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六年级下册《为学》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鲁教版语文配套练习册六年级下册参考答案

鲁教版语文配套练习册六年级下册参考答案

(山东教育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配套练习册六年级下册主要参考答案及提示第一单元1理想1. zhuìjué jiàngzhuó玷诅鬓2. (1)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2)寂静,空旷。

3. 流沙河诗人4. 可以同意,如岳飞是忠厚者,却遭人陷害;也可以不同意,忠厚者不一定要遭到不幸,忠厚者遇到困难时如果能想办法克服,也可避免不幸。

5. 谈得合情合理即可。

6.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2)示例: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3)示例:理想是路标,指引前进的方向。

7. 示例:周恩来,少年时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最终建功立业,成为一代伟人。

8. 言之成理即可。

9. 形容当前的大好形式。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10. 提示:课文中符合这一特点的诗句均可。

11. 示例:反复推敲雕琢,用心锤炼字句。

如贾岛对“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的推敲;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对“绿”字的锤炼等。

2短文两篇1. chúzhuóshàxíng缀堕2.(1)沦落,流落(2)留恋3. (1)比喻(2)拟人(3)排比4. 张晓风周素珊5. 提示:第一句强调行道树的生活环境:“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第二句强调行道树“忧愁而又快乐”,更好地表现了行道树无私奉献的精神。

6.示例: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等展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与爱心;日常家庭生活琐事表现出亲情等。

7. 本文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真挚动人。

如果改变人称,就变成了旁观者的叙述,缺少动人心魄的力量。

8. 示例:它本应在原始森林,而今却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因着神圣的事业,承受着痛苦和悲凉。

人们对它总是视若无睹,它却习惯了这种孤独,因此它忧愁而快乐着。

9. 有事例,有感想即可。

10. 提示:她的文章来自于生活体验,从日常生活中生发感悟。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鲁教版五四制

文言文一、阅读《为学》,回答下列各题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8、解释多义词(6分)自南海还( ) ( ) 蜀之鄙有二僧( ) 西蜀之去南海( )越明年( ) 子何恃而往( )( ) 以告富者( )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得一项就是( )(2分)A吾欲之南海B、其一贫,其一富C、以告富者子墨子九距之其真无马邪必以分人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吾欲之南海,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本文引用______________得故事,意在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道理。

12、下面摘录《为学》中得一段话,请用“/”给这段话断句。

(2分)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1、本文通过一个生动得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学习得重要性。

2、“以( )告富者”就是一个省略句,括号中省略得内容就是。

3、选出下面加点得词解释不正确得一项。

( )A、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B、吾欲之南海(往)C、西蜀之去南海(距离)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瞧来)4、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为什么第一处用得就是问号,而第二处用得就是叹号?请作简要分析。

《为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

《为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
结局
其一贫 吾欲之南海 吾一瓶一钵足矣
其一富 吾数年来 ……未能也
自南海还
有惭色
为之则易
不为则难
用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为学的成败,不在天资的高低和客观条
件的好坏,而在于人们的主观上是否努 力。 勤奋努力,意志坚定,难事也能变容易; 反之,则一事无成。 (人贵立志,事在人为。)
(清)彭端淑
作者简介
彭端淑(生卒年不详)
清代文学家。字乐斋,四川人。雍正 年间进士,曾任吏部郎中、顺天乡试 同考官等职。辞官以后回到四川,在 锦江书院讲学。著有《白鹤堂集》。
解题
《为学》 本文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可 见这篇文章是长辈对晚辈的指教与劝导。
题目《为学》 为——做 学——学问。
用原文回答:
从文中“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 话可以看出去南海是相当困难的,富者想 数年来买舟而下 ”,结果未能实现。贫者 “_____________ 一瓶一钵 只靠“__________ ”,实现了自己到南海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的愿望,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可 以看出作者希望子侄们立下志向,刻苦学 习。
做学问; 学习(动词)
为(wéi):做
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学”指学问(名词)
[译 ]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 别)吗?(只要)做它,那么困难 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 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人 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 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 (yù)告诉 的 (bĭ)边远的地方 其中 于富 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 往,到; “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shì )凭借,倚仗 (bō) 佛教徒盛饭的用具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沿着长江)往下游走 还,尚且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

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为学》教案

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为学》教案

为学学习目标1、准确直译文章,掌握重点实词。

2、学习本课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3、把握文章主旨。

学习重点1、积累古代文言文词汇。

2、以事喻理的写法。

学习难点事理和观点之间的联系和统一。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让学生复述《龟兔赛跑》这则寓言,然后变换角度提问,启发学生认识天资和勤奋的关系。

问:在正常的情况下,龟跑得过兔吗?(不能)这说明什么?(龟不善跑,受到天资的限制。

)龟能取胜,除了兔睡大觉而外,还有别的原因吗?(不停地走)这又说明什么?(天资差这个条件,并没有限制它——它以自己的努力突破了天生条件的限制。

) (对兔的失败也可仿此提出问题,要达到的结论是:有好的天资却屏弃不用,结果跟天资差的没有什么不同)《为学》这篇文章中就是要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2.简介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彭端淑,清代人,进士出身,早年做官,后来讲学,著有《白鹤堂集》。

课文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为勉励他的子侄辈努力学习而写的。

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或者听录音,学生注意注音语气和语调。

(教师对几句设句和反问句有目的地重读。

)2.学生跟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除注解以外,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当场发问,当堂解决。

三、研读课文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1.学生出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对停顿。

注出下列字音:逮怠迄屏鄙恃钵为语划分句内停顿示例:“天下事│有│难易乎?”“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吾│一瓶一钵│足矣”“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指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结合书下注释,学生自我领悟为主。

教师答疑、并归纳有关字、词的读音、释义和用法。

实词:为wéi 做、求怠dài 松懈虚词:无以:没有什么是故:因此3.学生归纳各段的意思:明确:第一段提出为学难易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第二段用学和不学的结果进行对比,论证“人之为学”关键在学的道理。

第三段用蜀鄙二僧的故事,来论证“只要坚忍不拔,终会将难事变为易事的”深刻道理。

潍城区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为学》同步练习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为学同步练习教科版

潍城区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为学》同步练习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为学同步练习教科版

《为学》同步练习1、解释划线字的意思.吾欲之南海( )西蜀之去南海( )西蜀之去南海()2、翻译。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填空。

(1)从文中“__________”这句可以看出去南海是相当困难的。

富者想“__________”,结果未能实现;贫者只依靠“_________”,就实现了自己的宏愿.(2)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教育“子侄",从“__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看出他希望子侄立定志向,刻苦学习。

(3)本段通过贫富二僧往南海的故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的道理,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4、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对比是本文一大特点,请你从蜀鄙之僧去南海部分内容为例,说说本文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中有两个“子何恃而往”在语气上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略2、略3、略4、提出论点5、贫和尚认为去南海一瓶一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认为雇船去南海;第二年贫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富和尚还没有行动。

《为学》同步练习题

《为学》同步练习题

《为学》同步练习题
《为学》同步练习题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

因此,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这篇六年级下册语文为学同步检测题,供大家参考。

1、填空
《为学》作者彭端淑,清朝四川人,“为学”即做学问的'意思,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蜀之鄙有二僧(bǐ)
一瓶一钵(bō)
贫者语于富者曰(yù)
3、一词多义
之:(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代词,相当于“它”,指代“事情”
(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3)蜀之鄙有二僧:结构助词,“的”
(4)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顾:(1)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还,反而
(2)三顾茅庐:拜访
(3)左顾右盼:看
足:(1)一瓶一钵足矣:足够
(2)画蛇添足:脚
(3)不足挂齿:值得
去:(1)西蜀之去南海:动词,距离
(2)去留两遍:表动作的趋势
(3)大势已去:离开
4、词语解释
(1)恃:凭借,倚仗
(2)钵:佛教徒盛饭的用具
(3)买舟:雇船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5)以:相当于“把”、“拿”、“将”
(6)顾:还,反而
(7)为学:做学问
(8)鄙:边远的地方
(9)语:告诉
(10)子:你
(11)数年:几年,多年
(12)犹:仍然,还。

上杭县第一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为学》同步练习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为学同步练习教科版

上杭县第一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为学》同步练习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为学同步练习教科版
师小结:是啊,光未然也许正是想到一要歌颂母亲河,二要中国人继承不屈的民族精神,三要在这个特殊时期借助黄河描绘斗争和光明,所以要创作《黄河大合唱》。
【设计意图:课文中对黄河的描写,是对中国精神的歌颂,由四读层层探索出黄河不屈不挠的精神,继而将这种精神由物过渡给人,为下一课学习人作铺垫。】
第二课时
一、简单回顾,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读到 这个分句时,我仿佛看到
来到
听到
想到
师:读了这个排比句,用你的体会来填一填空吧!后面四空至少选填两处.
师:你能有这样的体会,说明你对这个分句的感悟已经很到位了,来,把你的感受放到这个分句中读给大家听一听。
(播放四段《黄河大合唱》乐曲)
师:孩子们仔细听乐曲,你能判断出每一段分别是四个分句中的哪一类吗?
二、感课文之层次
师:请大家根据“自学要求”自读课文.
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2.通过反复读、查字典、和同学讨论、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不懂的词语的意思。
3。读通顺课文。思考课文按顺序记录了什么事。
师:本文就是按顺序写了《黄河大合唱》创作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是所有写事文章的三要素,记住,我们在创作记事文章时,将这三要素道清楚了,我们的文章也就写好了。
师:黄河孕育了五千年中华文明,被每一个中国人争相传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课(师将课题板书完整),领略苦难中黄河的风采。(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在本课中,黄河就是战争中中国人民的形象,她奋勇拼搏的精神正是中华儿女坚强不屈的意志品质。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有必要让学生认识黄河.通过朗诵有关黄河的诗句导入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了解黄河文化,积累诗句,而且在诵读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

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为学 鲁教版 (1)

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为学 鲁教版 (1)

《为学》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姓名时间教者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

2.能准确流畅的朗读,疏通文意,识记重点文言词语。

3.熟练背诵、默写全文。

4.使学生认识到“人之为学”,关键在“为”,只要树立志向并坚定去实践,就可以化难为易达到预定的目标。

重难点:重点:识记重点文言词语,使学生认识到“人之为学”,关键在“为”,只要树立志向并坚定去实践,就可以化难为易达到预定的目标。

难点:使学生认识到“人之为学”,关键在“为”,只要树立志向并坚定去实践,就可以化难为易达到预定的目标。

学习过程:一、自学阶段1.彭瑞淑:清代文学家。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为.学()则难者亦.易矣()蜀.之鄙.()()贫者语.与富者()一钵.()自南海还.()哉.()3.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节奏语气。

4.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并且翻译课文。

二、导学阶段(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师引导)1.师引导学生疏通文意。

2.总结归纳文言重点词语。

之其固定搭配3.课文说明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背诵全文。

三、测评阶段(独立自主完成)1.解释下列加点字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将所学知识整理到汉语笔记上。

《为学》导学案第二课时一、自学阶段1.复习上节课知识2.复习议论文知识:议论文三要素:论证方法:论证结构:3.本文是很典型的议论文,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前面所讲的议论文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复习 鲁教版五四制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复习 鲁教版五四制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鲁教版五四制一、阅读《为学》,回答下列各题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8、解释多义词(6分)自南海还()()蜀之鄙有二僧()西蜀之去南海()越明年()子何恃而往()()以告富者()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吾欲之南海B. 其一贫,其一富C. 以告富者子墨子九距之其真无马邪必以分人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吾欲之南海,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本文引用______________的故事,意在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12、下面摘录《为学》中的一段话,请用“/”给这段话断句。

(2分)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1.本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2.“以()告富者”是一个省略句,括号中省略的内容是。

3.选出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B、吾欲之南海(往)C、西蜀之去南海(距离)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看来)4.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为什么第一处用的是问号,而第二处用的是叹号?请作简要分析。

最新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3为学精品习题及答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3为学精品习题及答案

13 为学1、解释下边加点的字: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②越明年()③犹未能也()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译:②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译:3. 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A.孔子,名丘,字仲屁,战国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B.韩非,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是占国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是其重要著作。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C.彭端淑,清代四川人,著有《白鹤堂文集》。

()D.薄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清代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E.《归园田居》、《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书湖阴先生壁》、《游山西村》的作者分别为陶渊明、孟浩然、杜甫、王安石、辛弃疾。

()4. 读诗歌,回答问题:水乡行水乡的路,要找人,水云铺;稻海深处;进庄出庄,一步步,一把橹。

踏停蛙鼓。

渔网做门帘,蝉声住,挂满树;水上起暮雾;走近才见,儿童解缆送客,几户人家住。

一手好橹。

——沙白1). 读诗句,想象意境,写出诗句意思。

①、进庄出庄,一把橹。

②、要找人,稻海深处;2).读诗文,填空。

这首诗描写的是江南水乡季节的景色,从、、等词语中可以看出;诗中描绘的水乡是的、的、的,水乡人是的、的,表达了作者21教育网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①为:做②越:到、及③犹:还,尚且④顾:难道;哉;语气词,表反问2、①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而往下游走,还没有能够去成。

您靠什么能去!”②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3、A× B× C√ D√ E×4、1)水乡人进出村庄,都坐船摇橹,船是水乡的主要交通工具。

去水乡访亲会友,若不遇,请去一望无际的稻田寻找,他们准在那儿辛勤耘作。

六年级语文下册《为学》同步练习教

六年级语文下册《为学》同步练习教

为学》同步练习
1、解释划线字的意思。

吾欲之xx( )
xx 去xx( )
xx 去xx( )
2、翻译。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xx。

________ 3、填空。

( 1)从文中“ _________ 这”句可以看出去南海是相当困难的。

富者想“ __________ ,”结果未能实现;贫者只依靠“ _____ ,”就实现了自己的宏
愿。

( 2)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教育“子侄”,从“ _____ 这”句话可以看出
他希望子侄立定志向,刻苦学习。

( 3)本段通过贫富二僧往南海的故事,说明了___________ 的道理,告诉
我们
_____________ 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4、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 5、对比是本文一大特点,请你从蜀鄙之僧去南海部分内容为例,说说
本文如何运用对比手
法的。

________ 6、文中有两个“子何恃而往”在语气上有何不同?
1 参考答案
1、略
2、略
3、略
4、提出论点
5、贫和尚认为去南海一瓶一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认为雇船去南海;第二年贫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富和尚还没有行动。

6、第一次探询。

第二次轻视。

2。

六年级下语文导学案6为学_鲁教版

六年级下语文导学案6为学_鲁教版

三 . 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填空:
《为学》选自
,原题是“
家。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一瓶一钵 ( )
迄乎成 ( )
贫者语于富者曰 ( )
为学(
子何侍而往(
) 蜀之鄙(
”,作者是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 久而不怠( )
() )
(三)重 点字词解释:
1.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________ 2.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________ 、 ________ 3. 屏.弃.而不用: ________ 4.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________、 5.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________
学生 独立
完 成, 教师 巡视 指导
7、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
,代文学
学生朗 读学习 目标
依照知 识提纲 复习, 强化记 忆 教师点 拨
8、子何恃而往
四、提升训练:
1.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表明二僧的物质条件截然不同。
2. 二僧对话中,富者两次说“ 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他只强调, “ ______________ ”
6. 蜀之鄙有二僧: ________7. 贫者语于富者曰: ______
8. 子何恃而往: ________ 9. 犹未能也 ________
10. 越明年 _______ 11 、欲买舟而下:
12. 贫者自南海还 ________ 13 、吾欲之南海:
14、西蜀之去南海:
15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则不但表明富者计划去南海的时间之长,而且 表明他 对物质条件的要求之高:

六年级语文下册《为学》同步练习1 鲁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为学》同步练习1 鲁教版

《为学》同步练习一、指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

( )A、不逮.人(dài) 迄.乎成(qì) 昏与庸.(yōnɡ) 屏.弃(bǐng)B、蜀之鄙.(bǐ) 何恃.(shì) 饭钵.(bō) 惭.色(cán)C、语.于富者(yǔ) 僧.人(sēng) 久而不怠.(dài) 彭端淑.(shū)二、了解下边文言词语的意义或用法:1、下边句中加点的词,有的意义跟现代汉词不同,有的读音也不同,在括号里加以说明。

蜀之鄙.有二僧( ) 贫者语.于富者曰( ) 子何恃.而住( )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者”在文言中相当于“的人”、“的东西”、“的事情”等。

试解释下边句子中的“者”字。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 富者有惭色( ) 能者为师( ) 普通劳动者( )3、“乎”、“矣”、“也”、“焉”、“哉”都是文言中常用的语气词。

先朗读下边的句子,然后说明加点词所表达的语气。

天下事有难易乎( )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吾数年来欲舟而下,犹未能也(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三、默写:1、贫者语于富者曰:“, ?”富者曰:“ ?”曰:“。

”富者曰:“,。

?”2、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旦旦而学之,,,迄乎成,而。

吾资之聪,;,倍人也;屏弃而不用,。

四、下列句子与原文一致的是: ( )A、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B、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C、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开轩面场园,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五、下面句子节奏与停顿错误的一组是: ( )A、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B、人之/为学/有难易乎?C、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晋中市二小六年级语文下册《为学》同步练习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为学同步练习教科版

晋中市二小六年级语文下册《为学》同步练习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为学同步练习教科版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一)通读全文、正字正音。
1.导入
师:摇哇摇,摇到外婆桥。一句耳熟能详的儿歌,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江南水乡,让我们乘坐乌篷船,穿梭于有着五千座桥的江南,带上我们的小伙伴,出发吧!
三、作业:回家后将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并和他们交流彼此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整体回顾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世界的边沿儿在哪儿》,请大家回忆一下,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二、静心默读,自独自悟.
中心话题:“世界的边沿究竟在哪儿?"小杨卡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作了哪些努力?你认为小杨卡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预设:
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
教材分析
《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通过对绍兴的船和桥的描写,表现了绍兴独有的水乡风貌和秀美风光,以及水乡生活给儿童带来的无限乐趣..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诵读去体悟,使情感重到熏陶,体现语文教学人文性的特点.在抓住语言文学解读文本的同时,提升学习语文的素养。
【知识与能力】
2.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参差不齐、渲染、篝火等词语。通过朗读,感受文中的优美词句。
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4.围绕中心话题,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探究,对课文有进一步的认识。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让孩子们热爱大自然,并时刻怀着一颗强烈的好奇心去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
【过程与方法】
1.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拉近学生与江南水乡的距离。
2。以小组学习、轻松谈话的方式,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情感和意境的方法,使学生乐
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3.以各种形式的读,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4。辅以多媒体教学方法,突出文本美的意境,升华学生的情感。

六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为学 鲁教版 3.doc

六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为学 鲁教版 3.doc

一瓶一样() ) ③吾资之眼()④吾材之敏() ⑤不遂人也 )⑧竿于鲁也传之()⑨西蜀之吉南海() 学r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I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课题:《为学》两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 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思,理解文言文虚词“之”的用法。

2、 能够流畅地朗读全文,能够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感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 明白“人之为学”,关键在“为”的道理,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刻苦努力。

学习重点:1、 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思,理解文言文虚词“之”的用法。

2、 能够流畅地朗读全文,能够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感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学习难点:明白“人之为学”,关键在“为”的道理,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刻苦努力。

内容导航:一、自主学习与验收:1、 修轻松松把空填。

本文作者是 ,字 , 朝文学家。

题目的意思是 。

文章原题是 可见这篇文章原是作者作为长辈对晚辈的。

2、 任任御御来注音。

为学()不遂人也()久而不詹焉()咨乎成()屏弃而不用()芋 于鲁也传之()蜀之郦()子何恃而往()谴于富者曰(3、 7傲隹确确说词义。

①吾策之昼()②吾花之旗( ()⑥买舟而下()⑦子何恃而往(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之J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吾欲本南海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4、aa®®译句子。

(1)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2)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3)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其有常哉?(4)子何恃而往?(5)以告富者。

(6)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7)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8)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派派眼喉读课文,注意下列语气词所表示的语气。

乎:矣:哉:也:三、小组合作学习:(想一想,说一说)1、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古往今来有不少名人故事、名言警句、俗语格言,也是说明这个道理的,请你说出一个来。

六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试题 为学 鲁教版【精品】

六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试题 为学 鲁教版【精品】

《为学》一课一练【精品】一、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2、不逮.人也()3、迄.乎成()4、屏.弃而不用()5、卒.于鲁.也传之()( )6、岂有常.哉()7、蜀之鄙.有二僧()8、语.于富者曰()9、吾欲之.南海()10、子何恃.而往()11、犹.未能也()12、越.明年()13、西蜀之去.南海()1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5、吾一瓶一钵足.矣()16、久而不怠.焉()17、富者有惭色.()18、是故..聪与敏()二、古时文言文没有标点符号,常用文言虚词表达特定语气,将下列加点虚词与所表达的特定语气用横线连接起来。

1、天下事有难易乎.表反问语气2、为之,则难者亦易矣.表肯定语气3、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表加强语气4、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表疑问语气5、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表感叹语气三、解释“之”字的用法。

1、圣人之.道()2、学而时习之.()3、吾欲之.南海()4、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四、翻译下面的句子。

1、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2、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3、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4、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5、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6、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7、子何恃而往?8、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9、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10、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11、吾欲之南海,何如?五、填空1) 从文中“________ __”这句可以看出去南海是相当困难的。

富者想“________ __”,结果未能实现;贫者只依靠“___ ______”,就实现了自己的宏愿。

2) 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教育“子侄”,从“___________ _”这句话可以看出他希望子侄立定志向,刻苦学习。

3) 本段通过贫富二僧往南海的故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的道理,告诉我______________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学》同步练习一、指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

( )A、不逮.人(dài) 迄.乎成(qì) 昏与庸.(yōnɡ) 屏.弃(bǐng)B、蜀之鄙.(bǐ) 何恃.(shì) 饭钵.(bō) 惭.色(cán)C、语.于富者(yǔ) 僧.人(sēng) 久而不怠.(dài) 彭端淑.(shū)二、了解下边文言词语的意义或用法:1、下边句中加点的词,有的意义跟现代汉词不同,有的读音也不同,在括号里加以说明。

蜀之鄙.有二僧( ) 贫者语.于富者曰( ) 子何恃.而住( )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者”在文言中相当于“的人”、“的东西”、“的事情”等。

试解释下边句子中的“者”字。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 富者有惭色( ) 能者为师( ) 普通劳动者( )3、“乎”、“矣”、“也”、“焉”、“哉”都是文言中常用的语气词。

先朗读下边的句子,然后说明加点词所表达的语气。

天下事有难易乎( )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吾数年来欲舟而下,犹未能也(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三、默写:1、贫者语于富者曰:“,?”富者曰:“?”曰:“。

”富者曰:“,。

?”2、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旦旦而学之,,,迄乎成,而。

吾资之聪,;,倍人也;屏弃而不用,。

四、下列句子与原文一致的是:( )A、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B、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C、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开轩面场园,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五、下面句子节奏与停顿错误的一组是:( )A、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B、人之/为学/有难易乎?C、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D、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

六、判断正误,对的打“A、孔子,名丘,字仲屁,战国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 )B、韩非,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是占国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是其重要著作。

( )C、彭端淑,清代四川人,著有《白鹤堂文集》。

( )D、薄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清代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 )E、《归园田居》、《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书湖阴先生壁》、《游山西村》的作者分别为陶渊明、孟浩然、杜甫、王安石、辛弃疾。

( )七、解释下边加黑的字: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 )2、迄乎成( )3、屏弃而不用( )4、岂有常哉( )5、犹未能也( )6、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八、下面是一个文言小故事,请大家结合注释,看能不能把它译出来给朋友听:买椟还珠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②,为木兰之柜③,薰以桂椒④,缀以珠玉⑤,饰以玫瑰⑥,辑以翡翠⑦。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⑧。

注释:①买椟还珠——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由于用心的本末倒置,造成了事与愿违的结果。

椟(dú)——盒子、匣子。

珠——宝珠。

②于——介词,相当于“到”。

郑——郑国。

③木兰——落叶小乔木,花大而鲜美,微香,木材珍贵。

柜——匣子、盒子。

④薰——薰蒸。

以——介词,用。

桂椒——用桂花和花椒花摄取的香料。

⑤缀——点缀。

⑥玫瑰——指玫瑰玉。

⑦辑——同辑,连缀,镶嵌。

翡翠——绿色的宝石。

鬻(yù)——卖。

译文:九、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试写下来,字数不限。

十、作文练习请以“倾听之诉说”为题,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篇作文。

答案一、答案为C组。

C组中“语”音应为“yù”。

二、本题三个小题引导学生学习文言词和虚词。

学习文言实词,注意古今比较;学习文言虚词,作了适当提示,对学习方法也有所启示。

1、蜀之鄙有二僧(“鄙”是边境的意思,在现代语中,“卑鄙”的“鄙”是品质低劣的意,“鄙视”的“鄙”是轻蔑的意思,只有“边鄙”的“鄙”是边境的意思)贫者语于富者曰(“语”是“告诉”、“说”的意思,读yù。

在现代语中,“语言”的“语”是“话”的意思,“不言不语”的“语”是“说”的意思,读yǔ)子何恃而往(“子”是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在现代语中,最常用的意思指儿子)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是“反而”、“难道”的意思,在现代语中,“回顾”的“顾”是“看”的意思,“顾全大局”、“奋不顾身”的“顾”是“照管”、“注意”的意思)2、学之,则难者亦易矣(的东西) 富者有惭色(的人)能者为师(的人) 普通劳动者(的人)3、天下事有难易乎(表疑问语气)为之,则难者亦易矣(表感叹语气)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表肯定语气)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表加强语气)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表反问语气)三、1、“吾欲之南海,何如?”、“子何恃而往?”、“吾一瓶一钵足矣。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可恃而往?”2、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久而不怠焉、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倍人也、吾材之敏、其与昏庸无以异也四、答案为C组。

A 组“难者亦易矣”后句号应为分号;B 组“温”应写作“愠”;D 组“场园”应为“场圃”。

五、C 组。

C组停顿应为“蜀之鄙/有二僧”。

六、A (×)孔子为春秋时鲁国人。

B (×)韩非为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E (×)《钱塘湖春行》、《游山西村》的作者分别为白居易、陆游。

七、1、为:做2、迄:等到3、屏弃:摒弃4、常:常规,永远不变的5、犹:还,尚且6、顾:难道;哉;语气词,表反问八、译文:楚国有个到郑国卖宝珠的人,用珍贵的木兰木做成了盒子,又用桂椒香料加以薰蒸,用宝珠加以点缀,用玫瑰玉加以装饰,用翡翠玉加以镶嵌。

郑国人买了他的盒子,而退还了他的珠子。

这可以称作善一地卖盒子了,但不能称作善于卖珠子。

九、本题答案不求一律,只要谈出体会即可。

提示:条件好的富者,并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条件不好的贫者反而实现了。

可见理想的实现,不完全决定于条件的优劣。

远行的条件有二:一是客观的条件,舟和车;二是主观的条件,双足和意志。

前者要多年积钱去买;后者却就在自己的身上。

意志坚定的人,在艰苦的条件下,不怕艰险,用自己的双足走路,终于实现了理想。

意志薄弱的人,因怕艰苦,所以同样有双足,愿望却无法实现。

学习也是这样,同样有头脑,有的人能刻苦努力,成了专家、学者,有的人不肯刻苦钻研,终于毫无收获。

困难,在意志坚强的贫僧面前是老鼠;在意志薄弱的富僧面前却变成了老虎。

十、例文及简评:倾听水之诉说水分子折射出太阳的七色光彩——很美,很美,但它们凝聚成的透明的水珠,却蕴含着另一种充满力量的美。

这是水的哲理。

记得一个清晨,我惊喜地发现,在吊兰纤细的花蕊上,凝聚着一个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放出奇异的光彩,含羞地笑着。

“小露珠,你早!”我问它问好。

“谁说我小,我都十几亿岁了!从地球诞生的那天起,我就存在了。

”小水珠说。

我目瞪口呆,只得洗耳恭听。

“听我说,孩子。

这个蓝色小球(它竟称地球是蓝色小球),最初是一片汪洋。

这蔚蓝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无数小水珠汇集成大海,生命在海水中孕育,繁衍生息,然后有了陆地,直到一百多万年前才有了人类。

”唉,它似乎在为地球立传呢。

嘘!接着听它讲:“人同有多美,天空湛蓝如洗,云朵洁白似雪,地上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哪一个与水无关?我们以清澈的身影在自然中游历着,有时是涓涓细流,有时是烟云缥缈,有时又是玉骨冰心。

”哦,我已不由自主地沉浸在美妙的想象中了。

小水珠眨着眼睛,又一个故事打断了我的思路:“我从大海的怀抱升到空中。

我看着地上无垠的田地、山水,心里禁不住一阵喜悦,忽然,我看见一块干涸的稻田在向我们求助。

我和伙伴们刚要降雨人间,云彩把拉住我们:‘何必呢,干嘛不与我舞蹈于天空呢?’她似乎很自在。

我们不愿意,她就用软绵绵的身体包住我们,我们好像吃了迷魂药,越来越沉。

云彩继续在跳她的舞,自我陶醉呢。

可她哪里知道,我们正团结在一起,手挽手,肩并肩。

终于摆脱了云彩,降落到稻田里。

胜利了,云彩的得意舞姿早变作一个空影了。

“有时,我们变成的冰晶,像玉屑似的,往下飘落。

遇到了地面温暖的气息就又融化成原来的样子为人间降甘霖了。

人们在雨中歌唱,花儿绽开笑脸,新绿亮出光泽……他们在迎接我哪!雨过天晴,一道彩虹挂在天边,你一定以为是仙女晾丝带呢,其实是我们折射成的七色光。

它美,是吗?可总这样怎么能滋润万物呢?于是我们一闪身就又变成原来的样子了。

我们水更爱自己凝聚成的纯洁的外表和透亮的心灵、这样更美。

”啊,水的故事多美,水的声音多美。

听,每一个露珠都在诉说,整个自然都在回响:七色光很美——很美,凝聚的水珠更美——更美。

赞美这水的哲理吧![简评]想象奇特是这篇文章的突出特点。

生活中,人们对水的了解很多;文坛上,人们对水的想象非常丰富。

这篇文章是赞美水的纯洁自然的美和凝结成水珠的力量的美。

通过白露珠问好,引出了故事。

小水珠述说了水发展的历史,讲述了自己在美丽的自然中的各种形态,还重点讲了自己冲破重重困难为人民造福的故事。

文章新奇而真实,读者如穿行在行云流水之中,感到清新、亮丽、亲切、自然。

文章不用科学术语,也不照本宣科,而是用“形象”传情达意。

如“我们以清澈的身形在大自然中游历着,有时是涓涓细流,有时是烟云缥缈,有时是玉骨冰心”。

在帮助干涸的稻田时,作者设计了一个情节:云要邀水珠跳舞,并用软绵绵的身体包围了它们,使它们“像吃了迷魂药”,身体越来越往下沉。

终于,小水珠们手拉手团结一心,摆脱了云的纠缠,来到了稻田。

这故事多么美妙,多么耐人寻味呀。

还有彩虹是仙女晾丝带的想象,也足见作者想象力的丰富。

奇特大胆的想象加上生动的描写、适当的抒情,是这篇习作成功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