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7 冰 水和水蒸气 |冀教版(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冰、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使用工具测量感官不易察觉到的物体某一特性的变化。

2.能通过实验探究使水的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3.能用二维图表形象的进行实验记录。

3.能从实验数据中分析出吸收或散失热量是物质状态变化的条件。

5.能在柱状图上找出不同物体状态的临界点。

6.愿意与其他同学讨论水的状态与温度的关系。

7、温度变化是物质状态哦发生改变的原因之一。

8、能说出水的冰点与沸点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观测水的三态变化,感受物质的状态是可以因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

难点:通过实验观测水的三态变化,感受物质的状态是可以因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

教学准备:

天平、温度计、烧杯、冰块、铁架台、酒精灯、表、记录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知道水是液体状态的,你们知道水还有哪些不同状态的吗?冰和水蒸气是不同状态的水,那么他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呢?(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化冰实验。

(1)师:今天我们要通过化冰比赛来认识一下水不同状态之间的变化过程。甲组的同学

和乙组采用不同的方法让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的冰融化,比一比谁快?甲组的同学把冰放在室

温下静置,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在冰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

时间,测量水的质量和温度并记录。乙组的同学用酒精灯加热,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冰

化成水及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停止加热,测量沸水的质量并记录;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观

察水会有哪些变化?

(2)学生分组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

(3)整理实验数据,根据实验记录表进行分析并汇报交流。

(4)讨论:

A、甲杯和乙杯中冰的状态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

B、甲杯与乙杯相比,由固态的冰化成液态的水的过程

哪一个过需要的时间更短些?为什么?

C、在什么条件下液态的水能够沸腾?

D、通过分析质量变化记录表,说一说甲杯和乙杯中的冰变化为不同状态时,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自己是怎样知道的?

(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6)教师小结: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

是可以改变的,如冰、水和水蒸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7)师:除水之外,很多常见物质也像水一样有三种状态,我们来看一看科学在线吧!教师讲解柱形图的阅读方法,并帮助学生解读数据。

2.物质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变化,这一性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是怎样被利用的?

(1)你知道有哪些变化是利用物质的三态变化?

(2)学生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7冰、水和水蒸气

受受

热热

水受热100 摄氏度水蒸气

教学反思:

水的三态变化一课主要是在前面学习水——水蒸气之间变化的基础上,重点是探究水变成冰和冰变成水蒸气。

水变成冰在我们北方的冬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学生很容易理解、接受,不用费太大的周折。但冰能否直接变成水蒸气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看是不常见的。

教材是以冬天湿衣服也能冻干为例进行探究活动,在备课我反复思考这个活动,总觉得衣服冻干这个生活现象离我们的孩子有点儿远,城里的孩子哪有机会观察到湿衣服冻干的情景。我努力的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他们的生活环境,这让我想到了夏天孩子们都要吃的雪糕。雪糕从冰箱里拿出来会明显的冒“白气”,这就是雪糕遇热直接气化成水蒸气,水蒸气又凝结成小水珠,也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相信这个现象孩子都应该注意到。虽然“白气”不是水蒸气,但在前面学习凝结时探究过“白气”的成因,所以很容易理解,并且这个现象更加形象直观。

在授课时,当问到“冰能直接变成水蒸气吗”?不出所料的,孩子们都说不可能。我便引起雪糕的例子,看到他们恍然大悟的样子,听着他们的窃窃私语“是啊,雪糕刚拿出来是冒气啊”、“对,真是这样的”。我知道他们理解了,相信了。这时再举出教材上的例子,学生就能想通了,即使没见过衣服冻干,他们有的想到了在奶奶家拖把结冰后没见化

冻却也干了的情况。

这样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仅将这一难点解决了,还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把抽象的科学现象转变为孩子熟悉的生活情景,在生活中发现科学,揭开科学的奥秘,能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科学成为有用的科学。这样的科学课才能真正的被孩子喜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