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市商形象
简述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简述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三言二拍是中国古代的一则文学名著,主要讲述了唐朝时期民间商人的故事和人生经历。
在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是一个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展现了商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局限。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述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是一个富有、精明的形象。
在三言二拍中,商人被描绘为精明能干、懂得商业规则和交易技巧的人。
例如,在《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男主角李义山是一个油坊老板,他不仅富有,而且懂得商业规则,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情况,最终赢得了花魁的芳心。
在《白蛇传》中,白娘子是一个药店老板,她不仅懂得医学知识,而且深谙商业运作之道,能够利用各种资源,最终成功打造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是一个面临困境的形象。
在三言二拍中,商人经常面临着各种困境和挑战,如市场竞争、经济波动、法律约束等。
例如,在《三言》中,冯道是一个商人,但他因为经营不善,陷入了经济危机,不得不卖掉了自己的产业。
在《喻世明言》中,陈胜是一个商人,但他因为反对秦王朝的统治,最终被判处死刑。
这些故事展现了商人在市场经济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是一个受到歧视和偏见的形象。
在三言二拍中,商人常常受到社会歧视和偏见,被认为是贪婪、自私的人。
例如,在《莺莺传》中,张生是一个商人,他因为妻子不忠,最终被迫放弃了自己的产业,流浪街头。
在《喻世明言》中,王实甫将商人描绘为“穷酸”、“狡猾”,这种评价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商人的偏见和不公正对待。
综上所述,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是一个富有、精明、面临困境和受到歧视的形象。
这些形象展现了商人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尴尬地位和局限,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商人的偏见和不公正对待。
这些形象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揭示了商业运作中的种种局限和挑战。
三言二拍艺术特色
三言二拍艺术特色一.“三言”“二拍”中不少借历史故事,阐发善恶伦理观念,但主要篇幅和精彩部分是写世俗人情百态,商人成为时代宠儿。
(一)“三言”中,经商买卖已被视为正当职业,商人地位有了明显提高,如《杨八老越国奇遇》杨八老,《赠芝麻识破原形》马少卿小说描写这种社会心理的微妙变化,表现了晚明时代的鲜明特点,反映新的价值取向。
(二)“三言”、“二拍”对商人的感情也与传统观念不同:1.商人多数已不是贪得无厌之徒和为富不仁之辈,而往往是善良、正直、纯朴,而又能吃苦、讲义气、有道德的正面形象,如《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市商吕玉、《施润泽滩阙遇友》小商人施复等,《卖油郎独占花魁》卖油郎秦重。
2.表现商人凭经商智慧,灵活应变而获厚利(《徐老仆义愤成家》);商业竞争和雇工剥削,但都被“好人致富”思想冲淡:“利”被蒙上传统道德之“义”而显得温情脉脉;“二拍”作品更重写商人逐“利”而非求“义”,更直接地接触到商业活动的本质。
如《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故事源于明周元《泾林续记》;直接从经商获利的角度写商人,赞美他们囤积居奇、投机冒险、积极进取的商业活动,更贴近经商活动的本质特点。
二.歌颂婚恋自主,张扬男女平等。
(一)如《宿香亭张浩遇莺莺》肯定“情”对“礼”的挑战。
(二)“三言”中这种男女爱恋之情包蕴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如《卖油郎独占花魁》婚姻是建立在真正相爱的基础之上,是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和相互了解的关系。
三.尊重女性的意识,流露了男女平等的思想。
(一)突破贞节观念是晚明人文思潮影响下尊重人性、妇女解放的一种表现,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讲究人生真情实感和尊重自己爱权利。
(二)“二拍”中对女性“失节”问题表现得更宽容,如《李将军错认舅》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用谅解、同情的笔触写到丈夫与失节之妇重归于好,甚至“越相敬重”;这种新的妇女观的思想基础,就是对于女性的尊重。
(三)赞颂女性为追求人格尊严而进行的斗争,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从元杂剧与_三言_二拍_的情变故事中看商人形象的变化.
河北师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 1期 1997年 1月Journal of Hebei Tea ch ers College (Social Science Edition No . 1, 1997 Jan . 1997从元杂剧与《三言》、《二拍》的情变故事中看商人形象的变化霍现俊一元代杂剧中书生与妓女的爱情剧 , 矛盾常集中在青年男女 (书生、妓女与鸨儿、商人之间 , 郑振铎称之为“ 商人——士子——妓女三角型恋爱剧” , 他们在《云窗梦》、《玉壶春》、《对玉梳》等杂剧中出现过。
这种恋爱剧的矛盾冲突已形成一种固定模式 , 即 :落魄书生与妓女 (多为上厅行首相爱 , 商人插入 , 买通鸨母抢夺妓女 , 妓女忠贞不贰 , 专心挚爱着书生 , 二者一起智斗“ 奸商” , 商人自然多是受到惩创 , 最后书生与妓女团圆。
这种恋情 , 首先从书生与妓女的相爱开始 , 或一见钟情 , 遂订终身 ; 或诚心相爱 , 誓结生死。
他们之间是一种真挚、严肃的感情 , 而绝不同于打情骂俏 , 嘲弄风月。
剧本对书生的介绍是这样的:“ 学成满腹文章 , 未曾得功名” , 而又“ 囊箧渐消” , 或者是“ 使得无了……” 。
而妓女对书生仍然是爱心不变 , 甚而“ 恋得不可开交” 。
妓女要情 , 而鸨母却要钱:“ 俺这门户人家 , 一日无钱也过不的” 。
老鸨们为了那填不满的欲壑 , 常常不择手段地破坏他们的爱情 , 干出“ 弄冷她心上人 , 则是我家钱龙到” 的勾当 , 逼迫她们“ 夜夜留人夜夜新” , 无一例外地、毫不留情地赶走钱财告罄的“ 女儿” 的“ 心上人” 。
而商人 , 则凭借着钱财趁机侵入。
如《云窗梦》中的茶商和其它剧本中的盐商、棉商 , 都是先交金银于鸨母 , 要娶妓女或满足私欲。
这实际上构成了以书生妓女为一方 , 而以商人鸨母为另一方的两个阵营的斗争。
商人依仗着他们的经济实力 , 对书生与妓女的爱情构成了强大的威胁。
论“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论“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作者:黄雅茹来源:《文学教育》 2021年第17期黄雅茹内容摘要:“三言二拍”是冯梦龙和凌濛初整理创作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时期的五本短篇小说集的合称,它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当时商人阶级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意识。
本文将从“三言二拍”中商人的正面形象、反面形象和商人形象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三言” “二拍” 商人形象因为自古以来的重农抑商观念,刻画商人形象的文学作品少之又少,即使有也多是贬义。
但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商人地位的提高,这种现象在明清时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白话小说塑造了众多形象生动的商人,其中不仅有反面的商人形象,还有许多正面的商人形象。
这些商人形象的生动塑造体现了明朝时期人们对商人这一职业的看法和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这时期的商人形象的描写是对前朝文学作品的继承,也给予后世创作以思考。
一.商人的正面形象1.有情有义的商人形象中国的传统观点是情与义很难两全,也因为商人的商业性,大多数人认为他们经商求利,根本就不顾感情。
但在“三言二拍”中,冯梦龙和凌濛初就整理创造了很多重情讲义的商人形象。
卖油郎秦重是《醒世恒言》中《卖油郎独占花魁》的主人公,他喜爱“花魁娘子”,努力挑担卖油积攒了十两银子去见她一面,但因为地位低下受到轻视。
但在后来“花魁娘子”受到吴八公子凌辱时,秦重不计前嫌,在她需要帮助时及时救了她。
因为他的深情善良使得花魁娘子最后主动提出嫁给他。
秦重身为一个沿街挑担叫卖的卖油郎用他的真诚情谊赢过了权贵富豪,最后也赢得了花魁娘子的心。
文中的秦重用一个“至诚君子”的形象收获了“花魁娘子”的真心,也打破了中国古代一直以来对商人逐利轻情形象的偏见。
除了秦重,“三言二拍”也出现了很多有情有义的商人代表,这些有情有义的商人给“三言二拍”增添了独特的色彩,也改变了人们对商人的片面认识。
2.勤劳坚毅的商人形象“三言”中的徐老仆原本是徐氏的下人,在徐家家主死后便与徐三娘一起被赶出徐家,但他没有自怨自艾,即使他已经年老,但他依旧选择努力经商,最后取得成功;《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中的汪信因与表哥争执而只身一人离开家乡,外出经商。
三言二拍艺术特色资料
三言二拍艺术特色一.“三言”“二拍”中不少借历史故事,阐发善恶伦理观念,但主要篇幅和精彩部分是写世俗人情百态,商人成为时代宠儿。
(一)“三言”中,经商买卖已被视为正当职业,商人地位有了明显提高,如《杨八老越国奇遇》杨八老,《赠芝麻识破原形》马少卿小说描写这种社会心理的微妙变化,表现了晚明时代的鲜明特点,反映新的价值取向。
(二)“三言”、“二拍”对商人的感情也与传统观念不同:1.商人多数已不是贪得无厌之徒和为富不仁之辈,而往往是善良、正直、纯朴,而又能吃苦、讲义气、有道德的正面形象,如《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市商吕玉、《施润泽滩阙遇友》小商人施复等,《卖油郎独占花魁》卖油郎秦重。
2.表现商人凭经商智慧,灵活应变而获厚利(《徐老仆义愤成家》);商业竞争和雇工剥削,但都被“好人致富”思想冲淡:“利”被蒙上传统道德之“义”而显得温情脉脉;“二拍”作品更重写商人逐“利”而非求“义”,更直接地接触到商业活动的本质。
如《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故事源于明周元《泾林续记》;直接从经商获利的角度写商人,赞美他们囤积居奇、投机冒险、积极进取的商业活动,更贴近经商活动的本质特点。
二.歌颂婚恋自主,张扬男女平等。
(一)如《宿香亭张浩遇莺莺》肯定“情”对“礼”的挑战。
(二)“三言”中这种男女爱恋之情包蕴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如《卖油郎独占花魁》婚姻是建立在真正相爱的基础之上,是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和相互了解的关系。
三.尊重女性的意识,流露了男女平等的思想。
(一)突破贞节观念是晚明人文思潮影响下尊重人性、妇女解放的一种表现,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讲究人生真情实感和尊重自己爱权利。
(二)“二拍”中对女性“失节”问题表现得更宽容,如《李将军错认舅》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用谅解、同情的笔触写到丈夫与失节之妇重归于好,甚至“越相敬重”;这种新的妇女观的思想基础,就是对于女性的尊重。
(三)赞颂女性为追求人格尊严而进行的斗争,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三言”、“二拍”中的商业意识
“三言”、“二拍”中的商业意识作者:杜媛来源:《当代旅游(下旬)》2017年第08期摘要:所谓的“三言”、“二拍”出自中国古代白话文经典小说著作中,它的影响很大,不仅能为读者讲述明朝末期,社会上商人经商的样子,并且还为大家讲述了明朝晚期年间处于新兴与古老的民间商人的商业道德观念和商业的意识形态。
关键词:三言二拍;商业意识;明朝晚期“三言二拍”这部作为关于市民的古代经典白话小说,为学生了解古代的商业模式和商业观念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一、商人在小说“三言二拍”里的起源与种类(一)商人起源“三言二拍”里关于商人人物的形象的数据统计不低于数以百计的人数,光是把“商人”这一形象作为作为主角的篇幅就大约占全篇幅的四分之一。
关乎商人形象以及描述有关商业故事的、且情节属于重点部分的篇幅占总篇幅的八分之一。
在里面的叙述中关于商人形象的起源,划分成两种类别,如下:①从祖祖辈辈传承的世代商人,比如在《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篇作品中的描述里,讲述的就是主人公蒋兴哥属于第四代商贩。
而在《新桥市韩五卖春情》里,吴山则是祖祖辈辈传承的大商贾。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区分行商和座商的不同。
行商广泛的指商贩,而座商则是指大商贾。
)②从古代的“士工农”三个阶级中分离出来的,如在《桂员外途穷忏悔》里面的讲述,主人公桂富五和农民做生意赚取微薄的利润,和富人做生意则赚取较多的利润。
在《催侍诏生死冤家》的描述里,主人公崔宁先是王府中打玉器的工人,之后去到了离王府非常远的地方自己开了一家碾玉器的店铺。
(二)商人种类无论是祖祖辈辈世代传承的行商座贾,还是后来从各行各业中转行从事商业的小贩商贾,共同组成了明朝晚期商界的庞大队伍。
共同促进明朝晚期商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这些行商座贾的商业活动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封建社会的逐渐解体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1]。
1.根据中间和地区价格差异赚取利润的商人有些商人从事的商业活动属于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商业模式,资本主义生产特点的性质显现出来。
论商品经济发展对文学中商人形象的影响_读_三言_二拍_
第 %" 卷 第.期
河南社会科学
59:+ , !""! ;<=+%" 4<+.
234,4 567*,8 57*3影响
—读 —— 《 三言》 《 、 二拍》
王菊芹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济源 "#"$#%&
摘
要: 《 三言》、 《 二拍》两部古代白话小说集都对商人的日常生活和经商活动作了大量描写, 塑造了一大批新型的商人
收稿日期: !""!# "$#$" 作者简介: 王菊芹 ( %&’( # ), 女, 河南孟州人,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 ・ %%$
甚至物欲、 情欲、 权欲。身心的解放使他们变得主动、 果敢、 自 信、 热情, 迅速寻回了丢失已久的男性阳刚之气。 从 《 三言》 中人性的异化, 到 《 二拍》中个性的复苏、 自我 意识的觉醒, 这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二 经商谋利在具备吃苦耐劳和勇敢闯荡精神的同时,还必 须谙熟经商之道。 《 三言》、 《 二拍》对商人的自身修养及商人 的经商谋略、 经商技巧都作了多角度、 多侧面的揭示。但 《 三 言 》侧 重 于 表 现 经 商 者 的 自 身 修 养 、 商业道德、 商业信誉, 而 《 二拍》则更侧重于对经商谋略和技巧的揭示。 《 三言》中的小商贩以儒道经商, 非义之财不取, 非义之 利不求, 讲商业道德、 重商业信誉。他们以 “ 诚实为本” “ 、信 义为先” , 采用 “ 迂直之计”, 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良好的商 业道德、 商业信誉使他们拥有众多的顾客, 招揽 更 多 的 生 意 , 赚取更多的利润。如 《 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中的刘德 父子, 刘德是个开酒店的小商人, 平时乐善好施, 买卖公道。 后 来他的两个义子秉承了他的这种经商准则, 开了一个布店, 招 揽了很多生意, 赚取了很多钱财。 《 三言》 中的商人都勤劳肯干, 极具敬业精神。行商四处 奔波, 开拓市场, 招揽生意, “ 足下生财”。如 《 喻世明言 ・ 蒋兴 哥重会珍珠衫》中的蒋兴哥, 他虽家有爱妻, 但对商业利润的 渴望, 仍使他重利轻别离。 《 二拍》中商人的经商策略是 “ 大进大出, 愿为奸商” , 他 们本钱丰富, 经营规模巨大, 多以霸道获利, 以商业骗术、 商业 技巧去拉拢顾客。如 《 初刻拍案惊奇・转运汉遇巧洞庭红, 波 斯 胡 指 破 鼍 龙 壳 》里 的 商 人 文 若 虚 , 他仅用一两银子买了一 筐 “ 洞庭红”橘子就乘船出海。在海外, 他抓住吉零国人对橘 子的希奇和币值差异这一良机, 牟取了八百多倍的暴利。 而当 他返航途中捡到一个大龟壳时, 他坚信 “ 好歹有一用处, 决不 是弃物”。在胡商千方百计想出钱收买时, 他装聋作哑, 以退 为进, 用一废物发了一笔横财。 《 二拍》中的商人还颇通市场供求变 化 , 熟悉各地物产、 风俗、 人情, 通晓政府法令制度, 谙熟各种经商 技 巧 的 精 明 老 手。 如 《 二刻拍案惊奇・叠居奇程客得助, 三救厄海神显灵》 中 作为商人化身的海神便是一个深谙经商之道,善于运用各种 经商技巧, 手法老道的商业奇才。 中国商人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 经商之道和人格修养、 伦理道德紧密相连, 因此, 中国早期商人注重道德修养而很少 去探索经商的技巧。同时, 他们本小利微经营规模不大, 基本 上不需要多少先进的策略、 技巧, 仅靠勤劳肯干 、 精打细算就 足够了。而明中叶以后, 随着商业的发展, 商品经营规模的扩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王乃霞学号:08401137指导老师:赵丽萍摘要:明朝中后期是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三言”“二拍”作为这一时期市民文学的代表作品,塑造了一系列打破传统的商人形象,他们不管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以鲜活、复杂的面貌展示在了世人面前。
这些商人身上的性格特征有着独特的时代烙印,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三言”“二拍”正面形象反面形象形象特点明代中后叶,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市民阶层很快发展壮大,商人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种状况反映在文学中就是市民文学的兴起,“三言”“二拍”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
“据不完全统计,仅‘三言’‘二拍’作品而言,其主要表现商人生活的,或偶尔涉及商人生活的,则全部有66篇之多”。
①这些商人或是豪门大贾,或是贩夫走卒,他们的故事虽不惊天动地,却也曲折离奇,下面在商人形象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商人的性格特征。
一、商人性格特征(一)正面特征“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大多是正面形象,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被赞美的对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在“三言”“二拍”中,他们身上有很多共同特征。
1.崇商敬业,执着为商“重农抑商”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策,受这种政策的影响,大多数人都以经商为耻。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受这种贱商观念影响很小,他们大都有执着为商、崇商敬业的精神。
《乌将军一饭必酬》中的入话部分,杨氏劝王生出去经商,王生欣然道:“这个正是我们本等。
”他的话语中洋溢着对自己经商的自信,对商业充满了赞美和肯定,他为了经商,三次外出,三次都遇到了强盗,历经磨难,但他并没有放弃商业,这才换来了最终的成功。
《杨八老越国奇遇》中,主人公杨复对妻子说:“我年近三旬,读书不就,家事日益消乏。
祖上原在闽、广为商,我欲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往漳州商贩,图几分利息,以为赡家之资,不知娘子意下如何?”妻子欣然道:“妾闻治家以勤俭为本,守株待兔,岂是良图?乘此壮年,正堪跋涉,速整行李,不必迟疑也。
论“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目录摘要 (2)引言 (3)一、“三言”、“二拍”的商人形象 (3)(一)“三言”、“二拍”的新商人形象 (4)1、守义求利型商人形象 (5)2、重情重义型商人形象 (6)3、诚实守信型商人形象 (7)4、追求自身价值型商人形象 (9)(二)“三言”、“二拍”的传统商人形象 (9)1、好色型商人 (10)2、贪财型商人 (11)二、“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改变的原因 (11)(一)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 (11)(二)明代社会思潮的影响 (12)三、“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改变的意义 (13)(一)提高了的商人社会地位 (13)(二)表现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 (14)结束语………………………………………………………………………………15参考文献 (15)总结与体会 (16)致谢辞 (16)摘要“三言”、“二拍”作为中国本土诞生的市民小说的代表作,有两百多篇短篇小说,而其中以商人为主人公的占了很大的比重,充满着浓郁的商业气息。
如此之多的商人形象在文学史上较为罕见,而商人们的种种心态以及形象在作者的笔下显得丰满而又具有深刻性。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对“三言”、“二拍”的商人形象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三言”“二拍”商人形象明代商业Abstract" San Yan"," Er Pai" as Chinese native born citizen novels, there are more than two hundred short stories, of which the merchant as the hero occupies a large proportion, full of rich flavor of commercial. So many merchant image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re relatively rare, and all sorts of people's mentality and images in the author 's pen look full and have a profound.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this article will be on the " San Yan" and " Er Pai" business image for further study.Key words:“San Yan”;“Er Pai” ;Merchant image ;The Ming Dynasty C ommerce引言明朝资本主义的萌芽,促进了商业的初步繁荣。
最新“三言二拍”中的商人(作者简雄)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晚明以来,全球化贸易浪潮顽强地冲击着闭关锁国的中国市场,商业渐成势力,出现了许多商帮名贾,尤以晋、徽、齐鲁、江右、洞庭、宁波、龙游、闽、粤、陕等最为著名,史称“十大商帮”。
江浙福地,商贸繁盛,人文荟萃,商人的生活自然进入了文学家的视野。
以苏州人冯梦龙(1574—1646)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湖州人凌濛初(1580—1644)的“二拍”(《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为代表,这一时期的市井小说对商人多有描写。
据初略统计,“三言二拍”二百卷里大大小小的商人形象不下百人,其中徽商、洞庭商(苏商)最多,且议论精到,浙、闽、粤、陕等商也有涉及,足可窥见商业已然融入当时社会生活的状况。
一应该说,“三言二拍”对商人的看法,仍然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对“商”的基本评价,但在社会出现重大转型的晚明时期,冯、凌两人刻画的商人形象,不过是“以商言世”,表明了文人士大夫对炎凉世态的看法。
因此,“三言二拍”里的商人,善恶并存,忠奸掺杂,利来息往,有亏有盈,恰如世情一般呈现多样性。
商虽为“四民之末”,却经营不易。
《喻世明言》卷十八“杨八老越国奇逢”抄录古风一篇,单道为商的苦处:人生最苦为行商,抛妻弃子离家乡。
餐风宿水多劳役,披星戴月时奔忙。
水路风波殊未稳,陆程鸡犬惊安寝。
平生豪气顿消磨,歌不发声酒不饮。
少资利薄多资累,匹夫怀璧将为罪。
偶然小恙卧床帏,乡关万里书谁寄?一年三载不回程,梦魂颠倒妻孥惊。
灯花忽报行人至,阖门相庆如更生。
男儿远游虽得意,不如骨肉长相聚。
请看江上信天游,拙守何曾阙生计?踏破千山万水,吃遍千辛万苦,商人在近世中国社会搅出多少风流故事来!如诚实经营的小商人秦重(《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在风月场中一掷千金的徽商孙富(《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都早已广为人知,《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可看作是晚明商人生活的典型。
三言二拍艺术特色
一.“三言”“二拍”中不少借历史故事,阐发善恶伦理观念,但主要篇幅和精彩部分是写世俗人情百态,商人成为时代宠儿。
(一)“三言”中,经商买卖已被视为正当职业,商人地位有了明显提高,如《杨八老越国奇遇》杨八老,《赠芝麻识破原形》马少卿小说描写这种社会心理的微妙变化,表现了晚明时代的鲜明特点,反映新的价值取向。
(二)“三言”、“二拍”对商人的感情也与传统观念不同:1.商人多数已不是贪得无厌之徒和为富不仁之辈,而往往是善良、正直、纯朴,而又能吃苦、讲义气、有道德的正面形象,如《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市商吕玉、《施润泽滩阙遇友》小商人施复等,《卖油郎独占花魁》卖油郎秦重。
2.表现商人凭经商智慧,灵活应变而获厚利(《徐老仆义愤成家》);商业竞争和雇工剥削,但都被“好人致富”思想冲淡:“利”被蒙上传统道德之“义”而显得温情脉脉;“二拍”作品更重写商人逐“利”而非求“义”,更直接地接触到商业活动的本质。
如《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故事源于明周元《泾林续记》;直接从经商获利的角度写商人,赞美他们囤积居奇、投机冒险、积极进取的商业活动,更贴近经商活动的本质特点。
二.歌颂婚恋自主,张扬男女平等。
(一)如《宿香亭张浩遇莺莺》肯定“情”对“礼”的挑战。
(二)“三言”中这种男女爱恋之情包蕴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如《卖油郎独占花魁》婚姻是建立在真正相爱的基础之上,是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和相互了解的关系。
三.尊重女性的意识,流露了男女平等的思想。
(一)突破贞节观念是晚明人文思潮影响下尊重人性、妇女解放的一种表现,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讲究人生真情实感和尊重自己爱权利。
(二)“二拍”中对女性“失节”问题表现得更宽容,如《李将军错认舅》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用谅解、同情的笔触写到丈夫与失节之妇重归于好,甚至“越相敬重”;这种新的妇女观的思想基础,就是对于女性的尊重。
(三)赞颂女性为追求人格尊严而进行的斗争,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四.“三言”、“二拍”中有不少作品揭露官场腐败和社会黑暗。
三言二拍市商形象
《三言》、《二拍》中的市商形象
主要研究内容
在繁华的市场经济背景下,展现众多商人形象以及他们的经商活动,是“三言”“二拍”一个重要而突出的表现内容。
“三言”“二拍”中涉及到经商活动的小说有38篇,这也是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对象。
同时,“三言”“二拍”中尚有大量以商人为配角的,或偶尔涉及商人的篇什,虽然它们并不能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商贾小说,但对它们的存在,我们却不能忽略,因为它们是“三言”“二拍”中的商贾小说的有机补充,它们同商贾小说一起构建了“三言”“二拍”中的商人世界。
所以本文就是对以上涉及到商贾的小说进行深入的研读探讨,对“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作全面、详尽的归纳与分析,从而对明代社会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文章总体结构大致如下:
一、《三言》、《二拍》写作的时代背景
1、社会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
2、社会观念从贱商到重商的转变
二、《三言》、《二拍》中市商形象的外部表征
1、外貌特征
2、女“商”形象的出现
3、温柔敦厚的性格特征决定经商之道
4、“士”“商”形象互渗
5、市商形象与情感的纠结
三、《三言》、《二拍》中市商形象的心理特征
1、市商形象的钱财观
2、意志特征
四、《三言》、《二拍》中市商形象的时代意义
1、《三言》、《二拍》中市商形象的文化内涵
2、对传统观念的冲击
3、社会转向一种新的择业观。
《三言二拍》中明代商人的形象研究
《三言二拍》中明代商人的形象研究巨利宁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摘要:明代是我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也是商业高度发达的时期。
《三言二拍》作为我国文学艺术的经典之作,对明代商人的形象做出了生动的描写。
和明代笔记不同,《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更加饱满,更多是体现晚明士商的正面形象。
研究《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对于理解明代社会演变和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为何没有大规模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三言二拍;明代;商人;形象正如李贽所说商人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
这真实反映了明代商人的状况,他们总要经历许多凶险,甚至丢掉性命,比这更严重的是他们要在一个士农工商的严格等级社会里,遭受严重的歧视。
尽管李贽说商人何鄙之有,但也是无力的呐喊。
商人刻薄鄙劣的形象并不是东亚文化的专利,在西方文豪莎翁的笔下,夏洛克被描述为一个毫无人性的犹太人奸商,在历史中我们能够看到这类丑化商人的形象对现实商人命运的巨大影响,每一次动荡之际他们都是被洗劫和屠杀的对象。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以士商为主,不但体现了明朝社会的发展,思潮的进步,也体现了商业经济的繁荣和作者的开创性意识。
一、《三言二拍》中的商人活动(一)经商之险明代商人没有我们今天良好的营商环境,他们所经历的绝不仅仅是李贽所说的波涛之险,而是要在异地他乡遭受各种觊觎、阴谋、陷害甚至是谋杀,他们可能会在沿途中被强盗截杀,或者是病死他乡,还有长期离家而造成婚变者。
行商在外,必定要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稍有不慎,偶感风寒,可能就会客死他乡,甚至连遗体都无法运回故乡。
如果走山路误遇猛兽,商人就要作为猛兽的口中食,腹中餐。
如果走水路经历波涛之险,甚至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把握,遇到水贼又得吃“板刀面”。
《三言二拍》中商人被劫者大有之,比如王生就多次被劫,但是他矢志不渝,这也刻画了他不屈不挠的形象。
(二)牢狱之灾明代商人受辱于官吏是他们不可逃避的命运,明末到处设厂,苛捐杂税压的商人不堪重负,多少商人因为打点不到或者被阴谋陷害而身陷牢狱。
时代的变迁形象的转变——论“三言”“两拍”中的商人新形象
Abstract The tralitional chinese ideology is to 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amculture and underrate commerce,and no mertion ofprofit.So the position ofthe merchants is low,
密级: 分类号
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职人员)
时代的变迁形象的转变
——论“三言”“两拍”中的商人新形象
学位申请人: 王浩凌
导
师: 洛保生副教授
申请学位级别: 文学硕士
学科、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答辩日期: 2004年6月
授予学位单位: 河北大学
摘要
中国古代传统的思想是“重农轻商”、不言利的,商人的地位也比较低下,反 映在文学中商人的形象也非常不堪。但在“三言…‘两拍”中商人的形象和人们对“商” 的看法产生了变化,其社会根源就在于明代中期以后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启蒙 思潮的滚涌而来。
是钭对“三言…‘两拍”中的商人、商业活动的“新形象”进行全面性的分析,
在分析当中,还联系了当时社会的多位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学说,从而使分析更 加系统性、更有说服力。本文建立在大量前人的研究成果上,因而内容更加完备, 不仅包含了笔者所能看到的相关论点,还将一些前人未加详述的论点进行了展开 论述,希望该篇论文在研究“三言”“两拍”文学地位、商人商业文学描述转变 时间、启蒙思想商业观形成等方面能够起到一点微,商人的境遇可想面知,他们在严酷的环境中艰难 前’亍,千方百计刻苦经营,还要f『寸刻小心来自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匪乱、灭灾 等吕种困难,因而只好屈从于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或买田置地、或依附权贵、 或弃商从儒。反映在文学上,商人的形象就更加不堪,奸猾、势利、无情、吝啬、 好色仿佛就是所有商人的秉性,“无商不好”、“商人重利轻离别”正是世人对 商的看法。“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诗经.卫风》中的小商人,起初游乡收丝, 本小利薄,生活困难,受人歧视,被称为地位低贱的“氓”,只得借贸丝之机求 取新娘,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商人,最后却毁弃“旦旦”“信誓”抛弃了糟糠之 妻,这是最早期的商人文学形象;自居易的《琵琶行》中写道: “商人重利轻离 别,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对商人唯利是图的 性格进行了描写;元稹则在《估客乐》中写道:“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出 门求伙伴,入户辞父兄。父兄相教示,求利荚求名。求名莫所避,求利无不营。 伙伴相勒缚,卖假莫卖诚。交关但交假,本生得失轻。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一解市头语,便无邻里情......”对商人的“不义”也进行了揭示;后世的《金 瓶梅》中,西门庆更是勾结官府、营私舞弊、巧取豪夺、贪图享乐,做下许多坏 事。总之,传统文学中商人的形象大都比较龌龊。
《三言二拍》的商人形象和《金瓶梅》中女性形象
《三言二拍》的商人形象和《金瓶梅》中女性形象商人形象:以商为本,坚持不懈,有情有义,义利兼得,知情重情,尊重女性,自强自立,有勇有谋。
女性形象:个性反叛的潘金莲旧时的女人,被压迫、被禁锢、被束缚,不能有自己的意愿,成为男人的依附,是她们不得不遵从的命运。
三从四德,夫为妻纲,令女人的生活痛不欲生。
一部《金瓶梅》,说不完女性的心酸,道不尽女性的屈辱。
那一个个或妖娆,或妩媚的女人,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追求自由的孟玉楼。
特立独行的春梅。
“三言”与“二拍”商人形象的比较研究
分类号I242 单位代码10447密级无学号**********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三言”与“二拍”商人形象的比较研究作者姓名高倩倩专业名称中国古典文献学指导教师姓名巩聿信副教授学院文学院论文提交日期2014年4月学号1110060501姓名高倩倩论文分类号I242论文答辩日期 2014年6月3日所获学位硕士研究生所在学院文学院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导师巩聿信文学院论文题名“三言”与“二拍”商人形象的比较研究英文题名 the Businessman Image Comparison about “SanYan”and “ErPai”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聊城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导师签名:日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聊城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聊城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聊城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导师签名:日期摘要“三言”“二拍”诞生在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新旧思潮激烈交锋的明代中后期,它以文学的形式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时代的变化。
它一改文学作品中对商人规避和鄙薄的态度,重塑了在当时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商人群体的形象。
虽然“三言”与“二拍”在内容和思想上一脉相承,但其中的商人形象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本文从人物形象本身和描写艺术两个方面分析比较“三言”与“二拍”中商人形象的差异。
在人物形象方面,“三言”商人与“二拍”商人的差异主要集中在相貌性格、商业道德观、经营方式、消费方式以及婚恋观这五个方面。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新形象给我们的启示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新形象给我们的启示《三言二拍》以大量的描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当时的商业活动,表现对传统“贱商”观念的反叛与否定,从而反映出人们社会价值念的转换更新。
这一时期的商人他们的成功对于我们做人有一定的启示。
一、做人要忠厚。
《卖油郎独占花魁》中主人公秦重他对人真诚体贴,忠厚善良。
正是他为人忠厚善良,所以在生意上,客户很多,他取得了成功。
在爱情上,他的真诚体贴,忠厚善良,赢得了花魁娘子莘瑶琴的青睐,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由此可见做人要忠厚。
二、做人诚实守信“言必信,行必果”诚实守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为人们所接受,已深入人心。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最普通,最平常的行为规范,但最容易被人接受的道德原则,也往往最容易被破坏。
特别是商业活动中,充满着欺诈,在奸商那里,欺诈成为其获取利润的最常见手段,甚至习以为常。
但“三言”中的部分作品打破这个陋习,以超越传统的目光来重新审视明代商人,将诚实守信的传统道德融入商人的灵魂。
《李秀卿义结黄贞女》是典型代表,小说中黄善聪的父亲黄公在江北一带以贩线香为业,兼卖杂货,在顾客中有良好的口碑。
黄善聪自小女扮男装随父亲在外经商,在父亲去世之后,自强自立继续女扮男装继承父亲的生意。
她和李英的合作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小说写道:“间壁客房中住着的也是个贩香客人又同是应天府人氏平昔间看他少年诚实。
”“原来李英也是从幼跟随父亲外出经纪”从以上看她选择李绣英是因为一是同行,对贩线香有一定经验;二是同乡,与中国传统文化契合;三是忠厚诚实,也是黄看中李的最重要的一点。
选中人之后,黄李二人义结金兰充分发挥合伙在人力和资金的优势,提高效益,“轮流一人往南京贩货,一人住在卢州发货讨帐,”双方以诚相待,财务管理公开,黄“收拾资本,都交付与李英”,李英剩下的财物,和那帐目,也交付与黄,但是两边买卖毫厘不欺”。
正因为诚信不相互欺诈生意红火长久。
李和黄合伙以诚相待诚实守信,对顾客同样如此。
三言”“二拍”中的反面商人形象及其劝诫意义
“三言”“二拍”中的反面商人形象及其劝诫意义摘要:“三言”“二拍”中的反面商人形象打破了传统塑造反面商人形象的模式,客观地塑造了一些富有生命力的真实可信的反面典型。
这些反面商人形象不再是单一的平面,而是具有多方面的复杂的心理和性格、集多种道德品质于一身。
作者通过这些反面商人形象劝诫世人,做人应该老实本分,多做好事;为人贪婪,用心险恶,必然自取灭亡。
关键词:“三言”;“二拍”;反面商人形象;劝诫明中叶以后,商业思潮兴起,正面反映商品题材的一系列小说出现,“三言二拍”是其典型代表之一。
这两部作品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明代社会的风云变幻,其中对商业活动的直观再现和商人阶层的真实描绘尤其引人注目,在此之前,从没有一部作品能如此关注商业活动的蓬勃发展和商人们的经商际遇、生活情态及其精神面貌。
作者冯梦龙、凌濛初作为具有启蒙色彩的思想家,看到了商业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以极大的热情在作品中塑造了大量正面商人形象,赞扬了他们的高尚道德品质,同时也看到了商业经济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伤风败俗、道德沦丧的现象和行为。
因此,作为商人形象的补充,他们在“三言”“二拍”中描写了数量不少的反面商人形象,这些正反两方面的商人形象是晚明商人世界的真实再现。
这些商人形象作为那个时代的一面镜子,忠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具有的鲜明特征。
一、“三言二拍”中的反面商人形象据不完全统计,仅“三言”“二拍”作品而言,其主要表现商人生活的、或偶尔涉及商人生活的,则全部有六十六篇之多。
在这些篇章之中,涉及到反面商人形象的有二十六篇,占了整个“三言”“二拍”的三分之一左右,其比例是很高的。
“三言”“二拍”中具有代表性的反面商人形象见表1。
1、反面商人形象的特点“三言”“二拍”中的反面商人形象具有以前文学作品中反面商人形象的共同特点,其丑陋的心态和扭曲的人性为世人所唾弃。
1.1好色“三言”“二拍”中很多篇章对好色的商人作了生动地描述。
《乔彦杰一妾破家》(警世通言卷三十三)的商人乔俊“长而魁伟雄壮,好色贪淫。
《三言二拍》商人形象研究
“三言二拍”商人形象研究摘要:“三言二拍”以话本形式生动描述了明朝中后期商人的形象特征,他们具有“以商为本,坚持不懈”、“有情有义,义利兼得”、“知情重情,尊重女性”、“自强自立,有勇有谋”的优秀品质,同时也受到时代政治、经济等环境的局限,显露出“好色无耻”、“贪婪吝啬”、“奸诈狠毒”的局限性。
论文通过上述特征的详细描述,向大家展示了一个丰满的商人形象特征,也从传统的贱商观念和新的重商思想的碰撞、集体作品取向、作者思想等角度阐释商人特征成因。
关键词:“三言二拍”商人形象封建思想政治环境正确认识引言“三言二拍”是一部比较完整概述明朝中后期市民生活的书籍,其中作品新主角是商人。
对中国文学史而言商人形象的产生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一方面,在这之前,我国古代文学对商人特征的描绘是比较局限、不具体,甚至有部分文章是歪曲事实,不尊重商人,然而随着秦重、蒋兴哥这一类别的商人形象的涌现,艰难的中国商人的自身的形象特征终于有机会被写进文学作品中,开始进入中国文学的历史走廊,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学大体系增添色彩。
另一方面,产生于特定时代的商人难免脱离时代的特征,他们的文学创作土壤仍然是当初的文化土壤,所以也有古代商人的特点,但随着资本主义萌芽这些特征又有了新的表现。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商人生活及思想意识的印记,也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商人生活的渗透。
以“三言二拍”为文本,探究小说中商人形象及其成因,对我们认识文学创作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极具价值。
这个课题已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到目前为止,学术成果已比较丰富,本文拟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此课题进行综合讨论。
一、“三言二拍”商人性格特征(一)正面特征1.以商为本,坚持不懈封建社会一直实行“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
受政策影响,那时人们大都有“贱商”观念,然而,在“三言二拍”中却相反,商人们对商业不断开拓进取,对金钱的追逐,在经商过程中遭遇失败仍然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精神令人动容。
王生出门做买卖多次遭到强盗打劫,仍然不放弃,而且婶娘在劝诫王生要出门多做买卖之时,王生也肯定婶娘的建议,并且认为经商是他们本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言》、《二拍》中的市商形象
主要研究内容
在繁华的市场经济背景下,展现众多商人形象以及他们的经商活动,是“三言”“二拍”一个重要而突出的表现内容。
“三言”“二拍”中涉及到经商活动的小说有38篇,这也是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对象。
同时,“三言”“二拍”中尚有大量以商人为配角的,或偶尔涉及商人的篇什,虽然它们并不能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商贾小说,但对它们的存在,我们却不能忽略,因为它们是“三言”“二拍”中的商贾小说的有机补充,它们同商贾小说一起构建了“三言”“二拍”中的商人世界。
所以本文就是对以上涉及到商贾的小说进行深入的研读探讨,对“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作全面、详尽的归纳与分析,从而对明代社会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文章总体结构大致如下:
一、《三言》、《二拍》写作的时代背景
1、社会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
2、社会观念从贱商到重商的转变
二、《三言》、《二拍》中市商形象的外部表征
1、外貌特征
2、女“商”形象的出现
3、温柔敦厚的性格特征决定经商之道
4、“士”“商”形象互渗
5、市商形象与情感的纠结
三、《三言》、《二拍》中市商形象的心理特征
1、市商形象的钱财观
2、意志特征
四、《三言》、《二拍》中市商形象的时代意义
1、《三言》、《二拍》中市商形象的文化内涵
2、对传统观念的冲击
3、社会转向一种新的择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