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奥巴马就职演说辞中的概念隐喻

合集下载

奥巴马就职演说辞中的概念隐喻解读

奥巴马就职演说辞中的概念隐喻解读

奥巴马就职演说辞中的概念隐喻解读黄菲菲作为近30年来就职时期支持率最高的总统,奥巴马的就职庆典堪称辉煌璀璨。

而素以雄辩著称的他,就职演说辞也成为其总统生涯华丽的开端。

奥巴马作为第一任黑人总统,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就职演说不仅要确立总统身份,更要在演说中宣传新政和改革,拉近与选民的距离,激励民众接纳新观点、增强民族信心、从容应对危机,从而实现演说目的。

而广义、抽象的政治、社会问题如何能有效地被选民接受,历届总统们总是动用花样繁多的修辞这一强大工具,将抽象、复杂的问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加以表达。

在诸多的修辞手段中,隐喻最能有效地将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普通体验的理解与能够激发人们强烈情感的文化价值结合起来,在总统演说辞中尤为凸显其代表意义。

本文将以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辞为特定语料,以Lako 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为依据,对演说辞中的隐喻进行分析解读。

一、概念隐喻理论人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隐喻进行过研究。

传统研究主要代表如古希腊哲学家A rist o tl e的对比说(Co m pa r-i son V ie w),古罗马修辞学家Q ui n tilian的替代学说(Subst-i t u ti on V ie w)和R ichards的相互理论(In terac ti on V i ew),三者都将隐喻看作一种语言修辞现象。

直到Lako ff和John-son(1980)的书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M etaphor W e L ive by)的出版,把隐喻的功能提到了认知、语用这一前所未有的高度。

书中第一次提出概念隐喻,即一个认知域向另一个认知域的结构映射,即从源域(source do m a i n)向目的域(target do m a i n)的映射。

两个域之间这种带方向性的互动叫映射(m app i ng)。

也就是以一个概念去认知、理解和建构另一个概念,同时也以一个概念的词语去理解和表述另一个概念。

政治演说中的概念隐喻分析——以奥巴马不同场合讲演为例

政治演说中的概念隐喻分析——以奥巴马不同场合讲演为例

政治演说中的概念隐喻分析——以奥巴马不同场合讲演为例张俊龙;张润芝(编辑)【摘要】隐喻,在政治性等不同类型的演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演说家们常运用大量的概念隐喻来映射较为抽象的政治概念和现象。

从奥巴马诸多演说中,抽取片段分析概念隐喻在政治演说中的三种形式:实体隐喻、结构隐喻和方位隐喻。

%Metapho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olitical speech.Speechmaker would use a lot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to illustrate the abstract concept.This paper,based on a number of speeches by Barack Obama, shows the application of conceptual metaphor in the speeches through ontological metaphor,structural metaphor,orientational metaphor.【期刊名称】《临沂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4页(P87-90)【关键词】概念隐喻;实体隐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隐喻功能;政治演说【作者】张俊龙;张润芝(编辑)【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8;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30西方对隐喻比较系统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诗学》(Poetics)和《修辞学》(Rhetoric)中。

亚氏多次提到隐喻的构成方式和修辞功能,其对隐喻定义和功能的讨论影响了其后2000多年西方修辞学对这一语言现象的解释。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1954:39)认为,隐喻是一词替代另一词来表达同一意义语言手段,两者属于一种类比关系。

从隐喻视角分析奥巴马总统的就职演说

从隐喻视角分析奥巴马总统的就职演说

政 治演 说 中 , 隐 喻 的使 用 能使 演说 的修 辞 与辩 论 更 具 以及未来 要 走 的路都 概念 化为 旅程 , 例如 : 有 渗透 力 和说服 力 。 因此 , 本 文 将在 隐喻 的 视角 下 以 隐 喻在 政治 语篇 中的作用 。

例 1 . T h i s i s t h e j o u r n e y w e c o n t i n u e t o d a y .( 这 正
方法 就 是诉诸 情 感 , 而 隐喻 以其 强大 的情 感移 就 功 能 y o u c a n b u i l d .( 民众会根 据 你为 国 家所做 的来评 判 )
正好 可 以帮助演 说者 达 到激 发 听众 情 感 的 目的 , 使 他 的意 识 形态 渗透 到 听众 的认知 图式 中。
来说 明或 理解 另一 类 领 域 经验 的 一 种认 知 活 动 。例 s e t t l i n g f o r l e s s . ( 伟 大 的征途从 来没有捷 径 ) 在 演讲 文 中 , 奥 巴马 以 “ j o u r n e y ” 贯 穿 演 讲 内容 的 如, 在“ T i m e i s m o n e y ” 这一概念中, 人们正是通过“ 金 钱” 这一 具 体概 念来认 知 “ 时 间” 这 一抽 象概 念 ; 此外 , 始终 , 将 美 国历 史 、 现 状 和 未来 发 展 都 归 结 为 一个 旅 “ Y o u ’ r e w a s t i n g m y t i m e ” 则 以金 钱 的 用 法 来 衡 量 时 程 , 突出表 达 了 美 国人 民为 了共 同 的 目标 凝 聚在 一 间的价 值 。
隐喻的 理论 基础 ( 展 现在 我们 面前 的这 条路 , 要 以谦 逊 感 激 的 姿 态走

奥巴马演讲中的隐喻研究(最终5篇)

奥巴马演讲中的隐喻研究(最终5篇)

奥巴马演讲中的隐喻研究(最终5篇)第一篇:奥巴马演讲中的隐喻研究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天使不敢驻足的地方》的主题研究《红楼梦》两英译本中习语翻译的比较英雄还是魔鬼-论亚哈船长的双重性格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魔幻现实主义角度解读《百年孤独》中的象征色彩谈英语中的性别差异及其文化内涵英语课堂中的教师提问策略浅析肯德基在中国的本土化策略《围城》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从功能对等理论看英文歌名翻译从旅游看中美核心文化差异论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隐喻翻译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805 990 74 9 浅析尤金•奥尼尔三部剧作中的女性形象Beyond Language, Toward Nature: A New Reading of In the Heart of the Country 电影《木兰》中的动物形象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隐形人》中格里芬的心理剖析中国文化特色词的英译——以《阿Q正传》的两个译本为例浅析《等待戈多》“反戏剧”的艺术特色The Gothic Beauty and Spiritual Essence of Allan Poe’s Short Stories 灾难下的母爱——小说《宠儿》中极端母爱分析论象征在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中的应用试论《永别了,武器》中的悲观宿命论(开题报告+论文)自然会话中会话结构的分析浅析中世纪欧洲基督教婚姻伦理观浅谈国际商务谈判礼仪从禁忌语的差异看中英文化的差异The Way to Succes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Great Gatsby and Bill Gates 法律英语中情态动词的语用功能及翻译技巧试论用英语电影进行英语文化教学浅析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商务信函中的运用On theTranslation of English Impersonal Sentences 从电影《国王的演讲》看平民情结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论密西西比河对马克•吐温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影响中西方爱情悲剧故事的比较分析——以“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麦琪的礼物》看语境在中英翻译中的影响一个典型的拜伦式英雄——论《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试论英语中的歧义与翻译对约瑟夫.康拉德小说《进步前哨》中人物关系的分析论《紫色》的叙事现代性分析影响英语阅读速度提高的主要障碍及其解决方法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的比较从两个H男孩的出走看美国历史的变迁The Growth of Humphrey Weyden in The Sea Wolf 《威尼斯商人》的新历史主义解读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浅析爱伦·坡小说《黑猫》的写作艺术手法英语政治委婉语的语用功能Approaches to the Limits of Translatability for English Palindromes An Adaptation-based Approach to Brand Name Translation 论《某人住在一个多美的小城镇》的语言艺术(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论文)基于语料库对红楼梦两个英文版本中红色的翻译研究提高高中生英语听力的策略和技巧广告对中国百姓生活的影响试析《远大前程》中匹普性格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The Archetype of the Ugly Duckling in The Secret Garden 论性别歧视语结与英语长句的翻译骑士精神与时代精神:论《苹果树》中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峙与对话解析网络语言的变异浅析爱德华•摩根•福斯特《霍华德庄园》中的主题思想海明威的生态意识在《老人与海》中的体现试析英汉颜色习语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异同 An Interpretatio n of Robinson Crusoe’s Character 论田纳西•威廉斯《欲望号街车》中的逃遁主义英汉颜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傲慢与偏见》中的微观反讽言语行为析《苔丝》中的象征意义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边城》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河流的比较研究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Nonverbal Privacy 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浅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性格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论罗伯特•佩恩•沃伦《国王的人马》中对真理与自我认知的追求迷失的童年——从成长小说的角度解读伊恩•麦克尤恩的《蝴蝶》论托马斯•哈代《还乡》的悲剧效果英汉职业委婉语中“礼貌原则”之对比分析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渗透运用“第三空间”解析《女勇士》中的文化现象论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从中国戏曲《梁祝》和美国音乐剧《妈妈咪呀》的比较看中美文化差异The Similaritie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u Hongming and Lin Yutang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妇女地位问题 88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89 中西悼亡诗看中西文化从追求走向幻灭与死亡——谈马丁伊登的美国梦An Analysi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through Idioms 92 埃德加·爱伦·坡幽默小说研究《人性的枷锁》——菲利普的灰色人生94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看求职简历汉译英关于商务英语教材编写的几点思考--基于教材特点的比较分析96 An Analysis of The Bible’s Influence on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97 从中西传统节日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The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in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99 电影字幕英汉翻译中网络流行语的现象研究On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Marlin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01 论王尔德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美学思想 102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法” 103 论商务英语广告的语言特征《诗经》与《圣经•雅歌》中爱情诗的比较研究105 The Use of Body Language in Teaching 106 从《简爱》看电影对名著的改编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News Headlines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 108 从电影《功夫熊猫》看中国英语的发展An Analysis of the Fool in King Lea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Historicism 110 《雾都孤儿》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 111 论合作语言学习在英语精读课上的应用从电影《七宗罪》看‘七宗罪’与基督教传统的关系113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Analyzing Rhett’s Character in Gone With The Wind----the Mixture of Fire and Ice 115 试析中文歌曲汉英语码转换的形式与功能 116 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商务谈判的影响 117 从习语来源看中西文化之不同 118 中西方饮食文化比较研究英语高尔夫新闻中隐喻的认知分析120 网络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研究Sino-US Cultural Differences——Through Comparison Between APPLE and OPPO 12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23 张培基散文翻译赏析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论哈利•波特的成功 125 中西方礼貌用语对比分析福克纳《我弥留之际》的寓言意义127 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及词汇教学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29 基于语料库的中英色彩词文化差异研究《新成长的烦恼》影视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英汉翻译策略131 Reconstruction of Black Identity in Toni Morrison’s Beloved 132流行语对美国社会文化的影响 133 姓名—透视社会文化的窗口 134 英汉恭维语及其应答对比研究 135 目的论在英语儿歌翻译中的应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产品说明书的翻译——基于iPhone使用指南案例研究 137 会议交替传译中习语的翻译 138 英语习语的来源与特点论《荆棘鸟》中人性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冲突140 中西方文化中的“红色”内涵异同 141 从基因学的角度看多义词的词义关系A Contrastive Study on Language Featur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 143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144 中英寒暄语委婉语的文化差异对比 145 中美幼儿教育对比研究The Influences of Religion On the American Society 147 从文化角度论英文商标名称的翻译 148 语法翻译法与交际法的对比研究追求女性自我意识的孤独灵魂——评《觉醒》中的爱德娜 150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的叙事艺术151 翻译中的性别--《简•爱》几个中译本的女性主义解读 152 广告中的熟语模因探析153 浅析英语俚语的特征及其功能 154 目的论视角下新闻标题汉译英研究155 《红楼梦》英译中双关语文化成分的翻译策略研究 156 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157 模糊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功能研究 158 爱伦坡短片小说“美女之死”主题研究 159 影响英语听力理解效率的非语言因素160 用功能对等理论分析《经济学人》中的习语翻译161 A Comparison between Scarlett O’Hara and Jane Ey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162 埃德加爱伦坡的文学理论在《厄谢府倒塌》中的应用 163 欧•亨利短篇小说的特点164 浅析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技巧 165 从文化适应角度看中外广告翻译166 紧身胸衣和缠足:十八世纪欧洲和中国女性的社会角色解释167 概念隐喻视角下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168 言语幽默产生的语音机制169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电影《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 170 中英报刊新闻标题语言特色探讨 171 《看不见的人》的象征意义 172 浅析英语委婉语173 冯内古特《五号屠场》的主题分析174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飘》中斯嘉丽•奥哈拉的性格特征 175 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学反馈的调查与反思 176 中西方数字“九” 的文化对比分析与翻译177 从《寻找格林先生》看索尔•贝娄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178 守望何物--《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困惑179 中英手机短信的修辞特点分析180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伊莱扎人物形象分析 181 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主题分析182 东西方隐逸文化对比——试比较梭罗与陶渊明的作品183 嘉莉妹妹失去自我的悲剧性命运对中国女性自我价值体现的启迪184 On the Character of Scarlett O’Hara and the Transition of American Society 185 《天黑前的夏天》中女主人公凯特的自我救赎之路 186 张爱玲与简奥斯汀的讽刺艺术比较187 “逍遥骑士”——浅析年代美国嬉皮士文化 188 宗教对英汉语言的影响189 Discussion on How to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s in English Learning 190 从《大象的眼泪》看人与动物的关系191 现代爱情的另类表述—解读《暮光之城》主人公爱德华和贝拉的爱情 192 《野性的呼唤》中巴克形象分析 193 《红楼梦》委婉语翻译探究 194 汉语无主句英译方法探析195 梭罗的《瓦尔登湖》和道家思想在自然观上的比较196 论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197 叶芝:无望的爱情,多变的风格 198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及翻译199 A Probe Into the Translation of the Hot Cyber Word—“Geili” 200 礼貌原则在商贸信函中的应用第二篇:奥巴马就职演讲(中)你好,芝加哥。

批评性分析奥巴马和克林顿就职演说中的隐喻——以旅程隐喻和拟人

批评性分析奥巴马和克林顿就职演说中的隐喻——以旅程隐喻和拟人

C h a r t e r i s — B 1 a c k 在 批 评 话 语 分 析 的 基 础 上 .结 合 语 用 学 、 认 知语 言 学 和 语 料 库 语 言 学 提 出 了批 评 隐 喻分 析 ,这是 一 种 新 的研 究 隐喻 的方 法 , 能更 好 地 体 现 隐 喻 背 后 的 意识 形 态 。 在 C h a r t e r i s — B l a c k 的著作C o r p u s A p p r o a c h e s t o C r i t i c a l Me t a p h o r A n a l y s i s 中。 他 把 隐 喻 分 析 分 为 了 三个 步骤 , 即隐喻识别 、 隐 喻 分析 和 隐喻 阐释 。 下 面我 们 就 结 合 实 践 , 分 析 并 阐释 克 林 顿 和 奥 巴 马 在 就职 演 说 中使 用 的 隐 喻 。
s t e e r e dm y c o u r s e b y o u r e n d u i r n g v a l u e s . ( 2 ) A s f o r me , I ’ 1 1 l e a v e
t h e p r e s i d e n c y mo r e i d e a l i s t i c . mo r e f u I I o f h o p e t h a n t h e d a y I a 卜 iv r e d a n d mo r e c o n f i d e n t t h a n e v e r t h a t Ame r i c a’ s b e s t d a y s l i e
Ame i r c a t h a t c a n n o t b e c u r e d b y w h a t i s ig f h t w i h t Ame i r c a .

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说的隐喻学分析

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说的隐喻学分析

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说的隐喻学分析篇一:20XX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说中英文对照文稿(全)20XX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说中英文对照文稿(全)北京时间1月22日凌晨,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宣誓就职第四十四任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并发表就职演说。

奥巴马在演讲中追溯美国民主传统和宪法精神,强调了民众的力量。

演讲中涉及了包括就业、医保、移民和同性恋等多项议题,以下为奥巴马就职演说全文:mR.oBama:Thankyou.Thankyousomuch.VicePresidentBiden,mr.chiefJust ice,membersoftheUnitedStatescongress,distinguishedguests,andfellowciti zens:谢谢,非常感谢大家。

拜登副总统、首席大法官先生、国会议员们、尊敬的各位嘉宾、亲爱的公民们。

Eachtimewegathertoinaugurateapresident,webearwitnesstotheenduringstr engthofourconstitution.weaffirmthepromiseofourdemocracy.werecallthat whatbindsthisnationtogetherisnotthecolorsofourskinorthetenetsofourfaitho rtheoriginsofournames.whatmakesusexceptional–whatmakesusamerican –isourallegiancetoanidea,articulatedinadeclarationmademorethantwocentur iesago:当我们每次聚集在一起为总统举行就职典礼时,我们都是在见证美国宪法的不朽力量。

我们是在又一次立下美国民主的承诺。

我们再次提醒说,把这个国家凝聚在一起的不是我们的肤色,不是信仰的教条,也不是我们的姓氏源于何处。

批评隐喻分析视角下的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

批评隐喻分析视角下的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

批评隐喻分析视角下的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作者:陈妍瑾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9期摘要:隐喻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的态度,因此,很多政客会选择用隐喻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奥巴马,美国第44届总统,他改写了美国的历史,因为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发表了他的就职演说宣布就职,他的演讲中没有一个词提及了自己的身份,但他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听众,他的就职是实现“美国梦”最好的例子。

本文试用Charteris-Black 2004年提出的批评隐喻分析方法来分析奥巴马的就职演说,试阐释出奥巴马是怎样以隐喻为工具去影响他的听众的。

关键词:批评隐喻分析;奥巴马就职演说;意识形态作者简介:陈妍瑾,女,出生年月:1986年2月,籍贯:湖南湘潭,单位:湖南科技大学,职称:硕士研究生,专业:现代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9-0119-031、引言Charteris-Black在批评话语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提出了批评隐喻分析,这是一种新的研究隐喻的方法,能更好地体现出隐喻背后的意识形态。

在Charteris-Black的著作《Corpus Approaches to 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中,他把隐喻分析分为了三个步骤,即:隐喻识别、隐喻分析和隐喻阐释。

下面我们就结合实践,依照这三个步骤去分析奥巴马总统的就职演说。

2、隐喻识别我们先对演说中的隐喻进行识别以及分类,结果如下表:表格的第二列是演说中隐喻关键词的类型总数,第三列是隐喻实际出现的总次数,第四列是共鸣值,为前两列的乘积,是研究者预测某类隐喻在某类演讲中使用率高低的重要参数。

从最后的结果中可以得出,旅行隐喻、身体隐喻和物理环境隐喻在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中使用率是最高的,几乎占去了隐喻总数的90%,在对这三种源域的分析基础上,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奥巴马使用这些隐喻背后的意识形态价值。

奥巴马演讲词中概念隐喻的翻译

奥巴马演讲词中概念隐喻的翻译
方 面 加 以探 讨 。
关键词 : 概 念 隐喻
1 . 引言
认 知 演 讲 词 翻 译
隐喻在 生活 中处处 可见 , 存 在 于 人 们 的思 维 与 行 动 中 。 N e w m a k( r 1 9 8 8 : 1 0 4 ) 认为: “ 翻译 中 最 重 要 的 特 殊 问 题 是 隐 喻 的本质。” 国外 不 少 学 者 对 概 念 隐 喻 进行 了 研 究 , 多 集 中 从 认 知 翻译 角度 探 析 ,  ̄ l l S h r e v e 和G u t t 等 。国 内 主要 集 中从 修 辞学 、 美 学 等 角度 研 究 隐喻 的 翻译 , 从 认 知 角度 的探 讨 不 多见 。 本 文 以 奥 巴 马 总统 的 演讲 词 及 其 中 国 和 平 音 像 电子 出版 社 的 中 译 本 为语 料 . 分 析 其 中的 概 念 隐喻 的 翻译 策 略 , 有 利 于英 语 学 习 者 提 高对 概 念 隐喻 的 翻译 能 力 。 2 . 认 知 视 角 下 的 概 念 隐 喻 与 翻 译 G e o r g e L a k o f r 乖 口 M a r k J o h n s o n 在所著 的 《 我 们 赖 以生 存 的 隐 喻》 中正 式 提 出 了 概 念 隐 喻 理 论 , 使 隐喻 正 式 进 入 了认 知 语 言 学 的 研究 领 域 。 概 念 隐 喻 理论 认 为 . 隐 喻 不 仅 是 一 种 修 辞 手 段, 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 是 人们参照具体的 、 熟悉的概念 , 表 达 ( a c c u r a t e r e p o  ̄ ) 。自报 偏 高 即宣 称 较 多使 用 某 一 偏 好 形 式 , 实 际上 并 没 有 这 么多 。自报偏 低是 指宣 称 使 用 偏 好 变 式 , 实 际使 用更 多。 特 鲁 吉 尔 对诺 里奇 的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男 性 发 音 人 多半

奥巴马就职演说辞的隐喻特色解读

奥巴马就职演说辞的隐喻特色解读

g e ti o tn e r a mp ra c ,wh c s h l f li u t e n e s n i g te f n t n a d e s n e o t p o . ih i ep u n f r ru d rt d n h u ci n s e c f h a o mea h r
2 1 年 8月 01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 un lo o tw s ies yo ce c n e h oo y o ra fS uh etUnv ri f in ea dT c n lg t S
Au 201 g. 1 Vo . No 4 1 28 .
统奥 巴马的就职演讲成为隐喻研究极佳 的语料 , 解 读总 统先 生就 职演 说 辞 中 的隐 喻特 色 , 潜 在 意 图 其 和做 出隐喻选 择 的 内在 原 因具 有 十分 重要 的意义 。 Fra bibliotek第2 8卷
第 4期
奥 巴马就 职 演 说 辞 的 隐 喻特 色解 读
金 花 漫
( 南科技 大学外 国语 学院 四川绵 阳 6 1 1 ) 西 2 00
【 摘要 】 知语 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 现象 , 认 更是人 类 的思 维方式 , 知 的有 力工具 。对 奥 巴马就职演 说辞 认
中的隐喻特色 , 潜在意图和做出隐喻选择 的内在原 因进行解读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于人 们进一步了解隐喻的 其 利 作用和实质 。
【 关键词】 语料库; 奥巴马就职演讲; 旅程隐喻 ; 然隐喻 自
【 中图分类号】 0 H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6 2— 8 0 2 1 ) 4— 0 1— 4 17 4 6 ( 0 1 0 0 4 0

奥巴马就职演说分析_0

奥巴马就职演说分析_0

奥巴马就职演说分析篇一:奥巴马就职演说的语言艺术分析一、演说与修辞时下英语界一般将英语文体(或称语体)分为口头体和书面体两大类。

但实践证明,这样的划分失之粗率。

其弊病在于名实难符:口头体并不仅限于口语形式,而书面体也不仅限于书面形式。

譬如,正式场合的演讲、报告,以及官方的谈话所用的文体就不能划入口语体,而应属于书面体。

演说活动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活动。

演讲者通过宣传某种思想,让听众理解和接受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进而号召听众采取一致的行动。

演讲者要达到预想的演讲效果必须研究演说词的语言表达艺术。

演说词的修辞手法是演讲者最主要的语言技巧。

修辞是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究语音、词汇、语法的运用。

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是一种在特定场合下的演说。

现场听众可达百万之众,并且向国内外进行现场直播。

美国民众及世界各国总是对新总统有着无限期待,总统的就职演说可谓是新政府向民众交出的第一份答卷。

总统要在就职演说中抒发自己的治国理想,分析国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宣布自己的施政纲领以及如何实现民众的希望。

各大媒体的调查表明,大多数美国民众对奥巴马的就职演说感到满意和非常满意。

本文拟从语音、词汇和句法三个方面的修辞手段的使用情况对奥巴马的就职演说进行文体分析,探讨这篇演说词的语言艺术。

二、奥巴马演说词的修辞手段1.音韵修辞格(1)头韵(alliteration)是语音修辞手段之一。

它是指两个以上紧邻单词首音(通常是辅音)相同。

头韵的修辞作用是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使语言产生音乐般的美感。

头韵多用于诗歌和散文中,但人们也经常在演讲中运用头韵来增加语言的美感,加深听众的印象。

同样尾韵(EndRhyme)也有类似的修辞作用。

奥巴马就职演说中运用头韵的句子有:1)witholdfriendsandformerfoes,wewillworktirelesslytolessenthe nuclearthreat?(对于老朋友和老对手,我们将不遗余力地继续削弱核威胁?)2)weareshapedbyeverylanguageandculture,drawnfromeveryendofthisearth.(我们民族的成长受到许多语言和文化的影响,我们吸取了这个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有益成分.)运用尾韵的句子有:1)Homeshavebeenlost;jobsshed;businessshuttered.(我们的人民正失去家园,失去工作,企业要倒闭。

奥巴马演讲的批评隐喻分析

奥巴马演讲的批评隐喻分析

本 文尝试 用 批评 隐 喻分 析方 法对 美 国总 统奥 巴
马的三次具有代表性 的公开演讲进行分析 。这三次 公 开 演讲 分别 是 , 2 0 1 3年 就职 演 讲 ,奥 巴马宣 誓 就 职并 开启 第 二个 总统 任 期 , 号 召 民众凝 聚力量 , 重 塑
反思 运动 的前沿 学科 之一 。批评 话语 分析 旨在 分析
和行动 中,日 常概念系统基本上都具有隐喻性 的本 质。例如“ 争论是战争” 、 “ 唇枪舌战” 等概念隐喻以及 政治语篇 中常见的概念隐喻 “ 政治是冲突” 、 “ 社会是 大楼 ” 等。 政治人物在演讲 中运用 隐喻 , 目的是帮 助听 众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政治术语 , 同时也能掩盖某些真
言、 权 力 和意识形 态 的关系 。
二、 理论基础
批评 话语分 析 源 于批 评 语言学 ,关 注 的焦点 是 揭示 语言 、 意识 形态 与权势 之间 的关 系。 批评 话语 分 析更 加注 重从具 体 的社会 问题 人手 ,探 究语 言在 其 中的作用 , 揭示 隐含 的语 言 、 权力 和意识 形态 之 间 的
喻。本文果用概念隐喻理论以及批评 隐喻 分析 的研 究方法, 选取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几篇重要演讲为语料 , 揭 示政 治人
物在概念隐喻类型选择 背后 隐藏的政治意 图与动机 , 进而更加 全面地分析语 言、 权力和 意识形 态的关 系, 了解 当今世
界 的 政 治 经济 形 势 , 从 而采取 正确 的 态度 与行 为对 待 国 家与世 界 的发展 。
( 二) 批 评 隐喻 分析
C h a r t e r i s — B l a c k 提出了批评隐喻分析方法 , 目的是综 合运用批评话语分析 、 语料库分析 、 语用学和认知语 言学 的研究方法分析 隐喻。批评隐喻分析弥补了批

用概念隐喻理论解读语篇连贯——以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为例

用概念隐喻理论解读语篇连贯——以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为例
语 言研 究
用概 念 隐喻理论解 读语篇连贯
以奥 巴马 总 统 就 职 演说 为 例
巩 亚 囡
( 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 海 209 ) 上 上 00 3

摘 要 : 言 学 家对 语 篇 连 贯 进 行 了不 同 角度 的 分析 . 语 而从 认 知 角度 来分 析 的 目前 尚 少 。 文 将 从 认 知 的 角度 。 用概 念 隐喻 本 运
作 是 语 篇 组 成 部 分 在 意 义或 功能 上 的连 接 关 系 。 文 本 在 朱 永 生 定 义 的基 础 之 上 , 为 语 篇 连 贯 还 涉 及 到 重 要 的 认 知 因 素 , 语 认 即
理 论 对 奥 巴 马 总 统 的 就职 演说 进 行 分析 。 本 文 旨在 证 明语 篇 连
31概 念 隐喻 理 论 .
文 章 编 号 :6 3 2 1 (0 10 - 09 0 17 - 1 12 1 )8 0 7 - 2
L k f认 为隐喻 不是简单的语 言( 辞) ao 修 现象, 而是人 类心智
1引 言
语 篇 连 贯 一 直 是 语 言学 家 研 究 的对 象 之 一 .它 也 是 语 篇 分 析 领 域 最 基 本 的概 念 之 一 。语 言 研 究 者 从 不 同 的 角 度 对 语 篇 连 贯 进 行 了 各 自 不 同 的 研 究 。 而 从认 知 角 度 来 研 究 语 篇 连 贯 的 目
义 有 重 要 的 影 响 , 因 而 ,语 篇 连贯 和概 念 隐 喻 理 论 有 密切 的 关
系, 以用其对语篇连贯进行认知的解读 。 可 关 键 词 : 篇 连 贯 ; 念 隐 喻 理 论 ; 知 ;演 说 语 概 认
中图分类号 : - H0 0

从认知角度浅析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隐喻

从认知角度浅析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隐喻

摘要:奥巴马卓越的演说才华被世人所公认。

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从隐喻的类型和语义结构两个方面浅析了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中的隐喻,探究了隐喻在其中的作用。

关键词:认知;隐喻;奥巴马;就职演说【中图分类号】h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09)-12-0037-011. 引言演讲要有很强的鼓动性和号召力。

这就要求演讲者巧妙运用语言的表达技巧,而隐喻是英语演讲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

鉴于隐喻在英语演讲中的重要性,本文试图以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在当地时间1月20日发表的就职演说(2009)为例,从认知角度出发,通过隐喻的类型和语义结构两个方面浅析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中的隐喻,探究了隐喻在其中的作用。

2. 从传统的修辞隐喻观到现代的认知隐喻观3. 奥巴马就职演说中隐喻的分析奥巴马卓越的演说才华被世人所公认。

奥巴马的演讲娴熟地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特别是隐喻。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都能起到推动和引导作用,在演讲中这种作用就更不言而喻了。

3.1 从隐喻的类型分析奥巴马就职演说中隐喻的作用就隐喻的类型而言,根隐喻在文中占有很大比例。

所谓根隐喻,指的是一个作为中心概念的隐喻,如时间是金钱。

奥巴马总统在其就职演说中大量运用隐喻,有三十余处,根隐喻在本文中占有很大比例。

如:在文中也运用了方向性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s)。

方向性隐喻是指参照方位而形成的一系列隐喻概念,常常是情绪、心理状态、数量、社会地位等抽象概念,奥巴马就职演说中方向性隐喻的例子如下:这段话中用的“pick ourselves up”和“dust ourselves off”就是用具体的空间概念把重新振作和摈弃过去的不好的方面映射出来了,形成了生动的影像,同时也更加有说服力,表明奥巴马上台之后重新振兴美国的决心和希望。

3.2 从隐喻的语义结构分析奥巴马就职演说中隐喻的作用4. 结语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分析了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的就职演说。

奥巴马每周电台演讲的批评隐喻分析

奥巴马每周电台演讲的批评隐喻分析

奥巴马每周电台演讲的批评隐喻分析国内外研究表明隐喻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修辞学阶段,语义学阶段和认知语言学阶段。

自从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以来,隐喻研究发生了质的转向,从传统的修辞学方向转向了认知语言学方向。

本文基于自建小型语料库,从批评隐喻分析视角对2013年的40篇奥巴马总统每周电台演讲中的隐喻进行研究。

批评隐喻分析是Charteris-Black在2004年提出的一种隐喻分析方法,旨在综合运用批评话语分析、语料库语言学、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分析隐喻。

Charteris-Black认为批评隐喻分析研究步骤分为以下三步:1)隐喻识别(Metaphor Identification)。

该步骤主要是收集会话文本中的隐喻例证,选出候选隐喻和隐喻关键词。

2)隐喻阐释(Metaphor Interpretation)。

该步骤主要是确定隐喻与其背后的认知、语用因素之间的关系,包括识别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s)和概念键(Conceptual Keys)。

3)隐喻说明(Metaphor Explanation)。

该步骤是指确定导致隐喻产生的社会因素和隐喻在劝导中的作用。

本文基于批评隐喻分析研究步骤,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奥巴马演讲中有哪些类型的隐喻?2)奥巴马演讲中常见的概念隐喻有哪些?隐喻意义建构过程是怎么样的?3)奥巴马演讲中隐喻的意识形态功能有哪些?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如下:奥巴马演讲中主要有3种常见隐喻类型:1)方向和位移隐喻。

隐喻关键词主要分为“向上”,“向下”和“位移”三类。

2)建筑隐喻。

隐喻关键词主要分为“建筑过程”和“建筑结构”两类。

3)植物隐喻。

隐喻关键词主要分为“成长”,“根”和“茂盛”三类。

对这些隐喻进行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常见的概念隐喻为:1)向上即好;向下即不好。

2)美国是一座建筑。

3)美国是一种植物。

论奥巴马就职演说的修辞风格

论奥巴马就职演说的修辞风格

论奥巴马就职演说的修辞风格论文导读:演讲是修辞的最早来源,修辞手法又是演讲中最常用的语言技巧。

本文以奥巴马就职演说为例,分析其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美国第44届总统奥巴马发表的举世瞩目的就职演说,使现场无数观众感动得热泪盈眶。

关键词:奥巴马,就职演说,修辞[摘要]演讲是修辞的最早来源,修辞手法又是演讲中最常用的语言技巧。

本文以奥巴马就职演说为例,分析其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演讲人的目的在于激发听众的感情,说服和打动听众。

因此,演讲者常常运用诸多修辞手段来增强演说词的文采和艺术感染力。

美国第44届总统奥巴马发表的举世瞩目的就职演说,使现场无数观众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他的演说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本文以此为例从音韵修辞格、美学修辞格、结构修辞格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一、音韵修辞格(PhoneticStylistic Devices)国内英语修辞论著《英语修辞与写作》(黄任,1998:162)认为“头韵是指一组词、一句话或一行诗中重复出现开头音相同的单词。

”例如:With old friendsand former foes, we will work tirelessly to lessen the nuclear threat…(押头韵)This is the meaningof our liberty and our creed, why men and women and childrenof every race and every faith…(押尾韵)二、结构修辞格(SyntacticalStylistic Devices)(一)排比(Parallelism)陆稼祥等(1991:166)是这样对排比下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或段落成串地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或相关内容的一种修辞方式。

”排比也是奥巴马在其演说中使用的最频繁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如:(1)短语的平行排列(a group of Phrases):即以短语形式组成的排比。

从概念隐喻角度对比分析肯尼迪和奥巴马的就职演说

从概念隐喻角度对比分析肯尼迪和奥巴马的就职演说

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对比分析肯尼迪和奥巴马的就职演说摘要: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不仅存在于语言之中,而且存在于我们赖以生存的思维和行动之中。

以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为基础,探讨肯尼迪就职演说和奥巴马首任就职演说中的概念隐喻,对两者的异同点展开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关键词:概念隐喻肯尼迪就职演说奥巴马就职演说对比分析一、隐喻隐喻在希腊文中原意“转换”。

希腊辞源“μετά meta”(之间)及“φέρω phero”(带有)之意。

因此,隐喻在英文中指“将意义由某事物转移侧(至)另一事物”。

在现代希腊文中,“metaphor”是被用来指把行李移到马车或电车上的载运工具;所以在希腊机场的访客会发现他们用“metaphor”来运送行李。

许多知名学者及辞书对隐喻作出过以下的论述:亚里士多德曾作出过这样的论述:用一个表示某物的词借喻它物,这个词变成了隐喻词。

他认为:到目前为止最伟大的事物就是成为隐喻大师,隐喻是无法从他人那里学来的,是天才的标志。

Sweetser(1990:8,19):隐喻可使人们将一件事情理解成另外一件事情,不必考虑两者之间在客观上是否相同。

隐喻是语义变化中一种主要建构力,隐喻在不同概念域之间运作。

《语言与语言学词典》(Hartmann &Stork,1972)把隐喻定义为:用某种名称或描写性的词汇去描写人或物的譬喻,暗示一种类比的意思。

上述几种对隐喻的定义将隐喻看作是一种修辞活动,属于传统隐喻理论的观点。

Lakoff 和 Johnson在1980年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

他们认为:"Metaphor is pervasive in every life, not just in language but in thought and action." (隐喻是无处不在的,不仅在语言中,而且在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中)。

他们也指出概念系统也是隐喻的,所以隐喻在很多情况下就是一种思维、经验和行为的方式。

奥巴马校园演讲中的概念隐喻

奥巴马校园演讲中的概念隐喻

2016年4月号上奥巴马校园演讲中的概念隐喻李晓婷 陈效新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的有力工具。

对奥巴马校园演说中的概念隐喻进行研究,其潜在意图在于对概念隐喻选择的内在原因进行解读,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概念隐喻的作用和实质。

一、引言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被认为是本质上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体验和感知另一种事物的手段。

隐喻广泛存在于政治语篇中,具有劝说性和生动性的特点,两千多年来一直受到语言学者的关注,研究隐喻可以从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角度入手,隐喻的研究历史悠久,在传统隐喻研究中,隐喻被认为是一种广泛被运用来修饰语言的修辞手法。

二、理论基础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后,隐喻在很多领域得到高度重视。

在西方最早对隐喻进行研究的是亚里士多德。

近代对隐喻研究作出突出贡献的则是莱考夫和约翰逊。

莱考夫运用概念映射或投射对概念隐喻的运作机制进行了全新的阐释隐喻不是一种语言表达式,而是从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

所有语言都具有隐喻性,它植根于语言、思维和文化。

(束定芳 2002)三、奥巴马校园演讲中的概念隐喻研究跨文化语境中的演讲指领导人在出国访问或者邀请外国领导人到本国访问时所作的演讲。

本文尝试用概念隐喻分析方法对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跨文化语境中有代表意义的三次校园演讲进行分析。

这三篇公开演讲分别是,2009年6月4日在埃及开罗大学的演讲。

2009年11月在上海与上海大学生的对话,其演讲主题为《我们不必是对手》。

2012年奥巴马在韩国首尔参加第二次核安全峰会时在韩国外国语大学发表的演讲。

以上三篇演讲,分别体现了其对伊斯兰世界国家,亚洲发展中国家,以及亚洲盟国的政治立场与意图。

本篇文章以旅程式隐喻为主线通过列举丰富的语料,主要介绍了三个概念隐喻: 政治是旅程; 政治是战争和政治是宗教。

(一)旅途隐喻在奥巴马的校园演讲中,旅途隐喻是使用最频繁的概念隐喻,也是概念隐喻理论中比较典型的例证。

隐喻在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中的认知阐释

隐喻在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中的认知阐释

隐喻在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中的认知阐释
张爽;解秀琴;曾万泉;刘志芳
【期刊名称】《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11)2
【摘要】通过分析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中所运用的旅程、建筑、战争等隐喻表达,指出隐喻是一座桥梁,它还可以跨越时空:使抽象事物具体,使深奥复杂的事物简单;唤起听众的历史情愫与情感,拉近演讲者与听众的心理距离,感染听众,提升支持率.因此,隐喻成为了政治家成功宣扬政策、传播信念必备的工具.
【总页数】4页(P68-71)
【作者】张爽;解秀琴;曾万泉;刘志芳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成都610031;西南交通大学,成都610031;湖州师范学院,浙江湖州313000;西南交通大学,成都61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中的元话语 [J], 朱曼丽
2.隐喻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以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历程”隐喻为例 [J], 吴殿龙;沈桐
3.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隐喻的认知分析 [J], 范洪涛
4.从隐喻视角分析奥巴马总统的就职演说 [J], 梁艺
5.角色、民族认同协商理论的阐释及应用——以奥巴马总统的就职演说辞为例 [J], 李湛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