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作
生产运作计划体系及内容
![生产运作计划体系及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646a65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6.png)
生产运作计划体系及内容一、生产目标和策略生产目标通常包括生产数量、质量、成本、交货期等方面的目标。
而生产策略则是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二、生产计划生产计划是根据销售订单和市场需求,制定的生产数量、时间表和生产资源的安排。
它需要考虑到原材料的采购、生产设备的利用率、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因素。
三、物料管理计划物料管理计划包括原材料的采购计划、库存管理计划和物料供应链管理计划等内容。
它需要确保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能够及时到位,而且库存也要保持在合理水平以避免产生浪费。
四、生产排程生产排程是指根据生产计划,将具体的生产任务分配给各个生产单元,包括车间、生产线等,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五、生产控制生产控制是指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对生产计划和排程进行动态调整和控制。
它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生产进度、质量、成本等方面进行监控和分析,并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证生产目标的实现。
六、质量管理计划质量管理计划包括质量控制、质量检验、质量改进等方面的内容。
它需要确保产品的质量能够达到客户要求,并且还要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
七、安全管理计划安全管理计划需要考虑到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紧急预案,以保障生产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总之,一个完整的生产运作计划体系需要考虑到生产目标和策略、生产计划、物料管理计划、生产排程、生产控制、质量管理计划和安全管理计划等方面的内容,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标。
生产运作计划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细节,需要对原材料的采购、生产设备的利用率、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安排和计划。
下面继续讨论生产运作计划的内容。
八、人力资源管理计划人力资源管理计划包括了生产人员的需求计划、招聘与培训计划,以及员工的岗位分配和绩效考核等内容。
在生产过程中,充足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保障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九、设备维护计划设备维护计划包括了设备的保养、检修和维护等内容。
生产与运作的概念
![生产与运作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4428060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88.png)
生产运作:一切社会组织将其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
生产运作系统:由人和机器等构成的、能将一定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有机整体生产运作管理: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过程的管理,它包括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
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1、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包括产品或服务的选择与设计、生产运作设施的定点选择、生产运作设施的布置、服务交付系统设计和工作设计。
2、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包括生产运作计划、组织与控制三方面。
3、生产运作系统的维护与改进包括设备维护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和整个系统的优化改进。
与制造生产相比,服务运作的特征:1、服务运作的生产率难以测定。
2、服务运作的质量标准难以建立。
3、与顾客接触往往导致效率降低。
4、不可储存性——纯服务性生产不能通过库存来调节。
5、无形性;6、不可分离性——生产与消费在场地上的同一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
生产运作的类型1、大量生产运作2、单件生产运作3、成批生产运作大量大批生产的特征大量大批生产易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和高质量。
1、生产周期短;2、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高;3、人力、物力消耗少,成本低;4、产品质量高而稳定。
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特征难以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和高质量。
1、产品制造周期长,订货期长。
2、通用化设备,用人多,生产效率低,劳动生产率低。
3、成本高。
4、产品质量不易保证。
成批生产类型的特征:介于两者之间。
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运作效率的途径:1、减少零件变化,变产品的多品种为零件的少品种。
2、提高运作系统的柔性,处理加工对象变化的能力。
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生产过程的比例性、生产过程的均衡性(节奏性)、生产过程的柔性、生产过程的准时性。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均衡性的前提是生产过程的比例性。
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一)区域因素1、原材料位置:公司距原材料产地很近出于三个主要原因:必要性、易损坏性及运输成本。
2、市场的位置:一般说来,下述情况应该接近消费市场:(1)产品运输不便;(2)产品易变化和变质;(3)大多数服务业。
《生产运作计划》课件
![《生产运作计划》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1b8b19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d5.png)
物料需求计划的优化方法
减少库存
通过精确的需求预测和计划,降低库 存水平,减少库存成本。
提高计划灵活性
考虑多种产品和物料的需求,提高计 划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
协同供应链
与供应商和生产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 关系,协同制定物料需求计划,提高 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采用先进的计划工具和技术
利用先进的软件和技术工具,提高物 料需求计划的准确性和效率。
详细描述
生产运作计划是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计划,它是在市场预 测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生产任务、生产 进度、生产成本等方面的规划,实现对企业生产活动的有效 控制和协调。
生产运作计划的目的和意义
总结词
生产运作计划旨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提升企 业竞争力。
详细描述
动情况,计划在计划期内的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计划的制定
01
02
03
确定市场需求
通过市场调查和预测,了 解市场需求和产品需求, 为制定生产能力计划提供 依据。
分析现有生产能力
评估企业现有设备和工艺 装备的生产能力,了解企 业实际的生产能力水平。
制定生产能力计划
根据市场需求和现有生产 能力,制定合理的生产能 力计划,以满足市场需求 并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PART 03
物料需求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物料需求计划(MRP)是一种基于产品需求计划,通过物料清单、库存状态和主 生产计划等信息,推算出所需零部件和原材料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的计划方法。
作用
确保生产所需的物料在正确的时间、地点可用,以满足生产计划的要求,同时优 化库存水平,降低库存成本。
进度控制
生产运作
![生产运作](https://img.taocdn.com/s3/m/ac39b5aa0912a216147929f4.png)
一、生产与运作活动生产运作活动是一个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
二、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在需要的时候(A380案例),以适宜的价格,向顾客提供具有适当质量(性价比、价值工程)的产品和服务。
三、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问题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问题可概括为以下三类:(一)产出要素的管理(第一大类基本问题)质量——如何保证和提高质量,包括产品的设计质量、制造质量和服务质量。
交货时间——适时适量生产。
成本——使产品价格既为顾客接受又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
服务——提供附加和周边服务(市场营销的整体产品概念-核心产品、形式产品、附加产品)。
对制造企业而言技术-服务;对服务企业而言,在基本服务之外提供附加服务可以赢得更多顾客。
(二)资源要素的管理(第二大类基本问题)主要包括:设施设备的管理、物料管理、人员的管理、信息管理(物流-信息流,比如工艺指标、各种报表、操作规程等等)。
(三)环境要素的管理(第三大类基本问题)传统的生产管理并没有把环境要素管理作为基本问题来看待,但在今天,如何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成为生产运作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比如“三废”-废水、废渣、废气的治理。
四、生产运作管理的作用和意义(一)、生产运作是企业创造价值的主要环节。
(二)、生产运作是企业经营的基本职能之一。
(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产品和服务上。
五、现代生产运营的基本特征(一)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二)生产运营模式以多品种、小批量为主(三)生产运营系统的柔性化(四)追求“绿色”生产生产运作的分类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生产的概念已分成两大类:制造性、服务性一、制造性生产按工艺特性分:加工装配型、流程型按组织生产的特点分:备货型、订货型(订货组装型、订货制造型、订货工程型)备货型生产(Make-to-Stock, MTS)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的生产,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补充库存。
通过成品库存随时满足用户需求。
生产运作与管理总结
![生产运作与管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5ea1b0dbe23482fb4da4c8f.png)
生产运作与管理总结第一章基本概念1.1 生产运作管理1.理解生产运作、生产运作管理的概念。
生产运作: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对它的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
生产运作管理:是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过程的管理,是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
一切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生产运作、营销和理财。
2.掌握生产运作职能和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理解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
生产运作职能:计划、组织与控制。
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a.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或提供满意服务b.市场竞争对企业要求:时间、质量、成本、服务、环保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生产运作管理是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过程的管理,是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
1.2 生产运作的分类与类型1.了解产品生产类型的划分,和服务的分类。
生产运作的分类:a.制造性生产:b) 离散性生产(加工装配式生产) :机械、电子、家俱、服装等。
可以采取备货型(MTS)生产方式,也可以采取订货型( MTO)生产方式。
备货订货分离点b.服务性运作:a) 纯劳务运作(不提供有形产品)和一般劳务运作b) 顾客参与的服务运作和顾客不参与的服务运作c) 按劳动密集程度(劳务,资本)和与顾客接触程度(大量、专业)可将服务运作分成4种:大量资本密集服务、专业资本密集服务、大量劳务密集服务和专业劳务密集服务2.理解服务的分类,掌握服务运作管理的特征。
服务运作管理的特征:a.服务性运作的生产率难以测定b.服务性运作的质量标准难以建立c.运作和消费结合,与顾客接触d.纯服务性运作不能通过库存来调节3.了解生产类型的划分,理解大量大批生产类型和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特征。
生产运作类型按照品种多少、批量大小、生产重复程度划分:a.大量生产:品种单一,产量大,生产运作重复程度高b.单件生产:品种繁多,每种生产一台,生产的重复程度低c.成批生产:品种不单一,每种生产量一定,生产有一定重复性大量大批生产类型的特征:p20好处:① 从设计到出产的整个生产周期短,因此加快资金周转。
生产运作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234010e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e.png)
生产运作管理熟悉内容(选择、判断、简答、综合)第一章企业运作管理概述a.生产运作的基本概念生产运作的内涵:把有形产品的生产与无形产品的服务都纳入生产的范畴“生产运作”一切社会组织将它的输入转换为输出的过程。
制造性生产的类型:1、按产品特征划分(18)2、按需求特征划分(21)与生产计划挂钩3、按工艺特性分(24)服务性生产的类型1、按是否提供有形产品分2、按与顾客接触程度分:(27)3、按生产运作系统的特性分:联系与区别1)产品物质形态不同2)资本的密集程度不同3)顾客参与程度不同4)企业辐射范围不同5)绩效的评估方法不同b.生产运作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的概念狭义:对生产运作系统运行的管理。
广义:对生产运作系统设计、组织和运行的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的任务1、生产系统设计选址与设施布置产品和服务设计生产流程选择生产能力规划设备与设施布置岗位与工作设计2、生产系统运行管理需求分析与预测生产计划库存控制物料需求计划生产作业计划现场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设备运行与维护第二章生产运作战略企业战略的层次按照组织层次可以分为3种层次战略公司战略(Corporate strategy)经营战略(Business strategy)职能战略(Functional strategy)生产运作战略的概念为了谋求企业和事业部的竞争优势,利用生产运作资源所制定的各项生产决策和计划。
生产运作战略的范畴基于成本竞争基于质量竞争基于时间竞争基于柔性竞争基于服务竞争第三章产品开发与流程选择新产品开发的生命周期引入期((市场需求不明朗)、成长期(需求增长快,生产扩大)、成熟期(销售和利润达到最高水平)、衰退期并行工程的概念及与串行工程的比较(10)生产流程的种类按产品进行的生产流程:按产品/服务形成过程的要求组织设备,形成流水般的连续过程,又称为流水线(Flow Line)。
这种形式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类型。
优缺点:13按加工路线进行的生产流程:面对多品种产品或服务,只能将完成相同工艺的设备组织到一起。
生产运作相关名词解释
![生产运作相关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2f71b857cd184254a35356e.png)
1.生产概念:马克思观点:生产是以一定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的人们利用劳动资料,改变劳动对象,以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西方学者的观点:生产是创造财富的过程我国学者的观点:生产是一切社会组织,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
2.生产/运作系统生产/运作系统是由人和机器构成的、能将一定输入转化为特定输出的有机整体。
狭义的生产/运作系统指企业内部的生产/运作系统广义的生产/运作系统指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组成的系统3.生产/运作系统有五个要素(5P’s):人(People) 厂房(Plant) 物料(Parts)过程(Process),计划与控制(Planning and Control)生产运作战略的概念生产运作战略是企业为了实现总体战略而对生产运作系统的建立、运行,以及如何通过生产运作系统来实现组织目标所做的总体规划。
它是在企业总体发展目标的指导下,具体规定企业在生产运作领域如何操作的问题,以保证生产系统的有效性,顺利地进行生产运作活动。
生产运作内容:生产运作战略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生产运作的总体战略;产品或服务的选择、设计与开发;生产运作系统的设4.运营系统:是指使一个"投入→变换→产出"的运营过程得以实现的手段的总称. 运营系统包括一个物质系统和一个管理系统,物质系统是一个实体系统,主要由各种设施,机械,运输工具,仓库,信息传递媒介等等组成.管理系统主要是指运营系统的计划和控制系统,其中的主要内容是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控制和反馈.5.运营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创新,质量,成本,弹性,继承性,时间性等六大功能6.什么是生产率:生物生产过程中物质或能量转移的速度。
7.社会组织的三项基本职能:财务,生产运作,营销8.运营管理的主要内容<设计,运行,维护,优化)9.运作分类1、根据生产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划分:①单件小批生产:、。
②成批生产:品种较多、产量较大、若干种产品成批轮换生产。
③大量生产:大批量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标准化产品,因而有时也称重复性生产2 、根据满足需求的方式分类①备货型生产MTS 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的生产,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补充库存。
(完整版)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8142632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98.png)
(完整版)⽣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产运作管理浓缩课件!第⼀章⽣产运作管理概述第⼀节⽣产运作管理的内容⼀、基本概念1、⽣产与运作管理(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是指对⽣产与运作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
2、⽣产与运作活动:是指“投⼊——变换——产出”的过程,即投⼊⼀定的资源,经过⼀系列多种形式的变换,使其价值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产出供给给社会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个社会组织通过获取和利⽤各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产品的过程。
⼆、⽣产运作管理的地位企业是⼀个有机的整体,企业管理就是⼀个完整的系统,它是有许多⼦系统组成的。
⽣产管理作为⼀个⼦系统,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处于什么地位,主要从它和其它⼦系统之间的关系上来考察。
⽣产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新产品开发、成本、质量、交货期四⼤竞争优势都与⽣产管理状况密切相关。
这四个基本要素⽆不取决于⽣产管理的⽅式和效率。
企业管理⼯作的内容很多,基本上可分为:经营管理和⽣产管理两⼤部分。
经营管理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主要解决企业的⽣产技术经济活动问题,使企业同外部环境取得动态平衡;⽽⽣产管理是对企业⽣产系统的管理,主要解决企业内部⼈、财、物等各种资源的最优组合问题。
所以⼆者的联系表现为:经营管理是⽣产管理的先导,⽣产管理是经营管理的基础。
三、⽣产与运作管理学的发展⾃从泰罗的科学管理诞⽣以来,⼈们对企业管理的研究逐步由经验⾛向科学化。
第⼀阶段:⽣产管理学⼈们最初对上述变换过过程的研究主要限于有形产品变换过程的研究,即对⽣产制造过程的研究。
从研究⽅法上来说,也没有把它看作上述的“投⼊——变换——产出”的过程来研究,⽽主要是研究有形产品⽣产制造过程的组织、计划与控制。
所以当时该学科被称为“⽣产管理学”。
第⼆阶段:⽣产与运作概念的形成(1)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社会⼯业化、信息化的发展,⼈们除了对各种有形产品的需求之外,对有形产品之后的相关服务的需求也逐渐提⾼。
生产运作模式
![生产运作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5c2c625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0c.png)
生产运作模式生产运作模式生产运作模式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目标而采用的一种组织方式和管理方法,包括生产计划、物料管理、生产调度、质量控制等方面。
合理的生产运作模式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一、传统生产运作模式传统的生产运作模式是以流水线为主体,由工艺师根据产品工艺流程设计出一条完整的流水线,并且每个工序都有自己的专门设备和操作人员。
这种模式对于大批量、标准化产品来说效率很高,但是对于小批量、多品种产品来说却不太适用。
二、柔性化生产运作模式柔性化生产运作模式是相对于传统的流水线型生产方式而言的。
它通过引入灵活多变的设备和技术,使得企业能够快速地进行产品变更并且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并且大大降低了库存压力。
三、精益制造精益制造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生产运作模式。
它通过去除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从而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精益制造强调对于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精益化改进,从而实现全面的效率提升。
四、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生产运作模式。
它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对于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并且能够快速地响应市场变化。
智能制造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效率和质量,并且可以逐步实现自动化生产。
五、总结不同的生产运作模式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产品。
在选择合适的生产运作模式时,需要考虑到产品特点、市场需求、企业规模等多方面因素,并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改进。
只有选择合适的生产运作模式并且不断进行优化,才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产运作名词解释+简答(缩印)
![生产运作名词解释+简答(缩印)](https://img.taocdn.com/s3/m/6ff3a2e64afe04a1b071decf.png)
1、生产:生产是以一定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的,人们利用劳动资料,改变劳动对象以适应人们需要的过程。
2、生产运作:生产运作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对它的输入转化以增值为输出的一个过程。
3、生产运作系统:是由人和机器构成的、能将一定输入转化为特定输出的有机整体。
生产运作管理: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有效地利用生产资料,对生产与运作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生产出/提供满足社会需要、市场需求的产品/服务的管理活动的总称。
4、并行工程的产品设计:并行工程是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方法。
5、工作:指一工人承担的一组任务或活动的总称。
6、工作设计:是确定具体的任务和责任、工作环境以及完成任务以实现生产管理目标的方法。
7、工作测量:就是一定标准条件下,确定人们作业活动所需的时间、并制定出时间标准或定额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8、团队工作方式:由数人组成一个小组,共同负责并完成这项工作。
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工作任务、工作方法以及产出速度等可以自行决定。
在有些情况下小组成员的收入还与小组的产出挂钩,这种工作方式就称为团队工作方式。
9、工时定额:又称标准工作时间,是在标准的工作条件下操作人员完成单位特定工作所需的时间。
10、生产能力:指生产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实现的最大产出量。
简称产能,有设计能力、查定能力和现实能力之分。
设计能力是建厂或扩建后应该达到的最大年产量,查定能力是指原设计能力不能反映实际情况,重新调查核实的生产能力,现实能力为年度计划实际可达到的生产能力。
11、库存:资源的闲置就是库存。
12、供应链:一条从供应商、制造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和信息网络。
13、供应链管理: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的模式。
14、项目: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预算内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
15、准时生产:准时生产方式是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种生产管理方法。
生产运营管理
![生产运营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891a2236a32d7375a4178039.png)
1. 生产运作、营销和理财是一切社会组织最主要的三项基本职能。
2. 生产运作是一切社会组织对它的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
3. 输入、转化和输出与社会组织的三项基本活动---供应、生产动作和销售相对应。
4. 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包括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和设计、生产运作设施的定点选择、生产动作设施布置、服务交付系统设计和工作设计。
5. 生产运作系统的运作主要涉及生产运作计划、组织、控制三个方面。
编制生产运作计划、做好人员班次安排,统计生产进展情况。
6. 接受订货控制、投料控制、生产进度控制、库存控制和成本控制等。
7. MRP的基本意思:围绕物料转化组织制造资源,实现按需要准时生产。
8. MRP 的输入主要的三个总分:产品出产计划,产品结构文件和库存状态文件。
9. 社会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社会化的生产要素的集合体。
10. 生产是以一定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的人们利用劳动资料,改变劳动对象,以使其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11. 按工艺过程的特点分连续性生产和间断性生产。
12. 按企业组织生产的特点分备货型生产和订货型生产。
13. 备货型生产的产品标准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用户订货提前期短,但库存水平高,难以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订货型生产的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用户订货提前期找,但库存水平低,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程度高。
14. 按产品或服务专业化程度的高低可以化分大量生产动作,成批生产运作,单件生产运作。
15. 按成批生产运作范围很广,通常将它划分成“大批生产运作”、中批生产运作、和小批生产运作。
16. 按生产类型的同,生产流程的三种基本类型,按产品进行的生产流程、按加工路线生产流程,按项目组织的生产流程。
17. 以产品为对象组织的生产流程,国内又叫对象专业化形式。
这种形式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类型。
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加工路线,他们的生产单位取决于产品本身的工艺过程,国内又叫工艺专业化形式,这种形式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或单件生产类型。
生产运作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06750ded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a.png)
生产运作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运营活动进行系统性、计划性和协调性管理的过程和方法。
其主要任务是有效组织、计划和控制企业的生产运营活动,以满足市场需求和顾客需求,同时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生产运作管理包括以下内容:
1.生产计划管理:根据市场需求、企业资源及生产能力,制定
合理的生产计划,以确保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生产流程管理: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避免浪费和损失。
3.库存管理:合理控制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库存水平,最
大程度地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减少资金压力。
4.质量管理:重视产品质量控制,采取有效的检验和质量管理
方法,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和客户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5.生产设备管理:合理规划生产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确保设备
正常运转,提高设备利用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6.人员管理:合理配置生产人员,规范员工纪律,提升员工素质,以确保生产运作的稳定进行。
通过科学有效的生产运作管理,可以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
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产运作管理内容
![生产运作管理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e7787ab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f.png)
生产运作管理内容
以下是 8 条生产运作管理内容:
1. 生产计划那可太重要啦!就好像你要去旅行,没有详细规划路线,那不就抓瞎啦!比如咱这工厂,不做好生产计划,怎么能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呢?到时候机器设备都不知道要干啥,工人也会像没头苍蝇一样乱转呀!
2. 物料管理可不简单啊!这就好比给军队准备粮草,缺了啥都不行呀!想想看,要是生产线上正干得起劲,突然某种关键物料没了,那不是得傻眼嘛!就像上次咱缺了一批零件,生产都差点停了呢!
3. 质量管理那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呀!这就跟盖房子一样,根基不牢,房子能结实吗?产品质量不行,客户能满意吗?咱们可不能容忍有瑕疵的产品出去呀,那不是砸自己招牌嘛!你说是不是?
4. 设备维护得跟上啊!机器就跟咱的宝贝似的,不好好照顾能行嘛!咱不能让它们关键时刻掉链子呀!上次那台机器不保养,结果出故障耽误好多事,这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5. 人员管理也很关键呢!员工就像球队的队员,得团结协作,还得各展其长呀!要是大家都不齐心,那工作还怎么干得好?你看咱车间里的小张和小李,配合得多默契!
6. 库存管理可不能马虎呀!太多了占地方还积压资金,太少了又怕不够用。
这就像走钢丝一样,得精准把握呀!还记得之前我们库存太多导致资金紧张的情况吗,那可真让人头疼啊!
7. 生产流程优化太有必要啦!就如同给河道清淤,让水流更通畅呀!不合理的流程会严重影响效率的呀!咱们得不断改进,让生产像流水线一样顺畅,那该多好!
8. 成本控制绝对是重中之重哇!不控制成本咋赚钱呀!就像过日子,咱得精打细算呀!每一笔开销都得好好琢磨,能省则省嘛!看看那些浪费的原材料,多让人心疼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生产运作管理真是环环相扣,哪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只有把这些都做好了,咱的生产才能高效顺利进行呀!。
生产运作管理复习资料
![生产运作管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40823585022aaea988f0f39.png)
生产运作管理复习资料生产运作管理复习资料第一章基本概念1、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提高满意服务。
(通过构造一个高效率、适应能力强的生产运作系统,为企业制造有竞争力的产品。
)2、生产运作基本内容:对生产系统设计的管理、对生产系统运作过程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改进过程的管理。
3、连续性生产和离散性生产(基本概念,可不背)(1)连续性生产是指物料均匀、连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产品的生存。
连续性生产又称作流程式生产,如化工(塑料、药品、肥皂和肥料等)、炼油、冶金、食品和造纸等。
(2)离散性生产:是指物料离散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
4、备货型生产和订货型生产(1)备货型生产是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经过市场预测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的生产,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补充成品库存,通过维持一定量成品库存即时满足用户的需要。
(2)订货型生产是指按用户特定的要求进行的生产。
5、大量大批生产给企业带来的好处:(1)从设计到产出的整个生产周期短,因此加快资金周转;(2)大量大批生产一般是备货型生产,生产周期短使得用户的订货提前期短,从而加快了整个社会的生产速度;(3)用人少,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高,产出率高,劳动生产率高;(4)人力、物力消耗少,成本低;(5)产品质量高而稳定。
6、单件小批生产的缺点:(1)产品制造周期长,资金周转慢,用户订单提前期长;(2)用人多,生产效率低,劳动生产率低;(3)成本高;(4)产品质量不易保证。
7、流程的分类P20 图1-7 V形、A形和T形企业按照物流的特征,制造企业可以分成V形、A形和T形三种或它们的混合型。
V形:水库式,由一种原材料经过基本相同的加工过程转换成种类繁多的最终产品。
如钢材的轧制,原油提炼。
A形:由许多原材料和零部件转换成少数几种产品。
飞机、汽车制造。
T形:最终产品是由相似零部件以不同方式组装成不同的产品,加工零部件大体是平行进行的,装配时不同的产品会用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零部件,如家用电器的生产。
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重点
![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274d117716fc700abb68fce8.png)
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重点考试题型:填空和选择二选一(老师选)、名词解析、简答题、案例分析第一章绪论1.生产运作:是指“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
也就是说是一个社会组织将投入的各种资源转换为产品或者服务的过程。
生产运作是一切社会组织对它的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
2.生产运作管理:是指生产运作管理者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的管理活动。
3.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是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提供满意服务。
4.投入要素目标:人员、资金、物料(包括土地、水、能源)、设备、技术、信息5.产出要素目标:时间(time,T)质量(quality,Q)成本(cost,C)服务(service,S)、环保(environment,E)6.生产运作的分类:从产出角度:制造性生产与服务性动作制造性生产:(一)连续性生产与离散性生产(二)备货型生产与订货型生产服务性运作:按是否提供有形产品分:纯劳务运作和一般劳务运作。
按顾客是否参与分:顾客参与型服务运作和顾客不参与型服务运作。
按资本、劳动密集程序和与顾客接触程序分:大量资本密集服务、专业资本密集服务、大量劳动密集服务和专业劳动密集服务7.生产运作的类型:大量生产:大量大批生产单件生产:单件小批生产成批生产: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第二章企业战略和运作策略1. 企业战略:是指为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对企业未来发展作出的全局性谋划。
企业战略管理:是指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和修正进行的管理活动。
2.观念的转变:价值观管理观竞争观发展观战略范式转变3.生产运作的总体策略包括5种常用的生产运作策略:自制或购买、低成本和大批量、多品种和小批量、高质量、混合策略4.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与设计策略跟随0R领先、自选设计0R外包、自主研发0R购买专利技术、基础研究0R应用研究5.决定制造企业竞争能力的五大要素:时间、质量、成本、服务、环保第四章产品开发与技术选择1.为什么要进行产品开发/服务设计?提升企业竞争力之需要产品更新换代之需要扩大市场份额之需要满足客户之需要企业持续发展之需要2.生产方式的选择生产方式的选择,取决于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和产量。
生产运作复习
![生产运作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6efc6d17a8114431b90dd8fb.png)
一、名词解释1、连续性生产:连续性生产(流程式生产)是指物料均匀、连续地按照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
2、离散性生产:离散性生产是指物料离散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
3、生产运作能力:对制造业来讲,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先进合理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
对服务业来讲,生产运作能力可以表现为一定时间内被服务的顾客人数。
4、库存:库存是为了满足未来需要而暂时闲置的资源。
5、固定量系统:固定量系统就是订货点和订货量都为固定量的库存控制系统。
6、固定间隔期系统:固定间隔期系统就是每经过一个相同的时间间隔,发出一次订货,订货量为将现有库存补充到一个最高水平S。
7、最大最小系统:最大最小系统仍然是一种固定间隔期系统,每经过一个时间间隔时,若库存降到订货点s以下,发出一次订货;否则,在下一个时间间隔后考虑是否发出订货。
8、MRP:物资需求计划(MRP)是指根据产品结构各层次物品的从属和数量关系,以每个物品为计划对象,以完工时期为时间基准倒排计划,按提前期长短区别各个物品下达计划时间的先后顺序,是一种工业制造企业内物资计划管理模式。
9、供应链:供应链包括从原材料阶段到最终用户的、与产品或者服务的流动和转换相关的所有活动。
结构上,供应链由很多相关成员组成,包括从原材料的供应链开始,到零部件供应商、产品或服务的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消费者。
10、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需方向供方流动)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供方向需方的物料流及伴随的供给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模式。
11、质量:质量是反映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12、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生产运作与供应链管理
![生产运作与供应链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d6fe210b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48.png)
生产运作与供应链管理随着时代的变迁,生产运作与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都需要通过专业化的生产运作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来保证产品质量和客户体验。
生产运作是指企业生产和销售产品的整体过程,包括原材料的采集、加工和运输,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生产效率等方面。
而供应链管理则是指企业对供应链的规划、实施、控制和优化,以实现对市场需求的适应和竞争力的提升。
有效的生产运作和供应链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下面我们分别来探讨生产运作和供应链管理的具体内容。
一、生产运作1.原材料采购原材料采购是生产运作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企业需要寻找到价格合理、品质可靠的原材料供应商,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成本的控制。
在采购过程中,企业需要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协商出合理的价格和交货期限。
同时,还需要充分了解每个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和质量保证体系,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2.生产计划生产计划是生产运作的核心之一。
它涉及到企业的生产规模、生产周期、生产任务和人员配备等方面。
在制定生产计划时,企业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产品研发周期。
同时还需要平衡生产能力和订单资源,避免因为过多的订单而导致生产瓶颈。
3.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生产运作的重中之重。
企业需要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原材料的检验、生产环节的自检和互检,以及产品的抽检,最大程度地降低不良品率,提高产品质量。
4.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效率优化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核心。
企业需要通过不断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企业的利润。
二、供应链管理1.供应商管理供应商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企业需要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包括供应商的性价比、交货期、货期稳定性、产品品质等方面。
在与供应商的合作过程中,企业还需要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面对市场变化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
1.生产类型:特征分:单件生产批量生产大量生产
需求分:备货型生产订货型生产
2.生产运作管理任务和目标:任务生产系统设计与组织活动生产系统运行管理活动
目标灵活高效准时低耗
3.备货订货型生产备货:按照预测来安排生产任务
订货:越来越多企业按照定订单来组织生产(主流)
4.生产运作战略内容是什么生产运作的总体战略产品或服务的设计与开发生产运作的设
计和维护
能力战略供应战略流程战略产品战略组织战略
5.产品开发的驱动模式市场驱动的产品开发技术驱动的产品开发
6.工作研究的特点 1.工作研究着眼于挖掘企业内部的潜力
2.工作研究致力于工作方法的标准化
3.工作研究把降低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作为基本宗旨
4.系统,整体的观点是工作研究的指导思想
7工作测量的目的建立合理劳动时间定额和劳动力定额
为制定标准工作成本与工资等级提供依据
为工作绩效的平局与奖励提供依据
为生产作业计划与生产控制提供参考
8. 3个不同系统的目的连续检查库存补给系统固定一个订货点,连续检查库存,当库存月低到订货点以下时即发出一次订货
周期检查库存补给系统当库存到库存检查时间即对仓库进行盘查,计算库存额,发出一次订货.
9物料需求计划原理 p120
名词解释
1生产含义将投入转化为产出并创造价值的过程
2生产运作战略内容是支持企业发展真略的一整套措施,用以支持企业的总体战略,并配合其他部门战略的实施.
3生产能力含义生产能力是指企业的设施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先进合理的技术条件下,所能提供的最大产量
4代表产品结构和工艺具有代表性,产量较大的产品
5生产能力计划含义指生产能力的实现及发展计划,目的是为了保证生产计划的实现
6库存含义生产过程中处于没有被加工与使用状态的物资(原料,半成品,成品,工具,维修配件,各种消耗品)
7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
独立需求是指不同屋子的需求是互不相关,需求的变化是独立于企业管理者主管控制能力外的,数量与需求是随机的,因而只能预测确定。
(在制造企业中,产品的库存是独立需求库存问题)
相关需求是指某一屋子的需求与其他屋子的需求相关,其需求数量与需求时间与其他屋子的需求存在一定关系,可以通过一定的生产比例关系推算得到。
8可靠性概念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设备或产品正常运行一定时间的概率。
简答题
区别服务业和制造业
1大多数服务业的生产过程与营销过程是同时发生的
2服务业与顾客的接触程度要高于制造业
3服务运作的投入比制造运作的投入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生产能力具有更大弹性
4由于需求的强度与工作要求的多样性,使服务业生产率相对难以测定
5服务业对质量要求更高,同时质量控制的难度也大
6服务不能用库存来调节
生产管理的未来趋势(包含服务业)
1基于时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速新产品从设计到投产的过程
2顾客需求多样化,生产系统需要具有更大的柔性以实现产品与服务的多样化
3新技术层出不穷,如何利用新技术,并与现有生产技术结合是企业技术改造的决策难点4环保问题是未来生产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5经济全球化趋势,使跨国生产与全球供应链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工作研究特征
1工作研究着眼于挖掘企业内部潜力
2工作研究致力于工作方法的标准化
3工作研究把降低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作为基本宗旨
4系统,整体的观点是工作研究的指导思想
工作测量目的
1建立合理劳动时间定额和劳动力定额
2为置顶标准工作成本与工资等级提供依据
3为工作绩效的评估与奖励提供依据
4为生产计划与生产控制提供参考
服务业的生产计划特点
1追赶策略是服务业的首选策略
2调节生产能力的主要手段是改变人力与场地
3服务也使用短期调节较之长期调节更有效
4服务业生产能力更有弹性和模糊性
5服务能力与服务业的经营理论年与管理模式质检关系甚密
服务能力策略选择
1扩大服务领域
2扩建新的营业网点
3利用价格调节需求
4利用促销手段
5服务延伸
两个规律
零件磨损规律:初期磨损期正常磨损期急剧磨损期
设备故障规律:初期鼓掌期偶尔故障期磨损故障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