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心理治疗心理学收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现代心理治疗-心理学收藏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文化变动,日常生活出现许多新问题。在学术圈里流行的后现代思潮,一方面关注这些变化与问题,一方面试图改变传统的观念,以开放的态度接纳新的解决方式,后现代首先出现在艺术、建筑、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继而风行于许多文化研究领域,而主流心理学却对之浑然不觉,且至今依旧如此。这种对后现代转变的视而不见反映出心理科学的空洞及与整个文化的毫不相干。但人本心理学家从来都不是主流,他们始终具有广大而深刻的文化意识,已经开始闻风而动,而且也在唤醒身边周围者迎接后现代主义对心理学思维与实践所带来的挑战。

后现代既是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也是对此历史时期的描述与批评。它是现代主义的终结,也是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元叙事的终结。后现代标志着:基础与权威的终结;客观性理想的终结;对现代科学作为把人从迷信、无知中解放出来,并产生富足、真理、进步之终极手段这一信念的终结。后现代听来好像具有内在的一致,实则它并不是系统的理论,也不是深奥的哲学,而是对当代文化的各色的诊断与解读,是对各种相互关联现象的描绘。后现代拒绝被概念化,将其说成是进步的智力成就所取得的直线式进步的一个时期。后现代全面性的侵蚀基础以及神话,它对大多数作为现代主义科学计划的主流心理学构成威胁。

因为人本主义心理学本身就是对现代科学的基础主义、实证主义作出的反应,是故所受威胁较少。其核心是对还原主义、声称掌握了基础性真理的权威主义、通过知识获得进步、价值无涉之类的抵制。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自由、体验、抉择,它对现代科学的极端思想所作出的反应是重视人的精神性与创造性。人本主义的这些取向超出了通行的规则与界限来探讨人类潜能所能抵达的最远之处。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涉及群体、家庭、组织、社群、生态,这与后现代主义从个体转向关系的趋势不谋而合。对超个人领域的探索、质性研究方法的发展、体验与建构疗法的创新,都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对狭隘的现代主义假设的反应。

人本主义心理学批评、质疑现代性的科学心理学狭隘的真理与道德标准。人本主义心理学不遗余力地批评心理学的科学主义与医学化,他们不承认心理学家与精神健康专家的权威性,还反对严格定义的狭隘的职业化标准以及心理学社群严格的资格认定。

尽管人本心理学批评主流心理学,但仍保留了现代主义的某些特征,它以浪漫的诗性的话语反对现代客观主义或生物医学话语。虽然如此,人本主义心理学仍然没有完全摆脱现代主义。比如,人本主义者声称自己保存了某些历史性的人文价值,这就将自己纳入了直线式进步的系列中。这个故事很诱人,它满足了现代性的不断进步与技术改进的需要。一旦卷入过去有哪些东西值得挽救的争论之中,便忽视了当下的创新。争论的解决未必能催生新的实践。新的尝试不仅仅是以不同的方式说话,而是投入到能够扩展社会生活之资源的活动中。

搁置与现代科学的争议意味着放弃支持还反对这两种立场,意味着放弃为人本主义的实践找理由、寻求正当性。搁置争议还意味着从事各种作为文化现象而不是科学与医学程序的后现代尝试。与其把实践看作是基于既有理论的应用、治疗、技术,不如把治疗看作是有自己生命的东西,或是未完成的、创造性的社会关系。心理治疗毋宁说是对处于各种境遇中者日常事务的情境式、即兴发挥式的反应,而不是解决或治愈之类。新的人本主义实践强调人类体验的建构性质,可选择性叙事,社会环境中的主动表演。它鼓励行动,觉察当下的力量,邀请你加入到“后现代心理学的缔造”中。如今重要的是新的社会体验、对话、表演,而不是新的理论。

一.建构疗法

1.什么是建构论

建构论包括一系列理论,它们基于这样一种哲学立场:与其说有一个真实在那里等待被发现,不如说人也参与到他所看到的真实的构建之中。建构论者认为,客观真实并没有将其意义强加给人。科学不是发现真理,而是理论的建设或意义的创造。比如,爱因斯坦对物理

学的重新构建使得此前所发现的真理失效,而他的理论本身也不是真理,也将被新的理论所取代。人所创造的意义决定了世界的哪些方面被把握,被体验。因此,建构心理学不是强大的心理学家把真实强加给弱下的来访者,心理治疗与研究可视为探索某人鲜活的真实的一番合作旅程。

建构论者相信,如果我们能把握到其人独特的、个人化、丰满的真实,就能达成对他的有意义的理解。建构论者更关心意义的创建过程而不是某人所创建的独特意义。将重心置于此,使得建构论者得以带着尊重态度倾听来访者所体会的真实,而不是去判断其意义是否准确、是否真实、是否理性。这种治疗家与来访者之间更加平等的观点使得来访者更有力量来探索其看待世界的方式。

既然真实不能直接知晓,而只存在于人与世界的关系之中,那么其本质究竟是什么?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看法。激进建构论说:我们甚至不能说在我们所创建的意义之外有所谓真实。从某种意义上说,真实世界并不存在,因为除了我们所建构的真实之外,是看不到真实的。既然我们首先要使用语言,所以我们所创建的语言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体验。社会建构论则强调文化所创建并给予其成员的意义。他们认为其他的心理学流派都高估了个体。因为文化处在迅速的变动之中,故沉浸在众多不同的社会建构中的自我远非那么统整一致。我们都有多面相的自我,它由文化所定义,并与其他多面相的自我互动。批评建构论介于这二者之间。它假定在个人从事意义建构的同时也存在真实的世界。意义由人与世界的互动产生。虽然我们不能直接知道此世界,但它却是真实的、一致的、始终发生的。我们每个人的意义都是联合创造的,故个体与社会都不是重点,“之间”才是创造意义的源头。

对建构论的批评是:太过主观;如果没有客观外在的真实,就缺乏任何衡量人们所建意义的普遍真实的框架,故容易流于相对主义。我们永远不能知道真理与我们不能建立起衡量意义的方法,这二者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建构论已经发展起许多衡量意义体系的方法,却没有声称自己掌握了真理。

2.古典建构论

轻信取向

轻信取向基于这样的假设:就实质而言,来访者所说的一切都是真的。如果来访者说他去了月球,他就确实去了。毕竟去月球可以有多种方式,也有许多月球可去。轻信取向可采取类似这样的沟通方式:那像什么一样?治疗家选择信任来访者所报告的体验的真实性与其他治疗方式截然不同,他们都告诉来访者怀疑、忽略、轻视自己的感情与信念。

邀请的模式及安全

我们所创造的意义主宰了我们的存在,但也持续地受到威胁,因为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本来是不确定、没有保障的。故当核心的价值观可能被这个世界所否定时,人就会经常感到莫大的威胁。这种威胁之大,足以使人意义的建构过程停止下来。故建构论心理治疗家要将治疗关系置于安全的地方,使来访者有一个安全的落脚点,从这里出发去探索他所建构的世界。他们要让个人的探索带有尝试性、试验性、游戏性。安全感可通过邀请的模式建立,治疗家可以发出邀请,却不必坚持让来访者探索他体验的某些方面。问题可以这样提:你能告诉我更多关于……?我不知道这像什么……。当来访者接受了这种邀请,开始深入探索其体验时,治疗家就能确信治疗关系已经是安全的,可以令所处理的材料发展起来。如果来访者不接受邀请,治疗家就要考虑来访者为什么不信任治疗关系的安全性。

变化

像其他人本主义理论一样,建构论者也假定人是成长与进化的过程,其特殊性在于:他们假定人是意义建构与重建的过程。但是,许多来访者看不到自己正沿着某种意义变化。因为我们对意义的建构决定了对世界的体验,故把自我视为固定不变就妨碍了心理治疗中的成长。因此,建构论治疗家常常帮助来访者使用变化的建构来面对其困境。问题可以是:有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