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31:1.1 体味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在校内校外,我们要参加各种课余文化活动;回到家,我们可以看到自己所在社区的文化活动;打开电脑,一个神奇的世界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说明()
A.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B.我们的生活就是文化生活
C.文化生活高于一切
D.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答案 A
解析材料中出现的文化有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网络文化,这说明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A符合题意;我们的生活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等,B错误;生活中有文化,文化与生活相交融,不等于说文化生活高于一切,C错误;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都会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D错误。
2.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2019年10月1日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大型联欢活动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
②2019年12月8日晚,《永不消逝的电波》百场纪念演出专场在国家大剧院举办
③2020年2月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通知,要求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不得捏造、散布防疫用品涨价信息
④2020年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缅甸联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A
3.针灸萌发于新石器时代。
当人们的身体出现某些疼痛或不适时,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
最早的针具是砭石,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逐渐发展到针灸。
针灸属于文化中的()
①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②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③自然科学和技术④语言和文字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 A
解析针灸属于自然科学和技术,是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①③符合题意,②④排除。
4.下图中我国的甲骨文(十二属相)告诉我们()
A.文化是自然产生的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D.文化就是指语言、文字
答案 B
解析我国的象形文字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发明的而不是自然产生的,B符合题意,A、C、D说法错误。
5.餐桌礼仪,正是将人类用餐和动物解决生理需要区分开来的关键。
餐桌礼仪,包括怎么动筷子、使刀叉,衣着打扮是否得当,与宴会主人和同桌的客人如何交谈,如何敬酒,如何入座和离席等。
每个细微的肢体语言都向周边的人透露着你的信息:身世背景、家教、性格、喜好、人品等。
在西方,餐桌礼仪一直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
由此可见()
①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后天培养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③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④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A
解析“在西方,餐桌礼仪一直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说明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后天培养,①正确;“餐桌礼仪,正是将人类用餐和动物解决生理需要区分开来的关键”,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正确;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③错误;④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6.一尊青铜,数行铭文,引发无数遐思:声势浩大的宗庙祭祀,尘土飞扬的战乱杀伐,觥筹交错的节庆盛宴……斑斑铜绿下,一串字符就是一段尘封的历史。
这体现了()
①文明只有靠文字才能传承
②人类创造文化的同时也享受文化
③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④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 C
解析“一尊青铜,数行铭文,引发无数遐思”,这表明人类创造文化的同时也享受文化,②正确;“斑斑铜绿下,一串字符就是一段尘封的历史”,这表明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③正确;①说法太绝对,排除;④与材料无关,排除。
7.2019年国庆节期间,某广场热闹非凡,现代舞、诗朗诵、集体舞、情景剧、小品、舞蹈、相声等多个节目精彩亮相,博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这表明()
①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用者
②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③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④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A
解析材料中多个精彩节目是由人们创造的,人们又在广场上欣赏这些节目,这表明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用者,①正确;现代舞、诗朗诵、集体舞、情景剧、小品、舞蹈、相声等多个节目精彩亮相,这表明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②正确;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不选;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与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④与题意不符,排除。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原锣鼓是流行在山西太原和晋中一带的一种锣鼓音乐,属于“社火”(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的社鼓类。
它的产生与“社火”颇有渊源,至今仍留存着早期“社火”的痕迹。
太原锣鼓的最大特色在于表演的两队会摆开阵势,互相对抗。
双方互不相让,各显身手,把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太原人的那份粗犷剽悍、不屈不挠,那份侠骨柔肠、英雄气概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文化的内涵和特点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的理解。
答案(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太原锣鼓的产生与“社火”颇有渊源,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起源于“社火”的太原锣鼓受到群众的喜爱,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透过太原锣鼓,人们可以看到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太原人的那份粗犷剽悍、不屈不挠,那份侠骨柔肠、英雄气概,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