。 总而言之,无论是作者的感情触发,还是文 章的行文结构,都与“囚绿”有着极为密切 的关系,因此作者将文章命名为“囚绿记”。
(暇) 闲xiá (瑕)不掩瑜 xiá 闻名xiá (遐)迩
piē(瞥)见 bié (蹩)脚 (弊) 舞bì (敝)帚自珍 bì (蔽) 遮bì
yī(猗)郁 涟yī(漪) qǐ(绮)丽 yǐ(倚)靠 yǐ(旖)旎
3.成语积累 (1)涸辙之鲋:在干涸了的车辙里的鲋鱼(鲫 鱼)。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 (2)涸泽而渔:放干了池水捕鱼,比喻贪图眼 前利益,不留余地,不顾长远利益,也作竭 泽而渔。 (3)急不暇择:形容情况紧急,来不及选择。 (4)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 于求成,反而坏事。 (5)偃旗息鼓:放倒军旗,停击战鼓。指秘密 行军,不暴露目标。现多指停止战斗,也比 喻停止批评、攻击等。
3.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囚绿”之后为什 么又“放绿”?“放绿”之后为什么还“怀 绿”? 提示:作者紧紧围绕着“绿”做文章,那么 同学们就应该抓住“绿”来理解文章,抓住 “绿”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通过对“放 绿”“怀绿”等品味揣摩,来体会作品隐含 的意义。
答案:(1)作者喜欢绿,把绿看做是生命力的 象征、希望的象征和快乐的象征。这也暗示 了另一面,作者的人生并不顺利,甚至还暗 示当时整个社会都不安定,因此作者借绿来 表达希望。(2)作者“囚绿”一是为了与绿枝 更亲近,二是出于一种他人难以理解的“魔 念”。但他出于良心,不忍让绿枝条彻底枯 死,于是“放绿”。(3)作者最后“怀绿”, 其实也是在怀念苦难中的北平人民。这是暗 示的写法。
6.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常春藤“固执”? 这表现了常春藤什么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答案】 固执指“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 向”,或者说“向着阳光”。对光明的向往, 执著的追求,不屈不挠的精神。
写作背景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日寇入侵,华北人民处 于水深火热之中。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卢沟桥镇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 “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 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 “你爱国吗?” “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么?” “不赞成?”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最后 折磨而死。
5.第①段中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来表达自 己“自私的念头”,你认为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答案】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 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答案:写房间的简陋、狭小、炎热、潮湿, 意在说明:只要有绿在,一切都可以忍受。 由此突出了作者对绿的向往,为下文赏绿作 铺垫。第九段写乡间小屋的事情,主要用于 表达对“绿友”的“爱之深”。
2.文章对于窗前的常春藤的称呼是不断变 化的,是怎样变化的?其中有何深意? 提示:对常春藤称呼的变化反映“我”对 “绿”认识的不断深化,隐含着作者思想感 情的变化。注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探究其 称呼的具体含义。 答案:首先称其为“绿色”,然后称其为 “绿友”,最后称其为“绿囚”。这种称呼 的变化隐含着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绿色” 是对普通自然物的色彩的称呼;“绿友”隐 含着作者的亲密、喜爱之情;“绿囚”则饱 含着作者对常春藤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之情。
陆蠡
1.理清感情线索,领会作者描写绿枝条所 寄托的深层意味。 2.学习作者将“绿”拟人化,来表情达意 的写作手法。 3.理解作品主旨,弄清“绿”的象征意义。
急不暇( xiá )择 蕈菌( xùn ) 移徙( xǐ ) 揠( yà)苗助长 囚系( xì ) 淅沥( xī lì ) 涸辙( hé zhé ) 猗( yī )郁 陆蠡( )
8.“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结合语境, 说说这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答案】 这两句话点明了绿色的象征意义 和作者对绿色的挚爱。作者的赞美、歌颂之 情蕴含其中。
本文给你什么深刻 的人生启示?
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 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 枯萎和凋零!要永远向着阳光生 长!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 煌!
移xǐ(徙) (徒)步 tú u(候) 气hò u(侯) 王hó
2.音形辨识 nɡ(藤) 常春té nɡ(腾) 奔té n(缘)故 yuá n(椽) 大笔如chuá 鸟huì (喙) jiāo(娇)气 jiǎo(矫)情 jiāo(骄)傲
7.第④段中作者一方面说自己“不能原谅 我自己的过失”,另一方面却又称“魔念在 我心中生长”,这是怎样的一种矛盾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答案】 “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是因 为作者为了更好地亲近绿,引绿入室,却伤 了绿。作者在绿藤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力量, 觉得自己隐隐然做错了。但另一方面作者却 仍然执著一念存着“魔念”,囚禁着绿,不 愿放走它。
lǐ
注:蠡lí:瓢或者贝壳。以蠡测海。 蠡lǐ:用于人名、地名。范蠡、蠡县(在河北)
(二)多音字 o)朝拜 (chá 朝 (zhāo)朝霞
(lǐ)陆蠡 蠡 )以蠡测海 (lí n)幽禁 (jì 禁 (jīn)情不自禁
(xiān)纤细 纤 n)纤绳 (qià )囚系 (xì 系 )系围裙 (jì (lǜ)绿洲 绿 )绿林 (lù
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 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蓬勃
希望、生命
象征
固执
向阳
自由、光明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绿 托
物 言 志
生命、希望,追求光明、 自由,坚贞不屈的抗战精 神
蓬勃、 向阳、 固执
Hale Waihona Puke 象征以小见大
1.文章第一至四段以大量的笔墨写小屋的简 陋,第九段又回忆以前乡间小屋的情形,用 意何在? 提示:文章主旨是赞美“绿”所寓含的生命 力、希望等象征意义,突出“绿”给处于困 境中的人以慰安、以快乐。显然,越把环境 写得恶劣,越能突出“绿”的这种作用。第 九段回忆从前乡间小屋的情形显然是为了说 明“我”“囚绿”的原因。
4.课文既然可划分为“寻绿”“观 绿”“囚绿”“释绿”和“怀绿”五个层次, 为什么作者给文章命名“囚绿记”? 提示:这五个层次中,“囚绿”最能表现文 章的主题,从行文来看,“寻绿”“观绿” 是为下文“囚绿”埋下伏笔,“囚绿”之后 才能有“释绿”及其分别后“怀绿”。“囚 绿”是作者情感及全文结构的核心内容。
绿 囚
绿影——“瞥见”,来不及细看却一见 钟情,可以看出作者的心中早已有对绿的 喜爱和喜爱和向往;绿色——作者对绿色 有了自己的理性思考:绿色是生命,是希 望,是快乐,是慰安。绿友——作者在孤 独中将常春藤视为朋友,知己。绿囚—— 因爱而囚。
情感:欢喜
2、找出文中囚绿的语句,注意相关动词。
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 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 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囚住 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 歌唱。
情感:恼怒
4、“囚绿”之后作者最终还是选择了释绿, 体现了作者何种感情?
我珍重地开释了这勇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