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实证
我国医药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医药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作者:刘良陈桂红韩扣兰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11期[摘要] 我国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是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本文通过分析医药产业集群的内涵和特征,针对目前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打造我国具有竞争力的医药产业集群的对策。
[关键词] 医药产业集群问题对策步入21世纪,全球医药市场已经进入了集团军作战的新时期,国际上跨国制药企业凭借产品、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的输出和有效的兼并联合,实现低成本的商品扩张和资本扩张战略。
中国医药产业要面对跨国公司的挑战,发展规模化、集体化经营,加快有效的兼并、联合、建立联盟,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潮流。
一、医药产业集群的内涵和特征在医药领域中,大量的医药技术创新机构、医药技术企业以及相关的中介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通过合作竞争,形成了拥有强大的企业规模、产业链和增值链以及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创新能力的产业形态,这种产业形态就是医药的产业集群。
医药产业集群主要有着以下的特征。
1.人才、知识、资本高度集聚。
众多企业在地域空间上的集聚是一般产业集群的共有特性,医药产业集群的集聚性同时更表现在人才、知识、资本等方面的高度集聚。
企业、人才、知识、资本的高度集聚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正向循环积累效应带来了医药产业集群的持续竞争力和创新优势。
2.企业之间、产学研联系密切。
空间上的集聚使生物医药企业、机构之间的技术合作、专业服务更加敏捷,“知识外溢”性更加明显,促进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提高集群的持续创新能力。
医药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在垂直纬度上与大学、科研机构的联系密切,在地理位置上一般位于大学,科学研究机构附近。
3.资源共享。
医药产业是具有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等鲜明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市场、资金等要素条件的共享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医药企业的交易成本和创业风险。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孵化器与公共实验室、法律咨询、研发外包、专利评估等一体化服务将会激励其创新、健康发展。
宁波市生物医药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与能力提升研究

宁波市生物医药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与能力提升研究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宁波市作为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的一个重要节点城市,正积极推动生物医药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提升自身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竞争力。
本文通过对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概况进行分析,探讨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建设路径与方法,并提出提升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能力的策略和措施。
二、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现状分析1.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效应,聚集了大量的生物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
目前,宁波市已形成了以制药、生物材料、医疗器械为主导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和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
2.产业链条不完善: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产业链条相对薄弱,缺乏关键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宁波市在生物医药研发、药物临床试验和生产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三、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的路径与方法1.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应积极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活动,提升集群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2.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宁波市政府应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的支持和引导,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增加创新投入,提升研发能力。
3.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引才机制,吸引优秀的生物医药人才加入到集群中。
4.加强与国际合作: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吸引国际上优秀的生物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来宁波投资和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四、提升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能力的策略与措施1.加强研发创新能力: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应加强研发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研发体系,加强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提高集群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产业集群,点燃创新驱动引擎

产业集群,点燃创新驱动引擎作者:肖寒来源:《走向世界》2021年第40期去年4月,科技部火炬中心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在现有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和培育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的产业集聚作用,以“一区一个主导产业”为布局原则,重点建设100个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若干万亿级产业规模和一批千亿级产业规模,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产业技术体系完备、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处于国际国内领先地位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不少地方都在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布局,期望抢占发展先机。
此次入围的名单,43个产业集群共分布在22个省份,其中广东、山东、湖北、湖南居于第一梯队,各有4个产业集群入选。
”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山东此次入围的4个产业集群之一,枣庄高新区锂电产业起步较早,有着扎实的产业基础,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
“我们精工电子正在继续加大投入,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平台,着力突破关键技术难题,加快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池技术等研发,确保形成领先优势。
”山东精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柯西文说。
该公司较早进入枣庄高新区发展,是国内唯一实现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动力电池及电池组、超级电容器和纯电动汽车产业链发展模式的企业。
截至2020年12月,枣庄高新区锂电产业园共有锂电相关企业19家,锂电产品160余种,其中山东省名牌产品8项,12项产品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枣庄高新区正在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锂电产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锂电产业年营业收入超过300亿元,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竞争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标志性企业。
近年来,围绕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山东省实施高新区“名片产业”培育计划,在重点发展产业领域选择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实施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重点支持试点集群开展产业链上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新型重大创新研发平台创建,推动其向技术链、产品链、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发展。
基于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估_以河南省为例_王亚伟

一个综合系 统 概 念 , 具 有 多 因 素、 模 糊 性、 动态性的特 点, 可以采用模糊综合评价进行研究 。 2. 1 模糊综合评判的一般模型 模糊综合评判模 型 是 由 因 素 集 U , 评判集V 和评
( ) 1 ( ) 2
( ) 。 a i个因素所对应的权重, 1 a 0 其中, i 为第 i= i≥ ∑a
·1 2 0·
科技进步与对策 2 0 1 2年
能力的基本内涵为核心 , 从总体目标出发 , 追求整体与局 , 。 中观和微观 部的统一 长期与短期的平衡 能够从宏观 、 3 个层次系统反映所评价区域的综合科技创新能力 。 ( ) 科学 性 原 则。 要 遵 循 科 技 发 展 的 基 本 理 论 和 3 从不同侧面设计能够反映 科技创新活 动 自 身 的 特 点 , 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 , 并且指标要有较好的可靠性、 独 代表性 、 统计性 。 立性 、 ( ) 可比 性 原 则。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是 对 多 个 区 域 的 4 科技创新能 力 状 况 进 行 综 合 评 价 , 应注意各区域间统 在具体指标选择上使各地区的指标含 计指标的差 异 , 义、 统计口 径 和 范 围 尽 可 能 保 证 一 致 。 并 在 时 间 上 保 持指标的相对稳定性 , 以便保证历史资料的可比性 。 ( ) 可操作性 原 则 。 为 保 证 获 取 数 据 的 可 靠 性 , 要 5 最大限度利 用 和 开 发 现 有 统 计 系 统 发 布 的 统 计 数 据 ,
5] 军[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 2 5 个省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作出 6] 了分析 ; 杨竹莘 、 张 军 涛[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对我
( ) 科学 导 向 原 则。 科 技 创 新 指 标 体 系 的 建 立 是 1 继而找出所评价地区存在的 为了进行科 技 创 新 评 价 , 问题 , 寻求可操作 的 对 策 。 因 此 , 指标体系的建立应突 出科技创新 的 导 向 作 用 , 以激励产业的科技创新活动 紧紧围绕 “ 两个转变 ” 的目标 。 ( ) 系统性原则 。 评价指标体系应 以 区 域 科 技 创 新 2
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研究报告

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引言生物医药产业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也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的重要力量。
通过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可以加快生物医药领域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市场开拓,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二、产业集群的定义与优势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地域内,同一生产领域内相关企业或机构集聚,并形成一定的产业链条和价值网络的经济组织形态。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可以通过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具有以下优势:1. 创新优势:利用集聚效应,形成技术创新的合作和竞争机制,提高技术研发的效率和水平。
2. 人才优势:通过集聚,吸引高端人才,形成人才集聚效应,提高人才培养和交流的能力。
3. 产业协同优势: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整体产业效率。
4. 市场优势:通过集群内的企业竞争,促进产品的不断创新和市场开拓,提高产业竞争力。
三、构建现代化生物医药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1. 加大科研投入:政府应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推动产业技术升级。
2. 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生物医药人才培养,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加强产学研用结合,培养高素质的生物医药创新人才。
3. 优化政策环境: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供科技金融支持,降低企业创新风险。
4. 建设创新平台:政府应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研究院所和企业的支持力度,搭建创新平台,加强研发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
5. 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强与国际生物医药产业的合作与交流,吸收国外优秀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四、案例分析:中国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中国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是典型的成功案例。
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政策,上海已经形成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生物医药企业,形成了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包括新药研发、制造、销售和医疗服务等环节。
宁波市生物医药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与能力提升研究

宁波市生物医药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与能力提升研究随着国家医药产业政策的不断优化和落实,生物医药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迅速,成为了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近年来,宁波市抓住机遇,加大了对生物医药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和能力提升的研究和推动力度。
本文将从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形势、集群建设和能力提升的需求和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和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形势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目前,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已逐步形成了以医药制造、生物医药研发、医药商品流通和医药服务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各类企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目前,宁波市已有30多家医药生物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有230多家医药企业拥有医药生产许可证。
宁波市也形成了一批科研院所、高校、医院、科研机构等医药创新载体,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从产业发展形势来看,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宁波地处长三角经济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交通运输条件,便利的区位优势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链完整,涵盖了医药制造、医药研发、医药流通和医药服务等各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
宁波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经费支持、场地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
二、集群建设和能力提升的需求和挑战集群建设和能力提升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目前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集群建设方面,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仍处于初级阶段,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建设需要依托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产业集聚效应,而目前宁波市的科研机构和医药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尚未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配合和合作也较为薄弱。
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科技创新,但目前宁波市的生物医药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基于多层次灰色方法的旅游地产项目开发风险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

基 于 多层次 灰 色方 法 的旅 游地 产 项 目 开 发 风 险 评 价 模 型 及 实 证 研 究
耿 松 涛 陈文玲
( 1 .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 , 海南海 口 5 7 0 2 2 8 ; 2 .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 , 北京 1 0 ( O1 7 )
摘 要 : 旅 游地产是 将旅 游业 和房 地 产 两 大产 业融合 而衍 生 出的 一种 新 型 地 产 开发 模 式 , 目前 已经引起 各 地政府 的 高度 重视 , 但 在 实际的开发 与 运行 中存 在
收稿 1 5 t 期: 2 0 1 2— 0 9— 2 4 ;修 订 日期 : 2 0 1 3一 O 2— 2 5
作者简介 : 耿松涛( 1 9 7 8一) , 男, 博 士, 海南大 学旅 游学 院副教授 , 主要研 究 方向为旅 游产 业经 济、 旅 游企业管理。陈文玲 ( 1 9 5 3一) , 女, 博 士, 国务 院研究室综合 司司长 , 教授、 博导 。
面( Wo o d s , 2 0 0 1 ; R e z a k , 2 0 0 2; P r y c e , 2 0 0 2; Wo o d s 和 Hu , 2 0 0 2; Ho b o n , 2 0 0 2 ) 。C l e v e r
( 2 0 0 1 ) 通过对德国房地产投资旅游业的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 , 发现这种投资顺应 了社会经济发展和消费者需求变化趋势 , 休 闲社会来临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问休闲 度假 , 旅游业正在成为房地产商投资的热点 , 而房地产迎合旅游业会有更广阔的市 场。 目 前 国外专门研究旅游地产投资风险方面的理论不多 , 但对于房地产投资风 险分析 的研 究有 一 些 值 得 我 们 借 鉴。S i n d t ( 1 9 9 8 ) 在《 R e a l E s t a t e I n v e s t m e n t A n a l y s i s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 ) 一书中研究 了房地产投资分析问题。J o v a n o v i 6 ( 1 9 9 9 ) 和 S p a u l d i n g ( 1 9 9 7 ) 对房 地产 投资 风 险做 了全 面 的研 究 , 主 要集 中在 房地 产 项 目投 资 风险识别 、 评价和防范等方面。针对旅游房地产的研究 , 我国学者涉足也较早 , 陈 卫东 ( 1 9 9 6 ) 探讨 了旅 游 房地产 的有 关 问题 , 并 提 出了 区域 旅 游 房地 产 的三 种 开 发 模式 , 即随意型、 规划型和混合型; 陈谅 闻( 1 9 9 8 ) 对环西湖各类旅游建筑的合宜性 进行 了探 讨 ; 沈 飞( 2 0 0 1 ) 把 旅 游 地 产 定 义 为 以旅 游 度 假 为 目的 的 房地 产开 发 、 营 销, 开发项 目 全部或部分实现旅游功能 ; 周霄和黄猛( 2 0 0 7 ) 以深圳华侨城旅游地产 为例, 提 出 了旅 游 地产 投 资 成 功 需 具 备 的经 营模 式 、 主题 定 位 、 开 发 方式 、 投 资 时 机、 风险规避 、 项 目选址 、 资金运作 、 产品组合八大要素; 王琳 ( 2 0 0 7 ) 分析了我 国旅 游地产开发过程中存在 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 陈金定 ( 2 0 0 7 ) 探讨 了旅游度假地 产 开发 的制约 因素 和策 略 , 并 认 为 我 国旅 游 业从 传 统 的 观光 旅 游 向休 闲度 假 旅 游 的转 变使 得旅 游地 产 的发展迎 来 了难 得 的历 史 机 遇 ; 耿松 涛等 ( 2 0 1 2 ) 探 讨 了我 国 旅游地 产 开 发 中的单 一 地 产 开 发 和 复 合 区域 开 发 两 种模 式 , 从 产 业政 策 、 模 式选 择、 策划设 计 、 管理 保护 、 商业 营销 、 不 可抗 力 风 险 等方 面 进 行 了全 面分 析 , 并 提 出 了风 险规 避 的策 略与建 议 。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指导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指导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01.22•【字号】深府办〔2020〕2号•【施行日期】2020.01.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指导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指导意见》及《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5年)》《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发展改革委反映。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1月22日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指导意见为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推动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优化空间布局,聚焦优势领域,加速产业集聚,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对深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抢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把握生物医药科技前沿发展动向,加速培育一批原始创新能力显著的优质企业,建设一批开放共享的产业服务平台,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引擎、全国生物经济先导示范城市、全球知名的生物科技创新中心与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
到202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实现突破2000亿元,初步构建创新生态活跃、基础设施完善、空间布局合理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建成“一核多中心”错位发展格局。
二、加强统筹协调,完善产业顶层设计(一)坚持创新引领。
打造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重庆国际生物城擦亮“重庆牌”

打造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重庆国际生物城擦亮“重庆牌”2020年以来,重庆国际生物城动作频频,不仅抛出系列政策干货,进一步聚合生物医药产学研方面的资源,打造产业链和生态链,还启动了美国雅培克等行业巨头建设,打响生物医药“重庆品牌”。
就在三四年前,重庆国际生物城所在的巴南区木洞片区还只有一个普通的服装工业园区。
如今,这里聚集了8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在重庆唯一被纳入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
重庆国际生物城正抢抓机遇、大胆转型,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努力打造长江上游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生物城。
抢抓机遇 规划布局生物医药2020年11月19日,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专注标志着高端抗肿瘤制剂将实现“重庆造”,也标志着又一家生物制药巨头在重庆国际生物城加快建设。
就在2012年,汽摩等传统产业还是巴南区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巴南区正在寻找推动全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
恰逢此时,我国提出加速培育发展生物医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巴南区抓住机遇,探索在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的木洞片区大胆规划布局生物医药产业,并先后被确定为全市医药产业“五园七基地”、全市生物医药“4+1”聚集区,为产业集群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之初,只有寥寥几家医药企业入驻。
为进一步打开局面,2017年,巴南区委、区政府果断决策,加快建设重庆国际生物城,聚焦生物医药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并为此出台各种专项政策,举全区之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发展。
同年,巴南被授牌“重Building A National Biomedical Industry Cluster Chongqing International Biology City Enhances “Chongqing Brand”政策引领 “大礼包”助推科研创新目前,重庆国际生物城正积极建设“1+3+N”特色产业体系。
这个产业体系以生物药为核心,以化学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为特色,将构建出完善的专业服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为重庆打造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提供支撑。
基于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估——以河南省为例

1 区域 科 技 创 新 能 力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的构 建
科 技 创 新 能 力 综 合 评 价 的前 提 。构 建 区 域 科 技 创 新 能 力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口 : ( ) 学 导 向原 则 。科 技 创 新 指 标 体 系 的 建 立 是 1科 为 了进 行 科 技 创 新 评 价 , 而 找 出所 评 价 地 区 存 在 的 继
问题 , 求 可 操 作 的 对 策 。 因 此 , 标 体 系 的 建 立 应 突 寻 指
创 新 能 力 进 行 了 综 合 评 价 和 比较 分 析 ; 宗 璋 、 学 李 林
军 _ 运用 因 子分 析 法 对 2 5 5个 省 市 的科 技 创 新 能力 作 出 了分 析 ; 竹 莘 、 军 涛 [ 利 用 灰 色 关 联 分 析 理 论 对 我 杨 张 6 国八 大 经 济 区 的 科 技 创 新 能 力 进 行 了综 合 分 析 、 价 评 及 排 序 ; 有 部 分 学 者 采 用 神 经 网 络方 法 、 拓 评 价 方 还 可
时 也 简 化 了 评 判 方 法 ; 后 利 用 该 模 型 对 河 南 省 的 科 最
技 创 新 能 力 进 行 了 评 价 和 比 较分 析 。
科 技 创 新 能 力 , 取 合 理 的科 技 创 新 战 略 , 持 和 提 高 采 保 竞 争 优 势 , 取 最 佳 的 经 济 效 益 和 社 会 效 益 具 有 特 别 获
产业集群推进情况汇报

产业集群推进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地区不断推进产业集群建设,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产业集群推进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产业集群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各地区在产业集群规划和布局上做了大量工作,加大了对重点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了相关企业的集聚发展。
例如,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华南地区的电子制造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以深圳为核心的电子产业集群,有效提升了产业链水平和附加值。
其次,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供应等方面的支持。
这些政策举措为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再次,产业集群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一些产业集群开始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比如,华东地区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通过技术创新和合作联盟,逐步打开了国际市场,提升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各地区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建设创新平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些新兴产业集群如新能源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等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的来看,我国产业集群的推进情况总体向好,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产业集群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一些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不够协调,产业链条存在断裂现象;一些产业集群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下一步,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强产业集群之间的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综上所述,产业集群的推进情况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我们将继续积极推动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努力实现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产业的升级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厦府规〔2020〕7号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正文:----------------------------------------------------------------------------------------------------------------------------------------------------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厦府规〔2020〕7号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为加快推进厦门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和服务链,优化产业生态环境,全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提出如下措施。
一、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加大临床研究、新产品产业化及认证,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支持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大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生根能力,提升产业创新竞争力。
(一)支持企业开展研发创新。
对开展临床试验和在本市进行转化的创新药、改良型新药、仿制药,根据其研发进度分阶段予以奖励。
1.对创新药(1类生物制品、化学药和中药)完成临床前研究的,给予一次性400万元奖励;完成Ⅰ、Ⅱ、Ⅲ期临床试验的,分别给予一次性500万元、1000万元、1500万元奖励;完成境外临床研究的,给予一次性300万元奖励。
2.对改良型新药(改良型生物制品、改良型化学药和改良型中药)完成临床前研究的,给予一次性100万元奖励;完成Ⅰ、Ⅱ、Ⅲ期临床试验的,分别给予一次性200万元、400万元、800万元奖励;完成境外临床研究的,给予一次性200万元奖励。
3.对在全国前三个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品,每个品种分别给予一次性300万元奖励。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财政局)(二)支持创新品种产业化1.对取得创新药、改良型新药、仿制药(含生物制品、化学药、中药)药品注册证书并首次在本市实现产业化的,按照类别每个品种分别给予1000万元、500万元、300万元奖励。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向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向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从定义来看,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所谓“新”,便是注重新技术与产业的外延,在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中,注重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创新结合。
生物医药产业也将迎来新一轮变革,新质生产力驱动医疗场景变革的同时,面对大环境、监管、市场的多重压力,医疗产业各方都需要“进化式创新”,来重新定义更有价值的产品、服务、运营与价值链生态。
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现存问题与挑战(一)在美国推动与中国科技“脱钩”的宏观背景下,产业链供应链短期循环不畅与长期调整并存,原有供应链良性协作机制将会打破,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受到挑战。
当前,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以美国为首,为确保其生物制药保持持续竞争力和全球领导地位,基于其政治利益诉求,不断抬高技术、贸易与规则门槛,并通过立法等形式,企图推动与中国的科技“脱钩”“断链”,持续打压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潜力。
例如在法律层面,美国明确列出生物技术作为美国重点保护发展的关键技术,并制定详细的对华战略路线图。
国会要求禁止向中国出口包括高端医疗设备和生物技术在内的核心技术;此外,美国司法部宣布的“China Initiative”计划,对于中美之间的科技创新人才流动和交流的限制产生了重大影响。
国内生物医药产业供应链能力的建设尚处于起步期,生物医药领域面临原材料、试剂耗材、科研仪器设备国产供应门类品种少、质量不稳定等困境,对高成本的进口供应呈现高度依赖特征,例如细胞培养基、蛋白纯化填料90%以上依赖进口。
而美国企图推动与中国科技“脱钩”的举动,将会对国内包括生物医药领域在内的产业链供应链构建能力产生进一步影响,进而制约相关基础研究能力与研发创新能力。
国内外医药产业联盟研究综述

高 科 技 水 平 的 产 品 区 别 于 一 般 产 品 , 它 以人 为 使 用 对
象 , 达 到 预 防 、治 疗 、诊 断疾 病 的 目的 。 由于 医 药 研 发 等 联 结 方 式 ,建 立 起 的 正 式 或 非 正 式 的 长 期合 作 关 系 。 郭 岭 (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出产 业 联 盟 是 相 关产 业 中 的多 个 企业 2 0 )H 提
医 药 产 业 是 技 术 先 导 型 产 业 , 也 是 国 民经 济 中发 展 最 快 的 行 业 之 一 。 医药 产 品 作 为 一 种 具 有 高 技 术 含 量 、
同等 正 式 法 律 文 件 ,使 企 业 相 互 承 诺 和 相 互 信 任 的 一 种
合 作 活 动 。 国外 未 有 对 医 药 产 业 联 盟 内涵 单 独 定 义 的 研
的 发 展 背 景 和 研 究 现 状 , 借 鉴 外 国 医 药 产 业 联 盟 的经 验
对 医药 产业 的升 级转 型 都有 十 分 重 要 的意 义 。
以来 ,产业联盟 的理论 与实 践研究 成为了关注 的焦点 。
m t M・ ( 0 0 , 2 0 年 )等 儿 从 合 作 伙 伴 选 择 t・ A 2 0 年 04
作 者简 介:柴瑁 芳 ( 9 8 ),女 ,浙 江工业 大学 ,研 18一 究方向:药事管理 。
通 过 协 议合 作 等 方 式 聚集 企 业 的 优 势 资源 和核 心 能 力 , 以共 同完 成某 一 关 键项 目的 组织 模 式 。
13 1
● 业 观 察 产
现代物业 ・ 现代经济 21年第1卷第9 02 1 期
究 , 产 业 联 盟 概 念 的界 定 基 于 理 论 及 实 践 案 例 的 探 析 同
辽宁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58ECONOMIC & TRADE UPDATE一、引言生物医药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民对健康生活诉求的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
以美国、欧洲、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已将生物医药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我国也紧跟时代步伐,将生物医药产业列为战略新兴产业,辽宁省响应国家号召,发布了相关政策,鼓励并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沈辽宁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张思文 龚晓楠 赵 迪【摘 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实力的提升,辽宁相继形成了沈阳、大连、本溪、锦州等四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在拥有得天独厚药材资源优势、基础研发实力的同时,也面临产学研合作程度较低、融资渠道狭窄、集群凝聚力较弱等问题,通过对辽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进行SWOT分析,以提出推动集群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生物医药;产业集群;SWOT分析阳、大连、本溪、锦州等四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形成较好发展态势。
二、辽宁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SWOT分析(一)优势(S)辽宁省道地药材资源丰富,生物科技基础研发实力较强,生物研发机构111家,科研院所15个,医药类高校18所,医药储备人才丰富,更是拥有以沈阳三生、辽宁大成为代表的生物医药类企业,拥有较好的市场竞争优势。
除此之外,辽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初步已成规模,沈阳高新技术开发区主要研制生物制药;大连医药产业集群重点打造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涉及生物医药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生物材料技术等重点领域;本溪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及疫苗、高端仿制药及化学药物新制剂,累计投资上百亿;锦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则以中枢神经系统领域为核心,专注于心血管及血液系统药物领域的研究。
四大产业集群各有重点,集中优势,差异发展,极大地带动了产业集群内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劣势(W)辽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内部中小企业较多,缺乏绝对实力的龙头企业拉动,只有以贵今生物医药、成大生物、沈阳三生等为代表的个别企业,在全国生物药品工业企业排名中能有一席之地,大多数中小企业结构重复,资源浪费,缺乏重量级产品,品牌效应极不明显,凝聚力较弱。
宁波市生物医药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与能力提升研究

宁波市生物医药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与能力提升研究摘要:生物医药产业是宁波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国家“三医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宁波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具备优越的条件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本文通过分析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宁波市生物医药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的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措施,以促进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能力提升和创新发展。
二、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分析宁波市的生物医药产业起步较晚,但在近年来发展迅速。
目前,宁波市拥有一批生物医药企业,其中包括一些知名的企业,如联合利华、宝洁等。
宁波市也建立了一些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如中能生物医药园等,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发展的平台。
宁波市的生物医药产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科研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等,限制了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三、宁波市生物医药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的意义生物医药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对于促进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的能力提升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设生物医药创新型产业集群,可以促进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共享资源,提高整个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生物医药创新型产业集群可以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生物医药创新型产业集群可以促进人才培养和引进,提供人力资源支持,推动产业的长期发展。
四、宁波市生物医药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的政策建议和措施为了推进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的能力提升和创新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政策建议和措施:1.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建立一批生物医药研发基地和创新平台,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吸引优秀的科研人员和企业投入研发工作。
2.加大科研投入。
增加财政投入,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能力。
3.优化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强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引进,提供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
4.加强产学研合作。
鼓励企业与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共同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推动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发展。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能力评价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能力评价内容摘要:增强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能力已经受到学术界和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
正确评价集群开放式创新能力,对于增强集群创新能力水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阐释了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的内涵,探讨了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基于技术吸收能力、市场能力、创新文化和社会资本四个维度构建了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了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能力评价模型,以期对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能力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模糊综合评价评价模型引言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由相互联系的企业和相关支撑机构有机构成的协同体。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开放式创新促进了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等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我国,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能力总体上还比较弱,缺乏竞争优势。
为更好促进我国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必须准确把握集群开放式创新能力水平。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综合评价模型已经显得非常迫切,同时可为集群创新战略管理、创新政策的制定等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内涵(一)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定义Chesbrough 教授(2003)首次明确提出了“开放式创新(open innovation)”的概念,并认为企业应该善用外部的知识与创新,结合内部的资源与市场途径,促进新技术的发展,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其核心理念在于,有价值的创意可以从公司的外部和内部同时获得,其商业化路径可以从公司内部进行,也可以从公司外部进行。
目前,鲜见有学者对集群开放式创新的概念进行界定。
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的含义可在借鉴企业开放式创新一般定义的基础上,结合产业集群的特点加以拓展。
本文认为,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是指集群创新主体在动荡的竞争环境下,为提升集群动态创新能力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通过高效整合集群内外各种创意资源、促进创新知识在集群内部创造和扩散,并将创新成果应用集群内外进而创造更高商业价值的群体创新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样本矩阵:
二、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多层次灰色评价 模型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评价方法能有效解决部 分信息确知 、 部分信息不确知或未知的不对称性问题, 本文构建了多层次灰色评价模 提高评价的精度 。 因此, 型对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进行分析评价, 具体 评价方法如下: ( 一 ) 指标处理与标准确定 1. 指标无量纲归一化处理 将三级评价指标 Vi 按照是否可以量化分为定量指 为了避免计算结果受指 标和定性指标 。 在定量指标中, 标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 应在运算前对原始数据进行无 量纲归一化处理, 其计算公式为: Zij = ( Xij - Xj ) Sj
行业探讨 | Industry Discussion
基于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的生物 医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实证研究
□曹
[摘
阳
朱丽娜
茅宁莹
要 ] 通过对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要素的分析,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并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 对江苏 、 广东 、 上 海、 河北 、 山东 、 浙江 、 四川 、 天津等省市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 进而找出阻碍集群创新的相关 因素, 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健康 、 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
94
循科学性 、 现实性 、 有效性 、 可操作性 、 可比性 、 动态性原
Enterprise Economy 2012 年第 5 期 ( 总第 381 期 )
基于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实证研究
则,构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 表 1 所示 。
量为 A1 = ( a11 , …, …, a12, a15 ) 、 V2i ( i = 1 , 2, 5 ) 的权重 …, …, 向量为 A2 = ( a21 , a22 , a25 ) 、 V3i ( i = 1, 2, 6 ) 的权 重向量为 A3 = ( a31 , …, a32 , a36 ) 。 ( 三 ) 组织评价专家评分, 确定样本矩阵 组织 p 位专家按照评价指标评分等级标准对生物 医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指标层指标 Vij 评分,设评价专 家序号为 k, …, 第 k 位专家对指标 Vij 打出的 k = 1, 2, p,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关键词 ]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创新能力; 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 [ 中图分类号 ] F269. 23 [ 作者简介 ] 曹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6 - 5024 ( 2012 ) 05 - 0094 - 04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江苏省医药企业创新战略研究 ” ( 批准号: 2010SJD630072 ) [ 基金项目 ]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阳,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经济学教研室主任 、 副教授, 博士生, 研究方向为医药产业政策; 朱丽娜,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硕士生, 研究方向为医药产业政策; 茅宁莹,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副教授, 博士, 研究方向为医药技术创新政策 。 ( 江苏 南京 211198 )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luster, and construct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is paper applies multilevel grey evaluation model to conduct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Guangdong , Shanghai, Hebei, Shandong, Zhe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luster in Jiangsu, jiang, Sichuan, and Tianjin provinces or direct - controlled municipality, and further identify relevant factors impeding the cluster innovation so as to place the foundation for health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luster. Key words: 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luster; innovation capability; multilevel grey evaluation model
6, 7] 在对集群创新能力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 5 , , 遵
力,并及时消除阻碍集群创新能力提升的负面因素,使 产业集群对技术创新产生持续的正协同作用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 2 ] 。本文对多个省市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进 行了实证研究,为科学认识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与不 足, 促进政府管理者制定完善的集群发展战略进而提升 集群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 一、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的构建 ( 一 )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是指处于以生物医药产业为核
发展生物医药 、 抢占生物经济制高点已经成为世界 各国新一轮竞争的焦点 。客观认识产业集群的创新能
[1]
心、 相关辅助性机构为支撑, 在拥有同一产业文化的地域 范围内高度集聚, 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垂直和水平联 系, 区域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的生物医药企业和相关机 构所构成的地域产业综合体 [ 3 ] 。 集群创新能力是指蕴含 在产业集群整体组织结构中的有利于交互式创新活动的 共 程序性知识总和, 体现为集群在搜索与获取外部知识 、 享与交流内部知识、 协同与整合互补性知识单元, 以及在 此基础上创造和积累新知识等方面的总体能力 [ 4 ] , 是支 撑集群创新和保持持续技术竞争力的基础。 ( 二 )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 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