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word版本
《生活与哲学》教学案: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考纲要求】【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一.基础知识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实践是认识的最终和归宿。
2.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真理是的有条件的。
3.认识过程具有和,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真理,在实践中和发展真理。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1.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
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人造或人为世界”的事实说明A.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
今天,我们通过“嫦娥一号”传回的图片清晰地感受到了月亮的倩影,千年梦想变为现实。
这说明: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3.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斯多德关于物质的降落速度与物体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一事例说明: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4.下列诗句中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5.“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行之,明也。
”这表明了A.对待事物要亲眼去见识 B.对待事物耳闻就行C.要认识事物的规律 D.实践的重要性6.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
《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一、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本框题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人教版)第二单元第六课的内容。
本课分析人对世界的正确认识从哪里来的,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帮助学生明确实践在人们探索世界、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明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从地位上看,学好本框不仅有利于从总体上把握各课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明特点和本质特征,实现全书的教学目的,在全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本课授课班级是毕业班,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对比较完备,已初步掌握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为本课教学目标的落实奠定了基础。
同时,高三学生拥有一定生活体验,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能力和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但哲学理论比较抽象,加之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有限。
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身边的,贴近学生思想、生活、经验的例子,创造愉悦的教学情境。
(三)教学方法及设想根据高三学生心理认知特点,为讲清重点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我设置了自主研究法和合作探究法。
通过区分易错易混知识点,使学生自主研究,夯实基础;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研究,可以使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作为研究资源参与问题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维。
二、学科素养1、政治认同:加深对实践、真理、认识过程等考点的理解,确信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政治认同。
2、法治意识:深化对实践是熟悉的基础的理解,树立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和法治意识,养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惯。
3、理性精神:通过探讨实践和熟悉的干系、熟悉的反复性、无限性中培养理性精神,可以理性熟悉实践和熟悉的干系,并作出理性解释、判别与选择。
4、大众参与:理解实践观点是熟悉论的根本观点,在高考真题的分析中培养积极大众参与的社会义务感和担当意识。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学案《认识论》专题复习一、必备知识点梳理——明要点1、实践和认识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它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真理的特点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正确对待谬误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特点含义理解方法论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②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②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③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二、必明考向探究——悟方法【训练一】(2019·全国卷二)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
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现传统兽医药事业,编撰《民间兽医草本》,满足社会的需求。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4《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word教案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考点展示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2.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4.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二)重要原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対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易错易混点1.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因此,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因此,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3.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因此,人们获得知识只有参加实践。
5.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实践6.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一看实践,二看大多数人的意见7.有用的就是真理8.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9.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永无止境,因而人们不可能获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
四、热点链接材料:2010年的全国人代会将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案(草案)》。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建议有望实现。
请从认识论角度分析我国选举人大代表的城乡人口比例从最初的8:1到1:1演变的原因。
五、应用指南实践与认识。
经常用来分析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如:青藏铁路的开通,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对一事物认识的反复性,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人们克服的各种难关,自然灾害后的反思,文化遗产的保护,绿色GDP,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等。
复习课《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
复习课《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复习课《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授课教师:黄丽如班级:高二班时间:2012年5月31日地点:新一中教学楼B205 一、教材分析: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部分。
本课的内容继续探讨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即看待认识和实践。
它围绕着“求索真理”这一主题,讲述实践观、真理观、认识过程这三方面的知识内容。
从近三年的高考题来看,每年都有涉及对本课知识点的考查,频率高,题型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二、教学设计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从宏观上审视教材,并依据教材的内在知识体系对教材进行开发和整合,让学生从题中揣摩所考查的知识点,并总结出答题方法。
三、三维教学目标设计: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知识与技能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运用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运用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历程。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具有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培养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整理知识框架的习惯。
牢固树立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热爱真理、追求真理、坚定真理的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1 四、教学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实践观;真理观;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实践的概念;真理是客观的。
作为高二年级的文科班学生,前面已学完《生活与哲学》整本书的内容,教学对象有一定的基础。
作为即将步入高三的学生,将进行高三第一轮复习,亟需学会自我复习。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授课类型自主探究法、训练法复习课教学手段多媒体平台六、教学流程:知识构图考点提示难点突破重点讲解原理归纳城方法指津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知识构图 1.让学生用三个词概括本课的内容。
一轮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一轮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一、实践1、实践的概念:2.实践的特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误区1:真理是有用的,有用的就是真理。
点评:①真理是有用的。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由于真理正确的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因此,它对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在此意义上,真理是非常有用的。
(肯定题目中的可取观点并分析)②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
有用的事物是指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东西,不一定是真理。
(指出题目中的不足之处)③“有用即真理”是一种实用主义真理观,以主观需要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非常有害的。
(小结题中观点的实质)误区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说法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点评: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
因此,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②所谓客观真理是指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
③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误区3:真理永远都是正确的。
点评:真理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它就会变成谬误。
误区4: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点评:真理和谬误有严格的界限,不能混淆,更不能相互包含。
但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误区5: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说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点评: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而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教育资料】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学案学习精品
《认识论》专题复习一、必备知识点梳理——明要点1、实践和认识2、真理与认识的发展过程(1)真理(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二、必明考向探究——悟方法【训练一】(2019·全国卷二)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
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现传统兽医药事业,编撰《民间兽医草本》,满足社会的需求。
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疫病牲畜。
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于2019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草本》,共计638万字,插图2353幅。
书中收录3505种中草药,附方40000多则。
《民间兽医草本》“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李时针”,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草本》过程中的作用。
(10分)【训练二】(2019·全国卷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要保护和传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记录片《记住乡愁》于2019年元旦在央视首播。
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
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生命、敬畏自然的.....《记住乡愁的》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
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副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吸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导学案
生活与哲学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导学案【复习目标】实践观:1.以”实践”为关键词,熟记实践的含义、特点。
2.识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并运用此知识点分析材料。
真理观:3.以“真理”为关键词,熟记真理的含义,理解记忆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
4.以“认识”为关键词,理解运用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预习案】一、实践观(一)实践的含义1、实践是(主体)改造(对象)的()。
Ps:①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不是实践②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范围不能扩大或缩小。
③实践不是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如学生的学习不是实践。
④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实践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最基本)、、(二)实践的特点1、(1)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实践的、实践的,它们都是。
(2)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因而也具有。
2、(1)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2)在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在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和。
3、(1)社会性:实践不是的活动,而是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2)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和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1)认识的唯一来源:(2)获得认识的途径:(实践)+ (知识的学习和传递)2、实践是认识(根本动力)Ps:根本动力≠唯一动力≠普通动力(1)人们实践新问题新要求新探索和研究(2)实践的发展认识工具认识的发展(3)实践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的(1)只有把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唯一能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会上的实践。
(2)通过,人们可以把自己。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课件
考点三: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原理及方法论
• 原理:真理是具体的和有条件。任何真理 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 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 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方法论: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的,要正 确对待错误。
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
• • •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 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 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 特别提示 把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 动力理解为唯一动力或各种动力中的一个 普通动力都是错误的。人的实践活动一方 面改造了客观世界,一方面使认识获得了 发展,所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 识则会把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 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 发展真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 持理论与实践具体历史的统一。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 来源。 来源===途径 (1)实践是认识的_____ 动力 。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______ 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 唯一标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_________ 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检验 目的 和_____ 归宿 (4)实践是认识的_____ 。
(2)认识的无限性 ①表现: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 无止境的过程。 ②原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 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 践是不断发展的。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教案
第六课求索真谛的历程一、【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识记:(1)实践(2)真谛◇理解;(1)实践拥有三个基本特色(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4)真谛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5)真谛是详细的有条件的(6)认识拥有频频性(7)认识拥有无穷性(8)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谛,在实践中查验和发展真谛◇剖析:(1)列举历史上对实践看法的不一样理解,剖析说明辩证唯心主义所说的实践与以上观点的不一样(2)联合有关名言,剖析实践是认识的根源(3)联合适用主义者对于真谛看法的理解,剖析说明什么是真谛(4)联合欧几里得定理,说明真谛其实不是在任何状况下都合用,剖析真谛是详细的有条件的(5)联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出事事件,剖析追求真谛是一个过程2、能力目标(1)经过对实践看法的学习,特别是与旧唯心主义对于实践含义理解的比较中,培育和提升学生的比较剖析能力和理解能力(2)联合实践三个基本特色的学习,培育学生的剖析能力和归纳综合能力(3)在叙述实践对认识的作用时,注意指引学生学习辩证思想的能力,提升综合剖析问题的能力(4)联合真谛的看法,培育学生的比较剖析能力和理解能力(5)在叙述真谛详细的有条件的及认识真谛是一个过程这一知识点时,培育学生详细问题详细剖析的能力及用发展的看法看问题的能力3、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1)联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看法的学习,指引学生理解实践第一的看法,充足发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联系真谛是详细的有条件的这一看法,弓 I 导学生学会在必定的条件和范围内认识真谛(3)经过对认识拥有频频性和无穷性看法的学习,使学生建立在实践中不停认识、丰富和发展真谛的思想二、【要点、难点】:1、要点:(1)、实践的基本特色(2)、实践是认识的根源2、难点:真谛是详细的有条件的三、【整体感知】:经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认识实践的含义、特色及作用,理解在实践在追乞降发展真谛。
四、【方法点津】:(1)在教材中对实践的含义除了给出含义外不过略作解说。
一轮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一轮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一、实践1、实践的概念:2.实践的特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误区1:真理是有用的,有用的就是真理。
点评:①真理是有用的。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由于真理正确的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因此,它对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在此意义上,真理是非常有用的。
(肯定题目中的可取观点并分析)②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
有用的事物是指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东西,不一定是真理。
(指出题目中的不足之处)③“有用即真理”是一种实用主义真理观,以主观需要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非常有害的。
(小结题中观点的实质)误区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说法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点评: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
因此,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②所谓客观真理是指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
③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误区3:真理永远都是正确的。
点评:真理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它就会变成谬误。
误区4: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点评:真理和谬误有严格的界限,不能混淆,更不能相互包含。
但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误区5: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说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点评: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而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第十八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第十八中学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新必修4授课班级:高二〔2〕〔4〕〔6〕班科目:思想政治④生活与哲学课题: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识记:(1)理论(2)真理◇理解;(1)理论具有三个根本特征(2)理论是认识的根底(3)理论活动的三种形式(4)真理最根本的属性是客观性(5)真理是详细的有条件的(6)认识具有反复性(7)认识具有无限性(8)在理论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理论中检验和开展真理◇分析:(1)列举历史上对理论观点的不同理解,分析说明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理论与以上观点的不同(2)结合相关名言,分析理论是认识的来源(3)结合实用主义者关于真理观点的理解,分析说明什么是真理(4)结合欧几里得定理,说明真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分析真理是详细的有条件的(5)结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事件,分析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2、才能目的(1)通过对理论概念的学习,特别是与旧唯物主义关于理论含义理解的比较中,培养和进步学生的比较分析才能和理解才能(2)结合理论三个根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才能和概括综合才能(3)在讲述理论对认识的作用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辩证思维的才能,进步综合分析问题的才能(4)结合真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才能和理解才能(5)在讲述真理详细的有条件的及认识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一知识点时,培养学生详细问题详细分析的才能及用开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才能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1)结合理论是认识的根底这一观点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理论第一的观点,充分发挥理论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联络真理是详细的有条件的这一观点,弓I导学生学会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认识真理(3)通过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观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在理论中不断认识、丰富和开展真理的思想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理论的根本特点〔2〕、理论是认识的来源2、难点:真理是详细的有条件的三、【整体感知】: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理解理论的含义、特征及作用,理解在理论在追求和开展真理。
人教版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word教案[教案设计doc]
【学考目标】识记:实践及其特点简单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综合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阅读课本P42-49,回答下列提问,并将问题写在书本的相应位置)1、实践的含义及特点2、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怎样理解“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二、综合探究探究一:对照概念,判断以下是不是实践活动?1、蜜蜂筑巢?2、狗熊表演?小结:实践的主体:3、学生思考数学题的解题方法4、老师指导学生思考数学题的解题方法小结:实践的对象:5、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6、发射嫦娥一号撞月考察小结:实践的范畴:探究二:结合《愚公移山》的例子,概括实践的特点。
愚公为方便出行要移开太行、王屋二山,全家使用榔头、畚箕等工具,经数代人的努力终将二山移走。
以上材料中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 (愚公――人)实践的手段:(畚箕等―—工具、设备)实践的对象:(太行、王屋二山―自然界)小结:实践的特点①:愚公为方便出行要移开太行、王屋二山,全家使用榔头、畚箕等工具,经数代人的努力终将二山移走。
愚公为什么要移山?(为方便出行)愚公移山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小结:实践的特点②:愚公移山是这样回答别人的劝告的:即使我的儿子死了,还有我的孙子,孙子死了还有我的重孙……(数代人的努力)愚公移山不是一个人的活动,而是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移山的工具也需要他人提供;说明实践具有社会性。
移山的形式、规模、水平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说明实践具有历史性。
小结:实践的特点③:探究三、根据情景得出结论情景一:SARS:主要是指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
思考:我们对SARS的认识为什么出现在2003年初期?结论:情景二: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农牧业生产——天文学战争——《孙子兵法》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结论:情景三:黄鼠狼不是偷鸡“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几位教师,用了20年的时间,作了一番调查研究,先后解剖了近5000只黄鼠狼,发现只有两只黄鼠狼吃了鸡。
【K12学习】XX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教学案一体化《求索真理的历程》
XX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教学案一体化《求索真理的历程》XX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教学案一体化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目标导航】一、课标要求内容目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提示与建议例如,过去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历程,当前尚未破解的自然之谜和新出现的社会问题。
讨论实践是认识的、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
追求真理的信念与坚持实践标准相统一,就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撰文:《实践论》读后感。
二、高考考点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知识梳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性的认识对实践有推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知识体系】实践的含义实践及其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三个特点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重难点释疑】误区1: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因此,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简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也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但人的一切活动不一定都是实践。
《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通用3篇)
《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通用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通用3篇)《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篇1XX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教学案一体化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目标导航】一、课标要求1.内容目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江苏省南通市《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教学案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P42-43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的活动。
即:。
( 即:(1)是一种物质性活动。
(2)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注意1】这两个方面正是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根本区别。
【注意2】实践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它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本质区别,因为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主性、创造性特点。
【提示】改造主观世界指改造自己的思想、认识以及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有利于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思考:判断下列观点的对错。
A、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B、实践活动是人们的认识活动。
()C、教育活动、艺术活动属于实践活动。
()D、实践是“三观”统一的基础。
()E、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
()F、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第一、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
第二、实践的过程及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是客观的。
【扩展1】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主义的思想。
【提示注意】实践虽然有客观的物质性,但并不是纯客观的活动,而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创造性。
【扩展2】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
【扩展3】坚持坚持的主观能动性,与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以及认识的反作用是一致的。
【扩展4】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两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
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正确发挥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
(3)社会历史性社会性: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历史性: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
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认识论部分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教学案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理知识体系明高考趋向考查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特征、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近五年全国卷的高频考点。
材料设置多以科学发现发明、名人名言、领导人讲话、发展观念的转变、贴近生活的焦点事件等作为试题命制的背景素材,考查对实践与认识关系的把握、对真理特征、认识过程的理解。
题型设计全国卷对本课的考查选择题与主观题均有涉及。
设问方式灵活多样,选择题既有体现类、启示类,也有依据类、认识类;主观题以体现类试题居多,考查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材料信息的解读,也有以分析说明类角度进行考查的试题,考查对知识的整合与深化理解,有一定难度。
考点一实践与认识1.识记——实践的含义及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主体: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对象:客观世界实践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之间的活动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其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基本特点侧重点客观物质性强调实践的基本构成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实践的过程及其结果的客观性能动性强调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社会历史性强调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1)原理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理解侧重点认识误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即人)对客体(即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把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
把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等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课《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复习课《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授课教师:黄丽如班级:高二班时间:2012年5月31日地点:新一中教学楼B205 一、教材分析: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部分。
本课的内容继续探讨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即看待认识和实践。
它围绕着“求索真理”这一主题,讲述实践观、真理观、认识过程这三方面的知识内容。
从近三年的高考题来看,每年都有涉及对本课知识点的考查,频率高,题型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二、教学设计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从宏观上审视教材,并依据教材的内在知识体系对教材进行开发和整合,让学生从题中揣摩所考查的知识点,并总结出答题方法。
三、三维教学目标设计: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知识与技能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运用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运用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历程。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具有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培养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整理知识框架的习惯。
牢固树立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热爱真理、追求真理、坚定真理的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1 四、教学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实践观;真理观;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实践的概念;真理是客观的。
作为高二年级的文科班学生,前面已学完《生活与哲学》整本书的内容,教学对象有一定的基础。
作为即将步入高三的学生,将进行高三第一轮复习,亟需学会自我复习。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授课类型自主探究法、训练法复习课教学手段多媒体平台六、教学流程:知识构图考点提示难点突破重点讲解原理归纳城方法指津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知识构图 1.让学生用三个词概括本课的内容。
2.围绕着这三个词,课本讲了哪些知识点。
3.要求学生试着用两个字来概括“求索真理的历程”这一课的内容。
4.围绕这两个字,构建这一课的知识框架图。
设计内容师生活动设计分析宏观上把握整课的核心知学生自主整理,老师指导。
识;培养学生 2 的发散思维。
高考考点展示: 1.实践实践的概念2009~2011年认识论高考考点分布考点试题分布2010安徽文综,38 实践2010全国文综,39 2009海南单科,22 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2010上海单科,17 2009安徽文综,10 2009四川文综,31 2011高考四川,39 2010江苏单科,29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010广东文综,34 2010福建文综,38 2009江苏单科,35 2009广东文基,16 2011江苏单科,28 2011广东文综,37 真理2011全国卷,28 2011福建文综,34 2010全国新课标卷,21 2010江苏文综,29 认识过程2011新课标全国卷,20 题型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单项单项单项单项非选择题单项单项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单项单项非选择题单项单项单项单项单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考点提示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 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自主学习。
学生对照考点,调整知识框架图。
3 认限性2011山东文综,25 2010天津文综,14 2010四川文综,33 2010全国卷Ⅰ,28 2010福建文综,39 2009浙江文综,32 2009江苏单科,35 2009海南单科,18 单项单项单项单项非选择题单项非选择题单项识的无实践观例1【2010上海高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实践性是指( B ) A.正确阐明整个世界发展最普遍的规律B.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C.有效提供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D.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考查内容: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它包括两层基本的含义:一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即人类纯粹的认识活动不属于实践;二是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例2【2009海南高考22】“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性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这说明①实践是主观见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①② B. ①③C. ②③ D. ③④考查内容: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判断正误:实践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注意:实践既不是纯客观活动,也不是纯主观的活动,而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哲理相同的是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例4【2012湛江一模32】“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这说明A.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4 重点讲解难点突破配以真题训练,重在培突破重难运用课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养学生例3【2010·江苏高考】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点。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考查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例5【2009安徽高考】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C )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考查内容:实践观判断正误:认识的来源即认识的途径。
真理观例6【2011·江苏高考28】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
”这说明真理( C )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例7【2011安徽高考11】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
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①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②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③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查内容:真理的特点①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在同一时间同一条件下,对某一确定对象的正确认识只有一个,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5 的能力②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③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判断正误: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例8 泰戈尔说过,“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C )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考查内容:真理与谬误①区别: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不容混淆。
真理是指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谬误则是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
②联系: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相斗争而发展。
认识过程例9【2011新课标全国卷20】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D )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例10【2010·全国高考卷Ⅰ28】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
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
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
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③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④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考查内容:认识过程的特点①认识具有反复性。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
③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例11【2012年佛山一模35】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发射圆 6 满成功,这是继嫦娥一号、二号之后,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壮举。
它将与随后发射的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对接,建立第一个中国空间实验室。
这体现了①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无止境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主观能动性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④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斗争而发展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主体、对象和手段都是客观的;实践过程及其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观世界的活动,人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够创造出新的东西。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2.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原理归纳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B.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节知识做必的要点拨,与学生共同总结对本通过教师必要的讲解,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补充不足,形成正确的认识及知识体系,对学生已有知识进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