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生态学复习题(1)

合集下载

家畜环境卫生学总复习题及答案

家畜环境卫生学总复习题及答案

家畜环境卫生学总复习题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1.自然环境的三大要素是指气候因素______ 、土地因素_____________ 、生物因素。

2.环境因素具有________ 双重性,家畜通过自身的________实现和保持着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生产实践中应__________ 为家畜创造良好的环境。

3.家畜的体热调节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体热调节中枢存在于下丘脑4.温热因素的综合评定指标温湿指数的值越大(THI>69),奶牛热应激—越严重; 气温低于0℃时,风冷却力的值越大,家畜冷应激越严重;温热因素中以气温为核心。

5.可见光的生物学效应,主要是通过眼、视神经导致动物的下丘脑________ 兴奋,使其分泌促释放激素;这些促释放激素经一下丘脑下部-垂体门静脉循环系统到达垂体前叶—,并使之分泌促激素;这些促激素再作用于相应的腺体产生相应的激素,参与代谢。

6.空气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包括有害气体___________ 、微生物—和粉尘三个方面的内容。

7.畜牧场规模的表示方法有:(1 )按存栏繁殖母畜头数计;(2)按年上市商品畜禽头数计;(3)按常年存栏畜禽总头数计。

8. 土壤特性对畜牧生产的影响在于 (1 ) 土壤的生物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生物污染土壤对家畜的危害, (3) 土壤的卫生学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畜牧场环境污染的防治原则是和。

10.畜牧场粪便处理与利用的主要方式有用作肥料___________、用作饲料、生产沼气。

11.畜牧业的三大支柱是______________ 、和。

12.家畜被毛的隔热作用是因为:被毛的主要成分是角质蛋白_____________ ,导热性差;且被毛层中有许多不流动的一空气;被毛的光泽具有」隔热性。

13.高山病的发生,是由于—海拔—升高,3压_________ 降低,导致机体组织缺氧所致。

家畜生态学复习题FXT2221921706

家畜生态学复习题FXT2221921706

家畜生态学复习题(课程代码222192)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威尔逊法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动物的粗毛量与温度呈正比②动物的绒毛量与温度呈正比③动物的粗毛量与湿度呈正比④动物的绒毛量与湿度呈正比2、红外线照射过度可引起家畜发生()。

①热射病②皮肤炎③皮肤癌④色素沉着3、家畜适应性指标应以()为主。

①生化指标②生理指标③生产力指标④综合指标4、种群间的关系不包括()关系。

①寄生②捕食③群体④竞争5、动物处于等热区时,()维持体温恒定。

①依靠物理调节②依靠化学调节③依靠物理和化学调节④不需要任何调节即可6、在解释种群增长与密度关系问题中,外因说包括()。

①气候学派和行为调节学说②气候学派和生物学派③生物学派和遗传学说④遗传学说和行为调节学说7、在生态系统中,蛙属于()。

①生产者②一级消费者③二级消费者④三级消费者8、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速度相比,()。

①原生演替快②次生演替快③两者一样快④无法比较9、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因素从种内来看主要是()。

①疾病②气温③迁移④水源10、关于家畜采食特点,错误的是()。

①牛总是喜食茂盛浓密的牧草②羊善食矮短的牧草③猪能拱取泥土下的食物④羊喜食茂盛浓密的牧草11、在历史上不曾存在的生态农业的提法是()。

①有机农业②再生农业③自然农业④生物农业12、下列指标一般为常数的是()。

①实际出生率②种群的死亡率③种群的生理寿命④生态寿命13、关于生态系统,错误的是()。

①生态系统与一定时间相联系②物流是单向的③系统各部分功能存在补偿④有一定的空间结构14、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概括起来基本上有几种类型?()①2②3③4④515、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①浮萍②人③蚯蚓④家畜16、只呈金字塔形的生态锥体是()。

①数量锥体②生物量锥体③能量锥体④都不一定17、生态农业区别于其他农业的最大特点是()。

①禁止“不可再生资源”的投入②追求整体效益③追求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④与传统农业完全不同18、农业生产中的温室气体不包括()。

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

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

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对家畜的生存和发展有明显、直接作用的环境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2.生存条件:在生态因子中,对家畜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那些必不可少的因素,称为生存条件。

3.主导因子:家畜的生存条件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4.耐受限度:每一种生物对每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适应范围,这一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幅度就是耐受限度。

5.限制因子:在特定环境条件中,使某一生物的耐受达到极限,对其机能、活动以至地理分布起直接限制作用的环境因子。

6.生态价:生物种的生态价值,即生物种对外界环境适应幅度的大小。

7.生态型: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同一物种,由于长期受着不同环境因素的作用,常常形成一些适合于当地环境条件的种群,这些种群叫做生态型。

8.潜热:蒸发方式散发的热量包含在水汽中,不能直接用测热仪测定,所以叫非可感热或潜热。

9.临界温度:环境温度超出动物等热区,动物代谢率开始升高时的环境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10.适应:指生物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行为生理和遗传的反应。

11.表型适应:动物在环境条件刺激下产生的体型外貌特征的适应性变化。

12.习惯:动物受到同一环境条件的反复刺激,其反应就会逐渐减弱甚至不产生反应,这种现象称为习惯。

13.风土驯化:指家畜逐步适应新环境条件的复杂过程。

14.生理学节律:受气候因子周期性变化的影响,动物在行为、生理上出现相应的有节律的季节交替和昼夜变化,这种变化称为生理学节律。

15.生物钟:动植物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受到内部某种计时功能的控制,这种内部计时称为生物钟。

16.生态锥体:指生态系统中顶部尖而底部宽的锥体状生物群落的营养结构。

17.营养级:生态学上将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称为营养级。

18.初级生产: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源源不断地生产植物性产品的过程。

19.叶面系数:是反映光合作用面积的指标,即叶子总面积对植物占地面积的倍数。

2014年家畜生态学辅导复习题

2014年家畜生态学辅导复习题

2014年家畜生态学每章复习指导资料题型:单项选择题16个;多项选择题5个;名词解释5个;判断分析6个;。

简答题;论述题。

重点强调:1、判断分析题无论对合适错,必须叙述分析给出原因,否则不得分。

判断分析题属于比较难得部分,并且是阅卷老师判断学生是否掌握的关键部分,也是能否及格很重要的部分内容。

2、要求学生无论你会答与否,请必须填满答题部分,实在答不上来,请找试卷相关的内容超一遍,在编点客观的解决问题所在。

注意不要交白卷。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不属于家畜非生物环境因素的是()。

①土壤②水③空气④草木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影响家畜的环境因素是有机体环境因素②影响家畜的环境因素是非生物环境因素③影响家畜的环境因素是自然环境因素④影响家畜的环境因素是自然社会经济复合因素3、大气层的最低层是()。

①平流层②对流层③中间层④热成层4、对家畜的生存具有直接作用的因子称为()。

①生存条件②生态因子③主导因子④限制因子5、生态价高的品种为()。

①良性种②劣质种③广适性种④狭适性种6、培育各种畜禽的生态型,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畜禽的()。

①生产性能②繁殖性能③适应性④经济价值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生物圈不包括大气圈②生物圈包括整个大气圈③生物圈包括岩石圈的全部④生物圈包括整个水圈8、在生物的耐受范围以外()。

①生物不多②没有生物③生物可以慢慢适应④生物仍然较多9、历史上最早记载关于家畜与其外界环境的书籍是()。

①《齐民要术》②《周礼》③《本草纲目》④《农政全书》二、多项选择题1、使用添加剂提高家畜生产性能符合()。

①耐受性定律②最小因子定律③因子综合作用规律④生态因子可调剂性定律⑤限制因子定律2、下列哪些因素为家畜的生物环境因素()。

①空气②蚊蝇③土壤④树木⑤昆虫三、名词解释1、家畜生态学:2、家畜生态现象:四、判断改错1、家畜生态学包括家畜与人的关系。

()2、家畜的生存环境中,家畜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资料题(完整编辑)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资料题(完整编辑)

家畜环境卫⽣学复习资料题(完整编辑)家畜环境卫⽣学名词解释:1. 适应:是⽣物体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产⽣的有利于⽣存和⽣产的⽣物学反应或遗传学改变。

2. 应激:指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常刺激所产⽣的⾮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3. ⽓候服习:指本来对某种⽓候不适应的动物,因反复或长期处于该动物⽣理所能忍受的⽓候环境中,在数周内引起散热和产热等⽣理机能的变化,使各项⽣理指标和⽣产性能逐渐趋于正常,⽽能习惯于这种⽓候环境。

这⼀过程称为⽓候服习。

4. ⽓候驯化:动物处于某种环境中,因外界环境的影响,某此性状甚⾄体型发⽣变化,各种⽣理机能发⽣改变⼜趋于正常,这种过程称为⽓候驯化。

5. 温热环境:是指直接与家畜体热调节有关的外界环境因素的总和。

6. ⼩⽓候: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位、⼟壤条件和植被不同,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候状况,称为⼩⽓候。

7. 散热调节:热调节中使散热增加或减少的调节称为散热调节或物理调节。

8. 产热调节:热调节中使产热增加或减少的反应称为产热调节或化学调节。

9. ⽓温⽇较差:⼀天中,⽇出前温度最低, 午后2:00温度最⾼,每⽇最⾼与最低⽓温之差,称⽓温⽇较差。

(越靠近地⾯,⽓温⽇较差越⼤)10. ⽓温年较差:⼀年内,⼀⽉份平均⽓温最低,七⽉份平均⽓温最⾼,把最⾼⽉平均⽓温与最低⽉平均⽓温之差,称为⽓温年较差。

11. 等热区:恒温动物仅仅依靠物理调节就能维持体热平衡的环境温度范围,叫等热区。

12. 临界温度:⽓温下降,畜体散热增加,必须提⾼代谢率以增加产热量,这个开始提⾼代谢率的温度称为“下限临界温度”或“临界温度”。

⽓温升⾼,机体散热受阻,物理调节不能维持体温恒定,体内蓄热。

13. 过⾼温度:体温升⾼,代谢率也提⾼,这个因⾼温引起代谢率升⾼的外界温度称为“上限临界温度”或“过⾼温度”。

14. 舒适区:指在等热区的某⼀温度范围内,家畜代谢产热正好等于散热,不需要进⾏物理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称此温度范围为舒适区。

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

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

家畜生态学填空1环境的分类(1)生态因子①生存条件(主导因子,非主导因子)②非生存条件(2)非生态因子2. 最适范围并不一定位于耐受限度的正中央。

它一般偏向于耐受上限3.动物的表型适应可以划分为解剖学、形态学和生理学的适应4. 遗传适应的最大特点是在对环境的适应反应中伴随有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而且这种变化是定向的变化,它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得以实现。

5. 对一个群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具有影响的三种因素是遗传漂变、突变和迁移6.适应分为表型适应,遗传适应(形态适应,生理适应)7.牧区和半牧区(1)草原地带(东部草甸,中部典型干草原地区,西部荒漠草原地区)(2)荒漠地带(内蒙古东部,北疆荒漠地区,南疆荒漠地区)(3)高寒地带(东部高寒草甸地区,西部与藏北高喊草原及荒漠地区,藏南山原与河谷地区东南部边缘高山峡谷地区,柴达木盆地区)8.农区(1)东北农区(三江平原地区,松嫩地区,辽河地区,)(2)华北-西北地区(华北与黄淮海平原地区,西北与黄土高原地区)(3)长江中下游农区(4)南方亚热带山丘地区(东部山丘地区,西部山丘地区)(5)华南农区9.生态系统总的说来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两大部分构成。

(1).无机环境主要由太阳能、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部分或全部组成。

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则系统越稳定。

(2)在生物群落中,根据生物获取营养和能量的方式以及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可将其划分为生产者(自养生物)、消费者(异养生物)和还原者(腐食生物)三大类10.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的,并且在通过的每一个环节中逐级递减。

11.食物链的类型:牧食食物链,寄生食物链,腐屑食物链12.循环类型分为气体型循环(碳循环,氮循环),沉积型循环(磷的循环, 硫的循环),水循环13.生态系统的类型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稀树干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14.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15.牧业生态工程的结构设计包括:平面结构设计,垂直结构设计,时间结构设计,食物链结构设计16.家畜流行病的分布分为空间分布,时间分布17.畜牧业区划的指标分区的指标包括畜禽结构、饲料类型、生产水平三个方面。

14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重点)

14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重点)

2014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重点)2014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一一、名词解释: 1.生态因子:对家畜的生存和发展有明显、直接作用的环境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2.生存条件:在生态因子中,对家畜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那些必不可少的因素,称为生存条件。

3.主导因子:家畜的生存条件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4.耐受限度:每一种生物对每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适应范围,这一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幅度就是耐受限度。

5.限制因子:在特定环境条件中,使某一生物的耐受达到极限,对其机能、活动以至地理分布起直接限制作用的环境因子。

6.生态价:生物种的生态价值,即生物种对外界环境适应幅度的大小。

7.生态型: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同一物种,于长期受着不同环境因素的作用,常常形成一些适合于当地环境条件的种群,这些种群叫做生态型。

8.潜热:蒸发方式散发的热量包含在水汽中,不能直接用测热仪测定,所以叫非可感热或潜热。

9.临界温度:环境温度超出动物等热区,动物代谢率开始升高时的环境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10.适应:指生物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行为生理和遗传的反应。

11.表型适应:动物在环境条件刺激下产生的体型外貌特征的适应性变化。

12.习惯:动物受到同一环境条件的反复刺激,其反应就会逐渐减弱甚至不产生反应,这种现象称为习惯。

13.风土驯化:指家畜逐步适应新环境条件的复杂过程。

14.生理学节律:受气候因子周期性变化的影响,动物在行为、生理上出现相应的有节律的季节交替和昼夜变化,这种变化称为生理学节律。

15.生物钟:动植物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受到内部某种计时功能的控制,这种内部计时称为生物钟。

16.生态锥体:指生态系统中顶部尖而底部宽的锥体状生物群落的营养结构。

17.营养级:生态学上将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称为营养级。

18.初级生产: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源源不断地生产植物性产品的过程。

(整理)家畜环境卫生学试卷及答案.

(整理)家畜环境卫生学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应激:是指机体对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发生的防御性反应。

2.等热区:是指恒温动物主要借物理调节维持体温正常的环境温度范围。

3.贼风:就是一般冷而大的气流。

4.风向频率:是指在一些时间内某风向出现的次数占该时间刮风总次数的百分比。

6.红斑作用:在紫外线照射下,动物被照射部位的皮肤出现潮红的现象称为红斑作用。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B 2.A 3.C4.A5.C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自然环境、人工环境2、产热、散热3、5°4、8米5、太阳直射光线、地平面6、品种、私聊、防疫、环境7、净道、污道、1—3%、3—6米、1.5-3m排水沟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错2、对3、错4、对5、错6、对7、错8、对9、对10、对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正压通风、零压通风、负压通风或者是横向通风、纵向通风、斜向通风、垂直通风)2、(1)。

棚舍(2)开放舍(3)半开放舍(4)有窗封闭舍(5)无窗封闭舍(6)卷帘式舍(7)塑料暖棚舍(8)高层畜禽舍3、原则是五化(1)工厂化(2)专业化(3)企业化(4)集约化(5)效益化4、用体温表测直肠温度,大型15厘米,中型10厘米,小型5 厘米注意事项:(1)涂点润滑油(2)测定时间选择,一般在采食以后或周围环境稳定以后5、必要条件:(1)有地方(2)有资金(3)有市场(4)有技术(5)有人才(6)有政策(7)有关系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分区:办公区(产品初加工、饲料加工),生产区(饲料调制间)疫病管理区(兽医室、贮粪场、焚烧炉)遵循的原则由上风向向下风向建设布局:布局依据:主风向、坡度、生产上的最佳联系(配种、转群、运料、清粪、拾蛋、挤奶、防疫)布局形式:单列式、双列式、棋盘式、折线式、拼图式2、影响:红光下鸡安静,啄癖减少,成熟期略迟,产蛋量稍有增加,蛋的受精率较低,在蓝光、绿光或黄光下,鸡增重较快,性成熟较早,产蛋量减少,蛋重略大,饲料利用率降低,公鸡交配能力增强,啄癖极少。

家畜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

家畜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

家畜环境卫生学一、判断题1. 仔猪生长的最适宜温度随日龄的增加而下降。

()2. 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家畜的采食量增加。

()3. 雏鸡生长的最适宜温度随日龄的增加而上升。

()4. 动物的采食量越大,产生体增热越多。

()5. 过度的红外线照射可以使家畜皮肤温度升高。

()6. 在自然条件下,鸡的产蛋规律是春季逐渐增多,秋季逐渐减少,冬季基本停产。

()7. 红外线具有光热作用,红外线灯可用于家畜的局部取暖。

()8. 红外线既具有镇痛作用,又具有消肿作用。

()9. 畜舍中的氨气主要来自于家畜的呼吸。

()10. 在选择畜牧场场址时,应远离传染源。

()11. 畜舍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大部分来自于舍外大气。

()12. 加大畜舍的通风换气量可以降低畜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

()13. 畜牧场的各区之间没必要设置防护设施。

()14. 畜牧场的场址应当选择在向阳避风的地方。

()15. 畜牧场内应设排水设施,以便及时排除雨雪水及生产污水。

()16. 畜牧场的场址选择时,地下水是畜牧场首选的水源。

()17. 畜舍窗户的透光角愈大,愈有利于光线进入舍内。

()18. 外墙之两长墙叫做纵墙,两端短墙叫做端墙。

()19. 畜舍窗户的入射角愈大,愈不利于畜舍的采光。

()20. 在畜舍内使用垫草的方法有常换法和厚垫法。

()21. 未经处理的家畜粪尿是造成畜牧场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物。

()22. 家畜粪尿是很好的有机肥料,不但能供给农作物养分,还能改进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23. 畜牧场的恶臭气味主要来自有机物的厌氧分解。

()24. 化学耗氧量是衡量污水腐败有机物质污染程度的指标。

()二、名词解释1. 体温:2. 皮温:3. 传导散热:4. 温湿指数:5. 相对湿度:6. 光周期:7. 红斑作用:8. 色素沉着作用:9. 短日照动物:10. 微粒11. 有害气体:12. 灰尘传染13. 飞沫传染14. 地势:15. 地形:16. 场地规划:17. 建筑物布局:18. 联合通风:19. 机械通风:20. 入射角:21. 自然光照:22. 水体污染:23. 环境污染:24. 生化需氧量:25. 化学好氧量:三、简答题1. 动物体内的热量主要来自哪几方面?2. 动物体内的热量是以哪些方式散失的?3. 气温对产蛋有何影响?4. 如何防制太阳辐射热对家畜的影响?5. 减少畜牧场有害气体的措施有哪些?6. 减少畜牧场微粒的措施有哪些?7. 减少畜牧场微生物的措施有哪些?8. 微粒对家畜的危害有哪些?9. 选择畜牧场场址时对地形和地势的要求?10. 选择畜牧场场址时对土壤的要求?11. 选择畜牧场场址时对水源的要求?12. 选择畜牧场场址时对社会联系的要求?13. 畜舍采用的蒸发降温措施有哪些?14. .垫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使用方法有哪些?15. 畜舍通风换气量计算的主要方法有哪些?16. 机械通风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17. 畜牧场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包括哪几方面?18. 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需要哪些条件?19. 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沼气需要哪些条件?20. 水体的自净作用包括哪些方面?四、论述题1. 影响家畜等热区和临界温度的因素有哪些?2. 蛋鸡生产中恒定光照制度的控制与作用?3. 为什么要减少畜舍空气中的微粒?措施有哪些?4. 在进行养殖场建筑物布局时如何确定建筑物的位置?5. 如何提高畜舍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设计?6. 请论述造成畜牧场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家畜环境卫生学答案一、判断题1. 对2. 错3. 错4. 对5. 对6. 对7. 对8. 对9. 错10. 对11. 错12. 对13. 错14. 对15. 对16. 对17. 对18. 对19. 错20. 对21. 对22. 对23. 对24. 对二、名词解释1. 体温:指身体深部的温度,是衡量动物热平衡唯一可靠的指标,一般以直肠温度作为深部体温的代表。

家畜生态学复习题(1)

家畜生态学复习题(1)

家畜生态学复习题-----一个平凡的学渣1、大气圈:大气圈指的是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其厚度约为1000km。

大气层对地球具有重要保护作用大气层根据物理特性的不同,从下向上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电离层。

大气圈是生命存在的基础之一2、水圈:水圈是地球表面水体的总称,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

其中海洋面积最广,占地球表面的70.8%。

海洋水占水量的97.2%,陆地水占2.8%。

作用:(1)水圈的温度比较稳定,对于调节地球上的气候起了重要作用。

(2)所有生物都需要水。

没有水,生物就不可能存在。

(3)海洋里的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海洋里的单细胞藻及其他植物,对于稳定大气层的化学组成具有重要作用。

3、岩石圈:(1)岩石圈由地壳和地幔顶部的坚硬岩石所组成,厚约70~100km。

(2)岩石圈中蕴藏着许多矿藏,为人类开发能源和发展工业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

(3)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不仅彼此紧密贴连着,而且相互不断地渗透,不断进行能量和物质的交换。

4、生物圈:(1)生物的种类繁多,它们分别生活在气圈、水圈和岩石圈里。

(2)在自然地理学上,把生物集中生存的这一圈层叫做生物圈,它包括大气圈的底层、岩石圈的上层和整个水圈。

(3)生物圈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十分精巧的生态系统。

第二节1、最小因子定律: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基本物质,随生物的种类和生活状况而异。

在稳定的条件下,当某种物质的可利用量紧密地接近于生物所需要的最低量时,这种物质就会起限制的作用,严重地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这一规律被称为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这一定律可以应用到畜牧业的哪些地方?/这一规律对家畜饲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两个问题均用一下答案)。

①当饲料中缺少某些氨基酸、微生素和矿物质时,家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就会受到影响,饲料利用率大大下降;(全价饲料)②土壤中缺少某些微量元素,草地生产力显著下降。

因此,利用这一规律,注意在饲料和土壤中补充这类“最小因子”,就会大大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

家畜生态学

家畜生态学

动科专用一、名词解释:(24分,每小题3分)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和无机环境相互关系及机理的科学。

2.家畜生态学:研究家畜与其环境之间在不同层次上相互关系的科学。

3.适应:动物受到内、外环境因素的刺激而产生的生理反应、形态变化或遗传反应,称为适应。

4.表型适应:动物对所受刺激产生形态、解剖、生理生化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称为表型适应。

5.遗传适应:由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作用,淘汰了不适应环境变化的个体,保留了适应环境变化的个体,使群体获得了可以适应某种特定环境的遗传特征,称为遗传适应。

6.光周期现象:动植物对自然界昼夜长短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7.动物生物学周期:动物受自然界许多周期性变化因素影响,在行为、生理及数量分布、生活方式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周期性变化,称为动物生物学周期。

8.临界温度:环境温度超过动物等热区,动物的代谢率开始升高时的环境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9.潜热:蒸发方式散发的热量包含在水汽中,不能直接用测热议测定,故称潜热或非可感热10.阿伦规律: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较温暖地区内动物,其外露部分有明显趋于缩小的现象,称为阿伦规律。

11.贝格曼规律:生活在寒冷气候中的内温动物的身体比生活在温暖地区中的同类个体更大,这种趋向称为贝格曼规律。

12.约旦规律:鱼类的脊椎骨数在低温水中比在暖温水中多,此现象称为约旦规律。

13.格罗杰法则:生活在温暖潮湿地区的哺乳动物及鸟类,其皮肤中的黑色素比寒冷干旱地区的同种动物多,此现象称为格罗杰法则。

14.威尔逊法则:动物绒毛的含量与温度呈反比,粗毛含量与温度呈正比,此规律称为格罗杰法则。

15.风土驯化:指家畜逐步适应新环境条件的复杂过程。

16.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7.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20XX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重点)

20XX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重点)

20XX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重点)20XX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一一、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对家畜的生存和发展有明显、直接作用的环境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2.生存条件:在生态因子中,对家畜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那些必不可少的因素,称为生存条件。

3.主导因子:家畜的生存条件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4.耐受限度:每一种生物对每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适应范围,这一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幅度就是耐受限度。

5.限制因子:在特定环境条件中,使某一生物的耐受达到极限,对其机能、活动以至地理分布起直接限制作用的环境因子。

6.生态价:生物种的生态价值,即生物种对外界环境适应幅度的大小。

7.生态型: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同一物种,于长期受着不同环境因素的作用,常常形成一些适合于当地环境条件的种群,这些种群叫做生态型。

8.潜热:蒸发方式散发的热量包含在水汽中,不能直接用测热仪测定,所以叫非可感热或潜热。

9.临界温度:环境温度超出动物等热区,动物代谢率开始升高时的环境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10.适应:指生物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行为生理和遗传的反应。

11.表型适应:动物在环境条件刺激下产生的体型外貌特征的适应性变化。

12.习惯:动物受到同一环境条件的反复刺激,其反应就会逐渐减弱甚至不产生反应,这种现象称为习惯。

13.风土驯化:指家畜逐步适应新环境条件的复杂过程。

14.生理学节律:受气候因子周期性变化的影响,动物在行为、生理上出现相应的有节律的季节交替和昼夜变化,这种变化称为生理学节律。

15.生物钟:动植物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受到内部某种计时功能的控制,这种内部计时称为生物钟。

16.生态锥体:指生态系统中顶部尖而底部宽的锥体状生物群落的营养结构。

17.营养级:生态学上将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称为营养级。

18.初级生产: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源源不断地生产植物性产品的过程。

家畜环境卫生学A卷答案 (1)

家畜环境卫生学A卷答案 (1)

家畜环境卫生学A卷答案一、名词解释1.家畜环境:是指环绕于家畜居住空间周围的各种客观环境条件的总和。

3.贼风:是冬季密闭舍内,通过一些窗户、门或墙体等处的缝隙进入舍内的一种气流。

5.减量排放:畜牧生产过程中,通过选择合理的饲料原料,减少饲料中某些成分含量,提高畜禽群对日粮(原料)的转化率,使畜禽排泄物的数量和成分减少或改变,以降低对环境的压力,利于环境保护。

7.畜禽动物福利:是指满足动物与它的环境相协调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状态的一种需求。

9.水生植物塘:就是在塘中种养一些漂浮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等,利用这些水生植物来处理污水,可将污染物浓度降低到相当于二级、超二级和三级出水的水平。

11.相对湿度指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汽密度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密度的百分比,由于在温度相同时,水汽密度与水汽压成正比,所以相对湿度也等于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13.风冷指数:又称风冷却指标,是气温和风速相结合以估计寒冷程度的一种指标。

它主要用于估计裸露皮肤的对流散热量。

15.牛床:牛床是奶牛采食、挤奶和休息的地方。

牛床的主要作用是奶牛在卧地的时候,乳房接触在清洁、干燥、松软的床面上,保证奶牛既舒适又清洁。

17.家畜环境卫生:是指家畜饲养环境的条件,卫生状况是否适合家畜的生长与生活等。

19.减量排放:畜牧生产过程中,通过选择合理的饲料原料,减少饲料中某些成分含量,提高畜禽群对日粮(原料)的转化率,使畜禽排泄物的数量和成分减少或改变,以降低对环境的压力,利于环境保护。

21.人工湿地是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湿地,经人为设计、建造的,在处理床上种有水生植物或湿生植物的用于处理污水的一种工艺。

.23.水汽压指大气中所含水汽的分压力。

它是大气压力的一部分,其单位用帕斯卡,简称帕(Pa)表示。

二、填空题.1.机体的体温调节主要包括()和()两种形式。

散热调节产热调节3.为防止()和软骨病的发生,在对畜禽进行紫外线光照射时,必须选用波长283—295nm的紫外线,不可用一般的紫外线灯代替。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题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题

家畜环境;存在于家畜周围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家畜的所有外界因素的总和。

应激;应激是指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

应激源;为引起应激反应的一切环境刺激。

小气候;由于地表性质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内的特殊气候。

热性喘息;指在高温环境中,动物出现的呼吸频率增加,呼吸深度变浅的现象。

等热区;指恒温动物主要借物理和行为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的外界环境温度范围。

下限临界温度;当外界温度下降时,机体的散热量增加,动物为了维持体温恒定,必须提高代谢率、增加产热量,刚刚开始提高代谢率的环境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上限临界温度;如果气温升高,机体散热受阻,物理调节不能维持体温恒定,体内蓄热,从而引起代谢率提高,这种因高温而开始引起代谢率升高的环境温度,称为过高温度。

舒适区;家畜的产热量刚好等于散热量,不需要进行物理和行为调节就能使机体保持体热平衡的环境温度范围。

绝对湿度;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用g/m3表示。

空气中水分越多,则空气的绝对湿度越大。

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水汽压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它较常用,它的大小反映出湿度离饱和程度的多少。

相对湿度越大,则空气越潮湿。

饱和差;同温时的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

饱和差越大,空气越干燥。

露点;在水汽压不变的情况下,因温度降低而使空气中所含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风向频率;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各种风向的次数占全部风向次数的百分比。

主风向;风出现频率最高的方向。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它踉纬度、季节和一天的不同时间有关。

光照强度;光照射在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得到的光通量称为光照强度,简称照度,其单位是勒克司(lx)日射病;波长600-1000nm的红光和红外线能穿透颅骨,使颅内温度升高,引起旧射病”。

热射病;因为周围环境的温度过高引起的体温升高。

长日照动物;光照时间逐渐延长情况下发情配种的动物称为长日照动物。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题(完整)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题(完整)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题(完整)家畜环境卫生学是研究家畜生产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学科。

其中涉及的一些重要概念包括适应、应激、气候服、气候驯化、温热环境、小气候、散热调节、产热调节、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等热区、临界温度、过高温度、舒适区、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和露点。

适应是指生物体在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下,产生有利于生存和生产的生物学反应或遗传学改变。

而应激则指动物机体对各种非特异所产生的总体应答反应。

气候服和气候驯化则分别指动物对于某种气候环境的逐渐适应和对气候环境的长期影响导致生理机能和生产性能的改变。

温热环境是指与家畜体热调节密切相关的外界环境因素的总和,而小气候则指由于地形、土壤和植被等因素导致局部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

散热调节和产热调节则分别指在热调节中,通过增加或减少散热和产热来维持体温平衡。

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则分别指一天和一年中最高和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异。

等热区是指恒温动物在物理调节的作用下能够维持体热平衡的环境温度范围。

而临界温度则是指气温下降或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家畜必须通过提高代谢率来增加产热量或通过蓄热来维持体温平衡的临界点。

过高温度则指因高温而导致代谢率升高的外界温度。

舒适区则是指家畜在等热区内能够通过自身代谢产热和散热来维持体温平衡的温度范围。

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则分别指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和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

而露点则是指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的情况下,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水汽开始析出形成露水的温度。

34.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有氧条件下,水中有机物被需氧微生物分解时消耗的溶解氧量。

35.细菌总数是指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经过24小时在37℃下培养的1毫升水样中生长的细菌菌落数。

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大肠菌群限制在每毫升100CFU以下。

36.大肠菌群指数是指每升水中所含的大肠菌群数量。

37.大肠菌群值是指含有一个大肠菌群的最小水量。

38.水体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改变水的理化特性和生物特性、组成,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造成水质恶化,危害人体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生态学复习题

生态学复习题

家畜生态学复习题名词解释1.家畜生态学:研究家畜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2.生态现象:以家畜为一方,把他们的生态环境为一方,二者在相互影响与不断统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状态。

3.环境:周围空间中对家畜存在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条件所组成的有机综合体4.环境因素:家畜生态环境中的各个单一因素。

5.生态因子:对家畜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明显的直接的作用的因素6.生存条件:在生态因子中对家畜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必不可少的因素7.耐受性定律:对于同一个环境因素,各种生物的耐受限度不同。

最适范围也不相同。

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生物有不同的栖息地的原因。

即使在同一种生物内随着年龄、生理状况的变化耐受限度和最适范围也存在差异8.主导因子:家畜的生存条件中常有一两种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对家畜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这些条件成为……9.生态价:生物种的生态价值,具体是指生物种对外界的环境的适应幅度的大小10.生态型:是指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存环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

11.适应:物种受到内部或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生理机能或遗传的改变12.遗传稳态:在各种环境因素的作用下群体能够维持本身遗传特征不变13特殊环境:有的环境条件比较特殊,一般的家畜是不能够适应的,如高温、高海拔、严.寒等14.风土驯化:家畜逐步适应新环境条件的复杂过程15.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同一种个体在一定空间中的组合他占有一定的领域是同种个体通过钟内关系结合成的一个统一体16.环境阻力:把妨碍繁殖能力的生物环境因素和非生物环境因素的抑制作用的总和称为环境阻力17.生态位:生物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与栖息、食物、天敌等多环境因子的关系。

18.生物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19.生态入侵:某些生物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的将其带入某以适应其生存和繁衍的地区他的种群便不断增加分布地区逐步稳定扩张使当地生物群落被扰乱或发生重大改变20.群落演替:一定地段上的生物群落有一个类型演变为另一类型的过程21.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川农家畜生态学作业与答案

川农家畜生态学作业与答案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家畜生态学的发展历程、研 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作业题目三:家畜的生态环境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
作业要求:探讨影响家畜生 态环境适应性的因素
作业形式:撰写一篇不少于 3000字的论文
作业内容:分析家畜在不同 生态环境下的适应性表现
作业提交方式:将论文电子 版发送至指定邮箱
家畜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实验研究和模型模拟等,这些方法有 助于深入了解家畜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答案解析二:家畜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通过直接 观察家畜的行为和 生态环境来了解其 生态适应性。
实验法:通过控制 实验条件来研究家 畜对不同生态环境 的反应和适应能力。
模型模拟法:利用 数学模型或计算机 模拟来预测家畜在 不同生态环境中的 表现和适应性。
文献综述法:通过 查阅和分析前人的 研究成果,了解家 畜生态学的研究现 状和发展趋势。
答案解析三:家畜的生态环境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
家畜能够适应各种生态环境,包括 山地、平原、草原等,这主要得益 于其生理机制和行为特点。
不同家畜品种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当地生态环境 选择适合的家畜品种。
作业完成情况: 大部分同学能够 按时完成作业, 但部分同学存在 抄袭现象
作业收获:通过 作业练习,巩固 了所学知识,提 高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作业改进建议:对川农家畜生态学作业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实地考察和实验,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强化案例分析:引入更多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意义:家畜生态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对于推动我 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家畜环境卫生学考试复习

家畜环境卫生学考试复习

考试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重点考试包括填空(10题*2)选择(5题)判断(10题)名词(5题*2)问答五大部分一考试相关名词1.家畜环境卫生学:研究环境因素对家畜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制定出利用、控制、保护和改造环境技术的措施的一门学科。

2.应激:干扰或妨害机体正常机能而引起生理上或行为上反应的过程3.生产环境强度:是指在生产中不至于导致家畜生产力明显下降以及健康状况明显变化的度。

4.大气污染:指在大气的正常成分之外又增加新的成分,或者使原有某种成分骤然增加,对人、畜和其它生物的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甚至会引起自然界发生某些变化的现象。

5.通风:高温情况下,通过加大气流使动物感到舒适,以缓解高温对家畜的不良影响6.换气:畜舍密闭情况下,引进舍外新鲜空气,排除舍内污浊空气7.温室效应:CO2允许太阳的短波辐射通过而到达地面,从而使地温和低层大气的温度增高。

但却不允许地表的长波辐射透过,从而阻止热辐射扩散到高空中去,致使大气的平均温度增高,这称之为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8.阳伞效应:由于空气中尘粒增多而引起气温下降的现象。

9.采光系数:是评价动物房舍内自然光环境优劣的指标。

(=窗户的有效采光面积/畜舍地面面积)10.等热区:恒温动物仅仅依靠物理性调节就能维持体热平衡的环境温度范围,叫等热区。

11.舒适区:在等热区内,当产热正好等于散热,动物甚至不需进行物理和行为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的温度范围。

12.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含有水汽量与空气中可容纳的最大水汽含量(饱和湿度)之比。

13.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实际质量,单位为:克/立方米。

14.贼风:即是一股温度低且风速大的气流。

15.畜体热平衡:是指动物体产热速度等于散热速度,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的动态平衡状态,是恒温动物保持体温恒定的前提。

16.体增热:动物摄食后身体产热的增加量。

17.适宜温度是指对家畜生活和生产有利的环境温度。

二.问答?绪论1、学习并研究家畜环境卫生学对畜牧生产有何重要意义?答:(1). 为家畜的环境控制和改善提供理论依据(2). 为畜牧场设计提供技术和方法(3). 为家畜环境保护提供有效的途径(4). 为规模化集约化畜牧生产提供技术保障(5). 为动物疾病的预防提供有效的方法(6). 为绿色畜产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7). 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其它生产技术的效力温热环境2.(动物产热,动物散热)的主要形式和过程有哪些?答:a,动物产热的主要形式有(1)基础代谢产热(2)体增热(3)生产代谢产热(4)活动产热b,动物散热的方式有(1)非蒸发散热(辐射散热、对流散热、传导散热)(2)蒸发散热3.等热区理论对畜牧业生产有何指导作用?答:a,为畜牧生产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畜生态学复习题-----一个平凡的学渣1、大气圈:大气圈指的是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其厚度约为1000km。

大气层对地球具有重要保护作用大气层根据物理特性的不同,从下向上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电离层。

大气圈是生命存在的基础之一2、水圈:水圈是地球表面水体的总称,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

其中海洋面积最广,占地球表面的70.8%。

海洋水占水量的97.2%,陆地水占2.8%。

作用:(1)水圈的温度比较稳定,对于调节地球上的气候起了重要作用。

(2)所有生物都需要水。

没有水,生物就不可能存在。

(3)海洋里的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海洋里的单细胞藻及其他植物,对于稳定大气层的化学组成具有重要作用。

3、岩石圈:(1)岩石圈由地壳和地幔顶部的坚硬岩石所组成,厚约70~100km。

(2)岩石圈中蕴藏着许多矿藏,为人类开发能源和发展工业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

(3)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不仅彼此紧密贴连着,而且相互不断地渗透,不断进行能量和物质的交换。

4、生物圈:(1)生物的种类繁多,它们分别生活在气圈、水圈和岩石圈里。

(2)在自然地理学上,把生物集中生存的这一圈层叫做生物圈,它包括大气圈的底层、岩石圈的上层和整个水圈。

(3)生物圈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十分精巧的生态系统。

第二节1、最小因子定律: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基本物质,随生物的种类和生活状况而异。

在稳定的条件下,当某种物质的可利用量紧密地接近于生物所需要的最低量时,这种物质就会起限制的作用,严重地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这一规律被称为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这一定律可以应用到畜牧业的哪些地方?/这一规律对家畜饲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两个问题均用一下答案)。

①当饲料中缺少某些氨基酸、微生素和矿物质时,家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就会受到影响,饲料利用率大大下降;(全价饲料)②土壤中缺少某些微量元素,草地生产力显著下降。

因此,利用这一规律,注意在饲料和土壤中补充这类“最小因子”,就会大大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

2、耐受性定律:(1).每一种生物对各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限度和最适范围(品种、个体、年龄、生理状况)(2)一种生物可能对一个因子的耐受限度较广,而对另一因子的耐受限度较窄。

(3)对所有环境因子的耐受限度都较广的生物,一般都分布较广。

(4)当一个物种的某一个生态因子处在最适范围之外时,该物种对另一些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将会下降。

(5)在自然界中,生物不可能象在实验室那样生活在某些特定环境因子的最适范围内。

其他一些因子就显得比较重要(热带兰对光照和温度需求的矛盾:不断适应、忍受环境—适者生存)(6)在生物的繁殖阶段,环境因子的限制作用特别明显。

(繁殖的个体、种子、卵、胚胎和幼体等)3、耐受性定律在畜牧业方面的意义:为了充分发挥畜禽的潜力,搞清各种畜禽对各类环境因子的耐受限度和最适范围,对于畜禽引种、养殖中的饲养管理以及环境控制措施的制定都有重要的作用。

4、耐受性法则与最小因子法则的关系:(1)最小因子定律只考虑了因子量过少,而耐受性法则既考虑了因子量的过少,也考虑了因子量的过多。

(因子的上下限)(2)耐受性定律不仅估计了限制因子量的变化,而且也估计了生物本身的耐受性问题。

生物的耐受性不仅随着种类不同,且在同一种内,耐受性也因为年龄、季节、栖息地的不同而有差异。

(3)耐受性定律允许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因子补偿作用。

5、生态价:就是生物种(或品种)的生态价值,具体指的是生物种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幅度的大小。

(耐受限)6、生态型:同一物种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由于长期受着不同环境因素的作用,常常形成一些适合于当地环境条件的种群。

这些种群,具有特殊的外貌特征、环境适应性和生产能力,明显不同于同一物种的其他类群,在生态学中将这种具有独特特征的种群叫做生态型。

第3节1、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2、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

3、等热区:恒温动物借助物理调节能维持体温恒定的环境温度范围。

4、上限临界温度:气温升高时,散热受阻,体内蓄热,导致代谢率升高的环境温度。

5、下限临界温度:气温下降时,机体散热相对增加,必须提高代谢率以增加产热量来维持体温恒定的环境温度。

6、等热区和临界温度的意义:(1)等热区特别是舒适区内,生产力水平高,饲料利用率高,抗病力强,饲养家畜较为经济。

(2)在临界温度时,维持畜体正常功能所消耗的能量最小,同时产热最小。

当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提高物质代谢作用,以增加体热。

由此可见,畜舍温度应维持在等热区范围以内,对饲养家畜最为有利。

7、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

相对湿度(%)=实际水汽压/饱和水汽压ⅹ100%8、露点:当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一定时,即在水汽压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温度,使空气中所含水汽达饱和时的温度,简称露点,用℃表示。

9、饱和差:在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

饱和差越大,表示空气越干燥。

10、如何减少相对湿度?(这个书上,PPT都没有,自己编吧,百度上也没有顺眼的,留个空自己编吧)11、高山病(气压):表现为皮肤、口腔、鼻腔、耳部等粘膜血管扩张,呼吸和心跳加快,粘膜和皮肤发绀,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等,还有体外大气压下降,肠道内气体发生臌胀,易引起腹痛等。

慢性高山病还有右心室大、扩张、胸下部水肿、肺动脉高血压等症状。

12、高海拔环境的适应性机制:(1)提高肺通气量,以提高微血管中的氧含量;(2)减少血液的贮存量,以增加血液循环量;(3)加强心脏活动,降低组织的氧化过程,提高氧的利用率,以减少氧的需要量13、风向玫瑰图:就是将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各种风向的次数占全部风向的百分比,按罗盘方位绘制的几何图形。

风向玫瑰图可以表示在一定地方一定时间内的主风方向。

14、温热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温湿指数等温指数有效温度风冷指数温湿指数:作为评价家畜(主要是牛)受炎热影响而感到不适的一个指标,又称不适指数,它把气温和相对湿度结合起来,以估计炎热对机体的影响程度。

等温指数:用气温、气湿和风速相结合来评定不同状态奶牛热应激程度的一个指标。

有效温度:是人在不同温度、湿度、风速和辐射的综合作用下所产生的热感觉指标。

风冷指数:(WCI)是气温和风速相结合以估计寒冷程度的一种指标。

主要是估计裸体皮肤的对流散热量,以反映天气条件对人类的冷却力。

第二章三节1、表型适应:为了保持机体内机能的恒定性,机体就会对所受到的刺激产生形态、解剖、生理、生化和行为的改变,这些改变通常统称为表型适应。

2、遗传适应:由于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结果,淘汰了不适应于环境变化的个体,保留了适应于新环境的个体,这就使群体在某一特定环境中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获得了能遗传的特征,这称为遗传适应。

3、格罗杰法则:生活在温暖潮湿地区的哺乳动物及鸟类,其皮肤中的黑色素比寒冷干旱地区的同种动物多,生活在干旱地区的动物,储积黄色与红棕色的色素较多,而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动物,这类色素少。

4、白格曼法则:同种温血动物,在(北半球)北方寒冷地区体格较大,在南方温暖地区(热带)体格较小.5、爱伦法则:“同一物种在不同气候环境影响下,其体表相对面积也有很大差异,气温高的地区(靠近热带),其体表面积有增大趋势”第四节1、生物学周期:动物在行为和生理上以及数量、分布及生活方式上出现有节律的季节交替和昼夜变化,从而在繁殖、迁移、休眠、换毛和进食等方面出现一系列周期性现象。

这种周期性变化,生态学上称为生物学周期。

(可分为近似昼夜节律、近似周节律、近似20日节律、近似30日节律以及年节律等)2、生物钟:动植物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是受到某种内部计时功能的控制,这种计时功能,称为“生物钟”。

3、生物钟作用及生态意义:1)它是动物的生物行为计时器。

2)生物钟的调节机制能够将一些生理过程和环境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紧密结合起来,使动物更容易适应环境。

3)在医学上已开始利用生物钟的知识来鉴别、诊断周期性疾病,控制给药时间,掌握病人对毒物和药物的感受性等。

如药物在每日的不同时间所发挥作用是有差别的。

如马钱子碱注射小白鼠,某一时刻注射死亡率75%,另一时间只为60%。

时间药理学、时间治疗学或诊断学等4)在畜牧生产上,通过控制光照时数和光色以增加家禽的产蛋量,通过控制光照时数来调节牛羊发情期与配种期。

5)在消灭病虫害方面,可在一天最适宜时间来施药杀虫。

苍蝇下午喷药死亡率高。

又一节1、应激:应激是家畜机体对内部或外部的超长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

2、应激源:只要达到能引起机体非特异性反应的强度时,就成为应激源。

是“超常”的刺激,也外部也可内部。

3、应激反应三个阶段:惊恐反应阶段、适应或抵抗阶段、衰竭阶段(1)惊恐发应阶段:早期反应和全身防卫的总动员,出现典型的非特异性反应症状,其作用是动员能源抵御刺激,恢复内稳态。

可持续6—48h。

(2)适应或抵抗阶段:代谢恢复正常,初期的不良作用得到补偿,体重和生产力恢复,各种机能平衡。

此阶段持续时间为数小时、数天或数周。

如果应激不强烈,应激发展到此为止(3)衰竭阶段:防卫储备严重消耗,抵御能力下降,应答反应又变为全身机能大动员。

代谢呈现异化作用占优势,组织蛋白、脂肪解体,体重下降,血压体温均下降,淋巴结肿大,物质代谢紊乱等。

4、动物福利的五大自由:(1)不受饥渴的自由(2)生活舒适的自由(3)不受痛苦伤害和痛苦威胁的自由(4)生活无恐惧和应激的自由(5)表达天性的自由最后一章1、畜牧生态系统的类型;复合畜牧生态系统、草地畜牧生态系统、集约化畜牧生态系统(1)复合畜牧生态系统:以动物生产为主体,动物生产与植物生产相互结合、相互独立的开放式的生产经营性人工生态系统。

(2)草地畜牧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是以草食动物生产为主体,动物生产和植物生产紧密结合的生产经营性半人工的生态系统。

分布于湿润的森林区与干旱的荒漠区之间,其子系统较多,生物多样性复杂,系统边界的空间尺度大小不一。

(3)集约化畜牧生态系统::以人工调控的动物生产为主体,动物与植物生产分离、半开放式、家畜密集经营的人工生态系统。

2、畜牧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特征:(1)物种结构与特征:由不同动物、植物种类的组成与数量关系的格局构成。

主体是动物,基础是植物。

(畜种配置可以单一,也可多元化)(2)空间结构与特征:空间结构是动物种群与植物群落在一定大小的三位空间中的垂直与水平格局及其变化。

(3)时间结构与特征:时间结构是在一定生态区域内,动物种群及植物种群生活周期在时间分配上形成的格局。

(就是系统内各动物、植物种群的生活周期随时间或季节的变化而有规律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时序性)(4)营养结构与特征:营养结构(食物链结构)是系统内动植物间形成的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物质循环、能量循环和信息传递的主要路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