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先秦诸子概说教师用课件ppt
合集下载
先秦诸子概说PPT课件

▪ 《墨子-贵义》记载,墨子南游卫国,车厢里装 了很多书,弟子看了觉得奇怪,认为出门何必带这 么多书呢。墨子说,从前周公一早读书上百篇,晚 上会见七十个士,我既不做官也不种田,怎么敢不 读书呢?
2021/3/7
CHENLI
39
▪ 5、重科技而善发明
▪ 墨子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他不仅有杰出的 思想能力而且有杰出的实践能力,是一位手艺精湛的发 明家,据说他用木头削成的车轴,能承受六百斤重的物 体;用木料拼成的木鸟,能在天上飞一天;还比当时的 巧手公输盘更早发明了云梯,甚至还用自己发明的工具 和楚国的公输盘较量,不战而屈人之兵,“止楚攻宋”。
2021/3/7
CHENLI
12
比较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 的区别?
2021/3/7
CHENLI
13
分粥事宜
▪ 七个人分一锅有限的粥,你有什 么办法实现最大的公平与和谐?
2021/3/7
CHENLI
14
▪ 方法一: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 人主持分粥。开始这位品德尚属上乘 的人还能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 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
2021/3/7
CHENLI
31
庄子强调“无用”,并不是为一切
“废物”辩护,而是在提醒才智之士不可
急功近利而为治者所役用,否则后患便无
穷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
烹”。
庄子生当乱世,深深地觉察到在乱世
里,“无用”于治者实有“有”于己——
不被官僚集团 所役用对自己实有很大的益
处。
2021/3/7
当接到那卷地毯时,狡猾的秦桧想到,这人 既然有本事如此精确地刺探到自己密室地面的 尺寸,刺探自己其他的秘密就不在话下了。没 过多久,送他地毯的这个人就被秦桧除掉了。
先秦诸子概说课件

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 超越功利,追求自由和无为而治 ,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艺
术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强调法律和秩序的重要 性,提倡法治和改革,对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产生了重
要的影响。
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君主的道德品质和仁爱之心,提倡仁政和礼治,对 中国古代政治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详细描述
庄子的思想强调“无为而治”,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被社会和物质的束缚所限制。他主张人 们应该追求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摆脱一切束缚和限制,追求精神的自由和解放。他认为,只有通 过逍遥游,人们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杨朱的利己主义与贵生思想
总结词
杨朱主张利己主义和贵生思想,认为人 们应该关注自己的利益和生命,不要过 度追求名利和权力。
2023-11-10
先秦诸子概说
contents
目录
• 先秦诸子的产生背景 • 儒家思想 • 道家思想 • 法家思想 • 墨家思想 • 先秦诸子的影响与价值
01
先秦诸子的产生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
诸侯争霸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 频繁发生战争,导致政治格局
动荡不安。
分封制度的瓦解
周朝的分封制度逐渐瓦解,中央集 权势力衰微,各国相争以实力说话 。
科举制度之源
墨子的尚贤思想是中国科举制度的起源之一。科举制 度是一种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它在中国历史上 存在了很长时间,并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墨子的节葬节用思想与反对音乐的态度
节葬节用
墨子提倡节约和简朴的生活方式。他认为人们应该避 免浪费和奢侈,尤其是在丧葬方面。他主张简单的葬 礼和节约的生活方式,以减少浪费和资源消耗。
《先秦诸子百家简介》课件 (27张PPT)

讲解:
1、你知道“诸子百家”的含义吗?
“诸子”指的是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 物;“百家”泛指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 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派别的总 称。
“诸子百家”的出现背景:
1、政治: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各诸 侯国争霸。 2、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这使得某些人成为有闲阶层,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 3、文化:当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由贵族垄 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文化下移”),致使“私学勃兴”。 4、学术自由:各学术团体于政治权势是相对于独立的。他们虽从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 纷纷著书立说,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们并非政治附庸,依附于某个政治权势集团,而是“用我 则留,不用我则去”。
墨守成规
战国时期,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制造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那时墨 子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一直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郢都立刻找到鲁班一 同去见楚王。墨子竭力说服楚王和鲁班别攻宋国。楚王终于同意了,但是他们都舍不得放弃新造起来的攻 城器械,想在实战中试试它的威力。
墨家(Mohism):
墨子(Mozi),名翟,(前 468-376年),鲁国人,出身平 民,做过木匠,据说师从孔子, 因不满儒学而另立学派,曾前往 各国讲学,门徒很多,有严密组 织,并且能行侠仗义,赴汤蹈火。
墨子名言:兼相爱,交相利。 Love each other and benefit each other.
主要思想:
“道” (1)思想观:思想核心是
先秦诸子概说课件

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认为政府应该尽量少干预社会和人民的生活,让社会自然发展。这种思想体现了对政府权力和人民自由的尊重,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自由和宽松的管理模式。
道家的政治主张与人生观
04
墨子及其墨家思想
墨子,名翟,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其生平跨越了春秋战国时期。
韩非子的政治主张与法治理念
06
先秦诸子思想的融合与发展
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融合
儒家强调道德伦理、仁爱教化,而道家注重自然、无为而治。两者的融合体现在对自然与社会的不同理解上,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道家思想为辅的互补性思想体系。
先秦诸子思想的融合
儒家思想与墨家思想的融合
墨家提倡兼爱、非攻、尚贤,与儒家思想相互补充。两者的融合体现在对战争与和平、权力与义务的不同理解上,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墨家思想为补充的融合体系。
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的融合
法家强调法律制度、强制执行,而儒家注重道德教化、礼治。两者的融合体现在对法律与道德的不同理解上,形成了以法家思想为主、儒家思想为辅的互补性思想体系。
春秋时期
诸子百家兴起,各派思想争鸣,学术氛围浓厚。主要学派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
兼并战争激烈,社会动荡不安。主要学派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
详细描述
德治、礼治、人治
总结词
孔子的政治主张是德治、礼治和人治。德治是指通过教育和道德修养来提高人民的素质和道德水平;礼治是指通过礼仪和规矩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人治是指通过选拔优秀的人才来治理国家。在教育思想方面,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
详细描述
孔子的政治主张与教育思想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认为政府应该尽量少干预社会和人民的生活,让社会自然发展。这种思想体现了对政府权力和人民自由的尊重,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自由和宽松的管理模式。
道家的政治主张与人生观
04
墨子及其墨家思想
墨子,名翟,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其生平跨越了春秋战国时期。
韩非子的政治主张与法治理念
06
先秦诸子思想的融合与发展
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融合
儒家强调道德伦理、仁爱教化,而道家注重自然、无为而治。两者的融合体现在对自然与社会的不同理解上,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道家思想为辅的互补性思想体系。
先秦诸子思想的融合
儒家思想与墨家思想的融合
墨家提倡兼爱、非攻、尚贤,与儒家思想相互补充。两者的融合体现在对战争与和平、权力与义务的不同理解上,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墨家思想为补充的融合体系。
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的融合
法家强调法律制度、强制执行,而儒家注重道德教化、礼治。两者的融合体现在对法律与道德的不同理解上,形成了以法家思想为主、儒家思想为辅的互补性思想体系。
春秋时期
诸子百家兴起,各派思想争鸣,学术氛围浓厚。主要学派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
兼并战争激烈,社会动荡不安。主要学派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
详细描述
德治、礼治、人治
总结词
孔子的政治主张是德治、礼治和人治。德治是指通过教育和道德修养来提高人民的素质和道德水平;礼治是指通过礼仪和规矩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人治是指通过选拔优秀的人才来治理国家。在教育思想方面,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
详细描述
孔子的政治主张与教育思想
先秦诸子概述 PPT

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 的 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 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 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 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 象,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 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 好,也是最高级的。 ——狄更斯《双城记》
5
先秦诸子
•诸子百家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
6
•儒、道 、阴阳 、法 、
名 、墨 、纵横 、杂 、 农 、小说
•《汉书·艺文志》:凡诸
子百八十九家
7
• 了解先秦学术的阅读书目: •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史记·大史公自序》)
• 《庄子·天下篇》 • 《汉书·艺文志》
君顺阳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 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 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 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 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 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 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浸 衰,此辟儒之患。
先秦诸子概述
1
什么是“子”
• 称谓 • 著作 • 学派
2
•著作类型 •《汉书·艺文志》的
“诸子”
3
•四部分类法——经、
史、子、集
•《隋书·经籍志》基本
确立
4
• “子”是大杂烩 • 以《四库全书》为例 • 儒、兵、法 、农 、医 、天文
历法 、术算 、星算占卜 、书 画 、砚墨 、茶酒 、花谱 、杂 家 、笔记小说 、类书 、佛、 道
24
•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5
先秦诸子
•诸子百家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
6
•儒、道 、阴阳 、法 、
名 、墨 、纵横 、杂 、 农 、小说
•《汉书·艺文志》:凡诸
子百八十九家
7
• 了解先秦学术的阅读书目: •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史记·大史公自序》)
• 《庄子·天下篇》 • 《汉书·艺文志》
君顺阳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 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 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 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 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 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 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浸 衰,此辟儒之患。
先秦诸子概述
1
什么是“子”
• 称谓 • 著作 • 学派
2
•著作类型 •《汉书·艺文志》的
“诸子”
3
•四部分类法——经、
史、子、集
•《隋书·经籍志》基本
确立
4
• “子”是大杂烩 • 以《四库全书》为例 • 儒、兵、法 、农 、医 、天文
历法 、术算 、星算占卜 、书 画 、砚墨 、茶酒 、花谱 、杂 家 、笔记小说 、类书 、佛、 道
24
•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先秦诸子选读概述 -完整版PPT课件

谈到做人的标准,这些文化体系中的大的标准没有什么区 别但是在一些细节上还是有所区别的,儒家的相处之道是人与 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例如孝和仁义,都是他们文化的标准之一 ,而道家讲究的是在于名利上的态度,讲的是应该淡泊名利, 不为了一些自己的好处,而破坏他人的生活或是好的事情,佛 家的大家都应该比较清楚,他们的理念就是人生在这个世界上 就是一个轮回,世界上总有因果报应,做的坏事迟早都会找到 头上来,好事也会相应地回报回来。
3、人生观 在儒家的思想里面,人的一生应该是十分积极向上的,道家的观念就是在人生
之中顺应自然生活的过程,人应该在生命的过程中不断的顺应自然,从而达到自我 的完善,平时多观察身边自然的事物,从而进行学习他们的生活方式,佛教大家肯 定并不陌生,讲究的是一手普度众生的信念,以自己的仁爱之心来超度更多人于水 火。
主张以道为师,随顺造化 (继承和发扬老子学说)
老子是道家学派 的创立者,
“老庄学说”
墨 家
墨子 《墨子》
墨 翟
战 国 初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攻、 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
墨家创立者 与儒家并称“显
学”
法 韩非子 韩 家 《韩非子》 非
战 国 末
“法治”(法律)、“术治”(手段) “势治”(权势)
其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主要著作及 著作的特点。
家(邹衍)
兵家(孙武、孙膑)
纵横家(苏
秦、张仪)
杂家(吕不韦)
农家(许行
)
发展顺序:春秋晚期( 儒家 、 道家 )
战国初期( 墨家 )
战国中期( 道家 )
先秦诸子概说 三、先秦诸子的思想
学 尊称 姓 时 派 著作 名 代
主要思想及主张
备注
儒
3、人生观 在儒家的思想里面,人的一生应该是十分积极向上的,道家的观念就是在人生
之中顺应自然生活的过程,人应该在生命的过程中不断的顺应自然,从而达到自我 的完善,平时多观察身边自然的事物,从而进行学习他们的生活方式,佛教大家肯 定并不陌生,讲究的是一手普度众生的信念,以自己的仁爱之心来超度更多人于水 火。
主张以道为师,随顺造化 (继承和发扬老子学说)
老子是道家学派 的创立者,
“老庄学说”
墨 家
墨子 《墨子》
墨 翟
战 国 初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攻、 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
墨家创立者 与儒家并称“显
学”
法 韩非子 韩 家 《韩非子》 非
战 国 末
“法治”(法律)、“术治”(手段) “势治”(权势)
其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主要著作及 著作的特点。
家(邹衍)
兵家(孙武、孙膑)
纵横家(苏
秦、张仪)
杂家(吕不韦)
农家(许行
)
发展顺序:春秋晚期( 儒家 、 道家 )
战国初期( 墨家 )
战国中期( 道家 )
先秦诸子概说 三、先秦诸子的思想
学 尊称 姓 时 派 著作 名 代
主要思想及主张
备注
儒
《先秦诸子概论》先秦诸子的兴起 ppt课件

周代的礼乐文明就比较重视人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 的价值
ppt课件
20
二、王官之学向诸子学的演变
(一)三代文明的演进
武王伐纣
1.天命转移理论。天命从无德的商转移给有德的周, 是顺应民意。
2.安抚商朝遗民,武力镇压叛乱。
3.实行分封(封建)制度,封给周天子近族、功臣们 一定数量人口和土地,建立诸侯国。(分封204国, 其中姬姓53个)
ppt课件
21
二、王官之学向诸子学的演变
(一)三代文明的演进
分封的意义
西周封建的目的不是让同姓或功臣去享受,而是“以蕃屏周”, “为周室辅”。周天子给他们一定人口,把这些贵族和功臣散 播到各个战略据点,以此为中心,开国殖民。封建之初,带有 很强的武装开拓和殖民性质。各路诸侯所到之处,融合当地民 众,传播周族礼乐文明,不断扩大华夏族的范围。
ppt课件
31
三、先秦诸子概述
(一)先秦诸子的分类
3.诸子百家
中国现存第一部目录学著作《汉书·艺文志》,上承《七略》, 把凡是有著作流传下来的人物,统称为“诸子”,可见的共有 “百八十九家”,著作“四千三百二十四篇”。这就是人们常 说的“诸子百家”。
ppt课件
32
三、先秦诸子概述
(二)先秦诸子的学术特点
ppt课件
9
一、轴心时代
(二)哲学的突破(轴心时代的主题) “哲学的突破”即对构成人类处境之宇宙的本质发
生了一种理性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所达到的层次之 高,则是从来都未曾有的。(余英时《士与中国文 化》)
ppt课件
10
一、轴心时代
(三)西方“哲学的突破”
希腊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许多 伟大的哲学家,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理性认知和文化 奠定了基础,哲学、科学、以至神学都跳不出它的 笼罩。
ppt课件
20
二、王官之学向诸子学的演变
(一)三代文明的演进
武王伐纣
1.天命转移理论。天命从无德的商转移给有德的周, 是顺应民意。
2.安抚商朝遗民,武力镇压叛乱。
3.实行分封(封建)制度,封给周天子近族、功臣们 一定数量人口和土地,建立诸侯国。(分封204国, 其中姬姓53个)
ppt课件
21
二、王官之学向诸子学的演变
(一)三代文明的演进
分封的意义
西周封建的目的不是让同姓或功臣去享受,而是“以蕃屏周”, “为周室辅”。周天子给他们一定人口,把这些贵族和功臣散 播到各个战略据点,以此为中心,开国殖民。封建之初,带有 很强的武装开拓和殖民性质。各路诸侯所到之处,融合当地民 众,传播周族礼乐文明,不断扩大华夏族的范围。
ppt课件
31
三、先秦诸子概述
(一)先秦诸子的分类
3.诸子百家
中国现存第一部目录学著作《汉书·艺文志》,上承《七略》, 把凡是有著作流传下来的人物,统称为“诸子”,可见的共有 “百八十九家”,著作“四千三百二十四篇”。这就是人们常 说的“诸子百家”。
ppt课件
32
三、先秦诸子概述
(二)先秦诸子的学术特点
ppt课件
9
一、轴心时代
(二)哲学的突破(轴心时代的主题) “哲学的突破”即对构成人类处境之宇宙的本质发
生了一种理性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所达到的层次之 高,则是从来都未曾有的。(余英时《士与中国文 化》)
ppt课件
10
一、轴心时代
(三)西方“哲学的突破”
希腊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许多 伟大的哲学家,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理性认知和文化 奠定了基础,哲学、科学、以至神学都跳不出它的 笼罩。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总说》精品PPT

可贵借鉴。
然的美德:如今人们往往对世事感慨不深,对
自然缺乏情感》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总说》精品课件
老子——上善若水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 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 故几于道。”至高的品性像水一 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与 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 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 胸襟和气度。
耒
lěi。本义:木制农具
《国语·齐语》:“美金以铸剑戟,试 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 土。” 恶金是铁。铁在未能锻炼成钢以前, 不能作为上等兵器的原料使用,一般拿来种 田。铁农具,牛耕的普及,是春秋末年到战 国社会繁荣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进步,使更多人脱离基础生产
一百年前: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 基本靠狗,取暖基本靠抖,挖掘基本靠手,耕地基本 靠牛,娱乐基本没有,照明基本靠油
一百年后:交通车走四方,通讯手机联网,治 安警察保障,取暖电火不慌,挖掘机器帮忙,耕地 机械担当,娱乐丰富多样,照明灯火辉煌
生产力的进步,使更多人脱离基础生产,在其他领域开拓 创新,思想自由,百家争鸣,经济繁荣。这是春秋战国和今天 的中国充满活力的原因。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总说》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总说》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总说》精品课件
正在流动的水,是无法照出任何相貌的;但是静止的水, 却像是一面镜子,能够虚心坦白地接受一切事物。因此, 所谓"明镜止水",就是形容能够以宁静坦诚的心情面对任 何事物的一种心性境界。 很多时候,我们的内心都为外物所遮蔽、掩饰,浮躁占领了
我们的整颗心。快节奏的生活、工作的压力容易使人心境失衡, 如果患得患失,不能以宁静的心灵面对无穷无尽的诱惑,就会感 到心力交瘁或迷惘躁动。
先秦诸子选读概说ppt课件

4.领会孔子敢于担当社 会道义的精神。
完整版ppt课件
2
• 关于《论语》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 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 孔子言行的记录。
•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
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
孔子思想的资料。
•
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
《中庸》、《孟子》合为“四
书”。《论语》共20篇,每篇
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
19
• 【译文】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 到一个老年男子,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 子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吗?”
老丈说:“我手脚不停地劳作,五谷 还来不及播种,哪里顾得上你的老师是 谁?”说完,便把他的拐杖插在田头去除 草。
子路说:“不出来做官,就是违背了臣 对君应当秉持的政教伦理原则。长幼间的 礼节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 能废弃呢?老人家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 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君子做官,只是 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至于道的行不通, 早就知道了。”
子路回来后把情况告诉了孔子。孔子怅然若失地说:“人是 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我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 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政治清明,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参与 变革了。”
完整版ppt课件
14
• 2【评析】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 的主观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
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这 与道家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 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 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6、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出 远门去求学、做官,万一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 处。 )
完整版ppt课件
8
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腐烂的木
完整版ppt课件
2
• 关于《论语》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 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 孔子言行的记录。
•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
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
孔子思想的资料。
•
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
《中庸》、《孟子》合为“四
书”。《论语》共20篇,每篇
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
19
• 【译文】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 到一个老年男子,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 子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吗?”
老丈说:“我手脚不停地劳作,五谷 还来不及播种,哪里顾得上你的老师是 谁?”说完,便把他的拐杖插在田头去除 草。
子路说:“不出来做官,就是违背了臣 对君应当秉持的政教伦理原则。长幼间的 礼节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 能废弃呢?老人家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 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君子做官,只是 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至于道的行不通, 早就知道了。”
子路回来后把情况告诉了孔子。孔子怅然若失地说:“人是 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我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 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政治清明,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参与 变革了。”
完整版ppt课件
14
• 2【评析】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 的主观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
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这 与道家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 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 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6、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出 远门去求学、做官,万一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 处。 )
完整版ppt课件
8
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腐烂的木
《先秦诸子概说》课件

章第 一
章
节 标 题
的先 第 二
背秦 章 景诸
子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
政治:诸侯争霸,战乱频繁 经济:铁器广泛使用,农业发展迅速 思想:百家争鸣,各种思想流派兴起 科技:天文、历法、医学等科技发展迅速
诸子百家产生的历史条件
诸子百家的地域分布
儒家:以孔子为代表,主要分布在鲁国、齐国等地 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楚国、齐国等地 墨家:以墨子为代表,主要分布在宋国、鲁国等地 法家:以韩非子为代表,主要分布在韩国、秦国等地 兵家:以孙武、吴起为代表,主要分布在齐国、魏国等地 纵横家:以苏秦、张仪为代表,主要分布在秦国、楚国等地
政治制度:先秦诸子的政治思想对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儒家的仁 政、道家的无为而治等。
社会伦理:先秦诸子的社会伦理思想对 中国古代社会伦理道德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道家的无为而治 等。
先秦诸子对世界文化的贡 献和影响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等,强调仁爱、礼义、忠诚等道德观念,对东 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流派
创始人:孔子
主要思想:仁、 义、礼、智、信
代表人物:孔子、 孟子、荀子
影响:儒家思想 对中国传统文化 和价值观产生了 深远影响,成为 中国传统文化的 核心内容之一。
创始人:墨子
墨家流派
主要思想: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政治主张:尚贤、节用、非攻
影响:对后世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产生影响
阴阳家: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 强调天人合一
和暴力
政治思想:主 张“尚贤”, 即选拔有才能 的人担任官职
哲学思想:主 张“非命”, 即反对天命论, 认为人的命运 掌握在自己手
先秦诸子概述ppt课件

.
8
•吕思勉《先秦学术概
论》
•陈柱《诸子概论》
.
9
先秦诸子的时代背景
• 春秋:较少。《论语》
《老子》《管子》《晏 子春秋》
• 战国:人物与著作更多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
社会背景
• 西周中后期开始,周室
的衰落,诸侯国的强大 与兼并
.
11
社会动荡
• 国与国相伐:诸侯国恃强
凌弱,互相攻伐
• 家与家相篡 • 百姓生活于痛苦之中,水
.
20
• 诸子百家,各种学说,
都是为了结束社会动荡, 减轻百姓的痛苦。
• 殊途同归
.
21
儒家
•《论语》 •《孟子》 •《荀子》
.
22
• 《汉志》:儒五十三家,八百三十六篇。 • 《晏子》 、《子思》、《曾子》、《宓
子》 、《漆雕子》 、《公孔尼子》
• 《贾谊》五十八篇 、桓宽《盐铁论》六
十篇 、刘向《新序》、《说苑》、扬雄 《太玄》 、 《法言》
齐人。“谈天衍”
• 《邹奭》十二篇。齐人。
“雕龙奭”
.
34
• “天人感应”
.
35
灋
• 法十家,二百一十七篇。 • 《李子》。名悝。 • 《商君》。《申子》,名不害 。
《慎子》,名到。《韩子》五十 五篇。
• 《晁错》
.
36
•《说文解字》:灋,
刑也。平之如水,从
水; 所以触不直也, 去之,从去。
.
.
14
• 管仲、晏婴:称霸
• 出于儒,又不完全等同于
儒
• 《管子》还含有法家、道
家的思想
先秦诸子概述 ppt课件

君顺阳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 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 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 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 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 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 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浸 衰,此辟儒之患。
道家
• 道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
•《老子》《庄子》 •《列子》《文子》 •《关尹子》 《鶡冠子》 •《老莱子》
•唐玄宗时期
•《老子》—《道德真经》,
《庄子》—《南华真经》 《列子》—《冲虚真经》 《文子》—《文妙真经》
• 列子:时代比庄子早,
《庄子》中常常称引其 言。
• 今本《列子》为晋张湛
所传,乃伪作。
• 诸子百家,各种学说,
都是为了结束社会动荡, 减轻百姓的痛苦。
• 殊途同归
儒家
•《论语》 •《孟子》 •《荀子》
• 《汉志》:儒五十三家,八百三十六篇。 • 《晏子》 、《子思》、《曾子》、《宓
子》 、《漆雕子》 、《公孔尼子》
• 《贾谊》五十八篇 、桓宽《盐铁论》六
十篇 、刘向《新序》、《说苑》、扬雄 《太玄》 、 《法言》
•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儒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
是以其事難盡從。然其序
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 幼之别,不可易也。
•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
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 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 “博而寡要,劳而少功”。 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 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 也。
• 《汉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
信仰危机
• 权威的丧失:周天子得不
到尊重:烽火戏诸侯,周 郑交质,“出狩河阳”, 楚庄王问鼎
道家
• 道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
•《老子》《庄子》 •《列子》《文子》 •《关尹子》 《鶡冠子》 •《老莱子》
•唐玄宗时期
•《老子》—《道德真经》,
《庄子》—《南华真经》 《列子》—《冲虚真经》 《文子》—《文妙真经》
• 列子:时代比庄子早,
《庄子》中常常称引其 言。
• 今本《列子》为晋张湛
所传,乃伪作。
• 诸子百家,各种学说,
都是为了结束社会动荡, 减轻百姓的痛苦。
• 殊途同归
儒家
•《论语》 •《孟子》 •《荀子》
• 《汉志》:儒五十三家,八百三十六篇。 • 《晏子》 、《子思》、《曾子》、《宓
子》 、《漆雕子》 、《公孔尼子》
• 《贾谊》五十八篇 、桓宽《盐铁论》六
十篇 、刘向《新序》、《说苑》、扬雄 《太玄》 、 《法言》
•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儒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
是以其事難盡從。然其序
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 幼之别,不可易也。
•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
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 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 “博而寡要,劳而少功”。 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 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 也。
• 《汉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
信仰危机
• 权威的丧失:周天子得不
到尊重:烽火戏诸侯,周 郑交质,“出狩河阳”, 楚庄王问鼎
先秦诸子概述上课用.ppt

《论语》有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 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 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 的历史展示。即使今天处在改革开放、经 济腾飞、文化发展的时代大潮中,《论语》 中的许多思想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时 代价值。
Page 19
孟子的民权与革命思想
“人性本善” (课本3页)
民本:民贵君轻 ----
• 在中国思想史上,“天人合一”是一个基本的信念。 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 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西方人总是企 图以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掠夺自然,而东方 先哲却告诫我们,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 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天人合一”的思想无 处不在,甚至在中国特有的茶文化中,由盖、碗、托 三件套组成的茶盏就分别代表了天、人、地的和谐统 一、缺一不可。 • 清静,指心性纯正恬静;今人多错误的把道家的无为 理解为对万物发展不加干预,任其发展。其实,道家 的无为,并非不求有所作为,只是指凡事要“顺天之 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违反“天时、地 性、人心”,凭主观愿望和想象行事。 “无为”学说, 当代的哲学家和政治家们多把它当作一个消极的思想 来理解,其实这是错误的。从《道德经》的全篇哲学 理念的反映,无为其实就是无主观臆断的作为,无人 为之为,是一切遵循客观规律的行为。按现在通常的 说法,无为,就是科学的作为,就是合理的作为,因 而也是积极的作为。
Page
9
孔子 孟子
儒家
荀子
墨家
兵家
孙膑
道家 老子
庄子
墨子
法家
韩非子
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大的三大教派
儒家: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创始人孔子、孟子。 主张积极入世。
释家:印度传入,主张因果报应修行来世。
先秦诸子概说课件

法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韩非子的政治主张
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实行法治,反对贵族特权,主张以农为本,抑制商业,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君权。
韩非子的法治理念
韩非子认为法治优于礼治,法律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手段,必须得到严格执行。他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法不阿贵”、“平等观念”等法治理念。同时,他认为君主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才能,才能够实行有效的法治。
韩非子的政治主张与法治理念
06
先秦诸子思想的融合与发展
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融合
儒家强调道德伦理、仁爱教化,而道家注重自然、无为而治。两者的融合体现在对自然与社会的不同理解上,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道家思想为辅的互补性思想体系。
儒家思想与墨家思想的融合
墨家提倡兼爱、非攻、尚贤,与儒家思想相互补充。两者的融合体现在对战争与和平、权力与义务的不同理解上,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墨家思想为补充的融合体系。
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的融合
法家强调法律制度、强制执行,而儒家注重道德教化、礼治。两者的融合体现在对法律与道德的不同理解上,形成了以法家思想为主、儒家思想为辅的互补性思想体系。
先秦诸子思想的融合
春秋时期
诸子百家兴起,各派思想争鸣,学术氛围浓厚。主要学派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
先秦诸子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韩非子的生平与《韩非子》
法家思想概述
法家学派主张以法治国,认为法律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手段,强调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主张君主专制,反对贵族特权。
要点一
要点二
法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法家思想的核心是“法治”,即以法律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巨民,达到君主专制的目的。其思想主张包括“以法治国”、“法不阿贵”、“平等观念”等。
先秦诸子选读概说说课讲解PPT55页

先秦诸子选读概说说课讲解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先秦诸子概说教师用PPT课件

法家强调“法”的特点,同时兼用儒家“礼”、“义”。 《管子·牧民》有“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之说,且主张 孝悌之道。
荀子受法家影响更深。改造了儒家的“礼”,加进“法”的 内容,常“礼法”并称。“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其 弟子韩非和李斯后都成了法家代表人物。
• 儒道相互影响
儒家孟子受黄老之学(黄老之学指道家学说中的两派,即黄帝和老子,
2021
先秦散文概说
• 中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 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 文。
• 散文的发展:
– 源头:甲骨卜辞和商周铜器铭文 – 《尚书》是我国散文的开端 – 先秦散文发展分为两条路线:
• 历史散文:《尚书》《春秋》《左传》《国语》 《战国策》
• 诸子散文:《老子》《论语》《孟子》《庄子》等
恣肆,富有诗意。如《逍遥游》关于鲲鹏的 描写,《秋水》关于河伯望洋兴叹的描写, 都是意境开阔,蕴含哲理而又具有抒情意味。
2021
• 《墨子》文词质朴,逻辑性强,善于运用具 体事理说理。如《非攻》从“窃桃李”、 “攘人犬豕鸡豚”等日常生活事例引出“亏 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的原则, 然后根据这条原则论证攻国之大不义,就是 较为典型的一例。
• 《荀子》朴实浑厚,严整精密。 • 《韩非子》锋芒锐利.说理透辟,表现出法
家的严峻峭拔。
2021
• 用寓言故事帮助说理是先秦诸子散文的共同 特点。
• 例如《孟子》中的“揠苗助长”、“五十步 笑百步”,《庄子》中的“庖丁解牛”, “运斤成风”,至今仍为人引用。有些寓言 往往能用寥寥数笔勾画出一个人物,突出他 的性格,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种描绘人物 的手法,对后代散文以至小说创作都具有一 定的影响。
荀子受法家影响更深。改造了儒家的“礼”,加进“法”的 内容,常“礼法”并称。“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其 弟子韩非和李斯后都成了法家代表人物。
• 儒道相互影响
儒家孟子受黄老之学(黄老之学指道家学说中的两派,即黄帝和老子,
2021
先秦散文概说
• 中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 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 文。
• 散文的发展:
– 源头:甲骨卜辞和商周铜器铭文 – 《尚书》是我国散文的开端 – 先秦散文发展分为两条路线:
• 历史散文:《尚书》《春秋》《左传》《国语》 《战国策》
• 诸子散文:《老子》《论语》《孟子》《庄子》等
恣肆,富有诗意。如《逍遥游》关于鲲鹏的 描写,《秋水》关于河伯望洋兴叹的描写, 都是意境开阔,蕴含哲理而又具有抒情意味。
2021
• 《墨子》文词质朴,逻辑性强,善于运用具 体事理说理。如《非攻》从“窃桃李”、 “攘人犬豕鸡豚”等日常生活事例引出“亏 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的原则, 然后根据这条原则论证攻国之大不义,就是 较为典型的一例。
• 《荀子》朴实浑厚,严整精密。 • 《韩非子》锋芒锐利.说理透辟,表现出法
家的严峻峭拔。
2021
• 用寓言故事帮助说理是先秦诸子散文的共同 特点。
• 例如《孟子》中的“揠苗助长”、“五十步 笑百步”,《庄子》中的“庖丁解牛”, “运斤成风”,至今仍为人引用。有些寓言 往往能用寥寥数笔勾画出一个人物,突出他 的性格,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种描绘人物 的手法,对后代散文以至小说创作都具有一 定的影响。
先秦诸子概说教师用PPT共57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谢谢!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先秦诸子概说教师用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谢谢!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先秦诸子概说教师用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老子首提“道”,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客观唯心主 义哲学,片面地强调了抽象思维的作用。
• 墨子特别强调经验,即重视感性认识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 —克服了老子哲学强调抽象思维的片面性。
• 荀子吸取了墨子重视感性认识之长,建立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同时又吸取宋鈃、尹文唯物主义认识论,给理性认识以一定的 地位。——其认识论在前人基础上提高了一步。
儒家
孟子(前372~前289年),是战国中期儒 家学派的又一位重要学者。
思想要点:一、张扬性善说(人都有恻隐、羞 恶、辞让、是非之心)。
二、宣扬民本思想。 三、提倡仁政。
儒家
荀子(前313~前230年),是先 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
他提出了人能依据礼义征服自然 的思想。认为人的是邪恶的——性恶 论,所以弘扬“克己复礼”的思想。 并试图把伦理道德规范落实到法制当 中。
动”,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的影响,郭沫若认为孟子的“浩 然之气”袭取《管子·内业》的“浩然和平,以为气渊”。
孟子“养心莫善于寡欲” 也受黄老之学影响。《管子·心术 上》说“虚其欲,神将入舍”。《内业》说“能去忧乐、喜怒、 欲利,心乃反济”。两者一比较,其影响是明显的。
2.各家在学术发展过程中互相补充,使 学术思想水平不断提高。
荀子受法家影响更深。改造了儒家的“礼”,加进“法”的 内容,常“礼法”并称。“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其 弟子韩非和李斯后都成了法家代表人物。
• 儒道相互影响
儒家孟子受黄老之学(黄老之学指道家学说中的两派,即黄帝和老子,
包括治身(养+生)和治国两个方面.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 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待时而动”“因时而
墨家
墨家是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 在战国初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 称为显学。
墨子(前468~前376年), 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他是一 位出身于小生产的手工业者阶层 的思想家。他主张“非攻”(反 对掠夺性战争)“兼爱”“非 攻”“尚贤”“明鬼”等。
道家
道家是由老子所创立的学派。这一学派的代 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前259年-前210年 秦始皇嬴政
前281?-前233年
韩非
战国(前475-前221)
前6年/4年-约29年/30年 耶稣
“三教九流”之“九流”
• 儒家 道家 阴阳家 •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 农家 法家 杂家
儒家
儒家是由孔子开创。儒家思想是中 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 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 《乐》《春秋》。
道家
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另一位巨擘, 大约和孟子同时或稍后。
主张人要以道为师,随顺造化。这种思想 是基于对社会人生的同情和关怀。感慨世人“皆 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
庄子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 认为“道”是无限的、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 生死、齐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 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 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春秋(前770-前476)
前469年-前399年
苏格拉底
约前468年?-前376年? 墨子
前427年-前347年 前384年-前322年
柏拉图 德国《历史的起源与目 亚里士多德 标》的作者卡尔·雅斯贝
前372年-前289年 前369年-前286年 前313年-前238年
孟子 庄子 荀子
尔斯说:公元前600-公 元前300年是文化的轴心 时代。
先秦散文
先秦散文概说
• 中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 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 文。• 散 Nhomakorabea的发展:
– 源头:甲骨卜辞和商周铜器铭文 – 《尚书》是我国散文的开端 – 先秦散文发展分为两条路线:
• 历史散文:《尚书》《春秋》《左传》《国语》 《战国策》
• 诸子散文:《老子》《论语》《孟子》《庄子》等
法家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他 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战国末期唯 物主义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 者。他主张法治,反对儒家的礼治, 受到秦王政(即秦始皇)的重视。 认为“法治、术治、势治”都是帝 王之具。
但他主张的极权政治、高压政 策、残酷的刑罚等等,主要是针对 劳动人民的,这又是违反人民的利 益的。
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大的三大教派
儒家: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创始人孔子、孟子。 主张积极入世。
释家:印度传入,主张因果报应修行来世。 道家:本土宗教,创始人老子、庄子;以出世
之心行入世之举。无为而治,消极出世。
约前 565 年-前 485 年 释迦牟尼
前551年-前479年
孔子
约前571?-前471? 老子
(二)先秦诸子散文
• 知识网络图
春秋战国时代
前770-前476和前475-前221
诗的时代进入了理性散文的时代
要想著书立说,成为哲 人,就生在先秦;
要想激扬文字,成为诗 雄,就活在盛唐。
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社会大变革。
①经济根源:生产力发展,多种经济基础并存。
②政治状况:奴隶制渐崩,封建制渐成。
③阶级基础:结构、关系复杂。
④社会环境:诸侯割据称雄,统治者不可能推行封 建文化专制,各国竞相招揽人才,礼贤下士成为社 会风尚。
⑤不同派别的代表人物竞相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 主张,批评别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1.诸子往往是相灭相生,相反相成。
• 儒法相互影响
法家强调“法”的特点,同时兼用儒家“礼”、“义”。 《管子·牧民》有“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之说,且主张 孝悌之道。
老子,李耳,字聃,春秋末年楚国人,曾做 过周守藏室官员。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宇宙中 的终极存在,是一种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形成了 对立统一的辨证宇宙观,认为万事万物的形成发 展不受超自然的意志支配。提出“无为而 治”“小国寡民” 的社会观。提出“为而不 有”“至公无私”“致虚守静”“柔弱胜刚强” 人生观。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 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 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 的创造者。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是可忍,孰不可 忍也?),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克己复礼), 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 确立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影响我国古 代社会和文化的制度。
• 墨子特别强调经验,即重视感性认识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 —克服了老子哲学强调抽象思维的片面性。
• 荀子吸取了墨子重视感性认识之长,建立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同时又吸取宋鈃、尹文唯物主义认识论,给理性认识以一定的 地位。——其认识论在前人基础上提高了一步。
儒家
孟子(前372~前289年),是战国中期儒 家学派的又一位重要学者。
思想要点:一、张扬性善说(人都有恻隐、羞 恶、辞让、是非之心)。
二、宣扬民本思想。 三、提倡仁政。
儒家
荀子(前313~前230年),是先 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
他提出了人能依据礼义征服自然 的思想。认为人的是邪恶的——性恶 论,所以弘扬“克己复礼”的思想。 并试图把伦理道德规范落实到法制当 中。
动”,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的影响,郭沫若认为孟子的“浩 然之气”袭取《管子·内业》的“浩然和平,以为气渊”。
孟子“养心莫善于寡欲” 也受黄老之学影响。《管子·心术 上》说“虚其欲,神将入舍”。《内业》说“能去忧乐、喜怒、 欲利,心乃反济”。两者一比较,其影响是明显的。
2.各家在学术发展过程中互相补充,使 学术思想水平不断提高。
荀子受法家影响更深。改造了儒家的“礼”,加进“法”的 内容,常“礼法”并称。“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其 弟子韩非和李斯后都成了法家代表人物。
• 儒道相互影响
儒家孟子受黄老之学(黄老之学指道家学说中的两派,即黄帝和老子,
包括治身(养+生)和治国两个方面.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 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待时而动”“因时而
墨家
墨家是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 在战国初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 称为显学。
墨子(前468~前376年), 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他是一 位出身于小生产的手工业者阶层 的思想家。他主张“非攻”(反 对掠夺性战争)“兼爱”“非 攻”“尚贤”“明鬼”等。
道家
道家是由老子所创立的学派。这一学派的代 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前259年-前210年 秦始皇嬴政
前281?-前233年
韩非
战国(前475-前221)
前6年/4年-约29年/30年 耶稣
“三教九流”之“九流”
• 儒家 道家 阴阳家 •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 农家 法家 杂家
儒家
儒家是由孔子开创。儒家思想是中 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 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 《乐》《春秋》。
道家
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另一位巨擘, 大约和孟子同时或稍后。
主张人要以道为师,随顺造化。这种思想 是基于对社会人生的同情和关怀。感慨世人“皆 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
庄子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 认为“道”是无限的、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 生死、齐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 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 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春秋(前770-前476)
前469年-前399年
苏格拉底
约前468年?-前376年? 墨子
前427年-前347年 前384年-前322年
柏拉图 德国《历史的起源与目 亚里士多德 标》的作者卡尔·雅斯贝
前372年-前289年 前369年-前286年 前313年-前238年
孟子 庄子 荀子
尔斯说:公元前600-公 元前300年是文化的轴心 时代。
先秦散文
先秦散文概说
• 中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 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 文。• 散 Nhomakorabea的发展:
– 源头:甲骨卜辞和商周铜器铭文 – 《尚书》是我国散文的开端 – 先秦散文发展分为两条路线:
• 历史散文:《尚书》《春秋》《左传》《国语》 《战国策》
• 诸子散文:《老子》《论语》《孟子》《庄子》等
法家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他 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战国末期唯 物主义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 者。他主张法治,反对儒家的礼治, 受到秦王政(即秦始皇)的重视。 认为“法治、术治、势治”都是帝 王之具。
但他主张的极权政治、高压政 策、残酷的刑罚等等,主要是针对 劳动人民的,这又是违反人民的利 益的。
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大的三大教派
儒家: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创始人孔子、孟子。 主张积极入世。
释家:印度传入,主张因果报应修行来世。 道家:本土宗教,创始人老子、庄子;以出世
之心行入世之举。无为而治,消极出世。
约前 565 年-前 485 年 释迦牟尼
前551年-前479年
孔子
约前571?-前471? 老子
(二)先秦诸子散文
• 知识网络图
春秋战国时代
前770-前476和前475-前221
诗的时代进入了理性散文的时代
要想著书立说,成为哲 人,就生在先秦;
要想激扬文字,成为诗 雄,就活在盛唐。
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社会大变革。
①经济根源:生产力发展,多种经济基础并存。
②政治状况:奴隶制渐崩,封建制渐成。
③阶级基础:结构、关系复杂。
④社会环境:诸侯割据称雄,统治者不可能推行封 建文化专制,各国竞相招揽人才,礼贤下士成为社 会风尚。
⑤不同派别的代表人物竞相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 主张,批评别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1.诸子往往是相灭相生,相反相成。
• 儒法相互影响
法家强调“法”的特点,同时兼用儒家“礼”、“义”。 《管子·牧民》有“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之说,且主张 孝悌之道。
老子,李耳,字聃,春秋末年楚国人,曾做 过周守藏室官员。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宇宙中 的终极存在,是一种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形成了 对立统一的辨证宇宙观,认为万事万物的形成发 展不受超自然的意志支配。提出“无为而 治”“小国寡民” 的社会观。提出“为而不 有”“至公无私”“致虚守静”“柔弱胜刚强” 人生观。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 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 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 的创造者。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是可忍,孰不可 忍也?),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克己复礼), 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 确立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影响我国古 代社会和文化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