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板框压滤机过滤常数的测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 板框压滤机过滤常数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和了解板框压滤机的构造和操作方法 2.测定恒定压力过滤方程中的过滤常数 3.测定洗涤速率与过滤最终速率的关系。

二、 实验原理
过滤是液体通过滤渣层(过滤介质与滤饼)的流动。

无论是生产还是设计,过滤计算都要有过滤常数作依据。

由于滤渣厚度随着时间而增加,所以恒压过滤速度随着时间而降低。

不同物料形成的悬浮液,其过滤常数差别很大,即使是同一种物料,由于浓度不同,滤浆温度不同,其过滤常数也不尽相同,故要有可靠的实验数据作参考。

恒压过滤的基本方程为: ()()e E KA V V θθ+=+22
式中:
θ——过滤时间[ s ]
V ——θ时间的过滤体积[m 3 ]
e V ——形成相当于滤布阻力的一层滤渣时,所得的滤液体积[m 3 ] e θ——得到滤液体积e V ,所相应的过滤时间[ s ]
A ——过滤面积[m 2] K ——过滤常数[ m 2/s ]
在一定条件下过滤某种物料的过滤方程的参数K 、e V 、e θ是通过实验测定的,通常依据过滤方程和生产任务去计算需要过滤面积。

1.过滤常数的测定
为便于测定常数 设q=V/A, e q =
e V /A
则过滤方程式为
()()e e K q q θθ+=+2
q ——过滤时间为θ时,单位过滤面积所得滤液体积[ m 3/m 2]
e q ——形成相当与滤布阻力的一层滤渣(所需的过滤时间为e θ)时,单位过滤
面积所通过的滤液体积[ m 3/m 2] 将式(2)微分整理得:
2(q+e q )θKd d q = e q q k
q k d d 2
2+=θ 改写差分:
e q k
q k q 2
2+=∆∆θ 实验在某恒定压力下,取一系列的θ∆和q ∆值,在直角坐标系中,用q
∆∆θ
为纵坐标,用q 为横坐标作图,可以得一直线,其斜率为2/K ,截距为2e q /K 。

由此即可求得K 、e q 、e θ则通过下式计算。

k
q e
e 2
=
θ
2.过滤最终速率与洗涤速率的关系
过滤最终速率的确定较困难,因为任何率饼充罐滤框,无法准确观察到,只能从滤液量估计。

洗涤一般应在与过滤相同的压力下操作。

三、 实验装置
整个实验装置如图由清水桶、料桨桶、螺杆泵、板框过滤机及量筒五个部分
四、实验方法
1.在调浆桶内配制玉米淀粉悬浮液,搅拌均匀。

同时将湿滤布放在滤框上,压
紧压滤机。

2.先检查洗液入口阀、回流阀和清洗阀泄压阀是否关闭,再打开料液入口阀门,
启动螺杆泵,打开进料阀开始过滤,等压力稳定了开始收集滤液同时开始计时。

可以按照每次收集相同体积的滤液量,计时;也可以按照形同的时间间隔,计滤液的体积。

过滤的时候开始时过滤压力是一个逐渐上升的过程,当压力达到0.6MPa时,开始收集计算滤液的量,过滤过程中要通过控制泄压阀开度,保证过滤压力恒定。

3.过滤结束后关闭螺杆泵,关闭进料阀及料液入口阀。

关闭泄压阀。

4.开启洗液入口阀门、回流阀,启动螺杆泵,开启清洗阀,洗净管道内的残留
液,调节压力至过滤时的数值,测定洗涤速率。

5.测定结束后,将剩余的料浆、水放空,洗净所有管道、螺杆泵、料浆桶及清
水桶,关闭所有阀门,关闭电源。

6.松开压滤机,取出滤饼,洗净滤布,将系统恢复原状。

五、注意事项
1.熟悉各阀门管路的流向及作用,各步骤中管路阀门的开启必须准确
2.过滤板与框之间的密封垫应注意放正,过滤板与框的滤液进出口对齐,并用
摇柄把过滤设备压紧,滤布应先湿透,安装时,滤布孔要对准滤机孔道,表面要拉平,无皱纹,以免漏液。

3.计量桶的流液管口应贴桶壁,否则液面波动影响读数。

4.滤浆浓度不宜过浓或过稀,大概在15-25%(重量分数)左右,在料浆桶内
配制物料时要不停地搅拌,以避免玉米淀粉沉淀;如果不同压强下的实验,滤浆浓度大致相同,过滤压力要维持恒定,过滤压力的选用,必须征得指导老师的同意。

5.玉米淀粉加入桶内时一定要过滤,防止杂质堵塞管道、闸门、螺杆泵造成压
滤压力不稳定。

六、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
1.实验数据记录
1) 给出图
q q
-∆∆θ
2) 求出K 、q 、θ值
3) 列出完整的过滤方程式
4) 列出过滤终了速率与洗涤速率的比值
七、 思考题
1.过滤开始为什么是浑浊的?
2.当操作压力增加一倍,其K 值是否也会增加一倍?要得到相同的滤液时,其过滤时间是否缩短了一倍?
3.q ∆取大些好,还是去小些好?同一次实验,q ∆取值不同,所得出的值会不会不同?
4.你的实验数据中第一点有无偏大或偏小的现象?怎样解释?如何对待第一点数据?
5.如果过滤得黏度比较大,你考虑用什么方法改善过滤速率? 6.滤浆浓度和过滤压强对K 值有何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