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问答题(答案)整理
生态学简答题

③空气呈现高二氧化碳低氧气,影响土壤微生物种类、数量和活动,进而影响植物营养状况;
④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导致土壤动物产生行为适应变化。
8. 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与生物的关系。
答:大气中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关系到生物生存,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不同植物利用二氧化碳的效率不同。氧气是动物生存的必需条件(厌氧动物除外),动物能量代谢要消耗氧。大气压氧分压随着海拔升高而下降,高海拔低氧是内温动物生存的限制因子,内温动物对高海拔低氧的适应表现在加大了呼吸深度,增加了肺泡气体弥散能力,增加了组织肌红蛋白数量,增加了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浓度,提高携氧能力。
4. 生物对光照会产生哪些适应?
答:光照有日周期和年周期的变化,日照长短对生物起了信号作用,导致生物出现日节律性的与年周期性的适应性变化其中有:
1)、生物的昼夜节律;
2)、生物的光周期现象:1)、植物的光周期现象:a、长日照植物 b、短日照植物c、中日照植物 d、日中性植物
它对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①对已退化的生态系统,经人为修复使其负反馈系统恢复正常,生态系统就能得到修复。②在生态系统的利用中,不能超过其生态阈值,否则负反馈作用下降,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③生物多样性愈高,结构愈复杂,负反馈功能就愈强,生态平衡就愈稳定。因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很重要。
四、问答题(每题10分)
1. 比较三类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利弊。
答: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野外的(田间的)、实验的和理论的三大类。
野外的研究方法是首先的,并且是第一性的。采集数据时误差较大,而且野外条件下影响因子很多我们关注的未必就是关键性的因子,从而得出不正确结论。
生态学简答题及生态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1【简答题】简述生态学的定义类型,并给出你对不同定义的评价。
1.Haeckel: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评价:赋予生态学的定义过于广泛。
2.Elton:在最早的一本《动物生态学杂志》,把生态学定义为“科学的自然史”。
评价:该定义较为广泛。
3.克什卡洛夫:生态学研究“生物的形态、生理、行为的适应性”,即达尔文的生存斗争中所指的各种适应性。
评价:定义广泛,与生物学这个概念不易区分。
4.C.krebs: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评价:强调的只是种群生态学。
5.Warming:生态学研究“影响植物生活的外在因子及其对植物的影响;地球上所出现的植物群落及其决定因子。
”评价:此定义强调的是群落生态学。
6.E.Odum: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评价:该系统侧重生态系统方面,比较抽象。
7.马世骏: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评价:将两系统结合了起来,研究更加的全面。
2【简答题】简述现代生态学的基本特点。
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进一步向微观与宏观两个方向发展,例如分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现代生态学十分重视研究的尺度。
(生态学中一般认为尺度有三种: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和组织尺度。
)3【简答题】根据你对生态学学科的总体认识,谈谈生态学学科的特殊性。
按研究对象组织层次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的生物分类划分有动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此外还有独立的人类生态学;按栖息地划分如淡水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湿地生态学和陆地生态学;按交叉的学科划分为数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地理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等等。
生态学研究的特殊性应该体现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单位的特殊性。
上世纪40-50年代,动物生态学研究单位主要是种群,而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单位是群落;60年代以后,生态学的研究单位是生态系统。
《生态学》简答题汇总(20200501074210)

一是具有发达的通气组 以增强植物的弹性和抗
20、简述极端高温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
2013 年 1 月 生态学 海南大学 2010 级农业资源与环境 林罗添骥
答:温度超过生物适宜温区的上限后就会对生物产生有害影响,
温度越高对生物的伤害作用
越大。 如高温可减弱光合作用, 增强呼吸作用,使植物的这两个重要过程失调,还可破坏植
11、简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概况。
2013 年 1 月 生态学 海南大学 2010 级农业资源与环境 林罗添骥
答:( 1)先由绿色植物把太阳光能变成植物体内的生物能(化学能)
。
(2)各级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食物网把能量逐级传递下去。
(3)能量在每一营养级都有呼吸消耗,而且,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也不可能全部转化到下一
11、简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概况。 12、生物群落的演替有哪些类型 ? 13、简述生物群落的发生过程。
生态学考试题

⽣态学考试题⽣物技术专业⽣态学题⽬第⼀章⼀、选择1、从具有⽣命活动的⼤分⼦到细胞,是⽣命进化中的关键⼀步,细胞⽣命⼀旦出现,就从化学进化过渡到(C)A物理进化B后化学进化C⽣物学进化D遗传进化2、许多全球性问题如⼈⼝问题,能源问题等是⽣态学发展哪个时期中的重要问题?(D) A萌芽时期B建⽴时期C巩固时期D现代⽣态学时期3.以研究植物群落的演替和创建顶级群落学说⽽著名,被称为动态学派的是哪个学派?(B)A北欧学派B英美学派C法瑞学派D苏联学派⼆、概念题1、⽣物圈:⽣物圈的概念是由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E.Suess)在1375年⾸次提出的,是指地球上有⽣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
它在地⾯以上达到⼤致23 km的⾼度,在地⾯以下延伸⾄12 km的深处,其中包括流层的下层、整个对流层以及沉积岩圈和⽔圈。
2、化学进化阶段:原始⽣命形态只能依靠分解复杂的化合物时所释放的能量来维持⽣存,⽽太阳的紫外辐射⼜把简单物质再次变为复杂化合物。
这种最初的⽣命靠化学反应得到发⽣和发展,称为化学发展阶段。
三、简答现代⽣物学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答:1)研究层次上向宏观与微观两极发展2)研究⼿段的更新3)研究范围的扩展第⼆章⼀、选择题1、下列哪个不是⾮⽣物因⼦?(A)A.有机体 B.温度C.阳光 D.⼟壤2.下列哪个不是⽣态因⼦分布特征?(B)A.纬度地带性 B.⽔平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 D.经度地带性3.湖南念同的野⾲是哪种矿物的指⽰⽣物?(A)A.⾦矿 B 铜矿C.锌矿 D.铁矿4.下列哪个不是⽔⽣植物的类型?(D)A.挺⽔植物 B.浮⽔植物C.沉⽔植物 D.潜⽔植物5.⽣存在⾼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和⽣存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较,其体型(C)A.⼀样⼤ B. 没有规律C.⼤D. ⼩6.利于植物⽣长的⼟壤中占据⼟壤容积最⼤的组分是(C)A.空⽓ B.⽔分C.矿物质 D.有机质⼆、概念题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某⼀特定⽣物体或⽣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物体或⽣物群体⽣存的⼀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生态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A. 环境因素B. 生物个体C. 生物种群D. 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系统包含了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素,因此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2. 以下哪个不是生物群落的主要特征()A. 物种多样性B. 群落结构C. 群落动态D. 环境污染答案:D解析:生物群落的主要特征包括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群落动态等,环境污染是环境问题,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特征。
3.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A. 物质循环B. 能量流动C. 信息传递D. 环境污染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环境污染不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
4. 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生态因子的范畴()A. 温度B. 光照C. 食物D. 空间答案:D解析:生态因子是指影响生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子(如温度、光照、水分等)和生物因子(如食物、竞争等),空间不属于生态因子的范畴。
二、判断题1.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
()答案:正确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再从消费者到分解者,最后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不可逆转。
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是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答案:错误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生物种类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三个层面,不仅仅是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3.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状态。
()答案:正确解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状态,保持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
三、填空题1.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解析: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生态学试题附答案

一、解释下例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l 参考答案:1、Ecological Amplitude: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一个范围,其范围就称为生态辐。
2、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3、Niche: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4、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5、Biosphere: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0分)l 参考答案1、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
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效应: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
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的而表现出的特性。
2、层片与层次层片:每一层片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所构成的机能群落。
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层片具有如下特征:⑴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⑵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的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环境。
⑶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次:群落中植物按高度(或深度)的垂直配置,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强调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的成层性保证了植物群落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条件。
陆生群落的成层结构是不同高度的植物或不同生活型的植物在空间上的垂直排列结果。
生态学试题附答案

四、问答题(本题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1、从裸岩开始的群落演替会经历那些阶段?2、空间异质性是怎样影响群落结构的?3、气体型循环与沉积型循环各有何特点,各循环类型的代表物质有哪些?五、简述题(本题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植物群落分布为什么具有“三向地带性”?2、对于一个物种,它是怎样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并产生影响的?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 至20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普通生态学》试卷(试题编号GE00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院专业:学号:姓名:一、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1. Metapopulation2. Ecosystem3. Short Day Plant4. Species Frequency5. Ecotone三、问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1、陆生动物如何适应干热环境?2、试说明什么是最大可持续产量?3、什么是植物种内竞争所表现的密度效应?4、影响初级净生产力的因素有那些?四、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 什么是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请比较二者的异同。
3.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谈谈你对其濒危原因的认识,并提出拯救该物种的建议。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1、演替系列和顶极群落2、动态生命表与静态生命表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北方植物引种到南方可能遇到的不适生态因子有哪些? 为什么?2、捕食作用对生态系统有什么影响或作用?3、海洋鱼类水分平衡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它们是如何解决的?五、简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举例说明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
2、举例说明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1、生态型与生活性2、生态幅与生态位三、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1、北方植物引种到不成功的原因是。
生态学简答题汇总

生态学简答题汇总1.简述生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对策?2.简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应用?3简述陆生动物的水平衡?4.水生动物如何适应高盐度和低盐度环境?5.休眠及其生物学意义。
6.模逻辑斯谛增长的模型的假设7.指出并分析种群在有限环境中增长模型(逻辑斯谛增长的数学模型)修正项(1-N/K)的生物学意义并分析?8.物种多样性空间变化规律9.种群衰落及其原因10. r对策者概念、生理生态特征、举例。
11.K对策者概念、生理生态特征、举例。
12.动物集群生活方式的生态学意义:13.动物分散利用领域生活方式的生态学意义?14.通讯行为的生物学意义?15.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16.层片具有以下特征17.控制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18.生态锥体的特点19.生态过渡带及主要特征20..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与作用?2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的共同特征22.简述生产者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3.碳循环研究的重要意义、主要过程24.影响分解过程的因素25.简述土壤动物在有机物质分解过程中的作用26.我国生态农业典型模式27. 生态城规划的五项原则28.生态城的衡量标准29.城市生态环境问题30.关于热岛效应1.简述生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对策?①形态适应: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短变小的趋势(艾伦法则)。
生活在寒冷气候地区的同类恒温动物, 其身体往往趋向于大,而在温暖气候地区生活者体形则趋向于小(伯格曼定律)。
恒温动物的另一类形态适应,是在寒冷地区和寒冷季节增加毛(或羽)的数量和质量或增厚皮下脂肪,从而提高身体的隔热性能。
逆流热交换。
②生理适应:局部异温性,即动物的四肢、尾、吻、外耳等部位温度降低, 低于体躯中央的温度,并且身体中央温暖的血液很少流到这些部位,从而使这些隔热不良的部位不至于大量散失体热。
另有些动物可通过耐受冻结或处于超冷状态而避免冷伤害。
③行为适应:主要表现为休眠和迁移。
2.简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应用?⑴有效积温:是指生物为了完成某一发育期所需要的一定的总热量,也称热常数或总积温。
生态学习题及答案

生态学习题及答案生态学习题及答案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关注着生物群落与环境的关系、物种的适应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问题。
在学习生态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解答一些问题来加深对生态学知识的理解。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生态学学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生态学的知识。
1. 什么是生态系统?请举例说明。
答案: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系统。
它包括生物群落、地理环境、生物多样性等要素。
例如,森林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它由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土壤、空气、水等环境要素组成。
2. 什么是食物链?请举例说明。
答案:食物链是描述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一种方式。
它由食物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例如,一个简单的食物链可以是:植物→兔子→狐狸。
在这个食物链中,植物是生产者,兔子是消费者,狐狸是兔子的捕食者。
3.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答案: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或者整个地球上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因为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网络。
当某个物种数量减少或者消失时,会导致生态系统的不平衡,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4. 什么是生态足迹?为什么我们应该关注和减少生态足迹?答案:生态足迹是衡量个人、社会或者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产生的压力的指标。
它包括个人的能源消耗、食物消耗、水资源利用等。
我们应该关注和减少生态足迹,因为过度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5. 什么是生态位?请举例说明。
答案: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职责。
它包括物种的生活方式、取食方式、栖息地等方面的特征。
例如,在一个湖泊生态系统中,鱼类可以被分为食草鱼、食肉鱼和杂食鱼等不同的生态位。
通过解答这些生态学学习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初中生物生态学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生物生态学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面哪个生物不属于食物链中的消费者?A. 草食动物B. 食肉动物C. 植物D. 年龄动物答案:C. 植物2.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一般是从下至上的方向,称为什么?A. 自养作用B. 营养链C. 食物网D. 群落答案:B. 营养链3. 下列哪个因素不属于影响生物群落结构的生态因素?A. 温度B. 光照C. 土壤类型D. 空气污染答案:D. 空气污染4. 以下哪个物质不属于生态环境的存在形式?A. 有机物B. 无机盐C. 气体D. 光线答案:D. 光线5. 生态平衡是指什么?A. 生物种类数量的稳定B.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保持稳定C. 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共同存在D. 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持稳定答案:B.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保持稳定二、填空题1. 生态位是指一个具体物种在某生态系统中的______和______。
答案:角色、职责2. 生物圈是地球上有生命的______。
答案:所有地方3. 食物链中的第一环节通常是______。
答案:植物4.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了______。
答案:生态网络5. 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循环通过______的作用进行。
答案:分解者三、简答题1. 解释生态位的概念,并以一个具体例子加以说明。
答:生态位是指一个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角色和职责。
不同生物种类通过其所具备的特点和行为方式,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完成着特定的生态功能。
例如,老虎和狮子都属于食肉动物,它们的生态位是食肉动物在食物链中的消费者。
它们通过捕食其他动物,控制了食物链中食草动物的种群数量,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2. 什么是生态系统?简要描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答: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
它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类、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非生物因素(如气候、水源、土壤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是维系生态系统的基础;2)生物之间相互依存,互相影响,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和网络;3)生物种群数量和组成相对稳定,维持着生态平衡;4)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生态学基础简答题

生态学基础四、简答题1、简述生态学的概念及其研究的具体内容。
答: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具体内容包括:(1)一定地区内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物量、生活史及空间分布;(2)该地区营养物质和水等非生命物质的质量和分布;(3)各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土壤等对生物的影响;(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5)环境对生物的调节和生物对环境的调节。
2、简述生态型和生活型的区别。
答:生态型是分类学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是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长期生长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或人为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生活型是着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分类,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
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反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生态特征的物种类群。
3、简述土壤的生态学意义。
答:土壤是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1)土壤是许多生物栖居的场所;(2)土壤是生物进化的过渡环境;(3)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和营养库;(4)土壤是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场地。
4、简述森林的主要生态效应。
答: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最强大的生态效应,其主要生态作用是:(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调节气候,增加雨量。
(3)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4)净化空气,防止污染。
(5)降低噪音,美化大地。
(6)提供燃料,增加肥源。
5、简述水的生态作用。
答:水是所有生命的基本要素,也是最重要的环境物质。
水的生态作用表现在以上几个方面:(1)水是生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2)水对动植物数量和分布有重要影响;(3)水对生物可以起一种分类的作用。
6、简述风的类型以及生物对风的适应。
答:(1)季风(2)海陆风(3)山风和谷风(4)焚风(5)寒露风(6)台风(7)干燥风风是许多树种的花粉和种子的传播者,风媒植物特有的花形的开花时间均是风媒植物对风的适应。
山西师范大学生态学期末考试题

山西师范大学生态学期末考试题
生态学期末考试问答试题及答案
1、何谓环境?按环境的大小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它们的生态意
义如何?
环境定义:影响生物机体生命、发展与生存的所有外部条
件的总体。
环境类型: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或称
星际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1)、宇宙环境。
指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是人类活动进入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和地球邻近天体的过程中提出的新概念,也有人称之为空间环境。
宇宙环境由广阔的空间和存在其中的各种天体及弥漫物质组成,它对地球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光源和热源,为地球生物有机体带来了生机,推动了生物圈这个庞大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因而,它是地球上一切能量的源泉。
太阳辐射能的变化影响着地球环境。
例如,太阳黑子出现的数量同地球上的降雨量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产生潮汐现象,并可引起风暴、海啸等自然灾害。
(2)、地球环境。
指大气圈中的对流层、水圈、土壤圈、
岩石圈和生物圈,又称为全球环境。
地球环境与人类及生物的关
系尤为密切。
其中生物圈中的生物把地球上各个圈层的关系密切
地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各种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下列哪项不是生态学的研究范畴?A. 个体生态学B. 种群生态学C. 系统生态学D. 遗传生态学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组成部分?A. 土壤B. 水C. 植物D. 阳光答案:C3.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包括其:A. 地理位置B. 食物来源C. 生活习性D. 所有上述因素答案:D4. 物种多样性指数通常用来衡量一个生态系统的:A. 物种数量B. 物种丰富度C. 物种多样性D. 物种稳定性答案:C5.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学中的种群动态?A. 种群增长B. 种群迁移C. 种群衰退D. 种群稳定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始于______。
答案:太阳能2. 食物链中,生产者通过______作用固定太阳能。
答案:光合3.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是指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______。
答案:动物4. 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______、定居、竞争和稳定。
答案:入侵5. 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共生、寄生、捕食和______。
答案:互惠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不是恒定不变。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于它保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 描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
答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
能量从生产者开始,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每经过一个营养级,能量都会损失一部分,只有约10%的能量能够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
3. 解释什么是生态足迹,并说明其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生态足迹是指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度量。
它包括了人类对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生态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基础试题及答案1. 问题一:什么是生态学?答案: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群体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涉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生态过程,以及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 问题二:生态学的研究范围有哪些?答案:生态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种群生态学:研究同一物种的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生活历程和繁殖方式。
b) 群落生态学:研究相互作用较为紧密的不同物种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组成的生物群落。
c) 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能量物质的循环。
d) 景观生态学:研究大范围地理空间中不同生态系统的格局和相互关系。
e) 全球生态学:研究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全球变化等方面。
3. 问题三:生态学的重要性是什么?答案:生态学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a) 科学意义:生态学为我们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揭示了自然界中种种现象和过程的内在规律。
b) 实践意义:生态学为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4. 问题四: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路径是什么?答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a)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
b) 消费者:消费者通过摄取其他生物体或有机物来获取能量,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生物能量。
c) 分解者:分解者利用有机物的残骸和排泄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释放出部分能量。
d) 营养链:能量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和转化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
e) 反刍动物:反刍动物通过反刍过程进一步提高食物的能量利用效率。
5. 问题五: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答案: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和种类的丰富程度。
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6. 问题六: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答案: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a) 生态价值:生物多样性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人类提供着气候调节、水源保护、土壤保持等一系列生态服务。
大学普通生态学问答题

五、问答题(每题5分,共计20分)1.简述生物对极端高、低温环境会产生哪些适应?答:生物对极端高、低温的适应表现在形态、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在低温的形态适应方面,植物的芽和叶片常有油脂类物质保护,树干粗短,树皮坚厚状;内温动物出现贝格曼规律和阿伦规律的变化(1分)。
在生理方面,植物常通过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增加糖类、脂肪和色素等物质以降低植物的冰点,增加抗寒防冻能力;小型内温动物主要增加体内产热量来增强御寒能力和保持恒定的体温,通常是靠增加非颤抖性产热和基础代谢产热,前者作用更为重要。
内温动物还采用逆流热交换、局部异温性和适应性低体温等适应寒冷环境(1分)。
行为上的适应主要表现在迁徙和集群方面(1分)。
生物对高温的适应也表现在上述三个方面。
在形态上,植物生有密绒毛和鳞片,植物体呈白色、银白色,叶片革质发亮,叶片垂直排列或折叠,树干和根茎生有木栓层等,使植物体免受热伤害;动物皮毛隔热,夏季毛色变浅,具光泽(1分)。
在生理上,植物主要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糖或盐的浓度,以及增强蒸腾作用避免植物体过热;动物则适当放松恒温性,将热量贮存于体内,使体温升高,等夜间再通过对流、传导和辐射等方式将体内的热量释放出去(0.5分)。
在行为上,小内温动物常采用“夜出加穴居式的适应方式”,避开沙漠炎热干燥的气候。
夏眠或夏季滞育、迁移,也是动物渡过干热季节的一种适应(0.5分)。
2.何谓生态过渡带(群落交错区)?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答: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
生态过渡带是一个交叉地带或种群竞争的紧张地带,在这里,群落中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群密度比相邻群落大(1.5分)。
生态过渡带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被称为边缘效应。
随着对生态过渡带研究的不断深入,国际上对生态过渡带已有一个大致统一的认识,即生态过渡带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处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之间所形成的界面,以及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过渡带(1.5分)。
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物种多样性B.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C.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D. 物种的进化2.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例子?()A. 碳固定B. 水净化C. 土壤侵蚀D. 食物供给3. 以下哪项不是生态学中的生物群落概念?()A. 特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集合B. 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C. 仅包括植物D. 具有复杂的相互作用4. 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是由于()。
A. 食物资源有限B. 栖息地空间有限C. 捕食者数量增加D. 环境条件变化5. 以下哪个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食物链D. 物质循环6. 生态位是指()。
A.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B. 物种在食物链中的位置C. 物种在地理分布上的位置D. 物种在进化树上的位置7. 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A. 热带雨林B. 沙漠C. 草原D. 农田8. 物种入侵可能导致()。
A. 生物多样性增加B. 物种灭绝C. 环境质量改善D. 经济收益增加9.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引入外来物种C. 恢复退化生态系统D. 进行生态教育10. 以下哪项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 抵抗力稳定性B. 恢复力稳定性C. 物种多样性D. 能量流动效率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描述生态学中的“环境容纳量”概念,并解释它对种群增长的影响。
2. 解释什么是生态足迹,并讨论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 什么是生物放大作用?请举例说明它在生态系统中的影响。
4. 描述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并讨论为什么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这些服务至关重要。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讨论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轻这些影响。
2. 讨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分析它如何与生态学原理相结合,以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平衡。
基础生态学问答题及答案

基础⽣态学问答题及答案1.什么是最⼩因⼦定律?什么是耐受性定律?利⽐希在1840年提出“植物的⽣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
其基本内容是:低于某种⽣物需要的最⼩量的任何特定因⼦,是决定该种⽣物⽣存与分布的根本因素,这就是利⽐希最⼩因⼦定律。
Shelford于1913年提出了耐受性定律:任何⼀个⽣态因⼦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物衰退或不能⽣存。
2.⽣态因⼦相互联系表现在那些⽅⾯?⽣态因⼦相互联系表现在如下⽅⾯:(1)综合作⽤:环境中的每个⽣态因⼦不是孤⽴的、单独的存在,总是与其他因⼦相互联系和影响。
任何⼀个因⼦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其他因⼦的变化,导致⽣态因⼦的综合作⽤,例如⽣物能够⽣长发育,是依赖于⽓候、地形、⼟壤和⽣物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
(2)主导因⼦作⽤:对⽣物起作⽤的众多因⼦并⾮等价的,其中有⼀个是起决定性作⽤的,它的改变会引起其它⽣态因⼦发⽣改变,使⽣物的⽣长发育发⽣改变。
(3)阶段性作⽤:由于⽣态因⼦规律性变化使⽣物⽣长发育出现阶段性,在不同发育阶段,⽣物需要不同的⽣态因⼦或⽣态因⼦的不同强度。
(4)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对⽣物起作⽤的诸多⽣态因⼦,⼀个都不能少,不能替代,但在⼀定条件下,当某⼀因⼦数量不⾜,可依靠相近⽣态因⼦的加强得以补偿。
(5)直接作⽤和间接作⽤:⽣态因⼦对⽣物的⾏为、⽣长、⽣殖和分布的作⽤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有时需经历⼏个中间因⼦。
3.⽣物对极端的⾼温和低温会产⽣哪些适应?⽣物对极端⾼、低温的适应表现在形态、⽣理和⾏为等各个⽅⾯。
低温的形态适应:植物的芽和叶⽚常有油脂类物质保护,树⼲粗短,树⽪坚厚;内温动物出现贝格曼规律和阿伦规律的变化。
在⽣理⽅⾯,植物减少细胞中的⽔分,增加糖类、脂肪和⾊素等物质以降低植物冰点,增强抗旱能⼒;内温动物主要增加体内产热,此外还采⽤逆流热交换、局部异温性和适应性低体温等适应寒冷环境。
生态学问答题(答案)整理

生态学问答题(答案)整理生态学四、问答题1、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由于生物是呈等级组织存在的,因此,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2、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分类: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与全球生态学等;根据生物类群分类: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根据生境类型分类: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沙漠生态学等;根据交叉学科分类: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等;根据应用领域分类:农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
3、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分为4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
4、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
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窆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
系统分析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或受控生态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法技术。
5、种群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基本特征?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各种群体特征,大体分3类:(1)种群密度和空间格局。
(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natality)、死亡率(mortality)、迁入和迁出率。
出生和迁入是使种群增加的因素,死亡和迁出是使种群减少的因素。
生态学简答题及综合题

1、简述环境因子的分类类型及其生态作用特点(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综合作用生态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都是在其他因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发挥作用,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中,其中必有一个或两个是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也发生变化;(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环境中的一些生态因子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如地形因子;另外一些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起直接的作用;(4)阶段性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所造成的;(5)生态因子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各具有重要性,不可缺少;但是某一个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靠另外一个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6)生态因子限制性作用.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2、试论述生态学的基本视角.(1)整体观和综合观.生物的不同层次是由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生态整体;组成生态整体的各个要素总是综合地发挥作用.整体性观点是生态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观点,他要求始终把不同层次的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生态整体来对待,注意其整体的生态特征.一般来说,科学研究需要由整体到部分的还原方法和从部分到整体的综合方法这两者的结合,但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着还原有余而综合不足的倾向,尤其是要解决目前全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等生存危机,所以生态学特别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研究,该观点的意义还在于,尽管人类文明取得了巨大的科技进步,但人类仍然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仍然是世界生态系统这一整体的一部分.(2)层次结构理论.层次结构理论是整体观和综合观的基础.该理论认为客观世界的结构都是有层次的,而且这种层次在宏观和微观上都是无限的.组成客观世界的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对任一层次的研究和认识都不能代替对另一层次的研究和认识.(3)新生特性原则.当低层次的单元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较高层次的功能性整体时,总会有一些在低层次从未有过的新生特性产生.3、试述r-选择、k-选择的基本特征及其区别?4、说明演替的基本类型,论述影响演替的主要因素(1)按演替的延续时间:①世纪演替:以地质年代计算时间;②长期演替:几十年~几百年;③快速演替:几年~十几年;(2)按演替的起始条件:①原生演替:起始于原生裸地;②次生演替:起始于次生裸地;(3)按基质的性质:①水生演替:始于水生环境;②旱生演替:始于陆地干旱缺水的基质;(4)按控制演替的主导因素:①内因性演替:由于群落本身形成的特有生境导致不利于自身的发展而有利于新群落的替代;②外因性演替: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演替;(5)按群落代谢特征:①自养性演替:光合作用导致群落生物量越来越高;②异养性演替:有机污染的水体重,演替过程,因微生物的分解而使有机物越来越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四、问答题1、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由于生物是呈等级组织存在的,因此,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2、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分类: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与全球生态学等;根据生物类群分类: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根据生境类型分类: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沙漠生态学等;根据交叉学科分类: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等;根据应用领域分类:农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
3、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分为4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
4、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
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窆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
系统分析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或受控生态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法技术。
5、种群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基本特征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各种群体特征,大体分3类:(1)种群密度和空间格局。
(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natality)、死亡率(mortality)、迁入和迁出率。
出生和迁入是使种群增加的因素,死亡和迁出是使种群减少的因素。
(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分布和种群增长率等。
6、常用生命表的主要有哪些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常用生命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简单的生命表只是根据各年龄组的存活或死亡数据编制的。
(2)综合生命表与简单生命表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描述了各年龄的出生率。
(3)称动态生命表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动态监察资料编制而成。
这类生命表或称为同生群生命表。
动态生命表中个体经历了同样的环境条件。
(4)静态生命表,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年龄结构调查资料编制的。
静态生命表中个体出生于不同年(或其他时间单位),经历了不同的环境条件。
因此,编制静态生命表等于假定种群所经历的环境是没有变化的,有的学者对静态生命表持怀疑态度,但在难以获得动态生命表数据时,如果将静态生命表应用得法,还是有价值的。
7、写出逻辑斯谛方程,并指出各参数的含义。
d N/d t:rN(1-N/K)=rN(K-N/K)式中:N表示种群大小;t表示时间;d N/d t表示种群变化率;r表示瞬时增长率;K表示环境容量。
或写该方程的积分式:Nt=K/l+e a-rt”式中:e表示自然对数的底;a表示曲线对原点的相对位置8、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包括哪些类型(1)季节消长(2)不规则波动(3)周期性波动(4)种群爆发或大发生(5)种群平衡(6)种群的衰落与灭亡(7)生态入侵9、动物的领域性及决定领域面积的规律。
领域性是指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空间,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以鸣叫、气味标志或特异的姿势向入侵者宣告具领主的领域范围;以威胁或直接进攻驱赶入侵者等的行为。
决定领域面积的几条规律:(1)领域面积随领域占有者的体重而扩大。
(2)食肉性种类的领域面积较同样体重的食草性种类大,并且体重越大,这种差别也越大。
(3)领域行为和面积往往随生活史周期性变化,尤其是繁殖节律而变化。
例如,鸟类一般在营巢期中领域行为表现最强烈,面积也大。
10、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可区分为哪几种类型种群出生率是描述任何生物种群产生新个体的能力或速率。
出生率还可分为下列几种:(1)绝对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个体增加的数目。
(2)专有出生率是指每个个体的绝对出生率。
(3)最大出生率是指种群处于理想条件下(无任何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生殖只受生理因素所限)的出生率。
(4)实际出生率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种群实际的出生率,亦称生态出生率。
死亡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死亡个体数表示;也可以用死亡的个体数与开始时种群个体数之比来表示。
死亡率亦可区分为以下几种:(1)最低死亡率是指在最适环境条件下测得的死亡率,种群中的个体都是由于活到了生理寿命才死亡的。
(2)实际死亡率是在某特定条件下的死亡率,它随种群状况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亦称生态死亡率。
11、生物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1)偏利(2)原始合作(3)互利共生(4)中性作用(5)竞争(6)偏害(7)寄生(8)捕食12、高斯假说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种资源和空间时产生的种间竞争现象。
两个物种越相似,它们的生态位重叠就越多,竞争就越激烈。
13、自然选择的类型有哪些以选择结果分三类:(1)稳定选择(2)定向选择(3)分裂选择以生物学单位分四类:(1)配子选择(2)亲属选择(3)群体选择(4)性选择14、简述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
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这一理论被称为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
该定律认为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下限或耐性上限的因子都是限制因子;每一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能够耐受的范围,即生态幅;在生态幅当中包含着一个最适区,在最适区内,该物种具有最佳的生理和繁殖状态。
15、简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有效积温法则的含意是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其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生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全年的农作物茬口必须根据当地的平均温度和每一作物所需的总有效积温进行安排,否则,农业生产将是十分盲目的。
在植物保护、防治病虫害中,也要根据当地的平均温度以及某害虫的有效总积温进行预测预报。
16、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决定于哪些因素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决定于待分解者的质量,分解者的生物种类和分解时的理化环境条件。
三方面的组合决定分解过程每一阶段的速率。
17、顶极群落有哪些主要特征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极群落的主要特征有:(1)生物量高;(2)总生产量/群落呼吸小;(3)净生产量低;(4)群落结构和食物链(网)复杂;(5)物种多样性和生化多样性高;(6)群落稳定性高。
18、引起种群波动的原因有那些①时滞或称为延缓的密度制约,存在于密度变化及其对种群大小的影响之间。
②过度补偿性密度制约③环境的随机变化19、怎样估计次级生产量1 按同化量和呼吸量估计生产量 即P=A ﹣R ;按摄食量和扣除粪尿量估计同化量 即A=C ﹣FU2 利用种群个体生长和出生的资料来计算动物的净生产量。
3 净生产量=生物量变化+死亡损失20、动物集群的代价有那些①增加对食物的竞争②对于捕食者增加显眼性③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21、食草动物对植物群落的作用有那些①许多食草动物的取食是有选择性的,影响群落中物种多度②啃食抑制了竞争物种的生长,从而加速和维持了低竞争物种的多样性22、种群密度制约有哪几种形式简单解释一下这几种形式。
①过度补偿②补偿不足③准确补偿23、在高度富养化的湖泊中蓝绿藻能成为优势浮游植物的原因1 浮游动物和鱼类宁可吃其他藻类也不愿意以绿藻为食。
2 很多蓝绿藻都能固定大气中的氮,因此当氮短缺时它们就处于有利竞争地位24、测定初级生产量的方法有哪些1 收获量测定法2 氧气测定法 3二氧化碳测定法4 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5 叶绿素测定法25、概括出生态系统次级生产量过程的一般模式。
26、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6)限制性作用。
27、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类型有哪些(1)水生植物有三类:①沉水植物;②浮水植物;③挺水植物。
(2)陆生植物有三类:①湿生植物;②中生植物;③旱生植物。
呼吸代谢 食物种群 动物得到的 动物未得到的 动物吃进的 动物未吃进的 被同化的未同化的 净初级生产量更高营养级取食 未被取食生态系统次级生产量过程的一般模式28、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2)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3)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4)具有一定的结构;(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7)具有边界特征。
29、生态平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1)系统结构的优化与稳定;(2)系统的能流、物流收支平衡;(3)系统的自我修复、自我调节功能的保持。
30、简述环境、生态环境和生境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生态环境是指围绕着生物体或者群体的所有生态因子的集合,或者说是指环境中对生物有影响的那部分因子的集合;生境则是指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其中包括生物本身对环境的影响。
31、环境的类型都有哪些按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被人类破坏后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3类;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或称星际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32、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生态因子分为哪几类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其可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
33、、请回答协同进化所包含的内容⑴竞争与协同进化⑵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协同进化。
⑶食草动物与植物的协同进化。
⑷寄生物与宿主的协同进化。
34、简述李比希(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在一定稳定状态下,任何特定因子的存在量低于某种生物的最小需要量,是决定该物种生存或分布的根本因素。
这一理论被称做“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应用这一定律时,一是注意其只适用于稳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处于平稳的情况;二是要考虑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35、简述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
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这一理论被称为Shelford耐性定律。
该定律认为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下限或耐性上限的因子都是限制因子;每一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能够耐受的范围,即生态幅;在生态幅当中包含着一个最适区,在最适区内,该物种具有最佳的生理和繁殖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