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针对训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章节测试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人教版)(含答案)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章节测试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人教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e3ef003169a4517723a3ed.png)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一、选择题1.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CD解析活版技术从北宋开始使用;活版之前传递信息并不是均用手抄,如雕版;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泥活字。
A、B、C三项表述错误。
造纸术出现干西汉、指南针出现干战国、火药出现于东晋,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在四大发明中活版出现最晚。
答案 D2.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解析中国的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明清时期从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始,到1912年清朝灭亡结束,C项说法在时间上与史实不符合。
答案 C3.中国古代除了四大发明以外,在天文学、数学、农学和中医学等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下列人物中属于中国古代杰出医学家的是()①祖冲之②郭守敬③孙思邈④王祯⑤僧一行⑥刘徽⑦贾思勰⑧张仲景A.①⑥ B.②⑤ C.③⑧ D.④⑦解析祖冲之、刘徽在数学圆周率的计算方面成就巨大;僧一行、郭守敬在天文学方面成就巨大;孙思邈是唐代的名医,后世尊其为“药王”,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王祯和贾思勰是著名的农学家。
答案 C4.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
”结合古代科技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B.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的作用C.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技术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解析本题以一句谚语作为答案 C5.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指出:“西方后来所习见的‘印度数字’的背后,位值制早已在中国存在两千年了。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件 第3课时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共78张PPT)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件 第3课时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共7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d5cd5ceaeaad1f346933faa.png)
【2019高考复习建议】 近日中央、国务院发表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 意见》提出: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 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 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 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 各领域。因此本单元的内容应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古代科技、文艺的发 展离不开当时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影响,高考不会直接考查某项 具体的科技成就或文学成就,更多的是以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文学艺 术发展所反映的时代特色创设情境。备考时要把握以下几个命题角度: 一是中国古代科技与当时小农经济、君主专制统治、儒家思想观念等内 在的关系;二是中国古代科技与近代西方科技发展的不同特点;三是君 主专制强化或主流思想对文学艺术的影响。扎牢基础知识,灵活迁移应 用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核心。
Hale Waihona Puke 传播影响“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 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 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 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 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造纸术向世界各地传播示意图
◆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
政治: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现代科技的产生
君主专制制度—压制人的个性和创新力 重农抑商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阻碍科技的创新 文化:明清加强文化专制阻碍自然科学发展 科技结构的缺陷制约着中国科技发展
启示:(1)科技发展是由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决定的; (2)科技是生产力,科技进步必然推动社会的进步; (3)科技能否转化为生产力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pptx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pptx](https://img.taocdn.com/s3/m/7a20b80376a20029bc642d77.png)
花齐放”运动的参与者发起反击,冠之以“右派分子”的称 号。党的政策的突然转变,还有经济持续困难的原因,党把 这些困难主要归咎于知识分子批评所造成的有害影响,认为 经济发展需要思想统一、热情向上,而知识分子的批评破坏 了思想统一的热忱。
11
2 教育的优先发展对人力资源优先开发的影响 (1)要把潜在的人口优势转化为可利用的人力资源,就需 要把教育搞上去。否则,所谓的人口优势反而会变成沉重的 人口负担,延缓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现代化社会的进 程。
7
(2)认识 ①政治局面的稳定是振兴科技、发展经济的必要前提。 ②认清国情,实事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发 展科技的保证。 ③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的方针,同时要抓住机 遇,迎接挑战,尽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8
02史学前沿 百家争鸣
9
1 “双百”方针的贯彻引发的问题 “百花齐放”运动的发展势头远远超出了党的意愿。党 发动了这场运动,并为知识分子表达意见划定了框框(至少 在起步时是这样的)。尽管党限制了批评意见的范围和表达 批评意见的词语,但并不能完全控制知识分子的反应。对官 僚主义的批评从对官员个人的批评发展到对社会制度的批 评,发泄了被压抑的不满和痛苦,其程度超出了党的预料。 由于批评意见的蔓延、独立组织的联合,特别是学生反对党 的权威的游行,党决定停止“百花齐放”,于 6 月 8 日对“百
2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 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1
[解题突破] 本题属于提供观点型开放试题。套用该类 题型的答题模板,分三步来完成。
步骤一:带着设问,审读材料,明确材料的指向,确定 观点。
高考历史一轮(人教版必修3)【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含答案)
![高考历史一轮(人教版必修3)【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4fd6ed6137ee06eff9186e.png)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7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一位著名的绘画史学者在其著作中写道:“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鸟禽鱼,则古不及近。
”他所说的“古”与“近”,应指何时( ) A.晋、唐 B.唐、宋C.宋、元 D.元、明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
”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缺乏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存真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3.“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在唐宋几个世纪中达到顶峰,文化领域尤其如此……”能为该观点提供史实依据的是( )A.宋应星撰写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天工开物》B.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D.《窦娥冤》、《西厢记》等作品问世4.《旧唐书》记载:“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十二月,丁丑,敕诸道府不得私置历日板(历法)”,因为颁布历法一直是封建帝王的特权。
但由于历法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非常需要,民间雕版刻印的历书仍旧风行。
这反映了( ) A.雕版印刷业比较成熟B.政府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C.文宗皇权威严尽失D.唐朝历法体系混乱5.1620年英国王室重臣弗朗西斯·培根在其《新工具论》中指出:“观察发明的结果、影响及其动力是一件有益的事,在此基础上,没有什么能比那在古代广为人知的四大发明更能说明问题。
”下列最能体现作者意图的是( ) A.四大发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B.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C.任何科技发明的影响都是有益的D.四大发明对世界各国历史发展进程都产生了深远影响6.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 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C.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7.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东汉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1卷):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含答案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1卷):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a0f79abceb19e8b8f6ba96.pn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草书
行书 的放纵, 既有 审 美 价 值, 又 具 实用价值
㊀ 的规矩和草书 兼具������ ������㊀ 楷 书 ������
㊀ 素
梦“ 四部最为著名㊂
王羲 之㊁ 颜 真 卿㊁ 苏 轼㊁ 赵 孟 ㊁文征明
( 三) 绘画与戏曲艺术
㊀ ㊀ ( 二 ) 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 1. 从‘ 诗经“ 到唐诗
a. 发展:早期采用的是算筹, 后来演变为 ⑩㊀ 算盘 ㊀ ㊂ 明清时
a. 中国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㊁ 月食㊁ 太阳黑子及哈雷彗
������������������������������������������������������������������������������������������������������������������������������������������
������������������������������������������������������������������������
������������������������������������������������������������������������������������������������������������������������������������������
繁荣原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㊂
代表 特点 王勃㊁陈子昂 孟浩然㊁王维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高适㊁岑参
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㊁科技㊁文化交流㊂ 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缺乏足够的政策与人才支持㊂ 技在 16 世纪以后走向衰落㊂
初唐
盛唐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28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28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eb1e1d09eefdc8d376ee3272.png)
第28讲 PART 28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分层突破│命题多维研析第28讲考纲要求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项目成就影响造纸术 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蔡伦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的伟大革命,促进了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印刷术 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动了_______________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 唐末开始用于_______________;宋朝时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 战国时发明司南;北宋应用于航海 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_______________ 的时代1.四大发明改进造纸术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知识回扣书写材料胶泥活字印刷术文艺复兴 军事地理大发现考点分层突破2. 数学(1)《九章算术》①成书时间:约成书于东汉时期。
②意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计算工具:早期是算筹,后来演变为 。
3.天文(1)天文观测:留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 的记录。
(2)编出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
(3)仪器制作:创制了浑仪、简仪等天文观测仪器。
算盘哈雷彗星石氏星表考点分层突破4.历法(1)夏朝时有了《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授时历(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 》,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
类别书籍作者(朝代)地位农学《氾胜之书》氾胜之(西汉)是中国古代四大农书。
其中《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齐民要术》贾思勰(北魏)《农书》王祯(元朝)《_______________》 徐光启(明朝)医学《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订 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伤寒杂病论》张仲景(东汉) 被誉为“万世宝典”《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朝) 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考点分层突破5.农学与医学成就农政全书齐民要术考点分层突破【误区提醒】造纸术不是东汉蔡伦发明的。
【历史课件】2019人民版大一轮高考历史总复习古代中国的科技技术与文学艺术
![【历史课件】2019人民版大一轮高考历史总复习古代中国的科技技术与文学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a272bc7ff7ec4afe04a1dfec.png)
3.汉赋
(1)特点:气势恢弘、辞藻华美,反映了文人气度和时代精神。汉武帝时走向全 盛。
(2)代表:西汉时贾谊、司马相如、扬雄;东汉时班固、张衡。
4.唐诗 李白 是浪漫主义诗人,诗风体现了盛唐的气象。其作品透射出的 (1)“诗仙”_______ 浪漫情怀,反映了时代崇尚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风气。 (2)“诗圣”杜甫处于唐帝国由盛转衰时代。其诗风充满了忧患意识和人道主义 色彩,后人称其诗作为“诗史”,称其人为“诗圣”。 5.宋词 (1)词是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新诗体。唐代民间已流行,宋代走 向辉煌。作词是按特定的乐调曲语填制歌词。 (2)代表:①唐末五代:白居易、韦庄、李煜;②宋代:豪放派的苏轼、辛弃
三、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
1 . 《诗经》: 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 歌;内容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精粹;奠定了中国文学 现实主义 传统的基础,后被列为儒家经典。 __________
离骚 》是屈原的代表 2.楚辞:是浪漫主义风格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_______ 作,是一首风格浪漫,充满奇特幻想的政治抒情长诗。文学史上常以“风”、 “骚”并称《诗经》与《离骚》。
隋唐时期就开始西传到阿拉伯,而毕昇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
二、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隶书 →草书→楷书→行书。 1.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_______
2.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
东晋 唐代
王羲之 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代表作有《兰亭序》 __________
《丧乱帖》等,号称“书圣”
模块三 文化发展历程
专题十二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考点四十二 古代中国的科技技术与文学艺术
2019高考历史ⅲ人教新资料1-28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2019高考历史ⅲ人教新资料1-28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8b03cdf9aa00b52acec7ca0e.png)
2019高考历史ⅲ人教新资料1-28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称:“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
”以下选项能够表达这一观点的有( )①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②张衡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③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④《九章算术》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 C[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考生识记知识的能力,①②③④表达均正确,应选C项。
2、(2017·东北师大附中摸底)将“神七”成功送入太空用的是“长征火箭”,中国早期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虽然相差甚远,但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如果你要查找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查阅( )A、《史记》B、《汉书》C、《唐书》D、《清史稿》[答案] C[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古代有关火药武器的历史,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由此可知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在唐朝。
应选C。
3、(2017·梅州模拟)(德)利普斯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认为:“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
”这段材料说明中国造纸术的西传( )A、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B、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C、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D、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复兴[答案] A[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造纸术传入欧洲后,很快取代了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选A。
4、(2017·山东实验中学一模)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它能让我们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风情的多姿多彩。
以下作品能表达出作者经历时代变迁之后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的是(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D、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答案] B[解析] A项表达的是诗人“杀敌立功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C、D两项都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因此均无法表达忧患意识,故均可排除。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测试题:第37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Word版含解析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测试题:第37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9edb8c5a8102d277a22fb2.png)
第37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2017湖南岳阳调研)唐朝节度使冯宿上奏章说: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的百姓都用刻板印刷日历,在市上售卖。
每年中央司天台还没有颁布新历书时,这些印好的日历已满天下皆是。
这说明()A. 雕版印刷术在民间流行B. 买卖日历成为普遍现象C. 新技术影响了行政管理D. 活字印刷技术已经出现解析由材料中的“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的百姓都用刻板印刷日历,在市上售买”“中央司天台还没有颁布新历书时,这些印好的日历已满天下皆是”可知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间印刷日历的发达,不是买卖日历,故B项错误;“影响了行政管理”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故C项错误;活字印刷术是在北宋出现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2. (2017广东汕头调研)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最常用的仍然是耗费人力的雕版印刷术;元代发明了转轮排字,资本投入是增加了,但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后来转轮也慢慢消失了。
这表明了当时()A. 劳动力过剩B.轻视科技发明C.雇佣制广泛存在D.文化需求低迷解析材料“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最常用的仍然是耗费人力的雕版印刷术”说明当时不缺乏劳动力,印刷技术的革新没有得到推广,材料“元代发明了转轮排字,资本投入是增加了,但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后来转轮也慢慢消失了”表明当时的技术革新没有得到应用是因为不需要节省劳动力,故A项正确;轻视科技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雇佣制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重要标志,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文化需求低迷与材料的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A3. (2016河南八市重点高中质检)《泰西水法》是介绍西方水利科学的著作,由意大利在华传教士与明末士大夫徐光启合译。
《四库全书总目》介绍此书时提出:“西洋之学,以测量步算为第一,而奇器次之,奇器之中,水法尤切于民用,视他器之徒矜工巧,为耳目之玩者又殊。
固讲水利者所必资也。
”这说明()A. 传统科技观念影响了西学东渐B. 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中心C. 近代西方科技在中国广泛传播D. 明末政府已突破闭关政策的局限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2019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书画和戏曲(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书画和戏曲(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7c7343cde80d4d8d15a4fd0.png)
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书画和戏曲一、选择题1.“虚危之间针路明,南方张宿上三乘。
坎离正位人难识,差却毫厘断不灵。
”诗中描述的是( )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解析:诗句的意思是,在罗盘盘面注记的其北方正位是指向二十八宿的虚宿和危宿的界缝,南方正位是指向二十八宿张宿三度,所以校正罗盘要把天池内底面(通称海底)的红线北方必须对正虚危二宿界缝,南方对正张宿三度。
这是对如何校正罗盘北方和南方的方法的描述,可判断出与指南针有关,B项符合题意。
答案:B2.宋代书画家大量订制各种精致的纸张和专门的笺札,社会上私人出资刻书的也很多,这种现象( )A.加速艺术品的商业化B.有利于印刷业的发展C.促进市民阶层的壮大D.推动重商观念的兴起解析:材料中“各种精致的纸张和专门的笺札”大部分属于画家专业用品,不完全属于艺术品,故A项错误;材料“社会上私人出资刻书的也很多”,这种现象有利于印刷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书画家大量订制各种精致的纸张和专门的笺札,社会上私人出资刻书”,这种现象与市民阶层的壮大有关,但与促进市民阶层壮大无关,故C项错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商业的发展一直受到抑制,没有形成重商观念,故D项错误。
答案:B3.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
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都有官方印记B.没有理性思维C.长期领先世界D.强调实用价值解析: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古代科技有官方印记,故A项错误;没有理性思维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可以看出其强调实用价值,故D项正确。
答案:D4.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教师用书:考点42 古代中国的科技技术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答案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教师用书:考点42 古代中国的科技技术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6dc2e4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ed.png)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考点四十二古代中国的科技技术与文学艺术一、四大发明1.纸的发明(1)概况①考古发现表明,在西汉时就发明了书写用纸。
②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被称为“蔡侯纸”。
(2)意义①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②纸的应用,使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易错提醒]造纸术与蔡伦造纸术不是蔡伦发明的,因为我国在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
东汉的蔡伦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研制成功植物纤维纸,为纸的普及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2.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概况①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②北宋又发明指南针、指南鱼等仪器。
③指南针主要用于军事和航海事业。
(2)意义①为中国郑和远航东非提供了条件。
②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后,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技术保证。
3.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概况①商周时期冶金使用木炭;春秋战国有了关于硫磺和硝的知识。
东晋:葛洪的《抱朴子》提到了火药。
②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药武器是火药箭和火炮。
③宋朝:《武经总要》一书介绍了火药武器和火药配方。
④明代:创造了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2)意义:主要应用于军事,这些火药武器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4.印刷术(1)概况①唐代雕版印刷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②北宋毕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使用泥活字。
③元代王祯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④明代铜活字广泛应用。
(2)意义:①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保存和传播,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②由波斯传入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易错提醒]毕昇与印刷术毕昇不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人,因为在隋唐时期就已经有了雕版印刷术,并在隋唐时期就开始西传到阿拉伯,而毕昇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
2019届高考全国卷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50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 高考真题 含解析 精品
![2019届高考全国卷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50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 高考真题 含解析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73f03773f01dc281e53af049.png)
第3步研习高考真题高考研析把握考向1.[2017·全国新课标卷Ⅲ]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答案:A解析:文字的发展演变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
春秋战国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
为了书写方便,人们对文字的丰富、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使文字由繁到简,A项符合题意。
西周时期的文字书写载体以龟甲、兽骨以及青铜器为主,竹片也有少量使用。
春秋战国时期,竹简开始大规模使用。
虽然书写材料不同,但这不是造成文字笔画发生由繁到简变化的主要因素,排除B项。
字形的变化是为了书写方便,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故战国时期的变法与字形的变化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
“书同文”是在秦统一六国后推行的,D项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
2.[2016·全国新课标卷Ⅱ]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提取、解读材料信息。
题干中的时间是曹魏时期,内容是《三体石经》,它由先秦古文、小篆、隶书三体书写。
三体皆工整精能,丝丝入扣,书法清新挺秀,成为习作者之范本,于此亦可见汉字书法嬗递演变的痕迹,故选B项。
A项说法错误,秦始皇时统一了文字,故排除。
小篆流行于秦朝,隶书流行于汉朝,故排除C项;商朝时,汉字已形成完整的体系,D 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3.[2016·全国新课标卷Ⅲ]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答案:C解析: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犯了绝对化错误,A、B、D三项均应该排除。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教版)文档:考点48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答案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教版)文档:考点48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6c4000b4daa58da0114a7b.png)
第十五单元 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通史坐标][备考指南]考点48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1)数学《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2)天文学历法:①《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②元朝的郭守敬编订《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三百年。
3.农学和医学 (1)农学①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元朝王祯的《农书》;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②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地位: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内容:记录东汉以后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
特点:强调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提倡精耕细作。
(2)医学①《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②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万世宝典”。
③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轻巧识记] 古代中国科技二、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1.先秦的《诗经》和楚辞是先秦文学最高水平的代表;汉朝的汉赋铺陈词藻、文采华丽;唐诗是唐朝文学的代表。
2.宋词适应了市民阶层丰富生活的需要;元代的散曲和元杂剧合称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3.明清章回体小说成为明清文学的主流,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崛起是小说兴盛原因。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平民化趋势从汉赋、唐诗到宋词、明清小说,语言呈现出由词藻华丽、句式严整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变化,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
这主要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适应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的。
三、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1.汉字——由繁到简(1)形成:商朝甲骨文形成完整体系。
(2)演变: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2.书法(1)脉络:魏晋以前处于自发阶段,以后进入自觉阶段。
(2)功能: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
(3)特点(1) 成熟: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是代表。
(2) 特点: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49古代中国的文学和艺术课件新人教版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49古代中国的文学和艺术课件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5b09c55b84ae45c3b358ce4.png)
1.[2017·衡阳月考]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 说:“(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 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 民化的特征。”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
A.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 B.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 D.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
(4)宋词:豪放派豪放激愤,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 达内心感慨;婉约派含蓄细腻,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写景 抒情为主。
(5)元曲:大量使用白话、方言、衬字,与音乐、戏曲 结合紧密。
(6)明清小说:通俗易懂,白话小说,对社会现实进行 深刻的批判。
Step2 综合点——总结升华提能 综合点 1 社会环境对绘画风格的影响
2.中国古代文字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试答
提示:(1)由繁到简。 (2)字形、字体逐渐规范化、稳定化。
3.中国绘画的主要类型及特点是什么? 试答 提示:
4.中国古代绘画与西方绘画一样注重写实吗? 试答
提示:否。西方绘画注重写实。中国古代绘画的主流是 山水画、文人画,注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注重写意。
板块二 互动探究·分层突破
Step1 微考点——图文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思考 1 试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针对训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讲究“清水出芙蓉,天然来雕饰”,绘画艺术追求水墨画简淡含蓄、形神兼备的风格,追求自然美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这一艺术追求体现的思想源于(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2、台湾学者傅乐成认为,宋文化与唐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型。
比如在诗歌上,宋诗写得深奥含蓄,将唐诗的丰腴、通脱、旷达,化作瘦劲、深刻、曲折而富于哲理。
形成宋诗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A.宋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B.宋代理学的影响C.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D.宋代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3、布莱尼茨在《中国近事》序言中说:“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与欧洲难分轩轾,双方处于对等的较量中。
”李约瑟也认为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
这说明明朝( )A.传统科技仍然处于世界的前列B.与西方相比科技水平已经落后C.实验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伯仲D.西学东渐使中西方科技密切交流4、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
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
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
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A.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D.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5、宋人蔡绦在《西清诗话》中说:“丹青、吟咏,妙处相资。
”吴龙翰的《野趣有声画序》中提到:“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
”清代方薰也说:“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
”材料中三人均强调()A.绘画艺术的深远意境B.诗歌的抒情性C.诗、画具有互补作用D.诗歌增强了绘画的审美空间6、宋代苏轼的诗句“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我国传统文人画的绘画特点,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 )A.多彩的生活B.真实的景象C.个人的情感D.繁盛的社会7、824年,诗人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写的序文中说到,有人拿白诗的写本和印本在街头叫卖或换取酒茶。
这反映出( )A.唐代的雕版印刷品已成为商品B.唐代雕版印刷仅限于印刷诗集C.唐代城市已彻底突破坊市界限D.唐政府非常重视印刷术的推广8、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齐民要术》自序这段话主要强调(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9、钱穆的《国史大纲•引论》认为:(新通史)最主要之任务,尤在将国史真态,传播于国人之前,使晓然了解于我先民对于国家民族所已尽之责任,而油然兴其慨想,奋发爱惜保护之挚意也。
作者认为“新通史”的核心价值是( )A.培养民族精神与社会责任意识B.培养历史学家的个人素养C.培养求真意识和不畏强权精神D.培养历史研究的踏实学风10、在宋代,词人的创作不是专为抒发主体情志,而是去表现其精神产品的消费者的愿望和情绪;市民们在瓦舍中尽情地观赏百戏和娱乐,但这种文化消费是要付费的。
这些现象说明了宋代( )A.享乐主义观念成为潮流B.文艺的商品化、大众化趋势C.士人阶层审美情趣提高D.人文主义精神开始兴起11、顾炎武说:“释道犹劝人以善,小说专导人从恶,奸邪淫盗之事,儒释道书所不忍斥言者彼必尽相穷形,津津乐道。
以杀人为好汉,以渔色为风流,丧心病狂,无所忌惮……”这反映了当时( )A.小说改变了儒释道的伦理观念B.小说对社会价值观有诱导作用C.官方文化与大众文化对立冲突D.佛教批评儒学败坏了社会风气12、有学者在评价古代某一名著时认为:“所有历史形式都不过隐藏着国家政治的机械运动和权力的逻辑循环。
换言之,历史只不过是暴力和权力的竞技场,是阴谋和权术的帷幕下的各种社会力量的转换与平衡。
”该学者评论的名著是(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二、材料题1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明代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
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
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
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
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动机和目的,是以传统的传奇志怪的形式和手法,来表现他长期郁积于心底的“孤愤”之情,是对当时社会的抗争,也是为重振文言小说所做的抗争。
《聊斋志异》中很多篇末缀以“异史氏曰”,议论横生,表面看是仿“太史公曰”的写作方法,究其底里,恐怕还是把自己的小说当“史”来看待,这是高出了以前任何一位文言小说家的。
——摘编自蓝翎《聊斋志异》序附:蒲松龄(1640—715年)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汉族。
出身没落地主家庭,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
《聊斋志异》距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和唐代传奇的兴盛已千年之久,可谓“起文言小说千年之衰”。
文学作为作家对于生活评价性的反映,必然要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和社会心理。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利用你对“文学”与“史学”关系的理解谈谈蒲松龄的创作情怀。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传教士成为明清之际西方文化输入的首要担当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明末利玛窦开创的“学术传教”(或称“知识传教”)策略所奠定的。
以传教士为媒介的西学东渐,其具体的传播渠道主要包括口头传授、译撰中文书籍、携入或自制西洋科学仪器等。
当时的译著共成书400余种, 其中科学类占130余种。
当时对欧洲科学著作的翻译盛行一时,大部分的西方科学知识通过翻译介绍到中国。
——摘编自徐海松《清初士人与西学》材料二康熙之后(十八世纪上半期)中西文化的联系竟为中断。
雍正元年(1723年)明昭禁教,实际宣布对西方文化绝交。
此后的一个世纪,是西方世界变化最大、进步极速的时代,一系列重大事件尽皆出现于此百年之间。
而我们全无所知,毫无所感。
此间,以英国为首的对华贸易固然仍在继续,但英人所重视的是商业利益,一心想的是通过运销鸦片而多赚取中国的白银,绝不注意文化上的沟通。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的变局》(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方传教士在华活动的特点和影响。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西方文化联系中断的原因及后果。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A解析:道家主张自然、无为与古代文学追求自然美相一致,故A项正确;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依据,与古代文学创作追求自然美没有关联,故B项错误;墨家思想主要是“兼相爱,交相利”,与古代文学创作的风格不一致,故C项错误;法家思想主要是厉行法治、奖励耕战,与古代文学创作追求自然美不一致,故D 项错误。
2.答案:B解析:宋代儒学家从哲学高度思考社会问题,形成理学。
理学注重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这种思想表现在诗歌上,形成了“深奥含蓄”“瘦劲、深刻、曲折而富于哲理”的特点,故选B项。
A、C、D三项都与宋诗“富于哲理”无必然关系。
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李约瑟也认为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说明我国的传统科技在当时仍处于世界前列,故A项正确;材料中“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与欧洲难分轩轾,双方处于对等的较量中”说明我国古代科技与西方水平相当,不能说落后,故B项错误;我国古代强调实用技术,实验科技水平不及西方,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中西方科技的密切交流,故D项错误。
4.答案:D解析:北宋的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与材料中“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不符,故A项错误;唐朝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不能说明“进入黄金时代”,故B项错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注意“现存”,故C项错误;敦煌莫高窟是唐代佛教兴盛的表现,与材料中“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相符,故D项正确。
5.答案:C解析:题意为“绘画无法表达的可以借助诗歌,诗歌无法表达的借助于绘画”,强调的是绘画和诗歌的相互作用,单强调一方面的作用不全面,故A、B、D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强调双方互相作用的只有C项,故C项正确。
6.答案:C解析:自宋代兴起的文人画,其特点就是注重写意,讲究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多彩的生活”注重的是写实,与文人画的特点明显不相符,故A项错误;“真实的景象”表述的同样是写实,故B项错误;文人画所讲究的就是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故C项正确;“繁盛的社会”,这同样表述的是写实而非写意,故D项错误。
7.答案:A解析:我国的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在唐朝中后期就开始普遍使用,材料中被叫卖的“写本”和“印本”指的都是雕版印刷品,故A项正确;是否“仅限于印刷诗集”,这一点不仅无法从材料中得到相关信息,而且也与基本的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彻底突破坊市界限”这种商业的进步出现在宋代而非唐代,而且材料同样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唐政府非常重视印刷术的推广”,材料通篇都没有涉及到“唐政府”,这属于明显的主观臆断,故D项错误。
8.答案:A解析:“要在安民,富而教之”的信息体现了儒学的农本思想,故A项正确;改进生产工具,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历法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农业技术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9.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对于国家民族所已尽之责任”可知培养民族精神,材料中“奋发爱惜保护之挚意也”可知是培养社会责任感,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国人而不是个人,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新通史主要任务是将国史的真态传播,是了解先民对国家民族的责任,然后激起爱国和历史使命,故C项错误;材料未强调培养历史研究的踏实学风,故D 项错误。
10.答案:B解析:材料无法体现享乐主义,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词人的创作不是专为抒发主体情志,而是去表现其精神产品的消费者的愿望和情绪;市民们在瓦舍中尽情地观赏百戏和娱乐,但这种文化消费是要付费的”可知文化朝着商品化方向发展,此外文化也出现大众化趋向,故B 项正确;材料与士人阶层无关,故C项错误;人文主义精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兴起,故D项错误。
11.答案:B解析:材料与儒道伦理观念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释道犹劝人以善,小说专导人从恶,奸邪淫盗之事,儒释道书所不忍斥言者彼必尽相穷形,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