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历史编纂学_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合集下载

心理学研究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心理学研究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心理学研究的历史与发展趋势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追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们,如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等人。

然而,直到19世纪末期,心理学才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本文将通过回顾心理学的历史,并讨论其发展趋势,以展示心理学研究的进展和变革。

一、心理学的历史发展1.1 古代心理学在古希腊,一些哲学家开始对人类的思维和行为进行研究。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关于感知、记忆和学习的理论,并将它们与行为联系起来。

然而,古代心理学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哲学层面上,没有进行实验研究。

1.2 近代心理学的起源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心理学开始走向实验研究的道路。

威廉·沃尔顿是第一个使用实验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家。

他运用实验手段研究感知和知觉的问题,开创了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先河。

1.3 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19世纪末期,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威廉·詹姆斯被誉为心理学的奠基人,他的著作《心理学导论》详细介绍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

同时,德国的威廉·蒂奇纳也对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倡导将心理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来进行研究。

二、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流派2.1 结构主义心理学早期的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类的意识和思维结构,将心理现象视为由基本单元组成的结构。

德国的威廉·蒂奇纳和爱德华·布兰特等人代表了结构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方向。

2.2 功能主义心理学在功能主义心理学中,关注的是人类心理现象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其结构。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是功能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强调心理现象对适应环境的作用。

2.3 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强调心理学应当以可观察的行为为研究对象,主张精确的实验和观察。

伊凡·帕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和约翰·华森的小白鼠实验等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的经典例子。

2.4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强调人类思维和知觉过程的研究,它试图揭示思维、记忆和决策等高级心理功能的本质。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
不可否认,这种研究方法对于发现心理和行为的事实, 探讨其规律有一定的功效。但是,如果因此而排除其他“非 客观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应用的可能性,就会造成“从 方法出发来寻找研究课题”的现象。这也是造成心理学研究 课题琐碎、分散,并脱离实际的重要原因。
一、现代心理学的困境
2.以机械论、还原论和自然论为基础的“人性假设”
一、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方法论
(二) 建构论对还原论
科学主义心理学坚持将复杂的心理现象化简为物理,化学,生 理过程,试图以生物的,生理的或机械运动形式来解释人的复杂 心理活动. 格式塔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还原论. 发生认识论的创立者皮亚杰坚持以建构论来反对还原论. 格根(Gergen)极力倡导社会建构论,认为社会建构论者关 注人们对他们生活于期间的世界的(包括他们自身)描述、解 释或说明.
第二节 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方法论与研究取向
一、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方法论
(一)整体论对原子论
在心理学研究中,凡是认为经验或行为可以分析为几 种简单元素的,都可以化为原子论心理学。 构造主义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都坚信原子主义的立 场.前者为主观原子论,后者为客观原子论,它们都强调对心 理现象进行元素分析. 现象学的创设者胡塞尔注重整体分析的方法, 机能主义心理学反对元素主义,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经验与行为的整体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采用整体观研究心理学. 以格里芬(D.R.Griffin)等人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者尝试着用后现代整体有机论来代替现代机械论世界观.
一、现代心理学的困境
3.纯科学的价值中立观点
没有“人味”的心理学不能称为真正的心理学。 我们在西方心理学中就很难找到人的“影子”。 保罗 ·凯林指出:“学院心理学(即科学主义心理学)不涉 及那些非心理学家所认为的人类最重要或最令人感兴趣的东 西,这是导致学院心理学在提供理论和实际的价值方面失败 的原因。 它只重视可以从外部观察到的客观心理现象而忽视了人的 内部心理生活和主观体验,否定了心理的主观属性,使心理 学的研究脱离了人更为复杂的心理活动,并因此而导致了心 理学研究中的表面化、低级化现象。第五讲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主要内容第五节

心理学的历史从古希腊哲学到现代科学

心理学的历史从古希腊哲学到现代科学

心理学的历史从古希腊哲学到现代科学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时期。

古希腊哲学家们对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本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后来心理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古希腊哲学、心灵哲学、实证心理学等方面来探讨心理学的历史进程,展现它从哲学探索走向现代科学的发展轨迹。

一、古希腊哲学时期的心灵哲学在古希腊哲学时期,心灵的本质和思维的机制成为哲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其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分为三部分:欲望、意志和理性。

他提出了“理性统治”的观念,即通过理性来调控欲望和意志,实现内心的和谐与平衡。

这一思想对后来的心理学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则更加重视对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研究。

他提出了“知识从经验而来”的观点,认为通过感觉和经验可以获得知识,并将知识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亚里士多德的这些思想成为心理学探索的重要基础。

二、心灵哲学到实证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在经历了古希腊哲学时期的探索之后,进一步发展为心灵哲学阶段。

在这个阶段,心灵被视为一种独立的实体,与身体相对立。

哲学家们对心灵的属性和作用进行了探讨,其中有两种主要的观点:心灵与身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和心灵对身体产生控制的观点。

到了17世纪,心理学开始转向实证研究。

伴随着科学方法的兴起,心理学家开始借助实证研究和观察来揭示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

威廉·詹姆斯和赫尔曼·冯特以及其他一系列心理学先驱为心理学的现代科学奠定了基础。

三、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和应用20世纪初,心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

在此期间,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等流派相继兴起。

行为主义心理学关注人类行为及其对环境的反应,强调通过刺激-反应的学习来解释个体的行为。

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手段,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揭示了一系列行为规律。

认知心理学则更加关注思维和信息处理的过程,研究记忆、学习、决策等认知功能。

教育心理学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教育心理学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教育心理学后现代主义的挑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和认识也在不断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后现代主义作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思潮,对教育心理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教育心理学后现代主义的挑战,并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现代主义思潮的哲学和社会学理论,强调对知识和真理的相对性和主观性进行解构。

后现代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由文化、价值观和经验等主观因素构建的。

这种观点对教育心理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等方面。

在基础理论方面,后现代主义对教育心理学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对传统理论假设的质疑。

传统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可以通过客观的实验和研究数据进行描述和解释。

然而,后现代主义者认为,这种做法忽略了人的主观性和文化背景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因此,后现代主义倡导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引入更多的文化、社会和政治因素,以更全面地理解人的心理和行为。

在研究方法方面,后现代主义对教育心理学的挑战表现在对单一方法论的批判。

传统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依赖于实验和问卷调查等量化手段,而忽视了对质性方法的使用。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质性方法可以更好地揭示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为这种方法可以深入到被研究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中去。

因此,后现代主义鼓励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结合使用量化和质性研究方法。

在应用实践方面,后现代主义对教育心理学的挑战表现在对传统干预措施的反思。

传统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通常被用于设计干预措施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后现代主义者认为这种做法可能忽略了被干预者的主观性和文化背景。

例如,某些传统的干预措施可能不适用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因此可能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教育心理学家需要更加被干预者的文化背景和主观性,设计更加个性化和适应当地环境的干预措施。

叙述史的回归与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叙述史的回归与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求历史学家排除 自我和任何指导性的理论 ,仅以事件作为研
二、 叙述史消失后西方新史学的新困境 西方新史学摈 弃了叙述史后却又遇到 了一 系列困难 , 直
接影 响到 了新 史 学 的发 展 。
究的中心进行客观性描述 。 反对任何 自身的分析与观点。实际
上这样的研究方法只能使历史变成一系列事件的堆积 ,包罗 多是就事论事 , 而没有 了对历史发展终极原因的探究。


新史学对传统史学叙述史 的摈弃
对历 史事 实 的解 释 , 同时 也是 对 传统 史 学 中的纯 叙 述 史
的摈 弃 。
l 9世纪末 ,西方以兰克学派为代表 的客观史学注重追
求纯客观的叙述方式 , 为“ 认 历史怎样发生的就怎样叙述”史 ; 料无需史学 家的加工, 自己会说话”在叙述历史事件时要 而“ ;
以史料为依据 , 这是研究历史的基本原则。但是要是 一味、 单纯地 考证史实、 引经据典 , /历史学就变成 了史料学, 那z ,
而非一 门系统的科 学。正因为此传统史学的这个局限性 , 西方史学界对历史叙述的 兴趣开始复兴 , 但是新的挑战, 尤 其是后现代 主义的挑 战也随之而来 , 使史学在叙述 时遇 到了客观与否的问题 。 关键 词 : 传统 史学; 叙事史; 新史学; 后现代 主义 中图分类 号 : 1 Kl 文 献标志 码 : A 文章 编号 : 02 2 8 ( 0 9 2 — 0 6 — 0 1 0 - 59 2 0 )5 l 3 2
而另一些心理史学家则 又片 面夸大了人类 心态 的作用 , 造成
了新史学在历史本体论上的混乱。
其次 , 历史研究的“ 属于抽象 的人 。新史学 的主观 目 人”
罗代 尔在 《5至 l 纪的物 质文 明 、 l 8世 经济 和资本 主义 》 一 的是使历史为当今人类服务 , 它采用 的结构分析方法及热 但 书中运用计量方法 ,将 三个城市 洗礼和葬礼的统计数据处

反思后现代主义对历史认识“客观性”的冲击

反思后现代主义对历史认识“客观性”的冲击

反思后现代主义对历史认识“客观性”的冲击作者:潘宁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31期摘要:二十世纪之前,对史学的“客观性”问题的认识道路似乎是平坦的。

实证主义史学的集大成者兰克总结了一整套系统、严谨的史料考证方法,以期实现“客观”的历史认识。

后现代主义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后,颠覆了西方历史编纂学的基本预设和主流观念——历史的叙事问题和客观性问题。

从后现代主义模糊文史分界线和将史学文本化的视角出发,传统史学所认识的客观性就难以立足了。

后现代主义促使学者重新思考史学认识的“客观性”问题,在批判后现代主义的“语言决定论”错误的同时,还应积极借鉴其语言理论,为史学研究开辟新的道路。

关键词:史学认识;客观性;传统史学;后现代主义自从史学诞生之日起,就有无数史学家开始苦心孤诣地追求其客观性。

在二十世纪之前,对史学客观性的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似乎是一条坦途。

然而进入二十世纪,相对主义特别是后现代主义以咄咄逼人的态势颠覆了千百年来积淀的史学的客观主义传统。

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并重新思考史学的客观性就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了。

一、传统史学对历史认识“客观性” 的诠释早在西方史学的创立时期——古希腊的历史学就受到逻辑学的影响,强调历史只能与目击者共存,同时古希腊史学力避文与史的结合,否则即影响史学的客观性。

经过缓慢发展,到了近代,史学加速了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步伐。

一位史学家总结道:“19世纪是实证主义思潮弥漫的时期,它几乎笼罩了一切学术思想的领域。

风气之所及,乃至一切社会科学和人文学术都力争自命为科学。

”历史学当然也落此窠臼。

史学的科学化过程也是史学家发掘历史学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过程。

兰克是客观史学的集大成者,研究他的史学思想就可见世人理解的史学“客观性”之一斑。

“在柯林伍德看来,兰克为代表的‘努力发现确凿的历史事实而不承认历史普遍规律’的‘兰克模式’就是实证主义历史学的一种。

兰克史学的‘科学性’基本上指史料批判方法的科學性,……专业化和客观性也部分地包括在史料批判中。

第二十 章心理学史的回顾和反思

第二十 章心理学史的回顾和反思

二十、心理学史的回顾与反思1.了解心理学史编纂的观点和原则2.掌握心理学史发展中的四次革命是什么?为什么称为四次革命?3.理解心理学发展中的对立与融合。

4.了解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复杂纠葛1.了解心理学史编纂的观点和原则心理学史编篡的基本观点可大致地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旧史”编篡观“旧史”编篡观,其时间是从20世纪初期开始至20世纪60年代末期为止。

在这个时期,心理学史的编篡主要采纳的是科学主义模式,它强调在心理学史的编篡中运用科学的方法,透过纷繁庞杂的历史现象,发现心理学发展的客观结构,还历史以本来的面目,再现历史的真实。

“旧史”编篡观有如下四个基本特征。

“旧史”编篡观以真理符合论为基本的指导思想。

“旧史”编篡观以心理学历史发展的一维性和历时性为基本出发点,强调后继的历史事件或理论观点是前期历史事件或理论观点的延续或逻辑上的展开。

“旧史”编篡观往往促使编篡者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寻找心理学历史发展的标志上,即寻找那些为心理学史家所认可的、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杰出的历史人物或突出的学派等。

“旧史”编篡观假定,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时期,心理学面对着同样的主题。

“新史”编篡观“新史”编篡观,其时间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

持有“新史”编篡观的心理学史家一般认为,史学的编篡不仅在于记述历史事实,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分析人物的功过是非,评价其对心理学发展所做的贡献,他们也往往更注重分析时代精神的作用和外部社会文化因素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

“新史”编篡观给心理学的历史编篡工作带来了一种批评的眼光和质疑的态度,提供了一种开阔的视野和多角度审视心理学历史的可能性。

“新史”编篡观的意义在于:“新史”编篡观使得心理学史家更明确地意识到了历史知识的主观性问题。

“新史”编篡观有助于心理学史家认识心理学史研究中的价值观问题。

“新史”编篡观促使心理学史家正视文化视角所造成的认识差异。

“新史”编篡观反对只专注于心理学“精英”的传统心理学史的编篡学,强调要把原来在心理学史研究中被边缘化的人物、事件和学派都包括进来,建立一个“自下而上的心理学史编篡学”心理学史的科学的编篡学应该是将“旧史”编篡观和“新史”编篡观辩证地统一起来。

心理学发展简史和现状

心理学发展简史和现状

心理学发展简史和现状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领域。

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形成了多个派别和理论。

本文将简要介绍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研究现状。

古代心理学古代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对心灵的本质和功能展开了研究。

柏拉图提出了灵魂的三个部分理论,而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联想、记忆和感知的理论。

实验心理学的兴起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德国心理学家威廉·旭恩为代表的实验心理学兴起了。

旭恩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实验心理学实验室,并提出了许多对实验心理学起推动作用的基本原理。

此后,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派别相继发展。

派别与理论的多样性在20世纪的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种派别和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外界刺激对行为的影响,而忽视内在心理过程。

著名的行为主义者是巴甫洛夫、斯金纳等。

认知心理学则关注思维、意识和认知过程,代表人物包括皮亚杰、维也纳学派等。

当前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现代心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复杂多样的学科,涵盖了许多研究领域。

其中一些重要的研究领域包括:-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出生到老年阶段的心理发展。

-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际关系、群体行为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心理现象。

- 临床心理学:研究和治疗心理障碍和心理健康问题。

- 认知心理学:研究思维、知觉、注意力、记忆和语言等认知过程。

- 科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学科学化的方法和理论。

结论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丰富多彩,涌现出了不同的派别和理论。

当前的心理学研究涉及多个领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提供了重要的见解和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心理学领域还将继续推动人类对心理过程的认知和理解。

以上是对心理学发展简史和现状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学的挑战

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学的挑战

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学的挑战一后现代主义是针对现代性的一种理论主张。

这首先就涉及到什么是现代性的问题。

按照19世纪的进步理论以及20世纪的早期的现代化理论,现代性被说成是某些美好价值的实现。

政治上的自由民主、市场经济和工业化带来的物质丰裕、文化上的理性宽容等等,都属于现代性。

凡是与之相反的东西,都属于非现代性或传统性。

现代化就是现代性因素战胜前现代性因素或传统因素。

但是,这种理解有简单化倾向,即按照一种价值体系把现代社会一分为二,把真善美归于现代性,把假丑恶归于社会发展的落后。

这种理解与60年代许多西方人的经验有所脱节。

经历了20世纪前半期的老一代目睹了极权主义和世界大战的严酷,在战后生长的新一代感到受压抑的苦闷。

在他们看来,极权、压迫没有被现代性所取代,而很可能就包含在现代性的制度特性中。

按照吉登斯的概括,现代性乃是对传统社会的超越,是一种17世纪以后逐渐出现的崭新的社会秩序和制度形式,由四种“制度性秩序”构成,即资本主义、工业主义、行政监视机制和垄断军事暴力的民族国家。

因此,如果我们不是本质主义地看待现代性,不是把现代性看作是某种理念,而是看成历史性的结构,那么我们可以说,到20世纪中期的现代性是第一期现代性,如果用以色列学者艾森斯塔特的说法,就是古典现代性。

它的历史性特征既包括相对于传统社会的、以法律平等为特征的个人权利体系,同时也包括按种族、阶级、性别、性征、年龄、健康等等划分的社会规训体制,还包括以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体系。

由此,我们才能理解20世纪60、70年代在西方社会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民权运动、反战运动、妇女运动乃至环保运动等等社会抗议运动。

到20世纪晚期,有人对西方社会提出了各种新的命名,如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后资本主义、后现代社会。

这表明,时代确实发生了转变。

但是,这种转变是否已经实现了对现代性制度的超越,犹如现代性超越了前现代性?我们看到,个人权利体系发生了变化,各种弱势群体的权利得到了伸张,但是其核心依然是人权原则;全球化的浪潮改变了资本、人力和资源的配置和流动,但是市场的机制不仅没有消除或削弱,反而极大地扩张了;民族国家的地位和权力受到了全球化的冲击,跨国的经济组织和国际组织在侵蚀着主权国家的权力,民族国家失去了对国内和国际暴力的部分垄断权,但是主权国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依然存在;在当今世界政治体系之中,即便是欧盟这样的国际组织,也是一个正在形成的更大的国家结构;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发展,但是中心和边缘的世界体系依然维持。

人本主义心理学_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人本主义心理学_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第26卷第4期Vol126,No14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 mal University(Educati onal Sciences)2008年12月Dec12008人本主义心理学:后现代主义的挑战叶浩生(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210097) 摘 要: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许多主张与后现代主义不谋而合,但是两者的哲学基础不同,基本观点也大相径庭。

后现代主义挑战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概念,认为“意识体验”、“潜能”和“自我”等概念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是一种话语范畴,而不是一种精神实在。

后现代主义也挑战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个体主义倾向,主张从个体理性转向公共理性,从个体自我转向关系的自我。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科学观和方法论方面出现了一种释义学转向,并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接受社会建构论的观点。

关键词:人本主义后现代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后现代心理学中图分类号:B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60(2008)04-0055-06作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的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

面对行为主义的自然科学模式和精神分析的还原论倾向,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早期建立者倡导人文科学的价值观,强调心理学的研究应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许多主张已经渗透到心理学研究与职业的各个方面。

但是,后现代主义的产生挑战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价值观,使得“那些称之为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和对人类尊严、价值和潜能的信念处在了紧迫的关口。

”①在席卷整个西方文化的后现代思潮面前,人本主义心理学将怎样应对挑战?人本主义心理学将成为过去?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将成为心理学中人文倾向的主流?一、人本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中期,但是人本主义思想却源远流长。

早在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和罗马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等思想家就在其著作和作品中表达了人本主义思想。

关于心理学历史编纂学的方法与原则

关于心理学历史编纂学的方法与原则

关于心理学历史编纂学的方法与原则心理学历史编纂学的方法与原则1、史料的收集:(1)定位史料的来源,一是博物馆、书店、图书馆等资料室本身的资料,建议或具体搜集相应的史料;二是具有学术价值的实地考察资料、相关访谈等;三是从国内外史料出版机构获取相关的史料。

(2)对学术史料的编集和汇编,学术史料的编集是根据收集到的史料和研究历史发展过程来进行叙述,用作实证把握心理学历史发展的重要凭证。

2、资料的梳理:(1)考证学术史料走向调查和检查,要梳理史料掌握历史线索,以便能清晰地对历史发展进行描述。

(2)整理资料,以达到将不同的史料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一定的秩序编排,以把握时代性变迁的重要依据。

(3)有时还需要深入了解几个突出的角色和生活环境,探究历史的文化内涵。

3、历史发展的记载:(1)将收集归纳整理的资料,有机结合述叙主题,保持了主题紧凑性,并按照时间先后叙述,做好历史发展逻辑性,保证了叙述的连贯性。

(2)以新颖与独到的语言表现历史发展的特征,将历史发展的过程描绘出来,强调的因素不一定只是传统的历史发展脉络,可以体现社会科学的特点。

4、总结叙述:(1)总结叙述是叙述者对历史发展的整体把握,并为后续解释和展望提供了基础。

(2)总结叙述不仅要总结历史发展的概述,而且要深入理解历史发展的特点,以此来彰显叙述者的学术素养。

(3)要在综述中突出科学先进性和前沿研究方向,以突出发展中心和主要路径,并从客观叙述中抽离出来,突出叙述的学术分析和思维定势。

5、提纲结构:(1)建立全局性的结构体系,包括框架上的章节划分、章节内的概括与细节论证、研究成果的概念性综述等,对形成全局性的章节体系极为重要。

(2)以结构体系的形式,将收集的历史发展的叙述统一起来,使之更为紧凑、完整、连贯,以便把握整体脉络,以深刻的见解总结历史发展,清晰阐明发展变迁与时代脉络之间的联系。

关于心理学历史编纂学的方法与原则

关于心理学历史编纂学的方法与原则

关于心理学历史编纂学的方法与原则
叶浩生
【期刊名称】《心理学探新》
【年(卷),期】2006(026)003
【摘要】历史编纂学是研究历史的方法和原理.心理学历史编纂学探讨的是心理学史的编纂方法和原则.这些原则包括:1)描述对反思;2)客观性对主观性;3)现在主义对历史主义;4)内在史现对外在史观;5)伟人说对时代精神说.
【总页数】4页(P3-6)
【作者】叶浩生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南京,21009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09
【相关文献】
1.论心理学历史的编纂与解读——基于解释学的立场 [J], 姜永志;白晓丽
2.心理学的历史编纂学: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J], 叶浩生
3.新历史编纂学视野下的中国近现代心理学史研究 [J], 阎书昌
4.有关心理学史的几个问题——评介布洛泽克与彭格拉茨主编的《近代心理学的历史编纂学》 [J], 高觉敷
5.心理学的历史编纂学: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J], 叶浩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心理学历史编纂学的方法与原则

关于心理学历史编纂学的方法与原则

关于心理学历史编纂学的方法与原则叶浩生(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南京210097)摘 要:历史编纂学是研究历史的方法和原理。

心理学历史编纂学探讨的是心理学史的编纂方法和原则。

这些原则包括:1)描述对反思;2)客观性对主观性;3)现在主义对历史主义;4)内在史观对外在史观;5)伟人说对时代精神说。

关键词:心理学;历史编纂学;时代精神说中图分类号:B84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06)03-0003-04 撰写心理学的历史并不是对心理学的历史事实进行客观地和无偏见地记载和叙述,它涉及到历史事实的选择和处理,也涉及到对历史人物的分析与评价。

怎样选择历史事实,从什么角度分析历史发展的线索,怎样组织材料,处理各种看似无关的档案和资料,这就是历史编纂学的有关问题。

简单地说,历史编纂学是历史学科的方法和原则。

记载历史事实,分析心理学的发展过程是心理学史的任务,而怎样记载历史事实,为什么选择记载这些事实而不是那些事实,从什么角度分析心理学发展的动因,则是心理学历史编纂学的工作了。

心理学史的编纂工作经历了两个阶段。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60年代,心理学史的写作是由心理学家自己来完成的。

通常的情况是,心理学家在年轻的时候从事心理学的一般研究,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对心理学的发展过程有了自己的理解和亲身的体验,加之体力衰退,不能再活跃于研究的第一线,因此转向撰写心理学史,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记述心理学历史发展过程,如《实验心理学史》的作者E.G.波林(Boring,E.G.)。

波林早期是构造心理学家铁钦纳的学生,年轻的时候,在实验心理学方面曾经做过许多研究。

后期开始转向心理学史的研究。

他的《实验心理学史》成为美国大学心理学史的标准教科书,影响了几代心理学家。

心理学史的这种编纂方式优点是可以记载心理学许多研究的细节和鲜为人知的奇闻和轶事,但是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心理学家往往跳不出自己的圈子,仅仅从学科内部看待心理学的发展过程,过高估计心理学中“伟人”的作用,忽略了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因素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

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简洁版)

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简洁版)

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过去;但却仅有一段短促的历史”(艾宾浩斯语)。

这种说法是完全符合实际情况的。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工作至少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但是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到现在只不过有刚刚一百年的历史。

心理科学的成立对于人类思想上的影响一定比物理科学和生物科学的成立的影响要大得多。

因为心理科学乃是最重要的一种科学,是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科学。

一、以前的心理学以前的心理学可分为两大类,第一是哲学的心理学,第二是半科学的心理学。

哲学的心理学所有的问题完全是旧传统哲学上所有的问题,所用的方法也是哲学的思辨方法。

半科学的心理学所用的方法就是一般科学所通用的观察法和实验法。

但半科学的心理学并未能成为纯正的科学,因为它们所有的问题还未能脱离旧时哲学的影响。

二、现在心理学所蒙受的误解现在的情形,非特一般人完全不了解心理学是什么东西,就是心理学者自己中间,也很少有几个人能互相赞同说心理学所研究的究竟是什么。

在许多物理科学者和生物科学者看来,心理学所用的方法既没有他们所用的那样严谨,所得的结果也不及他们所得的结果那样确定。

所以他们心目中的心理学仿佛只好称之是一种冒牌的科学。

还有一种误解却由于希望太多,以为研究了心理学,许多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就可以释然而解。

这种希望,现在的心理学自然不能胜任。

由于一般人对于心理学的见解仅是这样的,我们可以知道心理学现在还未成立,它的成就还不很确定。

但心理学是一种很基本的科学。

它有它的特别领域,我们现在在这个领域里所有的知识极为茫昧,而感觉到一种科学的需要。

现在最需要心理学的是社会科学,如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美学等的学者。

三、哲学的心理学1.经验的心理学──经验的心理学从常识的经验出发而加以思辨和推想。

2.玄学的心理学──玄学的心理学所有的问题比较经验的心理学所有的问题更为抽象。

四、半科学的心理学1.构造心理学──构造心理学所有的问题和哲学心理学所有的问题一样,仍旧是一个心的问题。

后现代主义情境中的历史编纂——历史编纂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情境中的历史编纂——历史编纂与后现代主义

作者: FrankAnkersmit[1];陈新[2];黄红霞[2]
作者机构: [1]HistoriographyandPostmodernism;[2]不详
出版物刊名: 东南学术
页码: 67-77页
主题词: 后现代主义;历史编纂;意义;比喻
摘要:现在,我们已经没有什么文本、过去,而只有对它们的解释。

近年来,人们注意到我们对于信息现象的态度变化了。

对后现代主义而言,科学和信息都是遵从它们自身规律的独立的研究对象,语言和艺术并末被设定在与实在对立的位置,而是一种伪实在,因而是在实在之内的。

我们现在更应该思考过去而不是研究过去。

未来我们与过去的关系以及我们对过去的洞见将是一种比喻性的,而不是一种平实性的。

后现代主义并不拒斥科学历史编纂,而只是使我们注意到现代主义者的恶性循环,这种循环会令我们相信在它之外不存在任何事物。

但实际上,在它之外是历史的目的和意义的整个领域。

科研课题论文:后现代主义及其心理学方法论蕴涵

科研课题论文:后现代主义及其心理学方法论蕴涵

101373 心理学论文后现代主义及其心理学方法论蕴涵我们现在已处于后现代这个时代,并受其影响:过去我们是强调一个单极的世界,现在强调多极世界;过去只有几个少数权威说话,后面慢慢呼唤民主;过去只有几个人独白,今天我们强调要对话,让更多人能够表达自己的诉求;从政治、经济、文化包括我们的生活都已经悄然地发生着一些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就是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冲击下所带来的深刻变化。

心理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部分,不可避免的受到后现代思潮、后现代思维方式的影响。

一、后现代是什么?后现代主义,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对现代主义的怀疑、反叛、抗议或者一种批判的情绪、氛围。

只要有现代主义标签的,都要怀疑、否定、批判。

姚大志在《现代之后》中提到,要弄清什么叫后现代主义,首先要了解现代主义。

(一)什么叫现代主义所谓“现代”,欧美即指的是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的过程,中国指的是从五四运动后到新中国成立的这一段时间。

本文论述的是西方思潮影响下产生的后现代心理学,所以此处指的是上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这一段过程。

“现代性”(modernity)体现的是理性和启蒙的精神。

笛卡尔以来的哲学特别是启蒙思想被看做是现代主义的。

启蒙思想可以用俩条标志来分辨。

第一,启蒙思想相信宇宙自然法则,并且相信人也是受自然规则的支配,反映在人的意识中就是回归理性。

理性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启蒙思想家们的信条则是凡是和理性相违背的都应该被打倒。

第二,相信理性能给人类带来光明,人类社会的进步是理性支配社会规律发展的结果。

启蒙思想最大的两个成果便是科学与民主的思潮的风靡。

启蒙思想的终极目标是自我反省和终极自由,首先是个人的自由,其次是理性的自由。

即所有人类历史都趋向一个作为终极目的的自由王国(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统治)。

神话就是关于人的神话,人的主体性的神话,启蒙需要靠人作为主体这一神话来实现这两大理想。

(二)后现代主义批判什么、反对什么弄清了现代主义,那么什么叫后现代主义就非常清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 理 学 报 2008,40(5):626~632 A cta Psychologica S in ica626 收稿日期:2007-08-173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04JY A001)。

 通讯作者:叶浩生,E 2mail:yehaosheng@yahoo .cn心理学的历史编纂学:后现代主义的挑战3叶浩生(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南京210097)摘 要 后现代主义思潮深刻影响了心理学史的研究与写作。

传统的心理学历史编纂学接受真理的符合论,认为心理学的发展史是一维的和历时的。

它习惯于在心理学的发展史中寻找某些“中心”或“标志”,并假定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心理学所面对的是同一主题。

但是后现代主义的心理学历史编纂学强调了历史的社会建构特性,认为心理学史叙述的并非一种“客观实在”,而是史学家的一种话语建构。

后现代主义的心理学历史编纂学使得心理学史家更明确的意识到历史知识的主观性,有助于心理学史家认识历史研究中的价值和意识形态问题,正视文化视角造成的认识差异,因而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关键词 历史编纂学,心理学史,后现代主义,客观性,主观性。

分类号 B84-09 后现代主义是影响当代西方心理学的重要理论思潮。

在心理学的历史编纂学领域,后现代思潮也给心理学史研究、心理学史著作的写作带来深刻的思想变化。

传统的心理学历史编纂学所追求的那种线性的、积累的、进步的和客观的历史观受到严肃的挑战。

本文分析心理学历史编纂学的传统特征及其困境,指出后现代主义给心理学历史编纂学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并讨论后现代主义冲击的意义和局限。

1 传统心理学历史编纂学及其特征 自美国心理学史家E ・G ・波林1929年出版《实验心理学史》以来,心理学的历史编纂学已经走过了近80年的历程。

在这段历史时期,心理学的历史编纂学采纳的是科学主义模式,追求的是历史客观性,试图在光怪陆离、纷繁庞杂的现象背后发现心理学发展史的“客观结构”,再现心理学历史的“真实”,还历史以“本来”的面目。

波林的《实验心理学史》是传统的心理学历史编纂学的典型代表。

在这一项工作的初期,尽管波林意识到编纂一部“客观”的心理学史是不可能的,因为在轶卷浩繁的历史资料中选择什么和不选择什么,本身就反映了心理学史家的主观性,不可能完全客观,但是波林仍然认为他的工作尽可能地再现了历史的“真实”,反映了19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客观历程。

也正是因为波林这一工作的“客观化”色彩,《实验心理学史》成为心理学史家的经典,以至“即使是吹毛求疵的心理学家,其中也没有一个大胆的批评家会起而否认波林这本历史是一部经典著作……任何人似乎都难于再认为有必要去编著一本象波林的这本书那样精确而有决定性的早期实验心理学史。

”[1] 心理学历史编纂学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客观主义倾向同科学心理学创立以来出现的自然科学化倾向是一致的。

1879年,冯特借鉴实验生理学的模式,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推动了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至少在低级心理过程的研究方面,冯特是主张贯彻经验自然科学的客观性原则。

随后,艾宾浩斯、屈尔佩等人把客观的实验研究方法贯彻到记忆和思维等高级心理过程领域,完成了心理学的第一次自然科学化进程。

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不仅在研究方法上,而且在研究对象方面向自然科学靠拢,公开宣称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纯客观的实验分支”。

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化进程促进了心理学各个领域在自身的研究中追求自然科学那样的精确性、客观性。

心理学的历史编纂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因此,早期的心理学历史编纂学追求的是运用科学方法,发现和描述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在这 5期叶浩生等:心理学的历史编纂学:后现代主义的挑战627一过程中,审慎地处理史料,建立一种“科学的”、“客观的”心理学历史编纂学。

20世纪初期至60年代左右,有关心理学历史的编纂工作取得了许多成果,如兰德(Rand,B)的《经典心理学家》(1912)、霍尔(Hall,G.S)的《现代心理学的建立者》(1912)、布莱特(B rett,G.S)的三卷本巨著《心理学史》(1912-1921)、鲍德温(Bald2 win,J.M.)的《心理学史:框架与解释》(1913)、波林的《实验心理学史》(1929)、墨菲(mur phy,G)的《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1929)、弗洛盖尔(Flu2 gel,J.)的《心理学100年:1833-1933》和查普林(Chap lin,J.P)等人的《心理学的体系和(1960)等等。

心理学历史编纂学的这些工作尽管侧重点不同,但是却分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共同特征: 第一,接受真理的符合理论(corres pondance the2 ory of truth)。

由于受到心理学自然科学化的影响,任何研究若要取得自己的合法地位,都必须按照自然科学的真理观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心理学的历史编纂学若要确立自己在心理学中的合法地位,则必须依据自然科学的认识论标准,追求历史叙事与历史事实的“一致”和“相符”,“如实地”描述历史事件,“真实地”记录历史事实,批评考证、不偏不倚,再现全部历史真相。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心理学史家确信心理学发展史研究的乃是一个真实的主题,心理学史的目标是寻求历史的真相,心理学史家总结出来的理论和叙事必须与历史的事实相符。

历史的真实虽然不能直接为史学家把握,虽然历史事实是历史学家选择的结果,但是心理学史的最终目标是历史的客观知识,追求的是与历史事实的相符。

就像实证心理学的目标是探求与心理事实一致的概念和知识一样,心理学的历史编纂学追求的是“像实际发生的那样”描述心理学的过去,客观地复原真实的历史,排斥任何想象和建构的成分。

第二,心理学的史学家相信心理学的发展史是一维的(one-di m ensi onal)和历时的(diachr onical),后续的事件或理论观点是前期事件或理论观点的延续或逻辑上的展开。

整个心理学的发展史是一个完整的序列。

所以相对于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的产生是必然的,因为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的主观模式必然导致其对立面的出现,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主观模式走向极端的必然结果。

此外,一维的和历时的历史观必然相信心理学的发展史是连续的和有方向的,即心理学的过去是不完善的和处于初级阶段的,心理学发展史是一个直线的发展过程,从低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例如,早期的联想主义心理学是不完善的,这种哲学的心理学必然为科学心理学所取代;冯特的元素主义是不成熟的,格式塔心理学的出现是德国心理学从低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的必然结果。

一维的和历时的历史观使心理学史家相信心理学的发展史是有规律的,一个事件与另一个事件之间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一个事件的发展会成为后,心理学的一个流派的消亡为另一个。

心理学史家虔诚地相信,心理学的发展有着一个预设的终极目标,最终会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

在这种信念的指导下,心理学史家习惯于区分“进步的或积极的”和“落后的或消极的”力量,把进步和落后、积极和消极绝对化、简单化,心理学的发展史成为提炼促进心理学“发展”、“进步”力量的编年史,抹杀了心理学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的复杂和多样性。

第三,习惯于在心理学的发展史上寻找某种“中心”或“标志”。

这些中心和标志往往被固定为心理学史的“界碑”。

以这些界碑为划分的依据,心理学史上的人物和流派、活动和事件被区分为主流和非主流、中心和边缘。

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心理学的实验室。

这本来是19世纪下半叶心理学产生过程中一个并不引人瞩目的事件,因为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早在1875年就在哈佛大学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但是经过心理学史家波林的宣传与强化,莱比锡实验室成为科学心理学建立的标志,其他心理学家在心理学建立过程中作出的贡献都成为边缘事件。

寻找心理学发展史的“界碑”的另外一个结果是,心理学史家更关注所谓的“主流”,即科学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喜欢考察作为主流的实验心理学的更替和演进,“非主流”的心理学,如临床的和应用的心理学往往受到忽略。

由此相关的另一个结果是,“界碑”的确立往往赋予了西方心理学历史以一种优越的地位。

既然心理学的发展史是以西方心理学的某些事件作为“界碑”的,那么西方心理学就成为世界心理学的中心,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心理学史就成为被大海裹挟的泥沙,成为心理学史的“边缘”。

第四,假定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心理学所面对的是同一主题。

古希腊罗马的心理学尽管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但是那时的心理学家628 心 理 学 报40卷(即哲人或思想家)所面对的心理现象同现代人所面对的没有什么不同;古代东方人的心理从形式上来说同西方的现代人的心理也别无二致。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世世代代的人们都具有种类相同的认知、情感、思维、记忆、人格和气质等心理形式。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心理学史家习惯于把西方的和现代的作为标准,用以解释古代的和非西方的。

其结果是,一方面造就了西方心理学发展史的优越地位,另一方面也造就了心理学历史编纂学领域的“现在主义”的盛行。

现在主义不仅根据当前的态度和价值观解释过去,而且认为以往的一切都是不完善的和有缺陷的。

因此,现在主义在探讨心理学发展史的过程中,总是倾向于认为现在的心理学是正确的,写出的历史如果不是吹捧现在,就是对现在的肯定和认可。

2 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心理学历史编纂学的挑战 20世纪70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开始挑战传统心理学历史编纂学的合法性。

1985年,美国心理学家格根(Gergen,K)在《美国心理学家》上发表了《现代心理学中的社会建构论运动》一文,宣告了后现代心理学的产生[2]。

后现代心理学主张“心理是社会的建构”,颠覆了心理现象作为一种“精神实在”的本体论地位。

加拿大心理学家丹茨格(Danziger,K)把后现代心理学的社会建构论原理贯彻到心理学的历史编纂学领域[3],心理学的历史编纂学开始了它的后现代转向。

后现代主义的心理学历史编纂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基础。

70年代之后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挑战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化倾向,实证主义作为科学观和方法论受到了社会科学家的责难。

在历史研究领域,后现代倾向的历史学家反对那种利用自然科学的工具整理史料的实证史学,认为:“这些新的取向以不同的方式都强调了数量化和社会的科学理论,追求新的客观性。

然而……这种研究注定要遭受挫折。

”[4]历史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因为自然科学的对象是客观的、稳定的,对自然现象的研究可以借助人工环境再现其变化的进程,但是历史事件不具备客观的稳定性,史学家不可能在现实中重复历史事件的进程,只能借助于关于历史事件的描述和相关的话语,通过叙事和想像等手段建构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