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测评理论和方法的运用
人才测评的理论和方法

人才测评的理论和方法人才测评理论与方法人才测评是一种能够对人的个性、行为、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的方法。
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人才选拔、职业发展、绩效评估、团队建设等领域。
本文将从人才测评的定义、意义、理论及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人才测评的定义和意义人才测评是通过对人的心理、行为、能力等方面进行考察,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
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员工的优劣势,进行合理的岗位分配和人才培养。
同时,人才测评也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特点和潜能,制定更加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规划。
人才测评可以为企业带来许多好处。
首先,它可以提高招聘效率,并筛选出最符合职位要求的人才,为企业节约人力、财力和时间。
其次,它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有效的员工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绩效和职业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此外,通过人才测评还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解决员工心理问题,维护企业稳定发展。
二、人才测评的理论1.心理学理论人才测评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情感、行为等各个方面,人才测评可以借鉴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探究人的心理状态、行为特点等方面的影响因素。
心理学理论可以为人才测评提供理论支持,使人才测评工具更加科学、准确。
2.职业能力理论人才能力是人才测评的核心内容之一。
职业能力理论尝试探究各种职业的能力需求,并对这些能力进行系统分类和评价。
人才测评可以通过职业能力理论的研究,根据不同职位所需能力对岗位进行要求,借此对应聘人员进行筛选和评估。
3.行为学理论人才的行为特点也是人才测评的重要评估内容之一。
行为学理论主要探讨人的行为规律和特点,对人才测评可以提供一些有关人的行为和性格特征的研究成果。
借助行为学理论,人才测评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被测人员的行为特点和可塑性等方面信息,以及行为与职业成功之间的关系。
三、人才测评的方法1.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人才测评的一种常用方法。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整理的笔记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整理的笔记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整理的笔记人力资源是任何组织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正确选择和评价人才具有关键意义。
为了确保正确选择和评价人才,人员素质测评成为一种重要的方法。
本文将概述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和方法,并提供关于如何正确应用它的建议。
一、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1.1 五因素模型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基础是五因素模型。
五因素模型包括五个维度: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和开放性。
这些维度被认为是理解一个人的性格发展的关键。
各种评估工具都使用五因素模型作为根据,以了解一个人的性格。
1.2 岗位要求分析岗位要求分析是另一个人员素质测评的重要理论。
它可以帮助确定每个职位所需的技能、知识和经验等要素。
岗位要求分析可以确定与职位相关的五因素模型维度,并从而确定应该使用什么类型的评估工具来确定应聘者是否适合该职位。
1.3 评估方法评估方法也是人员素质测评的重要理论。
各种评估工具可以帮助确定应聘者的能力、个性、情境适应、价值和动机等。
人员素质测评工具包括面试、问卷调查、标准化测验和组织技能测验等。
二、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2.1 面试面试是最常见的人员素质测评方法之一。
在面试中,面试官可以采用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方式,提出问题来评估应聘者的技能、经验和个性。
面试的优点是可以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并且可以询问更深入的问题,发现潜在的问题。
同时,它也是一个相对便宜的评估方法。
2.2 测验测验是通过统计方法,对被试者所做回答的题目进行分析,从而评估其能力和技能。
在测验中,有很多不同的工具可以使用,例如知识测试、技能测试、性格测试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为每个应聘者提供了相同的条件,并可以够检测出隐藏的能力和水平。
2.3 组织行为技能测试组织技能测试也是人员素质测评的另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模拟任务来测试应聘者的技能。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实现真实的工作任务,从而提供了更真实的工作表现。
2.4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对应聘者身体和身心健康、家庭生活、爱好、重要人物感知、对公司行业的理解等方面进行测验的一种方法。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第一章(结合素质测评实践说明保证素质测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原则)(一)素质和素质测评1.素质的含义:广义,一个人在活动前所具有的稳定的身体的、精神的及社会的基本特质狭义,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
2.素质测评:根据一定的目的,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类人员的德、能、勤、绩、体等素质进行的测量与评定。
3.素质的特性:基础性、系统性、稳定性、可塑性、差异性、难测性4.素质的构成: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1.素质测评的原则:客观与主观测评相结合、精确与模糊测评相结合、静态与动态测评相结合、分项与综合测评相结合(二)素质测评的功能1.素质测评的鉴定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对自我素质的认知水平,形成统一认可的规范,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积极效应。
2.诊断功能:3.预测功能:被测评者在实际工作岗位和业绩上所能达到的程度的预测,提供客观准确的有关个体当前发展水平的信息。
4.激励功能:激发人们进取向上的愿望和动机,使人们自愿努力工作和学习,从而提高个体的素质和工作能力。
5.导向功能:(三)素质测评的意义1.素质测评对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①是人力资源科学配置的基础②是人力资源有效开发的重要依据③是人力资源优化管理的起点④是人力资源合理使用的工具(四)素质测评的基本类型1.选拔性测评:根据职位需要以选拔优秀人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经常进行的一种测评。
特点:①区分性②确定性③客观性④选择性⑤直观性2.诊断性测评:以了解员工素质现状或素质开发中的问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
特点:①系统性强②结果保密③测评过程寻根究底④测评内容多变3.配置性测评:以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目的的素质测评。
特点:①针对性②客观性③严格性④准备性4.鉴定性测评:以鉴定与验证测评对象是否具备某种素质或具备程度大小为目的的素质测评。
特点:①证明性②概括性③可靠性5.开发性测评:以开发员工素质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科学性与可行性依据为目的的测评。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员素质测评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工具,对个体的能力、品行、态度等方面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
在人才选拔、职业发展、组织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探讨。
首先,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心理学理论、管理学理论和社会学理论。
心理学理论为人员素质测评提供了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如心理测试、行为观察等;管理学理论为人员素质测评提供了组织管理的框架和原则,如能力模型、绩效评价等;社会学理论为人员素质测评提供了社会环境和组织文化对个体素质的影响,如组织文化匹配度、社会支持等。
这些理论为人员素质测评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使测评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其次,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面试观察、能力测试、绩效评价等。
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测评方法,通过设计科学的问卷,可以获取被评价者的个人信息、态度、行为等方面的数据;面试观察是一种直接的测评方法,通过与被评价者面对面交流,可以观察其言行举止、情绪表现等;能力测试是一种客观的测评方法,通过测试被评价者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等;绩效评价是一种结果导向的测评方法,通过评价被评价者的工作绩效、成就等。
这些方法各具特点,可以综合运用,使测评结果更加全面和多维度。
最后,人员素质测评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测评工具的科学性和合法性、测评过程的公正和公平、测评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测评工具的科学性和合法性是保证测评结果准确性的基础,需要经过科学设计和严格验证;测评过程的公正和公平是保证测评结果公正性的前提,需要遵循公平原则和程序规范;测评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是保证测评结果可信度的保障,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进行验证和确认。
只有在注意这些问题的前提下,人员素质测评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综上所述,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领域,需要综合运用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种理论,结合问卷调查、面试观察、能力测试、绩效评价等多种方法,注意科学性、公正性、可靠性等问题,才能够达到准确、全面、可信的测评结果,为人才选拔、职业发展、组织管理等提供有力的支持。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员素质测评是指对个体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的能力、品质、特征等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在现代社会,人才是各行各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人员素质测评则成为选拔、评价和激励人才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从理论与方法两个方面,探讨人员素质测评的相关内容。
一、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
1. 人力资源理论。
人力资源理论认为,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这一理论框架下,人员素质测评被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员工的能力、潜力、动机等方面进行评估,以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2. 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和表现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人员素质测评正是基于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的。
通过心理测试、面试、问卷调查等手段,可以客观地评估个体的智力、情绪、性格等素质特征,为组织提供科学的人才选拔和管理依据。
3. 绩效管理理论。
绩效管理理论强调个体的绩效评价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而人员素质测评则是绩效管理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个体工作表现的评估,可以发现和激励优秀员工,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员工的问题,提高整体绩效水平。
二、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
1. 测评工具。
常见的测评工具包括心理测试、能力测试、行为面试、360度反馈等。
心理测试可以客观地评估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等;能力测试可以评估个体在特定领域内的技能水平;行为面试可以通过模拟情境评估个体的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360度反馈则可以全面评估个体在工作中的表现和影响力。
2. 数据分析。
在测评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而数据分析则是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统计学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挖掘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综合评估。
人员素质测评是一个综合评估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能力、品质、潜力等多方面因素。
在综合评估过程中,需要权衡各种因素的重要性,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综上所述,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构建方法与步骤
01
02
03
04
05
确定目标职位或 人员类别
收集相关信息
分析提炼素质要 素
构建素质模型
验证与完善
首先需要明确要构建素质 模型的目标职位或人员类 别,以便后续工作的针对 性。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访谈 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等方式,收集与目标职位 或人员类别相关的素质信 息。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 和分析,提炼出目标职位 或人员类别所应具备的素 质要素,如知识、技能、 能力、个性特质等。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要点一
智能化测评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 未来人员素质测评可能更加智能化。 例如,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人员 的文本信息进行自动分析和评价,或 者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人员的历史数 据进行挖掘和预测。
要点二
多维度综合评价
未来人员素质测评可能更加注重多维 度综合评价。除了传统的知识、技能 和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外,还可能增加 对人员的心理素质、创新能力、团队 协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价。
根据提炼出的素质要素, 构建相应的素质模型,包 括各素质要素的定义、评 价标准、权重等。
通过实际应用和反馈,不 断验证和完善素质模型, 确保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实例分析:某企业人员素质模型构建
• 企业背景:某大型制造企业,拥有多个生产线和职能部门,员工数量众多。 • 目标职位:该企业希望构建一套适用于所有生产线员工的素质模型。 • 构建过程:该企业首先通过访谈生产线管理人员和优秀员工,了解生产线员工所需具备的各项素质;然后通过
其他辅助方法
01
02
03
背景调查
对应聘者的教育、工作经 历和信用记录进行调查, 以核实其提供的信息。
企业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与方法

企业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与方法企业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与方法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人才选拔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
除了学历和工作经验等硬性指标外,企业也越来越注重人员的素质评估。
企业人员的素质测评是一种科学的评估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准确评估员工的能力、能力和潜力,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本文将介绍企业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与方法。
二、企业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1.职业能力模型职业能力模型是人才选拔的理论基础。
它明确了不同岗位所需的核心能力、技能和知识体系,是岗位需求与人才背景之间的桥梁。
在企业人员素质测评中,职业能力模型可以帮助企业明确对员工能力的要求,并与他们实际表现进行对比。
2.个人行为特质个人行为特质是人员素质测评的重要维度。
它是指个人在特定环境下表现出来的一些稳定的心理特征或行为方式。
在企业中,例如判断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行为特质对员工的绩效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评估员工的个人行为特质,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员工的工作风格和潜力。
三、企业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1.面试面试是最常用的人员素质测评方法之一。
通过面试,企业可以直接与应聘者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知识、技能、个人行为特质和职业发展意向。
面试可以分为结构化面试和非结构化面试两种形式。
结构化面试通过事先设计好的问题来评估应聘者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而非结构化面试则更注重面试官的经验和直觉。
综合使用这两种面试方法,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候选人的素质。
2.心理测评心理测评是一种通过特定的心理测量工具,了解被评测者的个性、能力和兴趣等方面的心理特征的方法。
心理测评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员工的智力水平、工作动机、领导风格等个人特质,以及解决员工面临的心理问题。
常用的心理测评方法包括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和职业兴趣测验等。
3.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是一种通过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估的方法。
通过绩效评估,企业可以了解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和潜力。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人员素质测评:狭义的人员测评,是通过量表、面试、评价中心技术、观察评定、人事考核等多种手段测评人才素质的一种活动。
广义的人员素质测评还包括企业的测评制度。
个体倾向性:是人在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总和。
人员素质测评指标(人员测评测评要素):只能反映测评对象的测评深度和广度的一系列质量检测点,它实质上是用人准则的具体变化权重:即为强调某一要素在整个要素体系中的重要程度而赋予这个要素某一特征值的过程。
内容效度:实际的测评内容与最初的测评目标之间的一致程度结构效度(构想效度、建构效度):实际的测评结果能够被看做是我们所要测评的素质结构上的替代物信度(可靠性):主要测定测评的一致与稳定程度,若对同一对象进行多次测评,结果大体一致,则说明测评结果稳定可靠,信度高重复信度(再测信度):指以同样的测评工具对同一测评对象在不同的时间按照统一方式进行测评,所得到的测评结果之间的相关程度笔试法:是让被测评者在试卷上笔答事先拟好的试题,然后由主测评人根据其解答的正确程度给予评定成绩的一种测评方法。
面试法(口试、面审、面谈):是主测评人经过事先精心设计,在选择的特定的场景下与被测评者面对面的交谈并进行观察,由表及里的测评被测评者的知识能力经验能力相关素质的测评方法结构化面试(标准化面试):一种标准化面试,是依照预先确定的内容,程序和评分标准进行的面试形式,这种面试对整个面试的实施,提问内容,方式时间评分标准等都是高度标准化的,主测评人不能随意变动,半结构化面试:是一种介于结构化面试和非结构化面试之间的面试形式,即事先只粗略规定面试的内容,程序和方式,在正式实施过程中,允许主测评人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度的调整非结构化面试:与结构化面试恰恰相反,是由主测评人自由控制,是随意性极强的一种面试形式定势效应:由于头脑中固有的印象或者看法,人们习惯用旧有的思路来思考新问题,而不是做全方位的了解投射:让人们在不知觉的情况下,把自己的态度动机,内心冲突,价值观,需要,愿望,情绪等在下意识水平的个性特征从他人或环境中其它事物上反映出来的过程人事考核法:用人单位对工作人员的政治觉悟品德、学识、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人格特征以及健康状况等各个方面所进行的考察与评价的人员素质测评方法关键事件评定量表:通过记录与职工的工作成败密切相关的关键行为,并用被考核者所获得的关键行为总分数来评价工作绩效的考核量表无领导小组讨论法:一组被测评者在给定的时间离和既定的背景下,围绕给定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得出一个小组意见胜任特征:只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有卓著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这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识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的特征评价中心法:是以管理素质为测试核心,将被测评者置于一个模拟的工作情景中,采用多种技术,由多个主测评人观察和评价被测评者在这种模拟工作情景中的行为表的一系列标准化得测评活动角色游戏:是评价中心法一种比较复杂的测评形式,他要求被测评者扮演一定的角色,模拟实际工作情景中的些活动,通常是采用一些非结构化的情景,在被评价者之间进行相互作用简答题:简述人员素质测评应用范围(特点):1、评定量表的编制与应用2、规范化测验工具的研究与应用3、工作分析与职务特征测评4、人员选拔与考核的综合程序研究5、职工工作满意感的测量简述马克思主力的人性理论:1、人是自然实体和社会实体的统一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人的本性是在社会实践、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变化的简述角色理论在人员素质测评研究中的运用:角色理论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理论,他在人员素质测评的研究中提供了如下三方面的依据1、为评定量表要素设计的合理性提供了依据2、为多层评定法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超全面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复习

超全面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复习自考人员素质测评是指对自考人员的能力、素质进行评估和测量的一种方法。
通过测评可以了解自考人员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情况,为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和提升个人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重点复习超全面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与方法。
一、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基础1.教育心理学理论:自考人员素质测评需要借助教育心理学理论,了解自考人员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因素对学习成效的影响。
2.人格心理学理论:人格因素对自考人员的学习成果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测评了解人格特征,可以更好地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和调整学习策略。
3.综合素质教育理论:自考人员素质测评需要关注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学科知识、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
借鉴综合素质教育理论,能更好地评估自考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二、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1.面试法:通过面试的方式,了解自考人员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目标等因素对学习成果的影响。
面试可以采用问答形式,还可以结合心理测量量表等方式。
2.测试法:可以通过知识测试、能力测试、性格测评等方式对自考人员的素质水平进行评估。
知识测试可以采用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能力测试可以采用操作实践或案例分析等方式。
3.问卷调查法:通过编制问卷,调查自考人员的学习情况、学习策略、个人特点等方面的信息。
问卷调查可以定量化地了解自考人员的素质水平,同时也可以获取自考人员的主观感受和意见。
4.观察法:通过观察自考人员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其学习情况和个人特点。
观察可以通过实地观察、视频录像等方式进行,能够客观地获取自考人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5.综合评价法: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测评方法,结合自考人员的学习成绩、学习档案、学习表现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全面评估。
综合评价法可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提供更准确、全面的测评结果。
三、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的注意事项1.测评工具的选择:要结合自考人员的特点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人员素质测评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员在某些特定方面的能力、知识、技能、态度、性格等进行测量和评估的过程。
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和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类行为学理论:人类行为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研究人类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人员素质测评可以从人类行为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人类行为的本质和规律,以此为基础来设计和开发测评工具。
2. 教育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行为和教育心理过程的学科。
人员素质测评可以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人员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以此为基础来设计和开发测评工具。
3. 量化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方法是一种基于数据和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
人员素质测评可以借鉴量化研究方法,通过建立测评指标体系、采集和分析数据等手段,对人员素质进行量化评估。
4. 专业知识和技能:人员素质测评需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心理测量学、测试理论、测评工具的设计和开发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和方法需要结合多个学科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够进行有效的测评。
人才测评的理论与方法

人才测评的理论与方法第一讲:人才测评对现代企业治理的意义讨论:企业治理什么缘故需要人才测评?阅读材料1:人力资源对企业竞争的重要作用:德鲁克:“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
〞华生〔IBM总裁〕:“你能够搬走我的机器,烧毁我的厂房,但只要留下我的职员,我就能够有再生的时机。
〞因此,人力资源是企业生存的要害因素。
现代企业是一种竞争性生存,生存取决于企业竞争力,表达为与竞争对手相比立的竞争优势。
一般地,企业竞争优势构成包括:本钞票优势;产品、效劳差异优势。
1.人力资源是企业猎取并维持本钞票优势的操纵因素。
〔1〕高素养职员减少教育培训本钞票。
〔2〕高素养职员有高生产率,落低生产本钞票支出。
〔3〕高素养职员更能动脑寻求节约方法,合理化建议,减少白费,落能耗,材耗,落本钞票。
〔4〕高素养职员能力强,自觉性高,无须监督,可大大落低治理本钞票。
2.人力资源是企业猎取并维持产品或效劳差异优势的决定因素。
产品或效劳的差异优势:质量更高的产品或效劳;对手提供不出的创新产品、效劳。
〔1〕对前者:高素养职员〔能力、工作态度、合作精神〕对高质产品、效劳起决定作用。
〔2〕对后者:高素养职员〔制造力、创新精神〕更能设计创新产品和效劳。
3.人力资源是制约企业治理效率的要害因素。
“治理出效率,人才是要害。
〞那个地点的人才是治理人才。
企业效率依靠于有效的治理。
有效治理依仗于高素养的企业经营治理人才。
〔战略、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务、生产、产品研发〕4.人力资源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的贵重财宝。
〔1〕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科技、制造力成为最重要战略资源,其载体人力资源必定成为最重要的竞争资源。
德鲁克:“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成败要害依靠于知识白领。
〞哈默和钞票辟:“知识经济下企业需要:‘knowwhy’人而非‘knowhow’人彼德·圣吉:“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需要具有整体思维、系统思维、应变思维能力的职员、应拥有洞察力、制造力、判定力,具备‘整合式创新才能’,能制造性地解决企业面对的‘动态性复杂咨询题’〞。
人员素质测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人员素质测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人员素质测评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人员素质测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及其价值,分析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流程及其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以期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首先将对人员素质测评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着,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阐述人员素质测评的主要方法和技术,包括心理测验、面试、评价中心技术等,并探讨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本文还将对人员素质测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招聘选拔、员工培训、绩效考核和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揭示人员素质测评在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激发员工潜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文将对人员素质测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以期为企业在人员素质测评实践中提供有益的指导,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二、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基础人员素质测评作为一种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其理论基础主要源自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和组织行为学等多个学科。
这些学科为人员素质测评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心理学理论在人员素质测评中占据重要地位。
例如,人格特质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模式和情感反应受到其内在特质的影响,这些特质可以通过特定的测评工具进行测量。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格特质理论为测评员工的性格、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提供了理论支持。
管理学理论对人员素质测评也有深远的影响。
例如,角色理论指出,个体在社会和组织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行为规范和期望。
人员素质测评可以通过评估员工在不同角色中的表现,为企业的职位匹配和人才培养提供依据。
社会学和组织行为学理论也为人员素质测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员素质测评是为了评估一个人的个人素质、职业能力和适应能力,在人才招聘、职业生涯规划、岗位晋升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才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加,人员素质测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基础1.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个体的能力是一种资源,这种资源可以在教育和培训等方面被开发和提高。
相应的,人力资本也随之增加。
因此,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基础就是人力资本理论。
2.能力模型理论能力模型理论认为,职业成功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组合。
这些能力组合包含了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
因此,人员素质测评必须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建立评估体系,以分析一个人的职业能力。
3.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指的是,心理学在人员素质测评中的应用,其中包括认知、社会和人格心理学。
通过应用心理学理论,能够评估个人的思维模式、行为反应和情感倾向,这些都是人员素质测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1.面试法面试法是最常用的人员素质测评方法。
它可以通过与应聘者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2.能力测验法能力测验法是通过对应聘者进行测验来评估其在各种莫衷一是的能力上的情况,包括心理测验和专业测验等。
3.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法是为了了解筛选者在面临特定情况时的行为模式,能够更好地评估其在工作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4.360度反馈法360度反馈法是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员工的自我评价、直接上级、同事、下属、客户等多方面意见和评价,以全面理解员工的行为和表现,从而评估其素质和能力。
5.职业能力评估法职业能力评估法是通过让应聘者在工作岗位上实际工作,以便测量他们的职业能力和技能,为职业发展提供依据。
6.综合测评法综合测评法是将多种测评方法结合起来,全面评估一个人的人员素质和能力,从而更加准确地评量其在职业中的适应性和发展潜力。
三、人员素质测评的重要意义人员素质测评的意义在于,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了解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分析其职业发展方向和潜力,从而更好地进行人才管理、招聘和培训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章重点笔记自考专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章重点笔记自考专和意义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在于提供评估个体素质的科学方法,为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选拔提供有力支持。
二、运用原则素质测评应遵循科学、公正、客观、可靠、有效的原则,同时要保护被测评者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
在运用中应注重实践应用,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人员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要素和方法。
首先,文章提到了结构性要素和行为环境要素对于测评的影响。
其次,文章介绍了纵向结构中测评内容、测评目标和测评指标的概念和编制方法。
接着,文章详细介绍了人员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要素,包括标志、标度和标记,并介绍了效标参照性标准体系和常模参照性指标体系。
在确定人员素质测评指标权重方面,文章介绍了德尔斐法、导次分析法、多元分析法和主观经验法,并指出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最后,文章介绍了计量标准的类型和领导人才素质模型实例分析的方法和结果分析。
人员素质测评的标准体系设计包括以下步骤:明确测评的客体和目的、确定测评项目或参考因素、确定标准体系的结构、筛选和表述测评指标、确定指标权重、规定指标的计量方法、测试并完善标准体系。
在人员素质测评的组织与实施方面,需要确立测评目的、构建标准体系、制订实施计划、组织实施、分析研究测评结果和测评本身。
实施活动的主要环节包括统一思想认识、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选择和培训测评人员、建立必要的后勤保障。
在实施前期准备阶段,需要进行宣传动员、组织专家评委、编制试题、确定测评日程安排和其他准备工作。
在具体实施阶段,需要注意采用标准化的指示语、确定恰当的测评时限、创造适宜的测评环境和调控测评双方心理。
在测评结果整理分析阶段,需要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测评结果和报告测评结果。
测评结果可以用于人才的培养选拔、中层管理岗位的重新配置和中层管理人员素质档案的建立。
心理测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德国心理学家XXX在XXX设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1879年。
XXX在《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中提出了“测验”的概念。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员素质测评是指通过一系列测评工具和方法,对个体在知识、能力、技能、个性、态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科学、客观、准确的评价和分析。
它是人力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识别和选拔合适的人才,提升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本文将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阐述人员素质测评的相关内容。
一、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基础1.人格理论:人格是个体在思维、情感和行为上的独特特质组合,影响着个体与环境的互动。
人格测评理论主要包括特质理论、类型理论和认知行为理论,这些理论提供了衡量个体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标准。
2.能力理论:能力是个体完成项特定任务的潜在能力,包括知识、技能、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能力测评包括智力测试、技能测评和经验评估等方法,能够客观地评估个体在特定领域的能力水平和潜力。
3.绩效理论:绩效是个体在工作中所展示出的成果和表现。
绩效测评旨在评估个体的工作成效和工作行为,可以通过直接观察、问卷调查、360度评估等方法来获取相关信息。
4.管理理论:管理理论提供了对个体行为管理的指导原则和方法。
如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领导理论和职业发展理论等,能够帮助企业了解人员的动机和发展需求,从而更好地进行人员素质测评。
二、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题,让被评估者书面回答,获取其个人特质、行为倾向以及对组织环境的适应度等信息。
问卷调查的优点是方便、快捷,但缺点是可能存在被试者回答不真实或不准确的情况。
2.面试:面试是通过与被评估者面对面交流,了解其工作经验、技能水平、人际关系、临场反应等方面的情况。
面试可以进行结构化、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个体的素质和态度,但也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3.组织能力测试:通过模拟具体工作场景或使用特定的测评工具,评估个体在工作中所需的能力和技能水平。
如销售岗位可以通过销售案例分析和销售演示等方式进行评估,能够更准确地了解个体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员素质测评是指对个体在特定领域内所具备的能力、知识、技能、态度等特征进行科学、客观、全面地评价。
在现代社会中,人员素质测评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它对于选拔人才、提高组织运作效率、促进个人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理论与方法两个方面探讨人员素质测评的相关内容。
首先,理论是人员素质测评的基础。
在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中,有很多经典的理论模型,如心理学家戈尔曼的情商理论、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等。
这些理论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价个体的素质特征。
同时,这些理论也为人员素质测评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指导,使人员素质测评更加科学、客观、全面。
其次,方法是人员素质测评的关键。
在人员素质测评方法中,有很多经典的测评工具和技术,如问卷调查、面试、考试、观察法等。
这些测评方法各具特点,可以针对不同的素质特征进行评价,帮助我们全面了解个体的优势和不足。
同时,这些测评方法也为人员素质测评提供了操作手段和技术支持,使人员素质测评更加科学、客观、准确。
总之,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是相辅相成的。
理论为方法提供了指导和支撑,方法为理论提供了实践和验证。
只有理论与方法相结合,才能使人员素质测评更加科学、客观、全面。
因此,我们在进行人员素质测评时,不仅要充分理解和运用相关理论,还要灵活运用各种测评方法,力求做到科学、客观、全面地评价个体的素质特征。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根据测评目的和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理论模型和测评方法。
其次,要确保测评工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评价。
最后,要重视测评结果的应用和反馈,帮助个体发现优势和不足,促进其个人发展和组织的进步。
综上所述,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全面理解和灵活运用。
只有不断深化理论研究、不断完善测评方法、不断加强实践操作,才能使人员素质测评更加科学、客观、全面,为选拔人才、提高组织效率、促进个人发展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人员素质测评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招聘、选拔、培训和晋升等方面,以保证组织能够吸纳和培养具备优秀素质的人才,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首先是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行为是受到环境刺激和反馈的影响,认为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外界刺激和反馈进行塑造和改变的。
基于这个理论,人员素质测评可以通过观察和评估个体的行为表现,来评判其素质水平和潜力,从而为人的职业发展和能力提升提供指导。
其次是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个体是独立而有尊严的,强调个体内在的成长和发展。
在人员素质测评中,人本主义理论提倡从人的个性、动机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估,旨在了解个体的自我认知、发展潜力和适应能力。
再次是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认为个体对于信息的感知、记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影响其素质的关键因素。
在人员素质测评中,可以通过笔试、测试和模拟演练等方法来评估个体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以判断其处理复杂问题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此外,还有社会学习理论、人格理论、情商理论等,这些理论各自强调个体在不同社会环境和情境中的学习、发展和适应能力,为人员素质测评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方法。
基于以上的理论基础,人员素质测评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
常用的方法包括面试、问卷调查、能力测试、人格测评等。
面试是最常用和直接的方法之一,通过与应聘者的交流和观察,可以了解其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面试的形式可以是个人面试、小组讨论或者情境模拟等,根据需求来确定。
问卷调查是一种大规模收集数据的方法,通过设计合适的问卷内容和量表,可以评估被测者的态度、价值观、动机和兴趣等。
问卷调查可以以纸质形式发放,也可以通过在线调查工具进行。
能力测试是通过评估被测者在其中一种特定能力上的表现来判断他们的素质水平。
常用的能力测试有智力测试、技能测试等,包括笔试和上机实操。
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概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发展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考参加高等教育,自考也成为了一种学历提升的重要渠道。
然而,作为自考人员,除了学习上的能力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来适应和胜任高等教育学习。
因此,对自考人员的素质进行测评是非常必要的。
心理学理论方面,可以采用多种心理测量工具来评估自考人员的素质,如个性测验、兴趣测验、知识水平测试等。
个性测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考人员的个性特征,如是否适应自主学习、是否有自律能力等;兴趣测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考人员对所学专业的兴趣程度,从而确定其学习动机和学习的主动性;知识水平测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考人员的已有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
教育学理论方面,可以参考高等教育的素质要求,如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独立学习能力等。
这些素质要求在高等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自考人员也需要具备这些素质。
通过对自考人员进行相关的测评,可以了解其是否具备这些素质,并为其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
自考人员素质测评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
定性方法可以通过访谈、观察等方式来获取自考人员的素质信息,如个性特征、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
这种方法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细节和个体差异,但是受限于研究者主观判断和样本的局限性。
定量方法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测试等方式来获取自考人员的素质信息,如个性测验、兴趣测验、知识水平测试等。
这种方法可以获取大量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客观的结论。
但是,这种方法也可能存在一些误差,如调查问卷的回答者主观偏差、测验结果的准确性等。
在进行自考人员素质测评时,还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的结合,以提高测评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比如,在定性方法中,可以结合定量方法来补充和验证结果;在定量方法中,可以通过定性方式来解释和深化问卷调查结果。
此外,还可以将多种心理测量工具和教育学工具结合起来,以全面评估自考人员的素质。
结论:自考人员素质测评是评估自考人员是否具备适应和胜任高等教育学习的必要手段。
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点分析

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点分析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就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考深造。
自考人员的素质测评已成为教育研究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更好地评估自考人员的素质,我们需要掌握一些理论和方法考点。
一、理论考点:1、教育评价理论教育评价是指评判和衡量教育的目的、内容、过程和效果的活动。
自考人员的素质评价也要遵循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
教育评价的基本类型有评估、测量和检查,我们要学会如何选择和使用不同类型的评价方式,以评价自考人员的不同能力和素质。
2、能力模型理论能力模型是指对一个人的能力进行科学化的抽象和描述。
自考人员的素质评价需要基于能力模型理论。
能力模型分为单一能力模型和多元能力模型。
单一能力模型偏重于单个能力的测评,多元能力模型则更注重多个能力的协同测评。
我们需要根据自考人员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能力模型进行测评。
3、综合素质评价理论综合素质评价是指对个体能力、知识、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
自考人员的素质评价也要考虑到个体素质的多元性和整体性。
综合素质评价需要尊重每个自考人员的个体差异,同时注重综合测评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二、方法考点:1、量化测评方法量化测评方法是指通过量化工具对自考人员的素质进行测量和评价的方法。
这种方法常用的工具有问卷调查和测试。
问卷调查是通过问题清单对被评价人的看法、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价;测试分为认知测评和技能测评,通过问答、选择、实际操作等方式对被评价人的知识技能进行评价。
量化测评方法的优点是客观严谨,可重复性强,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无法全面评价个体素质、无法评价非量化内容等。
2、定性测评方法定性测评方法是指通过观察、描述等方式对自考人员的素质进行测量和评价的方法。
这种方法常用的工具有面谈、案例分析、任务指派等。
定性测评方法的优点是便于评价非量化内容,能够全面评价个体素质,但存在主观性和难以量化等问题。
3、综合测评方法综合测评方法是指将量化和定性的测评方法综合运用,融合多种工具和方法对自考人员的素质进行综合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次测评,割据各个项目测评指标的重要程度确定了各个项目测 评结果对测评总得分的影响程度即权重。
[讨论题]
1.真珍公司人员测评标准体系体现了测评的目的吗? 2.测评人员采用了哪些测评标准体系建构的方法? 3.测评指标体系设计中体现或违背了哪些设计原则?
1.答:真珍公司人员测评标准体系体现了测评的目的。 2.答:采用的是工作分析法中的 工作者自我记录法、主管人员 分析法、访谈法 测评标准体系建构的方法有:一、工作分析法 二、榜样分析法 三、培训目标概括分析法 四、文献查阅法 3.答:体现了相关原则、实用原则、科学原则
2)初步应用阶段(1989-1992)此阶段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国 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开始建立。1989年,中组部、人 事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国家行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实行考试 办法的通知》,至1992年底,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 辖 市,国务院3个部门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人才测评方法补充人 员,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人员测评的概念(理论)
人员测评是建立在现代心理学、管理学、行为科学、 计算机技术、测量技术等基础上的一种综合方法体 系。它针对特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目的,运用多种科 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的表征信息, 对个体进行多方面的系统评价,从而为人力资源管 理与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人员测评的概念包括对人员素质的测量和评定两个方 面的含义。
3)繁荣发展阶段(1993-至今)各地普遍建立了人才市场, 各类用人机构有了相对灵活的用人自主权,个人也有了更多 的择业机会。
人员测评的功能:
1)甄别和评定功能 这是人才测评最直接、最基础的功能。 (所谓甄别评定,是指对人才状况优劣、水平高低进行鉴 别和评定,并以定量或定性的方式表示出来。其中甄别是 测量个体间的素质差异,评定是衡量受测者水平高低及成 熟程度 2)诊断和反馈功能 ( 诊断是指通过测评,找出被测者 素质构成及发展上的问题和不足。反馈是指根据测评结果, 提供相关信息,分析被测评者的缺点和不足及其产生的原 因,提出诊断意见和改进方案,帮助其克服缺点,发挥优 势,推动其素质全面发展。) 3)预测功能 (预测功能,是指通过对人才素质现有状 态的鉴别评定,可以预知推测其发展的趋向以及在实际 工作中可能表现出的绩效水平。 这种预测的有效性取 决于人才素质特征的稳定程度和测评工具的效度。)
所谓人员素质测量,就是运用数学原理对人才素质状 态及其功能行为进行定量描述, 而人员素质评定则是根据数学描述来确定测量对象的 价值判断。
测量与评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测量是定量分析哦, 评定是定性分析;测量是客观描述,评定是主观判 断。
但测量和评定对象是同一事物(个体的素质及绩效) 的质和量的两个方向。 测量是评定基础和前提,评定是测量的归宿和目的。
[讨论题] 本案例中测评的主体和客体分别时什么? 你认为四达测评中心在各次测评中选择的测评工具是否合 适?为什么? 如果你是四达中心的项目负责人,会怎样安排测评的具体 流程? 凯迪公司和四达的合作过程给予你什么启示?
测评自2001年5月1日开始至7日结束。紧接着,四达的专家们 又用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整理数据,并根据每个应聘者的测评结 果,按照其应聘岗位做出1~5级推荐,写出测评报告,为凯迪公司 录用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前后共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完 成了对这300名应聘者的素质测评工作。 由于测评项目多,测评手段比较全面,因此准确率相当高。 凯迪公司在肯定第一次测评项目的成效后,又于当年6月下旬委托 四达给公司内部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素质测评,目的是了解公司 内部管理人员的素质状况。这一次,四达改变了测评方式,使用 了“文件筐作业”、投射测验等评价中心技术。 由于前两次测评提供的结果报告和实际工作中的情况相当符 合,凯迪公司更加了解和信任四达的人才测评技术。因此,在 2002年1月,凯迪再次面向全国招聘人才时,第三次聘请四达利用 人才测评技术为录用把关。四达专家组随着该公司部分高级管理 人员远赴长春、武汉等招聘地点现场测评。这次测评主要采用了 基本潜能测验、核心能力测验、个性测验、管理能力测验等人机 测验系统,LGD、GAME等评价中心技术,以及投射测验等,综合、 全面地对343名应聘者进行了评定。
测评内容的筛选时应注意以下几项原则: 1)相关原则(与测评目的有关) 2)明确原则(界定清楚表达准确) 3)科学原则(内容的取舍应该有理有据) 4)独立原则(内容之间各自独立) 5)实用原则(操作简使、经济实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答案非标准答案
[案例讨论]
凯迪电力的三次人员测评 武汉凯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环保产业为主的上市公司。 2001年初,由于业务的饿迅速的扩展,凯迪公司急需大量的高级技 术、管理人员,如项目经理、事业部主管、部门经理和技术人员等。 经过董事会讨论,决定面向全国招聘。 通过媒体发布招聘信息后,全国各地共3000余人竞聘。金国面 谈和材料审查,凯迪公司筛选出300多位应聘者作为候选人。但是 公司发现如此多的应聘人数,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招聘方式将很难 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决策噌有必须对这些人的基本素质和特征了解 清楚,因为这些招聘岗位都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因此他们又决定聘 请中国四达上海测评咨询中心,采用专业的人才测评技术,用更科 学的方式完成这一项目。 针对凯迪公司的情况,中国四达上海测评中心涉及了一个系统 的测评解决方案,应用了多套自己开发的测评软件,并使用无领导 小组讨论(LGD)技术、情景模拟(GAME)技术、专家面试等多项 综合评价技术。
二者构成了有机统一的测评整体,从而对测评对象 的认识更为客观、准确。
我国人员测评的发展阶段:
1)复苏阶段(1980-1988)此阶段的特点是从恢复心理测验开 始,首先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测验技术和做法。(在智力测 验方面,1982吴天敏修订出版“中国比奈测验”。林传达室鼎、 张厚粲修订了韦氏獐智力量表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人格测验 方面,宋维真等修订了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陈仲康、龚耀 先等分别修订了艾森克人格问卷。)
测评设计人员根据能力要素理论将待测的人员素质 分为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工作技能。 能力要素体系涵盖了个体能力表现的总和,然而企 业在实施人员测评时不可能对每一个要素都进行测 量。真珍公司根据实际情况,筛选出绩效相关要素 并据以设计测评指标,大致分两步进行:首先,通 过对公司员工的学历、工作年限、工作性质等项目 的总体调查,发现参与测评的员工以事务性工作为 主,较少参与体力劳动,因而剔除了身体素质要素; 接着便与真珍公司各部门员工代表进行访谈,并依 据访谈结果确定绩效相关要素,最后,设计的测评 指标体系如表3----20所示。
1.履历判断
2.答卷考试 3.心理测试 4.面试 5.情景模拟 6.评价中心技术
………………
[案例与讨论] 真珍公司是一家中日合资企业,2002年有员工4000多 人,总资产达1.2亿元,是国家级的中型服装企业。面对 激烈的市场竞争,真珍公司制定了稳住日本市场、大力 拓展国内市场和欧美市场的发展战略。公司管理层认识 到要实现这一目标人才是关键。为了发现人才、用好人 才并为人才的成长创造一个好的环境,真珍公司决定建 立一套规范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并读公司所有非计件 员工进行一次测评,以综合考察公司现有的人力资源状 况。公司管理层希望通过测评达到以下目的: (1)对每个人的能力进行一次全面公正的评价,以便在 实践中更好地配置人力资源; (2)希望能发现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人才,以便重点培 养和使用; (3)希望员工通过测评能够很好地认识自己,以便在以 后的工作中改进工作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