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合集下载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答案: (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 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从输羊血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 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输羊血的成功以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 血的再次成功以及又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 的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 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的唯一标准。 (4)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的原因, 直到发现人的血型系统,从而解决输血问题, 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综合提高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 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 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 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 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 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 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 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 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回望来时的路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 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 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 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 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 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 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 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 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人类是如何打开科学输血大门的呢?
(一)实践及其特点
实践的含义
对 象
人们
改造客观世界 物质活动
两层基本含义: (1)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 活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求索真理的历程----哲学第六课课件.

求索真理的历程----哲学第六课课件.

特别提示!认识运动的“循环论”和“直线论”都是错误的。
能力提升
• DDBCD ADCBB
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 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 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 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 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93年 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主创新 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 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 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必修四
第二单元
生活与哲学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 六 课
求 索 真 理 的 历 程
实践
(1)实践的概念
(2)实践的特点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点 扫 描
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真理
(1)真理的客观性
(3)真理的条件性
(2)真理的具体性
(4)真理和谬误
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
(2)认识的无限性
考 (1)以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为背景,考查实践是认识的
向 基础及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 预 (2)结合人类认识自然界、探索太空的具体案例,考查 测 实践的特点、真理的特性等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知识突破:有人说,蜜蜂酿蜜活动是实践活动。你是
如 何认识的? 答案: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的活动。实 践的主体是人,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蜜蜂酿蜜活动 是动物的本能的活动,因而不是实践活动。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标要求核心素养1.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作用。

2.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科学精神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追求真理的信念,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构建体系】【提纲挈领】理解2个概念实践、真理把握3个特点实践的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牢记4个表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答案:□1客观世界 □2能动性 □3历史性 □4来源 □5唯一标准 □6目的 □7相符合 □8正确 □9最基本 □10人人平等 □11条件和范围 □12过程 □13反复性 □14开拓创新 □15检验和发展1.通过实践总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矫正] 通过实践将观念中的东西变为现实的东西要遵循客观规律,也不是总能成功的。

2.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矫正] 人们获得正确认识的途径可以是亲身实践,也可以是学习。

3.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之美誉的中国珠算印证了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矫正]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4.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

[矫正] 经实践检验的认识,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未必都是真理。

5.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

[矫正]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6.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就是真理性认识。

[矫正] 着眼于全局有助于获得真理性认识,但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并不等于真理性认识。

7.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矫正] 认识具有上升性,对事物的认识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不是循环往复的过程。

8.认识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矫正] 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但并非是推翻已有的真理。

9.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谬误。

[矫正] 真理本身是正确的认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不包含谬误。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

名言赏析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 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实践中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 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 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 的不断深化。
考点四 认识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 (1)认识的对象: 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2)认识的主体: 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3)认识的基础: 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考点四 认识过程 3、认识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 从时间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 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4、认识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对应的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内容: 人的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要求: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 命。
如何运用认识论的观点解题: 1、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认识论主要包括:实践的特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 系,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真理与认识的反复 性、无限性、上升性等知识。 2、非选择题,在限定为认识论角度时,应注意从以下几 个方面筛选: (1)若限定为实践的观点 应从实践的特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等角度来组 织答案 (2)若限定为真理的知识 应从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等角度来考虑。 (3)若限定为认识的过程或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时 应从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角度来考虑。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

第6课_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6课_求索真理的历程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脱离实践,认 识就失去了意义。 (2)认识从 实践 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 识本身不是目的, 改造世界 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特别提示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
2.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的条件性相对于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强调横向的变化。 3.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具体性是真理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强调纵向的 变化; 3.把握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1)区别: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 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错误反映。 (2)联系: ①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 伴而行。 ②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的含义: 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 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是客观性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________ ①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 形式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 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③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实践决定认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正确区分认识的来源和认识的途径: 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②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则有两条,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根本动力)
(1)认识产生于 实践 的需要。 (2) 实践 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 工具延 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 实践 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选B
3.【2014·全国卷】 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 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 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 “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 “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 会到”。这表明( ) 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的关系。①观点错误。 气象员通过试验验证了谚语的真伪并推动了认识的发展, 体现了②④。材料没有涉及认识的目的,③与材料无关。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实践与认识1. 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注意】①实践以人为主体,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②实践对象是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社会之间的活动。

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辩论等不是实践。

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③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物质生产活动)变革社会实践活动(革命和改革、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探索世界规律的科研活动。

2.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因为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活动的过程以及实践的结果都是客观的。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总之,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3.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唯一来源—实践;途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发展推动新的探索和研究;B、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科学理论虽然正确,但不能作为检验标准。

要把握“唯一”二字。

任何主观标准:如个人的认识、权威观点、多数人的意见、科学理论等,都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人的相识论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

课堂探究:(1)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

(2)简要分析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与上述观点的不同。

探究提示:(1)同学们可以谈出自己对“实践”概念的感性相识,不必苛求精确,照实践就是人们做事情,譬如农夫种田、工人做工、老师教学、演员表演、科学家做试验等。

但这里提前告知同学们,实践是指人们相识活动以外的活动。

(2)①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具有本质区分。

②上述观点认为实践是“利己主义”活动,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具有社会性,不是孤立的、单个人的活动。

③上述观点认为实践是人的精神、观念的活动,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学问点时,应留意以下几点。

(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改造客观世界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社会之间的活动。

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索、修行、辩论等不是实践。

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相识3.实践的根本形式。

教材“专家点评”阐述了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三是探究世界规律的科学试验活动。

实践活动的形式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容之一,理解这一内容应留意以下三点:第一,要明的确践的详细形式是无限多样的,每一种实践活动都有它的表现形式。

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开展的今日,实践的内容日益广泛,实践的形式更加困难。

其次,“根本”不是“全部”,人们难以穷尽实践的全部形式,这里只探究实践的“根本”形式,即上述三种。

这三种根本形式只是人类根本的实践活动。

第三,在实践的三种根本形式中,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平衡的,其中生产实践是最根本的实践活动。

因为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开展的根底,生产实践中结成的生产关系确定着其他社会关系,生产实践也是人们进展其他社会活动的前提,所以,不能把三种根本形式并列起来。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课件 (共28张PPT)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课件 (共28张PPT)

A
小试身手
• 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 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 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 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 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 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 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 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 输血的大门。 •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 道理的?(12分)
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 的发展。
牛刀小试
•WiFi依赖无线电波传输,设备辐射强、效率不高,且 存在安全隐患,科学界一直在研究这一问题。德国物理 学家哈拉尔德· 哈斯提出了一种叫LiFi的新型网络信号传 输方式,利用光线实现数字信息无线传输,获得了更快 更安全的传输效果。这表明 ①认识产生于人们实践的需要 ②观念存在通过实践可以变为现实存在 ③实践活动具有极强的社会性 ④人的实践活动能突破社会条件的制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主体 客体/对象 直接现实性 ≠世界 ≠自然界
(2)基本分类: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
思考
有人说,实践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 (3)基本特征 ①客观物质性
A.实践三要素(主体、对象、手段)是客观的 B.实践的过程和结果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因为:认识具有 (1)反复性 ——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 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预习清单1. 实践的含义,特征2.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3. 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4. 认识的反复性,上升性,无限性引导清单1、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辨证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认识则把实践引歧途。

方法论意义:既要重视实践,又要掌握科学理论,达到理论(认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性。

①实践的构成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都是客观的。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人们在行动之前就已有了明确的目的,并通过实践创造出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东西,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记,这也是和动物的本能活动所不同的。

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们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①实践的社会性是指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的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②实践的历史性是指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4, 真理是客观的(板书)(1) 含义: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人的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真理人的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不符——谬误(2)、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提问:真理是一种认识,但为什么说它是客观的呢?而且是最基本的属性?——因为这里所讲客观性,主要是从真理的内容,也就是其所反映的对象角度来讲的。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最终版)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最终版)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生活现象
现象①:以前西医外科手 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 下进行。为了实现“刀下 无痛”的梦想医学界一直 在努力。直到化学止痛剂 的发明才使医学真正进入 无痛手术时代。
现象②:借助载人深潜器、 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 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 步被揭开
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
实践
基础
认识
实践的基本 形式
反作用
正确的
错误的
诊断题1.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总结改革开放35年来的
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
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
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
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全会审议通
①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
②只有实践既具有客观物质性,又具有主 把客观事物或科学理
特别提示:“实践”具有这两个特征,但具有
这两个特征的不一定都是“实践”。
思维提升: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的活动,又 是一种主观的活动
分析: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此观点割裂了 实践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改错:实践既是一种具有客观物质性的活 动,又是一种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动
①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②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 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③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贯彻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
发展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含义:
是标志着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 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 真理
谬误
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2)真理的特征
①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因此,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比实践到认识的 过程,意义更加重要,更加伟大。这主要是 因为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 ) A、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才能使认识得到检验 C、才能使认识得到丰富和发展 D、才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 话告诉我们( ) A、认识来源于实践 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2004年12月26日发 生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海啸波及东南亚和 南亚10多个国家,引发巨大灾难。但目前,人们还不; 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 ) A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 的,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地震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并无规律可循 D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到地震的发生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 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 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小 结
1、真理的特征
——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3、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不断发展,真 理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引言求索真理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之一。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探索和寻找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每个人的求索之旅都是独特而珍贵的,这是一段富有启发和成长的历程。

本文将探索求索真理的历程,并讨论其中的关键要素和重要性。

真理的定义在我们深入研究求索真理的历程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真理的定义。

真理是指与现实相符合的事实或观点。

然而,真理并非永恒不变的,它可能因为时代的变迁、科学的进步和思维的发展而被重新解释或改变。

求索真理的动机为何人们对真理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愿意不断求索呢?求索真理的动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1. 知识的渴望人类天生渴望获取知识和理解自然界的规律。

通过求索真理,我们能够增加对世界的认识,并不断扩展我们的视野。

2. 解决问题的需要求索真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

通过深入理解真理,人们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改善生活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3. 实现个人成长通过不断求索真理,个人能够获得成长和进步。

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思考和反省自己的观点、价值观和信仰,从而不断完善自我并成为更好的人。

求索真理的过程求索真理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下面是求索真理的一般过程:1. 提出问题求索真理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

问题的提出可能是由于疑问、好奇心、困惑或需求而产生。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清晰地定义问题,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寻找答案。

2. 收集信息与知识在明确问题后,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信息和知识。

信息的收集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查找学术文章、采访专家和观察实践等方式进行。

3. 理性思考与分析在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后,我们需要进行理性思考和分析。

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运用逻辑和推理,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和筛选。

4. 探索与实验有时,我们需要通过实验和实践来验证某些问题的答案。

这个阶段是对理论和观点进行实证的重要环节。

5. 共享与讨论在我们对某个问题的求索过程中,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分享我们的观点和经验,我们可以从他人的反馈中获得新的思路和观点。

高二政治第六课《在实践中追求索真理的历程》

高二政治第六课《在实践中追求索真理的历程》

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 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年里,人们一 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随着航海事 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一定 理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 罗巴切夫斯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 180度。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 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由此,人们关于空间 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
为什么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①任何真理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
②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真”是客观的,正确就是正确,它不以人 的意志(包括权力.地位)为转移. 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一、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2.真理的特征
◆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 物及其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 的主观意志;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人的认识运动规律就是实践、认识、再实 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使认识不断深化、扩 展、向前推移。人的认识运动规律是由客观事 物发展的规律决定的。客观事物的层次无限复 杂,广度无限广阔,并且不断向前发展;同时 人的认识能力也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这就决定了人的认识的无限性,认识永远不会 完结,决定了人的认识任务也不会完结。因此, 任何停止的观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的观 点都是不符合事实的,是形而上学的表现。这 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发展观
2.真理的特征 客观性(最基本的属性) 真理的 条件性 特征 具体性 (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要正确对待错误。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2.实践是社会性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是不存 在的。 注意: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 具有社会性,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的个人的实践 活动是不存在的。但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既 可以采取集体行动的方式,也可以表现为单个人的活 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实践的 社会性,只是强调不存在孤立的纯粹的个人的实践活 动,并不排斥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存在单个人的实践活 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主社的特际和展义展义会结色和方等规新实认党同主晶社时法重律境科践识的当义,会代论大的界学是反十代理是主特的问认。发认作八中论指义征集题识展识用大国体导建相中作提观的于强实系党设结体出高是基实调际最和具合 现 了 到中础践,和新国有的新新,国科。。对时成家促产的的特学科科新代果全进物科水色发学学形特。部作学平,社展发发是势征工用回,会观展展开马下相作。答主是观观辟克实结的,义马来是了思现把合强理克源中当主什我的大论思于国代义么们产思体主实共中关样对物想系义践 产国于的中,武最同,党马发发国是器新当是集克展展特中,成代马体思的、色国对果中克智主世怎社特中,国思慧义界样会色国是实发观发主 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 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 持思的考指:导运思用想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党为什么把 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②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哲学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哲学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3、实践的特征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①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 手段和对象)是客观的;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 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 客观性。
[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3、实践的特征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易错易混] (6)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7)认识有时独立于实践之外。 (8)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就是认识能够 促进实践的发展。 (9)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 观活动。
[考点3](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 性、具体性、条件性;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 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正确反映。
(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有 ①蜜蜂酿蜜 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③神七飞天 ④鹦鹉学舌 ⑤《物权法》颁布实施 (B) ⑥教师教书 ⑦修身养性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 ③⑤⑥⑦
明代王阳明说:“一念发动处,便即是 行了。”在他看来,凡是认识之真切、情感 之发动、意志之决断,都是行(实践)。对 此认识错误的是 A.否认了实践的物质性 B.王阳明坚持“知就是行,行就是知” C.是唯心主义的实践观 (ABC) D.科学地揭示了实践的概念
一水平; 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 生理等限制; (2)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 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 个过程; (3)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 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
(1)认识的对象:无限变化的; (2)认识的主体:世代延续的; (3)认识的基础:实践不断发展。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1986年1月28日: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 机从卡纳维拉尔角升 空72秒后爆炸。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 伦比亚航空飞机发生空难, 机上7人全部丧生,飞机失 事后复原的残核 。
神舟六号
神七航天员翟志刚在舱外挥舞中国国旗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
1、从古代人只能寄嫦娥奔月而得出月球的假 说,到今天人类伴随着失败而取得的对月球 的初步认识,追求真理的过程有什么特征? 并阐明理由。
2、我国探月工程“三部曲”完成之后,是不 是就能对月球做到准确无误的全面了解?并 说明理由。
1 认识具有反复性 思考:为什么认识会有反复性?
原因
认识的主体受各种条件制约 认识的客体是复杂的变化着的
所以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
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
2.认识具有无限性
思考:为什么说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的 原因 认识的主体——人是时代延续的
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 认识具有反复性 (2). 认识具有无限性 (3). 认识具有上升性(真 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 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 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错误经不起失败, 但是真理却不怕失 败。
真理是有条件的
(2)是什么原因使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 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
真理是具体的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指主观认 识符合当
真理都是具体的
地的实际.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 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指主观认 识符合当 时的实际.
你能从真理的条件性与相对性角度分析这个故事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
(决定) (反作用)
认识
促进
阻碍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 有巨大指导作用; •错误认识、不科学理论则把实 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要求: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知识梳理 1.实践的含义: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人们: 发生在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活动,停留在 客观世界: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不是实践。 实践的主体、手段、对象和结果都是客观的, 物质性活动: 因而实践不是主观性活动,而是客观性活动。 两层基本含义: 1)人为主体、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2)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 念的存在变成存在。
高考示例
(1)经验是重要的,但不能只凭经验办事,要重视理论对实
践的指导作用。
(2)虽然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不能照搬现成 的理论,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3)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对策, 善于实践,勇于创新。
(4)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反复实践,不断探索,并认真总结经
验,才能获得成功。
A
)
A.个人融入集体中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B.能否得到多数人的支持是区分事物好坏的主要标准 C.集体主义已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追求 D.正确的价值取向应该符合客观规律
知识梳理
实践决定认识
1.பைடு நூலகம்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动性,意识能动性以客观性为基础。
④ 夸大客观物质性否定主观能动性,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 夸大主观能动性否定客观物质性,会导致唯心主义 。
知识梳理
3.实践的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 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变革社会的实践: 处理个人和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 处理各阶层、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处理 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等。如:革命和改 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法律制度 的建设和实施等。 •科学实验: 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②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⑤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
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⑥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④⑤⑥ D.②③⑤
巩固强化
3.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是因为( A.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A
巩固强化
2.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 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而用车运呢?这种观点错在 否认(
A

A.实践的历史性
C.实践的客观性
B.实践的能动性
D.实践的主观性
巩固强化
现在市场上许多广告语都富有哲理,如“大家好,才
是真的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等。据此回答
3.“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告诉我们(
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 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高考示例
(1) 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 认识发展的动力。
B
)
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价值观对人们的行动具有决定
巩固强化
4.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挫折教育是人走向成功的必修
课。“TCL”总裁将其总结为“木头理论”,即木头放到水
里,加上压力,一旦冲破压力,反弹会更高。相反,如果 没有压力,却只能轻浮在水面,不会有高度。从认识论角 度,这是因为(
误区警示 2.认识的目的、认识的直接任务、根本任务是 一致的。
(1) 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 (2) 认识的直接任务是获得真理。 (3)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
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误区警示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三个有利于的 标准”是对立的。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 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2)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是否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 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 (3) “三个有利于标准”把最基本的生产实践作为标准,它 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把 “三个有利于标准”与真理对立起来,实际上是抽象地谈
C
)
A.失败的实践更能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B.成功和失败是相辅相成的
C.失败的实践在形成并推动认识发展过程中有特殊的作用 D.在挫折中形成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更为正确和深刻
巩固强化
5.近年来,我国危机管理取得了很大进步,应急管理体制建设 进入了新阶段。仅从2003年“非典”疫情以来,北京市就经历 了多次突发事件的严峻考验。北京在“十一五”规划中首次编 制了“城市减灾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这体现了 ( ) A.实践是纯客观的活动 B.实践是认识的根本动力 C.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理性认识可以指导实践 6.漫画“君子动口不动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孤立的活动是不存
在的。但孤立的活动并不等于单个人的活动。人们改造客观 世界的活动,既可以采取集体行动的方式,也表现为单个人
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
5.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
践是不存在的,我们讲盲目的实践是指这种实践没有以正确 的认识来指导,导致失败。
论真理标准,在实际工作中也是十分有害的。
高考示例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
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
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 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
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观点是 认识论首要 的基本观点 实践 是认 识的 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实践
(决定) (反作用)
认识
促进
阻碍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 有巨大指导作用; •错误认识、不科学理论则把实 践引向歧途
知识梳理 2.实践的特点
①客观 •实践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对象)的客观性决定 物质性: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 的制约。 ②主观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能动性: ③社会 •社会性: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历史性: 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 •历史性: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都受 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误区警示 1.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途径。
认识的源泉——实践;认识的获得——实践和学习。但 归根到底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 (1) 知识的构成:是由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组成的。直 接经验通过实践获得,间接经验通过学习获得。 (2) 学习的重要性:① 就每代人或每个人来说,事事都 亲自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 ② 从人类知识的发展来说,每代人都处在知识承上启下的历 史环节上,只有虚心学习前人留下的宝贵知识,才能根据新 的实践总结出新的知识,从而发展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产生,是“源”,学习是知识的传授,是 “流”,应该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1.“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见;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 然而不能伐林以作屋,采草以和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 也。”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

C.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巩固强化
2.下列说法包含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有( ) B
(3) 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
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 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 标准。 (4) 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失败原因,直至发现确定血型系 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 的。
巩固强化 单项选择题:
误区警示
6.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但并非人的一切活动 都是实践活动,要具体分析。首先,对人要具体分析,必须 是具有正常思维的人,如婴儿、精神病人的某些活动不一定 是实践活动。其次,人的活动可以分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活动,实践非认识性活动,只有改造世界的活动才是实践
知识梳理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① 客观物质性使实践活动区别于纯粹的意识活动,坚持这
点,在实践观点上就坚持了唯物主义。 ②主观能动性使实践活动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体现了意识 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坚持这点,在实践问题上 坚持了辩证法。 ③ 实践的第一、二个特点并不矛盾,主体的客观性渗透着能
这句话说明了(
D
)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命题角度 辨析题:认识来源于实践,因而总落后于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