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_求索真理的历程案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优秀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9c4a68c852458fb770b56d7.png)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发布者:黎婷第一课时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点理解: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运用: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相关原理分析说明辩证唯物主义为什么说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使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都要服务于实践。
二.课程标准要求:列举现实生活的实例阐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1.实践的基本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探究分析法五.教学过程复习导入:通过对意识能动作用表现的复习,导入课题。
1.实践及其特点主要通过讲授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师生共同完成。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主要通过讲授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探究分析法师生共同完成。
六.板书设计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3).实践的三种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七.课后练习辨析: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马音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发布者:黎婷第一课时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点理解: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运用: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相关原理分析说明辩证唯物主义为什么说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使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都要服务于实践。
二.课程标准要求:列举现实生活的实例阐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第1节 课内探究学案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第1节 课内探究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8f7175d4d8d15abf234e87.png)
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1节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从而自觉投入到实践之中去。
二、学习过程探究一:阅读分析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指出: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全党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
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哲学道理的?探究二: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不断加深的历史。
在传统农业社会,存在着人口与土地等资源的矛盾。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与矿产等资源的矛盾又进一步凸显出来。
人口膨胀与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要树立人类的资源危机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变化,并从认识论角度就当前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提出解决思路。
三、反思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当堂检测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蜜蜂酿蜜②教师讲课③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④鹦鹉学舌⑤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⑥经济体制改⑦修身养性A.①②③B.②⑤⑥C.③④⑤D.⑤⑥⑦2.人们常说,做事要“三思而后行”。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7ba895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5.png)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求索真理的历程。
2.理解真理的含义和不同的寻求真理的途径。
3.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真理的追求。
课前导入从小到大,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疑惑,这些问题和疑惑往往让我们感到迷茫和困惑。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如何去寻找答案呢?这就涉及到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题——求索真理的历程。
学习内容一、什么是求索真理的历程求索真理的历程指的是人们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思考、探索、验证等一系列的活动和经历。
这个过程可以是循序渐进的、渐进推进的,也可以是在实践中不断迭代和调整的。
求索真理的历程有时候是孤独的,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观念都不尽相同,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困惑和挑战。
但正是因为这些困惑和挑战,我们才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寻找答案,从而不断靠近真理。
二、真理的含义和形式1. 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指符合客观事物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的认识。
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它不是人们主观上的臆断和假设,而是经过实践的检验和验证而确证的。
2. 真理的形式真理可以表现为事实、规律、原则等形式。
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具体情况,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普遍规定,原则是客观存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三、寻求真理的途径人们寻求真理的途径有很多种,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途径:1. 理性思考理性思考是通过分析和推理来寻找真理的方法。
通过逻辑思维、辨析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可以逐渐靠近真理。
2. 经验积累经验积累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观察来寻找真理的方法。
通过亲身经历和观察他人的经验,可以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和真理。
3. 学习借鉴学习借鉴是通过学习他人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来寻找真理的方法。
通过学习优秀的思想和理论,可以借鉴他人的智慧和经验,从而更快地找到真理。
四、运用真理的追求追求真理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和思考的态度,还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真理。
例如,在面对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思考和探索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面对选择时,我们可以通过借鉴他人的经验来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轮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一轮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86a393ee06eff9aef807e1.png)
一轮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一、实践1、实践的概念:2.实践的特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误区1:真理是有用的,有用的就是真理。
点评:①真理是有用的。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由于真理正确的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因此,它对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在此意义上,真理是非常有用的。
(肯定题目中的可取观点并分析)②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
有用的事物是指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东西,不一定是真理。
(指出题目中的不足之处)③“有用即真理”是一种实用主义真理观,以主观需要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非常有害的。
(小结题中观点的实质)误区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说法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点评: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
因此,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②所谓客观真理是指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
③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误区3:真理永远都是正确的。
点评:真理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它就会变成谬误。
误区4: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点评:真理和谬误有严格的界限,不能混淆,更不能相互包含。
但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误区5: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说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点评: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而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教案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3b21541ed9ad51f01df245.png)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实践(2)真理◇理解;(1)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思想二、【重点、难点】:1、重点:(1)、实践的基本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难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三、【整体感知】: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实践的含义、特征及作用,理解在实践在追求和发展真理。
四、【方法点津】:(1)在教材中对实践的含义除了给出含义外只是略作解释。
以此为据还不能完全把握实践的内容。
因此在只有深入理解实践的基本特点,才能深刻理解实践的含义。
在实践的三个特点中,“客观物质性”与“社会历史性”都不是实践所独有的性质,不能充分体现实践的根本特点,只有“主观能动性”最能体现实践的本质。
因此对这个特点尤其要着重分析以便深刻理解实践的含义。
(2)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从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检验标准和最终目的四个方面全面理解,缺一不可,在学习中必须注意这四点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前两个。
(3)结合欧几里得定律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来理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4)结合美国“哥伦比亚号”飞机失事并没有阻碍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来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五、【课文导语】: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
人的正确认识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有没有客观真理?人应该如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2)第二,“基本”不是“全部”,人们难以穷尽实践的所有形式,这里只研究实践的“基本”形式,即上述三种。
这三种基本形式只是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
第三,在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中,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平衡的,其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因为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实践中结成的生产关系决定着其他社会关系,生产实践也是人们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前提,所以,不能把三种基本形式并列起来。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专业班教学案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专业班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0174891a37f111f1855b98.png)
A、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
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其哲学寓意是()
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11.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
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
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辨析: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9.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从认识论上说,这是由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B.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C.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D.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获得知识
10.16世纪,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学习过程
学习导航
情景设置
问题探究
体验结论
一实践及其特点
引入:投影材料
漫画《耕田》
活动体验:浇水
评析老者和农夫的观点?
1你认为谁的观点是正确的?2漫画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活动体验给我们什么启示?
结论:
结论:
三峡工程的建成说明了实践具有哪些特点?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0959878f02d276a200292e7c.png)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
发展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含义:
是标志着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 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 真理
谬误
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2)真理的特征
①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因此,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比实践到认识的 过程,意义更加重要,更加伟大。这主要是 因为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 ) A、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才能使认识得到检验 C、才能使认识得到丰富和发展 D、才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 话告诉我们( ) A、认识来源于实践 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2004年12月26日发 生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海啸波及东南亚和 南亚10多个国家,引发巨大灾难。但目前,人们还不; 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 ) A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 的,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地震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并无规律可循 D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到地震的发生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 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 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小 结
1、真理的特征
——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3、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不断发展,真 理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0ad2c57a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d.png)
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 危的青年人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 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效仿,结果造成大量 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被禁止使用。19 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 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
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 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茵茨坦发现了人血的血
唐代著名画家戴嵩善画牛,有幅斗 牛图画得非常生动,被人们视为珍 品。有一次收藏家把这幅画拿出来 晒,一个牧童看到了不禁大笑。问 何故。曰:“牛在角斗时,尾巴夹 在两条后腿中间,绝不会翘起来, 这幅画上的牛尾巴翘得像根竖起来 的棍子,叫人不由得发笑。”
看书42页思考: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实践与 杜威,黑格尔等人的观点的不同
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B )
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 的本质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5.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
(D )
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 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的哲理是(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联系主 观与客观的桥梁 ③实践出真知 ④实 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 的基本的观点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① ③ D、 ① ③ ④
C
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其哲学 寓意是(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后来华佗听说吃了臭麻子花(又名洋金花)会人事 不醒。他找来尝了尝,顿时觉得头晕目眩,满嘴发麻: 好大的毒性呀!经过不同配方炮制,麻醉药试制成功。 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麻醉效果更好。因此,华 佗给它起个名字--叫麻沸散。
人教版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word教案[教案设计doc]
![人教版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word教案[教案设计doc]](https://img.taocdn.com/s3/m/f0d357572b160b4e767fcfa2.png)
【学考目标】识记:实践及其特点简单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综合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阅读课本P42-49,回答下列提问,并将问题写在书本的相应位置)1、实践的含义及特点2、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怎样理解“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二、综合探究探究一:对照概念,判断以下是不是实践活动?1、蜜蜂筑巢?2、狗熊表演?小结:实践的主体:3、学生思考数学题的解题方法4、老师指导学生思考数学题的解题方法小结:实践的对象:5、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6、发射嫦娥一号撞月考察小结:实践的范畴:探究二:结合《愚公移山》的例子,概括实践的特点。
愚公为方便出行要移开太行、王屋二山,全家使用榔头、畚箕等工具,经数代人的努力终将二山移走。
以上材料中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 (愚公――人)实践的手段:(畚箕等―—工具、设备)实践的对象:(太行、王屋二山―自然界)小结:实践的特点①:愚公为方便出行要移开太行、王屋二山,全家使用榔头、畚箕等工具,经数代人的努力终将二山移走。
愚公为什么要移山?(为方便出行)愚公移山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小结:实践的特点②:愚公移山是这样回答别人的劝告的:即使我的儿子死了,还有我的孙子,孙子死了还有我的重孙……(数代人的努力)愚公移山不是一个人的活动,而是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移山的工具也需要他人提供;说明实践具有社会性。
移山的形式、规模、水平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说明实践具有历史性。
小结:实践的特点③:探究三、根据情景得出结论情景一:SARS:主要是指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
思考:我们对SARS的认识为什么出现在2003年初期?结论:情景二: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农牧业生产——天文学战争——《孙子兵法》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结论:情景三:黄鼠狼不是偷鸡“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几位教师,用了20年的时间,作了一番调查研究,先后解剖了近5000只黄鼠狼,发现只有两只黄鼠狼吃了鸡。
高二政治教案求索真理的历程
![高二政治教案求索真理的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1c598da477232f60dccca120.png)
求索真理的历程第六课一、@§本课设计意图(一) @§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识记○@§实践的含义。
○@§实践的构成要素。
○@§实践的特点。
○@§真理的含义。
○@§真理的基本属性。
(2) @§理解○@§实践的基本形式。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3) @§运用○@§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相关原理,分析说明辩证唯物主义为什么说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的活动。
○@§列举生活实例,根据有关原理,论证真理只有一个,不存在多元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列举生活实例,依据相关原理,阐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分析说明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2.@§能力目标(1) @§通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使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切实认识到生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学习真理论的内容,形成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都要服务于实践。
(2) @§树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120(二)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内容目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高中思想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ed31a04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c3.png)
高中思想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前预习案】【学习目标】实践的含义、基本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含义、特点,真理与谬误;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知识梳理】(具体要求:详读教材,结合自学讲义考点解读和要求,15 分钟在体系内速记重点原理。
建议:理解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要点记忆法)一.实践1 含义是一种活动想一想:人类的认识活动是实践吗?蜜蜂酿蜜、老鼠打洞是不是实践?为什么?2 特征:①、②③温馨提示:准确理解实践的三个特征。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想一想:①“意识源于物质”和“认识源于实践”有什么区别?②“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什么不同?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②③注意: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
3.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①②③温馨提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即通过实践,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照,就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
4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三.真理1 含义2 特点①客观性(真理是绝对的)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检验真理的标准是②具体性:③条件性温馨提示: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说明了真理是;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3 真理和谬误。
(1)二者往往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正确地反映了4.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看从认识的客体看。
(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认识的主体、认识的基础(3)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我的疑惑】【体系构建】(具体要求:5 分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堂探究案】1.重点检查(小组互查,教师抽查)(1)什么是实践?其特点有哪些?(2)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是什么?(4)什么是真理?如何理解其特点?(5)为什么说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方法论要求是什么?2.判断正误或选择(1).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因此,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因此,实践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示范教案(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2课时)高品质版
![示范教案(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2课时)高品质版](https://img.taocdn.com/s3/m/ac802606b8f67c1cfbd6b85c.png)
第二课时在实践中追求和开展真理教学过程导入设计导入一〔多媒体课件展示〕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
“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
〞或者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
〞这两句话的意义是一样的。
教师引导:对于真理的概念,人们有许多的解释和定义,那么究竟什么是真理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真理的定义。
导入二“伊拉克存在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
〞这是美国出兵伊拉克,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借口和理由。
问题探究:这个理由是正确的吗?是真理吗?学生:不是真理。
实践证明这与事实是不相符的。
教师总结:这位同学答复得太好了。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伊拉克被占领了,但美国并没有在伊拉克找到所谓的“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事实证明美国的战争理由是错误的,它不是真理。
教师引导:那么从这个事例中,我们能给真理下一个定义吗?推进新课一、真理是客观的板书:1.真理的含义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那么是谬误。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问题情境〔多媒体课件展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问题探究:上述诗句和俗语反映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呢?学生答复略。
教师总结:上述诗句和俗语说明人们对于同一个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从不同的侧面看,真理有许多个。
板书:2.真理的根本属性——客观性相关链接: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赖于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
〞真理只有一个,不存在反映同一对象的相互矛盾的不同的真理。
问题探究:毛泽东的这句话又说明了什么意思呢?学生:说明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真理只有一个。
教师进一步设问:这是否与前面的观点相矛盾?学生:不矛盾。
教师:为什么?学生:前面是指从不同的侧面去看,真理有多个。
毛泽东的这句话是指从同一个侧面看,真理只有一个。
这一个就是与客观事物相符的那个,而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真理最根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通过试验验证某种说法,体现 的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 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错误;认识过程的 两个阶段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B错误; D表述正确,但不为材料所反映。
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 • • • • • A、蜜蜂酿蜜 B、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C、神七飞天 D、鹦鹉学舌 E、《物权法》的颁布和实施 F、教师教书 G、修身养性
判断下面那些是实践活动。
1.大猩猩用树枝钩吃白蚁。
2.全国大学生辩论赛。
×
3.科学家做实验。
4.农民种田。
√
×
√
5.学生上课学习文。
一天,婆婆受到和尚的启发, 换了个角度思考问题——晴天,小 女儿的鞋店前门庭若市;雨天上街 的行人又都往大女儿的伞铺里跑。 从此,天天笑得合不拢嘴,哭泣婆 变成了笑婆。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真 理具有条件性,这是真理的又一属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 出这个条件和范围,再走一小步,即使是同一 方向的一小步,真理也会变成谬论。 如果我们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 不切实际的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变 成谬论。
(二)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主观的
真理的形式
真理的内容
客观的 客观的
真理的检验标准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 度,这是几何之父——古希 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公元 前330-275年)提出的定理。 人们认为这是不变的真理。
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 切夫斯基(1792——1856)提出, 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 于180度。
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 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1、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 2、学以致用 • 3、求知为应用
求雨
天气预报——卫星云图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亚里士多德:不 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 度不同。
真理具有客观性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 史性变化。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 精神面貌不断革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都离不开改革开放这 一重大理论的提出。人们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 结论? 三十年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 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闪耀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光辉。
从认识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 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所以人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反复的过程。 实践 认识 实践 认识
(二)认识具有无限性
火星,是太阳系第四颗大行星,从地球上 望去,火星犹如一个巨大的火球。人类对这个 红色星球充满了巨大的好奇和无限的遐思……
目前,美国的两个火星探测器仍在火 星轨道工作;另外,欧洲发射 了“火星 快车”探测器。
6.小行星撞击地球。
7.《2010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
× ×
×
好 吃 吗? 我 要 尝 一 尝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观看“神农尝百草”的视频
从神农的经历来看,人的正确认识来源于什么?
神农经过多次试验,解决了人们粮食种植 问题,又亲自品尝各种草药,以试其功效。可 见,人们的正确认识来源于实践。
人类的火星的探索早 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 1965年美国的宇宙飞船拍 摄照片显示火星表面是一 片坑坑洼洼的贫瘠荒地。
1976年发射的宇宙飞船在火星表面着陆,在 火星土壤中发现了奇特的化学元素,1996年美国 宇航局的“火星全球调查者号” 发射,并让科 学家们意识到火星表面下可能有水。
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会发展吗?为什么? 人类对火星的认识当然会继续发展。 因为认识的对象是变化的物质世界;认识的 主体人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 是不断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 无止境的问题。
(一)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尤其是主客 观条件的制约。 (二)认识具有无限性 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 个永无止境的问题。 (三)树立追求真理的信念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 展中不断的超越自己。 我们要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和追求真理的 坚定信念。
本课考点:
1.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 1、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 2、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 • 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毛主席说:“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请 同学们根据下面图释解释毛主席这句话的意思。
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 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 改变世界。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
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如果有了正确的
一个人能做到吗 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单 个人的、孤立的实践活动根本不存在。
实践活动的特点——社会历史性
室内操作
在不同历史阶段,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 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因为生产力水平不一 样,实践活动的形式和水平也不一样。 •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 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物质生产活动) • 2、变革社会的实践(革命、方针政策) • 3、探索世界的实践(科学实验)
求雨
天气预报——卫星云图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 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 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应该怎样看待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一)认识具有反复性 为什么说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主体来看,会受到主观因素的限制:实践 水平、立场、思维水平、生理素质等。
(三)树立追求真理的信念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表明它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人的认识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的。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 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己。
不管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 任何困难与挫折,我们都不要怨天尤人,要 鼓起勇气,要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和追求真理 的坚定信念。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反作用于实 践。
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4.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沙场点兵:
(2008上海卷15)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 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 多德关于物质的降落速度与物体重量成正比 的说法。这一事例说明( C )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 物的本质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 味,你就得变革梨子, 亲口吃一吃。
下列属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 • • A、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百闻不如一见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 • • 1、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欲问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实践活动——实验化学
禽流感疫苗的研制与应用
人类建筑成果——高楼耸立
英国探测海底最深火山
冲绳美海水族馆
人类对海底世界的探索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河北省三年大变样——拆迁修建工作
我们是怎 样获得真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有人认为实践是人类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 与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只有高下程度之分,没有 本质的区别。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一切认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服务于实践。
确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 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检验真理作为 我们不懈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求雨
天气预报——卫星云图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实践活动
农民种田
一、实践及其特点 (一)实践的含义
天文领域——冥王星被降级
太 阳 是 宇 宙 的 中 心
宇宙无限论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主观符合客观实际
宇宙无限,没有中心
实践检验是正确的
“宇宙无限,没有中心”这一观点是真理, 是 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一、真理的客观性
(一)真理的概念
真理是标志主观符合客观哲学范畴,是人 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 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 谬误 真理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一)真理是具体的(时空而言)
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英国、法国等
中国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 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真理是有条件的(范围而言) 古时候,有个老婆婆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 伞,小女儿卖布鞋。天晴的时候,大女儿的雨伞 卖不出去;下雨天的时候,又没有人去买小女儿 的布鞋。于是她睛天哭,雨天也哭。人观的
(一)真理的概念 真理是标志主观符合客观哲学范畴,是人们 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是谬误,与客观 对象相符合的认识是真理。 (二)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一)真理是具体的(时空而言)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 的统一。 (二)真理是有条件的(范围而言)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真理具有条件性,这是真理的又一属性。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在真理面前,任何以权威者自 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戏笑中垮台! ——爱因斯坦 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的客观性
•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客观反 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石客观实在性。 • 因为人们的立场、观点、看法不同、对同 一件事情的认识就会不同。但真理只有一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