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初三物理教案物质的物理属性.docx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概念。
引起学生对物质的物理属性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物质的物理属性的定义。
物质的物理属性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质的物理属性。
通过举例说明物质的物理属性的重要性。
1.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并讨论它们的物理属性。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体验物质的物理属性的变化。
1.5 作业:让学生收集有关物质的物理属性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
第二章:物质的密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
2.2 教学内容: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方法。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自测量物质的密度。
通过问题解答,让学生理解密度的影响因素。
2.4 教学活动:让学生使用实验器材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密度的变化规律。
2.5 作业:让学生设计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并记录实验结果。
第三章:物质的比热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测量物质的比热容。
3.2 教学内容: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测量物质比热容的实验方法。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自测量物质的比热容。
通过问题解答,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影响因素。
3.4 教学活动:让学生使用实验器材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比热容的变化规律。
3.5 作业:让学生设计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并记录实验结果。
第四章:物质的硬度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硬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测量物质的硬度。
4.2 教学内容:硬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不同物质的硬度比较。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自测量物质的硬度。
通过问题解答,让学生理解硬度的变化因素。
4.4 教学活动:让学生使用实验器材测量不同物质的硬度。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物质的物理属性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物质的物理属性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质的质量、密度、比热容、硬度等物理属性的概念及意义。
(2)掌握不同物质的物理属性差异及其应用。
(3)学会运用物理属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巩固对物质物理属性的理解和应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质的质量、密度、比热容、硬度等物理属性的概念。
(2)不同物质物理属性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密度、比热容等物理属性的计算和理解。
(2)运用物理属性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鉴别真假黄金、比较不同物质的硬度等,引发学生对物质物理属性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质量:介绍质量的概念,讲解质量的测量工具及方法。
(2)密度:讲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及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密度的变化规律。
(3)比热容:介绍比热容的概念,讲解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4)硬度:讲解硬度的定义及测量方法,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硬度差异。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物理属性应用,如金属的导电性、水的比热容较大等。
四、课堂练习:1.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一个物体的密度,并判断它是实心还是空心。
2. 比较不同物质的硬度,分析在生活中如何利用硬度性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物质物理属性知识。
2. 收集生活中的实例,运用所学的物理属性知识进行解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的物理属性,通过实验和分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物质的质量、密度、比热容、硬度等物理属性的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其他物理属性,如磁性、导电性等,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更多物理属性。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常见的物理属性。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属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物理属性概念及其分类2. 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物理属性的定义及特点3. 物理属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物理属性概念、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物理属性的定义及特点。
2. 教学难点:物理属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的物理属性。
2. 利用生活实例,使学生理解物理属性的实际意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不同特性。
2. 新课:介绍物质的物理属性概念,讲解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物理属性的定义及特点。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属性应用实例,如为什么石头比水重、为什么夏天大地发热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讨论物理属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物质的物理属性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物理属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实践操作等。
3. 评价标准:能准确理解物理属性的概念,掌握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物理属性的定义及特点;能运用物理属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七、教学拓展1. 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物理属性的深入研究。
2. 其他物理属性的学习,如导电性、磁性等。
3. 物理属性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新材料研发、能源利用等。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教具(如各种物质样品、测量工具等)。
2. 网络资源,如科普文章、视频等。
3. 生活实例,如日常用品、建筑物等。
九、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物理属性的重要性。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物质的物理属性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基本物理属性的特点和测量方法。
3. 能够运用物质的物理属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 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概念和意义。
2. 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基本物理属性的特点和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1. 物质的物理属性的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1. 教案、PPT、教学设备。
2. 实验器材:密度计、温度计、硬度计等。
3. 教学素材:生活中的物质物理属性实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物质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物质有哪些物理属性吗?这些属性有什么意义?二、教学物质的密度(15分钟)1. 讲解密度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密度的测量方法:密度计的使用。
3. 举例说明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物质的比热容(15分钟)1. 讲解比热容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比热容的测量方法:温度计的使用。
3. 举例说明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物质的硬度(15分钟)1. 讲解硬度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硬度的测量方法:硬度计的使用。
3. 举例说明硬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物质的透明度(15分钟)1. 讲解透明度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透明度的测量方法:观察法。
3. 举例说明透明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使学生了解了物质的物理属性,能够运用这些属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物质的导电性(15分钟)1. 讲解导电性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导电性的测量方法:电流表的使用。
3. 举例说明导电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教学物质的磁性(15分钟)1. 讲解磁性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磁性的测量方法:磁铁的吸引和排斥。
3. 举例说明磁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物体的物理属性 教案

物体的物理属性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物体的物理属性教案目标:1. 理解物体的物理属性是指物体所具有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重量等特征。
2. 掌握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物理属性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描述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1. 物体的物理属性的定义和分类。
2. 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物理属性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属性的概念,并能正确分类和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1. 物体样本集:包括不同形状、颜色、质地、大小和重量的物体。
2. 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忆和讨论他们所了解的物体的物理属性,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
知识讲解:1. 通过课件或黑板,向学生介绍物体的物理属性的定义和分类,包括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和重量等。
示范与实践:1. 教师选取一个物体样本,向学生展示,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该物体的物理属性。
2. 学生们根据教师的示范,观察和描述其他物体样本的物理属性。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词语,如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和重量等,帮助学生进行描述。
巩固与拓展:1. 学生们分组进行小组活动,每组选择一个物体样本,观察和描述该物体的物理属性,并向其他组展示和描述。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各组展示的物体的物理属性,梳理出共同点和差异点。
评价与反思:1.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展示。
2.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物体的物理属性的知识。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物理属性,形成良好的观察和描述习惯。
2. 学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索物体的物理属性对其功能和用途的影响。
教学资源:1. 物体样本集。
2. 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物理属性,帮助学生理解了物理属性的概念,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物质的物理属性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物质的物理属性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物质的质量、体积、密度等基本概念;(2)了解物质的比热容、热值等物理属性;(3)学会运用物质的物理属性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物质物理属性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质的质量、体积、密度等基本概念;(2)物质的比热容、热值等物理属性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难点:(1)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2)比热容、热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物质的质量、体积、密度等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1)讲解物质的质量、体积、密度等基本概念,强调它们之间的关系;(2)介绍物质的比热容、热值等物理属性,并通过实例解释其含义;(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物理属性差异。
3. 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不同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的物理属性变化规律;(2)提问回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练习:1.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一个物体的质量。
2. 某物质的比热容为4.2×10^3 J/(kg·℃),试求它在升高10℃时吸收的热量。
3. 一辆汽车的热值为2.4×10^7 J/kg,行驶100km消耗20kg汽油,计算汽车行驶100km所释放的热量。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整理课堂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物质物理属性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物质物理属性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第六章第五节物体的物理属性教学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五节《物体的物理属性》。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理解并掌握质量、密度、比热容、硬度这些物理概念。
2. 能够区分生活中不同物质的物理属性,并解释相关现象。
3. 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物质的物理属性。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天平、量筒等实验仪器,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2.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密度、比热容、硬度等物理属性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质量、密度、比热容、硬度等物理属性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以及如何将这些物理属性运用到生活中解释相关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量筒、不同材质的物品(如木块、铁块、石头等)、实验记录表格。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实验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鉴别假黄金、比较不同材质的椅子坐起来感觉的差异等,引发学生对物理属性的思考。
2. 讲解:讲解质量、密度、比热容、硬度等物理属性的概念,以及测量方法。
3.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测量不同材质的物品的质量、体积、温度等,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4. 分析讨论: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材质的物理属性差异,讨论如何将这些物理属性运用到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六章物体的物理属性第五节质量、密度、比热容、硬度1.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 密度: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3.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4. 硬度:物体抵抗外力压缩的能力。
七、作业设计1. 实验报告:完成实验探究部分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实验分析等。
2. 思考题:请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质量、密度、比热容、硬度等物理属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优质教学设计-精品教案精选全文

6.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 (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教师活动1量筒的使用方法:量筒是测量_________的工具, 其测量单位是______, 符号为______,(1mL=1cm3.1L=1dm3.1L=100.mL) 学生活动11.观察量筒。
(1)量筒的最大测量值为 mL;(2)量筒的分度值为 mL.2.使用量筒时, 应将其放在_________上.3.读数时, 应使视线与液体凹面的______相平, 如图a, 示数为_______。
通过阅读说明书, 正确使用量筒。
环节二:教师活动22.用量筒和天平测量石块的密度【实验目的】(1)会用量筒测量体积;(2)会用托盘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 进而计算出其密度的大小。
【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如果测蜡块或者木塞的体积该怎么办呢?你有几种方法呢?学生活动2【实验步骤】:(1)调节好天平, 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______记作____;(2)在量筒内倒入适量(适量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水, 记下水的体积记作V1, 用细线系住石块, 将其慢慢放入量筒中, 使其浸没, 记下水面所示的体积记作V2;(3)算出石块的密度ρ= 。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学生实验, 会用天平测石块的密度。
通过学生实验,会用天平测石块的密度。
环节三:教的活动3你能解答吗?例: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1)如何利用量筒量出质量为40g的酒精;(ρ酒精=0.8g/cm3)(写出计算过程)(2)如何利用天平称出体积为100mL的水。
(ρ水=1g/cm3)(写出计算过程)学的活动3找部分学生让黑板完成, 其他学生独自完成, 完成后评讲。
初中物理教案之物质的物理属性

初中物理教案之物质的物理属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概念,包括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
2. 使学生掌握测量和计算物质物理属性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哪些方面。
2. 测量和计算物质物理属性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物质物理属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实际问题中运用物理属性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的物理属性。
2. 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理属性的概念和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内容:1. 物质的物理属性概述:介绍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概念。
2. 测量和计算密度:讲解密度的测量方法,如排水法、比重瓶法等,以及密度计算公式。
3. 测量和计算比热容:介绍比热容的测量方法,如热量法、温度变化法等,以及比热容计算公式。
4. 测量和计算硬度:讲解硬度的测量方法,如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等,以及硬度计算公式。
5. 测量和计算透明度:介绍透明度的测量方法,如透光率法、透过率法等,以及透明度计算公式。
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物质的物理属性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物理属性是什么。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和透明度,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物质物理属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属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制品。
5. 总结:对本节课的物质物理属性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物质的物理属性图表。
初中物理教案之物质的物理属性

初中物理教案之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密度、比热容、硬度和磁性。
2. 让学生掌握物理属性的定义、单位和测量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物质的物理属性的定义、单位和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物质的物理属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实验室用具、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物质有哪些特性?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物质的物理属性。
二、教学物质的密度(15分钟)1. 教师讲解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2. 学生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
3. 教师讲解密度的单位:kg/m³。
三、教学物质的比热容(15分钟)1. 教师讲解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或降低1℃所需的热量。
2. 学生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3. 教师讲解比热容的单位:J/(kg·℃)。
四、教学物质的硬度(15分钟)1. 教师讲解硬度的定义:物质抵抗划痕的能力。
2. 学生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硬度。
3. 教师讲解硬度的单位:MPa。
五、教学物质的磁性(15分钟)1. 教师讲解磁性的定义:物质具有吸引铁、镍、钴等磁性物质的性质。
2. 学生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磁性。
3. 教师讲解磁性的分类:顺磁性、抗磁性和铁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密度、比热容、硬度和磁性。
学生在实验中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提高了实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难点的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物质的导电性(15分钟)1. 教师讲解导电性的定义:物质允许电流通过的能力。
2. 学生实验:测试不同物质的导电性。
3. 教师讲解导电性的分类: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七、教学物质的导热性(15分钟)1. 教师讲解导热性的定义:物质传递热量的能力。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一、物质的物理属性概述1.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概念;(2)让学生掌握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基本物理属性的含义及测量方法;(3)培养学生对物质物理属性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1)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概念;(2)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基本物理属性的含义及测量方法;(3)物质物理属性的应用实例。
1.3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不同物质的物理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物理属性的思考;(2)讲解:介绍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概念,讲解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基本物理属性的含义及测量方法;(3)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物理属性;(4)总结:通过实例分析,总结物质物理属性的应用。
二、密度2.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让学生学会测量物体的密度;(3)培养学生对密度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1)密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3)密度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2.3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密度现象,引发学生对密度的思考;(2)讲解:介绍密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讲解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3)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4)总结:通过实例分析,总结密度现象的应用。
三、比热容3.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比热容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让学生学会测量物体的比热容;(3)培养学生对比热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1)比热容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测量物体比热容的方法;(3)比热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3.3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比热容现象,引发学生对比热容的思考;(2)讲解:介绍比热容的概念及计算公式,讲解测量物体比热容的方法;(3)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比热容;(4)总结:通过实例分析,总结比热容现象的应用。
四、硬度4.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硬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2)培养学生对硬度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让学生了解硬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设计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物质的物理属性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概念和分类,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质的物理属性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1.掌握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概念和分类;2.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与物质的结构和组成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密度和熔点、沸点等物理属性的测定方法;2.加深对物质的结构和组成与物质的物理属性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现象,进行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2.讨论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归纳法: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总结概念和规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引发学生对物质的物理属性的兴趣,介绍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现象,如铁制品烧热后变软、钢蛋烧煮后变硬等,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的原因。
2.观察实验(10分钟)分组让学生观察实验,划分为几组进行下列实验:实验一:观察不同物质的颜色、形状等外观特征;实验二:观察不同物质的透明度和光泽;实验三:观察不同物质的硬度;实验四:观察不同物质的电导率。
3.归纳总结(10分钟)通过实验观察,学生主动参与和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归纳总结出物质的物理属性的分类,如颜色、形状、透明度、光泽、硬度、电导率等。
4.密度实验(15分钟)让学生进行密度实验,使用导轨、滑块等装置实验测定不同物质的密度。
实验步骤:a.准备好不同物质的小块样品和装置;b.将滑块装置加入导轨,调整高度;c.将不同物质的样品逐一放入装置中,观察滑块是否下沉;d.记录下不同物质的重量和体积;e.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计算不同物质的密度,并比较不同物质的密度大小。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教学设计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物质的一些常见物理属性,如质量、密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磁性等。
(2)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比较不同物质的物理属性。
(3)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测量物质的物理属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究物质物理属性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物质的质量、密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磁性等物理属性。
(2)通过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物理属性。
2、教学难点(1)理解物质物理属性的概念。
(2)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物理属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物质样本(如铜、铁、铝、木材、塑料、玻璃等)、天平、量筒、硬度计、电池、导线、灯泡、小磁针、热水、温度计等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铁锅、木桌、塑料盆、铜导线等,提问学生:这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要用这些材料?从而引出物质的物理属性这一课题。
(二)新课教学1、质量(1)介绍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展示不同质量的物体,让学生感受质量的大小。
(3)讲解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等,并介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4)演示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让学生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2、密度(1)提出问题: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是否相同?(2)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测量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的质量,计算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密度的概念: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密度。
(4)讲解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并介绍密度的单位:千克/立方米(kg/m³)、克/立方厘米(g/cm³)。
《物质的物理属性》word教案 (公开课专用)2022年苏科版教案 (7)

物质的物理属性【导学目标】1、知道密度、硬度、弹性、导电性、磁性等都是物质的物理属性2、会根据物质的物理属性对物质进行分类 ,尝试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与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学习重点、难点【重点难点】1、认识物质的一些属性 ,能根据物质属性区分物体2、探究物质的物理属性【导疑】我们学习过的物质的物理属性有哪些 ?【导思】活动1:阅读书本P16图6 -12 ,答复以下问题问题1:你能根据图6 -12说出物质的属性 ?问题2:完成P16的关于物质的物理属性的填空 .活动2:阅读书本 ,答复以下问题:问题3:用铁钉在石蜡上刻画 ,可以看到铁钉在石蜡上留下了划痕 ,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 :问题4:什么是硬度 ?问题5:根据活动6.3 ,请你设计一种方法 ,比较这六种物质的硬度 ?并在书中P17填上你的实验结果 .活动3:阅读P16 -17的内容 ,了解 "对物质物理属性的研究〞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导练】1、剪刀刀口、菜刀刀口都很锋利 ,可以用来剪衣服、切食品 ,它们一般都是用钢制作而不用木头制作 ,这是利用了钢的大的属性 .2、在家庭电路的各种材料中 ,用到了物质的各种属性 .电线芯外面包上了一层橡胶或塑料 ,这是利用它们的的性能差;灯泡的玻璃泡是用到了玻璃的: 性好 .3、在抗洪抢险中 ,解放军战士穿的救生背心 ,夹层里面填充的是泡沫塑料块 ,这是利用了它的的属性 .4、在铁棒、铜棒、铝棒中 ,不能被磁铁吸引的是 .5、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 ,利用密度可鉴别物质 .有1枚第11届亚运会纪念币 ,它的质量为16.1g,1.8cm3,那么制成这种纪念币的金属密度为 ,这是一枚币 .6、在通常情况下 ,以下各组物质中都属于导体的是〔〕A、橡皮和铅笔芯B、人体和玻璃杯C、硬币和陶瓷碗D、铝线和大地【导创】1、以下物理量中 ,不属于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是〔〕A、质量B、热量C、比热D、硬度2、灯泡的灯丝选钨 ,是因为〔〕A、钨是固态B、钨的沸点高C、钨的熔点高D、钨是非晶体3、在相同情况下 ,在水泥砖与钢锯条一端加热 ,另一端钢锯条比水泥砖的温度高 .这是因为〔〕A、钢的比热比水泥大B、钢的导热性比水泥强C、钢的比热比水泥小D、钢的导热性比水泥弱4、现有光滑平整的冰面、光滑平整的木板面、光滑平整的铁面 ,请设计一个实验 ,比较它们的光滑程度的大小 .写出器材、主要实验步骤及结论 .器材:实验步骤:结论:5、现有硬币、铅笔芯、橡皮、塑料尺 ,给你两节干电池、小灯泡〔带灯座〕开关及导线假设干 ,如何判断这四种物体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说说你的做法 .电功率教教学目标:1、理解电功率的概念 .〔A〕2、理解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概念 .〔B〕3、会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等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 .〔B〕重点: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功率教学难点: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忆1、电功率是描述电流_________的物理量 .2、电功率的公式是什么 ?3、电功率公式中1W=1________ .4、用电器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5、某用电器铭牌上标 "220V 100____〞 ,空白处填适宜的单位 ,如何看待 ?二、设计实验列举出设计实验的注意点及步骤1、测量小灯泡实验原理是什么 ?2、需要测量哪些量 ?3、需要哪些测量工具 ?4、如何改变小灯泡的电压 ?5、设计实验电路图6、如何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7、设计实验表格此过程重点加强实验素养 ,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这么做 .提醒设计实验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三、分组实验实验步骤按设计的电路图连接好实物图 .将滑动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位置 ,闭合开关 .〔为什么 ?〕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 ,先后使电压表的示数小于、等于和略大于小电灯的额定电压 ,观察小电灯的亮度 ,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学生自主设计表格〕小灯泡规格电压表示数U/V电流表示数I/A小灯泡的亮度小灯泡的功率P/W额定电压U额=2.5V四、分析数据1、当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也即是2.5V时的功率 .假设将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记做U实 ,小电灯额定电压记做U额 ,小电灯实际消耗的电功率为P实 ,小电灯的额定功率为P额 ,那么:U实> U额时 , P实大于P额; U实 = U额时 , P实等于P额; U实< U 额时 , P小于P额 .五、决战中|考1、在 "测定小灯泡电功率〞实验中 ,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灯丝电阻约为10Ω.⑴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 ,将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中未连接局部连接完成(连线不得交叉).⑵连接电路时 ,开关应处于状态;按照你连接的电路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节至|最| (选填 "左〞或 "右〞)端.⑶实验时 ,调节滑动变阻器 ,当电压表的示数为 V时 ,小灯泡正常发光 ,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那么通过灯泡的电流为 A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2、在 "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实验中 ,实验器材如下列图 ,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 .〔1〕在方框内画出你设计的实验电路图 .〔2〕小赵同学连接好电路后 ,闭合开关时 ,发现灯光特别亮 ,这说明他在闭合开关前没有 .〔3〕小赵同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记下了三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知 ,他在实验中 ,电压表选择的量程应该是;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 .实验序号电压表示数/V 电流表示数/A 电功率/W1 0.16 23 3六、作业<同步练习>本节内容。
《物质的物理属性》word教案 (公开课专用)2022年苏科版教案 (6)

物质的物理属性〔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各种物质的硬度不同。
2、了解物质一些物理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3、学会对物质分类。
能力目标1、用探究的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养成建立比拟基准点的习惯。
2、培养乐于探索精神和敢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的精神。
情感目标 1、通过用物质的物理属性对物质分类,感受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激发探究自然界奥秘的浓厚兴趣。
2、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学习交流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二〕整体教学思路、方法探究是科学的灵魂,而猜测与假设是探究的核心,探究教学通过猜测、设计实验等完成教学过程,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和思考深度。
教案从学生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出发,引出问题,应用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方法,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建立物理概念,让学生通过协作交流,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
〔三〕教学重点:除状态、比热、密度外,物质的物理属性:硬度、透明度、导电性、导热性等。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组织学生进行探究物质物理属性,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体验感受自然物质的多样化,体验科学探究所带来的乐趣,真正掌握物理知识。
〔四〕教学难点:比拟物质的硬度。
突破:比拟多种物质的硬度,并按硬度大小排序,学生的猜测各不相同,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必须事先建立一个比拟的基准点,然后再比拟有关物质硬度。
基准点的选择决定了探究方法的繁简,一般以你认为硬度居中的物质作第一基准点,这样可将物质分成两类:一类硬度较大的,一类硬度较小的。
然后在硬度较大的局部按上述方法分类排序,最后在硬度较小的局部按同样的方法分类排序。
〔五〕教学器材:演示:〔1〕铁钉与石蜡〔2〕铜块与铝块〔3〕水与酒精〔4〕酒精与玻璃。
学生:〔1〕泡沫板与铅笔。
〔2〕玻璃板、钢锯条、塑料尺、粉笔、铁钉、铜钥匙、铅笔心。
〔3〕①玻璃板、塑料板、木板;②电池〔电池组〕、导线〔3根〕、灯泡〔附灯座〕、铜条、铁条、木条;③烧杯、热水、金属勺、塑料勺;④弹簧、橡皮筋、橡皮泥;⑤磁体、铁钉、铜块、铝块。
(九年级物理教案)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3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3
九年级物理教案
一.知识要点
(一)物体的质量
4
.测量质量的其他工具:磅秤、案秤、电子秤等。
5
.活动
6.1
“探究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的变化对其质量大小的影响”说明: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地理位置的影响而变化。
任何物体都有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物理属性。
(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g/cm3
,换算关系是
1g
1000 kg
/m3。
3
.常温、常压下,水的密度是1.0
×
103 kg
/m3=
1.0 g
/cm3,
酒精的密度是
0.8
×
/m3=
0.8 g
/cm3。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
(四)物质的物理属性
1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硬度、密度、透明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磁性等。
2
.硬度是描述物质软硬程度的物理量。
3
.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可以促进材料科学的发展,广泛应用于高新技术的领域。
二.重难点例题分析。
6.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各种物质的硬度不同.
2、引导学生进一步用探究的方法了解物质的一些属性,并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3、使学生学会对物质进行分类,感受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激发探究自然界奥秘的浓厚兴趣.
4、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了解探究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学习交流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Ⅳ)班级交流实验现象及结论
板书2:这些物质按硬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钢锯条、铁钉、玻璃、铜钥匙、塑料尺、铅笔芯、粉笔.
活动三:探究物质的其它物理属性
除了硬度外,物质还会有哪些其它物理属性呢?请根据课桌上提供的器材(铁钉、铅笔芯、玻璃、弹簧、磁体、带有电池和灯泡的电路、塑料尺、钢尺、烧杯加热水等),选取部分器材,进行探究,并交流探究结果.
1.学生探究活动
2.以学生为主总结得出结论
板书3: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透明性、导电性、导热性、弹性、磁性等.
活动四:
我们周围的物体形形色色、各种各样,要了解它们可谓千头万序,但如果从组成物质的属性加以分类、研究就容易得多.科学家和发明家对此作过许多的尝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爱迪生的发明和改进白炽灯以及航天飞行器的“外衣”的研制是很好的例证.
2.活动:探究物质的硬度
课桌上有玻璃、钢锯条、铜钥匙、塑料尺、粉笔、铁钉、铅笔芯七种物质的实验器材,要求学生设计方案来比较这几种物质的硬度.
(Ⅰ)学生完成(1)、(2)、(3)并小组交流:
(1)提出问题:这些物体的硬度关系如何?
(2)猜想:按照你的经验,这些物质的硬度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
(1)下面请大家欢迎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爱迪生发明白炽灯的故事.
(2)请同学们共同来探究“航天飞行器的特殊‘外衣’”的研制情况.
新课标苏科版初中物理《物质的物理属性》精品教案

新课标苏科版初中物理《物质的物理属性》精品教案【设计意图】
本章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质量和物质的属性,而物质的属性中重点介绍了密度和比热容,其它属性只需了解即可,由于比热容在能量中还将重点复习,所以这节课重点就是质量和密度,掌握密度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初中物理知识学习重点.另外,掌握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和天平测密度的方法和技能也是此专题知识的重点.【复习目标】
1、对质量的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一些物理特征。
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体进行分类;
3、能用密度的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进一步掌握测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
【复习重点和难点】
测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
【教具和学具】
托盘天平、量筒、形状不规则石块、水、盐水、细绳、铅快、铁块等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整理物质物理属性的指示框图
(2)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
: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所示,其
【教学资源】
1、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2、《中考指导书》
3、随堂课件、演示动画
【教学评析】
课堂教学结构科学、紧凑,内容充实,学生思维活跃、课外准备充分,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基本掌握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初三物理教案物质的物理属性物质的物理属性
考点聚焦
1.知道质量的单位。
2.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使用天平称质量。
3.理解密度的概念。
4.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5.会用量筒测体积,会用天平和量筒测体积
知识结构
一、质量
1.定义: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单位:国际上通用的单位是kg。
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1.天平的正确使用(1)调节底座水平。
(2)调节横梁平衡。
(3)正确读数2.测量物体的质量3.液体质量的测量
三、密度
1.密度的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
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
不同物质,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同种物质的密度则是相同的。
2.密度的公式:ρ=m/V3.密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m3。
水的密度1.0×103kg/m3
四、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测密度的原理:根据密度的公式ρ=m/V来测定。
测量物体的密度时,需要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物质的密度。
2.测定固体的密度3.测定液体的密度
五、密度知识的应用
1.求物体的质量和体积2.利用密度鉴别物质
方法提示
1.给你天平、量筒和水,要测出金属块的密度,判断是何种金属?写出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1)用天平称出的质量m(2)将量筒内装入一定体积的水V1(3)把金属块放入量筒内,计下水面位置的读数V2(4)算出金属块体积V金=V2-V1,则ρ金=m金/(V2-V1)(5)对照密度表判断是何种金属。
2.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
(1)比较密度:根据公式ρ物=m物/V物,求出ρ物,再与该物质密度ρ比较,若ρ物<ρ,则为空心,若ρ物=ρ,为实心。
(2)比较体积:把物体作为实心物体对待,由公式V=m/ρ,求出V,再与V物比较。
若V<V物,则该物体为空心,若V=V物,则该物体为实心。
(3)比较质量:把物体作为实心物体对待,由公式m=ρV,求出体积为V 的实心物体的质量,然后将m与物体实际质量m物比较,若m>m物,则该物体为空心,若m=m物,则该物体为实心。
对应训练
1.7.9×103kg/m3=g/cm3;1L=mL;1mg=kg;
2.铝锅的质量540g,铝盆的质量是270g,铝块的质量是27g,则组成物体的密度之比为。
3.质量相同的三种实心正方体金属块,分别是根据如图2所示的高度,查表可知,a是;b是;c是。
4.甲、乙两物体,甲的质量是乙的质量的3倍,乙的体积是甲的
体积3/5,则组成甲、乙两物体物质的密度之比为,若将甲的体积截去1/3,将乙物体截去
2/3,甲、乙两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为。
5.甲、乙两实心球,甲的体积大于乙的体积,有关甲、乙两球的质量和密度的关系,可能存
在的情况有(1);(2);(3)。
6.甲、乙两个物质的密度之比为3:2,若用它们分别掳做成一个实心物体,则质量之比和体积
之比可能是〔〕A.5:23:5B.4:1;8:3C.2:13:2D.4:31:2
7.如图3所示,三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酒精、水、盐水,则装酒精的是〔〕
A.甲杯B.乙杯C.丙杯D.无法判断
8.用天平测出质量100g的水,步骤有:
a.使天平的衡梁平衡
b.往可盘加入,100g的砝码
c.把空玻璃杯放在天平的左盘上,往右盘加砝码以及移动游码,使天平横梁平衡
d.要空玻璃杯中慢慢注入水使横梁平衡,这时玻璃杯中的水这是所需称量的100g的水在上述实验步骤中,正确的实验顺序是〔〕
A.a→b→c→dB.a→c→d→bC.a→c→b→dD.a→d→c→b9.质量为60g的无色透明液体,其体积为75mL,则该液体可能是〔〕
A.水B.煤油C.酒精D.硫酸
10.使用托盘天平,如果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忘记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