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与欣赏1——新旧课标的对比

合集下载

小学音乐新旧课标对比

小学音乐新旧课标对比

小学音乐新旧课标对比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将对比小学音乐新旧课标的主要差异和变化。

一、课程目标- 旧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基本技能,并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 新课标:除了注重基本技能和音乐欣赏能力,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音乐想法和情感。

二、课程内容- 旧课标: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包括乐理、音阶、节奏等方面的研究。

- 新课标:除了音乐知识的传授,还注重音乐实践和创作。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合唱、乐器演奏以及自主创作音乐作品。

三、教学方法- 旧课标:主要采用教师讲解和学生模仿的方式进行教学。

- 新课标:除了教师讲解和学生模仿外,还强调学生参与和合作。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造力。

四、评价方式- 旧课标:主要通过考试和评测,评价学生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 新课标:除了考试和评测外,还注重对学生音乐实践和创作能力的评价。

学生将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表演和创作成果。

五、教材选择- 旧课标:主要使用传统的音乐教材,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 新课标:除了传统教材,还可以选择更加多样化的教材,包括音乐影片、音乐游戏和音乐软件等。

教材的选择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

通过对比新旧小学音乐课标,我们可以看到,在新课标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样的变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采用更加多样化和有趣的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基于我对小学音乐新旧课标的了解和总结,如有需要,请以实际课程标准为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新旧对比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新旧对比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新旧对比一、课程标准的背景和意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是指导高中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对于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促进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课程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教育部也适时发布了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新旧课程标准的对比,对于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新旧课程标准的对比1. 课程理念方面旧课程标准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强调学科本位和知识中心,而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素养本位和全面育人。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体现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2. 课程内容方面旧课程标准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内容相对陈旧,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够紧密。

而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更新和拓展,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新课程标准还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加强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3. 教学方法方面旧课程标准注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4. 评价方式方面旧课程标准注重终结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

而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强调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三、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1. 加强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活动,帮助教师理解和掌握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 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

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小学科学新旧课程标准的比较与评析

小学科学新旧课程标准的比较与评析

小学科学新旧课程标准的比较与评析旧《课标》用一个自然段,介绍了小学科学课程的“经历探究研究”理念,即通过探究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同时,旧《课标》还强调了小学科学课程应该贴近生活,注重实践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观察能力。

新《课标》则用两个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小学科学课程的“科学素养”理念。

除了强调科学知识、方法、精神、态度和社会责任等要素外,新《课标》还提出了“立德树人”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新《课标》还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贯彻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

二、课程目标旧《课标》用一个自然段,介绍了小学科学课程的三大目标,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同时,旧《课标》还提出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探究研究”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则用两个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小学科学课程的五大目标,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

此外,新《课标》还强调了小学科学课程的“终身发展”目标,旨在为学生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打好基础。

三、课程内容旧《课标》用一个自然段,介绍了小学科学课程的五个内容领域,即生物、物理、化学、地理和天文。

同时,旧《课标》还强调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探究研究”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课标》则用两个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小学科学课程的八个内容领域,即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科技与社会、科学史、科学方法、科学实验和科学活动。

此外,新《课标》还强调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探究研究”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实施旧《课标》用一个自然段,介绍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研究、实验教学等。

同时,旧《课标》还强调了小学科学教学应该贴近生活,注重实践和应用。

新《课标》则用两个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研究、实验教学、科学活动等。

文学新旧课标对比

文学新旧课标对比

文学新旧课标对比一、简介文学课标是指教育部为中小学阶段设定的教育目标和要求。

在中国教育体系中,文学课标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文学课标也一直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对比新旧两个版本的文学课标,分析其中的变化和影响。

二、新旧课标的主要区别1. 教学内容新旧课标在教学内容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旧课标注重文学知识的传授和文学作品的解读,更加偏向于知识点的灌输。

而新课标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审美能力,更注重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增加了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研读和欣赏,引导学生去发现作品中的深刻思想和美学价值。

2. 教学方法新旧课标的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

旧课标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背诵,有一定程度的固化和机械性。

而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提倡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研究。

新课标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并通过讨论和写作等方式进行深入思考和表达。

3. 评价方式旧课标的评价方式主要是根据学生对文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进行考核,重视结果和成绩的反馈。

而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和个性发展,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不仅关注研究过程,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新旧课标带来的影响1. 学生角度新课标的实施使学生更有机会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表达,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升,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批判思维能力。

2. 教师角度新课标要求教师具备更多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思考,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需要开发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研究体验。

四、总结新旧课标对比可见,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素养培养,强调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它的实施促使学生在文学研究中更好地进行思考和表达,拓宽了学生的思维领域和认识范围。

同时,新课标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有更加广泛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

小学语文新旧课标对比感悟

小学语文新旧课标对比感悟

小学语文新旧课标对比感悟礁头小学李坤龙仔细研读了2011版的新课标,与旧课标进行对比,我发现新课标尤其注重德育教育和学生的写字水平,强调了多读书,并适当降低了难度。

做出这样的修改,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一)坚持德育为先。

新课标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了有机渗透。

如语文课程专设了书法课,在课外读物的建议方面增加了如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革命烈士诗抄》、《艾青诗选》等进一步突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爱国主义及革命传统教育。

(二)注重汉字教育问题。

这次课程标准修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始终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

(2)适当降低第一、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

如,第一学段,识字量由1600~1800个改为1600个左右,写字量由800~1000个改为800个左右。

(3)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多认少写”的原则。

(4)补充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其中《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里规定了学生在初级阶段熟练掌握300个“基本字”。

(5)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

(三)适当降低难度。

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不同年级学生写字量做了适当调整,以更好地遵循识字写字循序渐进的规律。

调整之后,低、中年级适当减少了写字量,高年级相应增加了写字量,整个小学阶段识字写字总量保持不变,仍然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四)阅读教学有新的理念。

就是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老师应加强指导,但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

这些话对当前某些教学倾向是有针对性的。

(五)课标还特别注重学生读书的问题,提出“学习语文必须注重读书,注重积累和语感培养,注重品味、感受和体验,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

课标特别写上这样一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旧变化对比及解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旧变化对比及解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旧变化对比及解读
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进行了多次修订和更新。

这些变化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对新旧版本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一、综合素质教育的强调
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将综合素质教育放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培养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

这一变化是因为现代社会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仅有知识储备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实际应用的能力。

二、科技与信息技术的融入
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增加了对科技与信息技术的融入要求,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运用科技手段和信息化手段。

这一变化是因为科技与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学生必须具备运用科技与信息技术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的精简
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课程设置进行了精简,减少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一些课程的内容也进行了调整,使得课程更加贴近现实,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这一变化是因为长时间过重的课业负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同时也反映出了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信任和尊重。

综上所述,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科技与信
息技术能力及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改进,这些变化的背后反映出了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求和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尊重。

这些变化对教育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人教版旧课标与新课标对比

人教版旧课标与新课标对比

人教版旧课标与新课标对比
人教版的旧课标和新课标在很多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

首先,
旧课标是在2001年实施的,而新课标则是在2017年实施的,这意
味着新课标更加贴近当代社会的需求和教育发展趋势。

在知识体系
方面,旧课标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科的划分,而新课标则更加
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和跨学科的学习。

此外,新课标还更加注重学
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而不仅仅是传统的学科知识。

在教学方法方面,旧课标更加注重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接受,
而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性,倡导学生主动探究和
合作学习。

此外,新课标还更加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多媒体教学
手段的运用,以促进教学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在评价体系方面,旧课标更加注重考试成绩和学科知识的获取,而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倡导多元化的评
价方式,包括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等方面。

总的来说,新课标相较于旧课标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
性化发展,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更加注重多元化的教学和评价方式。

这些变化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和教育发展的趋势,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需求。

新旧课标内容对比

新旧课标内容对比

新旧课标内容对比第一部分(旧课标的第一部分包括前言、课程性质与价值、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新课标的第一部分包括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其中课程价值移动到前言中)前言1.提出课标制定的指导思想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发挥重要作用2.阐述音乐的概念与功能概念: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情感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功能:是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对音乐的感悟、表现、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3.旧课标音乐课程价值包括五个方面(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4.新课标这样表述音乐课程的价值(修改后的没有单独章节,融入前言之中)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建构。

课程性质课程性质来源的理论基础源于三种哲学观点1.人文性(以人类学观点为依据,音乐的本质是文化,任何一个音乐本体都具有文化的属性)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

无论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演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

2.审美性(以审美主义哲学为理论依据)“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

2022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心得:新旧课标对照阅读与理解

2022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心得:新旧课标对照阅读与理解

2022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心得:新旧课标对照阅读与理解学期结束,学校给每位语文老师发了蓝本本,布置了暑假作业,要求每位老师都要认真阅读,并作好批注。

昨天和今天紧赶慢赶地连续地、完整地读完了第一遍。

对比着读,是这次通读新课标的最主要的方法。

新旧课标对照着读这应该是读课标,最普通、最实用的方法了1、整体对照整体对照从目录板块看,新的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板块,新增了“核心素养内涵”一部分,这一部分是新课程标准的灵魂。

在课程实施部分新增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这一部分,对教师个人成长,学校教研、地区教研提出了要求,给出了方向。

除此之外新增了两大新的板块,分别为“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

至此从目录内容看,课程标准明确了“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如何评价”的完整的教学过程。

2、理念对照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为立德树人,提出了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强调了语文课程的时代性和经典性,课程内部知识内容体系的整合和其它课程的整合。

提出了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情境中思考、实践、探索,重视学生利用语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提出了课程的评价导向,注重过程性和整体性评价,实现教学评一致。

对照理念来看,新课程标准打开了语文学习的视域,扩大了语文学习的外延,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奠基作用。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构建,让学生的学习从线性结构转向多元、共助。

语文能力的提升不是在原有的语文基础上,而是在原有的所有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语文学习不仅仅服务语文课程,更是其它所有课程和生活情境的工具。

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就是一张相互交织的立体的大网,语文课程就是网一个点,这个点从其它各处汇聚力量,得以强大,又源源不断辐射出能量,促进网上的其它点的成长。

所以这个理念给我们传达的是大语文的概念,更是大学习的概念,未来的学习一定是融合的,因为生活中需要的是融合型的学习能力。

3、细节对照细节对照,主要针对课程目标展开,对于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进行了逐字逐句地对照。

新旧数学课程标准比较

新旧数学课程标准比较

新旧数学课程标准比较
新旧数学课程标准有以下比较:
1. 教学目标不同:新数学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旧数学课程标准则更加注重学生的记忆和计算能力。

2. 教学内容不同:新数学课程标准更加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加了数学建模和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旧数学课程标准则以数学公式和计算为主,缺乏实际应用的内容。

3. 教学方法不同:新数学课程标准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和探索,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旧数学课程标准则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主,缺乏启发式教学和场景化教学的方法。

4. 教学评价不同:新数学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旧数学课程标准则更加注重学生的记忆和计算能力,评价方式单一。

综上所述,新旧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新数学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而旧数学课程标准则更加注重学生的记忆和计算能力。

不同版本音乐课程标准感受与欣赏对比

不同版本音乐课程标准感受与欣赏对比

《初中音乐课程教学实施与策略—感受与欣赏》1.比较不同版本的音乐课程标准在“感受与欣赏”学习领域之间的区别与差异,谈谈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在2001版的《音乐课程标准》当中,课程内容包括四个学习的相关领域,分别是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在其实施的十年中,老师们也是围绕着这样的课程内容和引领课程的。

但新的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有了一些调整。

把原来实验版课程标准中的“感受与鉴赏”调整为“感受与欣赏”。

“欣赏”在辞海里面的意思是“怀着一种喜悦的心情,感受、体验美好的事物”,而“鉴赏”则是对照和比较,就不仅仅是怀着一种喜悦、美好的心情去领略和体验了。

而且,鉴别和比较是更高、更进一个层次的赏析活动。

把“鉴赏”回归为“欣赏”就更切合、更准确地表达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到初中阶段在这个领域的学习内容。

而高中阶段的课程标准中使用的是“鉴赏”,可见“鉴赏”和“欣赏”还是有差别的,它体现了小学、初中、高中这三个学段在程度内容上的差异。

这个改变有利于老师在这个领域上更好、更准确地进行教学,也有利于和高中课程的衔接。

“鉴赏”改为“欣赏”是关于学习领域的调整。

在创造领域将“即兴创造”调整为“即兴编创”,也是改了一个字。

这里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创造”是比较宽泛、宏观的一个概念,而“编创”的针对性就很强,比较微观、清晰,具有指向性,小学生的活动就以编创为主;第二个意思,编创是是由“编”到“创”它体现了教育的有序性,把学习的顺序体现出来了。

“编”相对容易些,然后再“创”,即使指向性更加清晰,同时又体现了音乐学习的顺序,也体现了孩子们的认知过程。

在“创”之前,先对这个领域熟悉、了解,然后再循序渐进的发展,这就符合孩子们的认知规律。

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因为学段跨度大,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必须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另外,“编创”的指向性更为具体,进一步明确了教学领域内容。

2011版新课标在表述音乐课程内容的定位时,用了这样一段文字:“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感受与欣赏1——新旧课标的对比

感受与欣赏1——新旧课标的对比

2、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整合 4、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4、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演唱 创造
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 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
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
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
应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过程,充分发挥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要用“标准答 案”或“统一模式”束缚学生。
,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审美性
音乐教材中的审美因素: 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和声美、音色美。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因素,善于启发学生进入美的境界。 引导学生聆听大量的高品质音乐,日积月累地进行熏陶和感化。 学生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音乐表现技能,能听懂音乐,
我国历史上许多思想家和教育家十分重视美育的 情感教育作用,如:
梁启超:“古来大宗教家大教育家,都最注意情感的陶冶 ,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 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服淘汰 下去,这种功夫做得一分,便是人类一分的进步”。
蔡元培:“当重要关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的气概 …… 这是完全不由于知识的计较,而由于 感情的淘养,也就是不源于智育,而源于美育”。
识读乐谱
3-6年级:能够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
具有识谱的初步能力。
7-9年级:能够跟随琴声或录音视唱乐谱 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 。
3-6年级: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
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课程内容的修改(创造、实施建议)
内容
领域
2011版
创造
2001版
创造
即兴编创
即兴编创
即兴创造

新旧课程标准比较心得体会

新旧课程标准比较心得体会

新旧课程标准比较心得体会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经过多年改革,不同阶段也出现了不同的课程标准。

目前,我国教育部实施的课程标准是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相较于旧课程标准有较大改革,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比较。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新旧课程标准的差异主要在于理论指导思想不同。

旧课程崇尚"知识本位",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侧重知识的记忆和应用。

而新课程则强调"能力本位",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科能力为目标,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实际操作中,新课程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学生能力,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和主体性,引导学生进一步发掘问题,挖掘解决问题的途径。

而旧课程则注重课本体系和知识点的传授,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发掘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新旧课程标准的差异同样显著。

旧课程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讲评、演示、训练"等常规教学法,缺乏科技手段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相反,新课程则大量引入互联网、新媒体、校外教学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最后,在学生评价上,新课程将评价主要转化为学生能力的体现和反求象思维当中学习状况的发现,完善学生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

而旧课程则注重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记忆情况,重视选择题和简答题等被动回答形式,对学生的能力提升不利。

总而言之,新旧课程两个标准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

新课程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践操作和参与性教学,尤其适合当今社会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

唯有根据现代化,适应社会的要求,轻重知识转化成能力、知识转化成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培养人才。

小学美术新课标新旧对比

小学美术新课标新旧对比

小学美术新课标新旧对比小学美术新课标与旧版相比,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对比点:1. 课程理念的更新:新课标强调了美术教育的人文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展。

而旧版课标则更侧重于技能的传授和知识的积累。

2. 课程目标的调整:新课标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更加全面和具体。

旧版课标则主要侧重于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3. 课程内容的丰富:新课标在内容上进行了扩充和更新,增加了更多与现代生活紧密相关的美术内容,如数字艺术、环境艺术等。

旧版课标则更多地集中在传统的绘画、雕塑等领域。

4. 教学方法的创新:新课标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旧版课标则更多地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和示范法。

5. 评价方式的改革:新课标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强调评价的全面性和发展性。

旧版课标则更多地侧重于结果的评价。

6. 课程资源的开发:新课标鼓励教师和学校开发和利用各种美术教育资源,包括自然、社会、文化等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

旧版课标则更多地依赖于教材和课本。

7. 跨学科的融合:新课标鼓励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与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的整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旧版课标则更多地将美术作为独立的学科来教授。

8. 信息技术的应用:新课标强调信息技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如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工具,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旧版课标在这方面的提及较少。

通过这些对比,可以看出小学美术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美术教育与现代社会的紧密联系。

谈谈对“新、旧课标”的核心要义变化有深刻感悟的地方

谈谈对“新、旧课标”的核心要义变化有深刻感悟的地方

谈谈对“新、旧课标”的核心要义变化有深刻感悟的地方最近音乐新课程标准,我深深地受到了新课程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传统的的教学模式强大的冲击,也真正体验到了有滋有味的音乐课堂。

解读了音乐新课程标准我认识到改革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重要。

要上好音乐课就必须在教学中用科学灵活的教育方法来进行教学,下面我就针对新课标提出的音乐实践性这一点谈一点我的心得体会。

新课标中提出强调音乐实线,而在旧课标中是审视音乐实路,这个修改。

一方面是针对我国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整端提出来的,另一方面则是借鉴和吸纳了当今一些具有国际影响的音乐教育思想的结果。

音乐课程是品具有创造性特征的学科,这是由具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鼓励音乐创造的一个重要内涵,是在音乐教学中不存在标准答案,不存在一个整齐划一的体验、表达与理解音乐的方式这一理念值得我们老师深思的是,音乐教学是否应有一个系统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序?就教学规律来说,尽管有一些共同的原则可以遵循,但从根本上说,音乐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音乐教学应该是动态的、变化的、充满了创造性地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一线的音乐教师要具有教学应变意识,善于教学生成。

从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我认识到审美、创新、创造力、创造性人才,学生为主体、自主性学习、音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是教学新模式的目标,也将是我们所有音乐教师为之奋斗的方向当然教师对课程的开发,整合能力,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有不同的上法,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许多形式都是首次出现,新颖、独特,每一节课都充满新意,教师要有创意地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音乐课,我想要真正把新课标落实到每一节音乐课上,教师一定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音乐形象,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多一些理性的去思考,不要盲目的去模仿与跟风,让学生能静心体验音乐的美,用心去表现音乐的美,使音乐课真正成为学生美育的途径,学生的人格的得到更好的发展。

英语新旧课程标准的区别反思

英语新旧课程标准的区别反思

•••••••••••••••••英语新旧课程标准的区别反思英语新旧课程标准的区别反思一、理念更科学两个版本的课标的基本理念不变的情况下,更强调: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保证英语课程的整体性,渐进性,更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

更强调课程资源的丰富,拓展学习的渠道,这说明已经有一定的资源基础了。

二、目标更明确清晰1、修订版将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级目标,并且利用了“课程目标结构图”,更直观。

分级目标也有小的变化,总体变得灵活,操作性强。

2、小学阶段目标的具体变化:1)一级:基本未改变。

但3、4年级从写字母,单词,要求提高到模仿范例书写词句,并且要求学生对英语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乐于表达,模仿。

2)二级:从能根据图片,词语等提示,写出简短的`句子到写出简短描述,要求更宽泛,灵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体现学生主体性。

3、分级标准:语言技能:一级的听做技能,从根据指令做事情,做手工到做动作,实践性更强,操作简单,效率也更高。

说唱中规定学生能唱的歌谣和歌曲有所减少,主要还是依照学生的兴趣酌情增减,依据具体学情适当改变。

PEP教材有几首歌曲拗口难唱,又与所教内容联系不大,这部分教师有更大的自主权来选择歌曲进行教学,目的仍然是培训学生兴趣。

读写要求增加了写句子。

二级说技能,要求学生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能在教师的帮助和图片的提示下描述或讲述简短的小故事。

体现英语学习的人文性,用英语表达交流情感。

语言知识:二级的语音标准有所降低,其中知道错误的发音会影响交际,以及语言清楚语调自然,两条标准在修订版中没有列出。

在词汇部分,修订版明确提出要依据单词的“音,义,形”来学习词汇,并能初步运用400个左右的单词表达相应话题。

在语法部分,要求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语法,而非单纯记忆语法,修订版也明确了动词在不同情况下的形式变化,用专业术语: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

情感态度:二级规定了7项具体标准。

变中我所见——针对两版课标的变化

变中我所见——针对两版课标的变化

变中我所见——针对两版课标的变化
通过对新旧课标的对比学习,我感觉二者不同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但要深刻领悟和把握好新课标的实质,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深入的学习过程。

一、新旧课标“前言”部分的不同。

我感觉这一部分的变化是颠覆性的,旧版的影子几乎荡然无存了。

新版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强调了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

在课程性质方面强调了历史课的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

课程设计思路也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充分发
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

在每个版块内容设计上,也改变使用学习主题的呈现方式,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

“点”是具体、生
动的历史事实。

“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通过“点”与“点”
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
发展的过程。

二、新旧课标在课程目标上的不同。

新课标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更明确具体:强调从历史
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感悟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总体感觉是: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在学习内容的编制上,能从学生
的认知水平出发,精选最基本的史实,展现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基本进程,使学习内容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新课程旧课程比较的观后感

新课程旧课程比较的观后感

新课程旧课程比较的观后感
通过自学2022版新课标,同时于旧版课标相比较,发现以下变化,读后感现在分享如下:
1、课程难度等级变化
2011年旧课标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内容分为五个等级。

而新课标将课程内容减少为三级,而且每-级后面都有一个"+”号级别。

从五级降为三级,这就意味着每- -级台阶的坡度会更大。

特别是每一一个级别后面,都设置了-个"+号”级别,很耐人寻味。

按照新课标原文的说法,"级别+ 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选择。


2、词汇量增加
旧课标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词汇量为1600个,而新课标最高级别的词汇量是2000个。

多出来的这400个词汇,就是出现新课标的最高级别一"三级+”。

3、阅读写作
通过这次学习,了解到阅读写作要求增多。

同时,增加了三个"+号”考察细分项,这三个加号的要求分别是:理解语篇中显性或隐形的逻辑关系; 根据重复、解释和停顿,理解话语意思;理解非文字资源表达的意义。

这意味着,新课标之后的考试难度上限提高了。

考试也会从考察知识到考察能力,绠加注重从学习英语知识转向培养实际运用能力。

那么在平日阅读主题的选择上,可选择分级阅读,制定课外读书计划,可选择英语经典小说,时文阅读等材料。

市面上分级阅读有书虫系
列、《黑布林阅读》等分级读物。

阅读技巧上,预测、略读、推断、指示代词、串线法、图表法、思维导图等技巧。

以上是我通过自学和网络学习,收获的浅显认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继续从实际出发,从学生学情出发,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如何从英语知识层面过渡到英语运用能改变。

对新旧课标的见解

对新旧课标的见解

新旧课标之见——学习体验的全面提升新旧课标的实施是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一大举措,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新旧课标相较于以往传统教育体系,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和学习体验的全面提升。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新旧课标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以往注重知识灌输的传统教育模式不同,新旧课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要求学生进行多元化、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参与实践中培养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通过课内外的实践活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

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际应用新旧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新课标则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习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的过程,体验和感知知识的作用,促使知识与实际经验的结合,提升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跨学科的综合素养培养新旧课标鼓励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注重学生跨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

不再以单一学科为主,强调知识的互通和融合。

这种综合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跨学科的学习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作用,形成更加系统和完整的知识结构。

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新旧课标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置于重要位置。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具备一种强烈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服务意识,关心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

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新旧课标注重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相对于传统教育中统一的教学标准和评价体系,新旧课标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志向进行学习和发展。

这种关注个性发展的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 机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
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
的素质。
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音乐课程各 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 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 动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3-6年级:聆听“格调健康的流行歌曲 3-6年级:聆听各种题材和类别的歌,
音乐体裁与形式 ”;提出“能够随着乐声哼唱短小的音 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乐主题或主题片段”的要求。
音乐风格与流派
3-6年级:了解“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 戏曲及曲艺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 。7-9年级: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简单描述其不同的地域特点或民族风格 ,能够说出戏曲、曲艺的主要种类和代 表人物。
➢ 对学生“音乐素养” 的形成缺少应有的 关注
➢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待加强和提升
音乐素养 音乐本体
音乐理解能力 音乐表现能力 音乐创造能力 音乐文化修养
音乐作品 音乐作品文本(乐谱) 音乐作品的音响 构成音乐作品的基本要素
专题一:新旧课标的对比
课程性质 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内容
课程性质的修改
德 中
美国学校音乐 教育在技能目 标中将“培养 欣赏音乐的能 力”列为第一 位的任务,然 后才是唱歌、 演奏和读谱能 力
日本把中小学 欣赏课作为音 乐教学中一个 相对独立的学 习领域,欣赏 曲目的选择和 编排十分考究
德国的音乐 教育几乎将 所有的音乐 素质训练都 置于音乐欣 赏中进行
我国将感受 与欣赏放在 所有音乐学 习的首要位 置
求真、为善、尚美
人文性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
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和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初步识 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
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 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
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的联系,扩展音乐文化视野。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
新课标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新课标具有三个特点
强化了中国特色 突出了时代特征 体现了国际视野
新课标体现了《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
育人为本 促进公平 德育为先 能力为重
改革创新 提高质量 全面发展
课改十年的成就与问题
收获
问题
➢ 音乐教育观念转变 ➢ 音乐教学方式变化 ➢ 音乐教学内容更新 ➢ 音乐教学质量提升 ➢ 音乐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多样性”
课程总目标的修改:
在音乐基础知识目标中:
将“学习并了解音乐基本要素 (如力度、 速度、音 色、节奏、旋律、和声等)”
改为“学习并掌握音乐基本要素 (如力度、速度、 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 等)”
课程内容的修改
感受与欣赏 表现 创造 实施建议
感受与欣赏的重要性
日 美
2011版
人文性 审美性 实践性
2001版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 一个重要领域 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 径之一 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 门必修课。
人文性 审美性 实践性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 结晶。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 份的创作者、表演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 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 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
课程内容的修改(感受与欣赏)
内容
2011版
2001版
领域
感受与欣赏
感受与鉴赏
文字表述
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 鼓励学素
1-2年级:对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做 1-2年级:聆听歌曲时能做出相应的情
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绪或体态反应。
3-6年级:体验二拍子、三拍子、四拍 3-6年级: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 子的律动感。
我国历史上许多思想家和教育家十分重视美育的 情感教育作用,如:
梁启超:“古来大宗教家大教育家,都最注意情感的陶冶 ,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 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服淘汰 下去,这种功夫做得一分,便是人类一分的进步”。
蔡元培:“当重要关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的气概 …… 这是完全不由于知识的计较,而由于 感情的淘养,也就是不源于智育,而源于美育”。
启发学生对所听音乐做出语言的(对音乐进行描述)、肢 体的(运用动作表现音乐)、歌唱的(唱音乐主题)、演 奏的(为音乐配节奏乐)、以及内心的(内在音乐体验) 音乐反应。
课程基本理念的修改:
将“重视音乐实践”改为“强调音乐实践” 将“提倡学科综合”改为“关注学科综合” 并加写“突出音乐特点” 将“理解多元音乐文化”改为“理解音乐文化
,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审美性
音乐教材中的审美因素: 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和声美、音色美。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因素,善于启发学生进入美的境界。 引导学生聆听大量的高品质音乐,日积月累地进行熏陶和感化。 学生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音乐表现技能,能听懂音乐,
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内涵,能用音乐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师要遵循音乐教学的审美原则,创设良好的审美气氛、情境及趣
味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实践性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表演、创造、欣赏等音乐 实践活动的机会。
引导学生反复不断地倾听音乐、唱奏音乐,强化对音乐的 审美感知和情感体验。
3-6年级: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 民族的民歌、民间戏曲、曲艺音乐等。
课程内容的修改(表现)
内容
领域
2011版
表现
2001版
表现
演唱
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2-4)(其 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 中中国民歌1~2首) 3-6年级: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片段 7-9年级: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1段 了解(学习)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初 步懂得嗓音保护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