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专业生态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园林生态学是指园林与生态学领域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园林植物与动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实现城市绿化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
以下是园林生态学的复习资料。
1. 园林生态系统园林生态系统由植物、动物、微生物、土壤等生物要素与水、阳光、空气等非生物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系统。
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开放性:园林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与能量。
- 稳定性:园林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机制,能够维持一定的物种组成与生态功能。
- 多样性:园林生态系统内物种多样,生态功能丰富。
2. 园林植物作为园林生态系统的基础要素,园林植物在园林生态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园林设计与管理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选择适宜物种:考虑到园林生态系统的生态需要,应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适宜物种进行绿化。
- 追求生态效益:在绿化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如积极吸收污染物质、促进微生物活动等。
3. 城市生态园林生态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
园林生态系统能够促进城市生态功能的提高,例如:- 缓解城市气候:园林生态系统可以促进周围空气的流通,有效缓解城市的热岛现象。
- 提升水资源利用效能:通过园林植物的引导,采集城市降雨,实现水资源的利用。
4. 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指在自然生态破坏或退化的地区,利用生态学原理与技术手段进行疏导、改造和重建,以恢复和改善原有生态系统。
园林生态学在生态修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实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总之,园林生态学是园林设计与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对园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原创力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原创力《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章个体生态学总论环境的概念按其性质,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经人类干涉后的自然环境)和社納境。
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
生境:特定生物体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的分类不可替代性:对生物作用的因子虽不是等价的,但都很重要,缺一个都不行,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
补偿性:但在一定条件下,当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时,可依靠某一相近生态因子的加强而获得类似的生态效应。
最小因子定律(木桶原理):生物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营养物质。
限制因子:某一数虽最不足的营养物质,由于不能满足生物生长的需要,不仅限制了生物的生长,而且也将限制其它处于良好状态的生态因子发挥作用,这一生态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不足或过多,即当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每个物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称为生态幅。
耐性定律的补充原理:① 任何一种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② 同种生物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③ 由于生态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当某一生态因子不是处于最适状态时,生物对其他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将会缩小。
④ 对多个生态因子耐性范围都很宽的生物,其地理分布范围也很广。
⑤ 同一生物种的不同品种,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其耐性范围会发生变化,产生生态型的分化。
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时,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趋异适应: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在不同个体群之间产生了相应的生态变异。
生活型,不同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或人工培养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相似的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养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所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
自考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自考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一、识记题1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论和系统理论。
2下列原理中,不属于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是景观叠加原理。
3下列要素中,不属于景观要素类型的是交点。
4走廊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是具有连通作用,另一方面具有障碍作用。
5廊道的重要特征有弯曲度和连通性能。
6下列指标中,不属于景观多样性指标的是可及度。
7不同的森林类型的结构可分为两个系列,一个是地境系列,另一个是时间系列。
8下列特征中,不属于网状景观的空间特征的是网的面积。
9在影响景观形成的气候因素中,温度和降水是更为重要的气候地理因素。
10植物可以根据其生活型分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苔藓植物。
11人类对斑块结构的影响有:斑块类型,斑块大小,斑块形状和斑块密度。
12影响污染空气散播的主要因素有气象因素,地形因素和植被因素。
13植物的运动地靠散布来实现的。
14景观变化的作用力之一是自然力,自然力又分为物理力和生物力.15根据景观变化的作用力强度,景观产生四种不同的结果,它们是波动,恢复建立新的平衡和景观替代。
16景观内部的开放性,异质性和物种以及遗传多样性是保持景观稳定的因素。
17土地的综合分类是考虑地形,气候,土壤和植被等各种属性。
18城市景观是人为干扰最为明显的景观类型。
19水土流失属于物质流。
20湖南的主要地貌类型是山地地貌。
21我国土地等级系统分为三级,包括土地类,土地型和土地组。
22走廊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是具有连通作用,另一方面具有障碍作用。
23土地能力分类的类别方法是根据若干土壤和立地性状的临界值将土地归纳成若干不连续的类别,其数目通常不大于10。
24连续运动的动物对该景观的影响很大。
25环境资源斑块是稳定性最强的斑块。
26土地能力分类的参数方法包括加法系统,乘法系统和复合系统。
26开发利用阶段不属于土地评价基本阶段的是。
27中等干扰假说认为,一个群落经历的干扰呈某种中等水平时,种的丰富度最大。
28管理景观种景观类型是人们对天然植被进行管理和利用。
最新《园林生态学》复习题汇总
2011年《园林生态学》复习题《园林生态学》复习题第一章个体生态学总论环境的概念按其性质,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经人类干涉后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
生境:特定生物体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的分类不可替代性:对生物作用的因子虽不是等价的,但都很重要,缺一个都不行,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
补偿性:但在一定条件下,当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时,可依靠某一相近生态因子的加强而获得类似的生态效应。
最小因子定律(木桶原理):生物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营养物质。
限制因子:某一数量最不足的营养物质,由于不能满足生物生长的需要,不仅限制了生物的生长,而且也将限制其它处于良好状态的生态因子发挥作用,这一生态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不足或过多,即当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每个物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称为生态幅。
耐性定律的补充原理:①任何一种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②同种生物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③由于生态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当某一生态因子不是处于最适状态时,生物对其他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将会缩小。
④对多个生态因子耐性范围都很宽的生物,其地理分布范围也很广。
⑤同一生物种的不同品种,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其耐性范围会发生变化,产生生态型的分化。
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时,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趋异适应: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在不同个体群之间产生了相应的生态变异。
生活型:不同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或人工培养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相似的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养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所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城市和农村环境中植物与动物相互作用以及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如何在园林设计和规划中创造出符合生态原则的绿色空间。
本文将对园林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复习,并提供一些相关示例和案例。
一、园林生态学的概念和原理1. 环境可持续发展:园林生态学强调设计和管理园林空间时要考虑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它注重保护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恢复。
2. 生态恢复:园林生态学的目标之一是通过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善土壤质量、水资源管理和空气质量等,以实现环境的恢复和改良。
例如,可以通过引入防风、固氮和抗污染的植物物种来改善污染地区的生态环境。
3. 生物多样性保护:园林生态学关注保护和增加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通过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物种,建立起适宜野生动物栖息和繁衍的生态环境。
4. 水资源管理:园林生态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水资源的管理。
通过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和水源保护措施,尽量减少水的浪费和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5. 空气质量改善:园林生态学可以通过选择适合园林环境的植物物种来改善空气质量。
植物通过吸收和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并释放氧气。
二、园林生态学的实践案例1. 城市公园:城市公园是园林生态学应用的一个重要场所。
在城市公园中,可以通过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物种,打造出一个绿色、美观且生态友好的环境。
例如,可以选择具有抗污染能力的植物物种,以减少城市空气污染的影响。
2. 生态景观规划:在景观规划中,园林生态学的原则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规划城市或农村社区时,可以选择合适的绿化植物来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资源管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 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园林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在自然保护区中,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和恢复现有的生态系统,防止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4. 农业生态系统:园林生态学也可以应用于农业领域。
园林生态学期末复习要点
园林生态学期末复习要点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论和。
A.信息论 B.控制论着 C.系统理论 D.稳定论2.下列原理中,不属于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是。
A观结构和功能原理 B.生物多样性原理 C.物种流动性原理D.景观叠加原理3.下列要素中,不属于景观要素类型的是。
A.斑块 B.交点 C.走廊D.本底4.走廊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是具有连通作用,另一方面具有。
A.障碍作用 B.网络作用C.联系作用 D.扩散作用5.廊道的重要特征有弯曲度和。
A.连通性能 B.控制性 C.多样性 D.封闭性6.下列指标中,不属于景观多样性指标的是。
A.丰富度B.可及度C.Simpson多样性指数 D.相对分块数7.不同的森林类型的结构可分为两个系列,一个是地境系列,另一个是。
A.时间系列 B.空间系列 C.平面系列 D.立体系列8.下列特征中,不属于网状景观的空间特征的是。
A.走廊宽度 B.网的回路C.网的面积 D.网格大小9.在影响景观形成的气候因素中,温度和是更为重要的气候地理因素。
A.太阳辐射B.降水 C.风D.海拔高度10.植物可以根据其生活型分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
A.地被植物B.苔藓植物 C.草坪植物 D.藤本植物11.人类对斑块结构的影响有:斑块类型,斑块大小,斑块形状和。
A.斑块生产力 B.斑块起源C.斑块周转率D.斑块密度12.影响污染空气散播的主要因素有气象因素,地形因素和。
A.降水因素 B.地貌因素C.植被因素 D.人口因素13.植物的运动地靠来实现的。
A.散布 B.迁移 C.巢区活动D.群落活动14.景观变化的作用力之一是自然力,自然力又分为物理力和.A.化学力B.生物力 C.天然力 D.地动力15.根据景观变化的作用力强度,景观产生四种不同的结果,它们是波动,建立新的平衡和景观替代。
《生态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23年修改整理
生态学复习题(课程代码372004) 一、名词解释:1. 生态因子2. 限制因子3. 基础生态位4.阿伦(Allen)规律5. 趋异适应6. 生活型7. 主导因子8.种群增长类型9. 生态位10. 生活史对策11. 邻接效应12. 遗传漂变13. 密度14. 重要值15. 优势种16. 先锋植物17. 构件生物18. 存活曲线19. 集合种群20. 复合种群21. 群落最小面积22. 逆行演替23.群落交错区24. 中度干扰理论25. 物质循环26. 生态平衡27. 林德曼效率28. 流通率29. 氨化作用30. 生态承载力二、简答题1.20 世纪,生态学界浮现了四大闻名生态学派,请写出学派的名称及其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研究重点。
2.什么是耐受性定律?3.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有哪些?4.简述水生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5.种群数理统计的常用方法有哪些?6.比较动态生命表与静态生命表的异同。
7.种群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基本特征?8.阐述自然种群数量波动的类型。
9.什么是植物种内竞争所表现的密度效应?10.种间竞争的实质是什么?写出Lotka-V olterra 的种间竞争模型,并说明各参数的生态学意义。
11.描述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形成过程及各时期的特征。
12.高斯假说的中心内容是什么?13.空间异质性是怎样阻碍群落结构的?14.简述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一般特点及其异同。
15.层片具有哪些特征?16.生物群落的数量特征有哪些?17.陆地上呈大面积分布的地带性植物群落要紧有哪几类?18.中国东北湿润区从南到北依次浮现哪些植被?中国东部温带从东到西依次浮现哪些植被?19.何谓群落交错区和边缘效应,它们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20.植物群落分布为什么具有"三向地带性"?21.试说明阻碍植被分布的要紧因素和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22.捕食作用具有哪些生态意义?23.为什么生态恢复时要考虑群落的演替因素?三、论述题1.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范围。
园林生态学期末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生态环境: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资源环境或与生物体进行物质能量流动的因素称为生态环境。
2、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植物当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时,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这种现象叫做趋同适应。
3、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气温明显高于郊区的气温度现象。
4、景观要素:景观的组成单元(各生态系统或亚系统)则称为景观要素。
5、层片:由相同生活型或相似生态要求的种组成的机能群落6、长日照植物:日照超过某一数值或黑夜短于数值才能开花的植物。
7、黄化现象: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称为黄化现象。
8、光合有效辐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能利用的光谱是有限的,即在380〜710 nm之间的波长的辐射能才能被植物吸收,称为光合有效辐射。
9、食物链: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排列第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10、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植物称为优势种。
11、短日照植物:日照短于某一数值或黑夜超过某一数值才能开花的植物。
12、生态平衡:一个生态系统能长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性,组成成分和数量比例比较持久地没有明显地变动,物质和能量的输出和输入接近相等,这种状态叫做生态平衡。
13、趋异适应:同一种植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于是在不同个体群之间就产生了相应的生态变异,这是同种植物对不同综合环境条件的趋异适应。
14、建群种:群落的不同层次有各自的优势种,其中优势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群落的作用,常称为建群种。
15、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被称为边缘效应。
54、植物群落的演替:是指植物群落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
园林生态学期末要点
填空——20分(20空)名词解释——20分(10道)选择题——20分(单选,10道)问答题——40分(5道)植物对水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1、植物的吸收、富集作用,植物能够吸收水体中的溶解质2、植物具有代谢毒的能力光污染一般可以分为几种?3种。
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什么是种群?生态学上把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例如同一鱼塘内的鲤鱼或同一树林内的杨树。
种群空间格局类型?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1)随机分布:种群个体的分布完全和机遇符合,或者说每个个体的表现都有同等的机遇,任何一个个体出现与其它个体是否存在无关。
如杂草2)均匀分布:种群内的各个个体之间保持一定的均匀距离。
如水稻3)集群分布:种群个体的分布极不均匀,常成群,成簇,成团状。
如瓢虫土壤污染的定义?土壤污染(soil pollution)是指在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出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中,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畜健康的现象。
种群的年龄结构模型有几种?种群年龄结构通常有三种: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如下图:什么是重要值?以综合数值表示植物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重要值。
重要值=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生物多样性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描述?通常把生物多样性分为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先锋群落?是演替开始最先建立起来的植物群落。
例如在岩石或裸地上,一般是从生长地衣开始的,因为地衣为旱生原生演替的先锋群落。
顶级群落?是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其中各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生产量和消耗量(如呼吸)也都达到平衡。
生态学金字塔指的是?把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有机体的个体数量、生物量或能量,按营养级位顺序排列并绘制成图,其形似金字塔,故称生态金字塔或生态锥体。
生态系统营养成分的循环可分成哪三个主要类型?1.生物个体层次上的物质循环2.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循环3.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
园林生态学考试重点总结(精简准确)
个体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2、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如氧气对陆生动物和水生动物的作用。
3、光周期现象: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
4、趋同适应(生活型):趋同适应是指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形态、生理、发育以及适应方式和途径等方面表现出相似性的现象。
趋异适应(生态型):趋异适应是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适应方式和途径等。
5、因子的补偿作用: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由其他因子来补偿。
但只能是在一定范围内作部分补偿。
6、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7、物候:是指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的节律性变化,形成的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
8、休眠:生物的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是抵御不利环境的一种有效的生理机制。
9、干灼:指当幼嫩苗木的根茎部位与高温表土相接触时,苗木根茎部的输导组织和形成层即被灼伤,严重时导致苗木死亡的现象。
根茎灼伤的部位在土表上下2mm之间,形成环状“卡脖”伤害。
10、皮烧:强烈的太阳辐射和高温能促使细胞原生质凝固,破坏新陈代谢功能,造成树木形成层和树皮组织局部活组织死亡的现象。
11、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
12、广温植物:不少陆生维管束植物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生活,即能适应较大的温度变幅,这类植物称为广温植物.如松、桦、栎等能在-5~55℃温度范围内生活。
窄温植物:植物只能生活在很窄的温度范围内,不能适应温度的较大变化,称为窄温植物。
13、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园林生态学考试重点总结(精简准确)
个体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与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得环境要素。
2、限制因子:生物得生存与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得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得生存与繁殖得关键性因子就就是限制因子。
如氧气对陆生动物与水生动物得作用。
3、光周期现象:植物与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与年变化得反应。
4、趋同适应(生活型):趋同适应就是指亲缘关系相当疏远得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得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与适应,在形态、生理、发育以及适应方式与途径等方面表现出相似性得现象。
趋异适应(生态型):趋异适应就是指亲缘关系相近得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得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得形态结构、生理特性、适应方式与途径等。
5、因子得补偿作用:某一因子得数量不足,有时可以由其她因子来补偿。
但只能就是在一定范围内作部分补偿。
6、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得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得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得总热量就是一个常数。
7、物候:就是指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得节律性变化,形成得与此相适应得发育节律。
8、休眠:生物得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就是抵御不利环境得一种有效得生理机制。
9、干灼:指当幼嫩苗木得根茎部位与高温表土相接触时,苗木根茎部得输导组织与形成层即被灼伤,严重时导致苗木死亡得现象。
根茎灼伤得部位在土表上下2mm之间,形成环状“卡脖”伤害。
10、皮烧:强烈得太阳辐射与高温能促使细胞原生质凝固,破坏新陈代谢功能,造成树木形成层与树皮组织局部活组织死亡得现象。
11、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得大小即生态幅。
12、广温植物:不少陆生维管束植物能在较宽得温度范围内生活,即能适应较大得温度变幅,这类植物称为广温植物.如松、桦、栎等能在-5~55℃温度范围内生活。
窄温植物:植物只能生活在很窄得温度范围内,不能适应温度得较大变化,称为窄温植物。
13、大气污染:就是指大气中得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得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与生态系统得正常生存与发展得条件,对生物与环境造成危害得现象。
生态学考试复习资料
1、园林生态学的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答:园林生态学属于应用生态学的范畴,是研究城市居民、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以城市居民、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城市环境为研究对象,以健康的城市人居环境为研究目的,利用生态学原理改善城市环境,合理利用资源,调控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内容:①城市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与园林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②城市生态系统,特别是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在改善环境的作用和机理;③与城市植被相关的群落生态学问题;④城市景观生态学规划以及城市的生态恢复与生态管理。
2、如何理解环境污染与环境容量的关系。
答:所谓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它包括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也包括环境设施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环境自净能力越强,承污能力就越强,环境容纳量就越大。
当环境污染进入环境中的量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环境容量时,环境就会恶化,对人体健康,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产生危害,该现象即为环境污染。
3、从园林工作者的角度来看,环境有什么不同的定义或含义。
答:所谓环境就是针对某一主体而言的,是作为某一主体的对立面和依存面存在的,与某一特定主体有关的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就是这个主体的环境。
就园林工作者而言,一般以人类作为主题,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各种外部条件或因素。
现代园林建设的一个重大目标就是改善城市环境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
4、简述生态因子有哪些类型?答:①气候因子,包括温度,湿度,光,空气等许多因子。
在较大环境尺度上,温度和降水量是最重要的气候地理分异因素。
②土壤因子,包括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土壤生物等。
③地形因子,是间接因子,其本身对植物没有直接影响。
但是地形的变化可以影响到气候,水文和土壤特性等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
④生物因子,包括植物与动物,微生物和其他植物之间的各种生态关系。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1、植物引种成功的决定因素是(2.0)A、光周期相似B、湿度相似C、温度相似D、气候相似正确答案: D2、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2.0)A、根瘤B、菌丝C、菌根D、子实体正确答案: A3、适合在强光照环境中生活的植物称为()。
(2.0)A、湿生植物B、中生植物C、阳生植物D、阴生植物正确答案: C4、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将大气污染划分为(2.0)A、煤烟型污染和石油型污染B、石油型污染和氧化型污染C、混合型污染和还原型污染D、煤烟型和还原型正确答案: A5、一般高山植物茎干短矮,叶面缩小,绒毛发达,叶绿素多,叶茎含花青素,花色鲜艳,这些特征的形成是由于(2.0)A、高山上蓝、绿光和紫外线较强烈B、高山上绿、紫光和紫外线较强烈C、高山上绿、红光和紫外线较强烈D、高山上蓝、紫光和紫外线较强烈正确答案: D6、生物休眠的意义在于()(2.0)A、适应逆境B、提高生产力C、促进代谢D、推迟生育正确答案: A7、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学家?(2.0)A、 Odum(奥德姆)B、 Haeckel (郝克尔)C、 Clements(克来门茨)D、 Tansley(担斯利)正确答案: A8、用来监测环境被污染的程度的植物被称之为(2.0)A、受害植物B、进化植物C、净化植物D、指示植物正确答案: D9、假定某块土地上所产的农作物可供100人食用,如果人们吃掉地里的一半农作物,另一半用来养牛,然后吃牛肉,那么这块地可供养多少人(假设第二性生产效率为10%)?(2.0)A、 50人B、 55人C、 100人D、 50.5人正确答案: B10、植物体温度变化最迅速的部位是(2.0)A、根系B、叶片C、枝条D、树干正确答案: B11、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2.0)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正确答案: A12、当谈到某森林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时,这里指的是(2.0)A、群落的垂直分层性B、群落的水平成层C、群落的垂直地带分布D、群落的镶嵌正确答案: A13、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典型地带性植被为(2.0)A、苔原B、热带雨林C、常绿阔叶林D、针叶林正确答案: C14、叶片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为(2.0)A、沉水植物B、挺水植物C、浮水植物D、红树林植物正确答案: C15、种内竞争的表现有(2.0)A、自疏B、寄生C、捕食D、变换体态正确答案: A16、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2.0)A、气候顶级B、偏途顶级C、土壤顶级D、地形顶级正确答案: A17、下列关于生态因子作用规律说法不正确的是()。
[复习资料]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一、填空(40空,20分)1. 从生态因子作用的角度考虑,坡向会影响森林的生长,这体现了生态因子作用的间接作用特点。
2. Raunkiaer的生活型主要类型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其分类系统的划分依据主要是按休眠芽在不不良季节的着生位置。
3. 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由光合作用所生产的有机物质的总量,称初级生产量。
4. 自然种群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空间特征、数量特征和遗传特征。
5. 生态学巩固发展时期形成法瑞学派、北欧学派、英美学派和前苏联学派等四大学派。
6. 当以种群实际占据的空间个体数量表示种群密度时,称为绝对密度。
7. 平均而言,陆地上主要的森林类型中,以热带雨林的生产力最高。
8. 我国暖温带地区典型的地带性植被名称是夏绿阔叶林。
9. 生态因子按照性质可以分成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和生物因子以及人为因子。
10. 种群的空间分布通常可分为均匀型、随机型和成群型三种类型。
11. 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蒂增长方程中参数K生物学含义是环境容纳量?。
12. 能够包括群落中绝大多数的植物种类并表现出该群落一般结构特征的一定面积,称为群落的最小面积。
13. 群落物种多样性是丰富度与均匀度的综合指标。
14.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之间的多样性、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15. 生物的三基点温度是指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适温度。
16.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7. 一种植物分泌代谢物质对另外一种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种现象叫他感作用。
18. 生态金字塔有三种类型,其中能量金字塔总是呈正塔金字塔型,另外两种类型分别为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
19. 最早命名并定义生态学的人是 Haeckel 。
20. 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由光合作用所生产的有机物质的总量,称初级生产量。
21. 自然种群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空间特征、数量特征和遗传特征。
园艺专业生态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1.全球变暖:是指地球表层大气、土壤、水体及植被温度年际间缓慢上升。
2.“温室效应”假说:即大气中对地表长波反辐射具有吸收屏蔽作用的气体浓度增加,使较多的辐射能被截留在地球表层而导致温度上升。
这些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
3.酸雨: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小于5.65的雨称为酸雨,此外还有酸雪、酸雾。
4.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5.系统功能整合作用:系统的整体功能不等于它各组分功能的相加,而是一种集体效应,既有各组分的功能,又有各组分之间交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这种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特性称为系统功能整合作用。
6.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存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功能整体。
7.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是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
产品是在市场上用货币表现的商品,如食物、原材料等;服务是不能在市场上买卖,但具有重要价值的生态系统性能,如净化环境、保持水土、减轻灾害等。
8.生物圈也叫生态圈,它由大气圈下层、水圈、岩石圈以及活动于其中的生物组成。
从距地球表面23km的高空,到地表以下11km的深处,都属于生物圈的范围。
9.耐性定律也称谢尔福德耐性定律(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
1913年美国生态学家Shelford经过大量的调查后指出,生物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有一个最小量和最大量的界限,生物只有处于这两个限度范围之间才能生存,这个最小到最大的限度成为生物的耐性范围。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存在耐性限度的法则称为耐性定律。
10.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统称为生境。
11.限制因子: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必须得到生存发展的多种生态因子,当某种生态因子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该因子即为限制因子。
《园艺植物生态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园艺植物生态学复习题(课程代码39238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1、“园艺”中的“艺”主要表示意义是()A.围篱B.居住地C.技艺D.围绕物参考答案:C2、“园艺”中的“园”主要表示意义是()A.围篱B.技术C.技艺D.技能参考答案:A3、下列关于二氧化硫对园艺植物危害描述正确的有()A. 徒长B.叶片变厚绿C.嫩叶不容易受害D.严重时叶片枯焦参考答案:D4、生物因子是属于()A.区域环境B. 自然生态因子C.人工生态因子D. 小环境参考答案:B5、下列属于人工生态因子的是()A.气候B.土壤C.地形D.修剪参考答案:D6、环境单因子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这属于下列哪个生态关系的基本原理。
()A.环境因子中的主导因子B. 环境因子作用的阶段性C.环境因子相互联系的综合作用D. 环境因子的不均匀性参考答案:C7、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又称为()A.耐性定律B.水桶定律C.最适定律D. 基本定律参考答案:B8、园艺植物对生态因子适应的范围,称为()A.环境因子B.生态幅C.限制因子D. 最适因子1 / 149、按果树的气候—生态型分类,草莓属于()。
A. 耐寒落叶果树B.一般温带落叶果树C.温带常绿果树D.一般热带果树参考答案:C10、苹果等喜光果树品质在下列哪个坡向更好?()A.阳坡B.阴坡C.北坡D.迎风坡参考答案:A11、同种园艺植物的不同个体和群体,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形成不同基因型类群,称为()A.生态幅B.生态型C.生产型D. 生活型参考答案:B12、梨(沙梨、白梨、杜梨等)主要起源下列哪个中心?A. 中亚细亚中心B. 中国-日本中心C.非洲中心D.印度斯坦中心参考答案:B13、按气候—植被型区域分布,香蕉主要属于()。
A. 草原亚带B.照叶常绿林群落亚带C.热带季雨林亚带D.热带雨林亚带参考答案:C14、园艺植物因土壤缺铁出现黄化的初期症状是()。
生态学复习资料10-25
园艺生态学复习资料绪论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相互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即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七个层次水平(常称四个水平):分子生态学(molecule ecology)个体生态学(autecology)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 ecology)群体生态学(synecology)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全球生态学(global ecology)等。
2、园艺生态学(horticulture ecology):是研究园艺植物与环境以及园艺植物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的学科。
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研究三大方面的问题:一是生态环境对园艺植物的起源、分布和生育等的生态作用效应和指标;二是研究园地生态系统中,其产量品质形成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规律;三是研究园地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投入、产出与生产力等的相互关系。
第二章园艺植物与环境第一节环境与生态因子一、环境(enviroment)生态学中的环境,是指生物有机体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总和。
从生态研究和应用上,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一)自然环境(初生环境、第一性环境) natural environment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生物圈以及农业生物层、地区环境和体内环境。
1、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土壤圈(1)大气圈(Atmosphere):大气圈是指地球表面上1,000km范围的气层。
生物气体环境部份对流层约16km厚度。
其重要生态学意义在于:①为生物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CO2、O2和生物N素来源等。
②大气圈的对流层即大气的气候带(Weather zone),其物理变化过程形成的气候各因素的变化,直接影响生物的生存、分布,生长、发育等等。
园林生态学期末考试
1.园林生态学期末考试一、名词解释1、生态位: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得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得功能关系。
还包括了它在生物群落中得地位与角色以及它们得温度、湿度、PH、土壤与其它生活条件得环境变化梯度中得位置。
2、生境:又称栖息地,就是生物生活空间与其中全部生态因素得综合体。
植物个体、种群或植物群落在其生长、发育与分布得具体地段上,各种具体环境因子得综合作用形成了植物体得生境。
3、生态因子:就是指环境中对生物得生长、发育、生殖、行为与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得环境要素。
4、种群:就是指一定得时空同种个体得总与,就是物种具体得存在单位、繁殖单位与进化单位。
5、趋同适应:不同种类得生物,生存在相同或相似得环境条件下,常行成相同或相似得适应方式与途径。
6、物候:植物在长期得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季节温度变化相适应得生长发育节律。
7、植物群落:生物群落中得生物种群全为植物,则该群落便就是植物群落。
8、富营养化: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得影响下,大量得有机物与化肥得50%以上未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得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河流湖泊海湾等缓流水域,引起不良藻类与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她生物大量死亡。
9、光周期现象就是一天内白昼与黑夜交替得时数。
有些植物开花等现象得发生取决于光周期得长短及其变换二、填空(每空1分,7空,共7分)1、生活型就是不同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趋同适应得结果,生态型就是同种植物得不同种群对不同环境条件趋异适应得结果、2、生物多样性一般具有三个水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生态系统多样性、3、生态学得概念就是由德国生物学家于海克尔1866年提出得。
4、种群得空间格局大致可分为均匀分布、随机分布与集群分布3类。
5、生态系统都具有3个最基本得功能特征:物质循环、能量交换与信息传递、三、选择题每题1分,15题,共15分,1、属于原生得演替就是从裸岩上开始得演替2、季相最显著得群落就是落叶阔叶林3、营养级之内同化量与摄食量之比就是同化效率1:104、短波光随着纬度得降低与海拔高度得升高而增加5、下列哪种关系属于互利共生关系大豆与根瘤菌6、地形因子对生物得作用属于间接作用7、植物适应环境得生态对策有哪些形态适应、生理适应、适应组合、休眠8、下列哪些属于种内关系食物短缺时鲈鱼以幼小鲈鱼为食,不属于捕食,属于种内斗争9、生物群落就是具有一定得种类组成,群落中各物种之间就是相互联系得,群落具有自己内部环境,具有一定结构,具有一定得动态特征,具有一定得分布范围,具有边界特,群落中各物种不具有同等得群落重要性10、白桦、云杉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梨、苹果不能在热带地区栽培得原因就是极端温度12、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中得能量变化趋势就是能量越来越少15、某一种群得年龄结构得椎体图呈典型得金字塔形,表明该种群就是增长型种群16、在全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得变化得光就是红外光17、下面能生物固氮得植物有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桤木属、杨梅属、沙棘属等非豆科与弗兰克氏放线菌,红萍、罗汉松与蓝藻互利共生18、下列关于我国春季物候期变化得说法不正确得就是平原比高原晚1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种群自动调节机制得就是食物调节20、太阳辐射中被称为光合有效辐射得波长为380~710nm21、物种间生态位得关系有哪几种(完全分离、相切、部分重叠、包含),(可多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全球变暖:是指地球表层大气、土壤、水体及植被温度年际间缓慢上升。
2.“温室效应”假说:即大气中对地表长波反辐射具有吸收屏蔽作用的气体浓度增加,使较多的辐射能被截留在地球表层而导致温度上升。
这些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
3.酸雨: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小于5.65的雨称为酸雨,此外还有酸雪、酸雾。
4.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5.系统功能整合作用:系统的整体功能不等于它各组分功能的相加,而是一种集体效应,既有各组分的功能,又有各组分之间交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这种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特性称为系统功能整合作用。
6.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存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功能整体。
7.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是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
产品是在市场上用货币表现的商品,如食物、原材料等;服务是不能在市场上买卖,但具有重要价值的生态系统性能,如净化环境、保持水土、减轻灾害等。
8.生物圈也叫生态圈,它由大气圈下层、水圈、岩石圈以及活动于其中的生物组成。
从距地球表面23km的高空,到地表以下11km的深处,都属于生物圈的范围。
9.耐性定律也称谢尔福德耐性定律(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
1913年美国生态学家Shelford经过大量的调查后指出,生物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有一个最小量和最大量的界限,生物只有处于这两个限度范围之间才能生存,这个最小到最大的限度成为生物的耐性范围。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存在耐性限度的法则称为耐性定律。
10.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统称为生境。
11.限制因子: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必须得到生存发展的多种生态因子,当某种生态因子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该因子即为限制因子。
12.生态幅:每一个物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13.驯化:如果一个生物体长期生活在偏离它的最适生存范围一侧的环境条件下,其生态幅的位置就可能偏移,产生一个新的最适生存范围和适宜范围的上下限,即发生了驯化。
14.内稳态:任何生物体在外界条件变化较大的情况下都具有维持体内理化状态相对稳定的能力。
内稳态是生物对多变的外部环境的主动适应。
15.趋同适应:不同生物适应相同环境产生了相同的适应叫趋同适应16.生活型: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或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17.趋异适应:同种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产生了不同的适应叫趋异适应。
18.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条件或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
19.温度系数(Q10):表示温度对生物生长或生化反应速度的影响程度,即温度每升高10℃生长或反应速度增加的倍数。
20.有效积温法则: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这个总热量可用有效积温表示。
21.有效积温: N(T-C)=K K为有效积温;N为发育历期即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C为发育起点温度;22.竞争排斥原理:两个生态位完全相同的物种不可能同时同地生活在一起,其中一个物种最终必将另一个物种完全排除。
23.有效积温法则的实际应用: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可作为农业规划、引种、作物布局、预测农时的重要依据;预测害虫来年发生程度;利用天敌昆虫进行害虫防治时,可以用来计算天敌昆虫合适的释放时间。
24.物候:植物适应一年中的气候条件的季节性变化,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规律。
25.长日照植物:日照时间超过一定数值才能进行生殖诱导并开花,否则只进行营养生长。
如:凤仙花,冬小麦,大麦,油菜和萝卜等。
26.短日照植物: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数值才开花,在长日照下只进行营养生长。
如:牵牛、水稻、玉米、棉花等。
27.生物种群:特定时间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集合群称为生物种群。
28.年龄结构:各个年龄或年龄组在整个种群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形成一定的年龄结构。
29.年龄结构的类型:从生态学的角度,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种群,稳定型种群和衰退型种群。
30.协同进化: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过程。
31.生物群落:一定地段上多种生物组成的一个集合群。
32.多度:是对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多用于群落内草本植物的调查34.群落的季相:气候四季分明的温带、亚热带地区,植被的季节变化是时间结构最明显的反应,这种随气候季节交替,群落呈现的不同外貌称为群落的季相。
35.顶级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生物群落通过复杂的演替,达到成熟阶段的群落是与周围物理环境取得相对平衡的稳定群落。
36.生态系统生物生产:生物有机体在能量代谢过程中,将能量,物质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生物产品(糖类、脂肪、蛋白质等)的过程。
37.群落的演替:随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内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群落组成及其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群落的演替。
38.十分之一定律:能量在生态系统营养级之间的转化,大致十分之一能够到下一个营养级身上,以组成生物量;十分之九被耗散掉,主要是消费者采食的选择浪费,以及用于呼吸和排泄等。
39.生态学金字塔:是反映食物链中营养级之间生物数量、重量及能量比例关系的一个图解模型。
40.初级生产: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太阳能,将无机物合成、转化成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第一性生产)41.次级生产:初级生产以外的生物生产,即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制造的产品进行新陈代谢经过同化作用转化形成自身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第二性生产)42.生产量:生态系统中一定空间内的生物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有机物质积累量的速率。
43.现存量:指绿色植物净初级生产量被草是动物取食,枯枝落叶掉落后所剩下的存活部分。
44.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中各元素和化合物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生物到环境,再从环境到生物不断往复循环的过程。
45.储存库:即环境库,容积大,物质交流活动缓慢的库。
46.交换库:容积较小,与外界物质交换活跃的库。
47.周转率(更新率):(R)指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后,某一组分中的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所流出的量(FO)或流入的量(FI)占库存总量(S)的分数值。
48.周转期(更新期):(T)是库中物质全部更换平均需要的时间,也是周转率的倒数。
49.反硝化作用:土壤中有相当数量的硝酸盐或被反硝化细菌所作用,其中的氮被还原为气态的氧化亚氨和分子氮而返回大气的过程。
50.食物链富集作用:又称生物放大作用:指一些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时,其浓度随营养级的升高不断增加的现象。
51.生物监测:利用生物系统各层次对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环境变化的反应来判定环境质量。
52.化感作用:植物(包括微生物)通过向周围环境中释放化学物质影响邻近植物(包括微生物)生长发育的现象。
53.生态阈值:指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和自我调节能力的最大限度,即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最大能力。
54.生态恢复:一般泛指改良和重建退化的自然生态系统,使其重新有益于利用,并恢复其生物学潜力。
通常包含恢复和重建两重含义。
55.生态平衡失调: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能都是有一定限度的。
如果外界压力超过生态系统的“生态阈值”和容量时,它的自我调节能力便会降低,甚至消失,最后导致生态系统衰退或崩溃,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态平衡失调”或“生态平衡破坏”。
56.原生演替:是在从来未有过生物的原生裸地或水体开始的演替,又叫初级演替。
57.从岩石或裸地开始的原生演替又叫旱生原生演替;从河湾、湖底开始的原生演替又叫水生原生演替。
58.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生物群落被破坏后的地段上进行的演替。
59.岛屿效应:岛屿面积越大容纳生物种数越多的效应称为岛屿效应。
60.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某种群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即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或最大密度),称为系统的环境容纳量,常用K表示。
61.频度:是含有特定种的样地数占样地总数的百分数。
它反映群落中各种植物在水平分布上是否均匀一致,从而说明植物与环境或植物之间的关系。
62.环境对生命系统的影响称为生态作用。
生命系统改变其自身的结构与过程以便与其生存环境相协调的过程称为生态适应。
而生物反过来对环境的影响和改变称为生态反作用。
3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根据物质循环的路径不同,可分为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两种类型。
32.大气中的氮被固定的途径有三条:生物固氮、高能固氮和工业固氮。
33.氮循环失调造成的环境问题:水体富营养化;土壤硝酸盐污染;臭氧层破坏;光化学烟雾。
34.磷的循环是一种典型的沉积型循环。
35.磷循环是不完全循环,它实质上是一个单向流失过程。
36.硫循环是一种介于气相型与沉积型之间的中间类型循环。
37.水污染包括重金属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热污染和油污染。
38.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通常分为4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和营养信息。
1.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人为排放的SOx (SO2,SO3)(化石燃料燃烧)和NOx (NO、NO2)(机动车排放和硝酸基化肥)。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包括三个方面,即经济持续、环境持续、社会持续。
3.生态系统4个基本组成成分: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4.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5.生态系统的类型:生物圈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
6.按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划分:自然、半自然(驯化)、人工生态系统7.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8.湖泊湿地是地球上淡水的主要贮存库。
9.按地带性的气候特点和相适应的森林类型,可分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针叶林。
10.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通常可将生态因子归纳为5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
11.按植物的大小、形状、分枝以及生长周期长短等,分为:乔木、灌木、半灌木、藤本、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及垫状植物12.植物长期适应一定光照强度便形成了不同的光强生态类型: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耐阴植物。
13.根据植物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类型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日中性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