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6.2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一)真理是客观的
认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相符合
真理
认识
客观对象
不符合
谬误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为 什 么 ?
思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什么对同一
(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不断发展变化的人口形势是计划生育政策制定和完善的基础。
对象会有不同的认识,但其中只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
结论: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有不同的认识,但其 中只有一种正确的认识,也就是说真理只有一个。
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 ②矛认盾识 已对发实生践变具化有”、反“作两用个,一正百确年的目认标识’”、能“指乡导村实振践兴的战发略展”、,“新全表面述小、康新社思会想决、胜新期论”等断思必想将,促必进将我促国进中我国国特中色国社特会色主社义会的主伟义大伟实大践实。践的
1深、入三发角展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思1、考三:角“形仁内者角见和仁等、于智1者80见度智”,为什么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人们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动力。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为在 新形势下研究新变化、新特点制定的。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 识能指导实践的发展,新表述、新思 想、新论断必将促进我国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逐 步深化和发展的。
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方法论)。
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课件
2、不断发展与完善——真理的具体性
1981年初,经 过十年的研制开发, “哥伦比亚”号终 于建造成功,它是 第一架用于在太空 和地面之间往返运 送宇航员和设备的 航天飞机。
目前,美国的 两个火星探测 器仍在火星轨 道工作;另外, 欧洲发射 了 “火星快车” 探测器。
人类的对火星的探索早 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 了。1965年美国的宇宙 飞船拍摄照片显示火星表 面是一片坑坑洼洼的贫瘠 荒地。1969年美国同时 派两艘飞船去探测火星. 拍下了100多张照片,并 对火星上的大气及其表面 进行了分析。
金融危机是好事还是坏事?
离开一定的条件,不好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 真理。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都有自己的使用范围——真理的条件性
在19 世纪的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 资本主义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规律时,曾经得出 过这样的结论: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在一个国家 内首先取得胜利,只能在大多数国家,至少在欧 洲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才能胜利。 (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3、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辨析题: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真理客观性的否定。
答案:(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 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人们的 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 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但真理只有一个。因此,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 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2)所谓客观真理是指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 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差别性, 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符合 实际,最终都要由实践来检验。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概括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唯物论和认识论部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部分)考点14: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a)(1)含义: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即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都具有客观性。
)②实践具有能动性。
(即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人的有目的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即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历史上每个阶段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考点1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考点16:真理的含义和客观性(a)(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
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混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考点17: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
考点18: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b)(1)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4)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人教版-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唯物论和认识论部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部分)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世界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世界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2、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原理内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不变论。
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
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辩证关系原理★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在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具有的精神状态。
【原理内容】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原理内容】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哲学生活第六课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人教版· 政治· 必修4
进入导航
第二单元·第六课 · 第二课时
系列丛书
议议 一:
为么真既绝的又相的 什说理是对,是对?
提示:凡 真 , 是 客 事 及 规 的 确 是理都对观物其律正反 映都有依于识客内,与误着则 ,含不赖意的观容都谬有原 的限这无件、对。理有对,不 界,是条的绝的真具相性并 是真包有误内,是调是理是体 说理含错的容而强凡真都具 的有件。何理有己用条和围任 、条的任真都自适的件范, 何理是对特的程说。 真都相于定过来的
人教版· 政治· 必修4
进入导航
第二单元·第六课 · 第二课时
系列丛书
3.追 真 的 程 求理过 1 认具反性从识主来,们客 () 识 有 复 。 认 的 体 看 人 对 观 事的识要到体实水的制还受不 物认总受具的践平限,会到 同立、点方、识平 的场观、法知水、 思能、理质 维力生素
等件限;认的体看客事是杂、 条的制从识客来,观物复的 变着,本的露展也一过。就定 化的其质暴和现有个程这决 了们一事的确识往经从践认, 人对个物正认往要过实到识 再认到践多反才完。 从识实的次复能成
人教版· 政治· 必修4
进入导航
第二单元·第六课 · 第二课时
系列丛书
知梳 识理
一真是观 、理客的 1.真 的 义 理含: 2. 理 基 的 性 真最本属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1 真客性含:们同个定对会 () 理 观 的 义 人 对 一 确 的 象 产 生种同认,是其只 多不的识但,中有 识,即④__________。 2 真与误界不混。理前 () 理 谬 的 线 容 淆 真 面
人教版· 政治· 必修4
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教
第四课分为两个框题:世界的物质性;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学
第一框可由“上帝创世说”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论证得出自然界的物质性;从人
建 的起源开始探究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议
第二框可从《易传》里的一段话引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
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通过元素的发现经历探究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我们应按客
位 用。它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是我
们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这对于我们正确
2019-2020版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课件:第六课第二框 (共26张PPT)
C
(2011·全国卷新课标)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 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 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 不同的 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 断超越自身 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 个较长的过程 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 水平的限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知识结构: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及其特点:含义、基本特征 2.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来源、动力、检验标准、 目的;反作用与指导作用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含义、基本属性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反复性、无 限性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一)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含义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反映。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比较: 意识、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 认识系统化、理论化------------理 论 真理性认识系统化、理论化-----科学理论
2.认识具有无限性
——客观世界的变 化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客观世界的变化是无限性的 而人类已有的认识总是有限的 要求:人类认识要无限向前发展 反对停滞不前、僵化的观点
知识拓展: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1)从每一具体认识、人的现实认识能力 上看,任何认识都是有限的,任何认识都不是 终极认识。 每一具体认识受各种条件制约,只能是对 世界一个层次、一个方面、一个发展阶段的认 识,只能是相对正确的认识。 人的现实认识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不能 完全认识所有的事物,对每一个具体事物的认 识也达不到终极认识。
高中政治必修四笔记生活与哲学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1.哲学的产生(1)哲学产生的根源---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开端于“惊讶”,落脚于“实践”(3)哲学产生的方式---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1.哲学的本义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是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马克思认为,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哲学的作用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3.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前提是:真正的哲学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与世界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如下表所示: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1)方法论的含义: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况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2.哲学与时代精神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总结和升华。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高二 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第六讲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知识精讲
一、真理的含义及其属性
3.真理与谬误 (1)二者相互区别
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知识精讲
二、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过程的特点)
1.认识的反复性 原因: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 会
知识精讲
二、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过程的特点)
知识精讲
知识精讲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真理的含义及其属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知识精讲
一、真理的含义及其属性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
映。
知识精讲
一、真理的含义及其属性 2.真理的属性
知识精讲
一、真理的含义及其属性 2.真理的属性
属性
理解
真理是 客观的
真理是 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 的统一
真理是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
有条件的 谬误
知识精讲
一、真理的含义及其属性 2.真理的属性 (2)真理的客观性与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之间的关系
典题剖析
倒洗澡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麻省理工学院一位教授经过细心观察和研 究后指出:由于地球的自转,美国的洗澡水漩涡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漩涡会 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见解引起了许多人的怀疑,同时也带 来了更广泛的实验。水漩涡方向的研究体现了( )
①对既有论断的怀疑是真理发展的基础 ②真理与怀疑在比较和斗争中共同发展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学设计详案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设计详案一、【教材分析】人教实验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第六课的第二框题。
本框题所在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该问题也是《生活与哲学》整本书的核心问题之一。
而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单元中最终是由“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来实现的。
本框题是所在单元的归宿,是对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关系的整体呈现与深华,是如何正确看到我们周围世界问题在世界观上的升华,是单元的最基本的知识目标之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真理的含义;理解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发展真理;分析“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二)能力目标: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及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区分真理和谬误,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面临的挫折和困难,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发展真理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依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并有很强的德育功能)。
难点:真理的客观性(依据:比较抽象,理论层面较高)。
四、【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已学习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等内容,基本具备学习本框题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2、能力基础:学生已基本具备自主、互动、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经验。
但即兴探究的能力较差,需要老师的适时启发、引导和点拨。
3、心理基础:学生喜欢热闹,但动机不够明确,不太注重效率,在探究学习中有畏难心理;有的学生还习惯于“等、靠、要”。
4、与课联系:本节课实际上是对“实践与认识关系”的再现和深华,因此,完全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在教师的点拨、诱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个人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在力量,来活跃课堂,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说课稿
一、说教材教材是教师执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
因此,我首先谈一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的内容,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而面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单元最终是由“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来实现的。
学生通过上一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实践的基本概念,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说学情教学之路从认识学生开始,下面我来谈一谈学情。
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探究学习能力,对学习哲学的相关知识也有初步的方式方法。
但由于哲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为难心理,需要教师通过举例、讲解等方式进行点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依据课标的要求以及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真理的含义和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事例分析,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错误。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真理的特征。
【难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五、说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主要采用了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分析完教材,制定好教学方法,我再来具体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我将在大屏幕上展示王安石改诗的故事,提问学生: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学生不难回答出:不同的时期,人的认知水平不同,对事物的`认知也会不一样。
然后我会顺势提问:那我们应该如何才能获得这种正确的认识呢?从而导入今天的新课《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这样的导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堂,并顺利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1.真理的含义我会在多媒体展示关于宇宙的中心的争议,提问学生:结合材料,在人们对事物的各种认识中,说一说认为什么样的认识才能被称为真理?我会结合学生回答讲解真理的含义。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六课 二 课件
D
综合探究
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 检验和发展真理 内在要求、前提 解放思想 内部联系: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目标、归宿 统一 理论基础: 唯物论和认识论 为什么 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 实践意义:
是什么
党的思想路线
单元小结:认识论 实践
真理是相对的
三、真过程
在17世纪80年代的英国,有位医生曾经给一 个生命垂危的年轻人输羊血,奇迹般的挽救了他 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效仿,结果造成大量受血 者死亡。 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一位医生给一位濒 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 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 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 血型之父:莱因茨坦 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 的大门。 数年后,莱因茨坦等人又发现了其他独立的 多次反复 血型系统,如MNS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等。 永无止境 100多年来,新的血型系统不断被报道,现 在,已有30多种人类血型系统得到承认。随着研 究的深入,人们对血型的认识将越来越全面。
2、条件性: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3、具体性: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是主观与客观
具体的 历史的统一
指主观认识符 合当地的实际.
(空间范围)
指主观认识符 合当时的实际.
(时间范围)
“造反有理”这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
• 在20世纪60年代, • 20世纪上半期,在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 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 在十年浩劫中又打 义、封建主义、官僚 出“造反有理”, 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 要造人民政权的反, 迫时,毛泽东说“造 造社会主义的反, 反有理”,指人民要 是谬误。 求解放,是真理。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第六课 第2课时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同步教学名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其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②大气
运动以前没有规律,现在有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
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
大气运动的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②与事实不符。④与实际不符,人类并没有完全掌 握大气运动的规律。故选 B。
【典例1】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 过。”这说明( )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解析]B。泰戈尔用比喻的方式说明了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告诉我们真理和谬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A、C 两项只强调一 个方面,不符合材料的主旨。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D 项中的“以谬误为基础”的说法明显错误。故选 B。
争论表明( ) ①真理是有条件的 ②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
内是真理 ③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 ④人们的认识不能正
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过了 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①③ 符合题意。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说法错误。
1.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 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表明( )
A.对同一事物,人们的认识都是相同的 B.真理是客观的 C.真理就是科学理论 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 [答案]B [解析]从题干中的“依靠客观的实践”可知 B 项符合题意。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 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 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都是具体的 (1)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 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 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 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 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6.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教案)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材分析】《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生活与哲学》中第二单元探索实践与追求真理中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里的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这个框题是所在单元的归宿,是对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的整体呈现与升华,是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世界问题在世界观上的升华,是揭示时间在发展真理、检验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同时也是这个单元中最基本的知识目标之一。
第一目主要阐述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同时还讲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二目分析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是客观的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并详细分析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学生分析】通过本课的第一框题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以及真理的含义和条件,学生是生活的体验者,通过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探究他们的潜在力量,他们觉得既然认识是从实践中来的,那么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会相同,谁的认识是正确的,自己对今天某一问题的认识和昨天的为什么是不同的?对于这些问题,他们还缺乏理论的认识,辨别真理和谬误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真理的含义;(2)理解真理是客观的,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理解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3)用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和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和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进而懂得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一道理,结合真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的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具体分析的能力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认识真理(2)、使学生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3)使学生感悟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从而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教学难点】:真理的客观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方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其材料、图片等展示出来【课时安排】:15分钟【教学过程】:复习旧课:回顾上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的内容,我们主要学习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强调了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同时,实践具有两层含义;二是主要学习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分析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实践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3)实践具有_社__会__历__史__性__ 。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旳人 旳活动,离开了别人和社会旳纯粹个人旳实践活动是根本不 存在旳。人旳实践活动是历史旳发展着旳。在不同旳历史发 展阶段上,人类实践旳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 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旳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旳产物。 3.实践旳类型 人类基本旳实践活动有三种:即改造自然旳__生__产__实__践___ 、变 革_社__会___ 旳实践、探索世界规律旳__科__学__试__验___ 活动。
目录
【易错警示】 不能扩大实践旳外延,如不能以为“实践是人 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旳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 界旳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旳外延,如不能以为“实践是人 们改造自然界旳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旳活动”。
目录
2.实践旳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旳关系 (1) 区 别 : ① 实 践 旳 客 观 物 质 性 是 相 对 于 人 旳 主 观 认 识 而 言 旳。之所以说实践是客观旳物质性旳活动,是因为实践旳构 成要素是客观旳,实践过程和成果受客观规律旳制约。②实 践旳能动性是相对于其他动物旳纯粹适应自然旳本能活动而 言旳。之所以说实践是有意识有目旳旳活动,其原因在于实 践旳主体是人。实践旳能动性是实践最主要旳特征。 (2)联络:①两者是辩证统一、相互渗透旳。意识旳目旳性、 计划性、发明性都是以客观性为基础旳;而主体旳客观性又 渗透着能动性。②坚持实践旳客观性主要体现了唯物主义旳 观点,坚持实践旳能动性则主要体现了辩证法旳要求。
目录
2.实践旳特点 (1)实践具有_客__观__物__质__性__ 。这首先是由实践旳构成要素旳客观 性决定旳。实践旳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要素有:实践旳主体、实践旳__对__象____ 和实践旳手段。实践旳构成要素是客观旳,实践活动旳过程是 物质相互作用旳过程,这个过程及其成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 动规律制约旳,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2)实践具有_主__观__能__动__性__ 。实践是一种有目旳、有意识旳改造 客观世界旳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旳实践中,人 发明出自然中原来没有旳新旳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旳过 程中,人发明出新旳社会构造和社会关系。
哲学生活第六课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资料
人教版· 政治· 必修4
进入导航
第二单元·第六课 ·第二课时
系列丛书
3.追求真理的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 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 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 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 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 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 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人教版· 政治· 必修4
进入导航
第二单元·第六课 ·第二课时
系列丛书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受到各种⑪ ____________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 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⑫ ____________到⑬________ ____,再从 ⑭ __________到⑮ __________的多次反复才能 完成。
人教版· 政治· 必修4
进入导航
第二单元·第六课 ·第二课时
系列丛书
(3)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因为:第一,真理的内容 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 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是客观的;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 是客观的社会实践。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决定了在同一时 间、地点、条件下,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4)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 平等”。任何人,不论他的出身、社会地位、职业状况等 如何,只要他的认识和客观对象相符合,就是真理。
人教版· 政治· 必修4
进入导航
第二单元·第六课 ·第二课时
系列丛书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 ⑯ __________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 为认识 ⑰ __________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⑱ __________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⑲ __________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⑳ __________的过 程。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六课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现真理》导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六课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现真理》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重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难点:理解真理的客观性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笑话《苹果没洗》一位雍容华贵的太太在水果店里挑选水果,她的哈巴狗趁她不注意,用舌头舔着架子上的苹果。
店主很不高兴,但还是以礼貌的态度请太太注意她的狗。
这位太太以严厉的口吻对她的狗喝道:杰西,不准再舔!这些苹果还没洗过呢。
”对于哈巴狗甜苹果的事,店主和狗主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这对我们有什么哲学启示?一、真理是客观的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 ___________________ 的科学范畴,是人们对_______________ 的_________ 反映。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________ 。
2、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认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_______ 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_______ : 不符合的认识则是 ________ 。
3、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___________ 。
对同一个________ 的对象虽然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只能有____ 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 _______ 个。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面前、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________ 和_______ ,如果超出了这个_______ 和________ ,真理就会变成________ 。
2、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__________ 来说的,都是主观与 ______ 、理论与_______ 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____________ 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________________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追究真理是一个过程(提示:这个过程具有反复性与 无限性) 世界观认识 认识具有反复性: 教材P48-----2 教材P49-----1 认识具有无限性: 结论: 教材P49-----2 方法论要求: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原理,要 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 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材料一:下雨对农业生产是好事还是坏事。情况一,当种子 播种完毕,接着就下一场透雨,这雨对种子生根发芽有益吗? 情况二,当已经积涝成灾,天还不断地下瓢泼大雨,这雨对种 子生根发芽有益吗? 材料二:“造反有理”这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情况一, 在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压迫时,毛泽东说“造反有理”,指人民要求解放。情况二, 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十年浩劫中又打出“造 反有理”,要造人民政权的反,造社会主义的反。 问题:上述两个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材料一说明真理的存在是有条件的。离开一定的条件,不 好判断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 材料二说明真理的存在是具体的。因此,要在具体的历史 的范畴或环境中中来判断一个认识是真理还是谬误。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本框主要从实践的角度说明人们对真理的认 识。即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是一个追求真 理的过程。节
一.真理是客观性的 1.真理与谬误 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 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 误。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则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应(提示: 真理与谬误作为认识都是对客观事物反映,但反 映的方式是不同的,真理是正确的反映,谬误是 歪曲的反映,二者的界限不能混淆。如科学发展 观、我国的超级水稻技术、特高压输电技术等; 又如法轮功、美国推行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设想制造永动机等)。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提示:原理) 世界观认识: 教材p47----3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教材p47----4 真理都是具体的: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 方法论要求: 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 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 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 不能正确对待错误。因此,我们 要正确对待错误,改正错误(提 示:允许犯错误,也允许改正错 误)。
一.真理是客观性的 1.真理与谬误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提示: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 世界观认识: 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的正确反映,因此,真理最基 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提示:真 理的形式虽然是主观的,但真 理含有不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客观内容)。
一.真理是客观性的 1.真理与谬误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提示:原理) 世界观认识 真理的客观性表明,由于人们的立场、 方法论要求: 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 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 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即真理只有一个。因此,在获得真理 性认识上,要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提示:在实践的基础上,谁都有可 能发现真理,获得真理。获得真理的 主体不是特定的)。
反馈练习
针对“发射嫦娥系列卫星”这一事件,下面三位同学各有 自己的看法。 甲说:发射嫦娥系列卫星,耗费人才、物力、财力,得不 偿失。 乙说:发射嫦娥系列卫星,对国家有利对老百姓不利。 丙说:发射嫦娥卫星,促进了我国航天和国防科技事业又 好又快地发展。 你认为甲、乙、丙三人谁的说法正确?谁的说法错误?从 哲学角度说明甲、乙、丙三人对“发射嫦娥系列卫星”为什么 会形成不同的认识? 甲、乙的说法错误,丙的说法正确。真理的客观性表明,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 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 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因此,在获得真理性认识上,要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