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询发至CSCCP-对宫颈腺上皮肿瘤和癌前病变的病理认识
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1. 引言1.1 病理学特点宫颈原位腺癌是一种罕见的宫颈癌前病变,其病理学特点主要表现在细胞形态学上。
组织学形态学显示,宫颈原位腺癌细胞具有高度异型性,细胞核增大、核分裂增多、核浆比增高,胞质呈现不均匀染色,细胞核变性、核仁增大。
宫颈原位腺癌细胞的胞质较少,胞浆少见或不明显,细胞内有丰富的胞浆,核仁较少,变性不明显。
组织学形态学表现为细胞核畸形性明显,核分裂增多,胞浆明显增多,核仁大小不规则,核膜不完整。
光镜下表现为细胞的核分裂呈现多形性,核膜增生,核膜变性,细胞核变性,核仁不规则增大,核仁分裂增多,胞浆变性,胞浆空泡增多,胞质染色不均。
宫颈原位腺癌的病理学特点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2 发病原因宫颈原位腺癌是一种罕见的病理学类型,通常发生在宫颈管腺上皮。
其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宫颈炎症、HPV感染、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等几个方面。
宫颈炎症是导致宫颈原位腺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慢性宫颈炎症会导致宫颈上皮细胞发生不可逆的变化,最终可能演变成原位腺癌。
HPV感染也是宫颈原位腺癌的重要发病因素。
前人研究表明,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肿瘤密切相关,其中包括原位腺癌。
HPV感染会导致宫颈上皮细胞的DNA损伤,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
生活方式因素如吸烟、饮酒、不良的饮食习惯等也可能增加患宫颈原位腺癌的风险。
遗传因素也可能对该疾病的发生起一定影响,但目前尚未有明确的证据支持。
宫颈原位腺癌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和病史,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该疾病。
1.3 临床表现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表现通常较为隐匿,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甚至无明显症状。
但随着病情发展,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一些特征性的表现,如异常阴道出血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这种出血通常不伴有疼痛,且在性生活后出血更为明显,有时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或异常,呈灰白色、恶臭等特点。
部分患者可能在妇科检查中发现宫颈疱疹病变或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意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意义摘要】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宫颈癌的早期病变,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十分重要,可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本文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年约有50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在中国为14.6/10万,并且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1]。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宫颈上皮从非典型增生到原位癌的一连续过程,一般要10年左右时间,是宫颈癌的早期病变。
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诊断为CIN的患者逐渐增多,并且患者的年龄也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对宫颈癌早期病变及宫颈癌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保障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2]。
1 CIN概述CIN是宫颈鳞状细胞癌在浸润的前期出现的病变[3],CIN发展为宫颈浸润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的7倍,发展为原位癌是正常人的20倍[4]。
据报道,宫颈浸润癌的5年生存率为67%,宫颈早期癌为90%,而宫颈原位癌则几乎达100%。
因此,CI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1.1 CIN的危险因素:CIN的发生与过早性生活、吸烟密切相关,其他高风险因素有多个性伴侣、口服避孕药、性传播疾病和病毒感染。
与CIN相关的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艾滋病病毒,与HPV感染关系尤为密切。
1.2 CIN与HPV感染:研究明,HPV 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5]。
HPV依其致病性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
低危型HPV主要引起肛门皮肤及男性外生殖器、女性大小阴唇、尿道口、阴道下段外生性疣类病变和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
高危型HPV除引起外生殖器疣外,尚可导致外生殖器癌,并与宫颈癌和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关系密切。
宫颈上皮肿瘤性病变病理学进展

宫 颈 上 皮 从 正 常 状 态 经 由一 个 连 续 的 发 展 过 程 转 变 为 癌 ,其 间 发 生 了 很 多 病 理 事 件 。在 过 去 的 5 O年 间 。 有 关 宫 颈 癌 前 病 变 的命 名 发 生 了 很 多 变 化 。最 初 ,将 子 宫 颈 浸 润 癌 前 的 病 变 分 为 两 组 :既 :Dypai 中 文 译 为 非 典 型 增 s l a( s 生 。英 文 的 原 意 是 发 育 异 常 ) 和 原 位 癌 。 D sls 一 词 是 ypai a R aa eg n在 1 5 9 6年 最 先 使 用 来 命 名 从 宫 颈 异 型 增 生 到 宫 颈 原 位 癌 之 间 的病 变 ,其 中 又 根 据 异 型 增 生 所 占 的 上 皮 厚 度 进 一 步 分 为 轻 度 、 中 度 及 重 度 L 。有 些 病 理 学 家 还 使 用 过 1 ] 基 底 细 胞 增 生 ( aa cl h p rls ) 和 非 典 型 增 生 ( — b sl el y epai a a
二 、关 于 子 宫 颈 微 小 浸 润 癌
宫 颈微 小 浸 润 癌 最 初 的 定 义 为 :临 床 肉 眼 不 能 见 到 , 仅 能在 显微 镜 下 观 察 到 的 宫 颈 早 期 浸 润 癌 。从 18 年 国 际 95 妇 产 科 联 合 会 (nen t n l eeaino ser sad Itrai a F d rt fObtti n o o c Gy eo g 。FG ncl y l 0)对 子 宫 颈 癌 进 行 分 期 L 到 19 o 3 9 6年 妇 科
为 子宫 颈微 小 浸 润 癌 的 定 义 ,前 后 大 约 经历 了 1 O余 年 的 时 间 ,对 子 宫 颈微 小 浸 润 癌 的概 念 进 行 了 不 断 的 修 改 及 完 善 。 在 19 9 4年 F G 重 新 修 订 的子 宫 颈 癌 分 期 中 ,最 早 期 的子 IO
1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癌前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张建民)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癌前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张建民杨幼萍朱扬丽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宫颈鳞癌的癌前病变与HPV感染关系密切,因之现发病率相当高,正确的病理诊断是合适的临床处理的前题。
宫颈鳞癌的癌前病变有多种分类方法,病理改变为一谱系,因而在病理诊断、分级和鉴别诊断方面难免有一些灰区,只有对之具备较充分的知识,才能对这类非常常见的疾病做出较好的病理诊断。
+1.癌前病变的分类(classification of premalignant lesions)子宫颈鳞状上皮有恶性潜能的改变为癌前病变,近几十年大多数病理学家使用异型增生和原位癌(dysplasia and carcinoma in situ,CIS)系统或子宫颈上皮内肿瘤(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系统,对这类癌前鳞状上皮病变进行分类。
近10年又出现仅用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SIL)来命名宫颈癌前病变,并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两类的Bethesda系统。
2003年WHO分类中子宫颈癌前病变采用的名称是宫颈上皮内肿瘤(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将异型增生/原位癌和鳞状上皮内病变置于同义语中。
目前是异型增生/原位癌、CIN和SIL这三种系统同时并存,病理医师可各取所需,但一致认为与HPV关系密切(表1)。
现美国较多采用SIL系统,国内也有些医院开始使用,然而SIL还包括了除CIN以外的其他病变(表2和3),因此不应将SIL 与CIN完全等同,特别是低级别病变。
表1 HPV相关宫颈上皮内病变的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名称 HPV危险范畴不同分类系统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级别CIN 异型增生-原位癌 SI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外生性湿疣低危 ______ ______ 低级别SIL鳞状细胞乳头状瘤低危 ______ ______ 低级别SIL扁平型湿疣低危和高危 ______ ______ 低级别SILCIN 1 低危和高危低级别CIN 轻度异型增生低级别SILCIN 2 高危高级别CIN 中度异型增生高级别SILCIN 3 高危高级别CIN 重度异型增生高级别SIL和原位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该表译自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Pathology & Genetics, Tumours of the Breast and Female Genital Organs,edi by Tavassoli FA and Devilee P, LARC Press, Lyon,2003,Tabale 5.02.表2LSIL包括的病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IN1扁平状湿疣轻度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外生性湿疣(尖锐湿疣)移行细胞乳头状瘤不成熟性湿疣(鳞状细胞乳头状瘤*)乳头状不成熟性鳞化(也可视为不成熟性湿疣的同义语)扁平状不成熟性LSIL(罕见且对之现有争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泛指有棘细胞增生的乳头状病变(不是粘膜息肉)该表修改自Diagnostic Gynecologic and Obstetric Pathology, edited by Crum CP and Lee KR, Saunders,2006. p298,Table 13.7 ***表3HSIL包括的病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IN2和中度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CIN3和重度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角化的SIL有不成熟化生表型的SIL原位乳头状鳞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表修改自Crum CP 和Lee KR主编的Diagnostic Gynecologic and Obstetric Pathology, edited Saunders,2006. p298,Table 13.72.子宫颈上皮内肿瘤/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组织学诊断中几个应注意的问题2.1熟悉移行带的组织学特点:CIN多发生在宫颈移行带,有一319例宫颈锥要标本研究显示,CIN仅3.1%发生于外宫颈,10%病变完全被宫颈内膜上皮包围,其余87%均位于移行带。
病理学检查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病理学检查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应用体会【摘要】目的探讨病理学检查方法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收集我院妇产科患者1150例行TCT检查,其中165例应用杂交捕获技术(HC-II)检测HR-HPV;104例细胞学阳性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采用SP法检测58例宫颈各类病变中的P16蛋白表达;以病理学为标准,比较各种方法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
结果①TCT阳性率明显高于传统的巴氏涂片;②HR-HPV检测随着CIN 病变的加重,HR-HPV阳性率增加(P<0.01);③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细胞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TCT阳性检出率(P<0.01);④P16可作为NILM与CIN I级,CIN I级与CIN II-III级间鉴别诊断的标记物。
结论病理学检查各种方法都各自具有优点和局限性,相互不能替代,相互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弥补相互的缺点,提高宫颈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 TCT; HR-HPV检测; 阴道镜;P16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导致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
随着临床医学的进步和对宫颈癌生物学进程的深入了解,现代宫颈癌的筛查则是以早期检出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并进行阻断性治疗为目标,因此通过病理学检查及早、准确的对宫颈上皮内瘤变作出诊断至关重要。
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收集2008年9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就诊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的1150例患者,其中165例行HR-HPV检测,104例细胞学阳性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58例做免疫组化检测P16蛋白表达情况;平均年龄43.8岁(18~70岁)。
1.2 诊断标准1.2.1 细胞学诊断标准采用标准TBS分级系统诊断标准:(1)正常范围或良性反应性改变;(2)非典型鳞状细胞(ASC,包括ASC-UC和ASC-H);(3)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ISL);(4)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5)鳞状细胞癌(SCC);(6)意义不明的不典型腺上皮细胞(AGC);(7)腺癌;细胞学诊断阳性包括ASC-UC以上病变。
宫颈鳞状上皮肿瘤的病理诊断价值分析

1 . 2 . 2 宫 颈活 组 织病 理检 查 切 除 子宫 后进 行 宫颈 活组 织 检查 ,将
【 关键词 】 病理诊 断 ; 宫颈鳞状上 皮肿瘤 ; 诊断价值 【 中图分类号 】 R 7 3 7 . 3 3 【 文献标 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3 0 8( 2 0 1 5 ) 0 7 — 0 1 7 2 — 0 2
高度 鳞 状 上皮 内病 变 、不 典 型 鳞状 上 皮 细胞 、低 度 鳞状 上 皮
内病 变 、宫 颈 上皮 内瘤 变 I 级 、宫 颈上 皮 内瘤变 Ⅱ级 、宫 颈上 皮 内瘤 变 Ⅲ级 。 2 结 果 ・
QVZ h a o f u S h u a n g y a s h a n P e o p l e ' s Ho s p i t a l , S h u a n g y a s h a n 1 5 5 1 0 0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v a l u e o f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0日~ 2 0 1 4年 3月 1 0日在我 院接 受 0 % 甲醛 溶液 中,接 着进 行常 规 石蜡 包埋 ,然 治疗的患者的临床 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 。结果 病理检查 结果显 示,3 9 获 得 的组 织浸 泡在 1 例属 于宫颈上皮 内瘤 变 I级 ,5 0 例 患者属 于宫颈上皮 内瘤 变 Ⅱ级 ,4 9 后 切片 、制 片 ,最后 阅片 。 例 患者属 于宫颈上 皮 内瘤变 Ⅲ级。对 比病理 学检 查结果 ,细胞 学诊 断 1 . 3 统计 学方 法 的假 阴性率达到 3 . 1 1 % 。结 论 采用组织 学和 细胞 学联合诊断 ,有利 于 将 所有 数据输入 S P S S 1 7 . 2软 件 包 进 行 统 计 学 分 析 ,用 ( 提 高诊 断准确率。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的价值评析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的价值评析作者:柴东明王征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11期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阴道镜联合宫颈锥切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的价值。
方法:2012年6月-2018年8月收治宫颈癌或癌前病变患者200例,其中确诊CIN I 20例,CINⅡ26例,CINⅢ30例,浸润癌10例,采用宫颈锥切手术后,分析对比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结果,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00例患者中,阴道镜诊断正确结果CIN I 15例(750),CINⅡ20例(76.92%),CINⅢ25例(83.330),浸润癌7例(700),诊断准确67例,诊断准确率77.9%;联合使用宫颈锥切手术后,诊断正确结果CIN I 20例(100%),CINⅡ25例(96.15%),CINⅢ29例f96 67%),浸润癌9例(900),诊断准确83例,诊断准确率96.51%,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宫颈癌;癌前病变;阴道镜;病理诊断宫颈癌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癌症,随着牛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牛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趋向年轻化【1】。
宫颈癌变一般需要5 - 10年的演变过程,目前临床上将宫颈癌变的过程主要分为4种,包括轻度、中度、重度的瘤样病变【2】。
最常使用的阴道镜活检尽管对宫颈癌以及宫颈癌变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与灵敏性,但大量临床数据显示【3】,阴道镜活检的诊断准确率较低,对于早期的宫颈病变诊断灵敏性很小【4】。
宫颈锥切于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切除子宫颈5。
因此,本次研究探讨分析阴道镜联合宫颈锥切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2年6月-2018年8月收治宫颈癌或癌前病变患者200例,年龄26 - 80岁,平均(56.7±2.3)岁。
其中确诊CIN1 20例,CINⅡ26例,CINⅢ30例,浸润癌IO例。
见表l。
方法:(1)阴道镜活检:①对于处于安全期的患者,应待其安全期过后再进行活检;②活检前,首先充分暴露患者的子宫宫颈,采用干净的棉签,蘸上适量牛理盐水,将子宫宫颈上的分泌物擦拭干净;③待宫颈表面分泌物擦拭干净后,仔细观察患者子宫宫颈的大小形态变化,判断有没有发牛明显变形,随后使用5%的卢戈式溶液2 mL,将其涂抹在宫颈表面,仔细观察患者子宫宫颈血管以及上皮组织是否有病理性改变,筛选出可疑的病患;④对于疾病可疑对象,选择患者子宫宫颈的上皮组织或者间质组织,分别做好标记后,将其送至阴道镜活检,并注意检测时需要四象限移行检查。
宫颈腺上皮病变精品医学课件

细胞柱状, 富含 粘液, 核位基底
乳头形成
腺体大小、形状不一, 排列杂乱
微小偏离型腺癌
表现为宫颈表层粘膜及腺体的细胞中等程度的增大, 核深染, 轻度复层, 偶见核分裂象, 其异型程度不 及原位腺癌。
多数低度CGIN形态学改变轻, 与炎症所致宫颈腺上 皮非典型增生难以鉴别, 并且诊断重复性很差, 临 床意义也不明确, 因此有学者认为低度CGIN可以不 予报告。
腺体异型增生(低度CGIN)
核分裂
AIS
AIS
核仁
凋亡小体
2006年提出的AIS处理指南建议
对于已经完成生育的AIS患病妇女, 可采用子宫全切
如果患者希望保留生育功能, 可采用保守的治疗方案, 仅行 子宫颈切除
对于切除标本的切缘应进行仔细评估, 如果切缘含有
AIS或是CIN病变, 或是子宫颈活检/颈管骚刮有阳性所见时,
输卵管子宫内膜样化生
(Tuboendometrioid metaplasia)
含有纤毛的输 卵管型上皮
假复层柱状子 宫内膜样上皮
嗜酸细胞化生 ( oxyphilic metaplasia)
嗜酸细胞化生的特征是在子宫颈腺体内出现大的立 方形或多角形上皮细胞, 伴有强嗜酸性, 胞浆也可 有局灶空泡变
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妇女, 可参照微小浸润性鳞癌的 治疗方案-仅行宫颈切除术, 但应将标本完整送病 理检查评估切缘情况
如果切缘阳性, 应再次行切除术
如果切缘阴性, 也应进行长期随访及定期复查。
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宫颈原位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宫颈癌前病变,占所有宫颈癌前病变的5-10%。
其临床病理分析对于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临床病理特征1. 组织学特征宫颈原位腺癌主要起源于宫颈管腺上皮,其组织学特征为腺上皮增生,核分裂活跃,细胞异型性明显,但未侵犯基底膜。
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包括腺细胞型、乳头状型、囊腺型等,其中以腺细胞型最为常见。
2. 形态学特征宫颈原位腺癌在形态上呈现为不规则的腺样腔隙和腺样分泌物充填腔隙,细胞核呈现不同程度的异型性,核分裂活跃,但未侵犯基底膜。
病变范围常限于宫颈管腺上皮内。
3. 临床表现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表现常常不具特异性,常见的症状包括阴道异常出血、带下增多、性交出血等。
部分患者可能无症状,仅在常规妇科检查中被发现。
二、诊断方法1. 宫颈细胞学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是最常用的宫颈癌前病变筛查方法,对于宫颈原位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在宫颈细胞学检查中,可见大量异常腺细胞和腺样分泌物,有助于早期诊断。
2. 生物化学标记生物化学标记如HPV检测、P16免疫组化等对宫颈原位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HPV阳性与宫颈原位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P16过度表达也是宫颈原位腺癌的特征性表现。
3. 宫颈活检对于宫颈原位腺癌的诊断,宫颈活检是最直接和可靠的诊断方法。
通过宫颈锥形切除术或宫颈锥形活检,可明确病变的范围和程度,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三、治疗策略1. 定期随访观察对于早期宫颈原位腺癌,如病变范围有限,无浸润性病变,可选择定期随访观察,密切监测病情的发展,避免过度治疗。
2. 宫颈锥形切除术对于有浸润性病变的宫颈原位腺癌,或病变范围较大的患者,可选择行宫颈锥形切除术,完整切除病变组织,保留宫颈功能。
宫颈上皮内瘤病变PPT资料优秀版

当子宫腔直径>10cm时,亦以此结合疗法为宜。 (2)微生物感染 淋球菌、单纯疱疹病毒(HSV)、滴虫感染可增加对HPV的易感性,从而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发生有关。 2、激素和化学治疗:孕激素治疗的优点是不良反应小,特别是无一般化疗药物抑制骨髓的严重不良反应,且应用方便,不需住院治疗。 (2)微生物感染 淋球菌、单纯疱疹病毒(HSV)、滴虫感染可增加对HPV的易感性,从而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发生有关。 根据细胞异形的程度将CIN分为三级:Ⅰ级指宫颈轻度不典型增生,Ⅱ级指宫颈中度不典型增生,Ⅲ级指宫颈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宫颈原 位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一组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的统 称。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反映了宫颈癌发生中连续发展 的过程,即由宫颈不典型增生(轻→中→重)→原位癌→早期浸润癌→ 浸润癌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轻度不典型增生自然消失的可能性明显大于中、重度,重度不典型增生发展为癌的可能性内源性与外源性免疫缺陷 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可致CIN的发生增加,如Hodgkin病、白血病、胶原性血管病与HPV感染性疾病发 生有关。
当子宫腔直径>10cm时,亦以此结合疗法为宜。 2、激素和化学治疗:孕激素治疗的优点是不良反应小,特别是无一般化疗药物抑制骨髓的严重不良反应,且应用方便,不需住院治疗。 (2)微生物感染 淋球菌、单纯疱疹病毒(HSV)、滴虫感染可增加对HPV的易感性,从而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发生有关。 轻度不典型增生自然消失的可能性明显大于中、重度,重度不典型增生发展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轻、中度。
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宫颈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及临床价值分析

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宫颈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及临床价值分析发表时间:2014-06-09T14:38:28.4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期供稿作者:郭宝强[导读] 从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趋势来看,发病群体日益年轻化,严重影响了我国妇女的身心健康。
郭宝强(河南省临颍县人民医院病理科 462600)【摘要】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宫颈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及临床价值。
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对4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经过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40例患者中8例患者病理级别上升,病理级别上升率为20.00%,浸润癌发现3例,出现率为7.50%,宫颈上皮内瘤变等级在II级-III级之间的患者有32例(80.00%)原位癌或镜下疑似早期浸润21例(55.00%)。
结论早期宫颈癌手术中进行冰冻病理诊断能够针对术前活检取材检验中的漏洞进行全面分析,为宫颈病变程度的确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对宫颈组织是否存在浸润病变、判定浸润程度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便医疗工作者更好的确定手术方式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治疗干预。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早期宫颈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2-0128-02从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趋势来看,发病群体日益年轻化,严重影响了我国妇女的身心健康。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阴道镜诊断与治疗技术逐渐普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早期宫颈癌的发现率逐渐上升,为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虽然传统术前经阴道镜活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判定患者病情,但是由于活检组织取材表浅,样本量较小,无法很好的判定宫颈上皮内瘤是否出现癌变情况、宫颈癌是否出现浸润情况,严重影响了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2]。
针对这一现状,我院通过早期宫颈癌手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现根据我院早期宫颈癌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汇报:1.材料与方法1.1 研究设计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对4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对宫颈腺上皮肿瘤和癌前病变病理认识

透明细胞癌
该肿瘤较为少见,可分为散发性和有DES(乙烯雌酚)
接触史两组人群,病变可伴有高危型HPV感染
透明细胞癌典型表现为宫颈外生性肿物,也可位于宫
颈管,其大体、临床表现与普通型子宫颈腺癌相似, 预后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预后较好)
镜下特点:肿瘤主要由鞋钉样细胞或扁平状、透明细
胞排列成实性、囊腺样或乳头状结构,实性区域瘤细 胞胞浆丰富嗜酸,在多数病例中可看到少量高级别的 异型核,透明细胞癌一般不分肿瘤级别
绒毛管状腺癌
好发于年轻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35岁。呈明显外生性、绒毛/
乳头状生长方式,与HPV16、18及45感染有关
镜下:肿瘤类似结直肠绒毛管状腺瘤,肿瘤呈树叶状结构(纤
细的纤维轴心乳头),表面被覆单层或假复层高柱状细胞,细 胞轻-中度异型,核分裂像少见,一般浸润较为表浅,偶见深部 浸润
宫内膜样癌
原发于宫颈的子宫内膜样腺癌较为罕见(<5%宫颈腺癌),该
肿瘤是普通型宫颈腺癌的变异型,诊断时应除外子宫体发生的 内膜样癌侵犯宫颈,与子宫体原发癌不同,宫颈的子宫内膜样 癌常与高危型HPV感染相关(来源于内膜异位的宫内膜样癌 HPV阴性),p16常弥漫强阳性,而子宫内膜原发腺癌表达p16 一般呈灶状、斑块状阳性
宫颈内膜腺癌,普通型。肿 瘤性腺体相互融合成筛状, 近腺腔表面细胞内粘液不明 显,腺体为假复层,腺腔内 见坏死碎屑(摘自2014版 WHO)
粘液腺癌,非特殊型
该腺癌不能归属于其他特殊类型的宫颈腺癌。可有粘
液分化,是一种既不能归属普通型又无法归入有特征 表现的具有粘液分泌的腺癌(胃型、肠型和印戒细胞 腺癌)
毛玻璃细胞癌:是一种低分化腺鳞癌亚型,罕见,占
宫颈AIS的特殊类型(SMILE)
最新:CSCCP关于中国宫颈癌筛查及异常管理相关问题专家共识解读

最新:CSCCP关于中国宫颈癌筛查及异常管理相关问题专家共识解读宫颈癌仍然是当代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妇科恶性肿瘤。
2015年我国宫颈癌新发病例9.89万, 死亡病例3.05万[1]。
而2014年末我国人口13.7亿, 其中女性约6.67亿人, 35~64岁女性约2.93亿, 实际需要接受宫颈癌筛查女性约3亿人口。
我国宫颈癌筛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覆盖率不足, 2010年, 全国城市平均宫颈癌筛查率仅29.1%, 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约31.3%, 农村约16.9%[2]。
中国地域辽阔、资源分布不均, 适宜中国的筛查技术和策略缺乏数据支撑, HPV检测产品众多, 缺乏充分的临床验证数据, 细胞学、组织病理学、阴道镜医师缺乏规范化培训。
现有条件下, 宫颈癌筛查及病变的临床管理多参考欧美国家的指南进行[3~6]。
自2009年我国开展由政府主导推行的宫颈癌筛查试点项目, 经过7年多的探索, 中华预防医学会2017年结合中国现状制定了《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7], 但目前仍存在宫颈癌筛查诊治不规范, 存在诊疗不足和过度医疗, 更缺乏随访等问题。
中国的宫颈癌的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2015年我国成立了由妇科、妇科肿瘤、病理学、妇幼保健、流行病学、基础研究多学科组成的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for Colposcopy and Cervical Pathology of China Healthy Birth Science Association, CSCCP) , 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平台, 推动我国宫颈癌的防治工作。
鉴于我国尚缺乏更多的临床数据, 为了提高宫颈癌筛查防治效力, CSCCP专家委员会在参考国外已制定常规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经验[8,9]和国外文献, 经过前后四轮专家讨论, 形成CSCCP中国宫颈癌筛查及异常管理相关问题专家共识[10,11], 提出的重点包括筛查中细胞病理学的质控管理、筛查结果异常的管理、阴道镜的规范化检查, 以及组织学确诊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和原位腺癌(AIS) 的管理。
TCT、活检病理在宫颈上皮瘤变及早期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TCT、活检病理在宫颈上皮瘤变及早期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TCT以及活检病理在宫颈上皮瘤变(CIN)以及早期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本文主要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我院最终确诊为宫颈上皮瘤变的270例患者以及16例宫颈癌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需要进行相应的TCT和活检病理检查,并在术后病理检查标准的基础上,对TCT和活检病理诊断方法在宫颈上皮瘤变以及早期宫颈癌中的诊断价值进行鉴别。
结果 TCT诊断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明显高于活检病理的方法,两种方法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宫颈上皮瘤变以及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中,活检病理的诊断方法相较于TCT来说诊断价值更高,漏诊率和误诊率较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
关键词:TCT;活检病理;宫颈上皮瘤变;早期宫颈癌;诊断价值宫颈癌是当前较为常见的女性肿瘤疾病,多发生于40岁左右的女性中,但是近几年很多年轻女性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宫颈癌状况,通过深入的分析发现,出现此类疾病与患者的性行为、分娩次数以及卫生条件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对此,我国及时推进了宫颈癌细胞学筛查技术,TCT和活检病理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这种情况下,女性的宫颈上皮瘤变以及宫颈癌症状被及时发现,临床治疗率明显提升,死亡率大大降低。
基于此,本文对2018年1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270例宫颈上皮瘤变以及16例早期宫颈癌患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主要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270例宫颈上皮瘤变和16例宫颈癌早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年龄在25-61岁,平均年龄为43.6±16.4岁;孕次在1-4次,产次1-4次。
在此过程中,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本次研究中,合并其他妇科肿瘤疾病、有宫颈手术史以及接受放化疗的患者不纳入本次研究中。
浅论PIK3CA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

浅论PIK3CA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摘要】目的探讨PIK3CA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0 例LSIL,30 例HSIL,50 例SCC石蜡标本中PIK3CA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别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①PIK3CA在LSIL和HSIL的阳性率分别是20%和%,差异有显着性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of the uterine cervix. Methods We assessed the expression of PIK3CA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10 LSIL,30 HSIL, and 50 cervical SCC, and correlated these findings with various clinicopathological variables. Results ①PIK3CA was overexpressed in 20% of LSILand % of HSIL. PIK3CA expression in HSI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expression in LSIL (P=).②PIK3CA expression is highly prevalent incervical carcinoma,with 76% of cervical SCCPIK3CA positive, but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PIK3CA over-expression andclinicopathological variables. Conclusions ①PIK3CA express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LSIL to HSIL, suggesting that PIK3CA overexpression is an early event during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in the uterine cervix and PIK3CA may play a role in cervical SCCdevelopment.②PIK3CA is not necessary in the progression of cervical SCC to a metastatic phenotype.Key words:PIK3CA; SIL; cervical SCC宫颈癌是全球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尤以鳞癌为最多见,近年来宫颈癌已占我国妇女因癌死亡的第二位。
宫颈锥切术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早期宫颈癌的应用价值分析

宫颈锥切术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早期宫颈癌的应用价值分析张进先【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宫颈锥切术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早期宫颈癌的价值。
方法回顾我院从2012年1月~2014年12月入院治疗的3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实施阴道镜多点活检与宫颈锥切术进行早期宫颈癌检测,应用自体对照比较方法,对比两种方法的病理检测符合率。
结果宫颈锥切术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符合者22例,符合率为62.86%(22/35),不符合13例(37.14%),宫颈锥切术后病理诊断加重者7例(20%),浸润癌漏诊4例(11.43%)。
宫颈锥切术术中失血量量及失血时间均明显少于阴道镜活检术,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宫颈锥切术应用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与早期宫颈癌的临床诊疗中,是阴道镜多点活检无法代替的。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5(000)007【总页数】2页(P1456-1457)【关键词】宫颈锥切术;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早期宫颈癌;诊断【作者】张进先【作者单位】阳东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广东阳东 5299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有报道指出[1],宫颈癌临床筛查与阴道镜检测的广泛应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与早期宫颈癌临床检出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此类患者经手术切除病变后,发现病理结果与术前阴道镜多点活检的临床结果有差异,存在病理诊断结果加重现象。
我院从2012年1月开始研究临床应用宫颈锥切术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早期宫颈癌的价值。
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入院治疗的3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
上述患者经细胞学涂片检测异常结果后,给予阴道镜多点活检确定病理分型。
其中确诊为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28例,原位癌7例。
患者年龄28~55(38.5±15.5)岁。
上述患者阴道活检后实施宫颈锥切术并进一步确诊病变类型。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诊治探讨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诊治探讨
李伟;张菊新;刘广芝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论坛》
【年(卷),期】2006(27)20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对6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 IN)的宫颈细胞学、阴道镜活检、宫颈电热圈环切术后的病理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62例C IN患者中,C INⅠ28例,C INⅡ20例,C INⅢ14例。
结果细胞学检查的假阴性率17.7%,总的诊断符合率75.8%;阴道镜活检假阴性率12.5%,总的诊断符合率62.5%;12例C INⅢ行扩大子宫全切术,术后1例发现残留病灶。
宫颈电热圈环切术后随访最长16个月未见复发。
结论细胞学结合阴道镜活检可减少C IN的漏诊率,采用LEEP治疗C IN可获得满意疗效。
【总页数】2页(P54-55)
【作者】李伟;张菊新;刘广芝
【作者单位】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河南省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33
【相关文献】
1.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100例临床诊治观察 [J], 韩云清
2.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诊治探讨 [J], 谢红;杨菊芳;谢懿;王莉菲
3.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16例诊治分析 [J], 王静;孟祥凯
4.宫颈锥切术及冷冻病理检查诊治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早期宫颈癌应用分析 [J], 金玉兰; 史惠蓉
5.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100例临床诊治观察 [J], 韩云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颈AIS的特殊类型(SMILE)
微小浸润性腺癌 (microinvasive adenocarcinoma)
又称早期浸润性腺癌(ear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指间质浸润灶非常微小的腺癌,局部淋巴结转移风险 很低,临床分期Ia期。SGO*定义深度在3mm以内,FIGO** 标准不同地区有差异:限于IA1期或IA1期和IA2期,即35mm ,但腺上皮病变测量难度较鳞状上皮高(不易观察是 否突破基底膜)
镜下:恶性上皮细胞取代宫颈内膜表面腺体,宫颈腺 体原有分叶状结构保存,粘液分泌相对减少。常见类型为 宫颈内膜型(普通型),可显示具有肠分化(杯状细胞) 或宫内膜样特征。当宫颈腺体出现肠上皮分化,则有可能 存在癌前病变和癌变,AIS与高危型HPV(尤为16和18型) 相关,p16阳性和Ki67增值指数升高,ER/PR表达缺失(尤 为PR)
病理特点:细胞学改变与AIS相似,腺体更加密集、形 状更不规则,乳头及筛状结构更为多见,可出现实性结构, 肿瘤腺体超出正常腺体隐窝。若见到血管-淋巴管间隙受累, 则有助于明确诊断。一般采用子宫切除,锥切治疗应注意 切缘情况
*妇科肿瘤医师协会,**国际妇产科联盟
宫颈浸润性腺癌
宫颈腺癌目前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占宫颈癌的10-25%(30 年前5-10%),其上升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宫颈鳞癌和癌前 病变大规模的筛查有关,发病高峰年龄平均为50岁
宫颈管型 肠型 印戒细胞型 微小偏离型 绒毛管状
子宫内膜样癌 透明细胞癌 浆液性癌 中肾管型 早期浸润腺癌 原位腺癌
子宫颈内膜腺癌,普通型 粘液性癌(非特殊类型)
胃型 肠型 印戒细胞型
绒毛腺管状癌 子宫内膜样癌 透明细胞癌 浆液性癌 中肾管癌 腺癌混合神经内分泌癌 原位腺癌
宫颈内膜腺癌,普通型
属于子宫颈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宫颈腺癌的90%, 粘液成分较少,可出现筛状及乳头状结构,特征:肿瘤腺 体呈假复层样排列,p16弥漫阳性,Ki-67增生指数高
普通型宫内膜腺癌常与高危型HPV感染相关
宫颈内膜腺癌,普通型。肿 瘤性腺体相互融合成筛状, 近腺腔表面细胞内粘液不明 显,腺体为假复层,腺腔内 见坏死碎屑(摘自2014版 WHO)
宫颈腺癌5年生存率近似宫颈鳞癌,主要与临床分期有关: 100% (IA1),93% (IA2),89% (IB1),83% (IB2),49% (II), 34% (Ill)和3% (IV)。与组织学亚型相关性较小
子宫颈腺癌和癌前病变WHO特殊类型)
腺癌
粘液腺癌
AIS的细胞类型依次为:宫颈管型、宫内膜型和肠型, 输卵管型少见
腺体非典型增生(glandular dysplasia) 腺上皮细胞核有明显异常,但还不足以诊断原位腺癌,
一般无筛状和乳头状结构,是否为宫颈腺体上皮内肿瘤尚 未得到公认
宫颈腺上皮癌前病变
(2014版WHO)
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
新版WHO认为94%宫颈腺癌与高危型HPV相关(尤为18、 16和45型),HPV18型较16型更为常见
患者可出现异常子宫出血,部分病例会出现阴道排液及疼 痛
大约50%的宫颈腺癌显示外生性肿物,少数表现为宫颈浅 表溃疡,或弥漫浸润宫颈壁,致使子宫颈壁增厚呈筒状, 镜下可有多种形态,各种组织学类型见下表
介绍内容:1,宫颈腺癌及癌前病变的病理诊
2,中国宫颈腺癌及鳞癌HPV型别分布特点
宫颈腺上皮癌前病变
(2003版WHO)
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简称AIS) 腺体位置正常,部分或全部上皮被恶性上皮取代,且
良恶性上皮交界清楚。镜下特点:病变不超过最深处的宫 颈腺体隐窝,由于肿瘤性腺体常位于腺体隐窝,因此阴道 镜难以发现(至少50%AIS伴有CIN)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 张询
2015-5-23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随着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筛查和预防性疫苗的使用, 鳞癌发病率逐年下降,但腺癌发病率却呈上升趋势 (发达国家占宫颈癌10-25%)
宫颈鳞状上皮标本易于采集,LAST和新版WHO对CIN命 名修改及p16使用,宫颈SIL诊断标准较易掌握。而腺 上皮病变的标本获取和病理诊断较为困难(宫颈腺体 位置较深,筛查不易发现;宫颈腺癌组织学类型较鳞 癌复杂),因此如何早期发现宫颈腺癌及癌前病变将 值得我们关注
宫颈腺上皮癌前病变 (2014版WHO)
腺体非典型增生(glandular dysplasia) 仅在AIS中提及。即当宫颈腺上皮细胞非典型性改
变不足以诊断AIS/HG-CGIN时,有时可被归类为宫颈 腺体异型增生(endocervical glandular dysplasia, EGD)或低级别CGIN( low-grade cervical glandul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LG-CGIN) ,但是这一定义 不明确,诊断重复性差
宫颈原位腺癌(AIS)
宫颈腺上皮癌前病变
SMILE(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intraeipithelial lesion,复层产生粘液分泌上皮内病变) 新版WHO分类将其定为原位腺癌一种亚型。 2000年由Park JJ等报道的一种不寻常的宫颈上皮内病 变。病变由含粘液的复层腺上皮组成,核深染,常见 核分裂像, p16阳性,Ki-67增值指数高。SMILE常伴 发HSIL或与AIS/HG-CGIN,很少单独出现。有人认为 可能是一种原位腺鳞癌,也有人认为是高级别储备细 胞不典型增生,因此SMILE的精确生物学性质和归属 尚待深入研究
一种具有恶性表现的腺上皮内病变,又称高级别 CGIN(high-grade cervical glandul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CGIN)。年龄一般比浸润性腺癌提前10-15 年,多数AIS在细胞学检查中表现为异常腺上皮细胞,并 常与HSIL并存。可以呈多灶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