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的来历

合集下载

春联的知识

春联的知识

春联的知识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每逢春节都会见到悬挂在门上的对联。

作为一种写在红纸上的对偶诗句,春联具有独特的韵味和寓意。

它不仅仅是一种装饰物,更是传递祝福和美好祝愿的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春联的起源、构成要素和文化意义。

春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的时候。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时,宫中将春节称为“迎春”,而迎春的一种方式就是张贴对联。

当时,对联是由贴在门上的通告改进而来的,它被认为能够带来好运和吉祥。

从此以后,春联逐渐成为庆祝春节的传统习俗。

春联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对子和对仗。

对子是指联中的两个句子,表达的是相对应的含义。

例如,经典的春联“金榜题名”和“紫气东来”就是一对对子,它们表达着希望孩子们能够考取金榜题名,有好的前途,并且紫气东来则象征着好运降临。

对仗是指对子中句子的韵律和平衡。

对仗有时候是根据声音和字形进行的,有时候是根据意义和形象进行的。

它使得春联具有诗意和美感。

春联的文化意义不仅体现在对祝福和美好的表达上,还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内涵。

首先,春联传递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面对新的一年,人们希望能够从吉祥的春联中得到寄托和鼓舞,每个人的愿望都可以在春联中得到呈现。

其次,春联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孝顺、勤奋和团结。

很多春联中都能看到对家庭和家人的美好祝福,它提醒了我们家庭是我们最重要的依靠,要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春联也鼓励人们要努力奋斗,不断进取,创造幸福的未来。

最后,春联还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尽管春联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变化,春联的传统已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如今,春联不再只是贴在门上,有些人也喜欢在家中的大厅或者房间里贴上春联。

同时,春联的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有些人甚至自己设计春联,个性化的呈现出自己的祝福。

这种改变既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也体现了人们对春联的热爱和创造力。

总之,春联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韵味和文化意义,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传承。

春联的起源

春联的起源

春节贴春联:传承历史,喜迎新年
春节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至少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当时称之为“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着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

后来在五代后蜀时期,皇帝孟昶在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并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中国最早的春联。

到了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下旨要求公卿士庶之家在春节时写春联一副,以点缀新年,此后春联得以广泛推广,并沿袭至今。

现在,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在门框上贴上崭新的春联,以表达喜迎新年的美好祝愿。

春联通常由红纸写成,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形式上讲究对仗工整、韵律和谐,意义深刻、语言优美。

在春节这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中,贴春联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习俗,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春联文化知识点1

春联文化知识点1

春联文化知识点1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中国农历新年期间贴在门上的对联。

下面是关于春联起源和发展的一些知识点:1. 春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汉朝。

当时,人们在门上贴上红纸并写上吉祥的话语,以祈求神明的保佑和庇护。

2. 春联最初的形式是一种祭祀标识,用来告诉神灵家中的成员和家族的名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在春节期间贴上包含吉祥祝福的对联。

3. 春联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它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传递了一种希望和祝福的情感。

4. 春联的内容通常是由四个字组成的,其中前两个字为上联,后两个字为下联。

上联和下联之间的内容通常是相对应的,可以是对仗、对仗或转折。

5. 春联的内容主题多种多样,常见的主题包括福、财富、健康、团圆、幸福等。

这些主题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6. 春联的写作技巧要求简洁明了,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一般来说,春联的字数越少越好,但要能够表达出完整的意思。

7. 春联的字体通常是楷书或行书,以增加艺术美感。

字体的形状和大小也需要与纸张的大小和门的大小相匹配。

8. 春联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精心的筹划和设计。

在选择对联的时候,要注意字的意义和谐,不出现歧义或荒谬的字句。

9. 春联的制作材料有很多种,主要包括红纸、毛笔、墨汁和丝线。

红纸象征着喜庆和吉祥,是春联的主要材料。

10. 春联的制作和贴在门上是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它象征着新年的开始和祝福。

人们相信,贴上春联可以驱除邪恶,保佑家庭平安和幸福。

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也传承了中国人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学习春联的起源和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代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

古代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

古代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对联,也叫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体裁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对联,出自古代诗歌,又属于一种独立存在的文化表现形式。

对联有上、下联和横批,具体类别分门联、春联、堂联、寿联、婚联、丧联和开业联等。

古代读书和写字习惯,是从右朝左的顺序,从这个理解就是右边为上、左边为下。

为此,对应到对联上、下联的区分左右来说,就是上联为右,下联为左。

一、对联的来历春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早在秦汉之前,每逢过年,中国民间有在大门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

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写上传说中的“神荼”和“郁垒”两个神人的名字。

五代时期,人们才开始把联语写在桃木板上。

据历史记载,在公元964年除夕,后蜀主孟昶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二、对联的上下联区分对联讲究对仗工整,是一对句子,出句就是上联,对句就是下联。

区分对联上下联的办法,主要音调平仄、内容因果、时间先后、空间大小和语言习惯等五个。

1.看音调平仄。

上联的音调是“仄”声,下联的音调为“平”声。

如“马腾改革路,国展富强图”。

2.看内容因果。

事情发生是上联,产生结果为下联。

如“问观音为何倒坐,恨众生不肯回头”。

3.看时间先后。

时间在前的是上联,时间在后的为下联。

如“旧岁又添几个喜、新年更上一层楼”。

4.看空间大小。

空间维度大的是上联,空间维度小的为下联。

如“盛世千家乐,新春百家兴”。

5.看语言习惯。

遵循常规说话区别上下,如江河奔流、湖海相连,不会说河江奔流、海湖相连。

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三、对联上下联如何区分左右在古代,最初的书为竹简,人们把文字竖向一个个刻在一条条的竹片上,然后从右朝左排列后,用绳子串在一起,就成了书。

这样,人们读书和写字的习惯,就是遵循从右朝左、由上到下的顺序。

春节写春联的由来

春节写春联的由来

春节写春联的由来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相传在春节期间写挂春联,意味着吉祥如意、招财纳福。

春联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有一种名为"门对"的民间习俗,就是在正月初一利用红纸剪成不同形状,贴于门楣上,寓意吉祥美好。

到了宋代,这种风俗逐渐演变为在门楣上书写上下对联。

明清时期,春联书写更加盛行,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

一般以吉祥祝福语、历史典故佳句、谚语俗语等为主题,用通俗语言表达对美满生活的祝福和期盼。

春联的书写形式有横批、门联、楹联、斗联等,也有单联出现。

人们将精心书写的春联贴挂在门楣、柱子等显眼处,借此寄托对新一年的祝福,成为迎新春佳节的重要仪式。

春联传承至今,已成为中华民族新年习俗中弥足珍贵的文化符号。

亲朋好友走访问候,欣赏彼此家中贴挂的春联,不仅是传统文化传承,更是情谊凝聚的表达方式。

可谓"一纸一字慎为之,两人两喜看春来"。

你还知道春联的哪些知识

你还知道春联的哪些知识

一、春联的别称春联,又叫做福贴、春帖、门对等,粤语地区称挥春,闽南语称春仔,是一种立春和春节期间使用的吉祥装饰物,用毛笔书法写在红纸上,然后贴在门口或墙上。

二、春联的字数春联一般分上下联,字数不限,关键是上下联的字数必须对等,不能用五个字对六个字。

三、春联要对仗春联的一个大特点,是对仗。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天对春,增对满,岁月对乾坤,人对福,寿对门,十四个字,都是两两对仗的关系。

四、春联讲究平仄春联还要符合平仄的规律,尤其是最后一个字,上联的尾字一般发仄音,也就是现代汉语的三四声。

下联的尾字发平音,也就是一二声,比如刚才那副对联,寿字是仄音的第四声,门字是平音的第二声。

五、上下联的位置由于古人的书写习惯是竖着写,从右到左,所以贴对联要符合古代的习惯,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

判断上下联的标准,就是最后一个字的平仄读音,仄为上联平为下联。

六、春联的6大配套品跟春联相关的配套品,主要有6种:1.横批。

在很多场合,人们使用一些吉祥字,在春联上方的门楣上贴一个横批,对整副对联进行画龙点睛式的概括。

按照古代传统,横批应该从右往左写。

2.春条。

春联基本都是一对的,但有些地区也会写一些单条的春联,称为“春条”,贴在屋里的相应对方,例如猪栏里贴“六畜兴旺”,大厅里贴“财源广进”等等。

3.门心。

门心贴在两扇大门上,用字较少,比如“平安”和“吉祥”,“迎春”和“接福”等,也有人用福字当门心。

4.斗方。

斗方,是用正方形纸斜立着放,上面可写“春”、“福”、“满”等单字,也可写“大吉”、“常满”之类的双字,还有四个字的,如“招财进宝”。

5.福字。

福字,是斗方的一种。

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很多地方流行把福字倒贴的风俗,谐音“福到”。

但有专家认为,福字不能乱贴。

一般来讲,可以倒贴的地方有这么几个:水缸和垃圾箱,因为倒垃圾和倒水的时候,福字就正过来了,福气就到了;屋内的柜子上,柜子是储藏财物的地方,倒贴福字代表财气到;还有牛栏猪圈这些地方,也可以贴倒福字。

春联的来历故事

春联的来历故事

春联的来历故事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

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

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

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

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

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

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

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汉族特有的文学形式。

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

春联起源于桃符,是华人过春节的重要标志。

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余亚飞《迎新岁》称:“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传统春联是用毛笔书写,但亦有印制的春联。

春联的种类较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等。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春联的来历 我国的第一副春联是什么

春联的来历 我国的第一副春联是什么

春联的来历我国的第一副春联是什么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宋代王安石咏春节的《元日》诗。

诗中所咏的“桃符”,就是古代春联的前身。

张贴春联,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文化现象。

红艳艳的春联,给新年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和喜庆的气氛。

所谓“桃符”,就是古代用桃木制成的两块七八寸长、一寸多宽的小木板,上面分别写上“神荼”和“郁垒”这两位神的名字,钉在门的左右两侧以保佑家庭平安。

后来人们为了省事,渐渐地不用桃木而是干脆用两片纸写上神茶郁垒这两位神的名字,贴在门的左右两边。

据说这种挂桃符的风俗,延续并发展到五代时期,西蜀的宫廷里开始在桃符上题写吉祥语,用来表达某种意愿。

公元964年除夕,后蜀皇帝孟昶命学士辛寅逊题写联语,嫌其不工巧,于是自己提笔写了一副联语: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便是我国明文记载的第一副春联。

“春联”的正式命名则是明朝的事。

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有一年除夕,他传令文武百官和平民百姓,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用红纸写的春联,号称“万年红”,因为红与朱同意,以示朱姓永坐天下。

圣旨传出后,
1。

对联的来历精选

对联的来历精选

对联的来历精选对联,是我国一种独有的文学艺术形式。

对联历史悠久,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笔宝贵财富。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对联的来历,欢迎大家阅读!对联的来历一对联的文体渊源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

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

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

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

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

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

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对联的起源时间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对联的发展高峰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

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

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春节贴春联的来历

春节贴春联的来历

春节贴春联的来历新春伊始,春节将临,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城乡百姓家家户户总要贴上新的春联,以示辞旧迎新,期冀度过和和睦睦的除夕之夜,迎来甜甜美美的新春佳节。

可以说,春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而春联则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

这是因为春节源于我国的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春联便伴随着一年一度的春节应运而生,进入寻常百姓之家,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

我国古代春联可以知识追溯到春秋时代,那时候的春联是刻写在门庭木掾或石柱上,也有篆刻在悬挂门庭的长幅竹片上,以后又墨写在丝帛稠带上(北方人称之为幌子)以装饰门庭。

及至造纸术在我国古代发明后,春联便由文人墨客书写在纸制条幅上悬挂,进而再发展到人们用红纸书写并张贴在门亭与厅堂。

有人又称春联为对联,其实春联只是对联中的一种。

众多的对联还包括祝贺新婚嫁娶,新屋落成,乔迁志禧,生日寿辰和其他喜庆节日,还有悼念已故亲友的挽联和孝联等。

而春联则是在我国民间流传最广,应用最多又最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它与鞭炮,喜筵相随,为人们的喜庆节日平添几分欢乐和吉祥。

应该说,古人对春联的内容和形式颇有研究。

因为春联的格式起源于我国的古典诗词,因而最初的春联要求象律诗一样讲究严格的字句相等与平仄对仗,即上下联的每个字都应要求其声调呈阴阳平仄相对,再配以具有章法技巧的书法墨写,所以古代文人视春联为一种既高深又典雅的艺术创作。

我国春联发展至今,为人们欢度春节创造了许多令人感奋,意义深远的好春联。

君不见,‘大江南北歌烂漫,长城内外舞翩跹‘;‘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处于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社会风貌正日新月异,使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拥有更加隆重的欢乐与吉祥。

国家的长治久安,令生活在我们这个伟大国度的人们更加感到欣悦和振奋。

可以想见,强烈的时代感将激发起人们投身改革和建设的劳动热情。

让我们为欢度即将来临的又一个中国改革之年的春节,为扬臂拥抱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春天挥毫泼墨,激扬文字,再展笔意风云,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充满时代气息的新春联。

贴春联的来历详解春联的起源与传说

贴春联的来历详解春联的起源与传说

春节家家户户张贴春联,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 历史 了。

不过,过年贴春联习俗的形成过程,是经历了一个慢长的过程的,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我国春联的起源与相关传说。

一、春联的组成春联由上联、下联和横披组成。

如对联“天赐平安吉祥福,地生富贵鸿运财”横披“富贵平安”,对联“劳动致富六畜兴旺,勤俭持家五谷丰登”,横披“幸福家庭”等等。

从历史资料来看,春联的产生主要是与郁垒、郁垒的传说有关。

二、神茶、郁垒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在一片茫茫无边的大海上有一条山脉,名字叫度朔山。

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因为山上有一棵不知道长了多少万年的大桃树。

在这桃树东北处的枝叶中间,却有一个不平常的洞,传说中的这个洞,就是所有的鬼怪出入的大门。

这些鬼怪全都归两个神人管辖。

这两个神人是两兄弟,一个叫神茶,一个叫郁垒,郁垒弟兄要是逮住了鬼的话,就拿去喂虎。

三、黄帝与神荼、郁垒捉鬼的故事传说中,一些人把尧、舜之前的一位叫黄帝的部族首领,也当成了神人。

说他非常重视神荼、郁垒捉鬼,于是便制定了一个节日的仪式:每当除夕的时候,各家便在自已家门口立下两个桃木的神像,在门楣上悬挂上苇子编的绳索,在内门上画上老虎:认为这样做了,便可以赶走妖魔鬼怪,求得新的一年的幸福。

四、春联的前身——“仙木”、“桃符”如果从载有这一习俗的有关书籍来看,也应该亳不犹豫地说,这个习俗至迟在汉代就相当普遍了。

这个节日活动传下来,汉朝及以后,门旁的桃木神像渐渐简化成了桃木板。

人们把这桃木板称为“仙木”、“桃符”,意思当然还是象征着桃都山桃树上的那两位神人。

但因为同时流传的习俗中还有在门上画门神的办法,这两件东西也就显得有些重复。

五、春联的发明人——孟昶到了五代十国时,后蜀一个叫孟昶的皇帝想出了一个办法,每年除夕便叫人拟出对联写在两旁的桃木板上。

桃木不是红的吗?发展到后来,就成了大红纸上写春联了——从此,我们年年都要贴的春联正式形成了。

春联的起源与意义

春联的起源与意义

春联的起源与意义春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每逢春节都会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祝福的美好寓意。

本文将从春联的起源和意义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展现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传统价值。

一、春联的起源春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国。

据史书记载,最早的春联最早出现在汉代,那时候的春联还是一种通衡的形式,主要是由八个大字组成,用来祈求神灵的保佑与祝福。

而到了唐代,春联逐渐演化成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形式,即横批、对联和悬挂。

二、春联的意义1. 祈福祝贺春联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种祈福和祝贺的表达方式。

人们在春节期间常常会挂上与吉祥寓意相符的春联,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期许。

例如,“福”字春联代表着幸福和福气,人们常常将其挂在门上以迎接新的一年。

这种祈福祝贺的意义使得春联成为了春节期间的重要文化元素。

2. 传承历史文化春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历史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春联中,往往可以体现出一些古人的哲学思想、人生观和价值观。

它不仅仅是一种美观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能够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通过春联的传递,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3. 喜庆瑞气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人们团聚和欢庆的时刻。

而春联作为春节的标志性物品之一,能够给人带来喜庆和瑞气。

春联的红纸和鲜艳的颜色,使人们在观赏时可以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让整个春节更加热闹和欢快。

4. 美化环境春联的悬挂不仅仅是为了祈福和祝贺,还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挂上春联后,家门显得更加庄重,整个院落也因此增添了喜庆的氛围。

同时,春联的文字和图案设计一直都是人们追求美感的重要方面,不仅要注意表达的意义,还要注重其排版和字体的美观。

5. 弘扬民族文化春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有着宣传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使命。

通过春联的传递,在不经意间也传递和弘扬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春联都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张窗口。

春联的来历故事

春联的来历故事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也可直接使用春联的来历故事春联的来历故事【一】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

“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

《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二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关于春联的来历,《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

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

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

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

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

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

这两个神的名字有特别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

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

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

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

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

唐以后逐渐改为尉迟恭、秦叔宝。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死兄弟,逼迫父亲唐高祖李渊退位当太上皇,自己登上皇位。

此后因魏徵梦斩泾河老龙,每夜好像听见寝官外有鬼往屋里扔砖瓦,奇呼怪叫。

唐太宗无奈,把这件事告诉了群臣。

唐开国功臣大将秦叔宝自告奋勇愿意到宫门口守夜驱鬼,另一位开国功巨大将尉迟恭也愿意陪伴守夜。

最早的春联写在哪里

最早的春联写在哪里

最早的春联写在哪里最早的春联写在哪里在中国,春节是一个值得热闹的节日,一切以新为主,春节前要大扫除,春节要穿新衣,还要贴春联。

最早的春联写在哪里呢?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联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最早的春联写在哪里春联,又名对联、门对,古时有“桃符”、“门帖”之称。

最早的春联春联的雏形是古代的桃符。

据史书记载,五代后蜀皇帝孟昶于964年除夕,命翰学生辛寅逊题词于门上“桃符”板。

孟昶嫌其作得不好,就亲自在“桃符”上题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的春联。

战国时每逢过年,人们便用桃木板上传说中镇妖降鬼的大神“神荼”、“郁垒”名字,悬挂于门旁,用于压邪,谓之“桃符”,故以桃符作春联的别称。

所以说最早的春联是刻在桃木板上的.。

春联的来历春节贴春联的汉族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住室的门框上。

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

第二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

这就成了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春节对联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

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

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

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

春联对联的来历

春联对联的来历

春联对联的来历春联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常常用于春节期间张贴在门楣上。

它以短小精悍的词句,巧妙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期盼和祝福。

现如今,春联对联作为一种传统艺术手法,正在逐渐被更多人所认可和喜爱。

本文将探讨春联对联的来历,揭示它背后的文化意义。

一、春联的起源春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祭神活动。

在古代中国,人们常常使用鲜花、香烛以及祭器来祭祀神灵。

而后来,人们发现将寓意吉祥如意的祝福语写在纸上,用于祭祀活动。

这个习俗逐渐演变成了春联的形式。

二、对联的形式和特点对联是春联的核心组成部分。

它由上联和下联组成,上下联之间一般通过音韵、意义或者形式上相对应的关系来连接。

对联的长度通常相等,每联一般由四到八个字组成。

除了富有吉祥祝福的内涵外,对联还要求表达简练、语言优美而又通俗易懂。

三、春联的文化意义春联对联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中国人春节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仅代表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景,更是传递着祖国文化的璀璨光辉。

春联对联承载着人们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传达了家庭和睦、互爱互助的温暖情感。

四、春联的创作方法春联的创作通常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才能。

创作春联对联需要考虑到字词的搭配、音韵的押韵、意义的表达等诸多因素。

同时,春联的内容也应该贴切、富有创意,能够表达出自己的个性和想法。

创建完整、美观的春联对联需要一定的艺术造诣和创新能力。

五、春联的摆放位置春联对联一般摆放在门楣上,有时也可以贴在门窗的两侧或墙壁上。

摆放春联对联的位置,通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无论摆放位置如何,春联对联都应该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给他们以美好的感受和启迪。

总结:春联对联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祝福和美好期望。

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了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今天,春联对联不仅仅是一种祝福表达的方式,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传承着中华民族丰富多样的智慧和情感。

白头春联的由来

白头春联的由来

白头春联的由来
白头春联是莆田人的传统习俗,相传清兵入关后,滥杀无辜百姓,莆田不少人家也身陷其害,因办丧事贴了白联。

而此时时逢春节,为表“国泰民安”,家家户户只能按照要求贴红联。

在悲伤和愤怒中,有先辈在贴红春联时,有意让门上的白联露出一小截,以示心有余哀。

另一种说法是,明嘉靖四十一年,倭寇突袭莆田府城,据城一个多月内烧杀抢掠,致成千上万的百姓在离乱中家破人亡。

后面戚继光来莆田抗倭,拯救百姓于水火。

老百姓重新过年,在余哀与新喜的矛盾中,莆田百姓选择了折中的办法:在白联上覆盖红联,顶部留出一段三五寸长的白色额头,俗称“带丧”,以示喜中带忧、“心有余哀”。

春联的起源来历

春联的起源来历

春联的起源来历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

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

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

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

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

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

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春联的来历

春联的来历

春联的来历
春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

最初的桃符是用来驱除鬼怪的,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桃符是用来镇邪去恶的,长六寸,宽三寸,百姓们将桃木板放在自家门口。

后来,桃符渐渐演变为春联。

有学者认为,春联的起源至少可追溯到唐朝,记载于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内容为“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由唐代人刘丘子于开元十一年(723年)岁日或立春所撰写。

最早的春联据《宋史·蜀世家》记载:有历史考究的第一幅春联是出自于后蜀主孟昶,其在一个木板上写下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到了五代时期,“桃符”渐渐演变为春联。

据传,喜欢热闹的朱元璋登基不久的一个除夕,要求当时首都南京的家家户户必须用红纸写春联贴于门框,以此隆重迎接新春,他还于大年初一微服私访,亲自替屠夫和百姓撰写了“双手劈开生死两,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

自此之后,过年贴春联由此而来。

直到现在,贴春联仍在民间流行。

因此,春联就是由“桃符”演变而来,人们写春联贴春联主要是为了寄托辞旧迎新、迎祥驱邪的美好愿望。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查阅资料或者书籍获取更多关于春联起源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联的来历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

《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有时过年在农村或者小县城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特别颜色纸张写的春联风俗: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

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但庙宇用黄纸,家里老人去世了,晚辈家一般从当年起三年不帖红春联,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故白绿黄三色的对联俗称“孝联”“孝春联”或“丁忧联”。

也有的地方头年贴黄对联,次年贴蓝对联,第三年贴绿对联。

也有的地方干脆三年都不贴对联以寄托哀思,故春节贴对联是有必要的。

春节普天同庆,故除了各家门口要贴春联外,猪舍,鸡鸭舍等处也要贴对联,寓意六畜兴旺,格式一般为鸡鸭满圈,牛羊成群,六畜兴旺等。

对了,还有神仙的对联:“灶王爷”的春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意为灶神上天后向玉帝汇报时多说好话,下凡回来时多降吉祥,俗称送灶神。

“土地爷”的春联是:土中生白玉,地内长黄金。

意为只要辛勤劳动,就能在土地中得到收获。

“天地爷”的春联是:天高覆万物,地厚载群生。

短短10个字,把天地间的一切全都包罗了进去。

院子里的大树需贴上“树大根深”、院子里的墙面需贴上“春光明媚”、家里靠炕的墙上需贴上“幸福健康”、厨房里需贴上“勤俭节约”等,到处是一片红红的春联。

南外仙林
刘天驰
四(10)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