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夫人(新1)
《湘夫人》注解翻译

《湘夫人》注解翻译(出自《楚辞·九歌》,年代战国,作者屈原,体裁为诗。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我已忧愁满怀望眼欲穿。
凉爽的秋风阵阵吹来,洞庭湖波浪翻涌树叶飘旋。
帝子:指湘夫人。
舜妃为帝尧之女,故称帝子。
渚(zhǔ):水边的浅滩。
眇(miǎo)眇:极目远望的样子。
愁,使动用法:使……愁。
愁予(yú):使我发愁。
予,我,下文“闻佳人兮召予”中“予”同。
袅(niǎo)袅:微风吹拂的样子。
波,用如动词,生波,起波。
下,用如动词,落,落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登上长着野花的高地远望,与她定好约会准备晚宴。
薠(fán):草名,多生长在秋季沼泽地。
骋(chěng)望:纵目远望。
佳:佳人,指湘夫人。
下文“佳人”同。
期:期约,约会。
张:陈设,布置,指傍晚布置陈设帏帐,祭品等。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为何鸟儿聚集在水草间,为何渔网悬挂在大树颠?何,为何,为什么。
萃(cuì):聚集。
鸟本当集在木上,反说在水草中。
苹:水草。
鸟何萃兮苹中,状语后置结构,鸟何于苹中萃。
罾(zēng):鱼网。
木,树木。
罾原当在水中,反说在木上,比喻所愿不得,失其应处之所。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幽兰,眷念湘夫人却不敢明言。
沅(yuán):即沅水,在今湖南省。
芷(zhǐ):香草名。
即白芷。
澧:(lǐ),即澧水,在今湖南省,流入洞庭湖。
兰,兰草,一种香草。
公子:指帝子,湘夫人。
先秦两汉时贵族子女无论男女均可称“公子”,后来逐渐变为专指青年男子。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放眼展望一片空阔苍茫,只见清澈的流水潺潺。
荒忽:即“恍惚”,迷迷糊糊的样子。
潺(chán)湲(yuán):水流缓慢但不间断的样子。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为何山林中的麋鹿觅食庭院,为何深渊里的蛟龙搁浅水边?麋,麋鹿,一种似鹿的动物,俗称“四不像”。
高三语文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课件:湘夫人(新人教版)1

1了解楚辞的一般特点及艺术表现手法 2感受诗人的幽怨情怀和香草美人情结北渚zhǔ北岸浅滩夕张傍晚陈设帷帐以待萃cuì荟萃聚集皋ɡāo 水边高地澨shì水边荪壁用荪草饰壁橑lǎo屋椽櫋mian这里指帐顶袂mèi 这里指长衣袖褋dié单衣容与从容自在的样子根据《山海经》《尚书》的记载传说尧考察他的接班人舜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舜外出巡行生了重病娥皇女英千里迢迢去看望他当她俩赶到洞庭湖君山的时候传来消息说舜已经崩于苍梧娥皇女英悲痛哭泣投江而死《湘夫人》为《九歌》中一篇《九歌》是屈原十一篇作品的总称《九歌》本是古乐章名王逸《楚辞章句》说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同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间杯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辞鄙陋因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也有人认为是屈原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此篇与《九歌》中另一篇《湘君》为姊妹篇或说湘君即舜湘夫人即娥皇女英屈原约前340-前278 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爱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屈原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美政的政治理想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主张联齐抗秦楚国一度国富兵强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遭上官大夫靳尚公子子兰等诬陷排挤先后被楚怀王顷襄王放逐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21年前278 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郢都屈原悲愤难抑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政治的理想屈原爱国忧民忠君致治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人格千百年来感召着无数的中华儿女屈原是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创作的新时代他的主要作品25篇有《离骚》《天问》《九歌》 11篇含《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9篇含《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和《远游》《卜居》《渔父》据《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它运用楚地歌体描写楚地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人把楚辞称为骚体诗《楚辞》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最具代表性的是屈原的《离骚》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大体说来《离骚》《天问》《九歌》可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九章》《卜居》《渔父》《招魂》等其内容风格可与《离骚》列为一类大都是有事可据有义可陈重在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而《离骚》是屈原政治失败后以自己的遭遇情感理想以至整个生命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第二类《天问》为代表它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等创作的诗篇表现了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九歌》为第三类是楚国祭祀鬼神的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天帝之女降落在北洲上望眼欲穿啊使我惆怅秋风轻轻吹拂洞庭泛波啊树叶落下脚踏白薠草啊纵目远望与佳人约会在黄昏啊张设帷帐准备周到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边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上沅水澧水芷草兰花飘香思念湘夫人啊没机会诉说神思恍惚啊眺望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困在水边浅滩清晨我骑马在江岸奔驰傍晚我渡河到江水西旁听说湘夫人啊召唤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我要把房屋啊建在水边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院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屋椽辛夷装饰门楣啊白芷装饰卧房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剖开蕙草做的隔扇阿早已摆放白玉啊做成镇席散布石兰啊一片芳香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屋宇四方汇集各种花草啊充满庭院营造芬芳馥郁的厢廊九嶷山众神都来迎接湘夫人他们簇拥着像彩云满天我把那长袖抛到江中我把那单衣留在澧水旁我在小洲上啊采摘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美好的时光啊不可轻易得到我姑且从容自在地徘徊游逛捕捉物象采用白描使秋风水波木叶这些最富于悲愁色彩的事物组成一幅广阔而悲怆的画面林庚先生说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说木叶》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借助想象鸟本当集在树上反说在水草中罾原当在水中反说在树上比喻所愿不得失其应处之所用事物的错位暗示湘君内心的焦虑与美人的期约恐怕不能实现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极富想象也符合迎神祭祀的歌唱一种理解诸神和湘君一起来迎湘夫人场面十分热闹可是湘夫人没来一种理解诸神都来了湘夫人不见我便归九嶷第三种理解众神都来迎接湘夫人湘夫人终归走了借众神来迎表现出湘夫人的美好高贵众神迎走湘夫人又暗示湘君幻想中与湘夫人如愿相会的情景归为虚空众神的缤纷又反衬出湘君倍感的孤独与冷清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生动的细节描写湘君因与湘夫人相约不遇而生无限惆怅之情他走向水边似想有所济涉衣袖粘水也弃置不顾还要在江岸采来芳香的杜若准备把它赠送给远方的湘夫人一连串的行为表现了湘君盼望佳人而不得的痛苦懊恼的心境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a name=baidusnap0></a>忧伤</B>以终老《古诗十九首》诗开头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对全诗有怎样的作用开篇写湘君眺望洞庭盼望湘夫人飘然而降却始终不见因而心中充满愁思续写沅湘秋景秋风扬波拂叶画面壮阔而凄清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心理尤其动人凄清冷落的景色衬托出人物的惆怅幽怨之情并为全诗定下了哀怨不已的感情基调。
湘夫人1

《湘夫人》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自己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
2、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习过程:一、导入二、常识介绍1、《湘君》《湘夫人》的故事背景在中国文学史上,总有一些特殊的地点,由于一些特殊的故事和一些名人之作跟它联系在一起,使它成为千百年的名胜古迹。
《湘夫人》故事发生的自然景观背景就是八百里烟波浩淼的洞庭湖。
自古以来,洞庭湖的“洞庭”就是“神仙洞府”之意,洞庭湖的最大特点就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景色极其优美。
它的北面是长江,因此洞庭湖的水是流入长江里面的。
洞庭湖有四条有活水流入的支流,古代称为湘水、沚水、沅水、澧水,也就是现在的湘江、沚水、沅江、澧江。
我们在中学里学过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写的“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可见洞庭湖景色之美丽。
洞庭湖中有君山,又叫洞庭山。
君山得名的由来就是和尧的两个女儿,舜的两位妻子娥皇女英的神话传说有关。
山上有二妃墓和湘妃寺,这都和《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神话传说有关。
在二妃墓和湘妃寺周围生长着高低起伏,郁郁葱葱,苍翠茂盛的斑竹,在这些竹子上长满泪痕似的斑点,有人说这是全国乃至全国世界独一无二的景观。
神话传说中,娥皇女英追到君山,听说虞舜已经死在苍梧之野,她们投江而死之前哭泣的泪痕就化成了现在的斑竹。
由于对屈原及楚辞的研究和实地考察,我对这一带的美景是深有体会的。
值得指出的是,汨罗江就是湘江的一条支流,屈原最后流放的地点就是汨罗江一带。
他渡过了长江,经过了洞庭湖,来到了沅江,又来到湘江,最后来到汨罗江北边的玉石山,这就是屈原最后的流放地点。
对于屈原自沉的汨罗江,我下水过三次,由于水流湍急,虽然江面只有五十多米宽,我被水流向下游冲走了两百多米最终也没有游到对岸,虽然我是从小在长江边长大的,很会游泳,但我也没能够潜到汨罗江的江底,可见,江水是极深的。
因此我相信,当年屈原自沉以后,人们打捞他的尸体是绝对捞不到的。
湘夫人(新课标1)

总结第一段:
约期难遇,哀愁顿生。 总结第二段: 思未敢言,荒忽远望。
总结第三段:
装饰新房,迎候佳人
总结第四段:
以物寄情,再候时机。
湘君的“愁”源于爱而不见的爱情悲剧。除 此之外,诗歌是否别有寓意? 有人认为,《湘夫人》表现的爱情悲剧实 际上是屈原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 折反映,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比兴
沅有芷兮澧有兰,
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
思公子兮未敢言
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
荒忽兮远望,
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
观流水兮潺湲。
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第二段
沅有芷兮澧有兰, 思公子兮不敢言。 沅江上澧水边那美丽高洁的白芷与香兰, 有着芬芳的香气,而爱慕着如香草般美丽 高洁的你的我,却没有向你表白的勇气。
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第四段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这一段流露出湘君怎样的感情? 湘君因湘夫人相约不逢而产 生无限的惆怅,但仍流露出藕断 丝连、依依不舍的深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见面的机会啊,不可多得, 姑且逍遥,悠闲自在地游逛吧。
无奈的宽解,内心仍存希望和追求。
采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广阔雄浑而又萧 瑟悲凉的深秋景色。烘托出湘君见不到心上人的无 限惆怅的心情。
融情入景,以景传情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中,鱼网为什么张挂在树上? 湘君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错位联想? 难道说我们的约会也会出现异常吗?
暗示着约会失望的结果。 写与湘夫人约会却难遇,湘君哀愁顿生的情景。
比兴
回忆而追悔,以致神情恍惚。
麇何食兮庭中?
【新人教版】湘夫人PPT课文分析1

•沅有芷兮澧有兰, • 沅水有白芷啊,澧水有幽兰,
•思公子兮未敢言。• 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
•荒忽兮远望, •观流水兮潺湲
• 神思恍惚啊,放眼远眺, • 只见那流水啊,缓缓流淌。
•麋何食兮庭中?
•蛟何为兮水裔?
•பைடு நூலகம்驰余马兮江皋,
•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 •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 •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 •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 •辛夷楣兮药房。 • 罔薜荔兮为帷, •擗蕙櫋兮既张。
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 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 域。
此外,其代表作还有《招魂》《大 招》等。
(1)是战国后期在南方产生的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 诗体。 (2)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 (3)多用语气词兮,自有舒缓,摇曳多姿。 (4)篇幅加大加长,便于抒情便于抒情,宜于描写,宜 于咏叹宜于表现深曲复杂的心理变化和广阔的生活内 容。 (5)想象奇妙,比喻生动,描摹细腻,形象鲜明,感情 深厚,语言瑰丽。 (6)标志着诗歌由集体创作为主转入诗人独立创作的新 纪元的开始。
(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自从屈 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 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颂 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在这 里我们仍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 了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叶”》
——林庚《说“木
知人论世
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 278年),名 平 ,字 原 ,战国时期 楚国人。楚怀王时任左徒、三闾大 夫。对内主张举贤授能,修明政治。 对外主张联齐抗秦。被谗,遭放逐。 楚襄王时再遭谗毁,迁于江南多年, 后见楚国政治腐败,无力挽救,怀 着深沉的忧愤,自沉于汨罗江。
《湘夫人》原文、注释及解析

《湘夫人》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湘夫人[战国] 屈原帝子降兮北渚②,目眇眇兮愁予③。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④。
登白薠兮骋望⑤,与佳期兮夕张⑥;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⑦?沅有茝兮醴有兰⑧,思公子兮未敢言⑨。
荒忽兮远望⑩,观流水兮潺湲(11)。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12)?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13)。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14)。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15)。
荪壁兮紫坛(16),匊芳椒兮成堂(17)。
桂栋兮兰橑(18),辛夷楣兮药房(19)。
罔薜荔兮为帷(20);擗惠櫋兮既张(21)。
白玉兮为镇(22),疏石兰兮为芳(23)。
芷葺兮荷屋(24),缭之兮杜衡(25)。
合百草兮实庭(26),建芳馨兮庑门(27)。
九嶷缤兮并迎(28),灵之来兮如云(29)。
捐余袂兮江中(30),遗余褋兮醴浦(31)。
搴汀洲兮杜若(32),将以遗兮远者(33)。
时不可兮骤得(34),聊逍遥兮容与(35)!〔注释〕①本篇选自《楚辞·九歌》。
《九歌》是屈原根据民间祭神的乐歌改写成的一组诗。
“湘夫人”是湘水之神。
“湘君”,旧说指舜。
相传舜南巡时,死在苍梧,她的妃子娥皇、女英,寻到洞庭湖,投湘江身死,成为湘江女神,即湘夫人。
近人大多认为湘君、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
本篇写湘君对湘夫人的思慕之情。
②帝子,指湘夫人。
相传是帝尧的女儿,故称帝子。
渚(zuu主),水中小块陆地。
③眇(miao秒)眇,远望的样子。
愁予,使我忧愁。
④袅(niao鸟)袅,微微吹动的样子。
波,作动词用,起水波。
⑤登白薠(fan烦),登上长着白薠的地方。
薠,草名。
骋望,放眼眺望。
⑥佳,一本下有人字,佳人,指湘夫人。
期,期约。
夕,黄昏。
张,陈设,布置。
⑦萃(cui粹),草木丛生貌,引申为聚集。
苹,水草名。
罾(zeng增),鱼网。
⑧沅,沅江,在今湖南西部。
茝(zhi止),白芷。
醴,醴江,在湖南澧县南。
⑨公子,贵族子女的通称,这里指湘夫人。
屈原《湘夫人》的意思及赏析

屈原《湘夫人》的意思及赏析屈原《湘夫人》的意思及赏析湘夫人(节选)屈原帝子①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②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③兮苹中,罾④何为兮木上?①帝子:天帝的儿女,指湘夫人。
②薠(fán):草名,多生在秋季沼泽地。
③萃:聚集。
④罾(zēng):渔网。
高贵的公主将要光临北岸,我满怀愁绪望眼欲穿。
秋风吹来啊阵阵,洞庭波光粼粼啊落叶飞舞。
我踩着白薠啊频频向远处眺望,相约在黄昏啊张罗着见面。
鸟儿啊为何要聚在萍中?渔网啊为何挂在树枝上?【顾盼之美】《湘夫人》是由传说中的一位男神演唱的歌词,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却不见湘夫人,不仅惆怅迷惘。
这里节选的一段,就是湘君盼望湘夫人到来时候的情景。
本来湘君与湘夫人都是屈原想象出来的天神,但是他们也和凡人一样,有着一爱一憎之情。
看见等待的人没有来,湘君一会儿登上白薠,一会儿张罗布置,一会儿又是浮想联翩。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这样的场景更是形象地描写出天神与凡人的一面。
【赏析】想象是对现实的加工和重组,屈原所写的《湘夫人》,其实也是在描写凡人之间的情感,不过借着湘君与湘夫人这两位天神的口吻,使故事讲得更加一浪一漫而已。
明清小说中的“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表面上也是在讲神妖的故事,不过依然能看出一些现实生活中争斗、用心计等的原形来。
当我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故事还不太满意的时候,也可以创造出一个并不存在的主人公来进行述事。
【启示】《湘夫人》的作者屈原是一个一爱一国诗人,他一心想要报效君王,却没有得到信任。
诗人由于一性一格与贵族的孤高心态相悖,最终导致他跳下汨罗一江一,成为悲剧。
现实和理想总是会有一些差距,面对不如意的时候,不能过于沉溺在自己的世界中,勇敢地走出去,就会遇到更好的事物。
湘夫人(1)

多元解读
《湘夫人》是屈原根据祭祀水神的乐歌加工 而成,这一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自我感情宣泄和 精神补偿的过程。
当时屈原正被楚王流放在沅、湘一带,处境 艰难,心情忧伤,但仍然时时挂念国事,执著 理想,期盼楚王能回心转意。这一切都会在乐 歌的加工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与湘君的处境、 心情、追求发生共振。
多元解读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这两句紧承上句,用的是抒情点染法。
上句“目眇眇兮愁余”,直抒愁字,这就 叫“点”,也就是点明了这一小节的主题,是忧 愁。下两句写景不着愁字,而是借秋景来渲染、 扩散、深化这一愁情。这就叫“染”。
上点下染,点染结合,造成了一个历历在 目,情景交融,意味深长的艺术境界。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湘 夫 人
屈 原
关于《九歌》
楚辞中重要的作品,其幽微绵渺的情致和优 美的诗歌形式深受后人的喜爱。
《九歌》主要是南方巫祭文化的产物,原 是流传于江南楚地的民间祭歌,屈原加以改定 而保留下来。 《九歌》共11章,闻一多认为其首尾两章 分别为迎、送神曲。
湘君与湘夫人
娥皇、女英,中国古代传说中尧的两个女儿。也 称“皇英”。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姐妹同嫁帝舜 为妻。后舜至南方巡视,死于苍梧。
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比喻、比拟、比兴,明写 美物、美事,暗写美的人、美的心;美的事物、美 的画面衬托着动人的爱情和理想,包蕴着对幸福爱 情生活的无限陶醉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这一切都是由处于神志恍惚状态的湘君的头脑 中生发出来的,像梦幻一样,这就更真实、更深刻 的显示出湘君纯贞而美好的内心世界。
第五节:内在感情波澜的高潮
如此美妙的幻境,表面看来似乎与全诗 的忧伤情调和湘君的懊恼情绪不大协调,其 实不然,忧伤中生发出绚丽幻境,正是心情 痛苦到极点时,常常绽开的奇异花朵,在更 深的层次上,符合了心理活动的规律。
《湘夫人》

熙
片 图 喇频 字面
字
仅 片 叭文 体板
典
—— ——PC
供 后 符件 ;
体
参 右 号,
,
考 击 删点
字
微
, 进 除击
体
软
版 入 即插
,
雅
权 更 可入
将
黑
归换;
字
,
原图
体
隶
作片
复
书
者进
上
制
,
所行
的
到
如
有更
音
文
需
。改
频
件
批
;
即
夹
量
可
中
替
插
,
换
入
或
,
并
者
点
设
右
击
置
击
替
,
安
换
—— PPT
删
装
除
即
可
替
背
,
换
使 用
单单单击此处处处处添加段 击击击此处添添添添加段落 此此此处添加加加加段落文
忆
江 南
•
• PPT
• PPT
• •
本 模 板 所
有
关 于 替 换
图
景 音 乐 在
插 入 音 乐
:
重 启
安 即 可
,
本 模 板 字
体
字 片 首下 可点
为
体 : 页载 以击
:
和 选 选好 使控
康
图 择 择音 用制
香草美人表予心 但愿君心知我心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屈原 九歌 湘夫人1

屈原九歌湘夫人题解关键词屈原名平字原;战国后期楚国人;楚王同姓贵族,曾任左徒、三闾大夫;楚怀王、顷襄王时两度被流放,最终自投汨罗江而死;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其作品想像奇丽,辞藻华美,影响深远。
现存屈原的作品均见于西汉刘向辑录的《楚辞》。
内容提示《楚辞·九章·湘夫人》同《诗经·蒹葭》和《诗经·汉广》一样,都是表现在水一方的意境。
所不同的是:《诗经》产生于黄河流域,大都是民歌,表现着现实精神;《楚辞》产生于长江流域,多是屈原个人创作,散发着浪漫气息。
《湘夫人》通篇笼罩在凄美的氛围中。
开头几句是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胡应麟《诗薮》)。
通常认为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他们彼此深深地眷恋,却不知什么原因,总是爱而无因,见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着对方,无望地追寻、失望。
在他们之间,永恒地隔着迷惘的水域。
这首诗就细腻地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由企盼,到幻觉,到失望的凄楚情感历程。
而境界是非常唯美的,那些来自水中的香花香草满溢着纸卷,杜若、辛夷、荷、芷……让读者环绕在香氛和灵异构成的神秘奇异的世界里。
《湘夫人》就是这样浸透在满怀的香气里。
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也因此显示出高洁优美来。
这就是楚辞常用的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笔法。
《湘夫人》,和《九歌》中的其他作品一起,向读者展示一个神秘美丽的世界。
纪念屈原作品选录贾谊《吊屈原赋》施蛰存《吊屈原》余光中《水仙操----吊屈原》注释[1]选自《楚辞章句》,为《九歌》中的一篇。
《九歌》是屈原十一篇作品的总称。
“九”是泛指,非实数,《九歌》本是古乐章名。
王逸《楚辞章句》认为:“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
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屈原放逐,窜伏其间,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札,歌舞之乐,其辞鄙陋,因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
”也有人认为是屈原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
《湘夫人》教学课件(1)

《湘夫人》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湘夫人》。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章“湘水之神”,详细内容为《湘夫人》一诗的解析和学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湘夫人》一诗的背景、意境和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体会并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赞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湘夫人》中的意象和艺术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重点:分析《湘夫人》的背景、意境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湘江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湘水之神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背景介绍:介绍《湘夫人》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的由来。
3. 诗词朗读:全班同学齐读《湘夫人》,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分析诗歌的意象、手法和情感。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如何鉴赏《湘夫人》。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分享各自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湘夫人》2. 背景介绍:湘水之神、祭祀活动3. 诗句解析:意象、手法、情感4. 诗歌鉴赏:意境、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湘夫人》的意境和艺术特色,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短文。
答案示例:通过对《湘夫人》的鉴赏,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以湘水之神为题材,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手法,塑造了湘夫人的形象,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诗中的意象生动,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拓展延伸:查找其他关于湘水之神的诗歌,进行对比鉴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湘夫人》的背景、意境和艺术特色,培养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九歌湘夫人解析 -回复

九歌湘夫人解析-回复九歌《湘夫人》是中国古代文学珍品之一,描绘了诗人的湘夫人对丈夫的逝世产生的深深思念之情。
这首诗以其美丽的形象、唯美的叙述和深沉的情感吸引了众多读者。
在本文中,我将一步一步地回答有关《湘夫人》的问题,带领读者更深入地探究这首诗的内涵。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湘夫人》的背景和作者。
《湘夫人》是《诗经》中的一篇,传说是东周时期的乐府民歌。
它是由中国东周时期的诗人佚名创作的。
九歌是中国古代汉族音乐的一种形式,其中《湘夫人》是其中的一篇。
接下来,让我们来分析《湘夫人》的主题和情感。
这首诗以湘夫人的悲痛和哀思为主题,描绘了她对丈夫的深深思念和无法释怀的悲伤。
通过描绘湘夫人眼泪湿透门帘、悔恨自己未能与丈夫共度一生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对丈夫逝世的无尽痛苦和内心的悲痛。
在诗歌的结构上,《湘夫人》采用了五言古体诗的形式,以叙述的方式来表达湘夫人的情感。
整首诗共有十四句,每句由五个字组成,形成了整首诗的韵律。
通过诗歌的这种结构,诗人表达了湘夫人内心的愁苦、思念和悲伤情绪,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她的心情。
此外,在《湘夫人》中,诗人使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来加深读者对湘夫人情感的理解。
比如,诗中描绘的湘夫人泪水湿透了门帘,通过泪水的形象,诗人把湘夫人深深的思念和悲伤直观地展现出来。
另外,诗中还使用了对比手法,比如将湘夫人与春水、春草、春胡尘进行对比,突出了她的孤独和伤痛。
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人在读者心中刻画出了一个深爱丈夫、心有所系的湘夫人形象。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湘夫人》对于读者的意义。
首先,《湘夫人》反映了人类共同的情感和思考,即对逝去爱人的思念和痛苦。
其次,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美丽的意象,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
最后,通过描绘湘夫人坚贞不屈的情感和对逝去丈夫的深情表达,这首诗也用力量和勇气诠释了人类对爱情和亲情的坚守和珍视。
总结起来,《湘夫人》以其美丽的形象、唯美的叙述和深沉的情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湘夫人》

当我们由湘君期约难遇的处境,联想到“所谓 伊人,在水一方”的情景时,当我们由湘君在沅、 湘两岸到处追寻相夫人时,联想到“溯洄从之,道 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帝子降兮北 渚”,不就是“宛在水中央”吗?)的情景时, 《湘夫人》的意境空间一下子就扩大得难以穷尽了: 社会人生中,一切执著追求而始终虚幻难得的种种 现实境况,一切由虽执著追求却始终虚幻难得所引 发的忧愁、懊恼、惆怅、失望,似乎都可以在这里 得到同构感应和精神寄托。这就是《湘夫人》”含不 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意境空间,也是诗之所以为诗 的真正魅力所在。
首四句是第一段,总提湘夫人期约难遇、湘 君哀愁顿生的情景。 第二段十四句,都是写湘君在期约难遇后的 追寻行为和心理活动。“ 第三段十六句,铺叙湘君在水中装修新房以 迎娶相夫人的情景。 最后六句是第四段,写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 的行为和心境。相夫人最终没能出现,湘君 的心境也由梦幻回到无可奈何的现实。
《湘夫人》
屈原
读《湘夫人》,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的 情景:湘君迎候湘夫人于洞庭始波,木叶飘 零之时,但可望而不可及。 他筑芳香宫室于水中,以待湘夫人之来 临,然而始终未能相见,只能饮恨终生。
一、神恋生活中期约难遇的悲剧情景
这首诗的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 诗中截取湘君与湘人爱情生活中的一 个期约难遇的片段,着重抒写湘君的一系 列追寻行为和心理活动,表现出湘君对湘 夫人的真挚爱情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追求。 全诗大致可分四段,由于写的是神的 爱情,意境朦胧难解,须潜心体悟。
我的朗诵完毕
谢谢大家!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 时期楚国大臣屈原的。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积极主张楚国 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 的地方。 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屈原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投 江后,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好吃 的食物。这样年复一年,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每逢端午节那天, 便把食物投到江里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梦里梦到屈原,就问他:“我们给您投去那 么多的食物,您吃到没有?”屈原说:“你们送给我的饭,都让那些鱼虾 鳖蟹吃了。”老人问“怎样才不会被他们吃掉呢?” 屈原说:“你们用竹 叶把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们以为是菱角就不敢抢着吃 了。” 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着屈原说的话,向汨罗江里投下尖角粽子。 可是,过了端午节后,屈原又给老人托了个梦,说:“谢谢你们给我送来 了那么多粽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数仍是被鱼虾鳖蟹吃了。” 老人问屈原: “还有什么办法呢?” 屈原说:“送粽子的船要打扮成龙的样子,因为鱼 虾鳖蟹属龙管辖,它们不敢吃龙王的东西。” 从那以后,年年端午节那天, 人们划着龙船到汨罗江送粽子。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来历。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1《湘夫人》名师课件1

如果我是萧郎,她就是------(有诗为证)
2、会面时间
3、会面地点
4、大致情节
再读悟文
1、人物 我是湘君,她是湘夫人
2、情节
约会-----相约不见----惆怅 赴会-----只见流水----迷茫 想象-----美好生活----喜悦 清醒-----期盼等待----执着
3、手法 (活动)
三读格意
1、人物 我是屈原,她是----2、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 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 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 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 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 《九歌》等。 3、格意:为何男子如此爱香花香草? 4、司马迁评价: 5、推究主旨:
写情
芳渚美荷情义留, 千里赴约一夕休。 满楼风景无心阅, 徒见洞庭水悠悠。
湘 夫 渭
南 高 级 中 学
人
杨 英 妮
湘夫人
• 目眇眇兮愁予 • 朝驰余马兮江皋 • 闻佳人兮召予 • 捐余袂兮江中 • 遗余褋兮澧浦
• 我是谁?
• 帝子降兮北渚 • 与佳期兮夕张 • 闻佳人兮召予 • 将以遗兮远者
• 她是谁?
叹屈原
杨英妮
内贤外能更无伦,近嫉远妒斫真心。
可怜夕时设罗帐,徒见洞庭水波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午节与龙舟赛
《离骚》 :是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
情诗,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 首 浪漫主义 风格的政治抒情诗。
《九章》 是一组抒情诗的总称,共九篇。 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 《九歌》
成的一组祭神乐歌,共十一篇。 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 《天问》 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 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 域。 此外,其代表作还有《招魂》《大 招》等。
• 麋鹿为何来到庭院觅食? •麋何食兮庭中? • 蛟龙又为何在水边游荡? •蛟何为兮水裔? • 清晨,我策马驰骋在江边高 •朝驰余马兮江皋, 地, •夕济兮西澨。 • 傍晚,却又渡过西面的水湾。 •闻佳人兮召予, • 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我 来相聚, •将腾驾兮偕逝。 • 我将飞快的驾车啊,与她一 同而去。
知人论世
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 278年),名 平 ,字 原 ,战国 时期楚国人。楚怀王时任左徒、三 闾大夫。对内主张举贤授能,修明 政治。对外主张联齐抗秦。被谗, 遭放逐。楚襄王时再遭谗毁,迁于 江南多年,后见楚国政治腐败,无 力挽救,怀着深沉的忧愤,自沉于 汨罗江。 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1)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 多变。 (2)多用语气词”兮”,自有舒缓,摇曳 多姿。 (3)多用赋,比,兴的手法. (4)想象奇妙,比喻生动,描摹细腻,形 象鲜明,感情深厚,语言瑰丽。 (5)标志着诗歌由集体创作为主转入诗人 独立创作的新纪元的开始。
文题解说
• 《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是屈原根据 楚国沅、湘一带的民间祭歌为素材,再加工创作 而成的两篇抒情诗。湘君是湘水神,湘夫人是帝 女,居于洞庭之山。因为湘水与洞庭湖相距甚近, 所以民间传说这两个神有恋爱关系。 • 二诗的具体内容是描写神灵在爱情生活中的遭遇 与追求,并且通过一种祭礼仪式表现出来,然而 作者却是把人间的恋爱生活寄托在神灵的形象上。 诗中抒写男女相恋之情,主要通过一次赴约—失 约的过程表现出来。 • 《湘夫人》是《楚辞· 九歌》组诗十一首之四,诗 题虽为“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 君。
熟知字音,感知课文
渚(zhǔ)
眇(miǎo)薠(fán)
澧(lǐ)
罾(zēng) 澨(shì )潺
蘋(pí n)芷 (zhǐ)
湲(chányuán) 葺(qì ) 荪 (sūn)
楣(mé i)薜荔(bì lì )擗(pǐ)
橑(lǎo)
櫋(mián)
庑(wǔ)
褋(dié)
嶷(yí ) 袂(mèi)
搴(qiān) 汀(tīng)
•筑室兮水中, • 构筑宫室啊,在那绿水之中, •葺之兮荷盖。 • 修盖屋顶啊,用那翠绿的荷叶。 •荪壁兮紫坛, • 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 • 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 •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 • 桂木作栋梁啊,兰木为房椽, • 辛夷装饰门楣啊,白芷装饰卧房。 •辛夷楣兮药房。 •, 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 • 罔薜荔兮为帷 • 剖开蕙草做的幔帐啊,也已支张。 •擗蕙櫋兮既张。
“比、兴”手法
•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 解析:以自然界反常现象来比喻衬托对 方爽约无处歇息时心中的困惑,失望,怅 惘的感受. •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 解析:以此句起兴,表达自己对湘夫人的 爱慕,思念之情. •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 解析:以此句起兴,表达自己苦苦等待, 追寻自己的爱人的赤诚,热烈,执著.
“比、兴”手法
•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 解析:以自然界反常现象来比喻衬托对 方爽约无处歇息时心中的困惑,失望,怅 惘的感受. •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 解析:以此句起兴,表达自己对湘夫人的 爱慕,思念之情. •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 解析:以此句起兴,表达自己苦苦等待, 追寻自己的爱人的赤诚,热烈,执著.
复兴事业的至死不渝?
• 相君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的“逍
遥容与”,是否融进了屈原在人生
偃蹇路途中的宽解自慰?
• 湘夫人喻楚王 • 湘君喻诗人自己 • 借男女情人之间结为百年之好 喻君臣关系亲密无间 • 此诗借神话故事表达自己渴慕 楚王起用自己而终不得的失望、 徘徊、期待的心情。
• 1、以景现情,寓情于景。把周围景物环境气氛和 人物的心理融合在一起构成美妙的情景交融的意 境。 • 2、用赋的铺陈手法反复叙写。 • 3、用高洁的事物做比兴,以此歌颂纯洁的感情 • 4、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笔触细腻而含蓄 • 5、诗歌语言单纯自然,有民歌风格,也不失精炼 典雅 • 6、语气词“兮”字的运用,富有节奏感。 • 7、托物言志,象征手法。
•我把那衣袖啊,抛到江中, •捐余袂兮江中, •又把你赠我的单衣啊,扔到澧 •遗余褋兮澧浦。 水旁。 •搴汀洲兮杜若,•我却又到平坦的小洲啊,采摘 •将以遗兮远者。 杜若, •时不可兮骤得, •将把它馈赠给远方的人。 •见面的机会啊,不可一下子得 •聊逍遥兮容与。 到, •我姑且逍遥自在地徘徊游逛。
知人论世把握中心思想
从湘君期约难遇、可望难即的悲 剧情景,我们是否可以联想到 屈原一再被楚王疏远、流放的 遭遇?
• 相君在沅江、澧水两岸徘 徊、追寻的身影,是否有时会 叠印着屈原“行吟江畔”的 “上下求索”形象?
知人论世把握中心思想
• 相君对真挚爱情、美满生活的执著 追求,是否寄托着屈原对政治理想、
•沅有芷兮澧有兰, • •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 • •观流水兮潺湲 •
• 名句简析: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
在这幅清秋候人的画面上,深 秋的凉意和情感的落寞不安融为 一体,渲染出一派难以言说的凄 迷惆怅之情,奠定全诗幽怨,哀婉 的感情基调.从而成为千古传诵的 名句。 ——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
• 用白玉,做成镇席的宝器, •白玉兮为镇, • 散栽石兰啊,让其四处撒播芳 •疏石兰兮为芳。 香。 •芷葺兮荷屋, • 再把白芷覆盖在荷叶屋顶, •缭之兮杜衡。 • 又把杜衡缠绕在屋顶四方。 •合百草兮实庭,• 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 •建芳馨兮庑门。 • 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 •九嶷缤兮并迎, • 九嶷山的众神啊,纷纷出来迎 •灵之来兮如云。 接湘夫人, • 神灵们一齐降临啊,如云彩满 天。
遗(wèi)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第一、二段:湘君赴约,湘夫人爽约, 令湘君怅惘、失落。 第三段:湘君用香草、香木筑“爱巢” 迎候湘夫人,但美人没来。 第四段:湘君懊恼与期许等待,自我安 慰。
课文串讲
•帝子降兮北渚, • •目眇眇兮愁予。 • •袅袅兮秋风, • •洞庭波兮木叶下。 • •登白薠兮骋望, • •与佳期兮夕张。 • •鸟何萃兮蘋中? • •罾何为兮木上? • 湘夫人降临在北洲之上, 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 萧瑟的秋风啊,徐徐地吹拂着, 洞庭湖扬起微波啊,落叶飘零。 站在长满白薠的地方啊,纵目远望, 我与佳人相约啊,今晚张设罗帐。 鸟雀啊,为何聚集在水草之处? 鱼网啊,为何挂结在高高的树梢之上? 沅水有白芷啊,澧水有幽兰, 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 神思恍惚啊,放眼远眺, 只见那流水啊,缓缓流淌。
第三段
• 铺叙(“赋”的手法)夸张渲染湘君筑室水中 以迎娶湘夫人的情景。 • 先写筑室建房、美饰洞房,再写彩饰门廊、 迎接宾客,极尽排场,百般美化,物色华丽,
情调欢快,充分显现出湘君对理想爱情生活
的执著追求。
中心思想
• 全篇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 调去写,描绘出那种驰神遥 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 惆怅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