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奈瑟菌属

合集下载

细菌学-奈瑟菌属

细菌学-奈瑟菌属

一、脑膜炎奈瑟菌(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肾形或豆形革兰阴性双球菌,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形态典型。

新分离菌株大多有荚膜和菌毛。

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较高常用经80℃以上加温的血琼脂平板;色似巧克力,故名巧克力(色)培养基,专性需氧,在5%CO。

条件下生长更佳。

最适pH为7.4~7.6。

产生自溶酶,人工培养物超过48小时常死亡。

自溶酶经60℃30分钟或甲醛液处理均可使之破坏。

3.生化反应:大多数脑膜炎奈瑟菌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不产气。

4.抗原结构与分类:脑膜炎奈瑟菌的主要表层抗原有三种。

(1)荚膜多糖群特异性抗原∶分成13个血清群,以C群致病力最强。

对人类致病的多为A、B、C群,我国95%以上为A群,近些年发现B和C群的感染。

(2)外膜蛋白型特异性抗原∶A群所有菌株的外膜蛋白相同。

(3)脂寡糖抗原∶由外膜上糖脂组成,具有抗原性。

5.抵抗力: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很弱。

对干燥、热力、消毒剂等均敏感。

(二)致病性1.致病物质(1)英膜(2)菌毛(3)IgA1蛋白酶(4)脂寡糖(是脑膜炎奈瑟菌的主要致病物质)2.所致疾病:脑膜炎奈瑟菌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病原菌,人类是其唯一易感宿主。

6个月至2岁儿童因免疫力弱,是易感人群,发病率较高。

主要经飞沫传播方式侵入人体的鼻咽部,一般表现为普通型、暴发型和慢性败血症型。

普通型占90%左右。

细菌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侵犯脑脊髓膜,引起化脓性炎症,产生剧烈头疼、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

细菌可引起细小血管栓塞,导致皮肤出现瘀斑。

(三)免疫性:机体对脑膜炎奈瑟菌的免疫性以体液免疫为主。

6个月婴儿可通过母体获得抗体,产生自然被动免疫。

(四)防治原则:流行期间儿童可口服磺胺药物等预防。

治疗首选药物为青霉素G,剂量要大,对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

二、淋病奈瑟菌(淋球菌)(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革兰染色阴性球菌,直径0.6~0.8μm。

常成双排列,两菌接触面平坦,似一对咖啡豆。

奈瑟菌属

奈瑟菌属
(1)脑脊液经离心沉淀后,取沉淀物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如在中性粒细胞内,外有革兰阴性双球菌,可 作出初步诊断。
(2)出血淤斑碘酊、酒精消毒皮肤后,用无菌针头挑破出血淤斑,挤出少量液体印片,干燥后革兰染色镜检。 阳性率可达80%。
3.分离培养和鉴定血液或脑脊液先接种至血清肉汤培养基增菌后,再在巧克力色平板上行画线分离。平板置 于含5%-10% CO2的大气环境中孵育。挑取可疑菌落涂片染色检查,并作生化反应和凝集试验鉴定。
感谢观看
3.抗原构造
(1)荚膜多糖抗原有群特异性,根据荚膜多糖抗原可将脑膜炎球菌分为12个血清群,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主 要是A、B、C群,在我国以A群为主。
(2)外膜蛋白抗原有型特异性,根据此抗原各群又可分为若干型。
4.抵抗力较弱。对干燥、热、冷、紫外线等均十分敏感。在75%乙醇、0.1%新洁尔灭和1%石炭酸中迅速杀灭。 对磺胺药、青霉素、链霉素等敏感。
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较高,常用的培养基是血琼脂平板和巧克力色平板。专性需氧,初次分离培养须供给 5%-10%的CO2。37℃孵育24h后形成1.0-1.5mm的无色、圆形、凸起、光滑、透明,似露滴状的菌落,无溶血现象。 多数菌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试验阳性。
3.抗原构造
(1)荚膜多糖抗原有群特异性,根据荚膜多糖抗原可将脑膜炎球菌分为12个血清群,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主 要是A、B、C群,在我国以A群为主。
1.致病物质主要有荚膜、菌毛和内毒素。
荚膜可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菌毛有助于细菌附着于细胞表面,利于进一步侵入。内毒素是主要致病物质, 由细菌自溶或裂解释放,可使小血管、毛细血管形成血栓引起出血,严重时造成DIC、中毒性休克。
2.所致疾病脑膜炎球菌是流脑的病原菌。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病人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 而感染。潜伏期2~3天,长者可达10天。病菌在鼻咽部繁殖后侵入血流,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病人表现为恶寒、 高烧、恶心、呕吐、皮肤或黏膜出现出血点或出血斑。细菌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脑脊膜,产生化脓性炎症。病人表 现为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爆发型流脑起病急剧凶险,若不及时抢救,常于24小时 内危及生命。

奈-瑟-菌-属(Neisseria)

奈-瑟-菌-属(Neisseria)
治疗- 1、应早期治疗,配偶、性伙伴 必须同治。
2、此菌易耐药,治疗应彻底。
Terms of Microbiology
Neisseria N.meningitidis Meningococcus N.gonorrhoeae Gonococcus
奈瑟菌属 脑膜炎奈氏菌 脑膜炎球菌 淋病奈氏菌 淋球菌
临床表现
潜 伏 期 1 - 10 天,一般为 2 - 3 天
普通型 暴发型
败血症 型
约占全部病例旳90% 起病急骤,病情凶险, 如不急救常二十四小时内死亡 主要见于成人
脑膜炎奈瑟菌 (N.memingitidis)
临床表现
一般型
1。上呼吸道感染期 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
部分病人有咽炎。
2。败 血 症 期
防治原则:
治疗-首选青霉素、 磺胺类药,理由是 轻易透过血脑屏障
淋 球 菌(Gonococcus)
中国性病报告
中国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旳龚向东说: “我国正式公布数字与实际旳性病发病数 大约20倍左右差距,估计起码有1000万 例以上”.
淋 球 菌(Gonococcus)
中国性病报告
1990年上海召开第一次性病大会上,教 授夏国美悲观地指出:“消灭性病是不可 能旳,控 制也是不可能旳,要做到旳是降低 发病率,但也不一定能做到”。
脑膜炎奈瑟菌 (N.memingitidis)
流行病学
易感人群
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大城市发病分散, 以 2岁下列发病率最高;中小城市则以 2 - 4 岁或5 - 9岁旳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而偏僻 山区则一旦传染源介入,常引起点状暴发, 15岁以上发病者可占总发病率旳二分之一以 上且一户二人或二人以上发病者也不少见。

【医学课件】 奈瑟菌属

【医学课件】 奈瑟菌属
分离培养与鉴定
巧克力色血琼脂平板
快速诊断法
对流免疫电泳 SPA协同凝集试验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防治原则
综合性预防措施
隔离病人、检查带菌者、预防性投药,室内通风 流脑疫苗:
6个月-2岁接种两次,间隔1月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抗原。制备疫苗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问题
脑膜炎奈瑟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淋病奈瑟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淋病奈瑟菌,淋球菌
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物质
荚膜 菌毛 内毒素
所致疾病
流行性脑膜炎(简称流脑)
人类是唯一的易感宿主
免疫性
6月~2岁年龄组婴儿免疫力最低,是易感人群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脑膜炎奈瑟菌
鼻咽腔繁殖 繁殖入血
Gonococcus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脑膜炎奈瑟菌 淋病奈瑟菌
两者关系
相似点:
生物学性状
差异:
荚膜:有荚膜(脑),分离初期有荚膜(淋) 质粒:很少有质粒(脑),有质粒(淋); 所致疾病:引起脑膜炎(脑),引起泌尿生殖
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
保暖、保湿、立即送检
直接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与鉴定
巧克力色培养基快速诊断法 ELISA法、核酸杂交、PCR技术

奈瑟菌属送检原则

奈瑟菌属送检原则

奈瑟菌属送检原则
奈瑟菌属(Nocardia)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的细菌,广泛存在于
自然环境中,包括土壤和水中。

奈瑟菌属细菌可以引起人和动物的感染,尤其在免疫系统受损的个体中更容易引发疾病。

当临床怀疑病患患有奈瑟菌感染时,可考虑进行送检以确诊和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奈瑟菌属送检的一般原则和建议:
1.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史选择适当的标本:奈瑟菌感染可以影响不同部位,如肺部、皮肤、软组织和中枢神经系统等。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选择适当的标本进行送检。

例如,对于肺部感染,可选择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样本;对于皮肤感染,可选择皮肤刮片或分泌物样本等。

2. 采集标本时注意无菌操作:为了确保送检标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集标本时应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使用无菌容器和工具。

同时,应严格遵守个人防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3. 使用适当的培养基:奈瑟菌属细菌的培养需要使用特定的培养基,如L-J培养基或Thayer-Martin培养基。

这些培养基可
以提供适合奈瑟菌生长和繁殖的条件。

4. 进行适当的培养时间:奈瑟菌的生长速度较慢,通常需要培养约7-14天才能获得可靠的结果。

因此,在进行送检时,需
要进行足够长的培养时间以确保细菌的生长。

5. 进行药敏试验:奈瑟菌感染的治疗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
长期治疗。

因此,在送检时还可以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对哪些抗生素敏感,从而指导临床治疗的选择。

总之,奈瑟菌属的送检原则包括选择适当的标本、采集标本时注意无菌操作、使用适当的培养基进行培养、进行足够长的培养时间以及进行药敏试验。

这些原则可以帮助确诊和指导奈瑟菌感染的治疗。

8.3化脓性细菌 奈瑟菌属

8.3化脓性细菌 奈瑟菌属

免疫 性
微生 物学 检查
防治

金葡
G+
色素 溶血
4指标 指标
SPA
强 耐药株
不强
直接涂片 分离培养 药敏
防止医源 性感染等
乙链
G+ 荚膜
较高 溶血
菊糖菊糖 胆汁 溶菌溶菌

同型特异 性免疫力
直接涂片 分离培养 血清学 (ASO) )
青霉素G 青霉素
G+
较高
草绿色 溶血
肺链
矛头 状成双
荚膜
自溶酶 高 巧克力 培养基 高
脑膜炎奈氏菌 (一)生物学性状 3.生化反应 生化反应
大多数菌株: 大多数菌株:葡萄糖 + 麦芽糖 +
与淋球菌区别点:淋球菌仅分解葡萄糖 +
9
脑膜炎奈氏菌 (一)生物学性状 4.抗原构造与分类 抗原构造与分类 荚膜多糖抗原 外膜蛋白抗原 脂多糖抗原 核蛋白抗原
分群
群特异性 型特异性 交叉反应 无特异性
第五节 淋病奈瑟菌(N. gonorrhoeae)
形态与染色 革兰阴性双球菌 似一对咖啡豆 无芽胞和鞭毛, ※有荚膜和菌毛 培养特性 专性需氧,5-10%CO2, ※最适PH7.5,最适温度35-36℃, 巧克力(色)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灰白光滑小菌落 生化反应 只分解葡萄糖,产酸,氧化酶试验(+) 抗原结构 抵抗力 菌毛蛋白抗原、脂寡糖抗原、外膜蛋白抗原 与脑膜炎奈瑟菌类似 对热、冷、干燥和消毒剂极度敏感 ※ 1%硝酸银1min内死亡
10
分型
脑膜炎奈氏菌 (一)生物学性状 5.抵抗力 抵抗力 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很弱
干燥 寒冷 热
1%石炭酸 % 75%酒精 % 0.1%新洁尔灭 % 迅速死亡

医学微生物学--奈瑟菌属

医学微生物学--奈瑟菌属

微生物学检查法
细菌分离和鉴定
直接涂片 染色镜检 标 本 分离培养 (巧克力 血平板) 若在中性粒细胞内外 发现典型G—双球菌, 则可作出初步判断。 涂片染色镜检 生化、药敏等 血清学实验
挑选典型 的菌落
注意:根据病程发展采集不同部位的标本。 采集后必须保温保湿,立即送检。
微生物学检查法
快速诊断法
脂寡糖:诱发局部炎症,逃避免疫。
sIgA酶:能破坏粘膜表面的抗体sIgA
致病性与免疫性
所致疾病 淋病 (gonorrhea):是性传播疾病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 之一。性接触传播为主. 淋病性眼结膜炎/新生儿脓漏眼:胎儿 经产道分娩时可被感染。 淋病奈瑟菌性结膜炎及幼女阴道口阴 道炎:通过毛巾、浴池间接感染。
生物学性状
抵抗力
抵抗力弱。1%石炭酸1~3min即死亡。 本菌能迅速自溶。 淋病奈瑟菌对青霉素、头孢胺噻肟钠、 环丙沙星、壮观霉素(trobincin) 等多种抗 生素敏感,但是近年有关耐药菌株的报告 增多。
生物学性状
抗原结构与分类
1.菌毛蛋白抗原:黏附 2.外膜蛋白抗原:①ProI
②ProⅡ ③ProⅢ
生物学性状
抵抗力
对干燥、湿热、寒冷等抵抗力极弱, 室温放置3h即死亡。对常用消毒剂也很 敏感。例如,1%石炭酸、75%乙醇、 0.1%新洁尔灭菌可使细菌迅速死亡。对 磺胺、青霉素、链霉素和金霉素均敏感。
致病性和免疫性
致病物质
菌 毛:粘附于粘膜上皮细胞,有利于定植 荚 膜:抵抗吞噬,有利于入侵。 sIgA酶:能破坏粘膜表面的抗体sIgA
3.脂寡糖抗原(LOS):类似内毒素 抗原性转换:淋病奈瑟菌的抗原性易发生 变异, 即同一种抗原可发生型的转变。抗原变 异频率为10-3~10-2,变异速度很快。

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ppt-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ppt-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主要通过性接触引起泌尿道和生殖系统炎症
新生儿 淋菌性结膜炎
新生儿由产道感染
2020年10月2日
13
人类对淋球菌无自然免疫力,均易 感,病后免疫力不强,不能防止再感染。
2020年10月2日
14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
泌尿生殖道脓性分泌物 用无菌棉拭沾取 子宫颈口表面分泌物
标本采集后应注意保暖保湿,立即送检接种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16
直接涂片镜检 中性粒细胞内发现有革兰阴性双球菌
分离培养与鉴定
2020年10月2日
巧克力色平板,5-10% 二氧化碳 15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2020年10月2日
3
(一)生物学性状:
为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巧克力血液培 养基、专性需氧菌。
本菌抵抗力弱,但容易产生耐药性。
2020年10月2日
4
抗原构造与分类
荚膜多糖群特异性抗原 分群
外膜蛋白型特异性抗原 分型
脂多糖抗原
核蛋白抗原
抵抗力:很弱 四怕 热
寒冷
干燥
2020年10月2日
消毒剂 5
2020年10月2日
分离培养与鉴定 巧克力(色)培养基
快速诊断
2020年10月2日
对流免疫电泳,SPA协同凝集试验 8

微生物学总结03奈瑟菌总结

微生物学总结03奈瑟菌总结
1.直接涂片镜检
急性淋病:中性粒细胞内大量G-,咖啡豆形双球菌——有诊断意义
慢性淋病:镜检较困难
2.分离培养鉴定
即采集即培养,标本保温保湿,巧克力色血琼脂培养基培养
3.抗原检测: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
4.核酸检测:PCR
流行率


致死率


防治原则
两岁以上儿童注射A群荚膜多糖菌苗、应隔离患者、流行期间儿童可口服磺胺药物等预防,治疗首选青霉素G。青霉素的剂量要大,对青霉素过敏者可以选用氯霉素或红霉素
易感人群:6m-2y年龄的婴幼儿
血清A群为主要致病菌,B群感染常致带菌状态!
1.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炎症(淋病):人类是淋病奈瑟菌的唯一天然宿主。淋病是重要的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STD)
无症状携带者:女性>男性
发病:男性>女性
2.新生儿淋病奈瑟菌性结膜炎,俗称脓漏眼
极弱,不耐干燥和寒冷。一般消毒剂敏感。对青霉素,磺胺药物,金霉素均敏感,但易产生耐药性
制病物质
1.荚膜:抗吞噬,依抗原性不同可分为13个血清型
2.菌毛pili:黏附(咽部粘膜上皮细胞表面)
3.脂寡糖:自溶性释放,作用于毛细血管或小血管,引起血栓、出血。作用于肾上腺可以引起肾上腺出血。大量内毒素可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出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导致休克,预后不良
只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其他糖类。产生氧化酶,过氧化酶。故氧化酶、过氧化酶试验阳性
微生物学检查法
1.标本采集
菌血症期病人采集血液
有出血点或瘀斑者,可取瘀斑渗出液
有脑膜刺激症状者,抽取脑脊液

医疗:肺炎链球菌、奈瑟

医疗:肺炎链球菌、奈瑟

5.所致疾病→主要是大叶性肺炎 1)感染方式→由飞沫经呼吸道感染 严重受寒 2)发病诱因 过度疲劳 长期酗酒等 寒战、高烧 3)临床表现 咳嗽、咯铁锈色痰 胸痛、倦怠无力等 6.对抗生素敏感,不易产生耐药性,首选青霉素
奈瑟菌属(Neisseria)
1、G– 双球菌
共 性
2、有菌毛,无鞭毛和芽胞, 新分离菌株有荚膜。
四、防治原则
加强性知识宣传教育 改善卫生设施 治疗病人及健康带菌者 →首选青霉素 新生儿用1%硝酸银滴眼
•思考题
1.菌体呈矛头状的是 —,呈肾形的是 — 、 —。 2.肺炎球菌由飞沫经 — 而感染,主要的致 病物质是 —,引起主要的疾病称 —。 3.脑膜炎球菌是通过 — 而感染,主要的致 病物质是 —,所致疾病称 —。 4.诊断流脑采集的标本是 —、—、—。 5.引起性病的球菌是 —,主要的临床表现 是— 。
鼻 咽 部
多数
重型:肾上腺出血休克 DIC 鼻咽炎或带菌状态(70~80%
14
• •
暴脑败血症多见于儿童。大量内毒素 所致DIC,脑膜病变轻微。 病理主要为周围循环衰竭、休克和皮 肤大片紫癜,同时伴有两侧肾上腺严重 出血和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称为沃一 沸(Waterhouse-Friederichsen综 合征。
12
脑膜炎奈瑟菌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
血小板、小血管 毛细血管
细 菌 的 裂 解
皮肤瘀斑
释放
内 毒 素
大量
DIC 中毒性休克
肾上腺
肾上腺出血
13
脑膜炎奈氏菌
(二)致病性
2.所致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败 血 穿过血脑屏障 症
轻型:败血症症状 中型:败血症症状

【基础医学】奈瑟球菌

【基础医学】奈瑟球菌

脑膜炎球菌(油镜)
脑膜炎奈氏
(-)生物学性状
3 .生化反应大多数菌株:葡萄糖+麦芽糖+
与淋球菌区别点:淋球菌仅分解葡萄糖+
(-)生物学性状
荚膜多糖苏E外膜蛋白
脂多糖抗原| 核蛋白抗
原」ii^^
群特异性
型特异性
交叉反应|
无特异性|
(-)生物学性状
5.抵抗力
1"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很弱
■■
1 燥
"
人生成功第9课
人生成功第10课
你会管理时间吗?
如何让自己一天的时间不止24小时呢?这里有一些总结:
你会管理时间吗?(1)你会管理时间吗?(2)你会管理时间吗?(3)
你会管理时间吗?(4)
成功是一种习惯,养的
习惯是需要培
成功是一种习惯,习惯是需要培养的(1)
成功是一种习惯,习惯是需要培养的(2)
5:最表里不一内心最龌龊的人・一采购部员工
天天在老板面前装孙子,天天在同事面前装老实,公司的任何办公室政治从不参与,老老实实,哈巴狗、老黄牛般不理尘世的卖力的工作着。其实这帮人,最敏感、最贪、最不把公司利益当一回事,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你以为他们真的老实,真的不贪?老板你把他工资减掉一半试试,看他还干不干?呵呵,工资啊,对他们来说,毛毛雨而已,虽然从此以后有了更多表面的牢骚。
菌落周围有无溶血圏
血浆凝固酶、耐热核酸酶试验
①菌落中等大小、 油漆状、有电素I葡萄球菌鉴定金葡?表葡?
血浆凝固酶等为鑒别要点!
(2)针尖样小菌落,
灰白色, 周围有溶血圈
链球菌?肺炎球菌?情况
乙型链球菌
甲型链球菌肺炎
球菌

医学微生物学奈瑟菌属ppt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奈瑟菌属ppt课件

2019
-
5
生物学性状
培养特性
专性需氧。初代分离培养营养要求
较高,常用巧克力色血平板,供给
5%~10% CO2 置37℃孵箱中培养。
24~48h后形成圆形、湿润、透明或灰
白色光滑型菌落。继代培养菌落变大而
且粗糙。
2019 6
2019
-
7
生物学性状
生化反应及抵抗力
只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 解其他糖类。氧化酶试验阳性。 淋病奈瑟菌对冷、热、干燥及消毒 剂十分敏感。55℃ 5min或1/4000硝酸银 2min即死亡;采集标本注意保温保湿。
微生物学检查法
快速诊断法
1、免疫学方法: SPA协同凝集实验、ELISA法检查菌体抗原 2、分子生物学技术: 用PCR及核酸杂交技术检测淋病奈瑟菌 质粒DNA等
2019
-
17
防治原则
加强预防性病知识教育;
禁止卖淫嫖娼;
杜绝不正常性行为;
用氯链合剂滴眼,预防新生儿脓漏眼。 注意公用物品传染(浴巾、毛巾被褥等)
奈瑟菌属
(Neisseria)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HP
2019
-
1
奈瑟菌属
菌属特点:
一群革兰阴性菌,常成双排列,无鞭毛
和芽胞,有菌毛和荚膜;
专性需氧,均能产生氧化酶和触酶。
2019
-
2
奈瑟菌属中,脑膜炎奈瑟菌 (N.meningitidis)
和 淋病奈瑟菌 (N.gonorrhoeae )对人有致病
2019
-
15
微生物学检查法
细菌分离和鉴定
直接涂片 染色镜检
标 如果在中性粒细胞内 发现肾形G—双球菌, 对♂有诊断价值; 对♀诊断时应慎重。

奈瑟菌属ppt课件

奈瑟菌属ppt课件
专性需氧,巧克力血琼脂平板
3.抗原构造与分型 1.菌毛抗原:
2.蛋白抗原
①蛋白I:孔蛋白/主要外膜蛋白抗原
A组和B组 ②蛋白Ⅱ: ③蛋白Ⅲ:
3.脂寡糖抗原(lipooligosaccharide,LOS)
即内毒素,8个血清型
抗原性转换(antigenic switching):淋病奈瑟菌的抗原性易 发生变异,即同一种抗原可以发生型的转变。这种抗原变异的 机制叫抗原性转换,频率10-3~10-2,故其变异速度是很快的。
3.淋病奈瑟菌性 结膜炎及幼(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1.标本
泌尿生殖道脓性分泌物或眼结膜分泌物,用 无菌棉拭沾取,采集后应注意保暖保湿,立 即送检接种。
中性粒细胞内发现G-双球菌有价值。
2.直接涂片镜检
3.分离培养与鉴定 4.快速诊断
巧克力色平板,5-10%二氧化碳。
芽胞,有菌毛。
2.分离培养
专性需氧菌
巧克力培养基
3.抵抗力
很弱
四怕:热、寒冷、干燥、消毒剂 4.分类 荚膜多糖群特异性抗原:分13个血清群 A群:我国95%以上病例由A群引起 B群:只有散发病例,但病情严重 C群:近年有流行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 主要是内毒素 菌毛:粘附于黏膜上皮细胞,利于定植; 荚膜:抵抗吞噬; 内毒素:引起发热、微循环障碍,严重者 可致内毒素休克、血栓、DIC等。 2.所致疾病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呼吸道传播,飞沫或接触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普通型 三种临床类型 暴发型 慢性败血症型
(三)免疫性
人对脑膜炎奈瑟菌抵抗力较强,感染后以
体液免疫为主。
血清中特异抗体能杀死脑膜炎奈瑟菌;
抗体的调理作用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

总结奈瑟菌属

总结奈瑟菌属

总结奈瑟菌属引言奈瑟菌属(Nessurea)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细菌属,也被称为奈瑟菌。

奈瑟菌属的菌株存在于不同的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和植物根际等。

本文将对奈瑟菌属的分类、生物特性、重要性和应用潜力进行总结和探讨。

分类奈瑟菌属属于农杆菌科(Rhizobiaceae)下的奈瑟菌亚科(Nessureinae)。

根据其生物特性和遗传关系,奈瑟菌属下的菌株可以分为多个种(species)。

一些已知的奈瑟菌属的物种有奈瑟菌(Nessurea japonica)、奈瑟沼菌(Nessurea palustris)等。

生物特性奈瑟菌属中的细菌通常是革兰氏阴性的、非芽孢形成的杆状细胞。

它们具有一定的耐寒性和耐酸性,能够在低温和弱酸性条件下生存和繁殖。

奈瑟菌属细菌分泌一些特殊的代谢产物,如胞外多糖、挥发性有机物等,这些代谢产物对于细菌的生存和与它们的宿主(如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重要性奈瑟菌属细菌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首先,奈瑟菌属中的一些菌株能够与某些植物根系建立共生关系,形成根瘤,在根瘤中固氮。

这些固氮菌对于环境氮的循环和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尤其对于一些氮肥供应不足的土壤中的植物来说更为重要。

其次,奈瑟菌属中的菌株也可以生产抗生素等有益代谢产物。

这些代谢产物对于生态系统中其他微生物的竞争和生存具有抑制作用,从而维护了生态平衡。

另外,奈瑟菌属细菌还能够降解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对于环境的污染修复有一定的潜力。

应用潜力基于奈瑟菌属细菌的生物特性和重要性,研究人员对其在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首先,奈瑟菌属菌株的固氮能力使其成为植物生物肥料的潜在来源。

通过利用奈瑟菌属细菌固氮的特性,可以研发出新型的微生物肥料,减少对化学氮肥的依赖,降低土壤和水体的污染风险。

其次,奈瑟菌属菌株多样的代谢产物为其在抗生素和微生物农药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潜力。

在农业生产中,利用奈瑟菌属细菌生产的抗生素和农药,可以替代化学合成的农药,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有害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奈瑟菌属(Neisseria)致病菌脑膜炎奈瑟菌(N. meningitides) 淋病奈瑟菌(N. gonorrhoeae)一、脑膜炎奈瑟菌(N. meningitides)(一)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肾形,G-双球菌,有荚膜,菌毛培养特性专性需氧,培养基:巧克力培养基,5%CO2 菌落:光滑,透明,不溶血1.抵抗力对干燥,热力,消毒剂均敏感(二)致病性致病物质荚膜:菌毛:内毒素:主要致病物质1.所致疾病流脑,人是其唯一易感宿主三种临床类型:普通型,爆发型,慢性败血病型(三)免疫性:以体液免疫为主(四)微生物学检查法标本采集涂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与鉴定快速诊断法(五)防治原则流脑荚膜多糖疫苗,治疗首选青霉素G:1云南大学药学院(昆明650091);2云南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昆明6501l8 为制备四价脑膜炎球菌疫苗的需要2005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物的免疫原性研究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朱为2002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es)感染是细菌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因,按荚膜多糖可将其分成12个血清群,其中A、B 和C 群感染占所有感染者的90%。

全球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脑膜炎发病率在30-50万,病死率约10%,有相当一部分儿童因脑膜炎球菌严重感染而发生致聋等永久后遗症。

在我国,A群脑膜炎球菌是主要致病菌群,95%的病例由A群引起。

80 年代以来,我国进行了A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疫苗的大面积接种,有效地控制了发病率。

该荚膜多糖是N-乙酰-3-O-乙酰甘露糖胺磷酸盐的线形共聚物,属T细胞非依赖性(TI)抗原,具有中等免疫原性和年龄相关的保护力,不能诱导免疫记忆。

现已证实它对2岁以上儿童和成人在短期内有效,但随时间延续保护力下降,尤其在幼龄儿童中。

因此有必要改进现有疫苗,提高其对各年龄组(包括婴儿)的免疫效果。

近期的研究集中在开发多糖结合疫苗,即将多糖共价结合到蛋白质上,使其转化为T细胞依赖性(TD)抗原,以增强免疫原性和诱导免疫记忆。

本文报道将!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共价结合到精制破伤风类毒素(TT)上制备结合物,观察其在小鼠中的免疫原性。

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一DT结合疫苗与多糖疫苗诱导的抗多糖抗体间的功能活性差异[英]2004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对预防由一些有荚膜细菌(包括b型流感杆菌、肺炎球菌和C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侵袭性疾病高度有效。

与未结合多糖疫苗相比,多糖一蛋白结合疫苗能在婴幼儿体内诱导更高浓度的血清抗荚膜抗体。

而且,结合疫苗诱导的抗体亲和力更高,补体介导的杀菌活性更强。

在限定剂量时,多糖疫苗诱导的血清抗荚膜抗体预防C群脑膜炎球菌感染婴鼠发生菌血症的效力弱于结合疫苗。

结合疫苗组的抗C群抗体的亲和力指数高于多糖疫苗组。

两种疫苗在成人中诱导的抗荚膜抗体的功能活性差异,意味着各自激活了不同的B细胞群。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崔萱林200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球菌(Meningococcus)引起的细菌性脑膜炎(简称流脑),发病急,病死率高,且在各年龄组中都可发生,15岁以下儿童发病占75%以上。

脑膜炎球菌根据荚膜多糖的结构可分为12个血清群,其中A、B、c群引发的流脑占90%以上。

流脑的流行具有菌群漂移特点,如美国在1945年以前为A群流行,1960年以后以B群为主,1967年以后转为C群流行。

我国以A群菌流行为主,B群和C群菌有少量病例,约占lO%左右。

因此预防流脑的重点应是A、B、C群流脑球菌引起的疾病。

由于流脑菌群的漂移现象,国外多采用多价多糖疫苗用于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目前所使用的主要为A+C群二价疫苗(B群多糖对人体无效,主要研制外膜蛋白为基础的疫苗),其次为A、C、Y及WI35四价疫苗,其它相关菌群引起的流脑病例已少见。

国内目前主要使用A群流脑多糖疫苗,自80年代初使用至今效果很好;对于其它菌群的预防.目前尚未有疫苗出现,因此我们研制了A+C群流脑多糖疫苗,即在现有的A群流脑多糖疫苗中加入C群流脑多糖抗原,形成二价疫苗以预防A、C群流脑球菌引起的脑脊髓膜炎。

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制造和检定均按照WHO(生物制品规程》的要求进行,C群流脑多糖原液的主要制造过程借鉴A群流脑多糖原液的生产工艺,在多糖纯化步骤另采用澄清过滤、苯酚抽提控制多糖浓度等措施,使得C群多糖原液的蛋白质和核酸含量符合要求。

A群流脑多糖原液为选用的本所常规生产的原液制品。

由于多糖原液在制备过程中未进行专门的除类毒素工艺,因而在原液检定中采用鲎试剂法对类毒素含量进行测定,以确保疫苗的安全性。

2岁以下年龄组儿童在接种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一个月后,虽然同组儿童的免前及免后的血清杀菌抗体滴度有显著差.但血清4倍阳转率较大年龄组儿童低,而且免后血清中的杀菌抗体滴度的整体水平也相对较低。

提示低年龄组儿童对多糖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较高年龄组儿童低,有关该疫苗人体接种后的安全性和免疫持久性的结果将另文报告。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自80年代在我国研制成功并广泛接种以来效果明显。

我国A群带菌率和发病率大幅度下降,预防效果达90%以上。

至今在我国引起流脑的脑膜炎球菌仍以A群为主,同时B群和C群的病例也开始出现。

欧美国家主要流行菌群由A群转为B群和c群的事实。

提示我们在A群脑膜炎被控制之后要防止B群和C群变迁。

1994年法国由法国巴斯德梅里厄血清疫苗研究所(PasteurMerreux)提供生产的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申请在我国注册,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与河南省卫生防疫站协作,在河南省新县进行了人群安全性与免疫原性的现场考核,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该疫苗较安全,免疫原性较强,且更具免疫持久性。

2000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研制2000杨丽华 (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长春130062)李风祥(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本试验制备的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理化特性及免疫特性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结果一致。

制备的结合疫苗可诱导出高水平的保护性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抗体和TT抗体。

结合疫苗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制备工艺稳定,重复性好,可批量生产。

本试验为进一步临床评价结合疫苗的人群免疫效果提供了实验基础。

本试验选用Tr作为载体蛋白,因为这种蛋白目前已经标准化,作为载体蛋白的同时兼有预防伤风感染的作用,而用TT蛋白对于已经建立起的免疫程序和“自然”免疫并不产生干扰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制备熊慧玲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预防A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脑脊髓膜炎,我国目前采用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而疫苗接种后,小于1岁的婴儿,即使加强接种产生的抗体只能维持1年,1~1.5岁半的婴幼儿,加强后只能维持2年,1.5~2岁的幼儿,接种1针维持不到1年_l1 。

wHO指出,按目前的免疫程序,婴儿在出生后5年内至少需要免疫接种4次才可提供中度抗体水平一。

说明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在婴幼儿中,尤其在2岁以下,免疫原性低,即使产生抗体,抗体水平也不能长久保持。

因而提高疫苗免疫原性,使它能对各年龄组,尤其2岁以下婴幼儿提供高水平的长期保护作用,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的成功研制和应用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和流感嗜血杆菌荚膜多糖一样,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为半抗原,为非T细胞依赖性抗原,当与蛋白结合后,可转化为T细胞依赖性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高水平的保护抗体,重复接种有记忆抗体产生因此,我们进行了A群脑膜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研制,并对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合格的连续3批200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被发现并确认已有l00多年.尽管对此病已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但它仍是一种急性传染病.而且病死率高、继续威胁着人类,尤其是儿童的身体健康。

我国目前使用的预防制品是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该疫苗对4岁以上儿童有很好免疫效果,对幼儿免疫效果较差,保护时问较短。

而脑膜炎球菌多糖与一种蛋白载体连接构成结合疫苗.可增强其对幼儿的免疫回忆反应,提高预防效果⋯。

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已研制成功“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并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于2002年l0月~2003年1月在江苏省射阳县进行的“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临床研究”已圆满结束。

现将婴幼儿接种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安全性报告如下本次临床试验表明,3~4月婴幼儿接种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由于该疫苗首次应用于人群,在大规模推广接种前,仍需对其安全性进一步进行观察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的质量控制与生产的科学挑战2004世界卫生组织(WHO)生物制品标准化专家委员会于1976年通过了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建议,并于1978年和1981年进行了修订。

在临床研究中,疫苗的有效率至少达9O% ,证明其在疫苗接种计划中高度有效。

然而,不能在幼婴中诱生保护性应答或免疫记忆制约了其在英国婴儿免疫接种计划中的应用。

随着b型流感杆菌(Hib)结合疫苗的成功引入,C群脑膜炎球菌(MenC)荚膜多糖结合疫苗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临床对照试验已证实它们在所有年龄组中均可诱生针对MenC多糖的保护性水平的抗体,并且作为T细胞依赖性抗原,能诱导免疫记忆和抗荚膜抗体的亲和力成熟。

英国引入MenC结合疫苗后,证实该疫苗可提供保护性免疫。

WHO已经制定了有关这些新疫苗生产和检定的建议。

脑膜炎球菌是细菌性脑膜炎和败血病的重要病原。

根据荚膜多糖在化学和血清学上的不同,脑膜炎球菌可分为若干群,其中A、B、C、Y、Wl35群对人致病。

A群在“脑膜炎地带”国家引起疾病广泛流行,而其它4群则引起地方性疾病和世界范围内的局部爆发。

尽管C群分离株在学生和新兵中引起爆发对青少年脑膜炎球菌病发生率不断上升起一定的作用,但其引起的疾病主要发生在婴儿。

一种理想的疫苗应该能提供抗所有5个致病血清群的广谱保护作用,但研制所面临的主要障碍是荚膜抗原的免疫生物学特性。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二价(A与C群)和四价(A、C、Y与Wl35群)多糖疫苗得到广泛应用。

20世纪60年代开展的研究证实抗体依赖的补体介导的裂解作用是抗脑膜炎球菌的主要免疫保护机制。

多糖疫苗能在免疫成熟者中诱生良好的杀菌抗体应答,可有效用于控制流行和局部爆发,并向一些高危群体(如学生、新兵)提供免疫保护。

WHO生物制品标准化专家委员会于1976年通过了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建议,并于1978和1981年进行了修订。

然而,单纯的多糖疫苗有严重的缺陷:免疫原性与年龄相关;再次接种不能诱生加强应答。

Hib与肺炎球菌疫苗的经验已证实通过化学方法将多糖与蛋白载体结合能提高免疫原性,并诱生T细胞依赖的抗多糖应答。

已研制了许多能刺激T细胞依赖性抗体产生的不同MenC结合疫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