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诗歌1—湘夫人
湘夫人原文加翻译

湘夫人原文加翻译湘夫人原文加翻译《九歌·湘夫人》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是祭湘水女神的诗歌,和《湘君》是姊妹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湘夫人原文加翻译,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九歌·湘夫人屈原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揖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褋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译文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
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
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
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
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
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
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
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
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
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
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
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
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
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
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像云一样。
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
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
《湘夫人》教学课件

《湘夫人》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湘夫人》。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湘夫人》的全文朗读、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表达及其艺术特色;探讨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湘夫人》的文本内容,把握诗歌的基本节奏和韵律。
2. 分析并领会诗中的意象、情感表达,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探究《湘夫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湘夫人》中意象、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重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湘江风光图片,引入《湘夫人》的学习。
2. 朗读:全班同学齐读《湘夫人》,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对《湘夫人》的文本进行详细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以诗中的典型意象为例,讲解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诗中的其他意象,进行课堂讨论。
6. 探讨:引导学生探讨《湘夫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六、板书设计1. 《湘夫人》2. 主要内容:诗歌朗读:节奏、韵律意象分析:湘江、秋风、落叶等情感表达:离别、思念艺术特色:描绘、抒情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湘夫人》中的意象,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2)以《湘夫人》为背景,创作一首现代诗歌,表达离别或思念之情。
答案:(1)赏析文章:参照课堂讲解,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湘夫人》中的意象进行分析。
(2)现代诗歌:以《湘夫人》为灵感,自由发挥,表达离别或思念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楚辞》等古典文学作品,深入了解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提高文化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意象的分析2. 情感表达的理解3.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讨论4.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一、诗歌意象的分析1. 抓住关键词:如“湘江”、“秋风”、“落叶”等,通过这些关键词来挖掘诗中的意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学导案:第一单元第课《湘夫人》导学案

1读课文,注字音。
薠 罾 沅澧葺荪椒擗芷嶷袂
2解释词语
眇眇骋望荒忽
潺湲腾驾骤遗
答:“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一单元第课《湘夫人》导学案
———————————————————————————————— 作者:
———————————————————————————————— 日期:
ﻩ
《湘夫人》导学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比兴手法的运用
3、大家注意数数第三段一共选取了多少种植物?用到了那些建筑的术语?再思考一下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内容?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感?
答:流光异彩华丽眩目的外部环境,主要用来烘托和反映人物内心的欢乐与幸福。
4、诗歌是如何表现这个幽怨、哀婉的苦恋故事的?
(1)融情入景,以景染情。ﻫ思考:这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诗作,读第一段,看看诗人是怎样“融情入景,以景染情”的?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湘夫人》

芷兰
辛夷(木兰 )
杜衡(马蹄香)
荪(菖蒲)
鉴赏指点
1、第1、2句是否脱节?
鉴赏指点
1、第1、2句是否脱节? 比兴,既有对湘夫人的赞美,也暗含着相思之深。
“不敢言”有无法说,不用说之意。
鉴赏指点
1、第1、2句是否脱节? 比兴,既有对湘夫人的赞美,也暗含着相思之深。
“不敢言”有无法说,不用说之意。 2、“荒忽”,迷迷糊糊之意,所谓用情深时自转痴。
鉴赏指点
1、第1、2句是否脱节? 比兴,既有对湘夫人的赞美,也暗含着相思之深。
“不敢言”有无法说,不用说之意。 2、“荒忽”,迷迷糊糊之意,所谓用情深时自转痴。 3、“流水潺湲”,相对论,实写等待中的煎熬。
本段小结
写湘君把思念的感情埋在 心里,急切等待恋人而又不见 来到,心情恍惚地向远方张望, 迷惘地看着慢慢不断的流水出 神。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以:用; 逆:估计;
意:自己的切身体会; 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以意逆志
以:用; 逆:估计;
意:自己的切身体会; 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在鉴赏诗歌时,读者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把自己 当作诗人,“将心比心”地去领会、估计诗人在诗中所 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课文分析
第一段写湘君思念湘夫人,意中人好像已经飘然降落 到了小洲上,但又倏忽不见,只见秋风萧瑟,洞庭波起, 秋叶飘飘,于是感到无限惆怅。已经做好了佳人到来的准 备,却见世事颠倒,真担心约会要失期。所以第一段主要 用盼望对方来而没有来,表达了一种情绪的极度低落。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鸟儿聚集在水草中,鱼网张在树上
以凄清、冷落、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 意境奠定了全诗幽怨哀婉的情感基调(情景交融)。
《湘夫人》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河上漫游。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今天是什么日子啊?能够与王子同船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泛舟。 承蒙王子看得起,不因为我是舟子的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身份而嫌弃我,责骂我。
山中有木兮,木有枝,
心绪纷乱不止啊,因为能够结识王子。
心悦君兮君不知。
山上有树木啊树木有丫枝,心中喜欢
着你啊你却不知道。
罾何为兮木上? 鱼网为何挂结在高高的树梢之上?
9
大意:湘君与湘夫人期约难遇,湘君哀愁顿生的情景。
探究:本节诗是如何表现湘君的哀愁的? 1、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凄清渺茫的秋景,构 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 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2、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以“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 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 益的意味。麋食中庭和蛟滞水边又是两个反常现象,与对鸟和 网的描写同样属于带有隐喻性的比兴,再次强调爱而不见的事 愿相违。
10
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刘彻《秋风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 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 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 廓江天万里霜。
探究:建筑房屋的目的是什么?房屋的特点?
迎,高雅、华贵、精巧
12
第二段: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沅有芷兮澧有兰, 沅水有白芷啊,澧水有幽兰,
思公子兮未敢言。 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
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湘夫人》课件

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幽兰, 怀念湘夫人啊无法讲。 心思恍惚,望穿秋水, 只见那洞庭水慢慢流淌。
野麋寻食,为何来到庭院? 蛟龙游戏,为何来到浅滩? 清晨我骑马在江边的高地奔驰, 傍晚我渡过西面的水湾。 听说佳人召唤我, 我将快速飞驰与你同往。 把我们的房屋建造在水中, 又将荷花叶子苫在房顶上; 用荪草饰墙,紫贝饰坛, 撒布香椒,充满整个中堂;
屈 原
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 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主 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中
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
“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
1. 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
2. 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 治的精神。
3. 以其卓越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情怀,鼓 舞并感召后世志士仁人,培养中国士人主 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
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中有木兮,木有枝, 心悦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 今夜是什么夜晚啊,
我能操桨于此洲流; 今天是什么日子啊, 我有幸能与王子同舟。 含羞怀情啊,不顾诟 骂羞耻, 心里多么痴 迷不止啊,盼见王子。 山有树啊树有枝,心 里爱慕着您呀您却不 知。
北渚zhǔ:北岸浅滩。 夕张:傍晚陈设帷帐以待。 萃cuì:荟萃,聚集。 皋ɡāo:水边高地。 澨shì:水边。 荪壁:用荪草饰壁。 橑lǎo:屋椽。 櫋mian:这里指帐顶。 袂mèi:这里指长衣袖。 褋dié:单衣。 容与:从容自在的样子。
湘夫人将要降临北洲上, 放眼远眺呵使我分外惆怅。 秋风阵阵,柔弱细长, 洞庭波涌,落叶飘扬。 登上长满白薠的高地放眼望。 我与佳人约会,一直忙着布设罗帐。
语文:第一单元 《湘夫人》课件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欣赏》)
【高二选修】诗歌散文欣赏《湘夫人》

补充:“斑竹”意象: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毛泽东《七律·答友人》 血染斑斑成锦纹,昔年遗恨至今存。杜牧《斑竹筒簟》 一枝斑竹渡湘沅,万里行人感别魂。元稹《斑竹》 九处烟霞九处昏,一回延首一销魂。 因凭直节流红泪,图得千秋见血痕。 ——[唐] 汪遵《斑竹祠》 古木苍山掩翠娥,月明南浦起微波。 九疑望断几千载,斑竹泪痕今更多。—— [唐] 许浑《过湘妃庙》
“《九歌》中大多数诗篇 都包含有神与神或人与神 相恋的情节。这些恋爱, 在诗中又都呈现会合无缘、 彷徨怅惘的状态,透出对 生命的执着追求,和追求 不得的忧伤怀疑。这里面 也许包含着屈原自己人生 失路、孤独凄凉的心情。”
—— 章培恒、骆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1课《湘夫人》导学和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湘夫人》导学与答案第一课时导学一、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
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字。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
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
他创造的“ ”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并称“ ”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2.写作背景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
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 ”之名即由此而来。
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
3.关于“楚辞”你知道多少关于“楚辞”名称的由来“楚辞”在诗歌体制方面的创新“楚辞”的地位:三、诵读训练1.请1-2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订正。
2.出示投影,学生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渚( ) 眇()薠( ) 罾( ) 蘋()芷( ) 澧( ) 澨()潺湲( ) 葺( ì) 荪( )橑( ) 楣()薜荔()擗()櫋( ) 庑( ) 嶷()袂( ) 遗( i) 褋( ) 搴( ) 汀( )3.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读,学生听读正音。
4.学生自由诵读。
四、熟读全诗,初步感知学生认知朗读全诗后感知诗歌大致内容1.《湘夫人》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诗歌涉及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几个?抒情主人公是谁?3.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五、讲解第一节(一)赏析第一节1. 第一段重点词句九歌:帝子:眇眇(miǎo):愁予:袅袅(niǎo):波:下:薠(fán):骋望:佳:期:张:萃:罾(zēng):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湘夫人(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20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诗 歌 之 部
屈原(约前340~前278年),名平,字原,出身于楚国贵 族,曾任左徒、三闾大夫。他主张改良内政,联齐抗秦,后 被怀王疏远。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一再遭到 放逐。公元前278年,楚都城郢都被秦攻破,同年五月五 日,屈原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第28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诗 歌 之 部
麋 何食兮 庭 中?蛟何为 兮水裔?朝驰余 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清晨我打 马兮江皋,夕济兮 西澨。闻 佳人兮 召 予, 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 将腾驾兮偕逝。筑 室 兮 水中, 葺之兮荷 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 盖。 荪 壁 兮 紫 坛, 播芳椒兮成堂。 屋顶上。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院,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 桂栋兮兰橑, 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 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屋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编织薜荔啊做成
第22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诗 歌 之 部
本篇《湘夫人》出自他的《九歌》,《九歌》是在民间 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的 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第23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诗 歌 之 部
2.文体常识 (1)楚辞 战国时期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一种新诗体。因 《离骚》是楚辞中最伟大的作品,所以楚辞也称为“骚 体”。特点是:①篇幅较长;②句式参差灵活;③多用 “兮”字。
第21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诗 歌 之 部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 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他的代表 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 治抒情诗。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 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1953年,被列为世界 “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湘夫人》精品课件(39张)

•捐余袂兮江中,
•我把那衣袖啊,抛到江中,
•遗余褋(dié)兮澧浦。 •又把你赠我的单衣啊,扔到澧水旁。
•搴(qiān)汀洲兮杜若, •我却又到平坦的小洲啊,采摘杜若,
•将以遗兮远者。
•将把它馈赠给远方的人。
•时不可兮骤得,
•见面的机会啊,不可轻易得到,
•聊逍遥兮容与。
•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湘 夫人》 精品课 件(39 张)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湘 夫人》 精品课 件(39 张)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湘 夫人》 精品课 件(39 张)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秋水的绝唱
•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湘 夫人》 精品课 件(39 张)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湘 夫人》 精品课 件(39 张)
•麋何食兮庭中?
• 麋鹿为何来到庭院觅食?
•蛟何为兮水裔?
• 蛟龙又为何在水边游荡?
•朝驰余马兮江皋,
• 清晨,我策马驰骋在江边高地,
•夕济兮西澨(shì)。 • 傍晚,却又渡过西面的水湾。
•闻佳人兮召予,
• 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我来相聚,
•目眇眇兮愁予。
• 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
•袅袅兮秋风,
• 萧瑟的秋风啊,徐徐地吹拂着,
•洞庭波兮木叶下。
• 洞庭湖扬起微波啊,落叶飘零。
•登白薠(fán)兮骋望, • 站在长满白薠的地方啊,纵目远望,
•与佳期兮夕张。 pín •鸟何萃(cuì)兮蘋中?
• 我与佳人相约啊,今晚张设罗帐。 • 鸟雀啊,为何聚集在水草之处?
2024《湘夫人》优秀赏析

《湘夫人》优秀赏析•优秀文学作品背景介绍•诗歌内容与形式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与描写手法•意境营造与审美价值体现•诗歌风格与流派归属问题探讨•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爱情诗歌差异•当代传承与创新发展思考优秀文学作品背景介绍《湘夫人》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湘夫人》是唐朝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该诗以湘夫人(即娥皇、女英,传说中舜帝的妃子)的传说为题材,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湘夫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忠贞不渝的品格。
杜牧所处的时代,正值唐朝由盛转衰之际,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对时局的关切和对民生的同情。
《湘夫人》属于唐代叙事诗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唐代诗歌注重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的特点。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唐朝诗歌创作达到了巅峰。
时代背景与文学流派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湘夫人》作为杜牧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高超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该诗通过描绘湘夫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忠贞爱情的赞美和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具有深远的思想意义。
《湘夫人》的艺术成就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对研究唐代诗歌和古代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诗歌内容与形式分析主题思想及情感表达描绘湘夫人神秘、美丽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塑造出湘夫人超凡脱俗、美丽动人的形象,表达出诗人对神灵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抒发思而不见的惆怅之情诗人在表达对湘夫人的思念和向往的同时,也流露出因无法相见而产生的惆怅和失落之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诗歌结构安排与特点层次分明的结构诗歌按照迎神、盼神、神降、神去、望神的结构布局,使得整首诗歌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虚实相生的手法诗人巧妙地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将现实与想象、人间与仙界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亦真亦幻的艺术境界。
整首诗歌在韵律上和谐统一,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感。
高二语文选修一 湘夫人

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1953年,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波兰哥白尼、意大利但丁、英国莎士比亚
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 受楚怀王宠信:“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 遇宾客,应对诸侯。”
嶷(yí) 袂(mèi)
遗(wèi) 褋(dié) 搴(qiān) 汀(tīng)
通 读 文 辞 , 感 知 内 容
阅读注释,翻译第一段
•帝子降兮北渚, • 湘夫人降临在北洲之上,
•目眇眇兮愁予。 • •••袅洞登袅庭白兮波薠秋兮兮风木骋,叶望下,。•••
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 萧瑟的秋风啊,徐徐地吹拂着, 洞庭湖扬起微波啊,落叶飘零。 站在长满白薠的地方啊,纵目 远望,
作者为何如此详细地介绍 铺陈 湘君建筑水屋的过程?
1、尽力地装饰爱巢,极力渲染湘君对湘夫人炽热的爱恋 。 2、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侧面烘托充溢于人物内心的 欢乐和幸福,为迎而未得的失落作铺垫。 3、香草代表美人,用来侧面烘托思慕对象—— 湘夫人的 美丽高洁。
如椽大笔: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笔。比喻记录大事的手 笔,也比喻笔力雄健的文词。
夫人会面。等待中想着与湘夫人未来的美好生活, 设想用世上最芳洁的植物营造新房,让所有的神 灵都前来分享他们的幸福。
• 希望变成了泡影失望之余,他也气愤地抛弃了湘 夫人所赠的礼物,又摘下了杜若香草。
怀着一丝期望和几分惆怅在汀洲上徘徊,
期待下一次将香草送给恋人。
屈 原
屈原
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
的
湘君对真挚爱情、美满生活的执著追求 曲
屈原对政治理想、复兴事业的九死不悔 折 湘君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的“逍遥容与” 反
湘夫人知识点的总结

湘夫人知识点的总结《湘夫人》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是《九歌·湘夫人》的简称。
这首诗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情感为线索,描绘了湘君在赴约不遇后的失落与哀怨。
以下是对《湘夫人》相关知识点的总结。
一、背景知识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当时楚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
他主张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抗秦,但却遭到了贵族的排挤和打压。
《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祀乐歌加工创作而成的一组诗歌,《湘夫人》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诗歌内容1、赴约不遇诗歌开篇,湘君精心准备了约会,却没有等到湘夫人的到来。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描绘了湘君在北渚遥望,心中充满忧愁,秋风吹过洞庭湖,落叶飘零的景象,烘托出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2、寻觅湘夫人湘君在等待中不见湘夫人的身影,于是开始四处寻觅。
他“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在白薠草中极目远望,为了约会精心布置。
然而,“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鸟儿为何聚集在水草中,渔网为何挂在树梢上?这些反常的景象暗示了湘君的失落和不安。
3、装饰新房湘君虽然没有等到湘夫人,但依然满怀期待地为她装饰新房。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他采集香草来装饰房间,表达对湘夫人的深深思念。
4、幻想与失望湘君在幻想中与湘夫人相会,“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新房装饰得华丽而温馨,然而这只是他的幻想,最终湘夫人还是没有出现,湘君陷入了深深的失望之中。
5、捐袂遗褋湘君在极度失望之下,“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他把自己的衣袖和单衣投入江中,又在汀洲采摘杜若,想要送给湘夫人,表达自己的执着和深情。
三、艺术特色1、情景交融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如秋风、洞庭波、木叶等,烘托出了人物的心情,使情感与景色相互映衬,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2020秋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文档:第2课自主赏析湘夫人含解析

2020秋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文档:第2课自主赏析湘夫人含解析第2课自主赏析湘夫人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上的水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两位女儿娥皇、女英。
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之间;夫死而哭,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茎上布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了一首诗歌《湘夫人》。
1.作家作品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
出身于楚国的贵族,起初他颇受楚怀王的信任,曾任左徒、三闾大夫,他主张改良内政,联齐抗秦,后被怀王疏远。
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对前途感到绝望,就在同年五月五日自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1篇),共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3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背景解读本篇选自《楚辞·九歌》。
“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
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两位女儿——娥皇、女英。
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哭,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湘妃竹”之名即由此而来.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
3.文体知识楚辞体楚辞体是战国后期在南方产生的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
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自由舒缓,摇曳多姿。
古代诗歌选修课文《湘夫人》教案

古代诗歌选修课文《湘夫人》教案教学博苑02-28 1811古代诗歌选修课文《湘夫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部分字词的读音,注意几个意思为第三段“水边”的字2能力目标: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理解楚辞中语言独特的“兮”式结构3情感目标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二教学重点1,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2,把握文中浪漫主义和“比兴”手法的运用三,教学难点1,的情感与文中男女水神情感的耦合2,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四,教学方法男女分组诵读,师生问答五,教学用具(无)教学步骤及内容一、导入二、作家作品1、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末期楚国人。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开创了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1953年,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宠信:“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屈原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合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由于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以及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屈原并不因此而放弃政治主张和伟大理想,写出了著名长诗《离骚》等价值很高的、影响很大的不朽作品。
当秦兵攻破楚都消息传出后,他大失所望,悲愤投汨罗江,以身殉国,这天正是五月初五。
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1)、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2)、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3)、以其卓越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情怀,鼓舞并感召后世志士仁人,培养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4)、屈原精神发展成为安顿历代士子的痛苦心灵的家园名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夫人》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熟读文章,理解诗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其主旨。
过程与方法分析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洞庭湖有着独特的美景、瑰丽的神话传说以及众多古代文人的赞美辞,因而闻名天下。
洞庭湖中有君山,又叫洞庭山。
山上有二妃墓和湘妃寺,在二妃墓和湘妃寺周围生长着高低起伏、郁郁葱葱的斑竹,在这些竹子上长满泪痕似的斑点,有人说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景观。
大家知道这种斑竹是怎么来的吗?
根据《山海经》、《尚书》的记载,在传说的三皇五帝时代,尧考察他的接班人舜,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后来舜外出巡行生了重病,娥皇、女英就赶去看望他,当她俩赶到洞庭湖中君山的时候,却传来大舜已崩于苍梧之野的消息,娥皇女英悲痛哭泣,然后就投江而死。
她们哭泣的泪痕就化成了现在的斑竹。
当地人把这个美丽的传说编成歌舞传颂,屈原则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了一首诗歌《湘夫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首优美的诗歌。
二、作家作品
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屈原一生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所谓“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楚国特有官职)。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曾两次被放逐。
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
罗江,以身殉志。
2、文学成就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3、作品简介
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凡23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一连串的问语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湘夫人》就是《九歌》的一篇。
4、背景简介
北京大学的林庚教授曾经讲过,湘君、湘夫人的神话传说完全可以把它故事化,但在屈原的笔下完全被诗化了。
在《湘君》、《湘夫人》中,只有一个情节——约会,别的都是丰富的内心活动。
屈原正是截取这个悲剧故事的一个片段,凭着精神的流动而创作了这两首优美的诗篇。
《湘君》是写湘夫人到达约会地点没有见到湘君而生发的思念;《湘夫人》是写湘君前来和湘夫人约会时没有见到湘夫人生发的思念。
三、整体感知、概括内容
1、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2、翻译全诗,概括要点
第一段:翘首以盼
第二段:期而不见
第三段:遍寻公子、幻想相聚、筑室迎娶、神灵相迎终不见
第四段:相约不逢、惆怅无限
四、深入探究
1、问:诗歌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几个?抒情主人公是谁?
明确:湘君和湘夫人,这首诗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
2、问:此诗开头所渲染的气氛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首诗的开头四句,写湘君眺望洞庭,仿佛湘夫人飘然而降,但又倏忽不见,心中充满愁思。
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痴情人的心理。
开头四句渲染的环境气氛与人物心理交融在一起,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怅惆、幽怨之情。
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了感情的基调——幽怨、哀婉。
3、问: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提示:诗中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这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执著、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写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深情如海。
4、问:比兴是《诗经》等民歌体作品常用的艺术手法,此诗中也用了一些即景起兴的问句,如“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这些问句和主人公要表达的爱情有什么关系?
提示:这些问句都是用自然现象的错位、颠倒,比喻诗中主人公的爱情不顺利,愿望得不到实现。
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比况自身的尴尬处境。
五、佳句欣赏——“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1)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2)写秋水的绝唱。
(3)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
【提示】之所以称为名句的原因:
(1)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洞庭湖的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
(2)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图景(意境)。
(3)瑟瑟秋风、浩渺的秋水、萧萧落叶使湘君的心情更加惆怅万分。
这种写法启发了无数的后来人,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等等。
六、艺术特色
(1)细腻的心理描写
(2)丰富的想象,虚实相生的手法
(3)大量运用楚辞“兮”式结构。
(4)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
七、主题思想
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湘君因思而在彷徨迷惘中产生的幽思之情,以及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同时也渗透着诗人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
八、课后习题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