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精选千年包公观后感四篇
千年包公观后感
![千年包公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606723d195f312b3069a503.png)
千年包公观后感关于千年包公观后感范文篇一:关于千年包公观后感范文中国古代杰出的历史人物烂若繁星,千百年来,若论在大众中影响最为深广的人首推孔子,孔子之下的一人,在我看来,或许就要数到包拯了。
孔子是思想家,思想家的思想可以超越时空,成为全人类的财富。
包拯是封建王朝的一位实干型官员,除史书记载的政绩外,留下的主要文字是上书皇帝的“奏议”。
不管奏议怎样高明,政绩如何突出,最终都是为巩固封建王朝服务,但是,他的影响为什么也能跨越时空、超越阶层、传诸久远呢?那是因为,在那些卓越的政绩、作为政绩的思想基础的奏议背后,蕴藏着一种很宝贵的“包拯精神”。
要知道包拯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就有必要明了包拯的思想核心与性格特征,而这又需要对他的生平有一个大概了解。
包拯,字希仁,谥孝肃,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出生于淮南西路庐州合肥县解集乡包村(今安徽合肥所辖肥东县包公镇包村),包拯父亲有一定文化,做过小官,薄有田产。
小康之家耕读为本,这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包家亦不例外。
《肥东县志》上说:“包拯少年在乡读书,亦耕亦牧。
”天圣五年(公元1027)包拯进士及第后,曾经被朝廷两次授官,均因父母不愿随行而辞官尽孝,直到双亲病殁,守孝三年,才出任天长知县,时年38岁。
在地方,包拯担任过知县、知府、转运使等职。
在中央,他由权度支判官、监察御史里行、户部副使、御史中臣、三司使,一直做到枢密副使任上离世。
我们知道,北宋最高监察机关是御史中丞领导的御史台,最高财政机关是三司使领导的三司,最高军事机关是枢密使领导的枢密院。
枢密院是辅佐皇帝执行兵政的机构,在皇帝的总揽下,由宰相、副相、枢密使、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共同组成国家最高领导核心。
所以,包拯的职位是相当高的。
包拯的思想核心是忠君与民本的高度统一。
包拯具有鲜明的忠君思想。
在一封奏札里,包拯写道:“臣生于草茅,早从宦学,尽信前书之载,窃慕古人之为,知事君行己之方,有竭忠死义之分,确然素守,期以勉循”,而“骤被殊用,置诸侍从之列,擢处谏诤之班,臣于此时敢忘图报”!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一个出身既不高贵又缺少政治后台的人,能够被朝廷委以重任、视做心腹,这种感恩戴德的心理是不难理解的。
千年包公观后感【4篇】_观后感_
![千年包公观后感【4篇】_观后感_](https://img.taocdn.com/s3/m/3f41053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6e.png)
千年包公观后感【4篇】千年包公记录片是一部有教育意义的一部记录片,我们观看完之后一定会有很多感受,那么,1000字的千年包公该怎么写呢?来看看优秀的范文吧。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千年包公观后感1000字,欢迎阅读。
千年包公观后感1000字纪录片《千年包公》央视首播全景展现包公形象5月23上午,三集高清纪录片《千年包公》首映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包公园清风讲堂举行。
该纪录片力求精准展现宋代历史与包公形象,在短短几个月内,剧组采访了国内及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地的几十位包拯研究学者及宋史专家,坚持真实可靠可信的创作原则,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摒弃戏说,完全根据史实,进行人物再现与现实拍摄,力争呈现真实而生动的历史故事、有血有肉的包公新形象。
据了解,《千年包公》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和安徽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承制,历时一年制作完成。
该片于5月25日晚8点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并于5月27日晚9点25分在安徽卫视播出。
《千年包公》首映式暨新闻发布会现场《千年包公》自2019年8月正式开拍,剧组成员不顾高温酷暑与严寒冰冻,克服困难,奔波数万公里,先后到中国台湾、新加坡、河南开封、广东肇庆、浙江宁波、安徽天长、安徽合肥等十几个地区与城市,进行实景拍摄、专家学者釆访及历史再现,积累了大量素材与文献后,于2019年元月开始进入后期剪辑,数易其稿,找差补缺,力求为广大观众呈现一个最为丰满真实、清廉爱民的包公形象。
坚持廉洁奉公执政为民,坚持反腐倡廉依法治国,这既是民心所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必由之路。
包公事迹和包公精神流传、绵延千年不绝,并一直为百姓津津乐道,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廉洁公正的孜孜追求。
纪录片《千年包公》顺时而生,采用现代化的电视手段,为观众呈现全新故事场景与视觉享受,依托新颖的艺术形式展现包公精神的当代延续与传承,给观众以启迪。
据参与审片的专家学者评价,此片堪称国内近年来历史类纪录片中的精品力作。
XX年千年包公观后感
![XX年千年包公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e811076af1ffc4ffe47acd3.png)
XX年千年包公观后感XX年千年包公观后感包公原名叫包拯,北宋人,28岁考取进士,朝廷任命他为「大理评事」,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法院陪审员,级别很低。
又被任命过天长知县、州官、开封府尹、出使过契丹,还在财政、监察部门担任要职,.官至宰辅。
早在北宋时期,包拯就已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臣,包公的故事开始在民间流传。
包公为官清廉、言行一致、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形象深入人心,特别是他嫉恶如仇、执法无私、为民请命的精神,千百年来更获得无数民众的好感和钦佩,成为专制社会受到老百姓敬仰、被百姓称为“包青天”。
在包公的身上,凝聚了专制社会下老百性对于清官的企盼,和对社会公正的向往。
包公是非分明,同样赢得今天我们的喜爱,从此包拯这个名字永远的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XX年千年包公观后感5 月23上午,三集高清纪录片《千年包公》首映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包公园清风讲堂举行。
该纪录片力求精准展现宋代历史与包公形象,在短短几个月内,剧组采访了国内及台湾、新加坡等地的几十位包拯研究学者及宋史专家,坚持真实可靠可信的创作原则,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摒弃戏说,完全根据史实,进行人物再现与现实拍摄,力争呈现真实而生动的历史故事、有血有肉的包公新形象。
据了解,《千年包公》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和安徽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承制,历时一年制作完成。
该片于5月25日晚8点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并于5月27日晚9点25分在安徽卫视播出。
《千年包公》自XX年8月正式开拍,剧组成员不顾高温酷暑与严寒冰冻,克服困难,奔波数万公里,先后到台湾、新加坡、河南开封、广东肇庆、浙江宁波、安徽天长、安徽合肥等十几个地区与城市,进行实景拍摄、专家学者访及历史再现,积累了大量素材与文献后,于XX年元月开始进入后期剪辑,数易其稿,找差补缺,力求为广大观众呈现一个最为丰满真实、清廉爱民的包公形象。
坚持廉洁奉公执政为民,坚持反腐倡廉依法治国,这既是民心所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必由之路。
XX年观看千年包公观后感优秀范文
![XX年观看千年包公观后感优秀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a6f8ade79563c1ec4da71ad.png)
XX年观看千年包公观后感优秀范文观看千年包公观后感优秀范文—第1篇包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
包拯之名,成为清廉的象征。
“龙图包公,生平若何?肺肝冰雪,胸次山河。
报国尽忠,临政无阿。
杲杲清名,万古不磨。
”这诗句表达了人民对包拯的赞美。
包拯少时在城内香花墩读书,他28岁中进±,曾先后知天长、端州、瀛州、扬州、庐州、池州、开封等县、府,出使过契丹,还在刑部、兵部任过职,在财政部门做过副使、转运使、三司使,在监察部门做过御使、谏议大夫,最后做到枢密副使,成为朝廷的宰辅,死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孝肃。
他有“包待制”、“包龙图”的雅称。
老百姓更喜欢直呼“包公”。
包拯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产、巩固国防、举贤任能、为民请命,颇有政绩,是我国历史上的名臣,杰出的清官代表。
《宋史》云:“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闾里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 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进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又说「'拯性悄直,恶吏苛刻,务敦厚”;“与人不苟合,不会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包拯做过许多有益于百姓平民的好事,“不爱乌纱只爱民”,赢得了世人的敬仰。
宋代以来,关于包拯的口碑、话本小说、戏剧曲艺乃至当代的电影电视就演义了许许多多他清正廉明、刚直不阿的故事,演义的结果,使包公的形象更丰满,甚至神化、传奇化。
他成了人们寄托、祈望的理想人物。
对包拯形象的塑造和传扬始于其身前。
而源于宋代的话本并红火于元代的包公戏,自明清到近世,不断发展,推陈出新,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包拯断案的故事最为精彩,传播之广,溶进了人们炽热的“包公情”。
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
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
在开封时,开官府正门,使讼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诉曲直,杜绝奸吏。
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千年包公记录片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doc
![千年包公记录片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doc](https://img.taocdn.com/s3/m/0424c19eb90d6c85ec3ac6e0.png)
千年包公记录片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千年包公记录片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导语:据了解,《千年包公》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和安徽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承制,历时一年制作完成。
该片将于5月25日晚8点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并于5月27日晚9点25分在安徽卫视播出。
【千年包公记录片观后感精选范文1】包公,一个震古烁今、世代传颂的名字。
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包公集清官、忠臣、名探、神袛于一体,成为公平与正义的化身,是万民景仰的“包青天”。
在民间传说、戏曲舞台和影视剧中,他不仅秉公执法、断案如神,还能上天入地、服妖降魔,代表着中国民间传统中的最高人格化期许,千百年来,无人与之比肩。
然而,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包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为什么他在华人世界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他对后世的影响为何如此之久之大?今天上午,在合肥包公祠举行的三集高清纪录片《千年包公》首映式上,来自北京和安徽两地的各界人士分享了该片带来的震撼和启迪。
纪录片《千年包公》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央视纪录频道和安徽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承制。
摄制团队自2015年5月开始策划调研,同年8月正式开拍,历时一年奔波数万公里,先后奔赴国内的台湾地区、河南开封、广东肇庆、浙江宁波、安徽天长,以及国外的新加坡等地,进行实景拍摄、专家学者釆访及历史再现,力图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生动的包公形象。
中央纪委宣传部正局级纪检员、监察专员阎群力,安徽省纪委副书记车建军,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总编辑庄保斌,央视纪录频道节目管理部主任石世仑共同为《千年包公》启播。
首映式上,安徽省纪委常委、省监察厅副厅长、《千年包公》总监制张志宏在致辞中说,合肥是包公故里,包公是历代清官的典范。
“今天我们拍摄制作《千年包公》电视纪录片,就是立足充分挖掘优秀传统廉政文化,探索新形势下引导党员干部向善向上、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廉政文化建设新路径。
《千年包公》观后感1000字五篇
![《千年包公》观后感1000字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c1fa58b0717fd5370cdc3c.png)
《千年包公》观后感1000字五篇《千年包公》观后感1000字一4月份时候,去了一次开封,有幸到包公祠游览。
小时候看过《三侠五义》对这个黑面月牙胎记的大胡子一直很敬仰。
现在包公祠是为了发展经济重修的,一进去就是浓重的石膏和漆味,估计除了地皮是原来老包家的,其他都是新建的。
但是这有什么关系,来这里是看个文化,听听导游的讲解,了解一下历史,感受这位在中国历史上最享有盛名的清官的人文情怀。
前后三进房,第一进是包公的坐像,五柳长须,面如黑炭,长眉如鬓,正气凛然。
第二进,陈列是包公的一些文献典籍,还有包公墓出土的瓷器、木碗等。
包公平生只写过一首五律:“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大意是说,做人要光明正大,就像茂盛直挺的木材应该做房屋的栋梁,精炼的钢料决不应去做铁,我应该做一个无愧史书教诲的清官。
包公主张从提高个人修养的角度来保持廉洁,这和诸葛亮主张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有相似之处,但从实际操作起来却有些困,人毕竟是社会人,人是社会中的人,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当一名公务人员在处理政务的时候。
多少牵扯到某些人的切身利益关系,所以很多人就要把这个利益最大化,于是,我们就面对很多的人情关、情感关、金钱关、美色关等等。
当这个社会把这个潜规则都默认以后,人与人之间就没有以诚相待了,现在正在热映的电视剧《心术》讲述医患矛盾,当主人公谷超华的手术引发患者隐性心脏病,导致病人死亡。
死者家属就说:“为什么手术失败,就是因为医生没上心,为什么不上心,因为没送红包。
”一个潜规则被整个社会都默认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所以看到很多落马的贪官都说:“人情往来,不收就不能融入到这个社会当中去,人与人交往隔着一层。
”以这个借口做开脱却也是不对的。
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却是这个社会腐败的根源,诚如朱镕基说:“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生明,明生廉,廉生威。
《千年包公》观后感范文
![《千年包公》观后感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efc3db59b6648d7c1c746f8.png)
千年包公》观后感范文三集纪录片《千年包公》定于5月25日晚8点在央视纪录频道首播。
5月27日晚9点20在安徽卫视播出。
下面了关于《千年包公》观后感范文,欢迎参考借鉴!《千年包公》观后感范文一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和安徽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承制的三集高清纪录片《千年包公》,将于5月25日20时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
和以往包公题材的电视文艺作品不同,纪录片《千年包公》坚持真实可靠可信的创作原则,创作团队摒弃戏说,在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后,进行人物再现与现实拍摄,力争呈现一个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包拯形象。
该片于xx 年5 月策划调研立项,xx 年8 月正式开拍。
创作团队先后到新加坡、台湾地区、河南开封、广东肇庆、浙江宁波、安徽天长、安徽合肥等地,进行实景拍摄及历史再现,采访了几十位包拯研究学者及宋史专家,积累了大量文献与素材。
xx 年1 月,进入后期剪辑阶段,创作团队查漏补缺,数易其稿。
《千年包公》共分三集,每集45 分钟。
第一集《清心直道》,从包拯青少年时期的故事、包拯出仕时明志诗、包拯家训等角度,讲述了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个性形成的原因; 第二集《铁面无私》,讲述包拯任监察御史及开封府尹等官职时,不畏权贵,弹劾贪官污吏及皇亲国戚的历史故事,其中以“七弹王逵”“六弹张尧佐”“断冷清案”最为精彩; 第三集《以民为本》,通过“断牛舌案” “匿金案” “不持一砚归”等历史故事,阐释了包拯以民为本、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的为官为政思想。
《千年包公》观后感范文二包公,一个震古烁今、世代传颂的名字。
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包公集清官、忠臣、名探、神袛于一体,成为公平与正义的化身,是万民景仰的“包青天”。
在民间传说、戏曲舞台和影视剧中,他不仅秉公执法、断案如神,还能上天入地、服妖降魔,代表着中国民间传统中的最高人格化期许,千百年来,无人与之比肩。
然而,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包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为什么他在华人世界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他对后世的影响为何如此之久之大?今天上午,在合肥包公祠举行的三集高清纪录片《千年包公》首映式上,北京和安徽两地的各界人士分享了该片带来的震撼和启迪。
千年包公纪录片观后感精选(3篇)(最新篇)
![千年包公纪录片观后感精选(3篇)(最新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ab432210a6f524ccbf857e.png)
千年包公纪录片观后感精选(3篇)千年包公纪录片观后感精选(3篇)观后感观后感怎么写电影观后感大全毛丰美观后感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三集纪录片《千年包公》通过再现真实的包公故事,寻访包公精神的当代体现,力求在观众心里树立一位真实可信的清官而非戏说的包公形象。
以下是关于千年包公观后感。
千年包公观后感_400字包拯清廉不私令人起敬,但更让我佩服的还有他的不党。
历朝历代的大臣常有党争,朝臣常因一党之私不顾天下之利,北宋当时是因范仲淹变法引起的新旧之争。
包拯是守旧派大臣举荐进京的,不但在范仲淹当政时敢于弹劾其新政的弊端,还能在其失势后其负责科举考试。
用恩格斯纪念马克思的话来说包拯也很合适,“他一生有过无数敌人,但没有一个是私敌”。
包拯虽对官吏严苛,但对百姓忠恕,人们也并不觉得高高在上,民间虽尊其为“包青天”,但也常亲切的叫他“老包”。
一些地方农村的包公祠就名为“老包殿”。
看包拯的资料,有一幕让我印象尤深:包拯六次弹劾“国丈”张尧佐,他是仁宗宠妃的伯父,虽为人平庸,但大权独揽,屡居高位,包拯直言其为“盛世垃圾,白昼魔鬼”。
有一次包拯说到激动之时,一下没收住,溅了仁宗一脸吐沫星子,仁宗一气之下,拂袖而去。
回到宫中对张贵妃发火,“包拯向前说话,直吐我面,汝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汝岂不知包拯御使乎”真是对可爱的君臣。
百姓皆知包拯的清廉敢谏,但少有人感念仁宗的博大胸怀。
包拯敢打“大老虎”,原因即在此。
千年包公观后感_600字历史上真实的包公以孝、刚、廉、明著称,后来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包公以善断狱案闻名,被誉为折狱断案“箭垛式人物”、“东方的福尔摩斯”,并形成独特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包公司法文化。
以包公为代表的司法文化历经千年,其重要价值在于它树立起清正廉洁司法官员的崇高形象,有利于提高司法工作者的素质;它倡导社会正义的价值取向,有利于推动依法治国。
包公司法文化应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但有人认为清官司法突出个人,抹杀制度的重要性。
XX年有关千年包公纪录片观后感优秀篇
![XX年有关千年包公纪录片观后感优秀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f9514352d380eb62946de1.png)
XX年有关千年包公纪录片观后感优秀篇千年包公纪录片观后感《千年包公》力求精准展现宋代历史与包公形象,在短短几个月内,剧组采访了国内及台湾、新加坡等地的几十位包拯研究学者及宋史专家,坚持真实可靠可信的创作原则,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摒弃戏说,完全根据史实,进行人物再现与现实拍摄,力争呈现真实而生动的历史故事、有血有肉的包公新形象。
据了解,《千年包公》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和安徽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承制,历时一年制作完成。
该片将于5月25日晚8点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并于5月27日晚9点25分在安徽卫视播出。
《千年包公》自XX年8月正式开拍,剧组成员不顾高温酷暑与严寒冰冻,克服困难,奔波数万公里,先后到台湾、新加坡、河南开封、广东肇庆、浙江宁波、安徽天长、安徽合肥等十几个地区与城市,进行实景拍摄、专家学者釆访及历史再现,积累了大量素材与文献后,于XX年元月开始进入后期剪辑,数易其稿,找差补缺,力求为广大观众呈现一个最为丰满真实、清廉爱民的包公形象。
坚持廉洁奉公执政为民,坚持反腐倡廉依法治国,这既是民心所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必由之路。
包公事迹和包公精神流传、绵延千年不绝,并一直为百姓津津乐道,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廉洁公正的孜孜追求。
纪录片《千年包公》顺时而生,采用现代化的电视手段,为观众呈现全新故事场景与视觉享受,依托新颖的艺术形式展现包公精神的当代延续与传承,给观众以启迪。
据参与审片的专家学者评价,此片堪称国内近年来历史类纪录片中的精品力作。
千年包公纪录片观后感“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及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反映一代清官包拯铁面无私、执法如山、亲民爱民的纪录片《千年包公》首映式及新闻发布会于XX年5月24日上午在包公的家乡合肥召开。
此次首映式选址在合肥包公园的清风讲堂,是十分有意义,清风讲堂地处合肥包公园。
观看千年包公观后感和心得体会范文汇总篇
![观看千年包公观后感和心得体会范文汇总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e665a0f90f76c661371a83.png)
观看千年包公观后感和心得体会范文汇总篇1、千年包公观后感范文包公,一个震古烁今、世代传颂的名字。
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包公集清官、忠臣、名探、神袛于一体,成为公平与正义的化身,是万民景仰的“包青天”。
在民间传说、戏曲舞台和影视剧中,他不仅秉公执法、断案如神,还能上天入地、服妖降魔,代表着中国民间传统中的最高人格化期许,千百年来,无人与之比肩。
然而,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包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为什么他在华人世界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他对后世的影响为何如此之久之大?今天上午,在合肥包公祠举行的三集高清纪录片《千年包公》首映式上,来自北京和安徽两地的各界人士分享了该片带来的震撼和启迪。
纪录片《千年包公》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央视纪录频道和安徽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承制。
摄制团队自XX 年5月开始策划调研,同年8月正式开拍,历时一年奔波数万公里,先后奔赴国内的台湾地区、河南开封、广东肇庆、浙江宁波、安徽天长,以及国外的新加坡等地,进行实景拍摄、专家学者釆访及历史再现,力图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生动的包公形象。
中央纪委宣传部正局级纪检员、监察专员阎群力,安徽省纪委副书记车建军,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总编辑庄保斌,央视纪录频道节目管理部主任石世仑共同为《千年包公》启播。
首映式上,安徽省纪委常委、省监察厅副厅长、《千年包公》总监制张志宏在致辞中说,合肥是包公故里,包公是历代清官的典范。
“今天我们拍摄制作《千年包公》电视纪录片,就是立足充分挖掘优秀传统廉政文化,探索新形势下引导党员干部向善向上、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廉政文化建设新路径。
”央视纪录频道节目管理部主任、《千年包公》监制石世仑表示,纵观包公的一生,可以用16个字来总结,那就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嫉恶如仇”。
他说:“在《千年包公》中,我们力图透过包公来展示中国优秀的廉政文化,纪录片对历史的正本清源价值得以凸显。
XX年合格党员观看千年包公观后感
![XX年合格党员观看千年包公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fa2d1d8fe4733687f21aa51.png)
XX年合格党员观看千年包公观后感【XX年合格党员观看千年包公观后感1】今天按照单位组织要求观看了纪录片《千年包公》,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做一些检讨。
身为党员干部要敢于唱“黑脸”、当“包公”,严把查找问题、谈心交心、自我剖析、民主生活会质量、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六个关口。
包公何许人?乃北宋名吏,古往今来知名度最高的官员,以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而著称于世。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治“四风”,徐守盛强调敢于唱“黑脸”、当“包公”,就是希望各级领导干部发扬包公公正、廉洁、无私、不畏难的精神,在实践活动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发扬包公公正不阿的精神。
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既是“医生”也是“病人”,既是活动推进者也是行为主体人。
《荀子·正论》曰:“故上者下之本也……上公正则下易直矣。
”只有领导干部做到公正不阿,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动真格,才能树立起上行下效的良好风范,才能有各级各地出动实招的生动局面。
发扬包公两袖清风的精神。
中央提出整治“四风”,剑指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直击要害,深得人心。
整治四风,弘扬廉洁自律精神,关键在于一“弱”一“强”、一“破”一“立”。
弱,就是弱化官员的意识;强,就是强化公仆意识,在清正廉洁中服务人民才能取信于民。
破,就是改变奢靡浪费的恶习;立,就是树立党性纯洁的理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发扬包公铁面无私的精神。
无私方能无我,无我方能尽心尽责。
没有私心,没有私利,才能从大局出发,从党的利益出发,触及灵魂,触及核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敢于亮短揭丑的态度、以治病救人的担当,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对照党纪条规,严肃认真地查找“四风”上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原因,认真加以整改,使干部作风状况有一个大的改变。
发扬包公永不畏难的精神。
整治四风也好,转变作风也好,出汗排毒也好,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内在的外部的、上面的下面的难题,搞不好就会前功尽弃,甚至害党害国。
千年包公观后感【5篇】
![千年包公观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d3491d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d.png)
千年包公观后感【5篇】 下⾯是由店铺整理的结合两学⼀做千年包公观后感,欢迎阅读。
更多相关结合两学⼀做千年包公观后感,请关注本栏⽬。
【结合两学⼀做千年包公观后感⼀】 包公既是⼀个真实的历史⼈物,⼜是⼀个经过百姓传说及⽂⼈加⼯的艺术⼈物。
作为特定⼈物的形象塑造有不同的需求与功⽤。
以往包公题材的电视⽂艺作品基本反映的是其艺术形象,⽽且不断增加其戏说成分。
前不久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播电视台联合摄制,虞国芳、于继勇担任总导演,在中央 9频道播放的三集纪录⽚《千年包公》,按照真实可靠可信的创作原则,进⾏⼈物再现与现实拍摄,成功呈现出⼀个有⾎有⾁、可亲可敬的包公历史形象。
拍摄⼀部好的纪录⽚,重要的标准是真实与⽣动。
这部⽚⼦根据史实,反映包公⼀⽣重要事迹,如家风家训、辞官尽孝、拜师交友、清⼼直道、严格执法、直⾔敢谏、惩治腐败、智慧断案,关⼼民瘼、减轻赋税、打井退砚等,都有历史依据。
但毕竟历史跨越千年,所存真实资料不多,如何使其⽣动,使⼈耐看,是⼀⼤难题。
我认为编剧导演解决此难题,主要采取了三种⼿法,即古今穿梭、点⾯结合、画龙点睛。
关于古今穿梭。
民间流传很多包公故事,⼜有⼀些纪念活动和历史遗迹,由此与历史事实巧妙关联穿梭。
如,讲现实合肥包村、包公祠引出包公家世祖先及尽孝,讲开封府、包公墓引出包公科举、从政及家训,讲肇庆、池州等地遗迹引出包公在本地的从政业绩,讲包公的祭祀及被神化、戏化引出包公历史原型。
通过古今穿梭,波浪起伏,动⼈⼼弦。
关于点⾯结合。
以中华传统⽂化及宋代历史为背景,以包公历史事迹为主线,联系今天反腐倡廉的时代要求,突出包公为官26载,⼀⾝正⽓、两袖清风、铁⾯⽆私、执法如⼭的清官形象,同时分⽚三集:《清⼼直道》、《铁⾯⽆私》、《以民为本》,⽐较集中、典型地反映了包公修⾝律⼰、刚直不阿、治国爱民的⽣动事迹与思想。
关于画龙点睛。
该⽚⼀⽅⾯运⽤影视剧⼿法再现包公历史形象,另⼀⽅⾯安排了阵容较⼤的⽔准较⾼的专家学者点评,边演边评,夹叙夹议。
记录片千年包公观后感
![记录片千年包公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06e61bc67ec102de2bd89be.png)
记录片千年包公观后感导语:包公以清廉刚正形象传世。
(1)记录片千年包公观后感5月23日上午,廉政文化传播与建设创新暨“包公杯”经验与启示研讨会举行。
会议通报了第四届“包公杯”反腐倡廉曲艺作品征集活动优秀作品名单。
中央纪委宣传部正局级纪检监察专员阎群力,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董耀鹏,中国曲协副主席马小平;省纪委副书记车建军,省纪委常委、省监察厅副厅长张志宏等出席会议。
中国曲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黄群主持会议。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汪学致致辞。
相关领导、专家学者、曲艺演员和作者在会上作了交流研讨。
据悉,由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共合肥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牵头主办的第四届“包公杯”反腐倡廉曲艺作品征集活动终审结果已产生。
在公证员的全程监督下,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轮遴选,最终产生一等作品2篇、二等作品4篇、三等作品8篇和优秀作品18篇。
相关优秀作品还将于5月24日下午在合肥大剧院集中展演。
汪学致说,我们连续举办四届“包公杯”全国反腐倡廉曲艺作品征集活动,屡创征稿数量、曲种之最,在全国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向全国人民宣传了包公清廉文化,展示了合肥建设发展成就和廉洁、文明、高效的新风貌,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弘扬正气、鞭挞腐败,营造“尊廉崇廉倡廉”的社会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2)记录片千年包公观后感昨日根据要求,我在网上观看了千年包公,现在谈谈我的看法。
近年来,中央纪委已通过多种方式,推广古今正面典型。
自xx年5月22日起,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及客户端围绕“中国传统中的家规”,相继刊发《郑义门:孝义传家九百年》等二十多个专题,弘扬传统家规文化。
至于包拯所处的北宋,则是个偃武修文的朝代,史书记载:“帝深恶赃吏,内外官赃罪,多至弃市。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杨国宜在纪录片介绍:“赵匡胤对贪官污吏是非常痛恨,因此在开宝元年,改元的时候应该大赦,可是,大赦中十恶不赦,特别是对贪官污吏不能赦。
千年包公观后感优秀7篇
![千年包公观后感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9dc35b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f.png)
观看千年包公观后感篇一包拯家训如下:“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乡,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昭后世(公元一千九百九十七年中秋赵朴初敬书)”。
体现了我们祖先的信仰。
信仰天地君亲师。
拆开来讲,天地属于精神世界至高无上的神灵,主宰人们的命运,排在第一位。
例如,人们一遇上自然灾害,就祈天保佑,干了坏事,怕天雷打。
中国人是个很世俗的民族,即使对“天地”这样高远玄渺的神灵,也结合到现实来理解,如,皇天后土养育了人们,靠天吃饭、顺应天时,天意不可违,等等。
正因为信仰,才有祭天、祭地,现在北京还有天坛、地坛,都是祭天祭地的专门场所。
第二位的信仰是君,即国君,国王,国家。
到西汉董仲舒干脆将皇帝附会成“天子”,天的儿子,上天派来管理老百姓的,杜撰出“君权神授”的理论,以便让老百姓服服帖帖,天威不可犯。
同时,对皇帝也有制约作用,替天行道,不可乱来。
因此,要孝顺父母,孝敬祖宗。
用现代的一首歌曲《酒干倘卖无》最好解释:“没天哪有地,没地哪有你,没你哪有我……”,把这些信仰对象都串起来了。
中国人敬祖宗有专门的祖庙、宗祠,祖坟,制度和体制上有宗族、五服、族长、族田、族产以及族规等等。
中华民族之所以延绵五千年生生不息,起根本作用的是家族、宗族的'凝聚力。
国家灭亡了,家族的规矩和体制还在,家国一体,国家的基因寄存在家族中,家族宗族发展壮大、扫平四方又可以建立国家。
西方没有中国这样的家族,国家灭亡了,一般无法复兴。
第四位的信仰是师,这也是源于儒家的伦理道德,“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小处看,开我蒙童,启我智慧,从大处讲,传承文化,弘扬文明。
因此,师的地位很高。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重教育,重文化,重传承,中国人受益极大。
《千年包公》观后感观后感900字<三>篇二《千年包公》全片共三集。
第一集《清心直道》,介绍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个性形成的原因;通过包拯家训以及包氏后人对他的怀念,突出包拯清正廉洁家风对世人的深刻影响。
千年包公观后感范文
![千年包公观后感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c460c700242a8956bece4f0.png)
千年包公观后感范文额头上有月亮,皮肤呦黑世人对包公最直观的评价,四海之广,不患无贤,而患在信用之不至尔。
这是包公自己写的诗,包公一生公正、公明为人民做主,为了纪念包公,倡导为官清廉拍摄的纪录片《千年包公》,你们看过后有什么感悟?下面是的关于千年包公观后感,欢迎阅读!纪录片《千年包公》共分《清心直道》、《铁面无私》、《以民为本》三集,每集45分钟。
通过再现真实的包公故事,寻访包公精神的当代体现,力求在观众心里树立一位真实可信的清官而非戏说的包公形象。
这部纪录片自xx年5月开始筹划,历时一年,期间剧组先后前往台湾、新加坡、河南开封、安徽合肥等地进行实景拍摄,并采访了几十位包拯研究学者及宋史专家。
千年包公观后感_第1篇历史上真实的包公以孝、刚、廉、明著称,后来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包公以善断狱案闻名,被誉为折狱断案“箭垛式人物”、“东方的福尔摩斯”,并形成独特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包公司法文化。
以包公为代表的司法文化历经千年,其重要价值在于它树立起清正廉洁司法官员的崇高形象,有利于提高司法工作者的素质;它倡导社会正义的价值取向,有利于推动依法治国。
包公司法文化应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但有人认为清官司法突出个人,抹杀制度的重要性。
这种观点从法治理论上来说是正确的。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们保护正当利益要通过健全法制,而不必祈求清官。
但将制度与个人割裂或对立起来也是不现实的。
任何制度都要靠人实行,选好人、用好人才能执好法。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必须用好人。
有包公式的清官才能执好法。
我们所说的清官品德与严格执法实际是统一的。
当今执法中的问题,不少不是制度问题,而是官德失范问题。
所以我们既要强调为政之制,也要重视为官之德。
另外,包公的严格执法有着更深一层的含义,这就是追求社会正义。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权者可以官官相护或以权枉法,而处于社会底层的小民在经历了无数次抗争失败、问题仍得不到公正的解决时,便把希望寄托在包公一类的清官身上,希望讨个“说法”即公理。
XX年千年包公观后感1000字4篇
![XX年千年包公观后感1000字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85bdb4ccbff121dd3683b6.png)
XX年千年包公观后感1000字4篇千年包公观后感1000字纪录片《千年包公》央视首播全景展现包公形象5月23上午,三集高清纪录片《千年包公》首映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包公园清风讲堂举行。
该纪录片力求精准展现宋代历史与包公形象,在短短几个月内,剧组采访了国内及台湾、新加坡等地的几十位包拯研究学者及宋史专家,坚持真实可靠可信的创作原则,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摒弃戏说,完全根据史实,进行人物再现与现实拍摄,力争呈现真实而生动的历史故事、有血有肉的包公新形象。
据了解,《千年包公》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和安徽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承制,历时一年制作完成。
该片于5月25日晚8点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并于5月27日晚9点25分在安徽卫视播出。
《千年包公》首映式暨新闻发布会现场《千年包公》自XX年8月正式开拍,剧组成员不顾高温酷暑与严寒冰冻,克服困难,奔波数万公里,先后到台湾、新加坡、河南开封、广东肇庆、浙江宁波、安徽天长、安徽合肥等十几个地区与城市,进行实景拍摄、专家学者釆访及历史再现,积累了大量素材与文献后,于XX年元月开始进入后期剪辑,数易其稿,找差补缺,力求为广大观众呈现一个最为丰满真实、清廉爱民的包公形象。
坚持廉洁奉公执政为民,坚持反腐倡廉依法治国,这既是民心所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必由之路。
包公事迹和包公精神流传、绵延千年不绝,并一直为百姓津津乐道,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廉洁公正的孜孜追求。
纪录片《千年包公》顺时而生,采用现代化的电视手段,为观众呈现全新故事场景与视觉享受,依托新颖的艺术形式展现包公精神的当代延续与传承,给观众以启迪。
据参与审片的专家学者评价,此片堪称国内近年来历史类纪录片中的精品力作。
电视纪录片《千年包公》首映式在合肥举行还原真实包公5月24日上午,电视纪录片《千年包公》首映式暨新闻发布会举行。
中央纪委宣传部正局级纪检监察专员阎群力,中国曲协副主席马小平,中国曲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黄群;省纪委副书记车建军,省纪委常委、省监察厅副厅长张志宏,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总编辑庄保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钟俊杰,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汪学致等出席首映式。
千年包公观后感学习心得【精选3篇】.doc
![千年包公观后感学习心得【精选3篇】.doc](https://img.taocdn.com/s3/m/37726ec1b84ae45c3a358c11.png)
千年包公观后感学习心得【精选3篇】千年包公观后感学习心得【精选3篇】导语:《千年包公》由虞国芳、于继勇担任总导演。
千年包公观后感【1】《千年包公》力求精准展现宋代历史与包公形象,在短短几个月内,剧组采访了国内及台湾、新加坡等地的几十位包拯研究学者及宋史专家,坚持真实可靠可信的创作原则,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摒弃戏说,完全根据史实,进行人物再现与现实拍摄,力争呈现真实而生动的历史故事、有血有肉的包公新形象。
据了解,《千年包公》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和安徽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承制,历时一年制作完成。
该片将于5月25日晚8点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并于5月27日晚9点25分在安徽卫视播出。
《千年包公》自8月正式开拍,剧组成员不顾高温酷暑与严寒冰冻,克服困难,奔波数万公里,先后到台湾、新加坡、河南开封、广东肇庆、浙江宁波、安徽天长、安徽合肥等十几个地区与城市,进行实景拍摄、专家学者釆访及历史再现,积累了大量素材与文献后,于元月开始进入后期剪辑,数易其稿,找差补缺,力求为广大观众呈现一个最为丰满真实、清廉爱民的包公形象。
坚持廉洁奉公执政为民,坚持反腐倡廉依法治国,这既是民心所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必由之路。
包公事迹和包公精神流传、绵延千年不绝,并一直为百姓津津乐道,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廉洁公正的孜孜追求。
纪录片《千年包公》顺时而生,采用现代化的电视手段,为观众呈现全新故事场景与视觉享受,依托新颖的艺术形式展现包公精神的当代延续与传承,给观众以启迪。
据参与审片的专家学者评价,此片堪称国内近年来历史类纪录片中的精品力作。
千年包公观后感【2】5月24日上午,电视纪录片《千年包公》首映式暨新闻发布会举行。
中央纪委宣传部正局级纪检监察专员阎群力,中国曲协副主席马小平,中国曲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黄群;省纪委副书记车建军,省纪委常委、省监察厅副厅长张志宏,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总编辑庄保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钟俊杰,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汪学致等出席首映式。
小学教师千年包公观后感
![小学教师千年包公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fa52d4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ab.png)
小学教师千年包公观后感《千年包公》我觉得拍得非常不错,故事从包公小时候家风讲起一直到包公对后人的影响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师千年包公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小学教师千年包公观后感篇一最近教育局组织观看了大型反腐文献纪录片《千年包公》,它里面宣扬的廉洁、修身、勤政的思想以及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早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它对我们当前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
观看《千年包公》的最大感受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就必须坚持严字当头、不走过场。
如果走过场,放松要求,就会成为滋生腐败的土壤,就会出现被苍蝇叮食的裂缝,甚至损害党的威信和形象。
那么作为一名基层教科研工作者,我又该怎样落实严字当头,加强自身党风廉政建设呢?首先,严字当头、从严要求,必须从思想入手。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
工作作风转变的前提在于认识水平的提高,在于思想理论的自觉。
作风问题,说到底就是我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是政治理想的体现。
所以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要从思想入手,从源头抓起,按照教育局的规定学好规定的内容,自觉强化党性修养、品德修养和党纪观念,真正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思想和行动中。
其次,严字当头、从严要求,必须坚定理想。
我们要牢固树立为基层服务、为党的事业献身的理想志向。
踏实工作,乐于奉献,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做服务于民的党员。
同时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全局利益和局个人利益的关系,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服务。
第三,严字当头、从严要求,必须要树立责任意识,勇于担当。
作为一名基层教科研工作者,要树立责服务意识,乐做好本职工作,替基层教师分忧解难。
作为党员干部,应该时刻牢记肩负的职责,应该尽自已最大努力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保持奋进不息的精神,为党的事业发展多尽一份责任,多贡献一份力量。
最后,严字当头、从严要求,还必须有自己的做人原则,坚守道德底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年精选千年包公观后感四篇
XX年千年包公观后感
看完《包公案》,心中充满了对包公的敬佩,包公他真是判案如神啊,每一个案子都那么神奇,他的判断都那么精准。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不畏皇权斩国舅的故事。
曹二国舅是一个非常蛮横不讲理的人,虽然他只是国舅,可是他的胆子比皇上还大呢,看见有漂亮的女子,他就强行抢去,这不,又看到袁秀才的妻子张氏美貌动人,她就把袁秀才逼死,抢走了他的妻子。
谁知道袁秀才的冤魂找到了包公,包公将曹二国舅判为死刑,释放了冤枉的曹大国舅。
这个故事中的曹大国舅原来就是八仙过海中的八仙之一的曹国舅,太有趣了。
看了这个故事,我更加佩服包公了,他不徇私情,大公无私,皇亲犯罪与老百姓同罪,不怕得罪人。
看完了这本书,我很钦佩包公,同时我也希望现在也能有这样正直的好官,不求钱财,只讲真理,为民办案,公正无私。
XX年千年包公观后感
5月24日上午,电视纪录片《千年包公》首映式暨新闻发布会举行。
中央纪委宣传部正局级纪检监察专员阎群力,中国曲协副主席马小平,中国曲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黄群;省纪委副书记车建军,省纪委常委、省监察厅副厅长张志宏,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总编辑庄保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钟俊杰,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汪学致等出席首映式。
据悉,三集高清电视纪录片《千年包公》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
纪录片运用先进的纪录片创作理念,通过再现真实的包公故事,寻访包公精神的当代体现。
央视纪录频道定于XX年5月25日20:00起连续三天播出。
据了解,和以往包公题材的电视文艺作品不同,纪录片《千年包公》坚持真实可靠可信的创作原则,完全根据史实,摒弃戏说,进行人物和实景再现,向观众呈现一个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包拯形象。
全片共三集,第一集《清心直道》介绍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个性形成的原因,通过包拯家训以及包氏后人对他的怀念,突出包拯清正廉洁家风对世人的深刻影响;第二集《铁面无私》在真实历史文献基础上用影视剧手法再现“七弹王逵”“六弹张尧佐”与“断冷清案”等
典型史迹,突出包拯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的可贵精神;第三集《以民为本》通过“断牛舌案”“匿金案”“陈州折变”“不持一砚归”等历史故事,展现包拯以民为本,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的为官为政思想。
XX年千年包公观后感
习惯了额头上“长月牙儿”的断案天才,真实的包拯究竟是什么形象?今晚八点,三集纪录片《千年包公》将在央视纪录频道首播。
该片摄制组走访国内外十几个地区和城市,全根据史实,进行人物再现与现实拍摄,力争呈现一个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包拯形象。
昨日,该片首映式在清风阁清风讲堂举行。
据悉,该片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历时一年。
和以往包公题材的电视文艺作品不同的是,纪录片《千年包公》坚持真实可靠可信的创作原则,摒弃戏说。
纪录片共分清心直道、铁面无私、以民为本三集,每集45分钟,叙述包拯任监察御史及开封府尹等官职时,弹劾贪官污吏及皇亲国戚的故事,“七弹王逵”、“六弹张尧佐”“匿金案”、“陈州折变”、“不持一砚归”等深入人心的历史真实事件。
《千年包公》自XX年8月正式开拍,剧组成员奔波数万公里,先后到台湾、新加坡、河南开封、广东肇
庆、浙江宁波、安徽天长、安徽合肥等十几个地区与城市,进行实景拍摄、专家学者釆访及历史再现。
XX年千年包公观后感
包公,一个震古烁今、世代传颂的名字。
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包公集清官、忠臣、名探、神袛于一体,成为公平与正义的化身,是万民景仰的“包青天”。
在民间传说、戏曲舞台和影视剧中,他不仅秉公执法、断案如神,还能上天入地、服妖降魔,代表着中国民间传统中的最高人格化期许,千百年来,无人与之比肩。
然而,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包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为什么他在华人世界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他对后世的影响为何如此之久之大?今天上午,在合肥包公祠举行的三集高清纪录片《千年包公》首映式上,来自北京和安徽两地的各界人士分享了该片带来的震撼和启迪。
纪录片《千年包公》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央视纪录频道和安徽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承制。
摄制团队自XX 年5月开始策划调研,同年8月正式开拍,历时一年奔波数万公里,先后奔赴国内
的台湾地区、河南开封、广东肇庆、浙江宁波、安徽天长,以及国外的新加坡等地,进行实景拍摄、专家学者釆访及历史再现,力图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生动的包公形象。
中央纪委宣传部正局级纪检员、监察专员阎群力,安徽省纪委副书记车建军,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总编辑庄保斌,央视纪录频道节目管理部主任石世仑共同为《千年包公》启播。
首映式上,安徽省纪委常委、省监察厅副厅长、《千年包公》总监制张志宏在致辞中说,合肥是包公故里,包公是历代清官的典范。
“今天我们拍摄制作《千年包公》电视纪录片,就是立足充分挖掘优秀传统廉政文化,探索新形势下引导党员干部向善向上、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廉政文化建设新路径。
”
央视纪录频道节目管理部主任、《千年包公》监制石世仑表示,纵观包公的一生,可以用16个字来总结,那就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嫉恶如仇”。
他说:“在《千年包公》中,我们力图透过包公来展示中国优秀的廉政文化,纪录片对历史的正本清源价值得以凸显。
”
安徽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该片监制禹成明感谢各方对该片的支持,他表示,《千年包公》是一部联合摄制作品,立项之初就受到中纪委宣传部、安徽省纪委、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等各级主要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不仅对节目质量进行严格把关,还帮助协调摄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力图将其打磨成一部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纪录片精品。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朱万曙在发言中表示,“包公的故事能流传至今长盛不衰,是因为他真正走向了民间,凝聚了民间文艺的元素,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纪录片《千年包公》的面世,必然能够起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
包公第34代传人、包公精神传承研究会常务理事包正军说,包公表现出的高风亮节是86万包氏子孙为人处世的楷模,更是中华文化传统的宝贵财富。
他表示,作为一个清官符号,长久以来文艺作品中的包公,其人物性格和内心情感几乎被忽略,而纪录片《千年包公》与以往不同的是,它依托丰富而详实的史料,以包公人生经历为主线,以写实手法再现了包公的一生,让“铁面包公”有血有肉地走向观众,展示了包公的可贵、可敬、可亲之处。
XX年千年包公观后感
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和安徽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承制的三集高清纪录片《千年包公》,将于5月25日20时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
和以往包公题材的电视文艺作品不同,纪录片《千年包公》坚持真实可靠可信的创作原则,创作团队摒弃戏说,在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后,进行人物再现与现实拍摄,力争呈现一个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包拯形象。
该片于XX年5月策划调研立项,XX年8月正式开拍。
创作团队先后到新加坡、台湾地区、河南开封、广东肇庆、浙江宁波、安徽天长、安徽合肥等地,进行实景拍摄及历史再现,采访了几十位包拯研究学者及宋史专家,积累了大量文献与素材。
XX年1月,进入后期剪辑阶段,创作团队查漏补缺,数易其稿。
《千年包公》共分三集,每集45分钟。
第一集《清心直道》,从包拯青少年时期的故事、包拯出仕时明志诗、包拯家训等角度,讲述了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个性形成的原因;第二集《铁面无私》,讲述包拯任监察御史及开封府尹等官职时,不畏权贵,弹劾贪官污吏及皇亲国戚的历史故事,
其中以“七弹王逵”“六弹张尧佐”“断冷清案”最为精彩;第三集《以民为本》,通过“断牛舌案”“匿金案”“不持一砚归”等历史故事,阐释了包拯以民为本、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的为官为政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