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期中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胜利路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阶段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一本书100页,看了41
,看了多少页?
我是这样想的:看了41,是看了( )的41
,就是把( )看作
单位“1”,求看了多少页,就是求( )的( )是多少。
2、5.4 :1.8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3、53小时 =( )分 43
千克 =( )克。
4、最小质数的倒数是( ),0.25的倒数是( )。
5、
24
)
(
=35:( )=
87
=14÷( )=( )(填小数) 6、用圆规画一个直径是6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 )。
7、物体的位置可以用方格上的点来表示,再用数对来描述点的位置,如A (5,
3)表示这个物体在第5列,第( )行;B (1,3)表示这个物体在第( )列,第( )行。
8、在同一个圆内,半径与直径都有( )条,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 ),
直径与半径的长度比是( )。
9、小明家的圆桌面的周长是376.8厘米,这个圆桌面的直径是( )厘米 10、从学校到书店,明明用了12分钟,芳芳用了15分钟,明明和芳芳速度比
是( )。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的打“×”)(共5分)
1、甲比乙多 15 ,也就是乙比甲少 1
5 。
…………………………( ) 2、圆的所有直径都相等,半径都相等。
……………………………… ( ) 3、半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与面积相等。
……………………………( ) 4、所有整数的倒数都比它本身小。
…………………………………… ( ) 5、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数和乙数的比是5∶1。
…………………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共5分)
1、( )的倒数一定大于1。
A 、假分数
B 、任何数
C 、真分数
2、食堂买来100千克大米,吃了5
1
,还剩下的千克数是( )。
A 、995
4
B 、20
C 、80
3、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150米,是第二天的5
3
,两天正好修完,这条路共
长多少米,列式正确的是( )。
A 、150÷53
B 、150÷53+150
C 、150×5
3
+150
4、男生占全班人数的2
1
,这个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 )。
A 、1 :2
B 、2 :1
C 、1 :1
5、对称轴最少的图形是( )。
A 、圆
B 、长方形
C 、正方形
D 等边三角形
四、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共12分)
1÷32= 118÷2= 54×4= 1.25×8=
2.5×4= 21-21×21= 74÷11
8= 9÷91
=
72×3= 12×8
7= 259×35= 53÷9=
2、化简下面的比,并求出比值(共6分)。
60∶45 0.35∶6
1
45分钟∶1.5小时
3、递等式计算,能简便的用简便方法。
(共9分)
95×(43÷10
1) 87×863 [1-(41 × 83)]÷41
五、操作与计算
1(1)在右面的空白处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
并计算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
(共6分)
2、看线段图列出算式,再解答。
(共2分)
3、求下面各图阴影部分的面积。
(单位: dm )(共3分)
五、解决问题:(共29分)
1、水果批发公司有苹果2500千克,卖出5
2
,还剩下多少千克?(先画出线段图,再列出算式计算)
2、四年级有学生150人,四年级比五年级多4
1
,五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3、同学们采集树种,四年级采集了16千克,三年级采集的重量是四年级的4
3,又是六年级的2
1
,六年级采集树种多少千克?
4、西城绿化广场的一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8.84米,花坛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120厘米,长、宽、高的比是5 :3 :2,这个长方体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6、一个三角形三个顶点A 、B 、C 用数对表示分别是(3,6)、(6,8)、(2,8)。
①请画出将这个三角形向下平移5格后三角形A ′B ′C ′。
②这时三角形三个顶点用数对表示分别是 A ′( , )、B ′( , )C ′( , )。
系列资料
23 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7 个生字,会写8 个生字。
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二)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
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四、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趣,理解课题
1.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
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
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3.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
二、反复吟诵,理解词义
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
3.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4.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
交流重点: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
词中出现了哪些颜色?
三、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1.教师导语: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
2.教师范读,体会诗情画意。
3 同桌互读,相互欣赏。
四、积累运用,拓展延伸24 麦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