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有感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作者:叶丽萍看到标题的人或许会想起李大钊在《新青年》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但其实这里只是我对马克思的一些小小见解,根本就不能和李大钊相提并论。
对马克思的认识应该是从高中开始的,虽然初中的时候已经是知道有个叫马克思的伟人,但那时候只是对他定义为哲学家,出了两本书叫做《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对他的思想根本就是一窍不通的,认为那是共产党统治下的一种思想冲洗。
可是慢慢地上了高中,对他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不经肃然起敬,为这个伟大的人画上了一个打标签。
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知识。
在我看来,这是世界上涉及的知识面最广的科学体系,它是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是无产阶级和整个人类的伟大思想宝库。
从研究对象跟主要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而马克思本人也没有其他人想象中那么呆滞,他一生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而精深。
他虽然记忆力惊人,对读过的书能记得异常深刻准确,但他读书时总要作笔记。
为写作《资本论》,马克思研究了1500多种书籍,光笔记就写了100多本。
马克思的笔记不少是自己制作的。
通常的做法是将一叠白纸一折为二,然后居中间缝上一道线。
在原封面上写明做笔记的时间和地点,编上笔记的序号,有的还加上标题。
笔记记得密密麻麻,旁边留出的空白处有用铅笔、钢笔作的粗细实线、虚线,“X”、“+”等各种记号。
为了查阅方便,马克思还对许多笔记编制了目录和内容提要,然后放到特定的地方,需要时不用翻找,随手就能抽出来。
同时马克思还在书上直接作笔记。
重温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19年9月,《新青年》第6卷第5号、第6号连续发表了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下)。
这篇2万多字的雄文,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中国一百多年来介绍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开山之作。
今年,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创立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重温经典,明理增信,具有特殊重要的政治意义、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一百多年前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实非易事。
李大钊在此文开篇即明言:“一个德国人说过,五十岁以下的人说他能了解马克思的学说,定是欺人之谈。
因为马克思的书卷帙浩繁,学理深晦。
”那么,李大钊为何要撰写此文,又为何能撰写此文呢?这需要从个人和社会两方面认识其写作背景。
李大钊个人的成长背景和思辨特质为他在同时代先进知识分子中第一个全面研究并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创造了独特的条件。
李大钊在《狱中自述》中写道:“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
他的“矢志努力”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对于真理具有热切而不懈的追求。
他投考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习法政诸学及英、日语学”,又“赴日本东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受到日本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安部矶雄等教授的影响,后又对“民彝与政治”“群众对抗力”等进行深入探讨。
他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学说“能造出一种由一定排列的组织,能把那从前各自发展不相为谋的三个学科,就是经济、法律、历史联为一体,使他现在真值得起那社会学的名称”。
其实这些学科正是李大钊多年求学的社会科学的知识背景,这在当时中国共产主义先驱者群体中并不多见,为他最早理解并接受马克思学说创造了必要的先决条件。
从社会背景看,俄国十月革命给在黑暗中苦苦摸索的中国人带来了全新的震撼,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让民族先进分子看到了民众的力量和希望。
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视俄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同为影响于未来世纪文明之绝大变动”,指出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断言“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封建势力的黑暗统治,使民族危机愈加深重。
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努力学习西方,试图按资本主义的模式来改变中国,可是屡次失败,十月革命后,他们转而学习俄国,开始了马克思主义的初步传播,从此揭开了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新篇章。
李大钊先生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在五四运动之后,先生相继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讲演和文章,向中国人民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正是李大钊同志等一批革命家的艰辛努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使大批先进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道路,也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密切结合,使中国工人阶级发展成为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自为阶级。
这一切,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此,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共产党人高举共产主义的旗帜,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并最终走向胜利。
1919年,在《新青年》杂志上,李大钊先生写下了一篇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那个思潮翻涌的年代,这篇文章点燃了一盏明灯,马克思主义逐渐传入中国。
随着五四运动激情的不断高涨,反帝反封建的意识不断地坚定,从此以后在中国乃至世界人的心里,马克思主义学说开始实现它的价值。
如果说林则徐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中国人,那么,毫无疑问,李大钊是使中国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的先行导师。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俄国革命成功传入中国,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着长达几十年的奋斗,他们的奋斗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中国实行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产主义。
中共一大,13位代表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虽然他们代表的仅仅是全国50多个党员,但是他们深信,日后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无产者共同信仰马克思主义,并为之努力奋斗。
李大钊一句简短而又铿锵有力的话语终于在中国成为了现实:环眼中国,必将是赤旗的天下!今天,当我们站在五星红旗下,方才深知守常先生话语之真谛。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理论体系,它深刻地影响了现代社会和政治思想。
读完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深刻思想和理论内涵,同时也对社会现实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的分析和批判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于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而这种矛盾和斗争是由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而产生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是最为尖锐和激烈的,资本家剥削工人,工人受到剥削和压迫,这种阶级矛盾必然会导致阶级斗争。
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弊端。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剥削和压迫的制度,它使得少数人占有绝大部分的财富和资源,而绝大多数的人则处于贫困和压迫之中。
资本主义的本质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这种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
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危害。
最后,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展望让我对社会主义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一种摆脱剥削和压迫的制度,它追求的是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展望,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社会主义的优势和前景,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意义。
总之,读完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后,我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更为清晰和深刻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深刻思想和理论内涵让我对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社会的未来有了更为清晰的展望。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思想武器,它让我更加坚定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追求。
希望通过不懈地努力,我们能够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和正义的社会,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富裕和进步。
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读后感
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读后感软英1303 刘定顺2013920551919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在《新青年》杂志上,李大钊先生写下了一篇振奋人心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那个枪声不断的年代,这篇文章如一盏明灯,引导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阅读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让我获益匪浅,李大钊将马克思主义剖析得简明易懂,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系统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给当时的进步青年以极大启发,指出一条与当时新文化运动中激进资本主义不同的共产主义救国道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下基础。
读了这篇文章,最大的收获是明白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及其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经济组织一经改造,一切精神上的现象都跟着改造。
但是我觉得他忽略了政治与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人们对主流政治文化的接纳程度、对现存政治制度的认可度、对现任政府的信任度等政治心理和政治信念都会影响甚至决定他们对政府的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的接纳和信任度,他们的经济活动是否遵纪守法,又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主要内容我觉得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他叙述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鼻祖;第二,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三部分以及独特的唯物史观;第三,传统的唯物史观-以经济现象为最重要,并且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影响它;第四,详细介绍了马克思独特的唯物史观:既是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的构造;其二是说生产力与社会组织有密切的关系。
生产力一有变动,社会组织必须随着他变动。
“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的构造。
这种构造给社会的、政治的及精神的生活过程,加上条件。
它不是人类的意识决定其存在,他们的社会的存在反是决定其意识的东西。
”这观点我赞同。
因为群体关系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存在,它脱离人们的意志而独立存在,但是反过来,这种关系一旦确立,它反而会影响人们的意识行为,因为人们毕竟要受到这种生产关系的制约,不能离开它而独立存在。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和历史发展的理论体系,它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解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著作,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魅力和理论深度,同时也对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首先,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和压迫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矛盾和不可避免的危机。
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导致贫富分化的加剧、社会矛盾的激化,最终引发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
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面的社会分析框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其次,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解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是一个不断推动的过程,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但它并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点。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摆脱资本主义的束缚,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真正解放。
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社会变革理论,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为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解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最后,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著作,我对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当代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
通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我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当代社会的各种问题的本质和根源,为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同时,马克思主义也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要想解决当代社会的各种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解放。
总之,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著作,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魅力和理论深度,同时也对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18年的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等救亡图存的进步青年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在历代救国人艰辛的探索后发现了一条明路。
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作为土木工程系的青年学生,没有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就难以担当起建设国家的重任。
为此,我抱着渴求与好奇的态度,学习了一个多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以下是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浅薄的理解。
课堂上,我们知道了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马克思主义,我特地参阅了百度百科:【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三个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目前最科学的理论体系,不仅能在生活的点滴中为我们指点迷津,还将会在我毕生的土木工程建设事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不妨从马克思主义在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程中的指导作用为主,分三部分来阐述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是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会我们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
起初进入土木系时,我片面的认为工程中一定要多用材料才能确保坚固可靠。
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后,我逐渐认识到要从多个角度辩证的选择材料的用量和强度,降低成本不等于偷工减料,反而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轻自重增大跨度。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眼光中,即使是权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也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辩证的处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我们参与实践有力的工具。
如何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从《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说开
关键 词 : 克思 主义 ; 大钊 ; 物 史观 ; 马 李 唯 价值 论 ; 学社会 主 义 科 中 图分类 号 : A8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0 4 6 5 2 1 ) 7 0 0 4 1 0 —1 0 ( 0 2 0 —0 4 —0
隐 若 现 。究 其 实 质 , 是 被 一 系 列 的 “ 题 ” 住 了 脚 , 乃 问 绊 被 纷 繁 复 杂 的 形 势 扰 乱 了 思 维 淆 了 视 听 , 而 松 动 混 从 或 丧 失 社 会 主 义 的 理 想 和 信 仰 导 致 这 些 现 象 的 根 本 原 因则 在 于 , 们 对 “ 么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 有 搞 清 楚 。 人 什 没 因 此 , 天 很 有 必 要 再 次 提 及 “ 义” 题 。 今 主 问
文 中 , 大 钊 重 点 提 及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经 典 著 作 有 李
《 资本 论 》 《 学 的贫 困 》 《 产 党 宣 言 》 《 济 学 批 、哲 、共 、经
评 》 即 《 政 治 经 济 学 批 判 ) 言 》 。 李 大 钊 着 重 阐 述 ( ( 序 )
了 唯 物 史 观 的基 本 理 论 。 他 指 出 : 现 在 只 能 以 社 会 的 “
义 中 国化 研 究 、 学社 会 主义 研 究 ; 德 玺 (9 4 ) 贵 州 大 方 人 , , 东 省佛 山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思 想政 治 理 论 课 教 学 部 科 陈 18一 , 男 广 教 师 , 要从 事 马 克 思 主义 哲 学和 社 会 发 展 观 研 究 。 主
一 ・ 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02・ 21 7
恰 如 其 分 的。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深刻的思想体系,它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实践。
在阅读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之深邃,理论之丰富,实践之生动。
马克思主义以其独特的理论视角和深刻的社会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使我们对社会现象和历史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马克思主义强调了社会的阶级斗争。
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下,社会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而且这种斗争是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各种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正是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阶级斗争的具体表现。
通过对阶级斗争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为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提供更加科学的思路和方法。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关系也在不断变化,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在当今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正是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生产力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的最好诠释。
通过对生产力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的发展方向,为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思路和方法。
最后,马克思主义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动力。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各种社会变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为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提供更加科学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体系,它以其独特的理论视角和深刻的社会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使我们对社会现象和历史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为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哲学体系,它以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为
核心内容,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
读完马克思主义著作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思想和理论的深刻内涵。
首先,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的解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运动。
通过对社会历史的分析,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的必然性,使我对社会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让我深感震撼。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
本主义社会是一种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形式,它导致了阶级对立和社会不公。
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使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最后,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展望给我带来了希望和信心。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种解放和平等的社会形式。
通过对社会主义的探讨,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可行性,使我对社会主义的前景有了更加乐观的展望。
总的来说,读完马克思主义著作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社会观有了
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思想和理论深深地触动了我,使我对社会历史、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信心。
我相信,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人类社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重读《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纪念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1 0 0周年
1海外文摘重读《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纪念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100周年范书林(山东交通学院,山东济南 250357)摘要:100年前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早期共产主义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开山之作。
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学说的理论体系,开启了中国先进分子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之门。
不仅如此,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所表达的对马克思学说的独立探索精神和理性的认知态度,待别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代发展和现实环境的关系的注重,已经孕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萌芽。
关键词: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国马克思主义先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5-0001-03作者简介:范书林(1962—),男,汉族,山东济南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党建、毛泽东思想研究。
党建 PARTY BUILDING今年(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也是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100周年。
100年前的1919年9月和1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和第六卷第六号上分两期发表了长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①。
这是中国早期共产主义分子比较系统地介绍和分析马克思学说、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开山之作。
1《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写作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卡尔·马克思的名字开始出现在中国一些书刊上。
但是,当时中国知道马克思及其学说的人(如梁启超、朱执信等)寥寥无几。
马克思主义真正为中国先进分子所接受并在中国传播开来,则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以后。
即如毛泽东指出的那样:“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②在俄国的十月革命发生之前,中国刚刚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近代以来中国资本主义道路的探索已告终结。
感受着国内政治的动荡与昏暗,目睹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列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丑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曾经抱有的资本主义社会理想开始动摇。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6篇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6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6篇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也比喻对某事物臻于最完善境界的观念。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文章6篇, 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篇一】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我的教学小故事-微笑,让学生亲近你一个会心的微笑,胜过冷的批评、严肃的面孔;一个会心的微笑,消除了学生的顾虑,增进了师生的感情,一个会心的微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用心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更用心主动地学习。
微笑就是学生生活中的阳光,只要我们给学生一个会心的微笑,微笑就会成为他们生命腾飞的翅膀。
作为一个天天与富有个性的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在一齐的教师,个性是音乐教师每一天应对的是几百个学生,几百个学生里就会有几百个小故事,那里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教学中,遇到的一个很搞笑的孩子的故事。
他叫小盛是个很有个性的孩子,也是个很让教师头疼的问题学生,我刚接四年级的音乐课,就有教师给我提个醒说某某班的某某学生,只要他不太过分你就别管他随他去,可见他多么让教师们头痛。
他上课时从不写写画画也不唱歌,就喜欢吃东西有时还会搞恶作剧,搞得课堂纪律一团糟。
有一次上课他吃泡泡堂,我视而不见不想去管他,谁明白他把泡泡糖粘到前面女同学的发梢上,弄得那个女同学大哭,这时我气坏了拿着讲台上的一根尺子,朝他冲过去我说:把手伸出来,我高举起尺子准备用力地打下去,这时他说了一句话:打就打反正你打也没有我妈妈打得痛,这话让我的尺子停在半空中,再也打不下去了,也让我的怒火像漏气的气球那样泄了一半。
因而我转为和声和气地问他妈妈每一天都打你吗?他没有回答旁边的同学说:他每一天都不写练习,所以每一天都被妈妈打。
我听了这话心理很不是滋味,我在心理盘算着该如何帮忙这个孩子呢?下课了我灵机一动,叫他帮我把录音机搬到别班去,他愣了一下可是很快就欣然的过来拿录音机了,我看得出他很高兴我给他这个任务,他有点受宠若惊的样貌呢,问我:教师拿到哪个班啊?我微笑着说:你跟着教师来,在路上我跟他聊了几句,可他显得很拘谨不太爱说话。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从小,我就听过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从初中,到高中,到大学,我们依旧还在学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对此我有自己的一些见解。
上大学之后,我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深的了解。
以前我只知道世界观和方法论,还有剩余价值论等,理解得很片面。
现在我理解了马克思主义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共产主义学说。
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这是构成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部份,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意义,简单来说,就是"实事求是,从现实的一切矛盾趋向的总和中,发现新生的因素,怎样克服现存的腐朽的因素,而向前发展,完成根本的改变".这种思想是一种伟大的认识工具,使马克思和工人阶级能用以发现全部革命的规律.马克思把辩证唯物主义推广到对于人类社会的认识,这就成了历史唯物论—唯物史观。
马克思研究历史,指出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于他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经济是社会的基础,社会意识是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而马克思不仅研究了这些表面现象,而且研究了它的产生原因;经济上的原因,生产关系上的原因,阶级利益上的原因..马克思认为历史是群众创造的,强调要依靠群众的.马克思所主张的革命,就是群众运动。
构成马克思主义的第二个部分的是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发现了决定社会面貌和发展方向的是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他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秘密是资本家剥削了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马克思证明,任何一个商品的价值,都是由消耗于生产这个商品的社会平均时间的数量所决定.工人的劳动力,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中,是一种商品.工人在资本家的工厂里做工,用他的一部份工作时间来抵偿来维持他的劳动力低生产的费用(这就是工资),而另一部分工作时间所创造的价值,却没有得到报酬,成了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剥削去,这是资本家的利润的源泉,资本家的财富的源泉。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基石。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读后感
读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生命科学院生物技术黄睿10350099阅读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让我获益匪浅,李大钊将马克思主义剖析得简明易懂,不愧是大家手笔。
读了这篇文章,最大的收获是明白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及其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经济组织一经改造,一切精神上的现象都跟着改造。
但是我觉得他忽略了政治与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人们对主流政治文化的接纳程度、对现存政治制度的认可度、对现任政府的信任度等政治心理和政治信念,都会影响甚至决定他们对政府的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的接纳和信任度,他们的经济活动是否遵纪守法,又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接受政治文化的社会主体必然会接受政府的各种经济政策,并将自己的各种经济活动纳入国家的政策、法规的约束之下,自觉维护经济秩序。
如果民众对主流政治文化的认可度较低或不认可,那么他们对政府的各种经济政策也不容易接受,国家的经济体系就会受到冲击,经济秩序就会遭到破坏,经济混乱将不可避免。
历史背景:李大钊这篇文章写于五四运动之后,自俄国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几有风靡世界的势子,德奥匈诸国的社会革命相继而起,也都是奉“马克思主义”为正宗。
“马克思主义”既然随着这世界的大变动,惹动了世人的注意,自然也招了很多的误解。
我们乘本志出“马克思研究号”的机会,把他转介绍于读者,使这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在我们的思辨中,有点正确的解释。
主要内容我觉得可以分为四个方面:1.叙述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鼻祖;2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三部分以及独特的唯物史观;3传统的唯物史观-以经济现象为最重要,并且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影响它;4详细介绍了马克思独特的唯物史观:其一是说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的构造;其二是说生产力与社会组织有密切的关系。
生产力一有变动,社会组织必须随着他变动。
阅读这篇文章,我赞同的地方很多,反对的地方也不少。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和社会理论,它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理论,它试图揭示社会的内在规律和不平等现象,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的构想。
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对于理解和改变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对于理解社会的内在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阶级斗争和社会矛盾的存在,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这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稳定。
马克思主义对于这种社会现象提出了深刻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规律和矛盾。
这种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的运行和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改变社会的动力和方向。
其次,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的构想,为我们提供了改变社会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和矛盾是不可持续的,必然会导致社会的崩溃和变革。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秩序,认为在这种社会中,人们可以摆脱阶级斗争和剥削,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自由。
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构想为我们提供了改变社会的理论基础,激励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新的社会秩序。
最后,马克思主义对于改变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社会变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为只有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才能实现社会的真正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激励人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新的社会秩序,为我们提供了改变社会的动力和方向。
在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指导意义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激励着人们不断地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而努力奋斗。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对于理解和改变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社会的重要思想工具,构想了一种新的社会秩序,指导着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新的社会秩序。
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意义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激励着我们不断地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而努力奋斗。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模板三篇)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学习体会在纪念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认真阅读了李大钊先生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心中不由得感叹而激动。
书中句句发人深省,令我获得颇多教益。
李大钊先生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在五四运动之后,先生相继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讲演和文章,向中国人民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正是李大钊同志等一批革命家的艰辛努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使大批先进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道路,也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密切结合,使中国工人阶级发展成为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自为阶级。
这一切,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此,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共产党人高举共产主义的旗帜,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并最终走向胜利。
李大钊先生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重点解释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先生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成功除了包含马克思自身的主观努力,还有其时代背景和环境的作用。
我们可以用哲学中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来解读这一问题的内涵。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外部原因。
事物发展时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们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同时不忽视外因的作用,统筹兼顾,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
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产生也有其时代环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并非偶然的,有其历史必然性。
我们不仅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内容,还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学说产生的背景,这样有利于我们更全面的去把握其科学性。
我们的执政党——共产党就是一直是按照马克主义思想并结合历史事实和社会现状,随时随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和建设实践,根据时代的要求和本国实际情况的变化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的保证。
特别是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全新的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
离开时代和实际情况空谈马克思主义,就必然遭致失败。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读书报告 极品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书报告1919年9月、1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马克思研究号”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这篇文章是中国人比较系统地介绍和分析马克思学说的开山之作。
李大钊作为“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他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这篇文章的发表“不但表明李大钊完成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而且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不仅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和组成部分,根据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标准来评判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
对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关系,物史观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阶级斗争与互助的关系、无产阶级革命与民主政治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等,李大钊都做出了自己的论证,反映了其思想的敏锐闪光之处,显示了其特有的理性。
并在最后提出“我们主张以人道主义改造人类精神,同时以社会主义改造经济组织。
不改造经济组织,单求改造人类精神,必致没有效果。
不改造人类精神,单求改造经济组织,也怕不能成功。
我们主张物心两面的改造,灵肉一致的改造。
”表达了对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期望。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第四部分中提到:“历史的唯物论者观察社会现象,以经济现象最为重要,因为历史上物质的要件中,变化最甚的,算是经济现象。
故经济的要件是历史上唯一的物质的要件。
自己不能变化的,也不能使别的现象变化。
其他一切非经济的物质的要件,如人种的要件、地理的要件等等,本来变化很少,因之及于社会现象的影响也很小,但于他那最少的变化围内,多少也能与人类社会的行程以影响。
在原始未开化时代的社会,人类所用的劳作工具,极其粗笨,几乎完全受制于自然。
而在新发现的地方,向来没有什么意味的地理特征,也成了非常重大的条件。
所以历史的唯物论者,于那些经济以外的一切物质的条件,也认他于人类社会有意义,有影响。
不过因为他的影响甚微,而且随着人类的进化日益减退,结局只把他们看作经济的要件的支流罢了。
读《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有感
考他的社会主义简直的是不可能。因为他根据他的史观确定社会组织是由如何的根 本原因变化而来的然后根据这个确定的原理以观察现在的经济状态就把资本主义的 经济组织为分析的、解剖的研究豫言现在资本主义的组织不久必移入社会主义的组 织是必然的运命然后更根据这个豫见断定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方法仍在最后的阶 级竞争。他这三部理论都有不可分的关系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 从根本上联络起来。所以他的唯物史观说“既往的历史都是阶级竞争的历史。”他的 《资本论》也是首尾一贯的根据那“在今日社会组织下的资本阶级与工人阶级被放在 不得不仇视、不得不冲突的关系上”的思想立论。关于实际运动的手段他也是主张除 了诉于最后的阶级竞争没有第二个再好的方法。为研究上便利起见就他的学说各方 面分别观察大概如此。其实他的学说是完全自成一个有机的有系统的组织都有不能 分离不容割裂的关系。 【笔记】李大钊把马克思的学说主要概括为三大部分社会组 织进化论、资本主义经济论、社会主义运动论。考察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必 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否则我们就无法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 论。这三个部分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符合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因此我们在 解读其内涵的时候也要把他们联系起来研究而阶级竞争说就恰如一条金线把三部分 贯穿起来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条金线才能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有一个宏观的 把握。 三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有二要点其一是关于人类文化的经验的说明其二即社 会组织进化论。其一是说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的构造。这是社会 的基础构造。一切社会上政治的、法制的、伦理的、哲学的简单说凡是精神上的构 造都是随着经济的构造变化而变化。我们可以称这些精神的构造为表面构造。表面 构造常视基础构造为转移而基础构造的变动乃以其内部促他自己进化的最高动因就 是生产力为主动属于人类意识的东西丝毫不能加他以影响他却可以决定人类的精 神、意识、主义、思想使他们必须适应他的行程。其二是说生产力与社会组织有密 切的关系。生产力一有变动社会组织必须随着他变动。社会组织即社会关系也是与 布帛菽粟一样是人类依生产力产出的产物。手臼产出封建诸侯的社会蒸汽制粉机产 出产业的资本家的社会。生产力在那里发展的社会组织当初虽然助长生产力的发展 后来发展的力量到那社会组织不能适应的程度那社会组织不但不能助他反倒束缚 他、妨碍他了。而这生产力虽在那束缚他、妨碍他的社会组织中仍是向前发展不已。 发展的力量愈大与那不能适应他的社会组织间的冲突愈迫结局这旧社会组织非至崩 坏不可。这就是社会革命。新的继起将来到了不能与生产力相应的时候他的崩坏亦 复如是。可是这个生产力非到在他所活动的社会组织里发展到无可再容的程度那社 会组织是万万不能打破。而这在旧社会组织内长成他那生存条件的新社会组织非到 自然脱离母胎有了独立生存的运命也是万万不能发生。恰如孵卵的情形一样人为的 助长打破卵壳的行动是万万无效的是万万不可能的。 【笔记】我们今天讲的唯物史 观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唯物史观它的主要观点是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 得物质方面包括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得精神方面 包括艺术、道德、宗教、法律思想、科学、哲学等形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 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马克思 的唯物史观是其一是关于人类文化的经验的说明其二即社会组织进化论。其一是说 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的构造。其二是说生产力与社会组织有密切 的关系。其实也是在讲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就是人类文化的经验的说明。
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观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我多年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心得体会。
随着冷战的结束及和平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特别是苏东社会主义的解体,历史向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和挑战。
与此同时,在我国的思想界和理论界出现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及历史是非的探讨和争论。
本人自幼年起便感兴趣于马克思主义的思考,现把我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心得体会整理成文,希望能对此有所裨益。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东西就是唯物辩证法。
在时代变化和社会主义转型的年代,我们必须要从根本上,即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也即唯物辩证法,来重新思考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新的时代课题必须重新回到基本理论基点上,而不是停留在过去马克思用唯物辩证法创建的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结论上。
否则,就总是跳不出原有的旧框框,就很难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解决新的时代课题。
唯物辩证法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思维活动这个客观世界运动的总规律。
这决定了唯物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是随同客观世界一起发展变化的。
而马克思主义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时代表现,是我们时代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的一致,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有效武器。
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及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们认识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及其唯物辩证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条件,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无限前景。
除了客观条件之外,这里决定的因素,是对自我的认识和把握。
一、我的马克思主义情结解放前,我出生在冀东一个破落的农商家庭。
幼年丧父,同时外祖父家也由殷实的书生人家走向衰败。
这种家世,激发了我改变家庭现状、恢复历史荣耀的强烈的家族责任感。
两个家庭的历史告诉我:发家靠农业不行,没有健康的体魄和驾驭世事的本领更不行。
而且,必须要和迷信和无知做斗争。
这就不是搞什么实业的问题,而是首先要解决对世界和对自身的认识,要通晓科学。
先决条件就是要读书。
这就把我引向了使中国和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马克思主义,而摈弃了“读书无用”的一般农家俗见。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浅见当今社会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一辈的人,理解马克思主义并且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指导自己的生活的并不算多,假使我们自己尚且不能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那么就会让哲学本身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哲学思想变得更加的高不可攀,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将被束之高阁,由此,当今环境下,加强对高校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变的尤为重要,思想的传承是精神传承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的学说,是指导一个人科学生活的总的指导思想,它告诉我们何为世界,何为自我,何为自我价值,如何实现自我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想要告诉我们的内容,只有我们每个人建立起我们内心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信仰,从而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建立起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和目标,不断努力,才能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得到我们人生的一种升华;此外,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它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指引我们少走弯路,利用其科学思想,我们可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进而建设世界成为我们所期望的共产主义的社会,实现我们最高的目标;它所阐释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引我们社会生活的利器,是在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引领我们走向物质资源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灯塔;马克思主义是朴实的,是以实践和劳动为源头的,它符合当今社会务实进取的工作作风,符合全党和社会各族人民团结进取,积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的态度,是符合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大的前提的重要的旗帜;它既主张唯物论,又提倡辩证法,在认定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基础之上,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社会的各种变化,用历史的唯物主义来做出对人类社会的客观评价,在各种哲学思想中,马哲是最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思想,是科学的哲学思想,是能够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正确的哲学思想;正如德里达曾经说过的,未来不能没有马克思,同样的,人类社会的未来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含义说明的文章不胜枚举,而真正能够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自己内心中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升华结合,有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人并不多,当今社会是一个信仰缺失的社会,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应该树立一个属于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指引自己完成自我价值和实现社会理想的方向,引导我们每个人找到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个人定位,牢固的树立起自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从而为更加远大的目标不懈奋斗;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明确自己的价值,接下来就是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发展自己,立足长远,带动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的观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发展观告诉我们看一个问题,不仅要看到它的现在,也要看到它的过去和未来;那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看到我们目前的现状,还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我们的未来,我们的眼光不能只停滞在目前的校园的学习状态,用发展观来说那就是用现在的学习的文化知识如何去服务于我们的未来的生活和实践;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仅仅满足于现状,不会成为井底之蛙,对这个世界这个社会产生局限的认识,它会促使自己尽可能的在校园中利用可能的资源尽可能的吸收科学文化知识,以便能跟得上这个不断前进的时代;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不断的发展完善自己,才能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不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革命性和批判性,对于我们当代青年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创新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各种创新;创新在经济、技术、社会学以及建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举足轻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的矛盾分析法则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其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样适用;运用矛盾分析法有助于开拓我们的思路,提高思维创造的水平;在矛盾中,我们要全面地看待它,人们往往注重矛盾中比较明显的、主要的方面,而忽略不明显的、次要的方面,但那些被忽略的或许就是我们创新的思路和途径;我们要善加利用矛盾分析法,在日常的生活中做到不遵循刻板教条的陈腐陋习,创新实践,在创新中开拓进取,努力打造自己不一样的人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不是一尘不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就是与时俱进和不断发展着的科学,所以它教导我们把握时代特征,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同当前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做出最符合当前时代要求的决定,才是最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的,也就是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发生着深刻而又复杂的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世界形势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之初的情况已大不相同;我国随着改革的深化,国民经济在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着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改善,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旧的的政策法规已经不符合国情与民意了,作为我们国家的建设者,这就要求我们要自觉把握时代特征,从各个方面不断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在创新的层面从而更好的为建设我们的国家尽心尽力,添砖加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不是简简单单的学习理论知识,而是要求我们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去,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合理的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在实践中取得成功,有着独特的意义,正如钱学森先生曾经说过的,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就是人类知识最好的,最正确的,最高的概括;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对知识的运用,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所以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指导自己的社会实践就是在运用力量,运用力量建设我们的国家,建设我们的社会,建设我们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我相信,只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信仰,坚持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指导我们的社会生活,终有一天马克思所设想的解放全人类的共产主义社会将会到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作用,但是社会在发展,当我们应用他的理论的时候得适当调整以适应现实。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有感
阅读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让我获益匪浅,李大钊将马克思主义剖析得简明易懂,不愧是大家手笔。 读了这篇文章,最大的收获是明白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及其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经济组织一经改造,一切精神上的现象都跟着改造。但是我觉得他忽略了政治与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人们对主流政治文化的接纳程度、对现存政治制度的认可度、对现任政府的信任度等政治心理和政治信念,都会影响甚至决定他们对政府的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的接纳和信任度,他们的经济活动是否遵纪守法,又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接受政治文化的社会主体必然会接受政府的各种经济政策,并将自己的各种经济活动纳入国家的政策、法规的约束之下,自觉维护经济秩序。 如果民众对主流政治文化的认可度较低或不认可,那么他们对政府的各种经济政策也不容易接受,国家的经济体系就会受到冲击,经济秩序就会遭到破坏,经济混乱将不可避免。 历史背景:李大钊这篇文章写于五四运动之后,自俄国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几有风靡世界的势子,德奥匈诸国的社会革命相继而起,也都是奉“马克思主义”为正宗。“马克思主义”既然随着这世界的大变动,惹动了世人的注意,自然也招了很多的误解。我们乘本志出“马克思研究号”的机会,把他转介绍于读者,使这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在我们的思辨中,有点正确的解释。 主要内容我觉得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1. 叙述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鼻祖; 2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三部分以及独特的唯物史观; 3传统的唯物史观-以经济现象为最重要,并且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影响它; 4详细介绍了马克思独特的唯物史观:其一是说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的构造;其二是说生产力与社会组织有密切的关系。生产力一有变动,社会组织必须随着他变动。 阅读这篇文章,我赞同的地方很多,反对的地方也不少。 当读到个人主义经济学承认现在的经济组织为是及在这经济组织内,各个人利己的活动为是时。我觉得这无可厚非,毕竟18世纪英国乃至世界都在发展之中。人们海外探险、翻身做主的机会来临,利己主义无可厚非,而且当大家的财富都得以增加时,国家才会富裕起来。 人道主义经济学者以为无论经济组织改造到怎么好的地步,人心不改造仍是现在这样的贪私无厌,社会仍是没有改善的希望,于是否认经济上个人利己的活动,欲以爱他的动机代那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