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下《第六单元 30 狼》优质课教案1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30狼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30狼优质课教案

30.狼蒲松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熟读古文,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理解、背诵、翻译课文;2、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3、复述故事,理解故事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学习本文语言简炼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情感与德育:5、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让学生懂得用智慧同敌人做斗争。

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阅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马》,马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其成语也多数是褒义的,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狼》,它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总不够光彩——反面的形象。

所以其成语也多是贬义的,如:狼似虎、引狼入室、豺狼当道、狼奔豕突、狼藉满地……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

二、夯实基础(一)知人论世作者及作品: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

他毕一生精力完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

(《山市》)《聊斋志异》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或揭露官府黑暗,或批判科举弊端,或表达婚姻自由。

它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现实意义。

欣赏歌曲:《说聊斋》。

《狼》出自清代小说家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之二,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情节曲折紧张,语言描绘生动形象,既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狡诈的本性,也突出了屠户的勇敢机智。

(二)字词过关1、字词积累缀zhuì窘jiǒng苫shàn 蔽bì弛chí眈dān瞑míng 隧suì尻kāo黠xiá惧:恐惧。

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案【三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案【三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教材依据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

二、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是清朝作家蒲松龄写的一篇笔记体小说。

叙述了两只狼与一个屠户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的故事。

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练生动。

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的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和屠夫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设计理念:学生初学文言文,对文言知识缺少足够的字词积累,但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因此授课中决定遵循文言文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通过四读(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出节奏、三读读懂内容、四读读出情感)的方式,使文言文的语言学习融入到思想情境的感知中,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学习的领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研读文本、理解重点虚词“之”;通过探讨问题,深入理解文意,领悟狼的狡猾与屠户的勇敢、机智; 方法与途径:通过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意; 情感与评价:通过诵读,感受故事情节的艺术魅力;通过研读课文,懂得在生活中,对待邪恶势力,不光要敢于斗争,而且要运用智慧,善于斗争;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四、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字、词、句理解课文的寓意;紧扣情节,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五、教学难点对文章主旨的探究、领悟、理解。

六、教学准备制作“四步十二法”导学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四步研读预习表”上的内容(常识研读——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文体;文本研读——生字新词、情节研读、基本结构、文章主旨;艺术研读——立意、选材、结构、表现手法;生活研读——自己的启示与感悟)。

七、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导入示标:出示幻灯片,学生观看狼的图片及解释,猜出成语。

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学设计6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2、课时:1课时3、学情分析:初一学习文言文,属起步不久,能力尚在初级阶段,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所以设计了“说‘狼”’入题的导入形式。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语感、帮助理解的主要方法,指导学生通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好节奏,应作为教学本文的重要环节。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应该作为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标。

因此,在这堂课的前期准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文章短小些,故事情节生动些,使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兴趣。

而在设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本着重点突出、知识落实、重在方法指导的思想,把主要教学目标确定为:让学生学会运用工具书相对独立地阅读文言文。

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进行自读理解、疏通文义。

其间,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

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可用合作探究的形式围绕思考题,分析理解课文的内容、形象和寓意,并联系实际,谈谈得到的启示。

这是学习本文的主要目标。

“课文拓展”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拓展思路,全方位认识事物。

因此不能作过多、过繁的分析,否则会难为学生。

4、教材分析:《狼》节选自选自清代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的一篇课文,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

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阅读文言文起步不久,所以我认为,5、教学环境分析:可利用多媒体教室,给学生创设情境,链接相关资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思维。

二、教学目标1、通译全文。

2、分析屠户和狼展开搏斗的情节和过程。

3、掌握小说主题。

4、指导学生认清狼阴险狡诈的本质,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设计1、本文故事性很强,教学时,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教师或基础较好的学生先讲故事,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如领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以达到铭记于心的目的。

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通用15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通用15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通用15篇)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篇1预习要求:①对照注释理解课文,读课文,理解语文的批注。

②从语言理解的角度,每人就“……写出了……”、“……表现了……”准备说一句话。

教学环节如下:一、教学铺垫(3分钟左右)1.导入。

2.抢答(检查预习)——作者,体裁,形象,层次……二、读——读准字音。

(5分钟左右)1.同学们齐读课文,老师听音。

2.请同学们注意如下字词的读音。

缀苫倚薪暇黠三、读——读懂词意。

(6分钟左右)1.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

2.请同学们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

3.教师强调如下字词。

(重点在第四段)①指出用法:止犬洞隧②理解词意:去股盖耳③理解词意:少时顷刻变诈几何④辨析词意: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四、读——读顺句子。

(6分钟左右)1.同学们杂然地习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

2.教师重点辅导两个句子的读法。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其一犬坐于前。

五、读一一读懂故事。

(14分钟左右)1.全班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课文中的编者已写好的评点。

同学们从屠户的角度、从情节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2.全班同学再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自己写的课文评点。

同学们从“狼”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3.同学们继续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老师自说对课文的评点。

引导同学们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如此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形成的内容如下: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品评一:写屠夫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

这是故事的开端。

品评二:文章开门见山,写两狼追一人,揭示险恶的情境,扣人心弦。

品评三:文章言简意赅,开门见山,记叙的要素交代清楚,渲染出令人紧张的气氛。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狼》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狼》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狼》公开课
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文言字词,熟读背诵文章。

2、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
3、正确认识人和动物的关系,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的注意力难较长时间的集中,对文言文的学习有点无味,甚至反感和恐惧,故要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除反感、恐惧的心理。

再加上这之前已经学习过几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字、词、句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对文言文的分析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在教师的点拔启发下,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和理解课文。

3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开门见山,切入课文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可以让学生尽快进入文本学习,节约时间完成其他环节的教学。

因为是第二次接触蒲松龄,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回顾别人对蒲松龄的评价,然后引导说:“蒲松龄‘刺贪刺谑入木三分,写妖写鬼胜人一筹’,那么他是怎么刻画狼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


活动2【活动】二、自学成果展示
1、展示你的声音——各种形式的朗读。

七年级语文下册30《狼》(第1课时)精品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30《狼》(第1课时)精品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狼》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新课标对文言文的要求:
(1)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

(2)阅读浅易文言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教材分析:
《狼》是单元中的一个重点篇目。

过去,狼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凶猛、狡猾、
贪婪”,然而今天人们却将它的形象转变成为“野性、团结、激情、坚忍、挑战”的新形象。

学习本课,要在积累文言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3、中招考点:
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内,尤其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本篇目。

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实词注解、语句翻译、名句默写、划分节奏、概括分析(中心、人物形象、情节、思路等)、写法探究、比较辨析、延伸拓展(开放性试题)等。

4、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通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已经积累一定量的文言重点词语,对阅读文
言文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有所提高,但具体如何运用方法去理解
文本解决问题还是掌握不好,有待提高。

二学习目标
1、通过查资料,了解作者有关知识,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读音,熟读课文。

2、通过借助资料和课下重点词语的注释,能准确翻译课文。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查资料,了解作者关知识,注意字的正确读音,熟读课文。

2.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借助资料和课下重点词语的注释,能准确翻译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三)新课讲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狼》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狼》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30 狼知识与技能1、积累相关的文言词汇。

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3、理解句意、文意。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2、学会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坏人时应勇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重点1、积累相关的文言词汇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教学难点理解句意、文意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你的印象中,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印象呢?你能说一说有关狼的成语、谚语、俗语、名言、警句吗?看来,狼这种动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也曾写过狼,而且写了三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一则。

请同学翻开课文。

二、作家作品简介:1、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

他生在一个书香家庭,从小热衷功名,并在19岁时接连考取县、府、道的第一名,名振一时。

但此后屡试不第。

31岁时,他迫于家贫,应聘为宝应县知县孙蕙的幕宾,整天和“无端而代人歌哭”(《戒应酬文》)的应酬文字打交道,大违素志,次年辞幕回乡。

此后主要是在“缙绅先生家”设帐教学,直到70岁才“撤帐归来”。

这40年间,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终究还是个穷秀才。

71岁他才援例出贡,4年后便死去了。

穷愁潦倒的一生,使他能接近和熟悉劳动人民,同情他们的疾苦,对科举制度的腐朽、官场的腐败、社会的黑暗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这些在他的作品中都有充分的反映。

2、《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的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491篇。

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

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有的揭露封建官府的黑暗,有的批判科举制度的弊病,有的表现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由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十课《狼》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十课《狼》教学设计
受此启发,于是我有了两点疑问:第一,蒲松龄笔下的这只狼也是没有脱离“传统形象”吗?第二,如果蒲松龄有批判的矛头指向的话,那么他把批判的矛头究竟指向的是“屠户”还是“狼”?
我们来读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也狡猾,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屠户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我们再来品评“亦、而、止”这三个词和这个反问句。我觉得,这句话是意味深长的。我甚至认为,蒲松龄是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屠户。作者是不是暗含有这样一个隐喻:狼的凶狠狡诈与人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甚至我们可以这样去分析,狼为什么要去追屠户而不是去追从事别的职业的人,比如手无缚肌之力的书生?要知道屠户是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人啊!或者这样去分析,作者之所以在文中安排狼去追的是屠户而不是从事别的职业的人,是不是已经有了自己的考虑:人,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凶狠狡诈的动物。
同学们,一定听说过有关狼的故事和成语,能说出一些吗?如: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狼心狗肺等,今天我们来学有关狼的一则故事,读后你一定能从故事本身得到一些启示。
3、认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参看注释,划出生字、词,试通文句,弄清文意。(学生小声默读一至两遍)
4、朗读课文:
第一遍:要求读音准确,流畅。
第二遍:朗读,请五位同学分别读一自然段。
像狼那样阴险、狡猾的人终究会被机智、勇敢的人所打败。
害人终害己。
我们不能迁就象狼那样凶恶、贪婪的人。
我们要冷静、要勇敢、要运用智慧战胜一节邪恶。
对待象狼一样的恶势力和恶人,要敢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
背诵课文:在熟读课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小组背诵课文。
后记
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科目
语文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第30课《狼》(1)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第30课《狼》(1)

学习目标1、熟读古文,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理解、背诵、翻译课文。

2、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理解故事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重点熟读、理解古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难点故事复述,多角度地阐释自己对古文的理解与感受。

教具多媒体板书设计狼遇狼狼:缀行--------狡惧狼屠:投骨--------惧狼:并驱如故----贪御狼屠:窘恐倚薪、弛担持刀-----智杀狼前狼:犬坐于前后狼:径去、洞其中-------黠屠:暴起、刀劈----------勇敢导学过程一、激趣引读:同学们,一提起狼这种动物,我们马上就会意识到它是我们人类最狡猾、凶残的敌人之学习过程作家作品识记: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一。

当然,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不是险些被它吃掉吗?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

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又会怎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相信它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的。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属短篇小说集。

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

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现实意义,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二、熟读课文,积累理解1、读一读:学生自读课文。

先叫一学生范读;然后学生自由放声朗读。

要求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读得顺畅;第三遍读出语气、节奏和表情。

2、译一译:①圈点勾画,解决重要字词,粗通文意。

如果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学生当场提问,师生共同解决。

一词多义:止:同“只” “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意:神情“意暇甚”想“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敌:攻击“恐前后受其敌”敌方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七年级语文下册 30《狼》(第1课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

七年级语文下册 30《狼》(第1课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

word
1 / 1
30《狼》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掌握词义;
2.读顺句子,体会语感;
3.欣赏美点、熟悉写法、体会课文寓意。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诵读;
难点:某些文言字词的特殊用法、一词多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朗诵法,讲授法学法指导:朗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请同学们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屏显): 蒲松龄处于哪个朝代?(清朝)《狼》这篇课文选自于他的哪一部小说集?如何解释《聊斋志异》?(“聊斋”:蒲松龄书屋的名称。

“志”:记叙。

“异”:奇异的故事)《狼》这篇课文是什么样体裁的作品?(文言小小说)《狼》塑造了哪两个形象?屠户,狼。

那么,又各自是怎样的形象呢?同学们请看课文。

问题导学:
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缀( ) 窘( ) 苫( ) 弛( ) 眈( ) 黠( ) 瞑( ) 暇( ) 隧( ) 尻( ) 寐( ) 倚( ) 少.时( ) (2)通假字:止有剩骨 “”通“” 合作探究
1、解释下列粗体字
缀.
行甚远 缀: _______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________ 屠乃奔倚..其下 奔倚:_________ 狼亦黠矣,而顷刻..
两毙 顷刻:_________ 意.
将遂入以攻其后 意:________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几何:_________ 2、一词多义:
(1)之:复投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久之.
( ) 两狼之.并驱如故( ) 又数刀毙之.( ) (2)以:投以.骨 ( ) 以.
刀劈狼首 ( ) 意将遂人以.
攻其后也( )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30《狼》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30《狼》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十课狼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文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情节,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揣摩语言,体会文章的情味,学习本文语言简练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积累文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本文语言简练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同学们,有谁能够说出带“狼”字的成语?(如: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的确,狼历来是狡诈、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以谈狐说鬼著称的《聊斋志异》中就记录了有关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三则故事。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短小生动又意味深远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杀两狼的智勇。

一、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1.为下列汉字注音。

缀(zhuì) 窘(jiǒng) 苫(shàn) 弛(chí) 眈(dān) 黠(xiá)瞑(míng) 暇(xiá) 隧(suì) 尻(kāo) 寐(mèi) 少(shǎo)时2.作者链接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

早岁即有闻名,深为施闰章、王士禛所重。

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

补博士弟子员。

后屡应省试,皆落第,年七十一岁始成贡生。

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家境贫困。

坎坷的遭遇和长期艰辛的生活使他能够接触底层人民生活,并加深了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社会弊端的认识和了解,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3.作品链接《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491篇。

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

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七年级语文下册30《狼》(教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30《狼》(教师教案)

学 习 要 做 到 生”清代文学家。《聊斋志异》是他一生舌耕笔耘的成果。
字 字 落 实 句 他自幼聪慧好学,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
句落实。
要 养 成 查 一而闻名籍里,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
找 资 料 和 为贡生。为生活所迫,他当幕僚、做塾师,笔耕不辍,几近
积 累 知 识 40年终于写就了《聊斋志异》这部志怪小说。
释 文 章 的 (1)、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中心。
(2)、勇敢机智细心
合作探究:“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这句话是作者发表的议论,结合全文,我们从 中得到什么启示? 1、狼再狡猾,终将被勇敢机智的人战胜。 2、讽喻像狼一样的人,不管怎样狡诈,终要失败。 3、对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的好习惯, 聊斋是他书房的名字,郭沫若曾在蒲松龄故居题联:
厚 积 才 能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薄发。
二、参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一)、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 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 对 课 文 内 原文语句回答。(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 容要弄懂
吃透。学会
概 括 提 炼 1、 屠夫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课时 第 2 课时 姓名 学习方法
班组 学习内容
设计
兼馨 方法总结
文言的 学习方 法,重在 积累,并 学会能 举一反 三,融会 贯通。 学以致 用。
要学会 从直译 到对译 再到意 译的的 方法。
四、知识积累,文言知识归纳。 (一)解释重点字词: 1、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 2、缀行甚远 3、一狼仍从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狼》教案(1)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狼》教案(1)

《狼》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有关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文学常识。

2. 掌握生字生词。

“之”“其”“以”的多种用法。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4.能举例说明通过动作、神态刻画形象的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生词,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教学难点:“之”“其”“以”的多种用法。

教学设想: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但字词、句式难点很多,语言障碍较大,故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字词句的串讲上。

但字词句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语言环境,要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

本文可用两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初步解决生字生词,以熟悉课文为主;第二课时掌握文章的结构形式和思想内容。

教学方法仍以学生的活动为本,教师只能处在引导、点拨的地位。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朗读课文熟悉课文。

2.参看注解,理解生字生词。

3.复述故事大意。

教学过程:1课前热身2.介绍文学常识①出处。

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

②作者。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③《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

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

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3.朗读课文。

(1)听朗读课件,听准字音,节奏。

(2)跟读课文。

(3)朗读课文。

要求:读音准确,大体顺畅,读出语气,教师均有讲评。

4.学习课文。

(1)要求参看注解,划出不懂的生字生词;试通文句,弄清内容大意。

(2)小组讨论解决阅读疑难。

(3)老师解决小组疑难问题,归纳重难点。

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做状语,像狗一样。

一狼洞.其中原意是洞穴、山洞,名词活用作动词,打洞。

一狼隧.入以攻其后也原意是地道,名词活用作动词,打洞透过草堆。

复投之.代词,代指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狼
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汇,准确理解、背诵、翻译课文。

水平目标 1.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2.学习本文语言简炼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1、学生自读课文,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圈点勾画,解决重要字词,粗通文意。

▲重点实词
(1)缀行甚远(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2)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旧,原来)
(3)屠大窘(困窘,处境危急)(4)弛担持刀:放松,这里指卸下。

(5)苫蔽成丘:覆盖、遮蔽。

(6)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

(7)意暇甚:这里指神情、态度悠闲。

(8)屠暴起:突然。

(9)狼亦黠矣:狡猾。

▲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通“只”)
▲一词多义
(1)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敌人)
(2)止: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
止增笑耳(通“只”,仅仅)
(3)意:意暇甚:神情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想要
(3)其:积薪其中:代词“它”,指麦场
其一犬坐于前:其中
(4)之:久之:无义
亦毙之:代词,指它
(5)前:狼不敢前:上前
其一犬坐于前:前面
(6)乃:屠乃奔倚其下:就
乃悟前狼假寐:才
(7)以:投以骨:把
以刀劈狼首:用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来
▲古今异义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今义:一门学科)
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重要语句翻译:
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恐前后受其敌——(屠户)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

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

犬坐一一像狗似的坐。

洞其中——在其中打洞。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会儿功夫两只狼先后毙命,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4、述一述:分组合作,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故事情节。

(l)开端:遇狼。

(2)发展:俱狼、御狼。

(3)高潮和结局:杀狼。

目标导学三:鉴赏描写,分析形象
1、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贪婪凶恶、狡诈阴险的本性的?
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2、文章是如何来刻画屠户的形象的?(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以课文例句加以分析)(1)
心理描写: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作者写出了屠户从妥协退让,到当机立断、奋起杀狼这个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

(2)动作描写:“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

“顾”“奔”“倚”“弛”
“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

“暴起”“劈”“毙”
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

“转视”“断”
“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果断智慧的形象。

3、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

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目标导学四:探究主旨,获得启示
1、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
(1)标题。

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

(2)行文。

通过屠夫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凶诈。

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

(3)结尾。

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

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但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勇敢,更在于突出“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这个中心的。

2、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
使用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把深刻的主题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是这则寓言的一个显著特点。

聊斋故事本来就是以记叙奇闻逸事折射人间世态百情为宗旨,文中写到的这两只狼能施展诡计,前后夹击,显得贪婪、阴险、狡诈。

即使如此,最终还是毙命于屠户刀下,所以作者的议论告诉人们: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不管耍弄什么花招,总归是会被识破、被歼灭的。

故事虽然短小,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发人深省。

3、从这个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①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的下场是自取灭亡。

②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够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③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识破假象,并且不存幻想,勇于斗争。

④除恶务尽,要像屠户那样并毙两狼,不留后患。

三、板书设计
遇狼狼:缀行--------狡
惧狼屠:投骨--------惧
狼:并驱如故----贪
御狼屠:窘恐
倚薪、弛担持刀-----智
杀狼前狼:犬坐于前
后狼:径去、洞其中-------黠
狼: 贪婪凶恶、狡诈阴险
分析形象
屠户:有勇有谋,果断智慧
主旨启示:除恶务尽,勇于斗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