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j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模具制造工艺学

[课程代码]:0812010

[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开设时间]:大二下学期

[开课学时]: 72课时

1.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1.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主要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有关模具制造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所必须具备的工艺知识,具有常用模具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和一般复杂程度的模具加工工艺设计的能力;能应用所学知识指导生产,并具有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生产管理的能力,提高合理设计模具的能力。

1.2设计思路

模具制造工艺学是高职高专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也是学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之一。模具制造及使用企业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工艺施工和生产管理的技术人才,因而模具设计与制造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模具生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课程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掌握模具制造加工工艺的编制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编制出一般复杂程度的模具加工工艺规程,初步能进行一般复杂程度的模具加工工艺设计,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生产管理,依据模具加工工艺来指导生产,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程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因此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即紧紧围绕模具加工的典型工作任务选择课程内容,以更为有效的手段培养学生

实际工作的能力,提高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工作任务的相关性。

模具加工的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模具加工方法也不尽相同。按工序性质的不同主要有普通加工,包括车、铣、刨、磨等;还有数控加工;以及特种加工等加工方法。经过行业专家深入、细致而系统的分析,其中最基本的、生产中应用最多的是机械加工,数控加工和特种加工。因而,模具加工工艺课程的教学,主要设置机械加工,数控加工和特种加工等三大模块。在整门课程的内容编排上,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的安排课程内容,实现能力的递进。

2.课程培养目标

2.1 知识目标

1)了解模具加工的基本原理;

2)了解各种模具加工材料及其性能;

3)掌握模具加工工艺设计的基本方法及其工艺规程的编制;

4)熟悉典型的模具加工工艺结构;

5)掌握模具加工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加工流程

6)学会搜集和查询相关参考资料

7)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安全和环保意识

2.2能力目标

1)能根据零件图纸,准确的进行加工工艺性分析,确定最好的加工工艺方案;2)能够针对加工工艺方案,确定模具加工的结构形式;

3)熟练掌握各种加工工艺计算;

4)能运用模具加工的相关知识,确定主要零部件结构、尺寸、材料的选择及热处理;

5)熟练运用以前所学的机械制图知识,看懂模具的总装图和零件图;

6)能应用相关模具加工设备进行简单的模具加工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4 实施建议

4.1教材选用

刘月英、李仲清、王文深.模具制造工艺编制.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ISBN 号:978-7-5635-3455-5

参考资料:

1.匡玉华.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国防工业出版社

2.郝少祥. 模具材料及热处理技术问答化学工业出版社

3.腾宏春. 模具制造工艺学大连理工出版社

4.吴兆祥. 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5.苏伟. 模具概论人民邮电出版社

6.张荣清. 模具制造工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7.郭铁良.模具制造工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4.2教学建议

4.2.1教学条件和环境

应保证实验室,多媒体教室,机房,保证教学的开展。

4.2.2 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为加强学生实际加工能力的培养,采用任务引领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应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模具加工的能力。

2.工作任务可以来自生产工厂,也可以是为训练而设计的任务。在课程开展的第一节课,就将任务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带着任务学习。通过工作任务而完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训练学生的模具加工能力,提高其对模具加工过程的把握。

3.在教学过程中,要广泛应用图片、动画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

解各单元的必备知识和设计要点。

4.3 考核方式

1.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前点名考勤(10%)、课堂提问(10%)、学生作业(10%)、平时测验(10%)及考试情况(60%),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2. 期末测评+过程测评=60%+40%

3. 本课程按百分制考评,总分100分,60分为合格。

4.4 教学资源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建设网络课堂,方便学生课余自学。

2.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3.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