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20世纪30年代,人们认识到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有4种,每一种有一个特定的碱基。这一认识本可以使人们意识到DNA的重要性,但是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二、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

(1)格里菲思的实验

原理:S型细菌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实验过程及现象P43图3-2

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文字表述如下:

(2)艾弗里实验(体外转化实验)P44图3-3

实验过程及结果

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实验方法:减法原理:在对照实验中,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例如,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

旧教材实验过程如下:

结论: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即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实验材料:T2噬菌体

实验者:美国遗传学家赫尔希和蔡斯

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实验过程及结果

(1)标记噬菌体:(先标记大肠杆菌):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获得分别含35S 和32P的大肠杆菌。(再标记T2噬菌体):用分别含32P和35S的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得到DNA含有32P标记或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

(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1)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2)子代T2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来遗传的。

实验结论: 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注意:1、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2、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

3、不能用14C和18O标记噬菌体,因为DNA和蛋白质都含C和O;不能用32P和35S同时标记噬菌体,因为若用32P和35S同时标记噬菌体,则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均会具有放射性,无法判断遗传物质的成分。

4.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发现沉淀物中放射性也较高,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5.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发现上清液中放射性也较高,可能是

(1)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2)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三、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

1.烟草花叶病毒

2.侵染过程

3.结论

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控制其性状,即RNA是遗传物质。

四、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1.构建者: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

2.过程

二、DNA分子的结构

(1)组成元素:C、H、O、N、P五种元素。

(2)结构(如图)

强调几点:

平面结构:

①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由一分子脱氧核苷酸中脱氧核糖上的3′号碳原子与另一分子脱氧核苷酸中的磷酸通过形成化学键(3′,5′­磷酸二酯键)相连接。如图所示

②两链之间的碱基对:A一定与T配对,两碱基之间形成两个氢键;G一定与C配对,两碱基之间形成三个氢键。如图所示:

立体结构:

(1)DNA有两条链组成,两条链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3)DNA的特点

①稳定性

原因:a.DNA分子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规则双螺旋结构。

b.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c.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中间为碱基对,碱基之间形成氢键,从而维持双螺旋结构的稳定。

②多样性

原因: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

③特异性

原因:每种生物的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关于DNA结构的相关计算

举例略

第3节DNA的复制

一、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1.假说提出者克里克和沃森。

2.假说半保留复制方式

(2)假说

①解旋:DNA复制时,DNA双螺旋解开,互补的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

②复制:解开的两条单链作为复制的模板,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形成氢键,结合到作为模板的单链上。

(3)特点: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作半保留复制。

二、对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关于DNA复制方式的研究,充分体现了假说—演绎法,即在克里克假说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最终通过实验得以验证。

背景知识:14N和15N是N元素的两种稳定同位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不同,含15N的DNA比14N的DNA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