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分析

合集下载

2023年最新的《水和水蒸气》的教学设计5篇

2023年最新的《水和水蒸气》的教学设计5篇

2023年最新的《水和水蒸气》的教学设计5篇三年级下册科学《水和水蒸气》教学反思《水和水蒸气》是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中的第六课。

我从下雨后,地面上会有一些水洼,一段时间后,水没有了。

水到哪里去了?导入本课。

通过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得出水洼里的水蒸发到空气中了。

又通过动画显示,让同学们看看水蒸气蒸发的过程,使学生明白出水蒸气是看不见的,而且是个缓慢的过程。

接着就提出“水在什么条件下变成水蒸气?”、“什么情况下蒸发得更快些?”由于同学们渴望看见水蒸发的过程,所以这部分的讨论很激烈,很自主。

第一想到的是“加热”,并要求同学们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自己设计对比试验来验证。

部分优秀的同学已经能完成这个环节,但仍需继续加强帮助所有同学构建“对比实验”的概念。

加热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完成的不错,观察的也很仔细。

实验最后从实验结果中总结出结论,同学们会说水干了,这时我就进一步指导他们用科学的语言进行归纳“勺中的水完全被蒸发了”。

学生还说出了另一个加快蒸发的条件:风。

学生是从妈妈晾衣服都放在通风的地方想到的。

对这个学生,上课时大力表扬了,表扬他是一个很会观察的好学生。

还有一个条件“增大表面积”学生不容易想到,我从洗头发后怎么样干得快?学生想到了“电吹风吹干”这,让学生们从日常常见的现象中总结出该掌握的科学道理。

对于第二个环节:空气中的水。

我以问题“空气水蒸气不会满出来吗?”“江河湖泊中的水不是越来越少了!”等引入让学生讨论,通过讲解和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白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蒸气,水蒸气聚集就会形成小水滴,降落下来。

不知道是不是没讲清,但是这部分内容学生没有很好的掌握,体现在盛冰的玻璃杯外面为什么有水珠?没有很好的解释。

这部分内容下次教学需仔细斟酌。

三年级下册科学《水和水蒸气》教学反思《水和水蒸气》是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中的第六课。

我从下雨后,地面上会有一些水洼,一段时间后,水没有了。

水到哪里去了?导入本课。

通过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得出水洼里的水蒸发到空气中了。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分析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分析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单元教学内容概述】《水和水蒸气》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第六课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和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认识,同时,通过对水的三态循环的观察和感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本单元共7课时,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温度和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第1课和第2课),主要培养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技能;认识到温度表示的是物体的冷热程度。

第二部分:逐步观察研究物质(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的(第3课-第7课)。

第3课、第4课“水结冰了”“冰融化了”探究的是水的液态和固态之间的变化;第5课、第6课“水珠从哪里来”“水和水蒸气”探究的是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第7课“水的三态变化”则让学生自主探究水在气态和固态之间怎样变化,并总结概括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

本课作为单元第六课教学内容,学生之前已经经历了“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由于温度变化,水和冰可以互相转化”及“杯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的探究学习。

本节课就是循着上节课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展开水和水蒸气的观察研究活动。

通过对“水哪里去了” 、“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空气中的水”这三部分的的探究、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理解水和水蒸气是如何互相转化的这个物质变化过程。

【本课时在单元中的位置】本课作为单元第六课教学内容,学生之前已经经历了“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由于温度变化,水和冰可以互相转化”及“杯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的探究学习。

本节课就是循着上节课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展开水和水蒸气的观察研究活动。

通过“水哪里去了”的探究、观察,讨论水从液态变成气态时是如何蒸发到空气中的,然后再通过“加热能加快水蒸发”的观察活动,帮助理解水获得热量后能更快地从液态变为气态。

第6课《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第6课《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6课《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的来源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中第6课《水和水蒸气》。

课程原始实验内容是通过温度计的示数变化让学生推测水蒸发过程是温度降低进而推理出蒸发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那么本节课我决定借助数据采集器开展实验,实验设备能准确地记录并读取温度的变化。

学生不仅能直观地观察温度曲线的变化而且还能通过数据变化分析得出蒸发过程中吸收剩余物体的热量使物体达到降温的效果。

【学情分析】处于小学低年级学段,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科学的兴趣较浓厚,能够借助教师的引导进行抽象思维,并喜欢把直观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已经初步形成,大部分学生热爱科学,善于动手操作、观察和动脑,但有个别学生还存在着依赖性,不愿意自己探究知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还需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引导进行渗透。

【教学目标】我要了解: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2.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3.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我要观察:1.观察黑板上的“水”字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我要培养: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教学重点】探究液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水蒸发快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水到哪里去了1、师:下雨之后我们常常都能看到地面上有些积水。

天晴了,这些积水就会很快干掉的,那么这些水到哪里去了呢?2、学生推测。

(预设:可能到泥土里去了;可能被太阳晒干了,也许学生会说水蒸发了,那教师也可以问一句:如果验证你的说法呢?)师:这些水去哪了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探究一下吧,如何做呢?(学生思考后汇报)(预设:浅碟子中加好水,然后不盖盖子,看看水会不会减少等类似的方法。

《水和水蒸气》作业设计方案

《水和水蒸气》作业设计方案

《水和水蒸气》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和水蒸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能够解释水和水蒸气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3. 掌握水和水蒸气的相关实验方法和观测技巧;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水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水蒸气的形成和性质;3. 水和水蒸气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4. 水蒸气的实验观测方法;5. 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撰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水和水蒸气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 理论讲解:讲解水和水蒸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让学生建立起对概念的初步认识。

3. 实验操作:设计几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测水和水蒸气的形成和性质变化,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4.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观测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表达能力。

5. 总结温故: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加深对水和水蒸气的理解,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实验设计:1. 实验一:水的蒸发实验材料:水、容器、温度计步骤:将一定量的水倒入容器中,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始温度,然后放置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观察水的蒸发情况,并记录温度和时间的变化。

2. 实验二:水的凝结实验材料:冰块、玻璃杯、凉水步骤:在玻璃杯中放置冰块,倒入适量的凉水,将杯口用手掌覆盖一段时间后,观察玻璃杯表面的变化,记录凝结的过程。

3. 实验三:水蒸气的观察实验材料:水、烧杯、火源步骤:在烧杯中烧开水,将火源去除后,用手掌覆盖烧杯口,观察烧杯内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的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五、作业要求:1.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2.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水和水蒸气的小结。

3. 完成课堂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评价标准:1. 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和规范性;2. 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贡献度;3. 作业的认真度和综合表现。

水和水蒸气

水和水蒸气

水和水蒸气《水和水蒸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水的性质和水蒸气的形成及其相关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水的性质和特点;2. 水蒸气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1. 水蒸气与水的关系;2. 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酒精灯等;2. 实验物品:水、冰块、盐;3. 教学课件:教学PPT、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水和水蒸气的日常应用场景,引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和思考。

2. 学习水的性质: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如透明、流动等。

3. 学习水蒸气的形成过程: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水蒸气是由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

4. 进一步探究: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水和水蒸气之间的联系,及相关知识。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并解答,让学生对水和水蒸气有更深入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归纳总结水和水蒸气的关系;2. 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扩大对水和水蒸气的了解;3. 准备下节课课堂分享。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亲身实验中感受到了水和水蒸气间的联系,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希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够继续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引导他们不断探索、实践,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第六课。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什么是蒸发,什么是凝结;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过程与方法目标:观察玻璃片上的水在短时间之后会发生什么变化,;观察在一个装有热水的小杯子上盖上玻璃片会出现什么现象;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蒸发现象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感受、体验物态变化的可逆性。

重点:探究液态和气态的水之间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难点:探究液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 (师):课前布置学生自己动手洗红领巾、多媒体课件;(各小组准备):清水1杯、燃烧匙2只、蜡烛1只、滴管1只、实验记录表一份;玻璃片2块、小玻璃杯2只,1小杯热水。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发现问题。

1、师:昨天老师布置你们回家亲自把红领巾洗干净,你们做到了吗?老师也看出来了,大家戴的红领巾都非常的洁净。

同学们,你们表现的真棒!老师要对你们竖起大拇指了。

(用湿抹布在黑板上画竖起的大拇指)2、师:我们洗完之后红领巾是怎样的?(湿的)但是现在你们脖子上系的红领巾又是怎样的?(干的)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生:红领巾是怎样变干的,它上面的水到哪里去了?①可能被风吹干了;②可能被太阳晒干了;③也许学生会说水蒸发了……追问一句:如何验证你的说法呢?(二)操作实践,探究问题1、水到哪去了我们来做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一下好吗?(1)、生在玻璃片上用水写字(2)、生观察、交流、汇报师:我们知道玻璃是不吸水的,水又没有流出去,那它怎么会减少了呢?小结:水变成了一种气体。

这种气体叫水蒸气。

板书:水水蒸气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水和水蒸气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水和水蒸气。

师:刚刚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水会变成水蒸气,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在科学课中叫蒸发。

师:这些水蒸气就像这样跑到空气中去的(播放FLASH 动画)。

小学科学第10课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10课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10课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夏日里的炎热总是让我们渴望着水的降临,滋润干渴的心灵。

而小学科学课程中的第10课《水和水蒸气》将带领孩子们一起探索水的奇妙之处,了解水的性质和水蒸气的形成过程。

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全面了解水的特性和水蒸气的形成规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了解水的性质,包括水的颜色、味道、流动性等;2. 掌握水与气体的区别,理解水的凝固和沸腾过程;3. 了解水蒸气形成的原因和过程;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5.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在进入课堂前,会在黑板上写下“水和水蒸气”这个主题,然后请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谈谈自己对水和水蒸气的认识。

然后教师会收集学生们的答案,与大家一起进行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第二步:实验初探(15分钟)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

首先,教师将一杯水放在讲台上,然后问学生水是什么颜色的,带着大家一起观察。

接下来,教师会要求学生闻一闻水的味道,并描述一下自己的感受。

最后,教师会要求学生对水的流动性进行观察,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会直观地感受到水的性质。

第三步:水的凝固和沸腾(20分钟)教师会利用图片或模型,向学生展示水的凝固和沸腾过程。

同时,教师讲解这两个过程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并带领学生讨论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例如冰冻和食物煮沸,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

第四步:水蒸气的形成过程(30分钟)教师将通过一个实验来展示水蒸气的形成过程。

教师会将一杯水放在讲台上,然后请几位志愿者学生按照指导进行实验操作。

学生们会在一段时间后发现,在杯子边缘形成了一些水珠。

教师会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水珠的变化,并解释水蒸气形成的原理。

学生们会明白水的加热会使其分子变得更加活跃,最终形成水蒸气。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第6课水和水蒸气(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第6课水和水蒸气(教科版)

1.3 有同学会说,水渗到地里面去了。

是所有的水都渗进去了吗?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观察一下。

1.4 在浅碟子里面倒一些水,用笔做好水面的标记。

然后把碟子放到阳光下。

过一段时间,观察碟子里水量的变化。

(提示:这个实验可以提前准备好)1.5 过一段时间以后,我们会发现碟子里的水减少了。

水没有渗入到碟子里,那水是以哪种方式减少了呢?1.6 我们通过这段动画了解其中的原因。

1.7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由于水蒸气的微粒非常小,所以我们看不到。

这样我们也就能解释水坑里面的水去哪里了。

1.8 生活中还有很多水的蒸发现象,大家说一说。

如:擦桌子时,桌面上留下的水渍,一会儿就会消失。

水壶如果持续加热,里面的水就会逐渐减少。

1.9 有时候我们想让水的蒸发速度快一些,有什么好办法吗?听听同学们的想法。

(提示:讨论2分钟)1.10 同学们可能都想到了给水加热的方法,让水的温度升高,是否就能加快蒸发的速度呢?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一下。

1.11 取两只相同的勺,都放入2/3勺水,一只勺放在火焰上加热,另一只不加热,观察勺里水的变化,哪只勺里的水蒸发得快?(提示:实验必须在老师和成年人指导、看护下完成。

)1.12 我们会观察到,被加热的勺里面水蒸发得很快。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还观察到了水沸腾、有白气升起、冒出了水泡等现象,你观察到了吗?1.13 在前面的实验中,水会蒸发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

河流、大海中的水一直在蒸发。

空气中充满了看不到的水蒸气。

提示:我们观察到的白气并不是水蒸气,而是细小的水滴。

3.回顾解释 1.14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解释上节课遗留的问题了?杯子外面的水来自空气中的水蒸气。

从水里蒸发出来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杯壁就会冷却下来,变成人们可以看到的水珠。

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我们叫做凝结。

2.学生自学1.跟我学2.1 让我们通过动画来了解蒸发和凝结蒸发:2.2 凝结:2.学生练习 2.3 1.请你说出三种水蒸发的现象。

《水和水蒸气》的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水和水蒸气》的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1、《水和水蒸气》的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水和水蒸气》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材分析水和水蒸气是小学科学三下温度与水单元第六课。

空气中是否有水蒸气?水蒸气是从哪来的?水蒸气是否能变成水?水蒸气怎样才能变成水……上节课学生们在讨论“水珠从哪里来”的问题时产生了一系列需要进一步探究思考的问题。

本课就是循着上节课产生的这一系列问题展开水和水蒸气的观察研究活动。

通过“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观察、讨论水从液态变成气态时是如何蒸发到空气中的。

然后,通过“加热能加快水蒸发”的观察实验活动,帮助他们理解水获得热量后能更快地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水能变成气态,那么,水会从气态再回到液态吗?当水蒸气变冷后会再变成水,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凝结。

当温暖、潮湿的空气很快变冷时,凝结便可能发生。

为了观察这一变化,课文中学生将把一个大而空的杯子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当杯子里的水蒸发时,水蒸气会凝结出现在大杯子内表面上(杯壁有许多小水珠)。

由此,学生可以对上节课中盛冰的玻璃杯外壁上形成的小水珠做出“新”的解释了:由于冰使盛冰容器的外壁变冷,于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停留在盛冰容器的外壁上。

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认识生活中的蒸发和凝结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认识水和水蒸气会相互转化。

2、通过观察,认识到水蒸气的存在。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水蒸气、蒸发、凝结概念;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水和水蒸气》的教学设计

《水和水蒸气》的教学设计

《水和水蒸气》的教学设计《水和水蒸气》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蒸发;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观察把玻璃片盖住热水杯杯口会出现什么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感受、体验物态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究液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难点: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两只燃烧匙、一杯冷水、一个滴管、一个酒精灯、一盒火柴。

演示器材:一个玻璃片、一杯热水及课件。

教学流程: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教学: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出问题1、请同学们取出昨天洗过的手帕,看看手帕有什么变化?同学们发现手帕变干了。

我追问:水到哪里去啦?变成了什么?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及阅读课外书籍,同学们猜测水跑到空气中,变成了水蒸气。

由此引出本课——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水和水蒸气》。

(板书课题)第二环节:探究“水到哪里去了”1、结合生活,让同学们说说还有什么地方的水在变干变少呢?这时,我会将同学们提到的蒸发现象以课件形式展示出来。

将蒸发现象还原于现实生活,既让同学们生动感受蒸发,也使同学们明确蒸发无处不在。

2、这些水去了哪里?变成了什么?同学们回答:水跑到空气中,变成了水蒸气。

完成板书:水水蒸气3、再次取出手帕,调动感官(如鼻子闻,眼睛看等)琢磨水蒸气是什么样的,通过感知,同学们了解到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板书:无色无味透明气体4、而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人们把它叫作什么(蒸发)板书:蒸发。

由于蒸发现象无法用肉眼看清楚,因此我以漫画配文字的方式,辅助同学们理解蒸发过程。

第三环节:猜想印证“加热能加块水蒸发吗”1、有时人们需要水蒸发得快一些,有什么方法能加快水的蒸发呢?同学们可能回答:加热、风吹。

《水和水蒸气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

《水和水蒸气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

《水和水蒸气》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水和水蒸气的基本观点;2. 掌握水和水蒸气的特性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3. 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重要性。

导学重点:1. 水和水蒸气的区别;2. 水的三态及相变过程;3. 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

导学难点:1. 理解水蒸气的生成和消失;2. 掌握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路径。

导学准备:1. 课本《水和水蒸气》相关知识点;2. 笔记本和笔。

导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请同砚们回想一下,我们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水有哪些形态?水蒸气又是什么?这两者有什么区别?二、观点诠释(10分钟)1. 什么是水?水的化学式是什么?水的性质有哪些?2. 什么是水蒸气?水蒸气是如何形成的?它与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实验一:观察水的相变过程材料:冰块、水、火源步骤:将冰块放在火源上加热,观察冰块融化成水的过程,再将水烧开形成水蒸气的过程。

结论:水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相变,从固态变成液态再变成气态。

2. 实验二:观察水蒸气的生成和消失材料:水、锅、盖子步骤:将水煮沸,盖上盖子,观察水蒸气从锅内生成并逐渐消失的过程。

结论:水在受热后会产生水蒸气,而水蒸气在降温后会凝结成水。

四、案例分析(15分钟)请同砚们阅读以下案例并回答问题:小明在玩水时,发现水在太阳下会逐步蒸发消失,他想知道这是为什么?请你用所学知识诠释一下。

五、水循环探究(20分钟)1. 什么是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有哪些?2. 为什么水循环是地球上的重要循环之一?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有什么影响?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请同砚们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水和水蒸气的特性、水的相变过程、水蒸气的生成和消失、水循环的过程及重要性。

并思考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路径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七、教室作业(5分钟)请同砚们回答以下问题:1. 请简述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2. 诠释水的三态及相变过程。

3. 描述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路径及其重要性。

八、课后反思(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进修内容,思考自己对水和水蒸气的理解是否更加深入了?有哪些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水和水蒸气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能认识到水在地球上的重要性及其循环对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2.过程与方法:观察玻璃板上的水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蒸发;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感受、体验物态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探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玻璃板1块、1小杯清水、大的透明玻璃杯1只、(小组) 1小杯热水、铁勺2只、蜡烛1只、滴管1只。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图片:地面上会有一些积水。

天晴了,水洼里的水很快干了。

水洼里的水到哪里去了呢?1. 猜测:请同学们想一下水洼里的水到哪里去了?2. 说一说:有一部分会到空气中?你能用你的经验说说嘛?3. 画一画:水是怎样进入空气中的?(展示交流,说说自己画的想法)(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其一是利用情境引入课题,了解学生对于本课所学知识点的一些课前认知。

其二是为了呈现出学生思维的个性化。

严格地来说,水蒸发成水蒸气的过程是看不到的,但是让学生画出自己的想法,就是鼓励学生个性化地呈现自己的思维,把抽象的科学现象可视化展现。

)(二)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活动一:水到哪里去了1. 水进入空气时你们看的见吗?(教师在黑板上用水写“水”)2. 学生观察汇报。

3. 你想试一试,看一看吗?用手蘸一点水在玻璃板上画个圈过一段时间,观察玻璃板上水的变化4. 思考:水到哪里去了?(强调玻璃板不能吸水,突出水进入空气中了)5.水进入空气中时你看到了吗?6.小结:像这样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我们叫做蒸发。

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

(如果是无法验证的,那永远只能是猜想。

【教学设计】《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过程与方法:1、观察玻璃板中的水的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观察把一个玻璃杯扣在一个装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探究液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每组:装清水的烧杯1只(内装100ml水)、汤勺2只、滴管1只、蜡烛1盒、蜡烛1支、纸杯1个、纸巾等。

教师:大烧杯1个、小烧杯1个、暖水瓶、湿毛巾、冰镇饮料。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1、播放动画:谁偷走了水2、提问:大力虎一直看着水,并没有人接近水缸,但水缸里的水一直在减少,你们知道什么原因吗?预设:水跑到空气里了二、探究“水到哪里去了”。

3、过渡:这么多小朋友认为是水变成水蒸气跑到天上去了,想不想亲自试一试,看一看呀?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浅碟子水和一块玻璃板,组长用手蘸一点水在玻璃板上画个圈,其他同学睁大眼睛静静地观察玻璃板上水的变化,明白吗?好,开始。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5、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6、生汇报:(预设:水变干了。

水不见了。

圈圈不见了。

)7、提问:玻璃板又不能吸水,也就是说水没有渗进玻璃板里面,那水究竟跑哪里去了呢?7、生回答。

(预设:水跑到空气里去了)8、追问:水进入空气中还是原来的液态水吗?那是变成了什么?9、生回答。

(预设:不是。

变成了水蒸气了)10、追问:你们刚才看见水蒸气了吗?11、生回答。

12、继续追问:为什么看不见水蒸气啊?13、生回答。

(预设:微粒太小了。

)14、小结:太棒了你们。

水确实变成了一种看不见的气体,这种气体我们把它称作水蒸气。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实验一:1.请个小组组长领取实验器材。
2.请按照图片所示,舀半勺水在蜡烛上加热,小心铁勺烫手。
3.待将铁勺内的水分全部蒸发干后熄灭蜡烛,将铁勺放回置物箱中,上交实验器材。
4.小组内讨论并完成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一直铁勺同样装有水,但是不加热作为对照组。
交流实验记录单。
汇报交流:同学们,刚才的实验中你发现什么?
师:“既然我们知道了水会蒸发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妈妈要把我们的衣服晒在阳台上,而不是挂在室内呢?”
预设:学生回答通风,光照等原因。
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都知道,晒在室外是为了光照提高温度,从而加快水分的蒸发。”
连接语: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一起感受一下水蒸发……
出示课件,显示实验的要求:
学生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能够得出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变来的。摸一摸玻璃片是冰的,能得出,水蒸气遇冷凝结变成小水珠。
学生通过图片,讨论等方式纠正对于白烟的不正确认知。
总结归纳,知识梳理。收集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实验,启发学生善于观察身边科学现象。
三、迁移:(3)
学生通过对本课文的学习能实际举例加快水分蒸发与水蒸气重新变成水的简单应用。
生2:我看到了白色的烟,是水蒸气
教师连接语:刚才我们都说了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现在同学们却说,看到的白烟是水蒸气,这不矛盾啦?那这白烟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再做一个实验吧!
二.
如果学生在回答上一实验记录单时,看到了从铁勺内有白烟冒出,是水蒸气,则用水蒸气的性质进行反问,引起学生思考,铁勺上的白烟到底是什么,引出实验二。)
教学活动
(包括教和学两方面)
设计意图
(对照5E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具体要求)
一、参与(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单元教学内容概述】
《水和水蒸气》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第六课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和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认识,同时,通过对水的三态循环的观察和感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本单元共7课时,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温度和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第1课和第2课),主要培养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技能;认识到温度表示的是物体的冷热程度。

第二部分:逐步观察研究物质(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的(第3课-第7课)。

第3课、第4课“水结冰了”“冰融化了”探究的是水的液态和固态之间的变化;第5课、第6课“水珠从哪里来”“水和水蒸气”探究的是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第7课“水的三态变化”则让学生自主探究水在气态和固态之间怎样变化,并总结概括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

本课作为单元第六课教学内容,学生之前已经经历了“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由于温度变化,水和冰可以互相转化”及“杯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的探究学习。

本节课就是循着上节课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展开水和水蒸气的观察研究活动。

通过对“水哪里去了” 、“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空气中的水”这三部分的的探究、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理解水和水蒸气是如何互相转化的这个物质变化过程。

【本课时在单元中的位置】本课作为单元第六课教学内容,学生之前已经经历了“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由于温度变化,水和冰可以互相转化”及“杯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的探究学习。

本节课就是循着上节课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展开水和水蒸气的观察研究活动。

通过“水哪里去了”的探究、观察,讨论水从液态变成气态时是如何蒸发到空气中的,然后再通过“加热
能加快水蒸发”的观察活动,帮助理解水获得热量后能更快地从液态变为气态。

水会从气态再回到液态吗?当水蒸气变冷后会再变成水,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凝结。

当温暖、潮湿的空气很快变冷时,凝结便可能发生。

为了观察这一变化,引导学生将一个大而空的杯子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当杯子里的水蒸发时,水蒸气会凝结出现在大杯子内表面上(杯壁有许多小水珠)。

由此,学生可以对上节课中盛冰的玻璃杯外壁上形成的小水珠做出“新”的解释了:由于冰使盛冰容器的外壁变冷,于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停留在盛冰容器的外壁上,以及对“空气中的水”探究,让学生理解水和水蒸气是如何互相转化的这个物质变化过程。

为下节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关于“水”和“水蒸气”,学生已有许多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比如地上的水会干,湿头发用电吹风吹风后干得快,烧开水……。

由此,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水蒸气”、“蒸发”已经有了模糊的初步认识。

比如夏天衣服晾在太阳下很快会干、软的物质会变硬,对于诸如此类现象,有些学生可能会用“水蒸发了”去解释。

但是在他们的科学前概念中有着许多根深蒂固的错误认识,最典型的便是对于热水中冒出的“白汽”的认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白汽”便是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这个错误的前概念中隐含着两方面的信息:一是学生认为“白汽”是“气态”,其实“白汽”是“液态”;二是学生认为“白汽”是蒸发现象,其实“白汽”是凝结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将使学生对蒸发和凝结产生正确的认识,且能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作出解释。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浅盘子中的水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五、教学准备。

教师:为每组准备(浅碟子一只、半杯清水、记号笔一支、一个酒精灯、一盒火柴、不锈钢长柄汤勺2只、大的透明玻璃杯1只、小透明玻璃杯1只。

)相关Flash课件,一个热水壶。

学生:搜集蒸发和凝结的生活事实、相关资料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用Flash课件呈现:下雨后,地面上会有些水洼(积水)。

天晴了,水洼里的水会很快干了。

水洼里的水到哪里去了?
2、学生预测。

由此引出本课——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水和水蒸气》。

(板书课题)(二)探究“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

1、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所有的水都渗到泥土里了吗?我们一起做个试验验证一下。

请同学们根据桌上的实验用品分组设计实验。

学生思考后分组汇报。

【根据实验用品,学生会想到:在浅碟子(小透明玻璃杯或大透明玻璃杯)中倒入少许水,且不盖盖子,观察水会不会减少等类似的方法】2、教师提问:在做的过程中你们小组认为需要注意些什么?
(۞、用笔做好记录。

۞、把装水的碟子放在阳光下。

۞、过一段时间,观察碟子里水量的变化……)
3、学生实验,师巡视指导。

4、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预设:水没有了,水减少了。


5、教师提问:水既没有流出去,也没渗入碟中,它是以哪种方式减少的?
6、Flash课件演示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7、师引导得出结论:
(四)探究“水蒸气变成水”的现象。

1、Flash课件演示:水会蒸发成水蒸气跑入空中。

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一直在蒸发,因而空气中充满了看不见的水蒸气。

师:看到这种现象你会想到什么?
生预测.(大海河流里的水会不会越来越少?水蒸气会变成水吗?地球上的水会越来越少。

水还会变成雨水落下来......)
2、实验验证,课件出示实验方法要求:
۞、在桌面上放一只小杯子,里面加入一些热水。

۞、用一只大的玻璃杯,杯口朝下罩住盛水的小玻璃杯。

۞、观察发生的现象。

3、生分组实验,师巡视指导。

4、生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5、师相机总结板书:从水里蒸发出来的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杯就会冷却下来,变成人们看得见的水滴。

6、解释上节课遗留问题:杯壁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

7、Flash课件演示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深化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五)总结归纳,体验收获。

谈谈学习本课后你对水又有了那些新的认识。

(六)拓展延伸。

搜集水蒸气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哪些有利影响和哪些不利影响?。

七、板书设计。

水和水蒸气
水变成水蒸汽的过程,我们叫做蒸发。

遇热(蒸发)
水水蒸气
(凝结)遇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