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十二章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cyhc
![第十二章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cyhc](https://img.taocdn.com/s3/m/523c4e7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b.png)
▪ (一)按照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同分类: 1.优惠贸易安排 指在优惠贸易安排成员国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
对全部商品或一部分商品相互给予削减关税的优惠 待遇,而对区外各国仍然维持原有的关税水平,实行 独立的关税政策.
▪ 二、自由贸易区 由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在成员国间对
▪ 6.政治联盟 不仅仅要求在经济上达到一体化的最高程度,还要
求成员国在政治上的联合,以确保经济联合的持久性. 因而也进一步要求超国家机构进一步全面协调成员 国的社会及对外政策.
(二)按经济一体化的范围分类
▪ 1.部门一体化 指区域内各成员国就一种或几种产业(或商品),形
成内部市场.如欧洲煤矿钢联营共同体、欧洲原子能 联营共同体
▪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与发民的主要原因
▪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欧洲一体化进程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 一、关税同盟理论: 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完全取消参加国间的关
税,二是对来自非成员国或地区的进口设置统一的 关税,三是通过协商方式在成员国之间分配关税收 入。
(一)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 4.共同市场 指在成员国之间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建立 统一对外关税,允许生产要素跨国界自由流动, 也就是说,除了商品自由流动之外,资本、服务、 人员均可以不受阻碍地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
建立共同市场要求成员国在财政、货币、就业政 策方面高度协调和合作。
▪ 5.经济与货币联盟
指在实施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同时, 统一各成员国货币或实现成员国间不可逆转的固 定汇率,并且对包括货币金融、财政在内的各种 经济政策通过共同的权力机构进行调和统一
相互的商品流动免除关税和数量限制,使区域内各 国之间的商品可以完全自由移动,但同时保留各自 对非成员国的贸易政策。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https://img.taocdn.com/s3/m/1d3841acdd3383c4bb4cd258.png)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在区域范围内的一体化,它是目前无法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帕累托最优”的现实条件下,在局部区域内向这一目标迈进的一种“次优”选择所谓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指同一区域的一些国家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的组织形式。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的原因1 、联合一致抗衡外部强大势力,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直接动因2 、二战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
3 、维护民族经济利益与发展及其政治利益是地区经济一体化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因。
4 、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并持续发展的经济源泉。
5 、贸易创造等各种积极的经济效应,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并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分类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别。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巴拉萨把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1)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动的限制;(2)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3)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4)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多种形态1、优惠贸易安排即在成员国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一部分商品给予特别的关税优惠,这是经济一体化中最低级和最松散的一种形式,典型的有1932年英国与一些大英帝国以前的殖民地国家之间实行的英联邦特惠制。
2、自由贸易区即由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一个贸易区,在区内各成员国之间废除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区内商品的完全自由流动,但每个成员国仍保留对非成员国的原有壁垒。
3、关税同盟即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壁垒,同时协调其相互之间的贸易政策,建立对外的统一关税。
这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又更进了一步,开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典型的有欧洲经济共同体。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https://img.taocdn.com/s3/m/01eaab15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6.png)
• 欧洲共同体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首先,建立关税同盟
• 到1968年,欧共体6个成员国已基本消除区域内关税壁垒, 统一了对外关税税率。
• 其次,实施共同农业政策
• 建立农产品共同市场,实行统一的农产品价格管理;农产 品自由流通,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本地农产品优先 销售;对外来产品征收差价税;建立共同农业基金,干预 收购和出口补贴;建立欧洲农业指导和保证基金,促进农 业发展。
面的权力: • (1)立法权。 • (2)对财政预算的审议权。 • (3)管理权。
2.欧盟理事会
• 欧盟理事会由各成员国首脑和欧盟委员会 主席组成,是欧盟的决策机构。
(一)欧洲一体化进程
1、欧洲共同体成立 •欧洲共同体是欧洲煤钢联营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 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统称。 •舒曼计划提出后得到欧洲六国积极响应。1951年4 月18日,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和 卢森堡签署《欧洲煤钢联营集团条约》,在六国间建 立起取消关税、数量限制和其他技术性歧视措施的欧 洲煤钢联营共同体,统一计划和协调各国的煤钢生产。 •1957年3月,《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签署,建 立洲原子能共同体,协调各成员国的核工业发展。
• 欧盟东扩给欧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首先 是在决策统一方面的挑战,更多的国家参 与将使欧盟的决策过程更加复杂,对外政 策上的协调难度加大,整体行动能力受限。 其次是贫富差距问题。新成员国都是低收 入国家,将有更多的资金从老成员国转移 到新成员国家中,支持其经济发展。再次 是移民问题。如果东欧技术工人大量向西 欧输出,或者大量就业机会和资金向中东 欧转移,都可能造成一些老成员国的失业 率上升,对西欧国家的福利体系造成过大 压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4b1345fc0b4e767f5bcfce4c.png)
— 欧洲煤钢共同体
德、法、意、比、荷、卢
*1950年5月,舒曼计划:联合经营法国和德 国的煤钢工业,并欢迎其他西欧国家参加。
*1951年4月,“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巴黎条约”)
中国-东盟(2010年全面建成) 中国-巴基斯坦(2009年签署协定) 中国-智利(2005年签署) 中国-新西兰(2008年签署) 中国-新加坡(2008年签署) 中国-秘鲁(2009年签署) 亚太贸易协定(优惠贸易安排) 中国-哥斯达黎加(2010年签署) 中国-冰岛(2013年4月16日)
三个候选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
Ⅶ 第六次扩大(27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2007年
(二)欧盟的不断扩大
Ⅰ6国:德、法、意、比、荷、卢 Ⅱ 第一次扩大(9国):1973年1月1日,英国、爱尔兰、丹
麦加入 Ⅳ 第三次扩大(12国):1986年1月1日,西班牙和葡萄牙加
入;
Ⅲ 第二欧次洲扩经大济(一10体国化)向:南19扩81展年,希成腊员加国入的;经济差距扩大。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2021年7月13日星期二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四、区域贸易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系的关系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所谓区域经济一体化(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是指地理区域上 比较接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实行的某 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或组成的区域性经济组 织。
2011年7月20日,WTO公布的最新2011年度报 告中指出: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的快速发展不 仅能够满足调控全球生产的需要,并使非成员 方受益,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https://img.taocdn.com/s3/m/7f0c9a19b7360b4c2e3f64fa.png)
• 3.4加深与扩大阶段
• (1)欧盟 • (2)美国 • (3)日本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活 动 • (4)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性经济贸易合作进 一步加强
欧盟(European Union)
• (1)欧盟迄今为止有多少个成员国?分别 是哪些国家?欧盟经过了几次扩大?最大 的一次欧盟东扩发生在什么时候? • (2)欧盟的官方语言是什么? • ( 3 ) Which is the correct term-'European Union', 'European Community' or 'European Commission'?
• 1.2 基本特征 • (1)成员间消除某些方面的歧视,并尽量采 用共同的政策与措施; • (2)在同样的方面,共同保持对成员外的歧 视,并限制单个成员的对外权限; • (3)各成员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参与其中, 目的在于取得非合作条件下无法获得的某 些效果与利益; • ( 4)它的性质可以视为,全球范围内无法实 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与经济合作,只 能在局部地区的某些方面进行。
• 2.3 按照区城经济一体化各成员的经济发 展水平划分
• (1)水平一体化(Horizontal Integration ) • (2)垂直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 )
3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 3.1萌芽与初创阶段 • 1949年 1月,原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 1951年 4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在巴黎签定了(欧洲 煤钢联合条约),决定成立煤钢共同市场 • 1957年3月,上述六国又在罗马签订了(罗马条约),条约 于 1958年 1月 1日起生效 • 1959年6月,英国等七国在斯德哥尔摩举行部长级会议, 通过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草案),并在 1960年 1月签订 《建立欧洲 自由贸易联盟条约》,条约于同年 5月生效, 条约签订国组建成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于 1961年,在 美洲成立了拉丁美洲自由贸易联盟(LAFTA)与中美洲共 同市场(CACM )。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https://img.taocdn.com/s3/m/e1af8d39d5bbfd0a78567366.png)
1、打破分割,扩大市场范围,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小市场的恶性循环: 在狭窄的市场中,企业行为(xíngwéi)保守、新兴企业
无法进入,在这样一个缺乏竞争的垄断市场中,商 品价格高,社会公众缺乏购买力,因而销售量小, 致使企业资本周转率降低,无法大批量生产,为获 得高利润而又不得不采取高价格,这样就陷入了高 利润、高价格、低资本周转率、狭小市场的恶性循 环的怪圈之中。
一、关税同盟理论 二、大市场理论 三、协议性国际(guójì)分工原理 四、综合发展战略理论
第十三页,共42页。
一、关税同盟(ɡuān shuì tónɡ ménɡ) 理论
系统提出关税同盟理论的作者是: 美国经济学教授范纳(JaCob Viner) 李普西(K.G.LipSey)
范纳认为完全形态的关税同盟应具备三个条件: 完全取消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税; 对来自成员国以外地区的进口设置统一的关税; 通过(tōngguò)协商方式在成员国之间分配关税收入
第十页,共42页。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ɡuó jì mà o yì)的影响
对成员国内部经济贸易的影响 地区经济一体化促进了集团内经济贸易的增长 经济一体化促进集团内部国际分工的深化和技术合作,
加速(jiā sù)产业结构的优化组合 经济一体化促进了经济贸易集团内部的贸易自由化,加
速(jiā sù)其对外贸易的发展 增强和提高了经济贸易集团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谈判
的力量。 加速(jiā sù)了经济贸易集团内部资本的集中和垄断
第十一页,共42页。
对世界经济贸易的消极影响 对国际贸易的消极影响 对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发展的不利(bùlì)影响
第十二页,共42页。
第四节 区域经济(jīngjì)一体化理论介 评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8015988784254b35eefd3477.png)
对包括货币金融、财政在内的各种经济政策通过共同的权利机构进
行协调和统一。
21世纪
欧洲经济共同体(EEC)
经济与货币联盟
相关阅读——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EMU)
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确定了二十世纪末欧洲共同体经济一体化的目标与步骤。最终目标是要在密
切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和实现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经济政策,具体包括实现 单一货币、统一货币兑换率、建立统一的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上述目标分三步走:(1) 1990年 7月1日——1993年12月31日,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所有成员国加入欧洲货币汇率机制;实 现资本自由流动(此时有四个成员国未能实现);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宏观经济政策,并建立相 应的监督机制。(2)1994年1月1日——1997年1月1日(或最迟不超过1999年1月1日),这一时 期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实现各成员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体化,特别是协调和监督各成员国中央银 行的运作;建立独立的欧洲货币机构,作为欧洲中央银行的前身,以协调和监督成员国中央银行 的货币政策和外汇贮备,但该机构不能直接干预各国中央银行的运作。(3)1997年——1999年1 月1日或1999年1月1日后,主要任务是实现统一的欧洲货币;建立独立于各国政府之外的欧洲中 央银行。为实现这一目标,欧洲经济共同体对成员国进入第三阶提出以下前提条件:①其通货膨 胀率不能高于三个最低成员国水平的1.5%;②利率水平不得超过上述水平的2%;③政府财政赤字 不能超过GDP的3%;④公共债务不能超过GDP的60%。
政治联盟( Political Union ) 政治联盟目标:力争达到共同外交,共同防务,共同社会政策。
未来
欧洲经济共同体(EEC)
政治联盟
15_第15章_区域经济一体化
![15_第15章_区域经济一体化](https://img.taocdn.com/s3/m/979d29617fd5360cba1adb48.png)
如 NAFTA 、欧洲自由贸易协会、拉丁美洲自由 贸易协会和未来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三)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壁垒,实 现内部的自由贸易,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税 率而结成的同盟。
其目的在于使参加国的商品在统一关税内的市场上处于 有利的竞争地位,排除非同盟国家商品的竞争
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其前身是欧洲共同体。欧洲 共同体是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 共同体的统称。
1957 年 3 月由法国、前联邦德国、意大利、 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 6 国签订《罗马条约》, 并于1958年1月1日正式生效标志着欧洲经济共 同体正式成立。其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03
Part Three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一、关税同盟理论
静 态 效 果
贸易创造效果(Trade Creating Effect) 贸易转移效果(Trade Diverting Effect)
资源配置效果
动 态 效 果
规模经济效果 刺激投资效果 技术进步效果 要素流动效果 经济成长效果
组织特征
1 、是一个开放的、非排他性的地区经济合作 组织,成员均为环太平洋的国家或地区经济 实体。 2 、既有像美国、日本那样的经济发达国家, 又有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有像中国 这样的发展中大国,经济互补性强。 3、区域性经济合作圈发展蓬勃。
APEC的产生与发展
APEC于1989年11月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成 立,并举行第一届部长级会议。 APEC 现在已经拥有 21 个成员,这些经济体是: 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 亚、文莱、印尼、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 加拿大、中国、中国台北、中国香港、墨西哥、 巴布亚新几内亚、智利、俄罗斯、越南、秘鲁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https://img.taocdn.com/s3/m/8282bd14f78a6529647d539c.png)
• 1993年8月13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同 时宣布,三国已就北美自由贸易协议的劳 务和环境附加条约达成协议,从而为三国 通向北美自由贸易道路扫清了障碍。 • 1994年1月1日,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 3国共同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 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告诞生。
•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蓝本,其宗旨 是:取消贸易壁垒,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增加投资机会, 保护知识产权,建立执行协定和解决争端的有效机制,促 进三边和多边合作。该协定将用15年的时间,分3个阶段取 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在3 国9000多种产品中,立即取消50%的关税,15%以上的产 品在5年内取消关税,剩余的关税将在6年~15年内取消。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联合组成的贸易集团,成员国之间经济上既有较大互补性 和相互依存性,又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北美自由贸易区的 建立,将对北美、拉美,以致对冷战结束后新的世界经济 格局的形成,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1970年3月冰岛成为第八个成员国。 • 芬兰于1961年6月成为准成员国,1986年1月正式加入;列 支敦士登于1960年3月成为准成员国,1991年5月正式加入。 • 英国和丹麦于1973年1月,葡萄牙于1986年1月,奥地利、 瑞典、芬兰于1994年12月31日退出欧贸联,加入欧洲联盟。 • 【成 员】 4个(2001年底):挪威、瑞士、冰岛、列支敦 士登。 • 1972年7月自由贸易联盟与欧共体签定了建立“大自由贸易 区”条约。决定从1973年4月1日开始,经过五年的过渡, 完全取消相互关税。 • 1992年5月,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与欧共体签定了《欧洲经济 区条约》,从1993年起,五年内分阶段逐步实现经济区内的 商品(不包括农产品)、劳务、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动,从 而使欧洲统一大市场有19个成员国了。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https://img.taocdn.com/s3/m/6b3a5286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66.png)
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一个地区内的不同经济活动进行整合,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的趋势,它在促进贸易、吸引投资、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论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意义、挑战和发展方式。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意义1.1 促进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打破贸易壁垒,推动贸易自由化。
通过建立共同市场、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等措施,加强区域内国家间的贸易合作,提高贸易效率,为各国带来更多机会和发展空间。
1.2 优化资源配置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共享资源和合作开发,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区域性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
1.3 提升竞争力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通过加强合作和协调,可以形成区域间的良性竞争格局,吸引更多投资、人才和技术创新,提高区域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的挑战2.1 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挑战。
不同地区之间的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源配置存在差异,整合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各方利益的问题,确保整体利益最大化。
2.2 政策协调难度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各地区之间的政策协调和制度衔接。
不同地区的政策环境、税收政策、法律法规等存在差异,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协商来解决,确保整合的顺利进行。
2.3 文化差异和社会问题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着文化差异和社会问题的挑战。
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语言、风俗、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需要通过相互理解和融合来缓解文化冲突和社会矛盾,确保区域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方式3.1 多边合作多边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建立多边机制、签署多边协议和推动多边合作项目,促进各方利益的平衡和共赢,实现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目标。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https://img.taocdn.com/s3/m/3bb241c0551810a6f52486e3.png)
一、含义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在一个由政府授权组成的并具有超国家性的共同机构下,通过制定统一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财政与金融政策等等,消除国别之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障碍,实现区域内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最后形成一个政治经济高度协调统一的有机体的过程。
二、世界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实例FTAA:美洲自由贸易区NAFTA:美、加、墨西哥自由贸易区EU:欧盟MERCOSUR:南椎体共同市场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最强开放性ASEAN:东盟我国准备和东盟组建自由贸易区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原因1.地理2.面对全球化带来的对外开放压力,进行较小范围的区域开放削弱风险,同时对外开放能力增强。
3.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内部经济关系密切易于达成某种协议,建立区域经济4.西方大国在推进全球化同时,也特别着力在某地区建立区域经济化,以取得在此地区的主导权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1.促进地区资源流动2.使市场规模扩大,享受规模经济效果3.地区内竞争激化,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4.促进成员国间的科研、生产合作5.以联合的力量,扩大和加强对外经济关系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1.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成员国间对全部或部分商品实行特别关税优惠2.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FTA成员国间废除关税和数量限制3.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壁垒,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4.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在实现商品自由流动的同时,还实现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的自由流动5.经济同盟(economic union)建立共同对外关税,制定和执行统一对外的某些共同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
6.完全经济一体化(complete economic integration)。
第13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13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https://img.taocdn.com/s3/m/4b4d92532e3f5727a5e9629e.png)
(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89.1. 澳大利亚总理霍克提出召开亚太地区部 长级会议讨论加强相互间经济合作。 1989.11. APEC正式成立,澳大利亚、美国、加 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六国(新加坡、 文莱、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尼)在澳大 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首届部长级会议。 1991.11. 召开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发表《汉城 宣言》,确定APEC宗旨。 1991.11. 中国、台湾、香港加入。 1993.1.1. 秘书处在新加坡建立。
1973年,英国、爱尔兰和丹麦3国加入 欧共体,使欧共体由最初的6国增加为9 国。 1981年希腊加入。 葡萄牙和西班牙于1986年先后成为欧洲 经济共同体的正式成员国,使成员国总数 增至12个。 1993年11月欧共体发展为欧盟。 1995年1月1日,奥地利、瑞典、芬兰正 式加入欧盟。 2004年5月1日,正式宣告马耳他、塞浦 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 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 宛10国加入欧盟。 2007.1. 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 欧盟总人口4.8亿,GNP12万亿美元。
第二阶段(1968—1992年): 实现关税同盟和建立共同市场阶段
从1961年到1970年的10年中,共同体 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高于同期美国 的2.5%,对成员国的经济合作是一种鼓舞。 1985年6月,发表了“白皮书”,提出进一 步取消内部障碍,建立包括商品、服务、资 本和劳动力完全流动的共同市场的具体建议。 其目标是于1992年底建立欧洲共同市场。 期间增加了新的成员国如英国、爱尔兰、丹 麦、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欧共体变 为12个国家。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https://img.taocdn.com/s3/m/fbd2251459eef8c75fbfb3bc.png)
第七,2008年9月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达 成协议。该协议内容涵盖了货物贸易、服 务贸易、人员流动、海关程序等诸多领域, 双方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基础上,进一步 加快了贸易自由化进程,拓展了双边自由 贸易关系与经贸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第八,2010年3月1日,《中国-秘鲁自由贸 易协定》正式实施。在货物贸易方面,中 秘双方将对各自90%以上的产品分阶段实施 零关税,与此同时,双方还在知识产权、 贸易救济、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技术 性贸易壁垒、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等众多 领域达成广泛共识。
第三,2003年与2005年,中国政府与香港、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分别签署《内地与香 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 (CEPA),这两个《安排》是中国国家主体 与其单独关税区香港、澳门签署的自由贸 易协议,旨在于内地与香港、澳门之间建 立自由贸易区,取消相互间货物贸易中的 关税和非关税措施,逐步消除服务贸易中 的各种限制,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促进 相互间贸易投资的增长。《安排》包括货 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贸易投资便利化。
两个(或多数)国家资本劳动禀赋比例差异不大, 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大致相等。 协议分工对象的商品,必须是能够获得规模经济 的商品。 不论对哪个国家,生产X商品或生产Y商品的利益 都应该没有很大差别,否则就不容易达成协议。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涵义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 或地区之间通过签订协议或条约,逐步减 少直至取消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障碍,使 商品和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 并进行程度不同的政策和制度合作,以促 进彼此之间贸易和经济的发展。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
2.贸易转移效应 (Trade Diversion Effect) 是指缔结关税同盟后,由于对内减免贸 易壁垒,对外实行保护贸易而导致某成员 国从世界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转向关 税同盟内部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所造 成的整个社会财富和经济福利水平的下降 的效果。
第十三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十三章区域经济一体化](https://img.taocdn.com/s3/m/d9c3ca91bed5b9f3f80f1c6f.png)
区域经济一体化各种组织形式的主要区别
主要 内容
组织形式 特惠关税区 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经济同盟 完全经济一 体化
相互 给予 关税 优惠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自由 贸易
无 有 有 有 有 有
共同 对外 关税
无 无 有 有 有 有
生产 要素 自动 流动
无 无 无 有 有 有
共同的经 济政策
• 3、高涨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 这个时期,区域经济一体化重新高涨,迅猛发展并实现 新的飞跃。如,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相继 问世。
• 二、主要的区域经洲联盟(简称“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 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其前身是欧洲共同体。欧 洲共同体是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 子能共同体的统称。
• (4)自6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也相继建立了20多个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东南亚国家联盟、拉丁美洲 一体化协会、中美洲共同市场等。
• 2、停滞时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
• 这个时期,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处于经济危机、能源危 机和货币制度危机,生产增长停滞并伴随着高失业率、 高通货膨胀率,市场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很多 经济一体化组织几乎停滞发展,有的甚至中断活动或
• 2、自由贸易区:是指各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及进 口数量限制,使商品在区域内完全自由流动,但各成 员国仍保持各自的关税结构,按照各自的标准对非成 员国征收关税。实践中通常采取“原产地原则”,以 区分来自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商品。(松散的形式)
• 3、关税同盟:是指各成员国之间不仅取消关税和其他 壁垒,实现内部的自由贸易,还取消了对外贸易政策 的差别,建立起对非成员国的共同关税壁垒。关税同 盟开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一体化程度比自由贸易区 更进了一步。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https://img.taocdn.com/s3/m/b23b8fe5e009581b6bd9eb89.png)
第四节区域经济一体化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协商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议,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消除商品、要素、金融等市场的人为分割和限制,以国际分工为基础来提高经济效益和获得更大经济效果,把各国或各地区的经济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的过程。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巴拉萨把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动的限制;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完全经济一体化。
三、最具代表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遍布世界各地。
在众多的区域性组织中,最有代表性和规模最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一)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EU)(二)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NAFIA)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前身是由美国和加拿大两国建立的美加自由贸易区。
美国在签订了《美加自由贸易协议》后,马上又在1990年6月与墨西哥磋商签订美墨自由贸易协议事宜。
1992年8月12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议》。
该协议的宗旨是:取消贸易壁垒,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增加投资机会,保护知识产权,建立执行协定和解决争端的有效机制,促进三边和多边合作。
《北美自由贸易协议》在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告诞生。
北美自由贸易区具有三个鲜明特点:“南”、“北”共存性;一国主导性;经济互补性。
(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成立于1989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一体化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既有的、实现未来的共同利益,通过协商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议,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消除商品、要素、金融等市场的人为分割和限制,以国际分工为基础来提高经济效率和获得更大经济效果,把各国或各地区的经济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的过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有四个阶段:
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通的限制;
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
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
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
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可以根据市场融合的程度,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优惠贸易安排(2)自由贸易区(3)关税同盟(4)共同市场(5)经济同盟(6)完全经济一体化。
3.最具代表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1)欧洲联盟
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EU)的前身是欧洲经济共同体(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EEC)。
1951年4月,西欧6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在法国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联营条约》(也称《巴黎条约》),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后,西欧6国认为可以把巴黎条约的原则扩大到其它领域。
1957年3月25日,西欧6国政府在意大利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这两个条约合在一起统称为《罗马条约》。
《罗马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同时,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
《罗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建立全面的关税同盟,即内部取消各种商品的关税,对外采用统一关税;对外实行共同的贸易政策;内部实施共同农业政策;逐步协调经济和社会政策,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
自1958年1月《罗马条约》生效、欧共体成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西欧经济一体化取得巨大成就。
1993年1月建立了欧洲统一市场。
1993年11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成立欧洲联盟。
1995年1月瑞典、芬兰、奥地利加入,使联盟由12国扩大为15国。
1999年1月1日欧元如期启动。
2002年1月1日起,除英国、瑞典、丹麦外的欧盟的12个国家开始使用共同的货币欧元,实现了经济货币联盟计划。
同时,欧洲联盟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建立了欧洲经济区,在经济区内做到商品、资本、劳务、人员的自由流动。
2004年5月1日,欧盟实现了第五次历史性扩大,成员国正式从15个扩大到25个。
2007年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加入,2013年7月1日克罗地亚加入欧盟。
至今欧盟已由最初的6国发展成为现在的28个国家。
欧盟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建立了欧洲经济区,并实施建立与地中海的自由贸易区。
(2)北美自由贸易区
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NAFTA)的前身是由美国和加拿大两国建立的美加自由贸易区。
1987年10月美国与加拿大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
1994年起在美加两国的基础上吸收了墨西哥参加,形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区。
北美自由贸易区拥有3.63亿人口,年国民生产总值和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首位。
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协议,贸易区将用15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
北美自由贸易区具有三个鲜明特点:“南”“北”共存性;一国主导性;经济互补性。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澳大利亚建议下建立起来的。
1989年11月,亚太地区的12个国家(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韩国、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在澳大利亚堪培拉举行第一届部长会议,拉开了亚太地区广泛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序幕。
此后,该经济组织在1992年吸收了中国、台湾、香港,1993年增加了墨西哥、巴布亚新几内亚;1994年又增加了智利,现已达到21个成员国。
该组织每年举行一届部长年会。
从1993年起,每年举行一次成员国首脑非正式会议。
成员国首脑非正式会议不仅扩大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国际影响,而且为今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向贸易投资和技术一体化方向发展注入了政治推动力。
自1989年成立以来,经过20多年的磨合,APEC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合作机制,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并创造出“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的独特合作方式,对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行了有益探索,成为亚太地区“级别最大、影响最大、机制最完善的经济合作框架”,在推动贸易自由化,加强成员间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主题是“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